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有更大的突破,我們一定要好好制定教案,教案是老師為了掌握課堂節(jié)奏提早完成的書面表達,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科學角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科學角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光源的強弱影響影子的清晰度。
2.初步探索光源與物品的距離對影子的影響。
3.用語言描述實驗結果。
重點難點:
了解光源的強弱影響影子的清晰度。
活動準備:
各種強弱不同的光源、白墻、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幼兒猜測通過實驗體驗不同強弱的光源。
1.分享各種可充當光源的物品。
你們帶來了什么能發(fā)光的東西?介紹一下吧。
2.比較各光源的強弱。猜猜看哪種光源比較強?哪一個比較弱?我們一起看看是不是這樣。
二、將幼兒分組,引導幼兒探索光源強弱對影子的影響。
1.幼兒猜測光源強弱對影子的關系。
2.幼兒自由分組實驗。
三、老師實驗,與幼兒分享實驗結果。
1.每組一位代表說一下你們的實驗結果,光源強的時候,影子怎么樣?光源弱的時候,影子又怎么樣?
2.老師再來做實驗,會不會和你們的結果一樣呢?
四、老師再次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探究光源與物品距離對影子的影響。
1.同樣是用太陽燈作光源照出來的影子,為什么有時影子大,有時影子小呢?
2.光源和物體之間的距離變了,影子的大小、形狀就會發(fā)生變化。光源和物體之間的距離越長,影子越小,距離越短,影子越大。
科學角教案篇2
學習目標:
探索輪子與日常生活的關系,知道輪子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好處。
為日常用品設計輪子,并較 清楚地進行介紹。
活動準備:
?神奇的輪子》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 14-15 頁。
椅子、旅行袋等有輪子的東西。
圖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集體/小組
1、老師拿來一張有輪子的椅子,將椅子前后移動,引導幼兒觀察,椅子安裝了輪子,因此能隨意移動。
2、請幼兒移動自己的椅子,看看它能否像老師拿來的椅子一樣前后移動,并說說原因。
3、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 14-15 頁,向幼兒提問:
籃子、椅子和鞋子加上輪子變成了什么?
圖中的物品有什么用途?
它們可以沒有輪子嗎?
4、事先在活動室里擺放有輪子的東西,請幼兒在活動室內尋找有輪子的東西,推一推,試一試,并說一說那些東西為什么要有輪子。
5、請幼兒當設計師,嘗試為一種東西加上輪子,然后在圖畫紙上畫出來。完成后,請幼兒介紹該物品加上輪子后的好處。同時,老師可與幼兒多討論一些例子,例如:運動鞋加輪子、茶幾加輪子、行李袋加輪子、書包加輪子,甚至是床加上輪子等。
6、在展覽區(qū)展示幼兒的設計作品。
7、請幼兒向家長介紹自己的作品。
科學角教案篇3
【教學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
【教學目標】
1、認識動物的尾巴。
2、認識動物的尾巴功能與特征。
【教學過程】
(一)教師先教幼兒念兒歌并表演動作:
猴子尾巴長,小豬尾巴卷又短,孔雀尾巴像把扇,白兔尾巴像棉花糖。
1、教師帶領幼兒翻開幼兒用書,提問:
(1) 誰的尾巴長又長?
(2)誰的尾巴卷又短?
(3)誰的尾巴像把扇?
(4)誰的尾巴像棉花糖?
(5)誰的尾巴毛茸茸?
(二)觀察活動
1、教師事先將動物的圖片蓋住,只露出局部讓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動物?
(1)這是什么動物呢?(讓幼兒觀察后回答)
(2)你是如何猜出來的?(先讓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再掀開遮住的部分,讓幼兒檢查猜的是否正確)
2、教師將所有的動物圖片剪成四部分(頭、身、腳、尾巴)放在一起,隨意抽一張,請幼兒在圖片中找出其他部分,
將它拼成完整的圖。
3、每拼出一只動物后,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這種動物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用?
例如:
(1)猴子尾巴可以爬樹蕩秋千
(2)小狗高興時尾巴會搖一搖
(3)孔雀尾巴可以用來展示自己的美麗
(4)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4、最后教師說一說動物園常見動物的趣事。
科學角教案篇4
活動目的: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使幼兒對聲音產生探究的欲望。
2.培養(yǎng)幼兒的操作興趣、發(fā)展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對科學活動的喜愛。
活動重點:
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
將相同聲音的響罐配對。
活動準備:
1.裝飾成各種卡通娃娃的空八寶粥罐子、盤裝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等若干。
2.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3.錄音機、舞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直觀教具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罐寶寶──介紹給幼兒的新朋友。
2.出示并認識罐寶寶的“食物”──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
二、基本部分:
操作活動引發(fā)幼兒探究。
1.喂一喂──指導幼兒隨意給每個罐寶寶喂一樣食物并提醒幼兒蓋嚴蓋子。
2.跳一跳──引導幼兒上下左右搖一搖罐寶寶,讓他們自由地跳起來。
3.找一找──啟發(fā)幼兒相互猜測罐寶寶吃的是什么,并將相同聲音的罐寶寶配對成舞伴,在舞曲中快樂地舞蹈。(幼兒亦可共同跳舞)
三、結束部分:
幫罐寶寶到戶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活動結束:
將幼兒制作的罐寶寶擺放到“科學操作區(qū)”,讓幼兒自由擺弄、玩耍。
科學角教案篇5
一、活動目標:
嘗試自定分類標準,進行多角度的分類。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動物圖片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對部分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有一定的了解。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難點:自定分類標準
2、指導要點:指導幼兒進行多角度的分類,老師做簡單的記錄。
四、活動過程:
1、游戲:我喜歡的小動物園。(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每人一張)
2、請幼兒隨意把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說說動物的名稱和它們的外形特征。
(1)幼兒輪流進行講述,教師可以適當補充。
3、引導幼兒自訂分類標準,把上述的動物分類。(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只要幼兒言之有理便可。例如:可以按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有沒有毛、會不會飛等特征來分類。)
(1)教師小結,將話題導向分類環(huán)節(jié)。例如:這么多動物能生活在一起嗎?為什么?該怎樣分類呢?
(2)幼兒討論分類標準。例如:可以按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有沒有毛、會不會飛等特征來分類。
(3)請幼兒按討論后的標準進行分類,老師幫助幼兒劃分分類區(qū)域,并為幼兒示范記錄。
科學角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洗餐具的方法。
2、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事先請幼兒在家觀察大人洗碗,了解洗碗的過程和方法。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說一說:
1、吃過飯菜后,你的碗和盤子干凈嗎?
2、碗和盤子臟了怎么辦?怎樣才能把碗和盤子洗干凈?
3、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閱讀幼兒用書《清潔小妙方》。
1、向幼兒介紹畫面內容,讓幼兒看圖比較:用清水洗盤子還是用洗米洗盤子干凈?
2、向幼兒介紹畫面上洗盤子的各種小妙方,讓幼兒觀察比較洗滌后的神奇效果。
三、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1、覺得那種洗碗的方法比較節(jié)約水?
2、你喜歡哪種洗碗的方法?為什么?
3、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小妙方?
四、進一步擴展經驗:
在我們日常環(huán)境中,還有許多地方要大家關注,需要大家維護。生活中很多就像洗米水一樣,有不同的用處,你還知道哪些很有用處的東西。
科學角教案篇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能夠分辨黃豆和米粒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2、愿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3、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黃豆、米粒、木糖醇罐子人手兩份。
音樂《大鼓和小鼓》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發(fā)興趣。
1、森林里要開音樂會了,看小動物們都帶來了好多樂器,他們還缺少沙錘,讓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忙吧。
2、出示瓶子,教師交代要求。
-------瓶子會發(fā)出聲音嗎?
二、第一次探索:裝黃豆
1、分享交流:黃豆發(fā)出了怎么樣的聲音?搖的重了,輕了聲音有什么變化?
2、教師小結。
三、第二次探索:裝米粒
1、分享交流:米粒發(fā)出了怎么樣的聲音?搖的重了,輕了聲音有什么變化?
2、教師小結。
四、比較黃豆和米粒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
1、自由探索黃豆和米粒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2、教師小結:聲音響的是黃豆,聲音輕的是米粒。
五、森林音樂會。
1、出示大小鼓,教師示范。
2、幼兒一起參加森林音樂會。
科學角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制作飛行玩具,樂于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發(fā)現和作品。
2.探究不同紙質和折疊方法對自制飛機飛行的影響,初步嘗試探究解決建構、制作和試飛的問題。
活動準備:
2-3中不同紙質的、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紙。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一只大鳥真稀奇,只喝油來不吃米。銀光閃閃飛上天,展翅能飛千萬里。--飛機
二、探索活動。
1.教師師范折疊飛機的關鍵步驟,引導幼兒認真觀察。
2.提出折疊飛機的要求。
先學習第一種折法,比較不同質地的紙飛機哪種飛得更平穩(wěn)、飛得更遠。
再學習第二種折法,比較不同質地的`紙飛機哪種飛得更平穩(wěn)、飛得更遠。
再用同一種質地的長方形紙按不同折法進行折疊,比較哪種折的飛機飛得更平穩(wěn)、飛得更遠。
3.幼兒折疊飛機后,自由試飛,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比較探究,做好觀察記錄。
4.幼兒試飛后,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試飛中的問題,鼓勵幼兒通過調整紙張摸出的折疊來解決問題,使飛機飛得更平穩(wěn)、更遠。
三、小結。
1.小朋友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了什么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
2.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制小飛機風飛行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