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了保證上課進度預先擬訂的應用文種,在新學期教學工作前,相信教師一定都有事先準備一份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幼兒園畫西瓜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畫西瓜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富有情趣地演唱,能唱足4拍連音。(難點)
2、會聽間奏,嘗試用聲音、動作、表情表現間奏幽默、詼諧的特點。(重點)
3、在感受與演唱歌曲中體驗開心、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了解故事《豬八戒吃西瓜》,對豬八戒的形象有一定認知。
2、物質準備:鋼琴、木魚在間奏處進行伴奏;幼兒座位圍大半圓坐,座位前有空場;課件共4頁:第一頁,豬八戒形象圖片。第二頁,第一段歌曲圖譜(吃西瓜、東甩西扔等)。第三頁,第二段歌曲圖譜(抹嘴巴、仰八叉等)。第四頁,完整歌曲圖譜。
活動過程:
一、鼓勵幼兒自由表現豬八戒動作,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播放歌曲《豬八戒吃西瓜》旋律,鼓勵幼兒自主表現豬八戒的形象與動作。
引導語:豬八戒長得什么樣?有什么本領?我們一起來做做看。在音樂中與幼兒共同回顧豬八戒的形象、動作特征(大耳朵、圓肚皮,走路搖擺,貪吃懶惰),鼓勵幼兒用夸張的動作進行表現。
二、熟悉音樂旋律,引導幼兒初步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幫助幼兒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
教師清唱第一遍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旋律。
提問:這首歌聽起來怎么樣?哪里最有趣?
教師清唱第二遍歌曲,結合圖譜理幫助幼兒解歌詞。
提問:聽聽歌曲有幾段,每段唱了什么?
2、引導幼兒分段學唱歌曲,充分感受歌曲內容與情緒。
(1)教師營造小豬八戒吃西瓜的氛圍,組織幼兒學唱第一段歌曲。提問:大熱天吃著“甜掉牙”的西瓜什么感覺?
引導幼兒把吃到西瓜滿足、開心的心情用聲音表現出來。
提問:西瓜皮,放到哪?
啟發(fā)幼兒體驗豬八戒懶惰、隨便、怕被發(fā)現的心理,鼓勵幼兒用聲音表現。
(2)教師設置猴哥要回來了的情境,激發(fā)幼兒與教師共同演唱第二段的興趣。
提問:為什么要抹嘴巴?
引導幼兒體驗豬八戒吃了西瓜滿足又高興以及怕被發(fā)現的矛盾心理。
提問:什么是仰八叉?
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直觀的了解仰八叉,并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
三、鼓勵幼兒嘗試完整演唱歌曲,大膽表現歌曲的幽默、詼諧
1、師幼共同完整演唱歌曲,鼓勵幼兒注意聲音的變換,大膽表現。
提問:吃西瓜時的心情怎樣?被自己扔的瓜皮摔個仰八叉的心情怎樣?可以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引導幼兒體會偷吃西瓜的得意洋洋和摔跤時的懊惱和疼痛,四拍連音的表現可以不同。
2、用聲音、動作、表情表現間奏幽默、詼諧的特點。提問:你想怎么啃?還可以怎么扔?怎樣抹抹嘴巴?
3、集體演唱歌曲,自由表現間奏的創(chuàng)編動作,共同體驗歌唱的快樂。
課后反思:
歌曲《豬八戒吃西瓜》具有形象鮮明、幽默詼諧的特點,活動中,我時刻以飽滿的激情感染幼兒,用夸張的表情、動作來表現豬八戒的憨態(tài)可掬、吃西瓜的高興得意與摔仰八叉的生氣懊惱。幼兒被我的情緒所感染,通過我的引入式教學,將幼兒融入歌曲的學習之中,在和老師一起趣味模仿豬八戒吃西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學會歌曲。過程中我還注重引導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并鼓勵幼兒用表情、動作、聲音表現詼諧幽默的曲調與歌詞,并有意識挖掘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用自己的動作表現歌曲。但是鼓勵引導還有所欠缺,幼兒大都存在模仿教師的問題,是今后活動中應該注意調整的。
幼兒園畫西瓜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2、3、4的分解組成。
2、通過觀察,尋找發(fā)現數的組成規(guī)律。
3、繼續(xù)體驗總數與兩個部分數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西瓜圖片若干,藍綠色的籃子圖片各一張,4以內數字卡片若干,分合符號
【活動過程】
一、游戲:碰球
——教師交代游戲規(guī)則和要求
——集體,小組,個人練習
二、學習4的分解組成
1、認識西瓜,出示西瓜圖片
——這是什么?數一數有幾個?
2、分西瓜出示藍綠色的籃子圖片
——請把西瓜分給藍綠色的籃子,可以怎么分?(個別幼兒操作)——誰還有不一樣的分法?
3、記一記
——誰有好辦法把分西瓜的事記錄下來?
——請幼兒用數字和分合符號記錄在黑板上。
4、念一念
——幼兒認讀分合式,先說分后說合。
三、出示操作紙,師幼共同了解操作要求
——給弟弟妹妹分蔬菜,注意不遺漏,不重復。
四、根據幼兒完成情況講評
幼兒園畫西瓜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初步感受西瓜燈作品的藝術美及其藝術特點。
2、知道西瓜燈是平湖特有的民間藝術,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裝飾好的西瓜燈兩只。
2、有關西瓜燈的課件。
3、西瓜、記號筆、刻刀每人一份。
4、課前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西瓜燈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欣賞,引導發(fā)現。
出示兩個實物西瓜燈(一個有裝飾物,一個沒裝飾物),引導幼兒欣賞瓜燈的圖案美、裝飾美。
1、引導觀察沒裝飾物的西瓜燈,欣賞瓜燈的圖案美。
2、比較兩個瓜燈的不同之處,欣賞瓜燈的裝飾美。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西瓜燈是我們平湖特有的民間藝術,它不僅圖案漂亮,而且裝飾美麗。
二、通過欣賞照片、觀看錄像,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西瓜燈的藝術美。
1、欣賞圖案各異的瓜燈照片,進一步感受瓜燈的圖案美。
2、欣賞裝飾各異的瓜燈照片,進一步感受瓜燈的裝飾美。
教師小結。
3、拓展了解,欣賞西瓜龍燈、湖燈等,感受西瓜燈的造型美。
三、激發(fā)幼兒身為平湖人的自豪感。
1、談感受:看了這么多美麗的西瓜燈,你有什么感受嗎?
2、贊美西瓜燈:你能用好聽的詞語或句子來夸夸我們平湖的西瓜燈嗎?
教師:我們平湖人很聰明,吃了西瓜以后,在瓜皮上雕刻出各種圖案,把它制成西瓜燈。
四、初步了解刻瓜燈的技能。
你們知道這么美麗的西瓜燈是怎么刻出來的呢?(可請幼兒回答。并觀看錄像,了解西瓜燈的制作過程)
五、活動延伸:
1、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刻西瓜燈呢?你想在西瓜上刻上什么圖案?
2、在區(qū)域中投放西瓜及刻瓜燈的工具,便于幼兒嘗試刻瓜燈。
通過欣賞、比較兩只西瓜燈,引導幼兒發(fā)現西瓜燈的圖案美、裝飾美等,初步感受西瓜燈的藝術美。
欣賞不同圖案的瓜燈及平湖西瓜燈節(jié)的盛景,開拓幼兒的眼界。
欣賞不同造型的瓜燈,進一步感受瓜燈之美。
通過讓幼兒談感受、夸一夸等,激發(fā)幼兒作為瓜鄉(xiāng)人的自豪感。
激發(fā)幼兒對西瓜燈制作的興趣。
幼兒園畫西瓜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能在西瓜皮上聯想出多種物體,并通過添畫表現其主要特征,激發(fā)想象力。
2、能主動參與創(chuàng)編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fā)展語言,豐富聯想。
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間的合作精神。
4、作畫時細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畫面的干凈,體驗不同形式美術活動的樂趣。
5、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實物:半個西瓜皮;半個西瓜皮的圖片人手一張。
2、小動物卡片、畫有幾個西瓜皮的背景圖、泡沫板、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對西瓜皮進行初步想象。
——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半個西瓜皮)
——這半個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傘、屋頂、臺燈……)
2、對西瓜皮想象并添畫,嘗試用句子進行描述。
——西瓜皮會變魔術,瞧!它變出了什么?(秋千),誰會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聽,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了兩句話:西瓜皮,變秋千,松鼠蕩來蕩去真有趣!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讓西瓜皮變個魔術?變好魔術后想一想,哪個小動物會用它來干什么?
——幼兒自由想象添畫并講述。(提醒幼兒相互講述)
——請個別幼兒講述
幼a:西瓜皮,變帽子,小兔戴在頭頂上遮太陽。
幼b:西瓜皮,變雨傘,下雨小貓用它來撐傘。
幼c:西瓜皮,變木桶,小狗用它來舀水。
幼d:西瓜皮,變籃子,小羊用它裝青草。
——請幼兒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賞。
3、引導幼兒再次對西瓜皮展開想象,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師出示背景圖,示范編故事:
有一群小動物到草地上玩,發(fā)現地上扔了許多西瓜皮。小動物們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貓撿了個西瓜皮說:“讓我來做個翹翹板吧!”它到樹林里找來一塊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個翹翹板。小貓和小狗一起玩,翹呀翹,玩得真開心!小朋友,西瓜皮有許多,別的小動物會用西瓜皮來做什么呢?他們會怎么說,又會怎么做呢?請你們也來編個故事吧!一組上的小朋友你先編,再我編,再他編,大家一起接龍編個動聽的《有趣的西瓜皮》故事吧!
——幼兒分組創(chuàng)編故事
每組提供一幅畫有幾個西瓜皮的背景圖、若干小動物(提醒幼兒選好小動物,再講述)
【活動結束】
——請個別小組講述鼓勵小組間相互講述。
【活動反思】
這個有趣的情境為主線,利用直觀圖形建立直觀表象,通過操作,親身感受到整個探索過程,從而來揭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運算規(guī)律,最終達到擺脫對圖形的依賴,使學生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加減運算,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但這節(jié)課還存在幾個不足之處:
1、對新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把握得還是不夠準確,所以教學內容安排過多,導致后面沒有練習的時間。
2、利用圖形進行操作與探究算理還是沒能很好的聯系起來,所以學生在交流時只能在教師反復引導后才能說出同分母分數的算理。
3、對提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預設得太死板,所以臨時生成的問題教師就沒能做出很好的處理。應該乘機板書出來,并有針對性地選擇幾個重要問題進行研究。
幼兒園畫西瓜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閱讀的樂趣。
2.能夠大膽與他人交流故事的內容和情節(jié)。
重點: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難點:能夠大膽與他人交流故事內容和情節(jié)。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螞蟻的生活習性、會唱《螞蟻搬豆》的歌。
2.物質準備:螞蟻圖片、多媒體課件、大圖書、故事圖片人手1張。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和幼兒一起唱《螞蟻搬豆》的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提問:小螞蟻是怎樣把豆子搬回去的?請幼兒簡單說一說,教師及時鼓勵。
3.小結:小螞蟻一起把豆子搬回了家。有一天它們又出去找食物,它們會發(fā)現什么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賞故事課件,理解畫面內容
1.師幼共同欣賞故事課件,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操作ppt,逐頁為幼兒講述畫面內容。
重點提問:它們發(fā)現了什么?它們是怎樣做的?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教師重點引導。
2.集體閱讀繪本圖書,再次理解畫面內容。
教師和幼兒利用大的繪本圖書再次閱讀,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重點提問:小螞蟻自己搬不動西瓜的時候是怎樣做的?有哪些好辦法?
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結合圖片講述,體驗交流樂趣
1.幼兒自選故事圖片和同伴進行交流,講述故事情節(jié)。
2.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表達和講述,用動作或語言支持幼兒的表達。
活動延伸
將繪本放在圖書區(qū),幼兒可以自己閱讀,逐步理解故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