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減法教案6篇

時間:2022-09-29 作者:Anonyme 備課教案

為完成一份教案,想必教師一定都費盡心力了,教案是教師為了保證上課進度預先撰寫的文字載體,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9的減法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9的減法教案6篇

9的減法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知識間的遷移能力,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發(fā)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shù)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1、出示:"小小圖書館"的主題圖。

請學生觀察圖和統(tǒng)計表,然后提出數(shù)學問題,請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在小組中討論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寫出所提的問題,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學生可能提出:(1)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

(2)故事書還剩多少本?

(3)連環(huán)畫還剩多少本?……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給予鼓勵

(二)、自主學習,探索算理。

1、嘗試解決問題。

先對"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進行討論。要求這個問題,需要哪些條件,并列式: 33 - 7 =

讓學生嘗試計算,有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并讓學生有充分發(fā)表意見的機會。

2、探索算理。

請學生匯報,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幫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計數(shù)器,進行撥珠計算,先撥出33,減7時,個位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個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減7得6,,合起來就是26。

方法三:13 -7 =6 ,20 +6 = 26 。

方法四:7 - 3 = 4 ,30 -4 =26。

方法五:3 3

- 7

2 6

豎式計算:(1)、數(shù)位要對齊,個位對準個位,十位對準十位。

(2)、從個位開始計算,個位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個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減7得6,,合起來就是26。

3、比較討論算法的簡便性。

一、二兩種方法,比較直觀,需借助實物,所以三、四、五的計算方法較為可取。

(三)、實際應用。

1、完成教科書第58頁的"試一試"第(1)題。

故事書還剩多少本?

讓學生觀察統(tǒng)計表,在書中獨立試著完成。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只要對就應給予肯定。

2、"試一試"的第(2)題。

連環(huán)畫還剩多少本?

讓學生觀察統(tǒng)計表,在書中獨立試著完成,并匯報。

3、完成教科書第59頁的"練一練"第1題。

利用計數(shù)器,通過圈小棒的過程,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在操作的基礎上將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進行討論與交流,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及時指導。

4、書59頁的第2題。

48-9= 53-6= 70-7= 32-3=

獨立豎式計算。

(四)、總結。

今天有什么收獲?結合算式,說說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板書設計:

小小圖書館

33 - 7=26 13-7=6 33 7-3=4

20+6=26 - 7 30-4=26

26

(1)、數(shù)位要對齊。

(2)、從個位開始計算,個位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個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減7得6,合起來就是26。

9的減法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正確的計算。

2、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小棒、實物玩具、卡片、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口算卡片

11—5= 36—4= 29—3=

16—8= 12—4= 13—6=

二、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具嗎?老師帶來一些玩具,大家看看(出示實物玩具)

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要是有一些零花錢想買這樣的玩具,你想買什么?

三、探索新知

1、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抽象減法算式。

小明只有8元錢,他可以買些什么?(小熊玩具、恐龍模型、絨毛小兔…………)

可他想買一輛單價是36元的玩具汽車,還要攢多少元?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知道怎樣列算式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36—8=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探索計算方法。

a、生擺小棒。

算式36—8和前面所學習的36—4、29—3等算式相比較,有什么不同?

小結:36—4、29—3等算式計算時都能直接在各位上減,而36—8,被減數(shù)的個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

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想想你是怎樣算的,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方法。

b、引導學生交流擺小棒的方法。

方法一:從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合起來是28根。

10—8=2 26+2=28

方法二:從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

………………

小結:在計算時,有很多的算法,只要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算的又快又對就可以了。

四、練習反饋

1、基本練習:

(出示卡片)學生讀題說得數(shù),其中指定兩題說出自己的算法。

2、實際運用:請同學們再次觀察這些玩具,小明只有8元錢,如果想買一個價錢是45元的娃娃,還要攢多少元?

學生列式計算,指名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五、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課上自己表現(xiàn)如何?哪位同學表現(xiàn)較好?

9的減法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歸納概括10的組成,加深認識加減法間的聯(lián)系,初步掌握10的第一、二組加減法。

2.提高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及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3.能積極探索新知,在活動中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體會加減法的含義,直接快速地湊10。

活動準備:

1.人手雪花片10個人手這樣表格若干。

2.10個蘋果卡片,10級臺階圖,小狗、骨頭卡片,喜羊羊手偶。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誰來了?(出示手偶)大家猜一猜喜羊羊給我們帶什么來了?(從桌下拿出一盤蘋果)

師: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喜羊羊一共帶來了多少個蘋果。(將盤里的蘋果一個一個地擺在桌上)

生:10個。

(將10個蘋果卡片橫排擺在黑板上)10個蘋果我們就用10來表示。(板書:10)

師:現(xiàn)在喜羊羊想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可是又不知道怎樣分。孩子們你們能幫喜羊羊分一分嗎?

師:喜羊羊說,今天誰分得好,她就把蘋果獎勵給他。

(二)探究新知,體驗發(fā)現(xiàn)1.動手操作培養(yǎng)幼兒數(shù)感。

(1)分一分師:現(xiàn)在請你們聽清老師的要求,請每位幼兒把桌子右上角的10個雪花片放到桌子中間。

生:(放雪花片)師:我們用這10個雪花片代替10個蘋果,分一分。看誰分得又快又好,開始。

(在幼兒動手的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貼10個蘋果卡片)

(2)說一說

師:請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把10分成了幾和幾。

2.幼兒匯報后 整理湊10法

師:現(xiàn)在我要請最勇敢的孩子,把他的分法展示 給大家看。其他小朋友請仔細觀察他是如何分的,方法和你一樣嗎?(抽1位幼兒上臺分蘋果)

師:xx把10分成了1和9,小朋友們你們同意嗎。

師:老師也同意他的分法,笑笑的蘋果獎勵給你。

師:(指圖形)從左往右看10可以分成1和9,從右往左看10還可以分成9和1,它們是一對好朋友,我們記的時候就可以這樣來記,(填表格1、9)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記一記吧。

生: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

師:現(xiàn)在又聽老師要求,請把這10個雪花片放在一起。

師:請你們動動腦筋,剛才我們已經(jīng)把10分成了1和9,接著我們又可以怎樣來分呢?分好后,把你的分法小聲的告訴同桌的小朋友,開始。

(生動手分,教師在黑板上貼10個蘋果卡片)。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生:我把10分成了2和8。

師(分蘋果,中間用一條虛線分開)

師:從左看10分成了2和8,從右看10還分成了8和2,它們也是一對好朋友。(填表格2、8)我們一起來記一記吧。

生: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

師:請你們又把這10個雪花片放在一起。想一想接著我們又可以怎樣分呢?分好后,把你的分法小聲地告訴同桌的小朋友,開始。

(生動手分,教師在黑板上貼10個蘋果卡片)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又找到了哪兩個好朋友?

(帶著幼兒把剩下的幾種分法一起分完,把表格完成。)

師:你們真能干,幫喜羊羊把10個蘋果分成了兩堆,并且有這么多種分法?,F(xiàn)在我們一起來記一記你們的分法吧。

(三) 整理算式。

師:剛才大家?guī)拖惭蜓蚍痔O果,她夸你們真聰明。現(xiàn)在,喜羊羊還有一個問題要考考大家,請你們把剛才分蘋果的這幾種分法用加減法算式表示出來,我們看誰最能干。我們一 起來看第一種分法,左邊有1個蘋果,右邊有9個蘋果,可以怎樣來列加減法算式呢?

生:(1)1+9=10師:為什么這樣列式呢?你能看著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嗎?

生(1):左邊有1個蘋果,右邊有9個蘋果,合起來就是10個蘋果。

師:誰再來列另一個加法算式?

生(2):9+1=10師:為什么這樣列式呢?你能看著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嗎?

生(2):左邊有9個蘋果,右邊有1個蘋果,合起來就是10個蘋果。

師:誰來列一個減法算式?

生(3)10-1=9師:為什么這樣列式呢?你能看著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嗎?

生(3):一共有10個蘋果,去掉1個蘋果,還剩下9個蘋果?

師:誰再來列一個減法算式?

生(4)10-9=1師:為什么這樣列式呢?你能看著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嗎?

生(3):一共有10個蘋果,去掉9個蘋果,還剩下1個蘋果?

師:為了你們能更準確的計算10的加減法,我們還可以通過找好朋友的方法來計算。我們一起來算一算吧。

(師指表格,學生算)

(四)應用拓展,寓學于嬉

1.口算

師:你們會了嗎?好,老師來考考大家?,F(xiàn)在,請大家看老師的卡片,很快的口算出答案,比一比誰算的最快最好。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開火車口算)

2.小狗搶骨頭師:(把臺階圖貼上黑板)小朋友們今天的表現(xiàn)真好,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好嗎?

師:有一天機靈狗餓了,到處找東西吃。突然他看到臺階上有一只大老鼠抱著一根骨頭,(出示老鼠),于是,它就想去搶這根骨頭吃。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小狗搶骨頭,好不好?

師:我們一起先來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多少級臺階。

(學生數(shù),教師在臺階上標數(shù)字)師:現(xiàn)在老師幫小狗爬上第一級臺階,(將小狗放在第一級臺階上)一共有10級臺階,小狗爬到了第1級臺階,它還要爬多少級臺階才能拿到骨頭呢?

生:9。

師:怎樣列算式呢?

生:10-1=9(教師在第一級臺階上板書算式10-1=9)師:小狗接著爬上第2級臺階,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呢?

(抽幼兒提問并列式回答,教師在臺階上板書減法算式,繼續(xù)把臺階爬完。)

3.做練習。

9的減法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法則,會將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

2.通過把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通過運算,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揭示法則,滲透事物間普遍聯(lián)系、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重點是運用法則熟練進行減法運算。解有理數(shù)減法的計算題需嚴格掌握兩個步驟:首先將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然后依據(jù)有理數(shù)加法法則確定所求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理解法則是難點,突破的關鍵是轉化,變減為加.學習中要注意體會:小學遇到的小數(shù)減大數(shù)不會減的問題解決了,小數(shù)減大數(shù)的差是負數(shù),在有理數(shù)范圍內,減法總可以實施.

(二)知識結構

(三)教法建議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強調指出:由于把減數(shù)變?yōu)樗南喾磾?shù),從而減法轉化為加法.有理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當引進負數(shù)后就可以統(tǒng)一用加法來解決.

2.不論減數(shù)是正數(shù)、負數(shù)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在使用法則時,注意被減數(shù)是永不變的.

3.因為任何減法運算都可以統(tǒng)一成加法運算,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再規(guī)定幾個帶有減法的運算律,這樣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記憶.

4.注意引入負數(shù)后,小的數(shù)減去大的數(shù)就可以進行了,其差可用負數(shù)表示。

教學設計示例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掌握法則.

2.會進行運算.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把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

2.通過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的'推導,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運算,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揭示法則,滲透事物間普遍聯(lián)系、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在小學算術里減法不能永遠實施,學習了本節(jié)課知道減法在有理數(shù)范圍內可以永遠實施,體現(xiàn)了知識體系的完整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教師盡量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2.學生學法:探索新知→歸納結論→練習鞏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和運算.

2.難點: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的推導.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電腦、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提出實際問題,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新知,教師出示練習題,學生以多種方式討論解決.

七、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計算(口答)(1);(2)-3+(-7);

(3)-10+(+3);(4)+10+(-3).

2.由實物投影顯示課本第42頁本章引言中的畫面,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氣溫是10℃,夜晚的最低氣溫是-5℃.這一天的氣溫比最低氣溫高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生:10℃比-5℃高15℃.

師:能不能列出算式計算呢?

生:10-(-5).

師:如何計算呢?

教師總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教法說明

1題既復習鞏固有理數(shù)加法法則,同時為進行有理數(shù)減法運算打基礎.2題是一個具體實例,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把具體實例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從而點明本節(jié)課課題—.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1.師:大家知道10-3=7.誰能把10-3=7這個式子中的性質符號補出來呢?

生:(+10)-(+3)=+7.

師:計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師:讓學生觀察兩式結果,由此得到

師:通過上述題,同學們觀察減法是否可以轉化為加法計算呢?

生:可以.

師:是如何轉化的呢?

生:減去一個正數(shù)(+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數(shù)(-3).

教法說明

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嘗試,自己認識減法可以轉化為加法計算.

2.再看一題,計算(-10)-(-3).

教師啟發(fā):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據(jù)有理數(shù)減法的意義,這就是要求一個數(shù)使它與(-3)相加會得到-10,那么這個數(shù)是誰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

教師給另外一個問題:計算(-10)+(+3).

生:(-10)+(+3)=-7.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上述兩題結果,由此得到: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呢?

生:減去一個負數(shù)(-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數(shù)(+3).

教師總結:由(1)、(2)兩式可以看出減法運算可以轉化成加法運算.

教法說明

由于學生剛剛接觸有理數(shù)減法運算難度較大,為面向全體,通過第二個題給予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的機會,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思考,此時學生的思維活躍,易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達到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

師:通過以上兩個題目,請同學們想一想兩個有理數(shù)相減的法則是什么?

學生活動:同學們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學相到敘述,互相糾正補充,然后舉手回答,其他同學思考準備更正或補充.

師:出示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shù),等于加上這個數(shù)的相反數(shù).(板書)

教師強調法則:(1)減法轉化為加法,減數(shù)要變成相反數(shù).(2)法則適用于任何兩有理數(shù)相減.(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為:.

教法說明

結合引入新課中溫度計的實例,進一步驗證了法則的合理性,同時向學生指出了有理數(shù)減法的實際意義.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實際,又服務于實際.

4.例題講解:

[出示投影1(例題1、2)]

例1計算(1)(-3)-(-5);(2)0-7;

例2計算(1)7.2-(-4.8);(2)()-.

例1是由學生口述解題過程,教師板書,強調解題的規(guī)范性,然后師生共同總結解題步驟:(1)轉化,(2)進行加法運算.

例2兩題由兩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師生講評.

教法說明

學生口述解題過程,教師板書做示范,從中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風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例1(2)題是0減去一個數(shù),學生在開始學時很容易出錯,這里作為例題是為引起學生的重視.例2兩題是簡單的變式題目,意在說明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不但適用于整數(shù),也適用于分數(shù)、小數(shù),即有理數(shù).

師:組織學生自己編題,學生回答.

教法說明

教師與學生以平等身份參與教學,放手讓學生自己編擬有理數(shù)減法的題目,其目的是讓學生鞏固怕學知識.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出題,相互解答,互相糾正,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同時,教師可以獲取學生掌握知識的反饋信息,對于存在的問題及時回授.

(三)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師:下面大家一起看一組題.

[出示投影2(計算題1、2)]

1.計算(口答)

(1)6-9;(2)(+4)-(-7);(3)(-5)-(-8);

(4)(-4)-9(5)0-(-5);(6)0-5.

2.計算

(1)(-2.5)-5.9;(2)1.9-(-0.6);

(3)()-;(4)-().

學生活動:1題找學生口答,2題找四個學生板演,其他同學做在練習本上.

教法說明

學生對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已經(jīng)熟悉,學生在做練習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歸納有理數(shù)減法規(guī)律,而不要只是簡單機械地將減法化成加法,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間步驟做準備.

用實物投影顯示課本第45頁的畫面.

3.世界峰是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陸上最低處是位于亞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米,兩處高度相差多少?

生答:8848-(-392)=8848+392=9240.

所以兩地高度相差9240米.

教法說明

此題是實際問題,與新課引入中的實際問題前后呼應,貫徹《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要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教學問題的訓練,逐步形成用數(shù)學意識”的要求,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有理數(shù)減法,說明數(shù)學來源于實際,又用于實際.

(四)課堂小結

提問: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生答:略.

師: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是一個轉化法則,要求同學們掌握并能應用其計算.對于小學不能解決的2-5這類不夠減的問題就不成問題了.也就是說,在有理數(shù)范圍內,減法總可能實施.

八、隨堂練習

1.填空題

(1)3-(-3)=____________;(2)(-11)-2=______________;

(3)0-(-6)=____________;(4)(-7)-(+8)=____________;

(5)-12-(-5)=____________;(6)3比5大____________;

(7)-8比-2小___________;(8)-4-()=10;

(9)如果,,則的符號是___________;

(10)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兩處高度相差多少米__________.

2.判斷題

(1)兩數(shù)相減,差一定小于被減數(shù).()

(2)(-2)-(+3)=2+(-3).()

(3)零減去一個數(shù)等于這個數(shù)的相反數(shù).()

(4)方程在有理數(shù)范圍內無解.()

(5)若,,,.()

九、布置作業(yè)

(一)必做題:課本第83頁中2.偶數(shù)題,3.偶數(shù)題,4.偶數(shù)題.

(二)選做題:課本第84頁中5、8.

十、板書設計

隨堂練習答案.

1.(1)6;(2)-13;(3)6;(4)-15;

(5)-7;(6)-2;(7)6;(8)-4;

(9)+;(10)8848-(-155).

2.××√×√

作業(yè)答案

(一)必做題:2.(2)102;(4)-68;(6)-210;(8)92

3.(2)-0.6;(4)0.2;(6)-1.5;(8)9.11

(二)選做題:5.(1)-9;(2)-5;(3)1;(4)12;(5)-2.28;(6)

8.(1)4;(2)5;(3)7;(4)5

9的減法教案篇5

七年級上2.5有理數(shù)的減法(一)教案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的過程。

2、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會做有理數(shù)減法運算。

3、能根據(jù)具體問題,培養(yǎng)抽象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運用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做有理數(shù)減法運算。

教學難點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的得出。

教具學具多媒體、教材、計算器

教學方法研討法、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

師:下面列出的是連續(xù)四周的最高和最低氣溫:

第1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

最高氣溫+6℃0℃+4℃-2℃

最低氣溫+2℃-5℃-2℃-5℃

周溫差

求每周的溫差時,應運用哪一種運算?你認為計算結果應是什么?請列出算式,并寫出計算結果。

生:溫差分別是4℃、5℃、6℃、3℃,應使用減法運算。

列式為;

(+6)-(+2)=4

0-(-5)=5

(+4)-(-2)=6

(-2)-(-5)=3

教學過程二、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的推倒:

師:1、根據(jù)上面的計算和計算結果,讓我們以求四周的溫差為例子研究一下,是否可以用加法的知識類做減法的運算。

2、是否能直接把減法轉化為加法來求差?猜想一下,完成這個轉化的法則是什么?

3、自己設計一些有理數(shù)的減法,用計算器檢驗一下你歸納的減法法則是否正確。

舉例:(-5)+()=-2

得出(-5)+(+3)=-2

所以得到(-2)-(-5)=+3

而(-2)+(+5)=+3

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shù),等于加上這個數(shù)的相反數(shù)。

教學過程三、法則的應用:

例1:先做筆算,再用計數(shù)器檢驗。

(1)(-34)-(+56)-(-28);

(2)(+25)-(-293)-(+472)

教學過程

解:(1)原式=-34+(-56)+(+28)

=-90+(+28)

=-62

(2)原式=+25+(+293)+(-472)

=+25+(-836)

= 676

注意:強調計算過程不能跳步,體現(xiàn)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的運用。

檢測題

教學過程四、練習反饋:

師:巡視個別指導,訂正答案。

教學過程五、小結:

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shù),等于加上這個數(shù)的相反數(shù)。

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shù),等于加上

這個數(shù)的相反數(shù)。例1:先做筆算,再用計數(shù)器檢驗。

(1)(-34)-(+56)-(-28);

(2)(+25)-(-293)-(+472)

9的減法教案篇6

一 教學內容

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練習課

教材第114 一116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5 一13 題。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鞏固對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練進行計算。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認真檢驗的習慣。

三 重點難點

正確、熟練、靈活地應用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

四 教具準備

投影。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異分母分數(shù)的減法的計算法則,誰還記得?你能說一說嗎?

學生回憶并口答。

提問:為什么做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時,要先通分?

強調:分數(shù)單位不同不能相加減。

(二)教學實施

1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5 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并驗算。

集體訂正時,請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根據(jù)等式的什么性質來解的?

2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6 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找到下面的規(guī)律。

( l )這些分數(shù)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數(shù)。(2 )每道算式中的兩個分數(shù)的分母是互質的。(3 )計算時,只需將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分母相加(減)的結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數(shù)。

指出:今后遇到這樣的題目,可以利用規(guī)律口算出結果。

提問: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你能直接說出結果嗎?

學生舉例,如: + = - =

3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7 題。

請學生先根據(jù)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然后再解答。

4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8 題。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兩人一組),其中一人出題,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換過來。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數(shù)不要超出本單元分數(shù)的范圍。

5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9 題。

讓學生先讀題,弄懂題意后再動手畫。講評時,請學生說一說思路。

6 .完成教材第115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0 題。

老師先介紹"楊輝三角",再讓學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橫行各數(shù)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規(guī)律。

出示"楊輝三角"圖:

再將表中的'1"都換成" ",看看這個規(guī)律還存在嗎?換成" "呢?

(學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依然存在。)

7 .完成教材第115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1 題。

學生利用課前調查的數(shù)據(jù)填表并計算,然后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8 .完成教材第116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2 題。

學生先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操作,然后用分數(shù)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可以這樣操作:先將4 個蘋果平均分給8 個孩子,每人得到4÷8= (個);再將剩下的2 個蘋果,平均分給8 個孩子,每人得到2 ÷8 = (個),所以,每個孩子可分得 + = (個)。

9 .完成教材第116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3 題。

讓學生先觀察圖的特點,想想按什么順序思考比較簡便,請學生先說出思路,再進行計算。

(四)思維訓練

1 .在o 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使三角形每一條邊上的三個數(shù)相加的和都等于1 。

2 . = + = + + = + + = + + + + + + +

3 .寫出兩個不同的最簡分數(shù),使它們的和是 。你能寫出幾組?

(五)課堂

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我們進一步鞏固了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我們還探索發(fā)現(xiàn)了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中的一些特殊情況的計算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是:當兩個分數(shù)的分子為1 ,分母互質時,它們的結果是用這兩個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兩個分母的乘積作分母。以后,

我們在計算這樣的題目時,就可以直接得出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