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功教案7篇

時間:2022-10-16 作者:Kris 備課教案

很多時候教案都是我們進行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教案是教師在日常工作前都需要制定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高中物理功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高中物理功教案7篇

高中物理功教案篇1

一、教學任務分析

勻速圓周運動是繼直線運動后學習的第一個曲線運動,是對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線運動復雜的運動的拓展,是力與運動關系知識的進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學習其他更復雜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單擺的簡諧振動等)的基礎。

學習勻速圓周運動需要以勻速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等知識為基礎。

從觀察生活與實驗中的現象入手,使學生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歸納認識到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體會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學研究方法。

通過設置情境,使學生感受圓周運動快慢不同的情況,認識到需要引入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再通過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類比和多媒體動畫的輔助,學習線速度與角速度的概念。

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創(chuàng)設平臺,讓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對幾個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分析,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學會合作與交流,養(yǎng)成嚴謹務實的科學品質。

通過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學習和研究圓周運動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發(fā)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知道圓周運動;理解勻速圓周運動。

(3)理解線速度和角速度。

(4)會在實際問題中計算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斷線速度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勻速圓周運動概念的形成過程,認識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過學習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和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認識類比方法的運用。

3、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

(1)從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的普遍性和研究圓周運動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的學習過程,懂得合作、交流對于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樂于與人合作,尊重同學的見解,善于與人交流。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2)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

難點:理解線速度方向是圓弧上各點的切線方向。

四、教學資源

1、器材:壁掛式鐘,回力玩具小車,邊緣帶孔的旋轉圓盤,玻璃板,建筑用黃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帶有細繩連接的小球。

2、課件:flash課件——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3、錄像:三環(huán)過山車運動過程。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包括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三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錄像和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認識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線速度與角速度概念;通過討論、釋疑、活動、交流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勻速圓周運動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過對鐘表指針和過山車兩類圓周運動的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特征;設置地月對話的情景,引入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描述;再通過多媒體動畫輔助,并與勻速直線運動進行類比得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線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過觀察做圓周運動的小球沿切線飛出,以及由旋轉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布這兩個演示實驗,直觀顯示得出。

本設計強調以視頻、實驗、動畫為線索,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概念和規(guī)律的教學體現“建?!?、“類比”等物理方法,學生的活動以討論、交流、實驗探究為主,涉及的問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強調對學習價值和意義的感悟。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流程圖說明

情境i錄像,演示,設問1

播放錄像:三環(huán)過山車,讓學生看到物體的運動有直線和曲線。

演示:讓學生向正在做直線運動的乒乓球用力吹氣,體驗球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設問1: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情境ii觀察、對比,設問2

觀察、對比鐘表指針和過山車這兩類圓周運動。

設問2:以上兩類圓周運動有什么不同?鐘表指針所做的圓周運動有什么共同特征?建立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情境iii演示,動畫

情景:月、地快慢之爭。

多媒體動畫: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線速度表

表達式。

演示1:用細繩捆著小球在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突然松開繩的一端,看到小球沿著圓弧切線方向運動。

演示2:通過實物投影演示旋轉的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布,顯示線速度的方向。

情景:變換教室內電風扇的變速檔,看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不同情況,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體動畫: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角速度表達式。

活動討論、實驗、交流、小結。

識別:請同學們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圓周運動可以看作是勻速圓周運動。了解學生對勻速圓周運動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觀察分析:磁帶、涂改修正帶、自行車鏈條等傳動設備中,兩輪軸邊緣各點的線速度有何關系。了解對線速度概念的理解情況。

算一算:計算壁掛鐘的時針、分針、秒針針尖的線速度大小和它們角速度的倍數關系。了解能否通過實際測量獲取有用數據,靈活運用線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小實驗:提供回力玩具小車,玻璃板,建筑用黃沙,通過對實驗的觀察說明汽車車輪的擋泥板應安裝在什么位置合適,了解對線速度方向的掌握情況。

釋疑:評判地球與月亮之爭。

小結:幻燈片小結。

3、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本設計可分為四個主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播放錄像和演示,歸納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第二環(huán)節(jié),通過觀察對比,建立理想模型,歸納勻速圓周運動特征,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第三環(huán)節(jié),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借助多媒體動畫,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線速度、角速度定義和公式。

第四環(huán)節(jié),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針對幾個實際問題開展討論、探究、交流,深化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環(huán)節(jié)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創(chuàng)設情景]播放錄像:森林公園三環(huán)過山車的運動。

[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說說過山車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質的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勻減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圓周運動等)

2、什么條件下物體將做曲線運動?

[演示]讓乒乓球從斜面上滾下到達水平桌面上做直線運動,請一個同學向著與球運動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觀察球的運動軌跡有何變化?

[結論]當物體受到的合力與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引言]運動軌跡是圓的曲線運動叫做圓周運動,下面我們就從圓周運動開始學習如何對曲線運動進行研究。

第二環(huán)節(jié)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觀察討論]鐘表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們與過山車的圓周運動有什么不同?

(鐘表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勻速轉動的,而過山車的圓周運動列車的速度大小是不斷變化的)

[提出問題]怎樣給勻速圓周運動下定義呢?(引導學生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定義勻速圓周運動)

[結論]質點在任何相同時間內,所通過的弧長都相等的圓周運動叫做勻速圓周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它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言]我們如何對圓周運動進行研究呢?

第三環(huán)節(jié)線速度、角速度概念

[創(chuàng)設情景]地、月快慢之爭

地球:我繞太陽運動1秒走29.79千米,你繞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繞一圈,我28天就繞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問題]怎樣定義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引導學生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類比)多媒體動畫: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結論]線速度定義:質點經過的圓弧長度s與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做圓周運動的線速度。

公式:單位:m/s(米/秒)

[問題]速度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怎樣的?

[演示] 1、用一端連有細線的小球,將線的一端套在釘子上,釘子豎直立在桌面上,給球初速讓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圓周運動,突然向上抽出釘子,看到球沿圓周的切線方向運動;

2、通過投影儀觀察旋轉圓盤邊緣紅墨水飛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紙面上的徑跡分布;

[結論]線速度方向:沿圓弧的切線方向

線速度表示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它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不斷改變的,所以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勻速”是“勻速率”的意思。

[情景]打開教室內的電風扇,變換不同的檔觀察它轉動的快慢。(引導學生認識要引入與線速度不同的、描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功教案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反沖運動,能舉出幾個反沖運動的實例;

2、知道火箭的飛行原理和主要用途。

二、能力目標

1、結合實際例子,理解什么是反沖運動;

2、能結合動量守恒定律對反沖現象做出解釋;

3、進一步提高運用動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實驗,分析得到什么是反沖運動,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實驗中總結規(guī)律和熱心科學研究的興趣、勇于探索的品質。

2、通過介紹我國成功地研制和發(fā)射長征系列火箭的事實,結合我國古代對于火箭的發(fā)明和我國的現代火箭技術已跨入世界先進先烈,激發(fā)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知道什么是反沖。

2、應用動量守恒定律正確處理噴氣式飛機、火箭一類問題。

教學難點

如何應用動量守恒定律分析、解決反沖運動。

教學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總結歸納得到什么是反沖運動。

2、結合實例運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釋反沖運動。

教學用具

反沖小車、玻璃棒、氣球、酒精、反沖塑料瓶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演示]拿一個氣球,給它充足氣,然后松手,觀察現象。

[學生描述現象]釋放氣球后,氣球內的氣體向后噴出,氣球向相反的方向飛出。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類似于氣球這樣的運動很多,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種。

新課教學

(一)反沖運動 火箭

1、教師分析氣球所做的運動

給氣球內吹足氣,捏緊出氣孔,此時氣球和其中的氣體作為一個整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松開出氣孔時,氣球中的氣體向后噴出,氣體具有能量,此時氣體和氣球之間產生相互作用,氣球就向前沖出。

2、學生舉例:你能舉出哪些物體的運動類似于氣球所作的運動?

學生:節(jié)日燃放的禮花。噴氣式飛機。反擊式水輪機?;鸺茸龅倪\動。

3、同學們概括一下上述運動的特點,教師結合學生的敘述總結得到:

某個物體向某一方向高速噴射出大量的液體,氣體或彈射出一個小物體,從而使物體本身獲得一反向速度的現象,叫反沖運動

4、分析氣球?;鸺人龅姆礇_運動,得到:

在反沖現象中,系統(tǒng)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為零;

但是反沖運動中如果屬于內力遠大于外力的情況,可以認為反沖運動中系統(tǒng)動量守恒。

(二)學生課堂用自己的裝置演示反沖運動。

1、學生做準備:拿出自己的在課下所做的反沖運動演示裝置。

2、學生代表介紹實驗裝置,并演示。

學生甲:

裝置:在玻璃板上放一輛小車,小車上用透明膠帶粘中一塊浸有酒精的棉花。

實驗做法:點燃浸有酒精的棉花,管中的酒精蒸氣將橡皮塞沖出,同時看到小車沿相反方向運動。

學生乙:

裝置:二個空摩絲瓶,在它們的底部用大號縫衣針各鉆一個小洞,這樣做成二個簡易的火箭筒,在鐵支架的立柱端裝上頂軸,在放置臂的兩側各裝一只箭筒,再把旋轉系統(tǒng)放在頂軸上,往火箭筒內各注入約4 ml的酒精,并在火箭筒下方的棉球上注入少量酒精。點燃酒精棉球,片刻火箭筒內的酒精蒸氣從尾孔中噴出,并被點燃,這時可以看到火箭旋轉起來。

學生丙:用可樂瓶做一個水火箭,方法是用一段吸管和透明膠帶在瓶上固定一個導向管,瓶口塞一橡皮塞,在橡皮塞上鉆一孔,在塞上固定一只自行車車胎上的進氣閥門,并在氣門芯內裝上小橡皮管,在瓶中先注入約1/3體積的水,用橡皮塞把瓶口塞嚴,將尼龍線穿過可樂瓶上的導向管,使線的一端拴在門的上框上,另一端拴在板凳腿上,要使線拉直,將瓶的進氣閥與打氣筒相接,向筒內打氣到一定程度時,瓶塞脫開,水從瓶口噴出,瓶向反方向飛去。

過渡引言:同學們通過自己設計的實驗裝置得到并演示了什么是反沖運動,那么反沖運動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下邊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三)反沖運動的應用和防止

1、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2、學生回答反沖運動應用和防止的實例。

學生:反沖有廣泛的應用:灌溉噴水器、反擊式水輪機、噴氣式飛機、火箭等都是反沖的重要應用。

學生:用槍射擊時,要用肩部抵住槍身,這是防止或減少反沖影響的實例。

3、用多媒體展示學生所舉例子。

4、要求學生結合多媒體展示的物理情景對幾個物理過程中反

沖的應用和防止做出解釋說明:

①對于灌溉噴水器,

當水從彎管的噴嘴噴出時,彎管因反沖而旋轉,可以自動地改變噴水的方向。

②對于反擊式水輪機:當水從轉輪的葉片中流出時,轉軸由于反沖而旋轉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

③對于噴氣式飛機和火箭,它們靠尾部噴出氣流的反沖作用而獲得很大的速度。

④用槍射擊時,子彈向前飛去槍身向后發(fā)生反沖,槍身的反沖會影響射擊的準確性,所以用步槍時我們要把槍身抵在肩部,以減少反沖的影響。

教師:通過我們對幾個實例的分析,明確了反沖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時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看待事物時我們要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

我們知道:反沖現象的一個重要應用是火箭,下邊我們一認識火箭:

(四)火箭:

1、演示:把一個廢舊白熾燈泡敲碎取出里面的一根細玻璃管,往細玻璃管裝由火柴刮下的藥粉,把細管放在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他辦法給細管加熱。

現象:當管內的藥粉點燃時,生成的燃氣從細口迅速噴出,細管便向相反方向飛去。教師講述:上述裝置就是火箭的原理模型。

2、多媒體演示古代火箭,現代火箭的用途及多級火箭的工作過程,同時學生邊看邊閱讀課文。

3、用實物投影儀出示閱讀思考題:

①介紹一下我國古代的火箭。?

②現代的火箭與古代火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③現代火箭主要用途是什么?

④現代火箭為什么要采用多級結構?

4、學生解答上述問題:

①我國古代的火箭是這樣的:

在箭上扎一個火藥筒,火藥筒的前端是封閉的,火藥點燃后生成的燃氣以很大速度向后噴出,火箭由于反沖而向前運動。

②現代火箭與古代火箭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反沖現象來工作的。

但現代火箭較古代火箭結構復雜得多,現代火箭主要由殼體和燃料兩大部分組成,殼體是圓筒形的,前端是封閉的尖端,后端有尾噴管,燃料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從尾噴管迅速噴出,火箭就向前飛去。

③現代火箭主要用來發(fā)射探測儀器、常規(guī)彈頭或核彈頭,人造衛(wèi)星或宇宙飛船,即利用火箭作為運載工具。

④在現代技術條件下,一級火箭的最終速度還達不到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所需要的速度,發(fā)射衛(wèi)星時要使用多級火箭。

用cai課件展示多級火箭的工作過程:

多級火箭由章單級火箭組成,發(fā)射時先點燃第一級火箭,燃料用完工以后,空殼自動脫落,然后下一級火箭開始工作。

教師介紹:多級火箭能及時把空殼拋掉,使火箭的總質量減少,因而能夠達到很高的溫度,可用來完成洲際導彈,人造衛(wèi)星、宇宙飛船等的發(fā)射工作,但火箭的級數不是越多越好,級數越多,構造越復雜,工作的可靠性越差,目前多級火箭一般都是三級火箭。

那么火箭在燃料燃盡時所能獲得的最終速度與什么有關系呢?

5、出示下列問題:

火箭發(fā)射前的總質量為m、燃料燃盡后的質量為m,火箭燃氣的噴射速度為v1,燃料燃盡后火箭的飛行速度v為多大?

[學生分析并解答]:

解:在火箭發(fā)射過程中,由于內力遠大于外力,所以動量守恒。

發(fā)射前的總動量為0,發(fā)射后的總動量為(m-m)v-mv1(以火箭的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m-m)v-mv1=0

師生分析得到:燃料燃盡時火箭獲得的最終速度由噴氣速度及質量比m/m決定。

鞏固訓練 水平方向射擊的大炮,炮身重450 kg,炮彈射擊速度是450 m/s,射擊后炮身后退的距離是45 cm,則炮受地面的平均阻力是多大?

小結

1、當物體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離開物體時,剩余部分將獲得一個反向沖量而向相反方向運動,這種向相反方向的運動,通常叫做反沖運動。

2、對于反沖運動,所遵循的規(guī)律是動是守恒定律,在具體的計算中必須嚴格按動量守恒定律的解題步驟來進行。

3、反沖運動不僅存在于宏觀低速物體間,也存在于微觀高速物體。

高中物理功教案篇3

知識目標

1、了解什么是能源,了解什么是常規(guī)能源,了解常規(guī)能源的儲備與人類需求間的矛盾

2、了解常規(guī)能源的使用與環(huán)境污染的關系。了解哪些能源是清潔能源,哪些能源可再生。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通過分析日常生活現象提高概括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第二類永動機無法制成的講解,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人類改造自然時必須遵從自然規(guī)律,違反自然規(guī)律將一事無成

通過介紹開發(fā)新能源的重要性,激勵學生認真學習,提高為人類美好未來努力學習的覺悟

新課教學

師:在日常生活和各種產業(yè)中我們都要消耗能量。另外,自然界中進行的涉及熱現象的宏觀過程都具有方向性,而產生的能量耗散問題,使得能源問題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能源。

一、能源:凡是能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質和自然過程。

1、常規(guī)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常規(guī)能源的儲藏是有限的。

問:常規(guī)的能源使用帶來了那些負面影響呢?(①溫室效應②酸雨③化學煙霧④放射性污染)(1)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由于大氣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石油和煤炭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

(2)酸雨:大氣中酸性污染物質,如二氧化硫等物質會使雨水中的酸度升高,形成“酸雨”。煤炭中含有較多的硫,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硫等物質。

(3)光化學煙霧:氮氧化合物和碳氫化合物在大氣中受到陽光中強烈紫外線照射后產生的二次污染物質。主要成分是臭氧。

另外常規(guī)能源燃燒時產生的浮塵也是一種污染。

常規(guī)能源的大量消耗所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即損害人體健康,又影響動植物的生長,破壞經濟資源,損壞建筑物及文物古跡,嚴重時可改變大氣的性質,使生態(tài)受到破壞。

二、開發(fā)新能源:綠色能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綠色能源:在釋放能量或能量轉化過程中對環(huán)境不造成污染的能源叫綠色能源。

問:可以開發(fā)那些清潔相對無污染的能源呢?(①太陽能②風能③生物質能④核能⑤水能)

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中東地區(qū)一直是發(fā)達國家關注的焦點,外交、軍事莫不圍繞著這片從地表上看毫無魅力的區(qū)域打轉。世界警察(美國)和他的隨從們最愿意去管中東的事情:兩次海灣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等等…說明能量消耗巨大的富國們對石油的心痛程度。

令以一方面,“替代品”——新能源的研發(fā)、形式層出不窮。

1、水能:水作為能量的載體,被太陽能驅動地球上三棲(水、陸、空)循環(huán)。地表水的流動時,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區(qū),形成可利用的水能資源。目前世界上水力發(fā)電還處于起步階段。

2、海洋能:由于地球受月球和太陽引力的周期性不均衡,海水發(fā)生非氣候性的漲潮和落潮現象,形成潮汐。潮汐蘊含著巨大能量,既可以用來推動機械裝置,又可以用來發(fā)電。

此外,由于海水表層和深層間的存在很大的溫差,利用這種溫差也可以發(fā)電(*因為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如果建造一個裝置,用抽真空的方法使表層的海水在20攝氏度時汽化,并推動汽輪機,再將深層的冷水提上來使蒸汽冷卻,如此周而復始,就可以發(fā)電了。除這種方法外,還可以用低沸點的流體如丙烷和氨來作為熱機的工作介質)。法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溫差發(fā)電站,發(fā)電容量為14,000kw。

3、風能:利用風的機械能發(fā)電,風能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能源。據有關專家估算,在全球邊界層內的總能量為1.3×1015瓦,一年中約為1.4×1016千瓦時電力的能量,相當于目前全世界 每年所燃燒能量的3000倍。其中1/10為可取用的極限量。

風能的優(yōu)點是:總能量巨大,利用簡單、無污染、可再生。缺點是:能量密度低(當流速同為3米/秒時,風力的能量密度僅為水力的1/1000)、不穩(wěn)定性大,連續(xù)性、可靠性差,時空分布不均勻。

4、沼氣:利用厭氧微生物在密閉條件下分解(廢棄)有機物,產生沼氣,沼氣具有很高的熱值,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空氣,不危害農作物和人畜健康。生成沼氣的原料本身就是各種廢棄物,生產過程可以減少(有機物)垃圾的數量。

在農村到處可以看到許多生物質的廢棄物,如人畜糞便、秸稈、雜草和不能食用的果蔬,等等。將這些廢棄物收集起來,經過細菌發(fā)酵可以產生沼氣,用沼氣做燃料和照明,也可以發(fā)電。

5、太陽能:太陽能是一種可廣泛利用的清潔能源。我們目前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兩種——

一是將陽光聚焦,將光能轉化為熱能(傳說阿基米德就曾經利用聚光鏡反射陽光,燒毀了來犯的敵艦)。在日照充分的地方,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已大量使用太陽灶、干燥器和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的構造要簡單的多。因為不需要它產生太高的溫度。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將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器制成箱式、蛇型管式、直管式、平板式或枕式,通過管道與水源和儲水箱相連。太陽能熱水器在我國北方比較常見)。

二是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再用化學能發(fā)電。比較常見的光電池是硅電池(它能將13%-20%的日光能轉化為電能)。許多電子計算器和其他小型電子儀器現在已經采用太陽能電池供電,人造衛(wèi)星和宇宙飛船更是主要依靠太陽能電池來提供電力。

但是陽光在達到地面以前要經過大氣的反射、散射和吸收,能量損失較大,加上陰天、晝夜變化和雨雪等降水過程的影響,目前地面上利用日光發(fā)電受到一定限制。

無論是生物質能、風能,還是水力、溫差和潮汐能,歸根結底都是太陽能的轉化形式。即使礦物燃料,也是通過生物的化石形式保存下來的億萬年以前的太陽能。

6、地熱能:用地熱采暖、將地熱用于農業(yè)、水產養(yǎng)殖業(yè)、工業(yè)生產等,在全世界范圍內受到關注。(從直接利用地熱的規(guī)模來說,最常用的是地熱水淋浴,占總利用量的1/3以上,其次是地熱水養(yǎng)殖和種植約占20%,地熱采暖約占13%,地熱能工業(yè)利用約占2%)。

利用地熱能,占地很少,無廢渣、粉塵污染,用后的棄(尾)水既可綜合利用,又可回注到地下儲層,達到增加壓力、保護儲層、保護地熱資源的雙重目的。*據美國地熱資源委員會(grc) 1990年的調查,世界上18個國家有地熱發(fā)電,總裝機容量5827.55兆瓦,裝機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國家有美國、菲律賓、墨西哥、意大利、新西蘭、日本和印尼。我國的地熱資 源也很豐富,但開發(fā)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區(qū)。除以上利用外,從熱水中還可提取鹽類、有益化學組分和硫磺等。

7、核能:鈾在自然界中有三種放射性同位素:u235、u238、u234 ,在衰變過程中放出熱量。在軍事上鈾主要用來制造核武器和核動力燃料。鈾的和平用途十分廣泛,其中最主要的是用作核電反應堆的燃料。

由于核電具有發(fā)電成本低、對環(huán)境污染小和安全等優(yōu)點,世界各國,尤其是工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都大力發(fā)展核電,估計到20xx年核電將達到世界總發(fā)電量的25%左右。我國已建成秦山、大亞灣核電站,目前還有多處正在籌建。

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綠色能源儲量豐富,只要我們科學開發(fā),合理利用,必將對人類做出前所未有的貢獻。

高中物理功教案篇4

一、預習目標

預習“光的干涉”,初步了解產生光的明顯干涉的條件以及出現明暗條紋的規(guī)律。

二、預習內容

1、 請同學們回顧機械波的干涉現象 以及產生的條件 ;

2、 對機械波而言,振動加強的點表明該點是兩列波的 ,該點的'位移隨時間 (填變化或者不變化);振動減弱的點表明該點是兩列波的 ;

3、 不僅機械波能發(fā)生干涉,電磁波等一切波都能發(fā)生干涉,所以光若是一種波,則光也應該能發(fā)生干涉

4、 相干光源是指:

5、 光的干涉現象:

6、 光的干涉條件是:

7、 楊氏實驗證明:

8、 光屏上產生亮條紋的條件是

;光屏上產生暗條紋的條件是

9、 光的干涉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見的,這是為什么?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說出什么叫光的干涉

2.說出產生明顯干涉的條件

3.準確記憶產生明暗條紋的規(guī)律

學習重難點:產生明暗條紋規(guī)律的理解

二、學習過程

(一)光的干涉

探究一:回顧機械波的干涉

1.干涉條件:

2.干涉現象:

3.規(guī)律總結

探究二:光的干涉條件及出現明暗條紋的規(guī)律

1.光產生明顯干涉的條件是什么?

2.產生明暗條紋時有何規(guī)律:

(1)兩列振動步調相同的光源:

(2)兩列振動步調正好相反的光源:

(三)課堂小結

(四)當堂檢測

1、 在楊氏雙縫實驗中,如果 ( bd )

a、 用白光做光源,屏上將呈現黑白相間的條紋

b、 用紅光做光源,屏上將呈現紅黑相間的條紋.

c、 用紅光照射一條狹縫,用紫光照射另一條狹縫,屏上將呈現彩色條紋

d、 用紫光作為光源,遮住其中一條狹縫,屏上將呈現間距不等的條紋.

2、20xx年諾貝爾物理學家將授予對激光研究做處杰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如圖所示是研究激光相干性的雙縫干涉示意圖,擋板上有兩條狹縫s1、s2, 由s1和s2發(fā)出的兩列波到達屏上時會產生干涉條紋。已知入射激光波長為λ,屏上的p點到兩縫s1和s2的距離相等,如果把p處的亮條紋記做0號亮

條紋,由p向上數與0號亮紋相鄰的是1號亮紋,與

1號亮紋相鄰的亮紋為2號亮紋,設p1處的亮紋恰好

是10號亮紋,直線s1 p1的長度為r1, s2 p1的長度為

r2, 則r2-r1等于( b )

a、5λ b、10λ. c、20λ d、40λ

課后練習與提高

1. 在雙縫干涉實驗中,入射光的波長為λ,若雙縫處兩束光的振動情況恰好相同,在屏上距兩縫波程差d1= 地方出現明條紋;在屏上距兩縫波程差d2=

地方出現暗條紋;若雙縫處兩束光的振動情況恰好相反,在屏上距兩縫波程差d3= 地方出現明條紋;在屏上距兩縫波程差d4=

地方出現暗條紋 。

2.

用白光光源進行雙縫實驗,若用一個純紅色的濾光片遮蓋一條縫,用一個純藍色的濾光片遮蓋另一條縫,則

(a) 干涉條紋的寬度將發(fā)生改變.

(b) 產生紅光和藍光的兩套彩色干涉條紋.

(c) 干涉條紋的亮度將發(fā)生改變.

(d) 不產生干涉條紋 [ d 】

3. 雙縫干涉中屏幕e上的p點處是明條紋.若將縫s2蓋住,并在s1 s2連線的垂直平分面處放一高折射率介質反射面m,如圖所示,則此時 [ a ]

(a) p點處仍為明條紋.

(b) p點處為暗條紋.

(c) 不能確定p點處是明條紋還是暗條紋.

(d) 無干涉條紋.

高中物理功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形變的概念,了解彈力是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產生的.

2、能夠正確判斷彈力的有無和彈力的方向,正確畫出物體受到的彈力.

3、掌握運用胡克定律計算彈簧彈力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能夠運用二力平衡條件確定彈力的大小.

2、針對實際問題確定彈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斷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彈力: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回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2、彈性限度:如果形變超過一定限度,物體的形狀將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3、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

4、形變有拉伸形變、彎曲形變、和扭轉形變.

(二)、基本技能:

1、應用胡克定律求解彈簧等的產生彈力的大小.

2、根據不同接觸面或點畫出彈力的圖示.

二、重點難點分析:

1、彈力是物體發(fā)生形變后產生的,了解彈力產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斷和大小的確定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

2、彈力的有無和彈力方向的判斷是教學中學生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

教法建議

一、關于講解彈力的產生原因的教法建議

1、介紹彈力時,一定要把物體在外力作用時發(fā)生形狀改變的事實演示好,可以演示橢圓形狀玻璃瓶在用力握緊時的形狀變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顯的形變實驗,如礦泉水瓶的形變,握力器的形變,鋼尺的形變,也可以借助媒體資料演示一些研究觀察物體微小形變的方法.通過演示,介紹我們在做科學研究時,通常將微小變化“放大”以利于觀察.

二、關于彈力方向講解的教法建議

1、彈力的方向判斷是本節(jié)的重點,可以將接觸面的關系具體為“點——面(平面、曲面)”接觸和“面——面”接觸.舉一些例子,將問題簡單化.往往彈力的方向的判斷以“面”或“面上接觸點的切面”為準.

如所示的簡單圖示:

2、注意在分析兩物體之間彈力的作用時,可以分別對一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確切說明,是哪一個物體的形變對其產生彈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講解繩子的拉力時,可以用具體的例子,畫出示意圖加以分析.

第三節(jié) 彈力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演示形變用的.鋼尺、橡皮泥、彈簧、重物(鉤碼).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

1、重力是的產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樣?

2、復習初中內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復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說明

1、演示實驗1:捏橡皮泥,用力拉壓彈簧,用力彎動鋼尺,它們的形狀都發(fā)生了改變,教師總結形變的概念.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形變的原因是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針對橡皮泥形變之后形狀改變總結出彈性形變的概念:能夠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做塑性形變.

2、將鉤碼懸掛在彈簧上,彈簧另一端固定,彈簧被拉長,提問:

(1)鉤碼受哪些力?(重力、拉力、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誰加給鉤碼的?(彈簧)

(3)彈簧為什么對鉤碼產生拉力?(彈簧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彈力的概念:

3、彈力: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就叫彈力.

就上述實驗繼續(xù)提問:

(1)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并發(fā)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

提問:課本放在桌子上.書給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的支持力屬于什么性質的力?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4、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5、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繼續(xù)提問:電燈對電線產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質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誰?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

6、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 形變的關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小 跟彈簧的伸長(或縮短)的長度 成正比,即:

式中 叫彈簧的倔強系數,單位:n/m.它由彈簧本身所決定.不同彈簧的倔強系數一般不相同.這個規(guī)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fā)現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于伸長或壓縮形變.

8、練習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強調 為形變量的大小.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注意了對學生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不是一句口號,而應該落到實處,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學實際中很難落實的一個問題。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塑性和彈性的時候,往往是通過舉出生活中或者學生能夠接觸的彈性物體和非彈性物體若干實例,通過歸納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彈性。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并沒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對教師給出的若干物體進行分類,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方法教育。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就不同,學生的興奮點就非常多,都試圖依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學生的思維隨著分類的翅膀在飛翔。

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關注學生的體驗。物理不是獨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階段來看更是如此。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沒有過分關注基本的知識和概念,而是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橡皮筋、海綿、彈簧、減震等學生常見常聽的事物出發(fā),學生在對物體的彈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礎上,總結出什么是塑性和彈性。關注學生自己的體驗,讓兩位同學在拉測力計的活動中體驗拉力的不同,認識到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物體的形變大小有關的。學生親自參與到了物理知識的建構中,認識當然是非常深刻的。師生關系融洽和諧,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閃光點。

主要缺點:

學生在進行分類的時候沒有充分放開學生的思維。為什么學生的分類答案都是與本節(jié)內容是對應的?為什么沒有學生按照物質的組成去分?為什么沒有按照物質的導電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這是受到了思維定勢的影響,既然本節(jié)學習彈性和塑性,當然就是這一種分類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充分分類的基礎上,從中挑出一組依照彈性和塑性分類的一組,讓學生分析這一種分類的標準是什么,同樣回到了環(huán)節(jié)的主題。

高中物理功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碰撞的特點,物體間相互作用時間短,而物體間相互作用力很大。

2、理解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了解正碰、斜碰及廣義碰撞散射的概念。

3、初步學會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一維碰撞問題。

重點:

強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難點:

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教學過程:

1、碰撞的特點:

物體間互相作用時間短,互相作用力很大。

2、彈性碰撞:

碰撞過程中,不僅動量守恒、機械能也守恒,碰撞前后系統(tǒng)動能之和不變

3、非彈性碰撞

碰撞過程中,僅動量守恒、機械能減少,碰撞后系統(tǒng)動能和小于碰撞前系統(tǒng)動能和,若系統(tǒng)結合成一個整體,則機械能損失最大。

4、對心碰撞和非對心碰撞

5、廣義碰撞散射

6、例題

例1、在氣墊導軌上,一個質量為600g的滑塊以15cm/s的速度與另一個質量為400g、速度為10cm/s方向相反的滑塊迎面相撞,碰撞后兩個滑塊并在一起,求碰撞后的滑塊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例2、質量為m速度為υ的a球跟質量為3m靜止的b球發(fā)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彈性的,也可能是非彈性的,因此,碰撞后b球的速度允許有不同的值。請你論證: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是以下值嗎?

(1)0.6υ(2)0.4υ(3)0.2υ。

7、小結:略

8、學生作業(yè)p19 ③⑤

高中物理功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線運動》第六節(jié)《向心力》。

教材的內容方面來看,本章節(jié)主要講解了向心力的定義、定義式、方向及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前面幾節(jié)已經學習了曲線運動、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這節(jié)講的是描述使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合外力,是對物體運動認識上的升華,為接下來萬有引力的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且這樣的安排由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來看,本章節(jié)是運動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級物理課程中比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對物體運動認識上的升華,它把運動學和動力學聯(lián)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也是學生知識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方面】在學習本節(jié)課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曲線運動、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具備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這為本節(jié)課的探究性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思維基礎方面】高一的學生通過初中科學和第一學期的學習,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維方法和較強的計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和啟發(fā)。

?情感態(tài)度方面】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與向心力有關的現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錯誤的這就給學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帶來困難。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理解向心力的定義;

能說出向心力的定義、寫出向心力的定義式和單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

?過程方法目標】

通過對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圓周運動,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與學習,相互聯(lián)系,體驗對物理概念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用概念前后聯(lián)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學無止境的觀點;

通過向心力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些有趣的實驗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容易讓學生理解,引起學生興趣;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向心力表達式驗證,向心力來源與作用效果。設定一定運動情景,來驗證向心力表達式。來源進行舉例說明,進行受力分析。(重點如何落實)

難點:向心力表達式的驗證。通過用圓錐擺粗濾驗證表達式,通過圓錐擺做勻速圓周運動解釋原理,分析其在運動角度和手里角度的合外力,測量數據與測量器材,一步步得出表達式的正確。(難點咋么突破)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方法:演示法,講授法,討論法教學手段:多媒體,口述

六、教學過程

1.引入

回顧本章內容,復習向心加速度,放一個有關視屏,向同學提問物體為甚么做圓周運動?

2.新課教學(熟悉一下過渡)

一、做小球做圓周運動的實驗,多問題進行思考,得出向心力特點進行總結

二、教授有關向心力的有關知識并進行一定補充。

三、用圓錐擺粗濾驗證向心力表達式小結:向心力定義表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