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鴨和鵝教案模板6篇

時間:2022-12-31 作者:Indulgence 備課教案

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大家肯定要強調(diào)聯(lián)系實際,寫好一份面面俱到的教案,在往后的教學工作中起到很大作用,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小班科學鴨和鵝教案模板6篇,感謝您的參閱。

小班科學鴨和鵝教案模板6篇

小班科學鴨和鵝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各種顏色,感知野花和野草的色彩。

2、學習從上至下地觀察感知野草和野花的特征,知道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小草。

3、有探索自然的興趣,感受體驗大自然中的美麗色彩。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認識常見的顏色。

物質(zhì)準備:選擇有野花和野草的地方、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欣賞大自然色彩的美。引導幼兒到草地上,觀察周圍的花和草,感受周圍環(huán)境的美,引起幼兒想坐一坐、躺一躺、看一看的欲望。

師:這里可真美啊!你們想在這里坐一坐、看一看嗎?

二、認識野花和野草。

1、尋找自己喜歡的野花。

師:這里的草地又干凈又漂亮,我們?nèi)フ乙徽?,再輕輕地摘一朵你喜歡的野花。

2、講一講自己喜歡的野花。

師:你喜歡的野花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從上至下的觀察。鼓勵個別幼兒在集體中講述,再請幼兒與同伴交流。

3、認識野草。

(1)師:那一片綠色的是什么?小草長在哪里?

(2)引導幼兒撥開小草,觀察小草,知道草長在泥土地上,小草的根長在泥土的下面。

三、放松活動。

幼兒在草地上自由地玩耍,讓幼兒感知體驗在大自然中的輕松和快樂。

四、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教師出示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認識其他生活中常見的野花和野草。

小百科:野花一般指在路邊,田里或林間等野生的不知名的花,又喻指男人在外拈花惹草的對象。

小班科學鴨和鵝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并認識數(shù)字1、2、3。

2、幼兒學會用手指出示數(shù)字1、2、3。

活動準備

1、卡通數(shù)字1、2、3。

2、數(shù)字1、2、3的大卡片及相應圖片。

3、各色數(shù)字1、2、3小卡片人手一套。

4、自制數(shù)字箱三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認識數(shù)字1、2、3。

1、聽數(shù)字兒歌引出數(shù)字1、2、3。

兒歌:1像鉛筆能寫字,2像小鴨水中游,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隨風飄,5像秤鉤來秤菜,

6像口哨嘟嘟響,7像鐮刀割青草,8像葫蘆藤上吊,9像勺子來盛湯,10像筷子加雞蛋。

2、今天我們請來數(shù)字寶寶1、2、3,我們看看他們歌曲里唱的那樣,像鉛筆、小鴨和耳朵嗎?

(分別出示卡通數(shù)字1、2、3讓幼兒觀察數(shù)字形狀)。

二、讓小朋友大膽想像數(shù)字1、2、3還像什么,感知字形。

(對大膽想像、積極回答的幼兒給予鼓勵)。

三、感知數(shù)字1、2、3。

分別說出大數(shù)字寶寶1、2、3,將數(shù)字和卡通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shù)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樣。

四、用手指表示數(shù)字。

1、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

那么你會用小手來表示1、2、3嗎?

2、教師出示不同數(shù)的實物,

讓幼兒點數(shù)并用手指比劃1、2、3、來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同時糾正幼兒的手勢。

3、教師說出數(shù)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4、游戲:看實物出手指。

教師從魔術(shù)口袋中拿出相應數(shù)量的膠棒、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讓幼兒點數(shù)。

說出數(shù)量,同時用手指來表示其數(shù)量是幾。

小班科學鴨和鵝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聲音辨別樂器,并能找到相應的擺放位置。

2、能仔細聆聽聲音,按規(guī)則操作。

二、活動準備:

1、鈴鼓、三角鐵等樂器

2、活動材料第6頁

三、活動過程:

(一)什么樂器在唱歌?

1、教師一次介紹樂器的名稱并演奏,幼兒根據(jù)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指認“xx(樂器名)在哪里”。

2、請幼兒閉上眼睛聽樂器發(fā)出的聲音,辨別是什么樂器在唱歌。

3、請個別幼兒蒙上眼睛,聽聽什么樂器在哪個位置唱歌。

(二)樂器在哪里?

1、出示格子底板,將鈴鼓、三角鐵、圓舞板、雙向筒、鼓的圖片貼在相應的格子里。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或幼兒)一次演奏五種樂器。幼兒睜開眼睛,根據(jù)聽覺辯論“十字格”中相應的樂器。

(三)樂器位置在哪里?

1、翻到幼兒操作材料第6頁

2、請幼兒先用手指做連線動作,確定之后再把樂器和十字格中相應位置的“▲“連上線。

3、巡回觀察,給需要幫助的幼兒提供指導。

(四)活動延伸:

可以將樂器投放到區(qū)域角進一步加以鞏固,使幼兒知道樂器的名字。

小班科學鴨和鵝教案篇4

小班科學活動蛋寶寶站起來了教案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茖W活動“蛋寶寶站起來: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大膽嘗試和探索,對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和學習的`愿望。

2.愿意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雞蛋(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2.雞蛋(教師操作用,事先裝飾成蛋寶寶)

3.若干材料筐、小沙盤、小瓶、瓶蓋、小碗、小塑料盒、積木、彩泥、沙包、米、報紙、卡紙條、手帕、小毛巾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興趣

出示蛋寶寶,引發(fā)幼兒說說蛋寶寶長得怎么樣?

二、幼兒自由探索

1.幼兒自由探索

2.幼兒講述讓蛋寶寶站起來的辦法

三、借助輔助材料繼續(xù)探索

1.幼兒大膽嘗試,借助各種輔助材料使蛋寶寶站起來。

2.幼兒自由交談、介紹自己的方法。

3.分享成功的喜悅,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活動反思:

這是小班的一節(jié)科學活動教學,根據(jù)新《綱要》提出:“教育活動內(nèi)容的選擇要貼近于幼兒生活,據(jù)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本活動運用教育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幼兒在以自己為主體的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中,大膽自主地投入活動,得到發(fā)展。這節(jié)活動源于幼兒生活,符合小班幼兒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

小班科學鴨和鵝教案篇5

活動名稱:夏天真熱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夏季自然變化的特點,以及人們活動的情況。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講述能力。

活動準備:

投影設備、圖片。

活動過程:

1、室外觀察夏日景色,且稍活動,讓幼兒感覺夏天天氣的特點,自由討論:小朋友,剛才在室外活動感覺怎樣?摸摸自己的頭上、身上有什么東西出來了?

2、幼兒學習講述夏季的天氣特點。

3、指導幼兒觀察圖片,提出要求。

師:夏天天氣炎熱,樹上的知了會怎樣呢?小狗會怎樣讓自己涼快呢?水牛有什么涼快的好辦法?

4、指導幼兒講述人們在夏天的活動。

師:夏天天氣炎熱,人們穿什么衣服?人們喜歡吃什么東西?到哪兒去玩?

5、小結(jié)夏季特征,教育幼兒在夏季要注意休息,保持身體健康。

教學后記:

夏天真熱,幼兒如何而知?相信孩子自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活動之前,我利用晨間時段鼓勵幼兒觀察夏季的景色、人們的穿著、氣候的特征,當幼兒有了充分的感受,他們在活動中就有話可說?;顒又形乙龑в變捍竽懼v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讓幼兒在與同伴的語言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小班科學鴨和鵝教案篇6

打開,嘗一嘗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對吃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在生活中,打開各種食品的包裝是他們極大的樂趣,但成人常常不經(jīng)意地包辦、代替了這些孩子喜歡的“工作”其實,幼兒在打開各種包裝的時候,不但可以鍛煉手部肌肉,同時,在吃的過程當中還可以感受各種食物的不同特點:軟的、硬的、脆的……

活動目標:

1、愿意嘗試打開各種包裝,嘗一嘗里面的食物。

2、感受不同包裝的不同開啟方式。

3、初步嘗試包裝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桔子、花生、糖、開心果、果凍、雪麗糍、仙貝等食物。

2、各種盒子、塑料瓶、拉鏈袋、密封袋等各種可以裝食物的容器。

3、托盤每桌一個,毛巾。

活動過程:

1、出示食物,引起幼兒吃的欲望。

2、教師告訴幼兒,好吃的東西都在客人老師的手中 ,請幼兒走到客人面前問好,就可以得到一份禮物。幼兒嘗試打開禮物的盒子。吃到好吃的。

3、出示大盒子,告訴幼兒,里面還是好吃的東西,(雪麗糍或仙貝)請幼兒合作打開盒子,一起分享盒中的食物,觀察幼兒開啟食物包裝的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掌握正確的開啟方法。(有鋸齒的包裝,從鋸齒處撕開)

4、增加難度,出示有鋸齒包裝袋的糖(要比雪麗糍小)。請幼兒嘗試打開。

5、初步嘗試包裝的方法,請幼兒將一個好吃的東西用盒子包裝好,送給客人老師?;顒釉趲熒又薪Y(jié)束。

活動反思:本次活動效果較好,幼兒全部都動起手來進行了操作。分析此活動成功的原因:1、開始教師出示的食物引發(fā)了幼兒吃的欲望。小班幼兒對吃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和經(jīng)驗,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幼兒就會積極配合教師的活動。

2、請幼兒打開包裝:因為幼兒已經(jīng)知道盒子里有好吃的東西,所以會不厭其煩地打開一層又一層的包裝,直至找到好吃的東西。(利用了幼兒“貪吃”的特點。)

3、引導幼兒合作。由于幼兒手部力量還小,不能打開較緊的盒子,在每桌投放一個較緊的大盒子,幼兒會自發(fā)地合作打開,盒中的食物也會自覺的分享。

4、幼兒在打鋸齒包裝時,有的幼兒可以發(fā)現(xiàn)要從鋸齒處撕開,其他幼兒有的咬,有的撕,都沒有找到正確的開啟方法,教師適時插入,請打開包裝的小朋友說一說是怎么打開的,教師和幼兒一起試一試,指導不會的幼

兒(分組、個別指導)。

5、內(nèi)容由淺入深,在幼兒打開大一點的鋸齒包裝的基礎上,教師有投入了小的鋸齒包裝食品。增加了難度,但幼兒在好吃的東西的引誘下,還是想盡一切辦法來打開,最后還是發(fā)現(xiàn)了從鋸齒處打開是最簡便的開啟方法。

6、幼兒打開包裝后,吃了一會了,請幼兒送給客人老師吃,體驗了和他人分享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