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父與子教案及反思7篇

時間:2024-06-20 作者:betray 備課教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充分利用每一分鐘,讓課堂更加有秩序,開放式的教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大班父與子教案及反思7篇,感謝您的參閱。

大班父與子教案及反思7篇

大班父與子教案及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

2、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樣的安全隱患。

3、增強安全意識,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險的地方玩耍。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2、一張對開大白紙(固定在黑板上)和一盒水彩筆。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談話活動。

(1)教師:假期的時候,小朋友可以到很多地方玩。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十分危險,是小朋友不能去玩耍的。你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嗎?

(2)幼兒自由發(fā)言并討論,教師在黑板上的大白紙上用圖夾文方式記錄大家都同意的幾點。

(3)教師小結幼兒所講的內容。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出了很多不適合玩耍的地方,還有哪些地方不能去玩耍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活動展開:觀看教學掛圖。

(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理解第一幅圖的內容,即建筑工地危險,不能去玩耍。

①教師:小倒霉去哪里了?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不能到建筑工地玩兒呢?

②幼兒觀察描述并回答問題。

③教師小結:建筑工地上都是沙子、水泥、鋼筋、石子等建筑材料,不小心會被撞傷、砸傷。各種運輸車輛出入工地,不小心也會被撞傷。建筑工地經(jīng)常有高空吊物,滾落的材料會砸傷人。新建的建筑物未安裝樓梯、門、窗等,如果進入其中可能會發(fā)生從高處跌落的危險。因此,建筑工地非常危險,不能去玩耍。

(2)教師引導幼兒理解第二幅圖的內容,即停車場危險,不能去玩耍。

①教師:小倒霉又到哪里玩了?發(fā)生了什么事?停車場有什么危險?為什么不能去那里玩兒?

②幼兒觀察描述,討論后回答。

③教師小結:停車場里隨時都有汽車駛進駛出,小朋友去那里玩兒很容易被車撞傷,而且停車場里汽車很多,駛進駛出時都會排放廢氣,里面含有鉛,會引起小朋友鉛中毒,影響身體健康和智力發(fā)展,因此不可以去玩耍。

(3)教師引導幼兒理解第三幅圖的內容,即倉庫危險,不能去玩耍。

①教師:小倒霉到哪里玩兒了,發(fā)生了什么危險?倉庫里有什么危險?為什么不能去那里玩兒?

②幼兒觀察描述,討論后回答。

③教師小結:倉庫里會堆放很多的貨物、箱子。如果堆放得不牢固,或者堆放得比較高,容易滑落,小朋友可能會被砸傷。還有些倉庫可能堆放了危險物品,比如有毒的化工材料,會釋放出毒氣,導致人過敏或生病。因此,不能去倉庫玩耍。

(4)教師引導幼兒理解第四幅圖的內容,即廢棄的場所危險,不能去玩耍。

①教師:小倒霉最后到哪里玩兒了?發(fā)生了什么?這里有什么危險?為什么不能去玩兒?

②幼兒觀察描述并回答問題。

③教師小結:廢棄的礦洞里,有很多滑落堆積的小石塊,會掉落砸傷人,還有可能會有很深的積水,很危險。被廢棄不用的廠房、煤窯也有很多危險,比如建筑物不牢固會發(fā)生坍塌,人會被掩埋在里面,非常危險。所以,被廢棄的場所千萬不可以去玩耍。

(5)請幼兒整體閱讀幼兒用書第22~23頁內容,引導幼兒克制好奇心,不去危險地方玩耍。

教師小結補充:除了以上的地方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以外,還有很多地點很危險,不能去玩兒,比如山洞、地洞、神秘地道等。去那里可能會被卡住,還可能遇到蛇等危險動物,或者有很深的積水。小朋友不能因為好奇盲目進入,不然會發(fā)生危險。

3、活動總結:綜合前面幼兒討論的注意事項和幼兒用書的注意事項。

(1)教師:剛才我們了解了書上所講的一些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的地方,他們是建筑工地、停車場、倉庫和廢棄的場所。我們再來看看一開始大家討論的,把沒有的內容補充上去吧。

(2)引導幼兒對照一開始討論的內容,將缺少的內容補充到黑板上的白紙上,形成的安全規(guī)則圖可用于區(qū)角張貼。

4、活動延伸:表演小倒霉的故事。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幼兒用書內容進行創(chuàng)編,并分組講述和表演。

大班父與子教案及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練習踩高蹺,能保持身體平衡,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2、幼兒對體育游戲踩高蹺感興趣。

3、感受傳統(tǒng)游戲的樂趣。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yǎng)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5、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高蹺人手一副、積木若干(障礙物)、"果樹"教具、進場音樂"香香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情景導入果園里的果子成熟了,農(nóng)民伯伯一個人摘不完,我們一起幫幫他吧。(幼兒"開火車"隨音樂進場)

1、師:果園到來,可是果樹太高了,我們夠不到怎么辦?(引導幼兒說出"高蹺")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高蹺,幼兒自由探索。

師:它是什么呢?怎么玩?

2、師示范。

小結:腳底中心踩在高蹺上,雙手拉直繩子,眼睛向前看

3、幼兒用正確方法練習。

師:要幫農(nóng)民伯伯摘果子必須要走得穩(wěn),走得快。

4、游戲"摘果子"幼兒分為六組,同時繞過障礙物,進行接力比賽。(師指導幼兒)

(三)結束部分:

放松活動師:果子摘完了,小朋友們衣服也臟了,我們來拍拍身上的土。(幼兒拍拍腿、拍怕胳膊、拍拍背)

(四)活動延伸:

1、建構區(qū):我?guī)娃r(nóng)民伯伯搭梯子

2、美工區(qū):我們一塊捏果子

3、益智區(qū):我來幫忙分果子

教學反思:

在這節(jié)活動中通過錄像課件等讓幼兒了解“踩高蹺”是元宵節(jié)的一種民間習俗,我們?yōu)橛變簻蕚浜昧烁哕E,通過游戲的形式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自己總結經(jīng)驗,找到踩高蹺的`訣竅,進一步的探索,在游戲中結束,孩子們很感興趣,也有的孩子在平衡能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練習,在這節(jié)活動中這點得到了驗證。

大班父與子教案及反思篇3

活動背景

磁鐵是現(xiàn)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磁鐵能夠吸住鐵做的東西,這一特性激起小朋友對磁鐵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夏天晚上,小朋友來到廣場玩釣魚,真是愛不釋手,但是他們只知道可以玩,還不知道“魚”被“釣”上來的原因。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磁鐵對人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本人設計了《奇妙的磁鐵》這一科學探究活動,目的是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磁鐵,并了解磁鐵是一種礦石。

2、通過實驗操作,了解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略),能吸住鐵做的東西(詳)的特性,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3、了解磁鐵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知道磁鐵可以吸住鐵做的東西。

2、難點:磁鐵能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以及不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如鐵釘,鑰匙,鎖頭,回形針,積木,兵乓球,沙子等。

2、人手兩塊標有南北極的磁鐵以及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開始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談話形式引出磁鐵,引起幼兒的興趣。

基本部分:出示磁鐵,讓幼兒認識磁鐵,然后探索磁鐵的特性,交流探索,總結磁鐵的特性。然后投放材料,讓幼兒幼兒動手操作,磁鐵能吸住那些東西(自先準備好各種不同材質的小東西)完成作業(yè)。

結束部分:教師總結磁鐵的特性。

拓展部分:讓小朋友繼續(xù)做實驗,探索磁鐵的特性:磁鐵能吸住水中的東西嗎?磁鐵能吸住埋在沙中的東西嗎?在玩具推里怎樣才能很快的找到鑰匙?

教學反思

上完課之后我并沒有覺得頓時輕松了,我知道冷靜的反思能帶來更多的收獲。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選擇活動內容和設計活動過程,讓幼兒通過對磁鐵的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對磁鐵的探究,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掌握觀察、思考、實驗等探究方法,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興趣。整個活動過程圍繞著觀察、思考、動手操作來展開。小朋友既有觀察的過程,思考動口的空間,又有動手操作實踐的過程,讓他們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探究——獲得結論”,因此小朋友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積極的探索,從而培養(yǎng)了小朋友的探索精神。但是本節(jié)課有許多不足之處,首先從內容的選擇上,一些老師課后跟我說,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這個內容比較深奧,小朋友不易理解和記住,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放到后面來進行。這是我對課前所選擇的內容和過程設計上考慮不周的表現(xiàn)。其次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有的環(huán)節(jié)交代不太清楚,某些細節(jié)不能根據(jù)小朋友活動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而及時的靈活的整改,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有待改進,我想這跟豐富的經(jīng)驗有著直接的關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大班父與子教案及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帶圓的物體會滾動的特性。

2、探索不同形狀的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并嘗試記錄。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方便面筒、積木等。

2、幼兒座位前面地上貼點,標有“√”“×”的兩個筐,趕“豬”棒2根。

3、大記錄紙一張,小記錄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在活動室里散放著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玩一玩,分一分(操作一)

t:小朋友看,地上有什么?請你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會滾動,把它找出來,放到打“√”的筐里,不會滾動的放到打“×”的筐里(過會收掉)。

2、幼兒操作,集體檢驗結果(請兩名幼兒來檢驗)。

3、認一認,各形體(圓柱體,球體,豐富“圓錐臺”)

t:會滾動的東西里面可以分成幾類?它們是什么形體?

小結:上下一樣粗,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圓形的物體叫圓柱體。

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滾動的物體叫球體。

一頭大一頭小的叫圓錐臺。

4、t: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小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圓的東西沒有角,所以會滾動。

二、游戲“滾進球門”,探索不同物體的不同滾動路線,并記錄。

1、t:你知道這些圓柱體、球體和圓錐臺它們的滾動路線是怎樣的?(自由討論)我們通過游戲“滾進球門”來驗證一下你們的想法。

2、玩法介紹:兩人面對面,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集體聽老師口令“123,滾”,注意提醒幼兒觀察物體滾動路線。第二遍交換。

3、幼兒游戲“滾進球門”(操作二)

4、集體交流游戲結果

t:你在玩這些東西時,有沒有都滾進球門?(沒有)你遇到了什么困難?

t:為什么圓錐臺滾不進球門?(圓錐臺一頭大一頭小,滾動的時候會轉圈。)

結論:原來圓錐臺滾動時會轉彎,不能滾進球門,而圓柱體和球體都能滾進球門。

三、游戲“趕小豬”,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師一手拿圓筒,一手拿皮球t:我們知道了圓柱體和球體都能滾進球門,那你知道它們滾動時誰更靈活嗎?

讓我們通過游戲“趕小豬”來找到答案吧!

2、出示“趕豬棒”,介紹游戲玩法t:這個游戲需要三個人合作,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繞過“兩棵小樹”??纯凑l先到達,誰就靈活。

3、請兩組幼兒游戲,其余幼兒觀看結果。(操作三)

4、集體交流,得出結論。

t:你覺得“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誰更聽話,更容易趕?(皮球)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難趕呢?

小結:我們趕圓柱體時,它只會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很聽話。

t:你們說球體的'滾動路線是什么樣的?圓柱體呢?(四面八方、直直的)

5、出示大記錄紙,帶領幼兒完成記錄表t:玩了這么久,我們趕緊把它們的滾動路線記錄下來吧!老師這里有一張物體的滾動路線記錄表,我們來看看。

t:你能看懂這些標記嗎?誰來記錄?

總結:原來圓柱體的滾動路線直直的,圓錐臺會轉彎,球體可以向四面八方滾動。

四,延伸活動

1、t:今天,我們玩了這么多會滾動的玩具,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就是他們滾動的路線不同。平時在家,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玩一玩、試一試,把它們滾動的路線記錄下來,明天帶到幼兒園給小朋友看好不好?

2、每人發(fā)一張記錄紙,回家記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jīng)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大班父與子教案及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收集整理自己的物品,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

2、萌發(fā)長大的自豪感和責任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了解自己成長的故事,學會對養(yǎng)育的人感恩。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感受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難點: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學會對養(yǎng)育的人感恩。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搜集幼兒不同年齡時期的照片、錄像、物品(衣服、鞋子等)。并向幼兒講述成長期間發(fā)生的故事。

2、將幼兒小時的照片分類貼在墻上,將小衣服、鞋子擺在活動室恰當位置。

3、準備歌曲《感恩的心》伴奏音樂,提前學唱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顒娱_始,引導幼兒觀察活動室環(huán)境的變化,激發(fā)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課前老師對教學環(huán)境的布置,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種情境,通過讓幼兒觀察活動室內環(huán)境的變化,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自由探索(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據(jù)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幼兒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討論為什么猜不著?試穿小時候衣服,討論為什么穿不上?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變化。通過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確實長大了,從而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 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讓幼兒在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3、積累經(jīng)驗:播放幼兒小時候的錄像,讓幼兒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父母是怎樣照顧自己的,感受父母養(yǎng)育的艱辛,增進對父母的感情。 通過觀看幼兒小時候的錄像,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中感受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增進親子情感。另外,在觀看照片和影像資料過程中,不斷引導和啟發(fā)幼兒想起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與小時候有什么不同,從而打開他們記憶的大門。

4、交流體驗:讓幼兒講述自己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大膽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當幼兒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讓幼兒在分享快樂的同時,感受自己的變化,對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這件事能夠產(chǎn)生自豪感和責任感。除此外,在交流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5、情感熏陶:利用多媒體音響播放歌曲《感恩的心》,集體演唱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讓幼兒在傾聽和演唱過程中,學會對養(yǎng)育自己的人要感恩。《綱要》中指出:“要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所以本環(huán)節(jié)采用情感熏陶法對孩子的情感進行升華,從而突破本活動的難點。

本環(huán)節(jié)運用了操作法,通過組織“穿衣、穿鞋、疊被子”比賽,讓幼兒進行實際動手操作,充分感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帶來的樂趣。

活動延伸

分享快樂: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情感和表現(xiàn)方式,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

活動反思

讓幼兒感受成長的快樂,嘗試不依賴成人,能主動去做事情,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意識、責任心和動手操作能力。

大班父與子教案及反思篇6

一、教學設計思路:

1、所創(chuàng)設情境有所不同,不走過程。

2、使學生在表演、探究中真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3、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連環(huán)畫的欣賞講故事,學生能夠理解其寓意,用表演的形式表現(xiàn)對故事的理解,并由故事拓展到有一定教育意義的生活情節(jié)表演。在表演中體會戲劇中的藝術要素。通過動手做一做,掌握鏤印的方法。

2、藝術思考:能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理解并解釋簡單的道理,在表演中能對即興的事情做出合理的判斷與處理。

3、情感與態(tài)度:在教師與同學的鼓勵和幫助下,在表演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的合作。并在師生的鼓勵下,克服在藝術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課時教學內容的設計意圖:第一部分:我利用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了"烏鴉喝水"的表演情境,目的在于利用這一情境,讓學生通過觀看,同時在表演中說一說自己如何能讓小烏鴉喝上水的方法,在一個學生獲得一根漂亮的羽毛后,引出"為什么只剩下最后一根羽毛?"的問題。從而引出故事《彩色的烏鴉》。第二部分:講故事,目的在于讓學生自己講出故事(課前預習準備)而師只按順序出示每一幅圖,讓學生自己理解故事內容,從中懂得一定道理。第三部分:討論、交流:你認為怎樣做,這些烏鴉才能不變黑,各小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用表演的形式說明本組的想法(小組準備)。第四部分):演一演,目的讓學生在表演中,通過自己對故事的理解,用一定的藝術要素表演出來。培養(yǎng)學生藝術表現(xiàn)力與欣賞能力,同時教育學生懂得如何做人、怎樣做事、怎樣去創(chuàng)造美。

四、教學過程

(一、)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

一名學生頭戴烏鴉頭飾,身披自制羽毛表演學過的課文《烏鴉喝水》。

(將舊課文換成新面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一只烏鴉口渴了,它飛到一個瓶子邊,一看周圍沒有小石子,就問:"誰能幫我想個喝水的辦法呢?"(通過問題開發(fā)學生的思維)生:紛紛舉手,我能!我能!

生1:用娃哈哈吸管吸。

小烏鴉:我沒有吸管,怎么吸?

生2:你可以將瓶子放到高處,嘴在瓶子低下,就可以喝上了。

小烏鴉:可是我舉不起來呀!

生3:把瓶子口打掉,嘴伸進去,就可以喝上了生4:用稻草桿伸進去吸。

小烏鴉:那我試一試。(用別人給的稻草桿吸到了瓶子里的水。)生:一起鼓掌。

(選擇適合實際情況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最好、最合適的方法是能想到的,而且就在我們身邊。)小烏鴉:謝謝你!我把我身上最后一根漂亮的羽毛送給你吧!(送給生)生4:為什么這是最后一根呢?為什么這一根與你身上的羽毛顏色不一樣呢?

小烏鴉:你聽一聽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通過送羽毛,引出問題,從而引出下面的講故事。)

(二、)講故事(小烏鴉以第一人稱口吻講)很久以前,烏鴉可不是黑乎乎的,他們的顏色非常漂亮,他們驕傲地說:"我們都是彩虹的后代……"師按故事情節(jié)出示每幅圖。

(學生講故事,老師作旁白,使學生猶如在一個真實的環(huán)境中,把自己當成一個真實的角色。)師:大家想一想,他們的羽毛為什么變成黑色的?如果是你,你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羽毛保持和原來一樣的顏色?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并做表演的準備。

(讓學生在有限的空間作準備,更合理地利用了不同的條件,也讓活動內容有一定的彈性)

(三、)演一演

小組1:以幫助周圍的人為主題表演。一家人通過幫助一位受傷的鄰居,從而懂得如何去關心人、幫助人,如何做人。

小組2:以幫助有病的同學為主題,同學之間每天不忘幫助有病的同學打掃衛(wèi)生、背書包、買東西,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動起來,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并知道如何與身邊的人相處。

小組3:以不比吃穿為主。通過一位女同學經(jīng)常買零食,經(jīng)常買新衣服,到有一天,因為,將身上的錢全部花完,但自己的作業(yè)本又完了,因為身上沒有錢,差點交不了作業(yè),最后由一位女同學借給她一個本子這一件事。使她以后改掉了這個壞習慣的情節(jié)表演。讓大家不應與人比吃穿的道理。

生1評:我覺得第一小組動作表演得比較好,而且想得很好,就是表情不太好。

生2評:他們組動作表演得較好,就是聲音太小,還有就是沒有面向大家。

生3評:第三小組中這個愛比吃穿的小姑娘動作不太好,應該再驕傲一些。

(學生的評價更讓學生之間有所交流、領悟,通過學生之間的評價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語言表達能力)

師:怎樣才能表現(xiàn)得驕傲呢?

生4:頭再抬高一些,手背在后面。

生5:要在別人面前經(jīng)??渥约旱男乱路?/p>

師:想的好。哪個組愿意把烏鴉們驕傲的表情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呢?

小組:自選頭飾,表演故事《彩色的烏鴉》

師生互動、學生自評。

(四、)動手畫一畫、做一做。

1:師出示半成品繪畫作品,問:大家想了這么多方法讓烏鴉們漂亮的羽毛保存下來讓大家欣賞。說明同學們已經(jīng)動了腦筋,那么能不能用手在這棵"大樹"上設計漂亮的烏鴉呢?(將學習權力交給學生,體現(xiàn)了教學的民主,以繪畫作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生:能

師:先看我如何以最快的方法讓樹上落滿不同顏色的烏鴉。

2、師演示鏤印的制作方法:

①將烏鴉造型畫在紙上。

②用剪刀從中間剪出烏鴉的外形。

③將鏤空的紙放在樹枝上,用彩筆在鏤空處涂色。

(教師的演示更能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鏤印的方法。)

3、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自己喜歡的烏鴉造型,幫助老師完成半成品,師作指導。

4、師生共同欣賞完成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師生共同欣賞自己制作的作品共同體驗活動后的快樂。)

5、在小組內說說自己完成作品后的感想

生1:我覺得我今天也幫老師完成了作品,很高興。

生2:我在這節(jié)課上制作了好幾幅烏鴉圖,我很高興。

6、師生評選本節(jié)課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優(yōu)秀和進步的同學。

師用準備好的烏鴉圖片獎勵這些學生。

(活動結束后的評選,更能激發(fā)學生之間的競爭,也能激發(fā)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力及學習的欲望)

(五、)師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生1:在這節(jié)課,我知道了怎樣去幫助別人,也學會了制作烏鴉。

生2:我知道了怎樣去幫助同學,并且知道了不能驕傲。

生3:我學會了畫烏鴉,也學會了如何幫助別人。

五、反思:

1、成功之處:情境創(chuàng)設較好,能充分利用創(chuàng)設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通過表演的情境順理成章地引入主題,為這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銜接作了鋪墊。

2、學生活動的合理,讓學生在有所準備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使師生能有效地利用時間、空間,不至于讓學生在活動中措手不及。

3、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本節(jié)課采用了互評、教師評的語言評價,及以實物圖片獎勵、鼓勵方式的評價,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

4、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生活化,由復雜到簡單,由抽象到具體的生活情節(jié),讓學生在淺顯易懂的活動中懂得一定的道理。

失敗之處:教師的參與度不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確實創(chuàng)設了學生喜歡的情境,但在學生的活動中只作了一名指引者、啟發(fā)者,沒有親身參與到學生當中,從而讓學生的展示有了一定的限制,沒有很好地利用師生互動這一環(huán)節(jié)。

大班父與子教案及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用裝飾、拼搭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想象中的家。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初步的合作能力。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4、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jù)紙盒外形想象裝飾。

2、難點:用裝飾、拼搭的形式表現(xiàn)出自己的家。

活動材料:

收集大小、形狀各異的廢舊紙盒若干。提供一些進行裝飾用的輔助材料,如雙面膠、剪刀、透明膠帶等。

設計思路:

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各類商品包裝也越來越顯得美觀、精致,深受顧客的喜歡,如化裝盒、食品盒、酸奶盒等,既有實用價值,又可供欣賞和游戲,常常讓孩子們愛不釋手。因此,我選擇了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廢舊紙盒設計了本次活動“家”。通過收集大小、形狀各異的廢舊紙盒,為幼兒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經(jīng)驗與拼搭“家”的表現(xiàn)基礎。在學習過程中,讓幼兒根據(jù)紙盒的形狀變化想象出形態(tài)各異的“家”的外形。這為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基礎。

另一方面,運用個別設計——鼓勵合作拼搭出想象中的內容。既有發(fā)散又有集中,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展開想象——各別創(chuàng)作——合作拼搭、交流介紹——分享快樂

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體驗快樂,激發(fā)興趣。

幼兒在配樂歌曲《我有一個幸福的家》中玩游戲:請到我家來做客。

1、交流討論,想象設計。

剛才我們玩了《請到我家來做客》的游戲,現(xiàn)在,老師想請你們每人設計出自己的“家”,然后請老師去做客,怎么樣?

2、觀察外形,大膽想象。

(出示大小、形狀各異的紙盒)這些都是你們最近收集的廢舊紙盒,現(xiàn)在請你們來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有的大、有的??;有的長、有的方;有的綠、有的紅……)

它們的樣子像什么呢?(幼兒根據(jù)紙盒外形發(fā)散想象)

(二)個別創(chuàng)作,大膽表現(xiàn)。

1、鼓勵幼兒根據(jù)想象大膽地利用廢舊紙盒的造型加工、粘貼或適當添加其它材料,剪貼一些細節(jié),制作成各種各樣的“家”。

2、支持與幫助。根據(jù)能力差異對紙盒的造型自由想象、設計。

(三)合作拼搭,體驗成功。

1、與同伴一起交流、介紹自己設計的“家”。

2、鼓勵幼兒將自己設計的“家”合作拼擺成“幸福家園”。

3、請老師一起參觀作品,向老師介紹設計的“幸福家園”。

(四)分享快樂,結束活動。

邀請老師去“幸福家園”做客。(與老師同伴一起手拉手圍著“幸福家園”邊拍手邊唱歌曲《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附歌詞:

我愛我的爸爸,也愛我的媽媽,爸爸媽媽都愛我,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活動反思:

?家》是一首結構簡單富有童趣的詩歌,它將白云與藍天、小鳥與樹林、小魚與河水、泥土與種子等一對對依戀關系的事物,描繪出了一幅幅生動、溫馨的畫面,讓幼兒感受到從小“家”到大“家”的喜悅,開心。本次活動,我在讓幼兒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下,鼓勵孩子在多形式的引導下樂于想象,善于創(chuàng)編,敢于表達。

一、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本次活動中,在朗誦詩歌《家》的過程中,幼兒除了運用語言朗誦之外,我還通過讓幼兒通過眼神、手勢、身姿等表情和動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詩歌,同時讓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中表達的美好意境,白云依戀藍天,小鳥依戀樹林,小魚在水中徜徉,讓幼兒不知不覺走入詩的美妙境界中,此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二、聯(lián)想訓練,引導幼兒展開想象。

?指南》中指出:為幼兒創(chuàng)造說話的機會并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在詩歌創(chuàng)編中,我進行設置問題,讓幼兒展開想象。如:藍天是誰的家?它還會是誰的家呢?樹林是誰的家?它還會是誰的家呢?步步引導,層層深入,在多個問題的引導下,培養(yǎng)了幼兒的發(fā)散思維。我這樣的提問,答案是不確定的,是多向性的,有多種可能以及多種結果,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力。在活動中,依據(jù)《指南》精神,我“尊重和接納幼兒的說話方式,無論幼兒表達水平如何,都認真地傾聽并給予積極的回應”。

三、仿句練習,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幼兒的詩歌創(chuàng)編是從模仿開始的,即幼兒能模仿原詩的韻律、格式、詞語、節(jié)奏等,仿編出簡單的詩歌。如小河是魚兒的家創(chuàng)編為小河是青蛙的家,小河是小蛇的家等等。這樣的仿句練習內容淺顯、形象生動、易讀易記,幼兒在愉快的創(chuàng)編中接受認知,情感教育,更好地發(fā)揮了幼兒的想象力。,今天的一首小詩,碰撞出了無數(shù)的創(chuàng)造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