抖手指教案7篇

時間:2022-11-21 作者:Lonesome 備課教案

通過寫教案,很多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教案在編寫的過程中,大家需要強調講授內容要點,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抖手指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抖手指教案7篇

抖手指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2.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3.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xiàn)各種動態(tài)的小蝌蚪。活動重難點:難點是引導幼兒觀察并發(fā)現(xiàn)小蝌蚪的各種動態(tài),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變小蝌蚪游動的方向;重點是幼兒學習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

活動準備:

一張“小蝌蚪、青蛙媽媽”的大圖片、池塘

操作材料有:每組一盤黑色的顏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筆和小毛巾?;顒舆^程:

(一)以謎語導入課題,引導幼兒細致觀察。

1.老師請小朋友猜謎語“黑黑的身子,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币稣n題。老師請幼兒回答謎語——謎底是小蝌蚪,老師出示小蝌蚪的圖片。

2.小蝌蚪怎么不高興了呢?讓我們來聽聽小蝌蚪說些什么。(老師扮演小蝌蚪:“我們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我們的媽媽,真著急,你們能幫幫我們嗎?”)

老師:那我們一起來幫助小蝌蚪趕快找到媽媽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復習兒歌“小蝌蚪,黑黑的身子,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媽媽,你在哪?老師:“來了,來了,

我來啦!來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兒歌后出示出現(xiàn)了一個池塘,一群游動的小蝌蚪和青蛙媽媽的圖片。)

老師:“哇!真棒!小蝌蚪終于找到媽媽了。它們可開心了,還要感謝我們小朋友的幫忙呢!來為我們自己鼓鼓掌吧!”通過復習兒歌這樣的形式,讓幼兒初步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也引出一下個環(huán)節(jié)。

4.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出問題

老師“小蝌蚪們快活在水里游來游去。: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它們游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用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

5.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

“原來小蝌蚪游動的方向都不一樣。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邊的小蝌蚪是往左邊游的。真有趣啊!我們也來學學小蝌蚪游泳好嗎?”

(二)幼兒自由想象并表現(xiàn),掌握手指壓印及添畫曲線的方法。

1、老師:“好大的池塘呀,你們想不想有更多可愛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泳呀?”“我可以變出可愛的小蝌蚪。”老師出示(顏料和水彩筆)

2、老師示范給幼兒看手指印小蝌蚪的過程,從中鞏固幼兒常規(guī)(蘸顏料壓印后要用毛巾擦干凈,再拿水彩筆),并請一名小朋友到前面來嘗試印小蝌蚪。

3、老師:“請所有小朋友自己親自嘗試手指印畫。讓更多的小蝌蚪從四面八方游過來,找到它們的媽媽吧!”

(三)幼兒操作,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1、老師巡回觀察,適時的加以指導:(1)蘸顏料壓印后,需要在抹

布上擦干凈手指后再拿水彩筆添畫。(2)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和桌面及周圍環(huán)境的整潔。

2、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3、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夸

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抖手指教案篇2

【學習目標】

一、能根據(jù)課文前的“閱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了解主要內容,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學習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二、通過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

【教學難點】

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感知整體

(一)揭示課題。

(二)了解學生學習起點。

(三)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四)說說課文大意。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板書:總—分—總

二、解讀特點

(一)根據(jù)課文前“閱讀提示”,交流學習任務之一:想想作者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什么特點,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

學生默讀,標畫相關語句。

[設計意圖:這是略讀課文,可更加放手,讓學生自主深入讀書,邊讀邊思考,標畫語句,記錄感受。在這里,我們感受到的是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看到學生不斷深入思考和學習的成長軌跡。]

(二)教師引導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

1、親近大拇指的特點

(1)理解大拇指的姿態(tài)特點──不美。

(2)感受性格。

找出具體描寫最肯吃苦的詞?!跋鄮头鲎 薄八懒Φ肿 薄捌疵醋 薄坝脛虐庾 ?。

用朗讀突出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

(3)引導學生體會寫法:圍繞手指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進行描寫。

板書:姿態(tài)和性格

2、親近其它四指的特點

以第一人稱“我是食指(或中指、無名指、小指)……”選其一來介紹它的姿態(tài)和性格。

3、適時指導朗讀重點語句,根據(jù)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抓重點語句理解文本,使得詞語有了溫度,文字有了內涵,文本有了意蘊,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和寫作特點不再是那么蒼白。而學生無拘無束的以第一人稱來介紹手指,更讓明理時語文味亦能香飄飄。]

三、升華啟示

(一)自主研讀學習任務之二:這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1、把感受寫在句子的邊上。

2、全班交流。

3、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像手指一樣帶給我們什么啟示,舉例說明。

(二)閱讀鏈接《手》

1、初讀材料,了解大意。

2、說出你的啟示。

[設計意圖:利用課內的時間補充《手》的閱讀,滲透“比較閱讀“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激發(fā)學生感受同是啟示性的文章,但不同內容、不同寫法的內涵和魅力。更體現(xiàn)了教師促成學生與文本、與其它同學交流互動的個性情感、語言的發(fā)展。]

(三)進行快樂練筆。(選擇一題)

1、搜集一篇能從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獲得人生的啟示的文章;

2、請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樣生活中普通的事物。

【板書設計】

手 指

姿態(tài) 性格

大拇指 不美 肯吃苦

……

“團結有力量”

【設計意圖】

本課設計旨在貫穿以學為主的思想,體現(xiàn)學習的自主性。抓住略讀課文的特點,教學時給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引領學生邊讀書邊思考,標畫語句,記錄感受。不搞花架子,而是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從文章整體感知入手,根據(jù)課前的“閱讀提示”學習課文,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體現(xiàn)語文課堂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情意濃濃的特色。

抖手指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與老師共同做手指游戲。對手指游戲產(chǎn)生興趣。

2.探討小腳的動作,知道小腳也會很多的本事。引發(fā)孩子們對小腳的探知。鍛煉孩子小腳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利用小腳畫畫。激發(fā)孩子們對顏色的喜愛。

活動準備:

顏料。廢舊的報紙。舒緩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問好歌,利用《哈嘍歌》跟小朋友相互問好。產(chǎn)生師生互動,打破陌生感。

2.手指游戲:小朋友都跟張老師做了好朋友,張老師的小手也想和小朋友的小手做好朋友來一起做游戲。我們跟老師一起讓我們的小手動起來吧。

幼兒跟老師一起做手指游戲。鍛煉孩子手指的靈活性。(拍,握,轉,捏,彈,捶,等動作)

3.我們的小手真的是多才多藝啊,會做這么多的動作和游戲,我們的小腳也不干示弱了。它說我也會做游戲。那么我們的小腳會做什么呢?(幼兒探討,用小腳會做什么動作和游戲)。

教師給與引導。并給與及時的肯定和認可。 幼兒和老師一起利用小腳做游戲。(腳尖點點、雙腳跳跳、踩踩,勾勾,交叉等動作)

4. 小腳不但會做游戲,還是個神奇的小畫家呢。你們信嗎?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引發(fā)他們試試的欲望。大家一起利用小腳作畫,讓我們把襪子脫下來,讓小腳行動起來吧?。_踩顏料,在報紙上自由作畫。)

5.欣賞自己的作品。

課后反思:

這節(jié)活動我選用的是上海建構教材的一節(jié)內容。它以主題模式為特色,又以整合的形式展現(xiàn)給大家。同時我打破了以往的照本宣讀的教學方法。把課程向外擴展和延伸。本節(jié)活動,不是要求孩子要畫出多么美麗的畫面,而是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參與的快樂。在參與中體驗創(chuàng)作的愉悅感。從中感受色彩帶給人類的美感。整節(jié)活動孩子們能夠主動的配合老師,積極的參與到創(chuàng)作。我們的綱要要求新一代的幼兒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和探索精神。讓我們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給孩子一片想象和創(chuàng)作的空間吧!

抖手指教案篇4

目標:

1、在游戲中熟悉旋律和節(jié)奏,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小手會變***”。

2、在玩玩、動動、唱唱中自然習得歌曲。

重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小手會變***”。

難點:模仿老虎叫聲并表現(xiàn)老虎兇猛的樣子。

準備:磁帶、娃娃(若干)

過程:

(一) 熟悉旋律和節(jié)奏

1、 節(jié)奏游戲(歡迎小客人)

1) 聽著音樂拍手歡迎小娃娃。(╳ ╳ ╳╳ ╳)

2) 幫娃娃排排隊。(個別幼兒變換節(jié)奏型)

2、 手指游戲

1) 小手本領大會變戲法,會變什么呢?

2) 我們來和小手做游戲,拍兩下告訴大家小手變成了什么。(個別)

例:“╳ ╳ 變小鳥”

3) 一起告訴大家你的小手變了什么。(集體)

(二) 新授歌曲

1、 看看猜猜老師的手變了什么?(隨旋律動作)

2、 聽聽老師的手到底變了什么?(范唱)

3、 老虎出來會怎么叫?(討論)聽老虎怎么叫的?(范唱)

4、 比比哪只老虎叫聲最威猛。(幼兒模仿老虎叫聲)

5、 誰會扮演這只兇猛的老虎。(個別動作)

6、 比比哪只老虎最兇猛。(集體幼兒邊唱邊表演)

(三) 游戲《老虎和獵人》

老虎去捉動物聽到獵人的聲音馬上找個地方躲起來。(幼兒邊唱邊游戲)

抖手指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找出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3品味作者的語言特點,體會表達效果。

4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語言特點,在寫作中也能應用。

二、教學重點

1 學習作者的寫作特點和語言特點,并能在日后的寫作中熟練運用。

2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把文章的語言特點,寫作特點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并能在今后的寫作中自覺運用。

四、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手指的名稱,來歷,故事傳說等資料。

2手影戲片段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同學們,認識手指嗎?伸出你的手,告訴老師這五根手指分別叫什么?知道它的來歷嗎?(手指是同學們再熟悉不過的了,但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卻很少,這樣的提問目的就是激發(fā)大家的興趣)

2同學們,你了解手指嗎?它們的作用,特點是什么呢?(這兩個問題并不是要考查學生倒底會不會,而是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注意,引起對課文內容的關注)

3同學們,對于身邊熟悉的事物如果能認真地去觀察和思考,就會有意外的發(fā)現(xiàn)。豐子愷就是這樣一位作家,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一探究竟吧。

(二)明確自學目標,自讀報自悟

出示閱讀要求(因為是閱讀課文,所以以學生自學為主)

1反復閱讀,力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看看你能讀懂哪些內容,可在書上空白處寫一寫點評;還有哪些內容你讀不懂或有疑問,做上標記。

學生自學,老師要巡視,初步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

交流自學收獲(假設學生可能的收獲,要善于引導學生抓重點,不可離題千里)

1每根手指的特點和作用。(誰更重要呢?初步認識)

2作者的語言特點(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指導學生認真體會這樣一來寫的好處,展開聯(lián)想讀著這些話你想到了什么?重點體會)

3還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對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歸納整理,突出重點

1作者對于五根手指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課文最后一句話,比第一次感受更深)

2放手影戲片段談體會。(精彩。五根手指協(xié)調一致,才這樣精彩。再一次加深對作者寫作意圖的理解。)

(三)拓展運用

1擬人化的寫作手法能夠使描寫更生動,更耐人尋味,更能吸引讀者,請同學們再讀大拇指一段,認真體會。

2你能描寫一下春天的景色嗎?注意,請運用擬人的寫法。

[教學反思]

最近在網(wǎng)友的博客中??吹竭@樣的感受和評價,教的好不如學的好。別看只有這么幾個字,卻包涵著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對什么樣的課堂是好課堂的獨特見解。仔細琢磨一下,味道還挺足。

一堂好課應是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有效果,而不是教師教的多么精彩,因為課堂不是演講會,教師不是演講家,學生不是聽眾。此一味。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的責任不是自顧自地完成備課任務,而是激發(f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自覺地學習。備課,情節(jié)的設計,問題的提出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此二味。

在課堂中教師要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而不僅是知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不是在課內而是在課外。是靠課外大量的閱讀和實踐來提高的,正所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此三味。

知識的傳授是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教師的責任就是教給學生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最終實現(xiàn)自主學習。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此四味。

總之,一堂好課就應該處處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到是不是有利于學生的學,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處處是春天。

抖手指教案篇6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理解字詞。

2.閱讀描寫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師可向學生推薦幾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會帶給我們啟示,像那個“我”至今還常常想起的頂碗少年,還有那一棵棵優(yōu)雅自在,顯示著勃勃生機的桃花心木。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對于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啟示的。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手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指生逐段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速度課文,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別具體寫( ),最后總結寫( )。

4.請學生根據(jù)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在此基礎上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tài),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匯報交流,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

理解要點如下:

(1)大拇指:短處:姿態(tài)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jié);長處:最肯吃苦。

(2)食指:短處:姿態(tài)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

抖手指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借助詞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第5課《手指》教案共1課時總8課時。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課前準備:

1.課前選讀關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試著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學題的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會帶給我們啟示,像那個"我"至今還常常想起的頂碗少年,還有那一棵棵優(yōu)雅自在,顯示著勃勃生機的桃花心木。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對于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啟示的。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手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預習探究: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指生逐段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速度課文,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別具體寫,最后總結寫。

4.請學生根據(jù)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在此基礎上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教案《第5課《手指》教案共1課時總8課時》。

三、合作交流: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tài),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匯報交流,體會道理

四、品讀體驗: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并朗讀。

1、理解要點如下:

(1)大拇指:短處:姿態(tài)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jié);長處:最肯吃苦。

(2)食指:短處:姿態(tài)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

(3)中指:短處:養(yǎng)尊處優(yōu),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并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yōu),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yōu)美。

(4)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tài)秀麗,樣子可愛,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jù)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五、鞏固延伸:

1.指生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

板書設計:

5、手指

姿態(tài)性格

大拇指不美肯吃苦

"團結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