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二教案8篇

時間:2023-04-01 作者:Anonyme 備課教案

大家阿在撰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圍繞自己的教學任務進行思考,教案在撰寫的時候,教師務必要強調(diào)講授內(nèi)容要點,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觀察物體二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觀察物體二教案8篇

觀察物體二教案篇1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3.借助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等。

德育滲透: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tài)。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感知

比賽:快速搶答。下列照片中分別是什么?(師分別出示三組物體照片:電話、手機、手電筒。以下是一組圖形照片。)

師:同樣一個物體照片,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卻看不出?(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猜一猜”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引入:神探“冒險小虎隊”的故事同學們知道嗎?他們就是靠敏銳的觀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們最近在忙些什么?(板書:觀察)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講神探小故事,聲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出示例1:一位專家剛剛研制出一種新藥,他把新藥放在小藥箱里,可是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藥不見了,是誰偷了藥?

3.請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小藥箱,問:你觀察到什么?(分小組操作、交流。)

4.“冒險小虎隊”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看了一眼小藥箱后說了一句話:

a 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畫了個紅十字。

b 我看到的那面上寫:小藥箱。

c 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沒什么標記。

d 藥箱相對的面顏色是一樣的。

你認為誰說了謊話,為什么?(板書:推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5.如果前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如果右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

小結:物體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對的。

6.填寫觀察實驗報告:

從不同角度觀察下面三個物體,把你從各個角度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上面

正面

左右面

7.如果降低高度,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課件出示)

8.課間小歇: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聲中欣賞古詩,進行美育教育,體現(xiàn)數(shù)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整合]

(二)教學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險小虎隊”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館被盜了兩件古董,被盜當天門窗都是鎖好的。(形狀如下)

“冒險小虎隊” 突然發(fā)現(xiàn)房梁上有一個小洞。接著,他們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都畫了古董的形狀:

a b c

2.出示例2。

(1)思考:他們誰是小偷?為什么?他們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2)動手操作。

(3)匯報,小結。

三、鞏固新知

1.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狀?

2.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狀?

3.這是我看到的兩個物體的一個面,它們可能是什么形狀?

4.畫一畫。

選擇兩個物體擺一擺,先確定一個面為正面,然后分別從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觀察所擺物體,在紙上畫出所見到的形狀。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組同學猜猜這組物體是什么。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還學會了推理。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設計意圖:這幾個實際動手操作的練習的設計,不僅讓學生鞏固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也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提高了他們對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觀察物體二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3、借助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自己制作的課件、玩具恐龍5只、雕塑照片20張,數(shù)碼照相機一臺。學生8人一組圍桌而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感知

1、從實際切入。

激趣:小朋友們,你們照過相嗎?哪位同學給別人照過相?老師今天帶來了一臺照相機,誰想給大家拍照呢?(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拍照。)

談話:你可真像個小攝影師!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樣?。ń處煵僮?、屏幕出示剛才在不同位置拍攝的照片。)

提問:大家覺得拍的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張?這張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這位同學的哪一面呢?(學生討論、回答,課件點擊,對應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歡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歡側面的,站在她的旁邊,拍的是她的正面。

2、導入新課。

講述:同學們說的真不錯,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細觀察物體,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出示課題)

[設計說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拍照活動巧妙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玩具恐龍)這是什么?你們知道都有哪些恐龍?大家看,老師手里的這只恐龍是什么樣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鋒利的牙齒,白白的肚皮,手細細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翹起來的,樣子很兇猛。

要求: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只恐龍,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只恐龍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課件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恐龍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看到了側面,它有粗壯的腿。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tǒng)計一下人數(shù),請看到恐龍正面的同學站起來??吹絺让娴耐瑢W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恐龍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xiàn)在看到了恐龍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側面,剛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剛才看到了側面。

質(zhì)疑:為什么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么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龍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恐龍?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W生自主選擇喜愛的位置去觀察。)

提問:你到哪個位置去觀察的?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說明:這是老師繞著恐龍一圈拍攝到的錄像,我們來看一看吧?。ㄕn件展示玩具恐龍旋轉一圈的畫面、可以定格。)

(4)課間小歇:

教師:剛才我們觀察了恐龍,你們想不想到恐龍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龍都在干什么?。ㄕn件演示恐龍電影場景片段。)

(5)情感交流:

教師:看過之后,你都想對恐龍說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龍真可愛,我都想養(yǎng)一個。

生2:恐龍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談話:你們知不知道現(xiàn)在有沒有恐龍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龍已經(jīng)滅絕了,可是還有一些動物也快要滅絕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2、鞏固新知。

(1)做一做

談話:(課件同步)這時,開來了一輛汽車,恐龍們都很好奇,圍著這輛汽車,想看個究竟。(課件出示恐龍圍著汽車圖)這是汽車的哪一面?(逐一設問)這四只恐龍分別看到了汽車的哪一面?同座兩人相互說一說。(注意左側面和右側面的區(qū)別。)

(2)擺一擺

教師: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說:書、書包、鉛筆盒……你觀察過嗎?現(xiàn)在,請每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數(shù)學書放在一起,理成一摞??匆豢?,數(shù)學書都是什么樣的?你看到數(shù)學書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幾個面?(學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側面,我能看到3個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個面。

(3)找一找

實例:大家知道嗎,開學以來,只要我們班級的桌椅壞了,總是有一位同學把它修好,可是卻沒有留下姓名。老師一直調(diào)查不出來。在星期六的時候,老師正好看到了這位同學和他的爸爸一起為班級修理課桌,老師悄悄的拍下了這些鏡頭。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誰呢?(課件演示班級學生修理課桌的場景只有背影和側面)你們能猜出來嗎?(學生議論紛紛)為什么這么難猜?那我們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誰呢?(課件演示正面。)

小結:我們大家應該向他們學習,為大家服務。

[設計說明:我采用學生喜愛的玩具恐龍為素材,通過3個層次的觀察活動即本位觀察、換位觀察、全面觀察親身體驗到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恐龍的樣子是不同的。由實物到照片,形象直觀。遵循了兒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認知規(guī)律。在鞏固階段,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把教材的練習1進行了改造,使得新課教學以恐龍為主線展開。并且以好人好事為教學資源,進行了思想教育,也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三、體驗成功、實踐新知

1、實地觀察。

教師:老師還拍下了幾張我們學校的照片,你們看,這是哪兒?(出示學校雕塑)我們學校的雕塑漂亮嗎?你仔細觀察過嗎?今天我們學的就是觀察物體。就讓我們一起去觀察我們學校的雕塑吧?。ń處煄ьI學生走出教室觀察學校雕塑。)

2、操作實踐。

教師:咦,還有幾張照片,老師想起來了,不小心撕壞了就在你們的桌子上,你能幫助老師把它拼出來嗎?就讓我們來一次比賽,根據(jù)剛才觀察到的雕塑的樣子把它們拼好?。▽W生兩人一起拼圖。)

提問:這張照片拍的是雕塑的哪一面,是站在雕塑的哪一面拍的?

生1:我們拼的這張照片是雕塑的正面,站在大門口拍的。

生2:我們拼的這張照片是雕塑的側面,站雕塑的側面拍的。

3、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觀察物體二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認真組織拼擺,觀察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體會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視圖的不同擺法,從不

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看到的視圖,以提升學生對實物及視圖進行轉化的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視圖,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分別將它拼擺成以下形狀。

請同學們分別說說它們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別看到了什么形狀?

2、指出:剛才的形狀分別是由4個大小不同的正方體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擺的方法,觀察的位置不同,我們在各個面看到

的形狀也不太相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擺,進一步學會如何觀察物體。

二、教學新課

1、剛才我拉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擺成了這個形狀。

⑴想一想,此時從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問:如果此時再添加一個小正方體,放在什么位置不影響正面看到的形狀?你想怎么擺?

⑶指名匯報,并分別演示,啟發(fā)學生再想一想還有些什么其他擺法。

⑷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想一想,這幾種辦法擺放后,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再添加一個正方體擺放時有什么規(guī)律?

指出: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后面,與原來的某一個正方體對齊著放一個都可以。

⑸請學生們仔細從上面?zhèn)让嬗^察,

提問:這時看到的形狀與剛才一開始的形狀一樣嗎?

小結:由于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觀察不同的形狀,卻是可能相同的。

2、教學試一試:

先還原成以上形狀。

⑴現(xiàn)在這里的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從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狀?

組織討論:如果從上面看形狀不變,再添加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們分組討論并操作。

指名匯報,交流想法并擺一擺。

提問:此時再分別從正面、側面觀察,你們看到的形狀一樣嗎?為什么?

⑵還原之后,讓學生從側面看一年,記住你所看到的。

提問思考:如果從側面看形狀不變,再添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分組討論并操作。指名交流匯報并擺一擺

提問:相懷想,如果此時你從其它幾個方面去觀察,看到的形狀會一樣嗎?為什么?

⑶小結:觀察物體時,在同一個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視圖可能有不同的擺法,而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有相同的

視圖,但也可能不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⑴出示圖并說明要求

⑵學生獨立完成,如學生有困難可讓學生先擺一擺⑶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第2題右邊兩題。

⑴按要求請同學們先照著樣子擺一擺。⑵請學生們依次從正面?zhèn)让婧蜕厦嬗^察。

⑶再請同學們同時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讓學生們比一比在同一個方位看到的形狀是不是一樣的。

3、“想想做做”第3題。

⑴獨立完成⑵分組匯報。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感到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家庭作業(yè)書觀察物體地一課時練習。

觀察物體二教案篇4

單元學習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4.通過以上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

重點:從正面、側面上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難點:感知對稱現(xiàn)象,能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課時安排:3課時

課題: 觀察物體(一)

內(nèi)容:教材p6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同一個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根據(jù)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確定正面、側面、背面的觀察位置。

3.在觀察的過程中經(jīng)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并能根據(jù)觀察到的形狀確定觀察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上課前,老師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有兩只螞蟻,有一天他們打算去看看牛是什么樣的,于是啊,他們就出發(fā)了,一只螞蟻爬到了牛蹄上,說:“牛長得和碗差不多大小?!绷硪恢晃浵伵赖搅伺=巧?,說:“不對,牛是彎彎的,和黃瓜差不多長。”

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預設學生回答:他們看得不全面,他們只看到牛的一部分。

師:是啊,這兩只小螞蟻只看到牛的一部分,所以都說不出牛的全貌。

二.觀察物體,探索新知。

1.要了解一樣物體,需要全面地去觀察,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全面地怎樣觀察物體。

2.小組合作觀察。

四人小組拿出一個玩具,固定在桌面上不移動,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桌面上的小熊(最常見的動物玩具),然后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部位。

3.匯報:

你看到的是哪個部分?你是坐在什么位置觀察到的?其他小組和他看到一樣的小朋友請起立。誰看到和他看到的是不一樣的。

4.課件出示:

小朋友真仔細觀察得真仔細。這有幾個小朋友看到的場景,你能說說他們分別是從哪個角度觀察的嗎?

5.通過觀察小恐龍,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站在不同的位置,我們看到的都可能不一樣的。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觀察書本。

請同學們把書四本合放。一會根據(jù)老師出示的畫片,想一想應該是從那個角度看到的畫面,就到走那個方向。

2.猜物體。

(1)課件出示玩具汽車的一面,這是什么,這是從那個角度去觀察的車?變換圖形,再問。

(2)出示圓點。這是什么?有很多可能。看來單從一面判斷是不行,我們要更全面些。出示鉛筆正面圖。再左右。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都在做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要了解一個物體,我們必須全面地進行觀察。

五.作業(yè):

回家選擇一樣物體,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并畫下簡易圖。

課題: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內(nèi)容:教材p68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的過程,了解對稱現(xiàn)象,并能識別軸對稱圖形。

2.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

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圖形,會畫對稱軸。

教學難點:找對稱軸

教學準備:課件、一些軸對稱圖形、每個學生一些彩紙和一把剪??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感知對稱。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張沒有眼睛的笑臉,并準備不一樣大小的眼睛讓學生蒙著眼睛貼。

2.出示:蜻蜓、蝴蝶、樹葉、臉譜。

師:仔細觀察這些圖片,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像這樣兩邊一樣的圖形,我們就說它們是對稱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對稱”。(板書:對稱)

二.動手操作,探究對稱。

1.剪一剪,議一議。

讓學生試著用剪刀剪出一個像這樣的對稱的圖形。

教師巡視、輔導,并貼出。

引導學生辨析:哪些圖形是對稱的?哪些不是對稱的?光用眼睛看是不科學的,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檢驗呢?

學生可能提出“對折”的方法。

請剪得不對稱的學生說說是怎么剪的,教師小結:隨意剪是很難剪出對稱的圖形的。

再請剪得規(guī)范的同學介紹剪法?!跋葘φ邸痹偌?。

師:咱們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對稱的作品,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生說。師再揭示。)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這個折痕叫做“對稱軸”。

教師在一個對稱軸圖形上畫對稱軸,并板書:對稱軸。

請剪得規(guī)范的學生在自己剪的圖形上畫出對稱軸,之前沒有剪規(guī)范地剪出對稱軸圖形的學生,再修改一下剪的圖形,或重新剪一個對稱的圖形,再畫出它的對稱軸。

2.猜一猜,折一折。

出示一張長方形紙片,師:它是對稱的嗎?它有幾條對稱軸呢?(請學生猜)請大家動手折一折,試一試。

學生動手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演示給大家看。

師:對,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呢?(請學生猜)動手折一折,試一試。

指名一學生演示,教師板書。

師:猜猜圓有幾條對稱軸?然后動手折折看。

三.拓展應用,強化表象。

1.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這些圖形是對稱的以外,還有許多物體也是對稱的,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學生舉例。

2.欣賞圖片。

動物:蝴蝶、飛鶴、小鹿、企鵝等;建筑:北京天壇、法國艾菲爾鐵塔等;藝術品:花瓶、民間剪紙等;文字:由、甲、旦、m、o、等。

3. 出示p68的做一做:判斷下列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是的請畫出它的對稱軸。

獨立完成。并請其余學生評價。

4.在格子圖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p70練習十五的t3。

完成后請小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指名反饋,教師演示。

5.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可以增加:找對稱圖形并找對稱軸的練習。

把圖形分類:正方形、長方形、圓、等邊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等腰梯形、任意梯形、平行四邊形等。

教師請學生隨意拿圖形,并分類擺放。

(板書:是 不是 不確定)

找確定的圖形的對稱軸的并畫出。分組完成。

6.小結。

通過剪,畫,小朋友們都認識了對稱圖形,那么現(xiàn)在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樣的圖形。

四.課堂總結。

在下課前,讓我們來放松一下,準備下課。請閉上你的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地吐出來。打開手臂。感受一下五指張開的力量。想一想,其實人也是左右對稱的。請閉著眼睛想一想,讓思緒離開我們自己的身體,去尋找還有哪些物體也是左右對稱的。再想一想,哪些我們可以稱為是對稱圖形。慢慢地張開你對稱的雙眼。如果讓你用一個字形容今天學習的對稱圖形,你要用哪個字?

五.作業(yè):

找找身邊的軸對稱圖形。

觀察物體二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換位置觀察等活動,使學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使學生能正確地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陶冶情操,深化美育。

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驗到在不同的方位所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學法指導學生活動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教具學具:

4人1小組玩具、多媒體(小黑板畫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用課件出示玩具熊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依次出現(xiàn),讓學生猜一猜分別是誰看到的。)。

這是從上面給一個物體拍的照片,你知道這是什么物體嗎?學生猜過后,出示第二幅照片,繼續(xù)看…直到最后一張。

二、探究新知。

1、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

(1)4人小組拿出一件物品放在中間。進行觀察,并互相說出你所看到的。

(2)交換位置,再次觀察這個物品,每位同學能從不同的方位看到這個物品。

2、畫出所看到的物體。

(1)4人小組再拿出準備好的玩具,每人各自選一個方位坐好,并用筆把它畫出來。

(2)交流各自所畫的作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思考:同樣的物品,為什么畫出來后是不一樣的呢?

(4)根據(jù)學生所說作簡單小結。

3、辨別從哪個方向看到的物體。

(1)出示書中例一的插圖。

(2)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3)你是怎么判斷的?。

三、課堂檢測。

(1)完成課后“做一做。”(68頁)。

(2)讓學生說說是怎么做的?

(3)從不同位置觀察下列物體的形狀。

(4)讓生分別說一說看到的形狀。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些什么?

觀察物體二教案篇6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新課標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p38例1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2、使學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一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3、能辨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4、學會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教具學具:

長方體、正方體、盒子等。

一、教學流程

師:看看它是誰?(課件展示從儲錢罐、電視機的上面、前面、側面看到的不同形狀的圖片。)

生1、2:儲錢罐的上面、電視機的側面

師:對,同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狀各不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觀察物體(版書課題:觀察物體)

師:請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課桌上準備好的小藥箱,注意:人動箱不動,你看到了小藥箱的那些面呢!

生:正面、側面、上面

師:剛才同學們觀察到的形狀角度一樣嗎?看到的形狀一樣嗎?這些不同的形狀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下面讓我們再仔細觀察小藥箱吧!

師:一次觀察一個面,并在每個面上用一個字注明。如:看到上面就標個上字。

生1、2、3:匯報(上面、下面、左面)

師:不錯!剛才同學們在觀察的時候老師也觀察了小藥箱的每個面,猜猜老師是從那個方向看到的?課件出示。完成p38填一填。(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師:(根據(jù)課件圖片進行面的相對性教學):當你看到寫有小藥箱三個字的正面時會想到( )

生:(背面、后面、反面)

師:看到上面會想到( )

生:(底面、下面)

師:看到左面會想到( )

生:(右面)

師:在剛才的觀察中你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每兩個相鄰面共一條邊(一條棱)。有這樣的棱8條,這樣的相鄰面8組。

師:你能一次觀察三個面嗎?

生:邊觀察邊說能

師: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觀察方法,一次看到了三個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2、3:我一次看到的三個面的位置關系是相鄰的。這三個面共一點(頂點小藥箱有8個頂點就有8組這樣的相鄰面。這一點連著三條棱,就有8組這樣的三條棱

師:大家善于觀察、勤于動腦,你們的發(fā)現(xiàn)太棒了!你能一次看到小藥箱的四個面嗎?五個呢?六個呢?

生:不能

師:通過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填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 )的。在任一位置,一次最多只能看到( )個面。

師:小法官巧判斷:

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都能看到3個面。 ( )

2、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的正方體,看到的形狀是相同的。 ( )

3、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球體,看到的形狀是相同的。 ( )

師:(小游戲)猜猜老師拿的可能是什么?(讓學生看見老師手中拿的長方體的一個正方形面,讓學生猜猜是什么體,并說說理由)

生1:可能是正方體,因為

生2:可能是長方體,因為

師:大家的想象和推理都很棒。 假設我們的教室就是一個大長方體盒子,你在里面一次最多可以看見幾個面?幾個面看全了嗎?

生1:假設我們的教室就是一個大長方體盒子,我在里面一次最多可以看見6個面。

生2:有3個面看不全,被我自己遮著了。

二、教學評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九冊空間與圖形p38 觀察物體單元的第一課時。通過觀察長方體小藥箱,認識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推理能力。

教者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就新課標新理念在課堂中的物化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思想:

1、二度開發(fā)運用教材、學生得到不同發(fā)展

本單元共三個例題,從觀察單個立體圖形(物體)到多個。體驗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通過拚搭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教者選擇了只完成例1的學習。參考許多名師教學,他們都將例1、例2的教學安排在一課時內(nèi)完成。這樣的設計是把觀察單個立體圖(物)和多個立體圖(物)同時呈現(xiàn),看似很有科學性,但從教材的運用和學生所得的角度看,這樣處理教材學生所得淺顯、容易,無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雖然人人都獲得了必需的數(shù)學,但沒有體現(xiàn)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新理念。所以教者在如何運用教材例1來傳承知識、啟迪心智上頗費苦心。分兩個層面設計開發(fā)教材,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來完成設計目標。一層次面(基礎層面,人人都必需學會的知識):通過觀察單個長方體盒子,認識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形狀。二層次面(學生潛能開發(fā),挖掘教材發(fā)展個性學生。)觀察長方體小藥箱,通過學生合作學習、主動探索,進一步促進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一次看到的長方體的兩個面之間、三個面之間的位置關系,以及與長方體的點、線、面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比如,學生觀察所得:一次可以看見長方體的兩個面后,引導學生通過看、數(shù)、摸進一步發(fā)現(xiàn)它們的位置關系是相鄰的,每相鄰的兩個面共一條棱,所以十二條棱就有十二組這樣的相鄰面,而八個頂點就決定了有八組這樣的三個相鄰面。同時又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以及他們的展示來教會一部分能接受的學生。真正體現(xiàn)了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2、注重知識構建過程、呈現(xiàn)知識分層夯實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師生)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主動獲得的,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知識構建的過程。本節(jié)課,教者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引導下發(fā)現(xiàn)、在交流中發(fā)展。觀察物體看似簡單,如果設計不好就會出現(xiàn)散、亂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教者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情循序漸進、順學而導,為學生的觀察學習活動定任務、明要求、指范圍、導方法。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認識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的知識點。設計了分層觀察:(1)初看(從不同角度自由觀察小藥箱。注意:人動箱不動。你看到了小藥箱的那些面呢!讓學生初步感知,看到多少說多少。)(2)按要求看,箱動人不動。首先讓學生單獨觀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小藥箱,一個面一個面的觀察,并在每個面上用一個字注明。如:看到上面就標個上字。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然后通過學生的展示匯報,在交流中掌握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形狀,并運用課件完成p38的 辨認從那個方向看到的填空,夯實該知識點;同時借助課件引導學生想象進行面的相對性教學,再度開發(fā)運用了教材,彌補了教材設計的空白,為后面學生發(fā)揮想象進行推理奠定了必需的基礎。再要求學生兩個面兩個面的看,三個面三個面的看,這一合作學習通過擺弄學具、相互補充、教師引導使學生獲得關于客體的表象,進而上升為理性認識。學生親自實驗,體驗成功和失敗、探討問題和尋求結論,從而構建認識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的知識點。(3)觀察發(fā)現(xiàn):通過一次看兩個面、三個面,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一次看到的長方體的兩個面之間、三個面之間的位置關系,以及與長方體的點、線、面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撞擊學生思維想像,讓數(shù)學思維活躍,基礎知識牢固的學生帶動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完成本節(jié)課學習的基本任務,學到更多的相關知識,啟迪他們的心智。接著,安排了教科書p40 ①、小法官巧斷案兩題的練習,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通過 觀察推理、 猜一猜的小游戲兩題的練習更深層次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空間想象以及思維推理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落實,主導、主體地位明確

新課堂倡導新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當這一理念走進課堂后,多數(shù)教師又忽視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認為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xiàn),要彰顯學生個性。于是,放得太寬沒了收攬,放得隨意沒了定位。在新方法物化到新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應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取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可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不管怎樣的教學,離開了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學習就會迷茫失去方向,掌握知識就凌亂少了方法。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看上去好像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在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都是在教師的指定中獲知。細琢磨,教者的設計思想是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發(fā)現(xiàn)、獲取必需的知識,掌握技能(體現(xiàn)主導)。而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又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來完成學習目標(體現(xiàn)主體)。這樣的主導、主體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導結合。

新課程新理念在課堂上的物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要老師們能堅持在學習中領悟,在實踐中反思,在研究中積累,定會使現(xiàn)代數(shù)學課堂精彩紛呈、碩果累累。

觀察物體二教案篇7

設計說明

1.觀察體驗,積累經(jīng)驗。

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憑空而生的,而是需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逐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為了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所觀察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教學設計以觀察活動為基礎,讓學生多次觀察立體圖形,逐步積累經(jīng)驗,使學生的思維從平面轉換到立體。

2.聯(lián)系生活,實踐運用。

生活是現(xiàn)實的、豐富的,數(shù)學是抽象的,如果不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節(jié)課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實際生活,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立體圖形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 若干個立體圖形

教學過程

⊙聯(lián)系生活,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們知道拍的是誰嗎?(在屏幕上依次播放兩張分別從前、后拍攝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

生:老師。

師:你們是怎么認出是老師的呢?

師:為何同一個人照片卻不同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人物——“老師”引入,設疑“為何同一個人,照片卻不同”,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從而對上節(jié)課的舊知進行巧妙的復習。讓學生深入體會“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的道理。

⊙實踐觀察,合作探究

1.教學教材69頁例2。

(1)觀察長方體。

師:拿出老師為大家準備好的長方體,放在桌子上的中間處,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從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進行觀察。

①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小組內(nèi)交流:說說你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觀察到的是什么形狀,并畫出來。

②組織學生展示圖畫并匯報分別是從哪個方向觀察到的。(學生分別從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觀察長方體)

③學生交換方向進行觀察,再次交流,建立表象。

(2)觀察正方體、圓柱和球。

師:用同樣的方法觀察一下正方體、圓柱和球,在小組內(nèi)交流后把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從正方體的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形狀都是正方形。

生2:圓柱從上、下兩個面觀察到的是圓,從正面和側面觀察到的都是長方形。

生3:球無論從哪個方向觀察,觀察到的都是圓。

(組織學生交流、總結)

師:通過從不同的方向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各組交流后,學生匯報,互相補充)

師小結:由此看來,上一節(jié)課的結論,同樣適用于今天的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學教材69頁例3。

師: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是我們學過的,它可能是什么?

(小組討論、交流后,匯報)

生1:可能是正方體,因為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長方體,因為特殊的長方體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說得很對,僅僅有一個面是正方形,我們不能確定它究竟是什么立體圖形,只能推斷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通過觀察和交流,強化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的形狀的特征,幫助學生建立表象,體會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鞏固練習

師: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圓,請大家想一想,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如果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長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

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代表匯報,集體訂正。

⊙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布置作業(yè)

教材71頁5題。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立體)

觀察物體二教案篇8

教學內(nèi)容:

觀察5個或6個相同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教學目標:

1、通過從下面、上面以及不同側面觀察5個或6個相同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積累辨認物體視圖的經(jīng)驗,體會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

2、使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和有條理的思考,發(fā)展空間觀察。

3、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

積累辨認物體視圖的經(jīng)驗

教學難點:

體會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

教學準備:

學具盒

教學思路:

一、導入新課:

出示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讓學生觀察,說說從下面、側面和上面看到的視圖。

接著追問:還可以怎樣擺?

二、探究新知:

讓學生試一試,再看一看。

學生分組展示不同的擺法。

集體交流:你能找到擺的方法嗎?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后面,與原來的某一個正方體對齊著放一個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