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篇

時間:2022-10-16 作者:dopmitopy 備課教案

教案在起草的時候,你們需要強調與時俱進,為高效的完成新學期的教學工作,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篇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用簡便的方法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轉化策略的認識,增強策略意識,培養(yǎng)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掌握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分數問題的方法,增強策略意識。

教學難點:

根據具體問題,確定轉化后要實現的目標和轉化的具體方法。

教學過程:

一、看誰的聯想最多?

出示:男生人數是女生的2/3 看到含有分率的句子,你能想到些什么?

學生可能說:

(1)把女生人數看作“1” ——找單位“1”

(2)男生人數有這樣的2份,女生人數有這樣的3份。

(3)一共有這樣的5份

(4)女生比男生多1份 ——份數

(5)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2/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3/5

(6)女生是男生的3/2 ——分數

小結:看到含有分率的信息,我們可以找單位“1”的量,也可從分數、份數等方面來考慮。

二、新授

1、完整例題2:在這個信息前加上條件“六3班一共有50人”和問題“六3班女生有多少人?”

2、說明:這是一道分數問題,解決分數問題的常規(guī)思路是怎樣的?請你用常規(guī)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

3、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4、指名交流解題思路。

5、提問:除了常規(guī)思路,這題還可以怎樣解決?你是怎樣想的?

6、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指名交流。

學生可能想到:

(一)將關鍵句轉化成份數來理解“女生有3份,男生有2份,一共是5份”

50÷(3+2)=10(人) 10×3=30(人)

(二)將關鍵句轉化成分數來理解“女生占全班人數的3/5”

50×3/5=30(人)

7、結合學生回答追問:為什么要將關鍵句轉化成“一共有5份”、“女生是總人數的3、5”?而不轉化成別的?體會不管轉化成份數理解還是分數來理解,都要轉化成和已知條件有關的信息。

8、小結:我們原來解題時,是把女生人數看做單位“1”,所以只能用方程(或除法)解答。今天我們學習了轉化策略,就可以把單位“1”轉化成題目中的已知量,這樣就變成了一道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可以用乘法計算。(美術組人數是已知的,要求的是女生人數,找到女生人數和總人數之間的關系,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了)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學校美術組有35人,是合唱組人數的 5/8 。學校合唱組有多少人?

(1)你打算怎樣轉化?(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分之幾?可以怎樣列式解答?)

(2)反思:為什么把美術組人數是合唱組的 5/8轉化為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8/5。

(3)小結:在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時,只要把題目中的問題轉化成已知條件的幾分之幾,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使解題的方法變得簡單。

板書:問題轉化成已知條件的幾分之幾。

2、練習十四5:

(1)看圖填空。

綠彩帶

紅彩帶

綠彩帶比紅彩帶短 2/7 ,紅彩帶比綠彩帶長 ()/() 。

(2)一杯果汁,已經喝了 2/5 ,

喝掉的是剩下的 ()/() ,剩下的是喝掉的 ()/() 。

3、練習十四6

(1)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數是白兔的 3/5 。黑兔有多少只?

黑兔只數占白兔、黑兔總只數的 ()/() 。

(2) 小明看一本故事書,已經看了全書的 3/7 ,還有48頁沒有看。 小明已經看了多少頁?

已經看的頁數是沒有看的頁數的 ()/() 。

4、只列式,不計算。(說說你是怎樣轉化的)

(1)修一條長30千米的路,已經修的占剩下的 2/3 ,已經修了多少千米?

(2)山羊有120只,比綿羊少 1/6 ,綿羊有多少只?

(3)甲數是乙數的2/3,乙數是丙數的3/4,甲、乙、丙三數的和是180,甲、乙、丙三個數各是多少?

5、有3堆圍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樣多,第三堆有 1/3是白子。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6、思考題:

有兩枝蠟燭。當第一枝燃去4/5 ,第二枝燃去 2/3 時,他們剩下的部分一樣長。這兩枝蠟燭原來的長度比是( ):( )。

全課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用轉化思路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繁 ??

用方程解答: 用乘法解答:

解:設女生有x人。

x+2/3 x=35

5/3x=35 35×3/5=21(人)

x=21

答:女生有21人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情境:同學們看,今天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要去森林公園玩。路上有座橋,上面寫著:限重1噸。(出示課件)。看到這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從而引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噸”是什么?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小動物們能過橋嗎?……

2、了解學習起點

師:關于“噸”的知識,同學們已經有哪些了解?指生回答。

(根據幾個班的教學實踐,每班都有少數學生知道: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有大貨車、有的電梯上看到“噸”;還知道1噸等于1000千克……)(出示貨車圖)

3、談話揭題

師:同學們對“噸”的知識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噸與千克又有什么關系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去森林公園玩的生活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確定教學的側重點,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

(一)親身體驗,建立“1噸”的概念

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師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學生介紹。

(2)每組發(fā)給1袋10千克的大米,從前往后傳一輪,并說說感受。

(有的學生說輕,有的說重)

(3)讓學生選出一名“大力士”來搬大米??此淮文馨釒状@樣的大米。

(學生站著,教師一袋一袋的遞加,直到搬不動。要求其他學生喊“加油”,并認真觀察“大力士”的表現。搬后請“大力士”說說感受。)

(4)想象推算。

讓學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覺如何?

引導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于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體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個人、3個人有什么感覺?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計算,小組4個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師,老師,那我們全班同學加在一起有沒有1噸重啊?”一位高個的男生喊道。這時我抓住時機,先引導推算出40位同學約1噸重,再請全班同學起立(全班只36人),還請一位聽課的老師加上我自己(共約1噸),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噸物體落地的感覺)

3、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約1噸呢?介紹用字母“t”來表示。

4、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要用“噸”作單位?為什么?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噸做單位呢?1噸大約等于()頭牛(500千克一頭牛)一桶油100千克()桶水泥50千克()袋?

(1)很多物體重量的總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噸”對孩子們來說是抽象的,通過讓學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推算、估計、想象。并通過“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學加老師跳一跳”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借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學的體重”等具體實物幫助學生建立起“噸”的概念表象。在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推理和想象幫助學生建立“噸”的概念,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2)很重的物體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他們能一起過橋嗎?誰來回答,限重1噸,他們不能一起橋。

(如鯨的體重,大象的體重;厚街標志的雕塑,海月巖公園的石頭等)

(3)交通工具的載重量;

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東西的重量大約是1噸?

師:猜一猜,什么叫載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電梯的載重量大約是1噸;(大約20個大人)一輛卡車的載重量大約是10噸。如果超過這個重量,就是超載,極有可能出危險。汽車超載不僅毀壞地面,還威脅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殺手”。因此我們平時坐車是要千萬小心,不要擠車或電梯,萬一超載很危險。

生活中用噸作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如鋼鐵、水泥、煤等等。

5、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貨車載重4()

(2)明明體重35()

(3)一個雞蛋的重量是50()

(4)我國廣東籍的舉重運動員陳燮霞,在奧運會上以212()的總成績打破奧運會記錄并獲得08年奧運會首面金牌。

(5)虎門港碼頭停泊的一艘貨輪能載重30()

(二)噸的單位換算

噸和千克的關系:師:我們已經知道了1噸=1000千克,你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嗎?(課件出示)

(1)一只河馬約重那3噸,想一想:3噸=()千克?5噸呢?你是怎么想的?

(2)一只大象重約6000千克=()噸你怎么想?

四、應用

1、把合適的體重與對應的動物連起來。

[利用“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2、解決導入時主題畫的問題

(出示畫面并出示每只動物的體重)

小熊400千克

小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他們能一起過橋嗎?誰來回答,限重1噸,他們不能一起橋。

它們能同時過橋嗎?為什么?你有什么方法讓他們過橋嗎?

3、課后延伸(數學日記)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跟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節(jié)水的方法?請寫一篇數學日記。

五、總結

師:學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新的收獲?

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數學日記”能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滲透節(jié)約用水的思想教育。

六、教學板書。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含義,并能正確口算有關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二)過程方法:

1、經歷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計算過程。

2、在對比中發(fā)現豎式的簡便寫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2、滲透學會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含義。

2、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簡便寫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課題

1、口算:

48+00﹢2532-00×93×0

2、出示:0÷5=?設置懸念

3、引入課題板書: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含義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入主題圖

小朋友們,還記得上次李老師給你們講過豬八戒分西瓜的那個故事嗎?今天李老師再給你們講一個豬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想聽嗎?

唐僧師徒4人去西天取經,途中酷暑難耐。走著走著,孫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買來了4個西瓜,準備分給大家吃,你們看(課件出示主題圖)。孫悟空說:“4個西瓜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吃1個?!必i八戒搶著說:“師兄,這樣分不好,你們去休息吧,我來分?!必i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塊,他一邊分一邊嘗,嘴里還不停地說:“真好吃!真好吃!”吃著吃著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氣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著了。孫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氣,孫悟空氣憤地說:“啊?你全吃光了,我們3人怎么分呀!”

小朋友們,你想對豬八戒說什么嗎?(豬八戒你太貪吃了,你應該分給大家吃。我們要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學會與別人共同分享,不要只顧自己舒服而不管別人的感受。)

2、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列出除法算式

小朋友們,孫悟空說把4個西瓜平均分給4個人,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平均每人分到幾個西瓜?而實際上,這4個西瓜都被貪吃的豬八戒吃光了,這時還剩幾個西瓜?一個也不剩了我們用什么來表示?把這0個西瓜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到多少?誰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把0個西瓜平均分給3個人?那0

除以3等于多少呢?如果把0個西瓜平均分給48個人呢?誰會列式?等于幾呀?

3、引導學生發(fā)現并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請你認真觀察上邊的兩個除法算式(0÷3=0和0÷48=0),你發(fā)現了什么?由此我們可以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為什么要強調“不是0”呢?也就是說被除數可以是0,但除數不能是0,為什么要規(guī)定除數不能是0?等明年你們讀到四年級就知道了,這個知識點在四年級下學期的數學書里。

還記得課前的那道關于0的除法嗎?現在你知道0÷5等于多少了嗎?那0÷27呢?

(二)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小朋友們,北京光明小學今年六一兒童節(jié)要舉行跳繩比賽,三(2)班的很多同學都想參加,他們正在舉行預賽呢,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情境圖)。從這幅圖里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怎樣才能知道他們誰跳得快?

2、引導學生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我們先算張明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你會算嗎?趕快拿出草稿紙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小朋友們,我們來看紅色框內的數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都是0?這一步能不能省略掉不寫呢?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哪一位的數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余數),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這種算法既簡便又節(jié)省時間。小朋友們,請你想一想: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為什么?

(2)剛才我們算出了張明每分鐘跳203下,接下來我們算李紅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呢?你還會算嗎?趕快動手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小朋友們,請你想一想,紅色框內的數能省略不寫嗎?為什么呀?你們真聰明,一學就會了。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哪一位的數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余數),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這種方法真的是太好了,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在要經常用它好嗎?小朋友們,請你想一想:商個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為什么?

3、引導學生觀察商的特點,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觀察,看看它們的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他們的商都有0,一個是商的中間有0,一個是商的末尾有0,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書: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小朋友們,在筆算這種除法時要注意什么呢?(課件出示溫馨提示: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哪一位的數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余數),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

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分別算出了張明和李紅每分鐘跳繩的次數,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看他們誰跳得快。

三、課堂回顧,總結提高

小朋友們,今天的新知識我們就學完了。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誰愿意說給大家聽聽?

四、課堂練習,內化新知

小朋友們,你能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去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嗎?李老師這兒有兩道練習題,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

五、課后延伸,拓展應用

p30練習七第1、2、4題。

板書設計:

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

609÷3=203

720÷4=180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4

教學目的:

通過進一步的練習,讓學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數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在練習中,進一步鞏固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進一步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4+5954-2316×5230×4

168÷830×20xx×1050×80

2.完成復習的第1題

提問:13×30,你是怎么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么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寫上算式。

23×58

師:如果要估算這個算式,你可以怎么進行口算?

完成復習的第3題

要讓學生說明是怎么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幾十,然后口算出積即可。

三、筆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

并要求第一二小題進行驗算。

集體反饋時,要注意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特別是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書寫格式。

要注意強調,乘法的驗算方法,可以調換兩個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規(guī)律

完成復習的第3題

集體討論,你從中發(fā)現了什么?

通過引導與板書,讓學生初步發(fā)展,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幾倍,積也跟著擴大幾倍。

五、解決問題。

通過條件與問題的分析,讓學生感覺到圖中的3個書架是個多余的條件,并沒有用的。

六、課堂作業(yè)。

復習第2、4題。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yǎng)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著100千克、200千克地數,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噸,即: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2.結合實際,進一步認識噸。

(1)師:課前我們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你的體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師請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同學站起來。

談話:三年級的小學生大約重25千克,4個學生的體重約是100千克。

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把這4個學生都壓在你身上,感覺怎么樣?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個學生全都疊在你身上,會怎樣?1000千克重不重?

提問:估算一下,小組里所有同學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學的體重呢?全班同學的體重相加,有1噸嗎?

學生進行估算,并匯報。

(2)實物出示裝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來掂一掂。

提問:覺得重嗎?這是10千克的水,10桶這樣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這樣的水是1噸?

(3)小結: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1題。

指導學生看圖,讓學生說說圖中每種物體重1噸,各有多少?

總結匯報:一頭牛重500千克,有2頭牛剛好是1噸;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噸;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噸;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噸。

2.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交流時,說說自己思考的過程。

3.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6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并說說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問:能用什么方法來計算?

學生完成后,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