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員教案5篇

時間:2022-10-23 作者:couple 備課教案

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課程情況來,通過寫一份教案,從而提高大家的專業(yè)能力,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宇宙員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宇宙員教案5篇

宇宙員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從文中篩選重要信息。

2、體味本文語言的準確與情趣詩意之美。

3、培養(yǎng)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深入挖掘探索過程中的懷疑和想象精神。

三、教學難點:

探討標題的獨特內(nèi)涵

四、教學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學

五、教學時數(shù):第二課時

六、教學工具:多媒體

七、教學設計:

1、導入:茫茫宇宙,充滿奧秘。仰望星空之時,會有許多遐思,有沒有外星人存在呢?讓我們先看一段視頻,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嗎? 提問請一兩個學生說說依據(jù),我們走進課文《宇宙的邊疆》,看看被美國人稱為科學代言人的卡爾薩根怎么說的,他相信有嗎?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入文章的寫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奧秘”。(板書)

2、問題一:探索宇宙時,應該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懷疑 富于想象 (板書)

設計意圖:以兩種精神作為文章的切入點,抓住文章的關(guān)鍵。

3、問題二:文中的哪些段落體現(xiàn)著作者的懷疑和想象?

我們回過頭來會猛然發(fā)現(xiàn)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懷疑和想象,看來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確實需要這兩種精神,難怪有人稱卡爾薩根被為“懷疑論的馬丁路德金”并且懷疑和想象的內(nèi)容“外形有無差別”“社會形態(tài)是否一樣”“智能生命”“文明現(xiàn)象”(板書)和我們兒時的好奇是一樣的,我們常常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實我們還可以說“宇宙遼闊無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問題三:宇宙有邊疆嗎?宇宙有中心嗎?

討論兩分鐘

一部分同學認為“宇宙沒有中心,沒有邊疆”因為“宇宙遼闊無垠、茫無際涯,范圍之大,難以想象”另一部分認為“宇宙有中心”因為“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還有一部分比較全面認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邊疆”根據(jù)“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濱”。

小結(jié):所謂邊疆中心都是對宇宙探索已知范圍之內(nèi),未來還要我們這一代繼續(xù)探索,那么中心邊疆也會隨之變化。

5、問題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語言特色?

這樣的段落雖然并沒有體現(xiàn)懷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們?yōu)閼岩珊拖胂筇峁┝艘环N知識的背景,或是懷疑和想象的結(jié)果。同時運用準確而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得科學知識離我們不再遙遠。

6、問題五:統(tǒng)觀全文,我們?yōu)槭裁匆剿饔钪娴膴W秘?

繼續(xù)開拓是職責,未來取決于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尋找我們更為美好的家園。

未來 (板書)

讓學生齊讀最后一段,體會抒情和議論的語言,并和解說詞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采用這樣的語言方式會更貼近關(guān)注的心理,引起共鳴。

7、總結(jié)文章寫作的重要特色,領(lǐng)悟本文寫作的深遠意義。

布置作業(yè):任選一個你喜歡的題目,查閱資料,撰寫一篇科學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

如果發(fā)現(xiàn)了生命星球

地球的未來

宇宙員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宇宙的另一邊有哪些秘密。

3、想象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秘密,激發(fā)學生的童真童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宇宙的另一邊有哪些秘密。

2、想象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秘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課本插圖)師:同學們,你們心目中的宇宙是什么樣的呢?(生自由發(fā)言,師出示宇宙圖片)看完圖片后,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所看到的宇宙嗎?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片新課文(板書課題:宇宙的另一邊)大家齊讀課題,要讀出你對宇宙另一邊的好奇感。那么,文中作者猜想宇宙的另一邊會有哪些秘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識字解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2)標注自然段序號,把句子讀通順。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匯報對詞語的理解,教師評議。

浩瀚:形容廣闊或壯大。汩汩:形容水流動的聲音。

氣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聲喘氣。穿梭:像織布的梭子來回活動,形容來往頻繁。

白茫茫:形容一望無邊的白。(用于云、霧、雪、大水等)

3、認識作者。(先指名說,教師再相機補充,出示課件)

陳詩哥,本名陳開斌,1981年1月生于廣東肇慶,現(xiàn)供職于深圳市紅樹林雜志社,中國作協(xié)會員。20xx年開始發(fā)表童話,作品見于《花城》《兒童文學》《少年文藝》等報刊,入選各種年選。20xx年5月出版童話集《幾乎什么都有國王》,20xx年11月出版長篇童話《童話之書》、童話集《故事馬上開始》。他曾榮獲第九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首屆《兒童文學》金近獎,被評為第二屆《兒童文學》十大青年金作家。

4、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作者幻想在很遠很遠的宇宙的另一邊,有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所有現(xiàn)實世界存在的事物都和宇宙的另一邊的事物一一對應。

三、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師重點指導:“乘”,中間是“禾”,右邊是“匕”,不是“七”;“密”與“蜜”字音、字形相近,易混淆。

2、學生每個生字臨摹一遍,寫5遍,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作品,師生互評。(師點撥:學生評價時,先說寫得好的地方,再針對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議。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詞,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那么,“宇宙的另一邊到底有哪些秘密呢?”這節(jié)課,我們將圍繞這個問題繼續(xù)來學習課文。

二、細讀課文,激發(fā)想象

(一)默讀課文,在文中用“_____”畫出總寫宇宙的另一邊秘密的相關(guān)句子。(在很遠很遠的地方,宇宙的另一邊,是這一邊的倒影。那里有座一樣的城市,有條一樣的街道,街角處有棟一樣的房子,房子里有個一樣的孩子。)

(二)小組合作探究。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作者圍繞宇宙的另一邊詳細敘述了哪些秘密。

1、先獨立思考,再與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有疑問的地方。

2、全班交流,預設:

(1)宇宙的另一邊的那個孩子是另一個“我”,與“我”做著相類似的事情。想一想:宇宙另一邊的那個“我”還會做些什么?

(2)宇宙的另一邊與地球的不同之處。仿照例句進行仿寫:在宇宙的這一邊,雪是在冬天下的;那么,在宇宙的另一邊,雪是在夏天下的嗎?

(3)宇宙的另一邊上學和課堂上的情景。

①宇宙的另一邊的課堂與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有什么不同之處?你更喜歡哪種上課方式,為什么?

②宇宙的另一邊加法是怎么學的?倘若你此時穿越到宇宙的另一邊的課堂上,老師讓你出一道加法題,你會怎么出?

③宇宙的另一邊乘法是怎么學的?對比你所學的乘法知識,說說你認為哪種學習方式更容易接受。

④發(fā)揮想象,說說你認為宇宙的另一邊減法和除法會怎么學。

(4)宇宙的另一邊如何寫關(guān)于風的文章?如果讓你寫一篇關(guān)于風的習作,你會怎么寫?

(三)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秘密?和同學交流,看誰想得更奇妙。

三、拓展閱讀

陳詩哥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可是他卻選擇用童話來表達內(nèi)心。這些想象有的幽默,有的特別,有的優(yōu)美,有的深邃,有的靈動……不論什么特點的想象,都帶著天才的氣息。同學們課下可以去圖書館找找他的其他作品,認真地讀一讀,相信你會知道得更多,你的內(nèi)心世界會變得更豐富。

[教學反思]

?宇宙的另一邊》是陳詩哥寫的一篇童話。他用充滿童趣的故事,帶領(lǐng)孩子們進入夢幻而富有哲理的童話世界。故事的脈絡十分清晰,先總寫了宇宙的另一邊,是這一邊的倒影,再分寫宇宙的另一邊與這一邊的不同之處。因此,教學設計時,我圍繞總——分的思路來設計本課,重點圍繞宇宙的另一邊上課時的情景進行展開。由于與學生的生活較為貼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完全打開了思路。

宇宙員教案篇3

?宇宙的邊疆》是一部電視記錄片的解說詞,它節(jié) 選自卡爾·薩根的作品《宇宙》?!队钪妗繁?翻譯成10多種語言,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放映,觀眾達5億。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宇宙的邊疆》教案吧!

知識目標: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有關(guān)宇宙的基礎(chǔ)知識。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2.擴展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文化素養(yǎng)。

德育目標:

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教學方法:

1.閱讀分析全文結(jié)構(gòu)。

2.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浩瀚的宇宙無邊無際,自古以來人們對宇宙產(chǎn)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自從科學產(chǎn)生以來,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就沒有停止過。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奧秘。

(板書)宇宙的邊疆

二、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三、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卡爾·薩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國人,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稱為“大眾天文學家”和“公眾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對人類將無人航天器發(fā)送到太空起過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諸多成就。他主持過電視科學節(jié)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書籍,其《伊甸園的飛龍》曾獲得普里策獎,電視系列節(jié)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熱烈反響。主要作品還有《宇宙聯(lián)結(jié)》《宇宙》《布盧卡的腦》《被遺忘前輩的陰影》《暗淡藍點》《數(shù)以十億計的星球》等。

2.解說詞的文體特點

課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解說詞要根據(jù)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關(guān)鍵,即使是拓展性內(nèi)容,也不能游離解說的主題。如課文解說的對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緊扣宇宙的組成來介紹,不能隨意生發(fā)其他問題。

(2)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相關(guān)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如課文中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知識擴展),將宇宙比做大海,激發(fā)讀者對宇宙的想像(情理擴展)。

(3)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lián),但又各有側(cè)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說明順序

解說詞具有一定的視覺性,隨著攝影鏡頭由大尺度空間到小尺度空間,緩緩推進。就我們的閱讀來說,課文已經(jīng)脫離了電視視覺畫面(還能感覺到電視畫面對文字的影響,如“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到了我們的后院”等介紹性詞語),獨立成篇,從說明順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間順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陽系 行星

這樣的說明順序,好處在于:

(1)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為純客觀的說明對象來解說,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2)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3)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表現(xiàn)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人類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第二課時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議論與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補充了許多相關(guān)知識,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如開始的三段文字和結(jié)尾的兩段文字,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融說理和抒情為一體,而且和說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傳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如“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我們附著或旁落在一個行星上的機會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機會是‘令人羨慕的’。可見天體是多么寶貴”等。

2.提問:人類認識宇宙,是從地球開始的,為什么作者的解說,不沿著人類認識發(fā)展的軌跡進行呢?

明確:當然,按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歷程來介紹,也未嘗不可。課文的介紹順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規(guī)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這樣介紹便于知識的梳理;其二,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由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體,表述上容易混亂,視覺畫面也不好協(xié)調(diào)。

3.提問: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宇宙遼闊無垠,神秘莫測。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于對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問:作者對人類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人類關(guān)心的大多數(shù)問題,對宇宙來說更是微不足道、毫無意義;但是人類又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進發(fā)出宇宙般的偉大。

5.提問;課文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是否干擾了對宇宙的說明?

明確:作為電視片的解說詞,不僅要讓觀眾了解宇宙的客觀構(gòu)成和相關(guān)知識,還要表達人類對宇宙的主觀認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這樣才能感染觀眾,激發(fā)他們對宇宙的興趣。所以,議論和抒情不僅沒有干擾介紹,反而使介紹更具科學意蘊和人文內(nèi)涵。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宇宙員教案篇4

三維目標

1、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了解一些有關(guān)宇宙的基礎(chǔ)知識。

2、理清思路,粗知大意

3、品味語言,領(lǐng)悟作品豐富的內(nèi)涵

4、借助文中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5、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理清思路,粗知大意

3、品味語言,領(lǐng)悟作品豐富的內(nèi)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宇宙星空影像)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嗎?你知道最遠的星星離我們有多遠?你知道恒星為什么會散發(fā)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為什么拖著尾巴呢?

天文奇觀使人類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奧秘等待我們?nèi)祟愑弥腔廴ゲ恍柑剿?。今天就讓我們隨卡爾薩根一起去領(lǐng)略宇宙的魅力。

二、理清線索,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多媒體展示)

卡爾·薩根(carlsagan,1934—1996),美國人,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稱為“大眾天文學家”和“公眾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對人類將無人航天器發(fā)送到太空起過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諸多成就。他主持過電視科學節(jié)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書籍,其《伊甸園的飛龍》曾獲得普里策獎,電視系列節(jié)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熱烈反響。主要作品還有《宇宙聯(lián)結(jié)》《宇宙》《布盧卡的腦》《被遺忘前輩的陰影》《暗淡藍點》《數(shù)以十億計的星球》等。

2、解說詞的文體特點(多媒體展示)

課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解說詞要根據(jù)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關(guān)鍵,即使是拓展性內(nèi)容,也不能游離解說的主題。如課文解說的對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緊扣宇宙的組成來介紹,不能隨意生發(fā)其他問題。

(2)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相關(guān)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如課文中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知識擴展),將宇宙比做大海,激發(fā)讀者對宇宙的想像(情理擴展)。

(3)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lián),但又各有側(cè)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說明順序

(1)作者卡爾·薩根如同一位導游,帶我們在廣袤的宇宙中遨游。邊讀課文邊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宇宙的?這樣的說明順序,有什么好處?

提示(多媒體展示):解說詞具有一定的視覺性,隨著攝影鏡頭由大尺度空間到小尺度空間,緩緩推進。就我們的閱讀來說,課文已經(jīng)脫離了電視視覺畫面(還能感覺到電視畫面對文字的影響,如“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到了我們的后院”等介紹性詞語),獨立成篇,從說明順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間順序: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陽系——行星

這樣的說明順序,好處在于:

①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為純客觀的說明對象來解說,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②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③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表現(xiàn)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叭祟惖奈磥砣Q于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2)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板書)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奧秘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點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點

第四部分(14-17)我們的星系及地球

三、質(zhì)疑釋疑,合作探究

1、通過閱讀《宇宙的邊疆》,你了解到了什么?

2、對文中的內(nèi)容,你有哪些疑惑之處?

3、集中疑問,篩選分類,查閱相關(guān)資料,分組合作,探究釋疑。

(多媒體展示)

(1)【提問】課文題目《宇宙的邊疆》,宇宙是無窮的,文題是否矛盾?

?明確】目前所探測到的最遠的世界是總星系,總星系的半徑為100億光年,也是目前我們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億光年以外還可能有數(shù)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團,它的邊緣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題的以宇宙的邊疆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圍,文題不矛盾。)

(2)【提問】人類認識宇宙,是從地球開始的,為什么作者的解說,不沿著人類認識發(fā)展的軌跡進行呢?

?明確】當然,按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歷程來介紹,也未嘗不可。課文的介紹順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規(guī)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這樣介紹便于知識的梳理;其二,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由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體,表述上容易混亂,視覺畫面也不好協(xié)調(diào)。

(3)【提問】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宇宙遼闊無垠,神秘莫測。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于對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問】作者對人類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人類關(guān)心的大多數(shù)問題,對宇宙來說更是微不足道、毫無意義;但是人類又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進發(fā)出宇宙般的偉大。

四、品讀語句,體味特點

1、【提問】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議論與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補充了許多相關(guān)知識,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如開始的三段文字和結(jié)尾的兩段文字,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融說理和抒情為一體,而且和說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傳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如“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我們附著或旁落在一個行星上的機會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機會是‘令人羨慕的’。可見天體是多么寶貴”等。

2、【提問】課文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是否干擾了對宇宙的說明?

?明確】作為電視片的解說詞,不僅要讓觀眾了解宇宙的客觀構(gòu)成和相關(guān)知識,還要表達人類對宇宙的主觀認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這樣才能感染觀眾,激發(fā)他們對宇宙的興趣。所以,議論和抒情不僅沒有干擾介紹,反而使介紹更具科學意蘊和人文內(nèi)涵。

3、本文屬科普小品,請同學們從下列語句的品味中體會其語言特色。

(多媒體展示)

(1)海水才剛剛淹沒我們的腳趾,充其量也只不過濺濕我們的踝節(jié)。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們召喚。……我們還鄉(xiāng)心切。

(人類現(xiàn)有的知識大部分是從地球的陸地上來的,人類對大海的探索初具規(guī)模,但也僅僅是開始。海洋做為可利用資源還有許多仍待人類的開發(fā)、利用?!俺淦淞恳仓徊贿^濺濕我們的踝節(jié)”,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并且闡述了人與海洋的密切關(guān)系:海洋是生命的誕生之地。)

(2)有些恒星穩(wěn)重端莊地轉(zhuǎn)動著,有些恒星狂熱地旋轉(zhuǎn)著,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圓形。

(有的恒星旋轉(zhuǎn)平穩(wěn)均衡,有些恒星是因快速旋轉(zhuǎn)而變了形。作者以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仿佛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穩(wěn)重沉靜,有的急切躁動。讀來生動有趣,妙趣橫生。)

(3)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于懷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經(jīng)常能夠把我們帶領(lǐng)到嶄新的世界,沒有想象,我們就處處碰壁。懷疑可以使我們擺脫幻想,還可以檢驗我們的推測。

(對于未知領(lǐng)域的探索是需要懷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學的翅膀,敢于想象,并不斷地探索驗證,所謂“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懷疑否定舊知,產(chǎn)生新知。作者以簡潔的語言闡述了想象和懷疑看似矛盾的兩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輔相成,和諧統(tǒng)一。作者不囿于介紹宇宙知識,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4)我認為宇宙里很可能到處都充滿著生命,只是我們?nèi)祟惿形窗l(fā)現(xiàn)而已。我們的探索才剛剛開始。

(雖然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豐碩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這也僅僅是一個起步。更何況宇宙間可能到處存在著生命,而我們依據(jù)目前的科技,仍沒有發(fā)現(xiàn)怎樣才能探測他們的存在,這將是人類宇宙探索史上歷史性的一步。作者語言嚴謹,“可能”表達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剛剛”用詞準確,有尺度,足見人類宇宙探索之長路漫漫。)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拓展:學習了《宇宙的邊疆》你有哪些感觸和思考,同學互相交流。

參考(多媒體展示):

(1)宇宙對于我們似乎是個很遙遠的概念,學習了本文,我們進一步知道我們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們所見的奇異的天象和宇宙發(fā)生的壯觀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處的奧秘和奇觀還有待人類去探索發(fā)現(xiàn)。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宇宙無涯,探索亦無境。

(2)人類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擁有地球,我們棲居在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創(chuàng)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人類在一邊創(chuàng)造著地球美景,一邊留下越來越多的環(huán)境災難,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日益加劇。一系列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危機全面爆發(fā),正使人類面臨空前的挑戰(zhàn)。人類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愛家園,保護家園,刻不容緩。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類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跡,我們是宇宙中的幸運兒。熱愛生命,熱愛家園。

2、作業(yè):在以下選題中選出你喜歡的題目,課外查閱資料,撰寫一篇科學小品。

(1)宇宙群星知多少

(2)宇宙誕生及其發(fā)展

(3)人類探索宇宙成果錄

(4)地球的未來

(5)中國航天歷程

板書設計:

宇宙的邊疆

解說詞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陽系——行星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奧秘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點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點

第四部分(14-17)我們的星系及地球

宇宙員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有關(guān)宇宙的基礎(chǔ)知識。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2.擴展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文化素養(yǎng)。

三、德育滲透目標

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學生活動設計

1.閱讀分析全文結(jié)構(gòu)。

2.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浩瀚的宇宙無邊無際,自古以來人們對宇宙產(chǎn)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自從科學產(chǎn)生以來,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就沒有停止過。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奧秘。

二、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三、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卡爾·薩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國人,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稱為“大眾天文學家”和“公眾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對人類將無人航天器發(fā)送到太空起過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諸多成就。他主持過電視科學節(jié)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書籍,其《伊甸園的飛龍》曾獲得普里策獎,電視系列節(jié)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熱烈反響。主要作品還有《宇宙聯(lián)結(jié)》《宇宙》《布盧卡的腦》《被遺忘前輩的陰影》《暗淡藍點》《數(shù)以十億計的星球》等。

2.解說詞的文體特點

課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解說詞要根據(jù)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關(guān)鍵,即使是拓展性內(nèi)容,也不能游離解說的主題。如課文解說的對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緊扣宇宙的組成來介紹,不能隨意生發(fā)其他問題。

(2)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相關(guān)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如課文中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知識擴展),將宇宙比做大海,激發(fā)讀者對宇宙的想像(情理擴展)。

(3)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lián),但又各有側(cè)重,各有中心。

3.文章結(jié)構(gòu)解讀

題記:用名人名言提示主旨.

一、解說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以及宇宙的廣闊。(1-6段)

二、解說星系的組成。(7-11段)

三、解說恒星的性質(zhì)、數(shù)量及其行星中生命存在的可能性。(12-14段)

四、解說彗核、太陽系及其行星。(15-16段)

五、以美麗的地球及人類的知識與探索作結(jié)。(17-18段)

4.本文的說明順序

解說詞具有一定的視覺性,隨著攝影鏡頭由大尺度空間到小尺度空間,緩緩推進。就我們的閱讀來說,課文已經(jīng)脫離了電視視覺畫面(還能感覺到電視畫面對文字的影響,如“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到了我們的后院”等介紹性詞語),獨立成篇,從說明順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間順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陽系 行星

這樣的說明順序,好處在于:

(1)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為純客觀的說明對象來解說,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2)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3)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表現(xiàn)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人類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5. 本文的說明對象和說明重點

說明對象:這篇文章說明的對象是宇宙,目的是想讀者(或觀眾)介紹有關(guān)宇宙的知識。

說明重點:

1.說明宇宙的遼闊無垠的性質(zhì),例如地球到太陽之間,地球到已知的宇宙中心的距離,星系之內(nèi)和星系與星系之間的距離。

2.說明宇宙的組成,例如宇宙見有若干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平均由1000億個恒星組成……

3.第三個重點是推測。在說明宇宙之大的時候,在說明行星系組成的時候,兩次推測生命或高級動物的存在。

四、文本解讀

理解下列語句

1.從宏觀來看,人類所關(guān)心的大多數(shù)問題都可以說是無關(guān)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人類對宇宙來說,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

2.這些探索活動提醒我們: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理解是一種樂趣,知識是生存的先決條件。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類擁有智慧而必須承擔的責任,也是人類擁有未來的希望。

3.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于懷疑,又要富于想像。想像經(jīng)常能夠把我們帶領(lǐng)到嶄新的境界,沒有想像,我們就到處碰壁。懷疑可以使我們擺脫幻想,還可以檢驗我們的推測。

人類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氣和素質(zhì)。

4.因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惟一典型 的地方在廣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際空間永恒的黑夜里。

宇宙大部分是虛空(當然不是絕對的真空),所以人類能生活在一個固體的星球上,是非常幸運的。

5.宇宙汪洋茫無際涯,范圍之大,難以想像,而這個星球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沒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

宇宙廣闊無垠,地球只是其中的滄海一粟,人類更是渺小。人類對宇宙的存在也許毫無意義。

6.我們這個世界人才濟濟,人們勤學好問。我們的時代以知識為榮,我們是很幸運的。人類是宇宙的產(chǎn)物,現(xiàn)在暫時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雖然人類是渺小的,但人類也是偉大的。人類以知識、智慧和勇氣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五、深入探究

1.【提問】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議論與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補充了許多相關(guān)知識,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如開始的三段文字和結(jié)尾的兩段文字,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融說理和抒情為一體,而且和說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傳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如“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我們附著或旁落在一個行星上的機會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機會是‘令人羨慕的’??梢娞祗w是多么寶貴”等。

2.【提問】人類認識宇宙,是從地球開始的,為什么作者的解說,不沿著人類認識發(fā)展的軌跡進行呢?

?明確】當然,按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歷程來介紹,也未嘗不可。課文的介紹順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規(guī)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這樣介紹便于知識的梳理;其二,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由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體,表述上容易混亂,視覺畫面也不好協(xié)調(diào)。

3.【提問】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宇宙遼闊無垠,神秘莫測。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于對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問】作者對人類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保蝗祟愱P(guān)心的大多數(shù)問題,對宇宙來說更是微不足道、毫無意義;但是人類又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進發(fā)出宇宙般的偉大。

5.【提問】課文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是否干擾了對宇宙的說明?

?明確】作為電視片的解說詞,不僅要讓觀眾了解宇宙的客觀構(gòu)成和相關(guān)知識,還要表達人類對宇宙的主觀認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這樣才能感染觀眾,激發(fā)他們對宇宙的興趣。所以,議論和抒情不僅沒有干擾介紹,反而使介紹更具科學意蘊和人文內(nèi)涵。

六、總結(jié)

全文通過對眾多宇宙畫面的說明,向我們展示了宇宙空間的奧秘及天體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獲,引發(fā)世人對宇宙探索的興趣,激發(fā)獻身宇宙科學、造福人類的勇氣和斗志。

七、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