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認真分析了自己教學任務后,我們就可以動筆制定教案了,教案是教師為了掌握課堂節(jié)奏提早撰寫的文字材料,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摩擦力大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摩擦力大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激發(fā)幼兒探究摩擦力的興趣。
2、發(fā)展幼兒思維,能嘗試用多種辦法改變摩擦力的大小。
3、引導幼兒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對摩擦力產生的影響。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陀螺
2、玻璃球、干棗、斜面、輪胎、麻繩、帶拉鏈的衣服、蠟燭、飲料瓶、毛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請部分幼兒演示拔河比賽
2、請小朋友說一說,手抓住繩子后有什么感覺。
教師:會感覺到一種阻礙我們的手和繩子摩擦的力,這叫做摩擦力。
二、展開
1、教師:摩擦力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而且它還有一個古怪的脾氣,就是有時候大,有時候小。
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研究一下這個古怪的摩擦力呀?
2、實驗:摩擦力
通過實驗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對摩擦力產生的影響。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1)讓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鋪有絨布的木板上轉動,比較那個陀螺會最先停下來。
提問:哪個陀螺會最先停下來,為什么?
:鋪有絨布的木板上的陀螺會最先停下來,因為絨布很粗糙,摩擦力大;
光滑的木板因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轉動的時間長。
(2)夾玻璃球和夾棗比賽。
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實驗:將裝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裝在瓶子里的棗夾出放在盤子里,
看看哪一組最先夾完。
提問:這次你有什么發(fā)現,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系,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
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
3、動腦筋想辦法,如何減小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時大,有時小,有時候會幫助我們,有時候又會給我們制造麻煩,
現在請小朋友開動腦筋,讓摩擦力幫助我們做好事。
(1)衣服上的拉鏈拉不開怎么辦?
(讓幼兒嘗試用蠟燭減少摩擦力解決問題。)
(2)飲料瓶的瓶蓋打不開真么辦?
(讓幼兒嘗試用毛巾包住瓶蓋增大摩擦力解決問題。)
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增大:鞋子和輪胎的花紋、跑道、釘子鞋等。
減?。簼櫥?、磁懸浮列車等。
:原來,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減小的,我們小朋友要動腦筋讓它們幫助我們。
三、結束
幼兒自由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摩擦力。
摩擦力大教案篇2
活動意圖:
5—6歲的孩子已開始能從內在的隱蔽的原因來理解各種現象的產生并感興趣,摸一摸、玩一玩是他們最渴望做的事情,學前后期的幼兒對周圍生活有著積極的求知探索的態(tài)度,科學積極倡導讓幼兒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大班科學活動《摩擦力》就是通過讓幼兒親身體驗、自主操作、想象創(chuàng)造等,了解摩擦力特征,激發(fā)積極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發(fā)現與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對生活的影響。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課件3個,兩次實驗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寫圖片。
兩雙鞋底有什么不同?
換穿可以嗎?為什么?
二、第一次實驗,感知物體表面與摩擦力的關系。
1、這里藏著什么秘密嗎?實驗。
2、2條滑道——紙滑道和絨布滑道,2個紙筒。輕輕放上去,輕輕放手,會發(fā)生什么?
3、四人一組進行。
4、小紙筒從滑道上滑下來是有什么不一樣?(距離遠近、速度快慢)并記錄(出示課件一)
5、為什么同樣的紙筒有不同的結果?
出示課件二, 教師小結:紙筒劃下去時,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牢牢拉住紙筒,不讓它滑下去,這種力叫做摩擦力。當物體粗糙時,摩擦力就大,當物體光滑時,就拉不住紙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實驗,感知
1、實驗要求:同樣的滑道,給紙筒穿上不同的衣服(衛(wèi)生紙、瓦楞紙、毛巾),與光紙筒的比較。
2、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這樣?(毛巾最粗糙)
四、討論
如果登山員穿上冰刀去爬山,會怎樣? 如果…… 會怎樣?
小結:登山員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穩(wěn)步爬山,冰上運動員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件三:廁所里為什么要墊防滑墊?(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減少摩擦力)
活動延伸:
手太滑打不開瓶蓋,怎么辦?
活動反思:
活動中體現了“做中學”的思想。在實驗活動中,充分引導幼兒操作各種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種阻力,不斷感受、體驗摩擦力現象的問題。體驗到發(fā)現、探索的快樂,產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學習態(tài)度。讓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離不開摩擦力。
摩擦力大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體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體驗感受摩擦力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
課件3個,幼兒兩次實驗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出示圖片,分別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們的鞋底特寫。
教師:比較一下兩雙鞋子的鞋底有什么不一樣?
(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紋、又大又重;冰刀鞋——立體的、又滑又?)
如果換一下穿可以嗎?為什么?
二、第一次實驗操作,感知物體表面與摩擦力的關系。
1、教師:這里藏著什么秘密嗎?我們來做個實驗。
2、介紹材料和實驗方法。
(2條滑道——紙滑道和絨布滑道,2個紙筒。輕輕放上去,輕輕放手,會發(fā)生什么?
3、幼兒四人一組進行實驗
4、交流:小紙筒從滑道上滑下來是又什么不一樣?
(距離遠近、速度快慢)并記錄(出示課件一)
5、為什么同樣的紙筒會由這么不同的結果呢?
出示課件二,教師小結:紙筒劃下去時,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牢牢拉住紙筒,不讓它滑下去,這種力叫做摩擦力(跟念)。
當物體粗糙時,摩擦力就大,當物體光滑時,就拉不住紙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實驗,感知
1、實驗要求:同樣的滑道,給紙筒穿上不同的衣服(衛(wèi)生紙、瓦楞紙、毛巾),與光紙筒的比較。
2、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這樣?(毛巾最粗糙)
四、討論:
如果登山員穿上冰刀去爬山,會怎樣?如果……會怎樣?
小結:登山員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穩(wěn)步爬山,冰上運動員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出示課件三:廁所里的防滑墊,為什么要墊?(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減少摩擦力)
活動延伸:出示一瓶子,老師說遇到了困難,受手太滑,打不開瓶蓋,怎么辦?
摩擦力大教案篇4
活動目標:
讓小朋友在活動小認識摩擦力.初步了解摩擦力對人類的影響:
重點:
培養(yǎng)小朋友對摩擦力的興趣,發(fā)展動手能力。
難點:
操作技能的掌握。
活動準備:
汽車玩具、積木、瓶子、筆、拔河繩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活動讓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讓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腳搓地面,然后說說感覺?(有一種力阻礙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讓小朋友掃地,擦黑板,擦玻璃,了解掃帚與地面問、板擦與黑板間、布與玻璃之間也存在摩擦力。
2.通過實驗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輛同樣的小汽車在相向斜畫的積木上往下滑,其中兩個斜面上分別鋪有一塊毛巾,一塊手
帕,讓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輛汽車走得最快,哪輛汽車走得最慢,說說為什么?(鋪有毛巾的斜面上
的汽車走的最慢,因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鋪有手帕的汽車走得最快,因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動腦筋想辦法,如何減小和增大摩擦力”
(1)擰緊的瓶蓋打不開怎么辦?引導小朋友回憶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覺.嘗試用肥皂水把瓶子打開,因肥皂水可減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鏈拉不開怎么辦?自行車鏈子轉動不靈活怎么辦?(給幼兒提供石蠟、柴油讓小朋友嘗試,用減少摩擦力來解決問題?)
(3)你手中的鋼筆怎樣才不易被別人拔出?爬桿時怎樣爬的快?(讓小朋友親自體驗活動,從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緊(或夾緊、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里走路易打滑怎么辦?(穿上帶花紋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馬路上行走,怎樣保證行人車輛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
煤灰和黃沙,加大摩擦力)
活動延伸:
把材料放入操作區(qū)便于小朋友繼續(xù)操作活動:
評量:
下面的問題是問增大還是減小摩擦力:為什么用力系鞋帶?滑冰鞋上為什么裝有鐵輪子?
活動結束:
有些科學概念在活動中的出現,不是讓小朋友掌握,而是便于老師理解指導,因小朋友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應在實驗活動和游戲活動小滲透科學知識,目的在于激發(fā)小朋友的興趣,懂得粗淺的道理。
摩擦力大教案篇5
整體設計
摩擦力是力學中的三大性質力之一,正確認識摩擦力對后面知識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這節(jié)課中,要求會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斷其方向,以及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在初中所學過的相關概念與本節(jié)內容相結合,與生活中的實例相結合,逐步引導、循循善誘,對兩種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個清晰的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知識,在物體從靜止到運動的過程中認識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大小變化情況,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到理性發(fā)生質的變化.對于動摩擦因數的教學最好通過實驗讓學生探究得出.由于本節(jié)課的特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新課標的探究精神,讓學生多用所學知識揭示生活中的相關現象本質.
教學重點
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斷.
2.靜摩擦力的有無及方向的判斷.
3.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guī)律.
教學難點
1.靜摩擦力有無的判斷和方向的判斷.
2.靜摩擦力大小的計算.
課時安排
3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靜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
2.能計算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并會判斷它們的方向.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設計實驗,并使用控制變量法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進行實驗探究.
2.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靜摩擦力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木塊、彈簧秤、木板、毛巾、紙、鋼板、砂紙、水等.
知識準備:搜集有關的摩擦力信息.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活動導入
準備兩只碗,分別放入數量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內是光滑干凈的,另一只碗內是粘有灰塵的.請兩個同學把玻璃球從碗中用筷子夾出來,比賽看誰夾得快.然后讓兩位同學分別說出自己的感想,從而引出摩擦力的問題.
情景導入
(課件展示)播放運動員滑雪的錄像,如圖3-3-1,讓學生說出滑雪要求的環(huán)境條件,然后導
出摩擦力的概念.
圖3-3-1
問題導入
粉筆在黑板上可以寫出字來,在玻璃上寫得出來嗎?試試看.想想若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筆寫字又會有何不同?為什么?你認為摩擦力是一種什么樣的力?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摩擦力.
推進新課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摩擦力,通過直接提問使學生回憶并敘述摩擦力的概念.
概念: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fā)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本節(jié)課就來深入研究摩擦力.
請學生做個小實驗:要求學生用逐漸增大的水平力推動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動一段距離.(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并分析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學生產生對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感性認識)
學生活動:學生按老師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變化.
問題: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運動?為什么想讓桌子繼續(xù)運動還要繼續(xù)推?
初步引出對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感性認識.
一、靜摩擦力
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動,師生討論引導出靜摩擦力的概念: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趨勢而又保持相對靜止時,在接觸面間所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靜摩擦力.
問題:靜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嗎?怎樣求靜摩擦力的大小?怎樣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實驗探究】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用較小的力拉木塊但保持木塊不動,并不斷緩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學生觀察彈簧秤的示數變化.
實驗如圖3-3-2:
圖3-3-2
實驗現象: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拉力的增大,彈簧秤的示數不斷增大.
結論:由二力平衡的知識可以知道,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靜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隨外力的變化而變化,總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繼續(xù)試驗:在彈簧測力計指針下輕塞一個小紙團,它可以隨指針移動,并作為指針到達最大位置的標志.在剛才實驗的基礎上繼續(xù)用力,當拉力達到一定的值時木塊開始移動,此時拉力會突然變小.要求學生記下剛才的最大值.
結論:靜摩擦力的增大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最大靜摩擦力fmax,其值等于物體剛剛開始運動時的拉力.兩物體間實際發(fā)生的靜摩擦力f在0與最大靜摩擦力fmax之間.
問題: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呢?(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驗證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
學生活動:學生設計實驗并探究,整理分析實驗數據.
參考設計:
1.裝置如上面的實驗,在木塊上面增加砝碼,驗證在不同的壓力作用下的最大靜摩擦力的大??;保持壓力不變,分別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驗證最大靜摩擦力的值.
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時最大靜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斷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應該增加手的握力即壓力,由此判斷最大靜摩擦力和壓力的關系.換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實驗,驗證最大靜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
活動:學生交流討論并得出結論:
1.靜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
2.最大靜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有關系.
引導學生說一下生活中和生產中利用靜摩擦力的事例.
(課件展示)圖片示例:
圖3-3-3
課堂訓練(課件展示)
1.有關靜摩擦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只有靜止的物體才受靜摩擦力 b.靜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
c.靜摩擦力可能與運動方向垂直 d.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一定相反
解析: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不一定靜止,故a錯.靜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無關,而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所受其他力的情況有關,故b錯.靜摩擦力的方向可與運動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正確.靜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無關,但一定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故d錯.
答案:c
2.如圖3-3-4所示,用外力f水平壓在質量為m的物體上(設受力f的面絕對光滑),恰好使物體靜止,此時物體與墻之間的摩擦力為______;如果f增大為3f,物體與墻之間的摩擦力為______.
圖3-3-4
解析:物體受向下的重力為mg,由二力平衡條件知靜摩擦力大小也為mg,方向向上,當推力增為3f時,物體重力不變,則靜摩擦力也不變.
答案:mg mg
二、滑動摩擦力
概念: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的時候,會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并且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可以通過復習回憶得出,或者通過演示實驗總結得出,也可以直接給出)
(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實驗儀器設計實驗,定量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設計意圖:使學生意識到應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多變量的研究;使學生體會摩擦力的大小的影響因素)
1.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原理的探究.
(學生活動:思考并交流討論得出利用二力平衡定量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方法的探究
(學生活動:思考并交流討論得出控制變量法)
3.組織學生利用已有器材進行實驗探究
(學生活動: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探究)
4.要求學生設計表格記錄數據,并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初步得出自己的結論.
(學生活動:展示自己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最終定量得出壓力與滑動摩擦力的關系,對動摩擦因數有定性的認識)(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
小結: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f=μn.(設計意圖:訓練學生語言表達及邏輯推理能力)
介紹動摩擦因數的物理意義及常見材料間的動摩擦因數.
課件展示:
幾種材料間的動摩擦因數
材料 動摩擦因數 材料 動摩擦因數
鋼—鋼 0.25 鋼—冰 0.02
木—木 0.30 木頭—冰 0.03
木—金屬 0.20 橡膠輪胎—路面(干) 0.71
皮革—鑄鐵 0.28
例題.滑雪是北方地區(qū)人們喜愛的一種運動.有的地方人們用鹿拉滑雪板進行滑雪比賽.已知滑雪板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02,滑雪板和人的總質量為180 kg.如果鹿拉著滑雪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求鹿的拉力大小.
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勻速直線運動,可知鹿的拉力f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時,滑雪板與冰面的壓力n與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
由滑動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為
f=f=μn=μmg=0.02×180×9.8 n=35.3 n.
答案:35.3 n
課堂訓練
質量為2 kg的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5,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視為相等.給物體一水平拉力.
(1)當拉力大小變?yōu)? n時,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是多大?
(2)當拉力大小變?yōu)?2 n時,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是多大?
(3)此后若將拉力又減小為5 n(物體仍在滑動),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是多大?
(4)若撤去拉力,在物體繼續(xù)滑動的過程中,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kg)
解析:(1)當拉力f=5 n時,f<fmax,物體沒有滑動,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f=f=5 n;
(2)當拉力f=12 n時,f>fmax,物體滑動起來,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f滑=μn=μmg=0.5×2×10 n=10 n;
(3)當拉力又減小為5 n時,由于物體仍在地面上滑動,所以物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動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
(4)當拉力撤去后,由于物體繼續(xù)在地面上滑動,物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動摩擦力,所以仍為10 n.
答案:(1)5 n (2)10 n (3)10 n (4)10 n
知識拓展
增大有益摩擦:
1.增加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車輪胎、各種旋鈕表面都有花紋.
2.增大壓力.如:電動機的皮帶拉得很緊,以便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帶打滑.
減小有害摩擦:
1.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用滾動軸承代替滑動軸承.
2.減小表面粗糙程度:加潤滑油.
課堂小結
1.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fā)生或已經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物體間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靜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 符號及單位
產生原因 表面粗糙有擠壓作用的物體間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時 表面粗糙有擠壓作用的物體間發(fā)生相對運動時 摩擦力用f表示
單位:牛頓
簡稱:牛
符號:n
大小 始終與外力沿著接觸面的分量相等 f=μn
方向 與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跟物體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常用增大壓力和使接觸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滾動代替滑動,使摩擦面脫離接觸(加潤滑油、氣墊)這三種方法.
布置作業(yè)
1.教材第62頁,“問題與練習”2、3.
2.教材第60頁“做一做”.
板書設計
3 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1)接觸面粗糙
(2)在接觸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壓力
(3)有相對運動或者有相對運動趨勢
2.靜摩擦力
(1)變力:0<f靜≤fmax
(2)方向: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且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3.滑動摩擦力
(1)大?。篺=μfn
(2)方向: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接觸面相切,且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活動與探究
1.設計實驗測量紙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2.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
自主設計實驗.包括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步驟,并設計、寫出實驗報告.
習題詳解
1.解答:手壓著桌面向前移動時,手受到桌面的滑動摩擦力作用.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手指移動的方向相反,阻礙手指的運動.手對桌面的壓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越大,對手指相對桌面運動的阻礙作用越明顯.
2.解答:(1)不受.因為瓶子與桌面之間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2)受靜摩擦力作用,靜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
(3)受靜摩擦力作用,靜摩擦力的方向豎直向上(瓶子處于豎直狀態(tài)).
(4)受滑動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紙條相對瓶子的運動方向.
3.答案:35 n 30 n 0.3 20 n
設計點評
本節(jié)重點是理解動摩擦因數的意義和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計算和方向的判定.難點是對靜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靜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確定.教學中通過大量的實例,并借助受力分析等方法來突破.靜摩擦力是由于物體間具有相對運動趨勢而產生的,其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相反.如何判定靜摩擦力的方向?通過假設物體間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體將往什么方向運動去思考確定.教學時特別注意了對于靜摩擦力大小與所受外力及所處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設計中基本遵循問題—理論—問題的模式進行.
摩擦力大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探究得出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了解滑動摩擦力的存在,實驗探究產生滑動摩擦力的條件以及影響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實驗技能和探索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學生能提高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態(tài)度,鍛煉思維能力、抽象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和計算式。
?難點】
實驗探究的過程。
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幾個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車急剎車、冰壺運動等。
通過提問這些情景中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得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導出新課。
(二)科學探究
問題1:滑動摩擦力什么情況下才會出現?結合前面學的靜摩擦力條件進行討論。
學生討論:需要有壓力、粗糙的接觸面以及相對運動。
問題2:為什么冰壺、火車、孩子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同呢?
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與壓力有關,與速度有關,與質量有關,與粗糙程度有關等等。
2.設計實驗:用彈簧秤拉動木塊,可通過加減砝碼改變壓力,改變拉動速度,更換接觸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彈簧秤示數便是滑動摩擦力示數,設計表格進行記錄。
3.進行實驗:6人一組進行實驗,注意小組內部的分工問題,教師巡視。
4.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5.交流討論:分享實驗中的數據和實驗細節(jié),誤差處理等;討論控制變量法的注意事項,即控制無關變量相同,只改變探究的物理量等;實驗安全問題、保護器材問題等等。
6.總結:結合實驗結論和教材,得出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f=μn
問題3: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斷呢?結合示例分析并討論。
示例:木塊在地面上滑動、木塊在木板上滑動并帶動木板一起滑動。
學生討論: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相對運動方向有時并不是運動方向。
問題4:滑動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舉例說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見到滑動摩擦力,車輛的剎車系統(tǒng)是利用滑動摩擦力進行減速,打磨東西也是利用了滑動摩擦力,同時機器中的滑動摩擦力會損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潤滑油來減小滑動摩擦力等等。
(三)鞏固提高
給出適當例題,運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斷摩擦力方向。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淺談本節(jié)課收獲。
作業(yè):課下繼續(xù)探索,拓展科學知識。
摩擦力大教案篇7
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yǎng))
物理觀念:
1.了解摩擦力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科學思維:
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科學探究:經歷探究過程,體驗如何就探究的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
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尊重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猜想,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實例。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實驗法、觀察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過程(體現復習舊課、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過程講授、重難點突破、師生互動、問題設計、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板書設計等環(huán)節(jié))
批注
一、新課內容
一、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視頻播放:冬奧會冰壺
問:冰壺在運動員力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運動,那么它離開運動員后會不會一直運動下去?
生:不會,最終會停止下來
問:冰壺從運動變?yōu)殪o止的過程中有沒有受到力的作用?
生:有
小結: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受到的阻礙物體運動的力
問:滑動摩擦力阻礙冰壺的運動,使其最終靜止,你知道這個力的方向嗎?
生:與運動方向相反
小結: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問:運動員一直刷冰面對冰壺有什么影響呢?
生:讓冰壺運動的更遠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不是固定的,哪些因素會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呢?
二、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提出問題。
師: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或假設。
師:你們的猜想是什么?
生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生乙: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間壓力的大小有關。
生丙: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生?。夯瑒幽Σ亮Φ拇笮】赡芘c運動速度有關。
師:同學們很善于思考,你們作出的猜想有合理的地方,要證明你們的猜想正確,怎么辦?
生:實驗驗證。
師:很好,大家都已懂得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實驗。
由于時間關系本節(jié)課只能對前面兩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
3.設計實驗。
師:滑動摩擦力是產生在發(fā)生相對運動的兩個接觸面上,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的程度,接觸面之間的壓力大小,接觸面材料,接觸大小有關,對這些因素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我們只能一個一個的單獨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個因素的變化怎樣影響摩擦力時,必須保持其他因素不變,否則,你就無法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變化是由哪個因素的變化引起的,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問題時必須注意的“變量控制”方法。如在研究壓力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時,要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變,而在探究接觸面粗糙程度對摩擦力的影響時,則應控制壓力等因素的變化。
4.分析論證。
三、摩擦力的分類
運動的物體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靜止的物體會不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呢?
演示:向左用力拉氣球,氣球從靜止變?yōu)檫\動,請另一個同學同時向右拉氣球,氣球靜止。
師:當物體受到兩個大小相等同一直線的力時,運動狀態(tài)不發(fā)生改變。
演示:用力提起氣球,靜止不動
此時氣球受到哪些力作用呢?
小結:靜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fā)生而尚未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在它們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力
四、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
師: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存在摩擦?這些摩擦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請大家分組討論、交流。
生甲:足球場亡,摩擦力可以幫助守門員抓穩(wěn)足球,這個摩擦是有益的。
生乙:人走路時,鞋底與地面間存在摩擦,這個摩擦是有益的。
生丙: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時,桌面對木塊有摩擦力,這個摩擦力是有害的。
生丁:機器轉動時,零件間存在摩擦,這個摩擦也是有害的。
師:同學們發(fā)言很踴躍,說明大家平時生活中很注意觀察,這是一個好習慣,希望今后保持。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
舉例說明請大家分組討論、交流。
五、歸納小結與學習過程評忙
師: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我們知道了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決定因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增大有害摩擦的方法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教學反思
摩擦力
摩擦力大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3.知道摩擦的利與弊。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設計探究實驗。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推桌子前進時很費力,為什么?
(二)新課學習
實驗:學生將手掌放在桌面滑動,腳在地板上來回擦動等。我們的手、腳運動受到阻礙的現象叫摩擦現象,這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兩物體要相互接觸,摩擦力只能發(fā)生在接觸面上;
兩物體要發(fā)生或已經發(fā)生相對運動
兩物體之間要有壓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你認為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請同學大膽猜想。
猜想一:與壓力大小有關(可能有同學會提出與重力有關,可舉把黑板擦壓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與重力無關來引導學生找到壓力影響摩擦)
猜想二: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猜想三: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
猜想四:與運動速度有關
針對學生的猜想設計實驗并進行驗證得出結論
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沒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樣子?
c.鞋底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紋?
例:汽車在冰面上打滑
a.汽車出現了什么情況?為什么?
b.怎樣解決?(撒鹽、木屑、煤渣等)
c.輪胎上為什么有紋?
例:滑雪比賽
a.滑雪時板與雪間的摩擦有害還是有益?
b.怎樣減小摩擦力?
摩擦有時有利,有時有害。因此有時我們要增大摩擦,有時又要想辦法減小摩擦。從理論上看該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減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車上的摩擦。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對自行車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比一比,賽一賽,看那一組知道的最多。(從教室外搬進一輛自行車)。
5.知識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嗎?介紹水翼船、氣墊船、磁懸浮列車。
課后小結
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1)兩物體要相互接觸,摩擦力只能發(fā)生在接觸面上;
(2)兩物體要發(fā)生或已經發(fā)生相對位移;
(3)兩物體之間要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