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水的教案6篇

時間:2023-01-11 作者:Mute 備課教案

只有將教案制定好,我們才能更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教案在起草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考慮講授內(nèi)容要點,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桃花水的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桃花水的教案6篇

桃花水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課文借種樹喻育人說明的深刻道理,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課文借種樹喻育人說明的深刻道理,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教師應讓學生在富有層次的讀書活動中自己走進文本,以自己的心靈與文本展開有效對話;應努力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本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使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個性化的閱讀收獲。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交流資料

1、揭題板書,齊讀課題。

2、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桃花心木的資料,教師利用課件展示有關圖片和文字,補充介紹。

3、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課文以“桃花心木”為題寫了些什么內(nèi)容,就讓我們一讀為快吧!

(設計意圖: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對桃花心木這種樹知之甚少,師生共同搜集資料,把豐富、厚實的信息引進課堂,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桃花心木寫了哪些內(nèi)容?

2、交流

(1)以學生自愿報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相機檢查指導生字新詞的朗讀。

(2)交流問題,:一種樹——桃花心木,一個平凡但卻古怪的種樹人,蘊含著耐人尋味的道理。下面,就讓我們捧起課本細細品味吧!

(設計意圖:帶著問題走入課文,初觀其貌,提綱挈領,與文本的初次對話為下面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品讀課文,質(zhì)疑解疑

1、細讀,準備介紹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種樹人。

2、啟發(fā)交流: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桃花心木這種樹,也結識了一位舉止奇怪的種樹人,誰來介紹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來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介紹。

3、種樹人奇怪的舉動使大家心中滿是疑惑,如果老師就是這位種樹人,就在你面前,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呢?

4、作者和你們一樣,也有一籮筐的問題想問種樹人,看——

課件出示相關句子:“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應該什么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么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這么容易枯萎吧?”

引導學生讀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問。

5、同學們一定急于解開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近這位種樹人,聽聽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讀種樹人說的話,討論剛才提出的問題。

7、同桌兩人分角色扮演作者與種樹人,通過對話解決剛才的問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由生疑而質(zhì)疑,自質(zhì)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潑的學習活動中與文本進行近距離的二度對話,使學生的心與文中的種樹人貼得更近。)

四、潛心會文,領會主旨

1、種樹人樸素的話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讓我們受益匪淺,作者聽了種樹人的話,更是領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體課件出示:“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zhuǎn)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2、默讀,啟發(fā)思考:同學們能理解嗎?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來體會句子的含義,有困難的地方可在小組里展開討論。

3、交流匯報:

(由于學生閱歷尚淺,教師可通過課件簡單補充張海迪等人的事跡,以加深學生對此段話的理解。)

4、引讀:這段話,作者由樹的成長想到了人的成長,多么富有哲理??!你們喜歡嗎?那就請你有感情地讀讀吧!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聯(lián)系個人生活實際或補充典型事例來與文本再度展開對話,使原來遠離學生的深刻道理變得鮮活生動,真實可及。)

五、回歸課文,深化感受

1、種樹人的一番話,給了作者,也給了我們不少啟示。而當初僅及膝蓋的樹苗,如今又怎樣了呢,課件出示——

“現(xiàn)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經(jīng)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么優(yōu)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p>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長成大樹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說些什么?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己的感受:對種樹人說……;對已枯萎的同伴說……;對一起成長的伙伴說……;對前來散步的人們說……)

3、:同學們,溫室中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雨的考驗,屋檐下的小鳥飛不上廣闊的藍天,在逆境中自強不息,是成才的一條通路。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出對文本的感悟,不僅充實、升華了文章主旨,也使課堂煥發(fā)出蓬勃的個性風采,閃現(xiàn)著靈動的智慧之光。)

桃花水的教案篇2

一、回憶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桃花心木》,出聲音朗讀課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我對種樹人奇怪的舉動產(chǎn)生疑問,通過交談,找到了原因,并且從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二、朗讀質(zhì)疑,抓住重點

1、主要講桃花心木,那么桃花心木什么樣?。坷蠋熃裉旖o你們帶來了圖片,(出示課件),你能用一個詞說說它的樣子嗎?速讀課文,作者是怎樣介紹桃花心木樣子的?樹形優(yōu)美,高大而筆直

2、樹形優(yōu)美,高大而筆直,再讀一讀這句話,感受它的高、直、美(自己練,指名讀)

3、這樣一棵桃花心木,它是如何長成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11自然段,回答問題,注意把相關語句畫出來(出示課件)誰來說說,他哪奇怪呀?這是什么不確定?(板書:天數(shù)不定、水量不定、時間不定、苗數(shù)不定)哎呀,這個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們覺得奇怪,作者也覺得很奇怪,我們看他提出了哪些疑問呢?作者發(fā)現(xiàn)時間不定,為什么時間不定?為什么水量不定?為什么帶來的樹苗不確定?他還不是每天都來,為什么天數(shù)不固定呢?

三、默讀思考,切入重點

1、發(fā)現(xiàn)了這些奇怪的舉動,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現(xiàn)在你們自己默讀12-13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幫助作者找到答案,你能解決哪個問題?(板書:自找水源、汲水生長、拼命扎根、減少枯萎)

2、了解了種樹人要讓桃花心木自找水源、汲水生長、拼命扎根、減少枯萎,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換句話說,能長成百年大樹的樹具備了什么能力呢?學會自我生存

3、我們同學昨天提出了一個問題,一些桃花心木為什么會無緣無故枯萎,那現(xiàn)在大家看一看,那些枯萎的樹是一些什么樣的樹?

四、自讀合作,解決難點

1、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種樹人希望桃花心木具有自我生存的能力,僅僅是桃花心木需要這種能力嗎?自讀14-16自然段,看看你讀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都用筆在書上標注下來,再與小組同學交流,都不明白的一會兒我們?nèi)嘤懻摗?/p>

2、桃花心木是依靠什么從及膝高長到與屋頂一般高的呢?自身的生存能力

3、種樹人更關注的不是桃花心木的生長程度,而是桃花心木的生存能力,而桃花心木有了生存能力,離開了任何人都可以生存,所以文章結尾說……(出示課件)

五、暢所欲言,扎實訓練

(出示課件)

“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陽光總在風雨后”,“萬物競天,適者生存”,樹雖如此,更何況我們?nèi)四?,今天學完這篇課文后老師也很受啟發(fā),希望我們都能夠做一個經(jīng)受得起考驗、獨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板書:

借物喻人

桃花心木——————————人天數(shù)不定?

自找水源水量不定?

汲水生長

經(jīng)受考驗時間不定?

拼命扎根

獨立自主苗數(shù)不定?

減少枯萎

桃花水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并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等現(xiàn)象。

4.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欣賞圖片)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樣的美景時,腦海中會想到哪個成語?(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包含著一個神奇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是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后來,人們便利用“世外桃源”這個成語比喻生活安樂、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理想境界,現(xiàn)在也用來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地方。

這篇課文是怎樣具體描繪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為什么創(chuàng)設這么一個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2.板書《桃花源記》,齊讀課題?!短一ㄔ从洝返闹黧w本是“詩”,而“記”僅是詩的一個序言,一個注腳,原題是《桃花源詩并記》。但因為這個“記”有著生動的故事,完整的結構和完美的表達形式,所以它不但獨立成篇,而且比“詩”流傳更為廣泛,更為人們所喜愛。

二、作者簡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關資料(生先說,師后補充)。

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因其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馬陶侃的曾孫,其祖父、外祖父都做過官。他受家庭教養(yǎng)和儒家思想的影響,年少時就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時值東晉和宋的易代之際,社會的動蕩不安,壯志難酬,二十九歲開始,先后做過幾任小官,他在幾次仕途中,深感官場污濁、仕途兇險,終于在41歲辭官回鄉(xiāng),并作《歸去來兮辭》以明其志。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他所做的詩文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情趣,表現(xiàn)田園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愿與農(nóng)民來往而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極遁世的因素。

2.寫作背景。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當時陶淵明約57歲。他拒絕了東晉政府的征招,又拒絕同劉裕宋政權的合作,作《桃花源詩并記》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霸姟弊肥隽颂一ㄔ吹男纬?,歌詠了“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這樣一個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記”相當于詩的序。記敘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見聞,富于小說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誦讀課文

(1)范讀課文,清楚(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語速適中等)、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要求學生認真聽清,仔細記。

(2)學生放聲自讀課文。 朗讀要求:①字音要讀準。②句讀要分明。③語調(diào)、節(jié)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

(3)指名讀,學生或老師進行點評。

(4)學生齊讀課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課文

(1)文章以 為線索,以 為順序,從 桃花源,到 桃花源,再到 桃花源(或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一線貫之,層次分明,故事性強,情節(jié)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虛虛實實,引人入勝,富有“傳奇”色彩。

明確: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以時間先后為順序。發(fā)現(xiàn)——訪問——離開(或發(fā)現(xiàn)——進入——作客——辭別——再尋)(意思對即可)。

(2)請用簡單的語言講講這個故事,并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

四、疏通文意,積累文言知識

1. 結合注釋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并質(zhì)疑。

2. 重點掌握:

(1)書中注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

(2)古今異義字詞

鮮美 古:鮮艷美麗 今:(味道)新鮮

交通 古:交錯相通 今:指運輸事業(yè)

妻子 古:妻子和兒女 今:專指男子的配偶

無論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連詞,不管

絕境 古: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滿

如此 古:像這樣 今:這樣

延 古:請 今:延長.延伸

(3)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4)一詞多義

舍:舍棄 房子 乃:于是,就 竟然

具:都 詳細地 志:作標記 所作的標記

遂:終于 于是,就 尋:尋找 隨即,不久

(5)同義詞

具、悉、咸、皆:都 緣、扶:沿著 云、道:說 乃、遂:于是

(6)成語:世外桃源、豁然開朗、雞犬相聞、怡然自樂、無人問津等。

3.課文翻譯,講述桃源故事。

五、本課回顧,各說收獲

這節(jié)課學到現(xiàn)在,相信大家都有收獲,請你將本課所采摘的知識之果與大家分享吧!

六、布置作業(yè) ,鞏固遷移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 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如作者、字詞句的意思和用法、線索、順序、故事內(nèi)容等方面。

2. 展示背誦成果,此時的你,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二、品讀課文

第一段:故事開端,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

1.漁人怎樣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為什么會“甚異之”?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豁然開朗。 漁人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廣之美,是他以前未曾所見,因此“漁人甚異之”。 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點,開篇就渲染出一種神秘色彩,扣人心弦,為下文寫漁人進訪桃花源作了鋪墊。)

2.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夾岸數(shù)百步……落英繽紛。 為寫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氣氛,也為寫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3.如此奇異幽雅的環(huán)境,假如你來到這里,你會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斷呢?

(學生大膽想像,盡情訴說。)

第二、三段:故事的發(fā)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jīng)過。

1.漁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雞犬相聞。

生活情景:其中往來種作,……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作者的這些描寫敘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社會?作者寫這個理想的社會有什么用意?

(一個和平安寧、豐衣足食、人人勞動、安居樂業(yè)的社會。 這個理想的社會與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形

成了鮮明對比。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卻是一派優(yōu)美、安寧的景象。

作者明寫桃花源,暗里卻在譏諷現(xiàn)實,反映了作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

3.你能用一句詩句來概括漁人進入桃花源過程的感受嗎?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說明什么?

(“大驚”寫出對陌生人到來的驚異。顯示出桃花源與外界隔絕久遠。這與下文“自云……無論魏晉”相呼應?!霸O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表現(xiàn)了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民風純樸。)

5.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個地方?為何“不復出”?

(桃花源人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說明桃花源人安居樂業(yè),也反映了他們飽受戰(zhàn)亂之苦,對外界的戰(zhàn)亂抱“厭而遠之”的態(tài)度。)

6、村人“皆嘆惋”,是為什么?當漁人要離開時,桃源人為何囑咐“不足為外人道也”?這一句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起什么作用?

(因桃源不易被外人發(fā)現(xiàn),加之桃源人“不復出”“與外人間隔”,故為世上的動亂黑暗、秦朝以后

的朝代變化而嘆惋,也為世上老百姓過著的痛苦生活而嘆惋。 他們不愿外面的人來干擾他們寧靜、和平、幸福的生活。 這一句為下文無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筆。)

第四、五段:故事的結局和尾聲,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訪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1. 漁人既然“處處志之”,但“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是否矛盾?作者這樣寫用意何在?

(不矛盾,這樣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這不僅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讀者的惋惜之情,從而更加向往這美麗的世外桃源。)

2. 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最后一節(jié)寫劉子驥是否多余?

(像劉子驥那樣品德高尚的人聽到后,也高興得想去探訪,可見真實極了!這一節(jié)對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尋覓作了渲染,使人產(chǎn)生確有其事的真實感,增強了表達效果。)

3. 最后兩段與前又哪句話相呼應? ( “不足為外人道也”)

三、鑒賞寫作特色、體悟主旨

1.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序,線索清楚,重點明確,詳略分明。本文重點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達社會感想,所以中間部分對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風尚詳細描寫,而對“忽逢桃花林”和歸來得尋“遂迷”“未果”的傳奇性開頭、結尾,則寫得清晰簡略。

2. 課文在情節(jié)的安排處理上有什么特點?請具體談談。

(情節(jié)的曲折、跌宕。表現(xiàn)在:①漁人迷路了,會怎樣?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個神奇之地。③漁人“欲窮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④漁人進入桃花源的道路撲逆迷離,引人好奇:里邊到底有什么?⑤桃花源的景致為何如此幽美,人們的生活為何這般自由幸福?⑥漁人辭去時,桃源人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⑦為什么人們再尋桃花源卻屢屢無功而返?這些一連串的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課文情節(jié)充滿曲折離奇之感,讀者也隨之興趣愈濃。)

3.你是怎樣評價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這一理想社會的?

(言之有理即可,如這一理想社會表現(xiàn)了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爭,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是一種美好愿望的寄托。)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桃花水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二)能力目標

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

(三)情感目標

訓練學生的審美興趣,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再現(xiàn)桃源,感知桃源

教學方法

1、朗讀法2、討論與點撥相結合3、品讀法4、復述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桃源

請同學們先看大屏幕(教師展示有關戰(zhàn)爭的圖片)

師:你能讀懂他們的眼淚嗎?

生:對戰(zhàn)爭的控訴。

師:是啊,他們的淚水中也充滿了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戰(zhàn)爭的惡魔四處流竄,人們卻總想找一個沒有戰(zhàn)爭,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理想之地生活。在中國,有一群人在秦朝時代躲進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那時起,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直到東晉末年才被一個漁人發(fā)現(xiàn)。這個隱匿了五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神秘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吧。

二、作家作品簡介

多媒體顯示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號靖節(jié)先生,別號五柳先生。他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關于作品:

?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是陶淵明《桃花源詩》前的序文。

三、辨明字音:

阡陌 遂迷 驥 郡 詣 邑人 間隔

語云 便要還家 垂髫 儼然

四、初識桃源

1、教師放范讀錄音,學生邊聽邊結合畫面欣賞,進入意境。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節(jié)奏、韻味。

3、全班齊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節(jié)奏要準。

五、敘述桃源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線索。

2、教師抽學生復述課文。

六、感知桃源

1、學生分組討論,說說桃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找出課文中描寫桃花源景色的句子,學生品讀。

3、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找出描寫桃源人生活的句子。

七、再現(xiàn)桃源

作業(yè)設計:

由桃花源你想到了什么?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試著寫一篇《桃花源后記》或給桃源人寫一封信,談談你對和平的認識。

桃花水的教案篇5

一、內(nèi)容回顧

1、同學互相就上節(jié)課所學來提問。

2、按照“捕魚忘路——發(fā)現(xiàn)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漁人行蹤線索,講述桃源故事。

過渡:你覺得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美、樂、奇)

二、想像桃源之“美”

1、朗讀描寫桃花源外部環(huán)境美和內(nèi)部環(huán)境美的句子,開展朗讀比賽。

2、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請選一個景點,用“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

如: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一只只飛舞的粉蝶……

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莊稼茁壯生長;池水清澈,魚兒悠然自樂……

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教師小結:聽著大家的描繪,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huán)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三、感受桃源之“樂”

1、桃花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樂”?(男女、老幼、漁人)

2、他們分別為什么而樂?請你以其中一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跟學生交流,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設身處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樂。

如(1)男人雖種植勞累,但他們樂,樂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戰(zhàn)亂之苦,能安居樂業(yè)。

(2)女人雖采桑養(yǎng)蠶,織布縫衣,忙得不亦樂乎,但她們樂,樂在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過著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黃發(fā))“怡然自樂”,樂在老有所養(yǎng),豐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樂”,樂在和平安樂,無憂無慮。

(5)漁人樂,樂在受人熱情相邀,盛情款待。

小結: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樂在……

四、評說桃源之“奇”

桃花源的美麗快樂令人神往,桃花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那么,桃源“奇”在何處呢?請你以“奇,那是因為”的句式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要盡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討論,交流。(明確:景奇、人奇、蹤奇。)

(1)景奇。如桃林奇,那是因為“夾岸數(shù)百步……落英繽紛”。山洞奇,那是因為“仿佛若有光……豁然開朗”。

(2)人奇。如人奇,那是因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蹤奇。如蹤奇,那是因為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后“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五、賞讀課文

在投入的賞讀中,神游這個美麗歡樂而又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

六、研課文,悟主旨

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存在嗎?作者為什么要寫呢?我們又該如何評價桃花源這樣的理想社會呢?

(學生深入文本,領悟文中主旨,各抒己見。)

七、總結全文

桃花源不是陶淵明消極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閃光理想的依托。毛澤東《登廬山》中的一句詩:“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背浞挚隙颂諟Y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面對著中華大地的千年變遷,中國人民真正站了起來。如今祖國各地不是桃源,勝似桃源,倘若陶淵明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的。

八、布置作業(yè)

1、課后選讀以下詩作:《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桃源圖》(韓愈)《桃花溪》(張旭),

可以摘抄文中優(yōu)美詩句,也可以寫心得體會。

2、千百年來,“桃花源”已成為人們在失意時精神的避難所,衍化成為一種“桃源情結”。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桃花源”魅力長存的原因。

3、請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寫一篇習作。

桃花水的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讀準字音

2.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詞匯的特點。

3.了解文學家陶淵明。

二、過程與方法:

朗讀感知課文內(nèi)容,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疏通文意,再用歸納比較法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教師指導學生辯證地評價陶淵明的社會理想,最后熟讀成誦,汲取文化營養(yǎng)。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理解作者這一理想的進步意義和消極意義。

2.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理想及對黑暗現(xiàn)實不滿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課文中古今異義詞和省略句的用法。

2.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

3.加強誦讀訓練。

教學難點:

認識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中應注重通過誦讀來加深學生對文言字詞、句子的理解。可先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再體會領悟其語言特色和思想內(nèi)涵。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五、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熟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

教學重難點

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詞匯的特點

一、導入新課

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 找到美好的因素?!蓖瑢W們往往也有這種體驗: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心煩意亂時.當 你郁悶低沉時,你會去想象一些開心的東西,你會去幻想著一切都變得美好順利歡暢的 一剎,你會去遺想成功帶來的無盡的歡暢……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撞憬之中。今天我們要學習 的《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簡介作者。

①陶淵明,名潛,字子亮,東晉著名詩人,詩歌多以表現(xiàn)田園山水、歸居之樂見長。

②作者生活的朝代,社會動蕩,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陶淵明曾做過幾任小官, 因不滿現(xiàn)實黑暗,辭官歸隱,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③本文是《桃花源詩并序》中的“序”,可獨立成篇。

二、范讀正音

1.要求學生認真聽清老師的斷句、節(jié)奏,標記生詞。

落實下列字詞的讀音:

儼然 豁然 阡陌 垂髫 怡然 邑人 便要還家

2.學生放聲自讀課文。

要求:(1) 基本讀準斷句,注音語氣節(jié)奏。

(2)讀完后理出難解的字詞句。

3、教師應進行朗讀指導,可從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字音要讀準。如“便要還家”中“要”讀“邀”,不讀“耀’;‘“驥”讀記”,不讀 義”。

②句讀要分明,課文中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應讀出對襯感來。如“忽逢/桃花 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p>

③語調(diào)、節(jié)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如:“①問今是問世,②乃不知有漢.

(3)無論魏晉、,,加著重號的調(diào)應重讀,語調(diào)稍慢;第①句讀得略平緩.②③句讀得有起伏;第①句與②③句間停頓略久,②③句連接要緊湊。這樣能較好地讀出感情意味。

三、結合三行譯合作翻譯

疏通課文中重要、疑難的字詞句。

四、自主小結

“世外桃源”是同學們熟知的一個成語,它出自于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 記》。桃花源是怎樣一個地方呢?為什么說‘它在“世外”呢?下堂課我們將一起從《桃花源記》這篇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理想及對黑暗現(xiàn)實不滿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理想的進步意義和消極意義。

一、復習導入

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誦情況。

2.學生口頭解釋所查成語的意思。

二、整體感知

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從發(fā)現(xiàn)桃花源,到訪問桃花源,再到離開桃花源,一線貫之層次分明,故事性強,情節(jié)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虛虛實實,引人入勝,富有“傳奇”色彩。可以通過以下問題來帶動學生通讀全文,了解大意。

l.漁人是怎樣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 2.在桃林盡頭漁人看到了什么?

3.漁人在桃花源作客時,和村中人作了哪些交談?

4.漁人離開桃花源后做了些什么,結果如何?

三、交流互動

1.朗讀課文,試背誦課文。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

第二部分(第2~3節(jié))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jīng)過。

第三部分(從第4節(jié)到完)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尋找 }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問:漁人怎么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4.為什么會“甚異之”?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在偶然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廣之美,是漁人以前未曾所見,因此“漁人甚異之”。為下文寫漁人進訪桃花源作了鋪墊。

5.漁人是怎樣進入桃花源的?見到了怎樣的景致?

進入桃花源不容易:“林盡”->“一山”->“小口”->入”->‘”極狹”->“復行”,這表明桃花源的隱蔽,與世隔絕,難于發(fā)現(xiàn)。

6.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奇麗美景)

7.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的?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環(huán)境優(yōu)美寧靜)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生活安樂幸福)

8.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風淳樸、熱情好客)

9.提問: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10.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桃花源村?哪些語句寫出了桃花源人與世隔絕的久遠?

⑴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⑵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厭惡戰(zhàn)爭、不滿外界生活、與世隔絕)

11.提問:漁人一 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討論并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12.提問: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13.提問: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14.提問: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15.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呢?

明確:當時的社會黑暗紛亂,作者是借此表達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既是作者的精神寄托,也是廣大人民愿望的體現(xiàn),所以說這是作者的一個美麗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