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優(yōu)選《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9篇

時間:2022-04-12 作者:Cold-blooded 讀后感

讀后感讓我們的閱讀更有意義,不同的人閱讀同一部書籍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感悟,那么相關(guān)的讀后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guān)于優(yōu)選《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以供參考。

關(guān)于優(yōu)選《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9篇

關(guān)于優(yōu)選《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1

這個假期,我懷著對名師的崇敬,讀完了竇桂梅老師寫的《玫瑰與教育》,乍看題目,還以為是教育教學理論,其實不然,這是竇老師平時的一些雜感,有的是寫在網(wǎng)上的一些隨筆,書中的內(nèi)容有的是與教育有關(guān)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讀后感。讀完這本書,好象更了解她了,書中對我最有益的莫過于她有關(guān)教學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就是竇桂梅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她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那些娓娓道來的文字,緩緩流淌出的是慈母對女兒的疼愛;老師對學生的關(guān)愛;領(lǐng)導對下屬的期待;智者對朋友的友愛。讀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后感。

積極實踐,勤于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chuàng)新實踐,并且善于積累總結(jié)。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語發(fā)聲,勇于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她的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在成長,我在寫?!?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shù)。這話一點都不錯,我認為,這門藝術(shù)的關(guān)鍵就是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而老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掌握這門藝術(shù)的訣竅,更重要的是掌握愛的藝術(shù)。

有些老師常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不好教,好話聽不進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沒良心;也有些老師總是常常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為只要出發(fā)點對,是愛學生,是為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不問青紅皂白的斥責,甚至打罵學生的現(xiàn)象,其實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的話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我的“愛”是否能被學生欣然接受。其實,這是教師情感教育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缺乏了“愛”,更缺乏了“愛”的藝術(shù)性。

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當學生調(diào)皮、不聽話時,我們就對他們嚴加管教,這也不準,那也不準,動輒批評,甚至有時大發(fā)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也許我們還會暗暗自喜,但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于你的權(quán)威,嘴巴不敢說,內(nèi)心卻不服氣。所以,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f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里關(guān)心愛護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關(guān)于優(yōu)選《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2

《玫瑰與教育》作者是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竇桂梅老師寫的。

我最喜歡《心中盛滿陽光》,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她說:“如果你把所處的環(huán)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處的環(huán)境變化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獄;如果你把周圍地人群變成天使,你就在營造天堂?!焙没ㄒ泻眯那橘p,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賞到好的風光。你的內(nèi)心如果是一團火,你就能釋放出光和熱。因此,面對教育在有些讓人不滿的現(xiàn)象,面對自己的專業(yè)成長的困惑與壓力,我們要從中尋找陽光、快樂的地方,緊貼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長。退去浮華留下平實。讓我們踏實前進,留下深深的足跡。

讀了竇老師的書,我感覺到了她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快樂的,她的這種快樂溢于言表,并深深感染著我。作為教師的我們,要上堂課不難,通過磨練上堂好課也不是很難,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上課的老師都是快樂的。竇桂梅老師的快樂是一種單純而高尚的快樂,一種在平凡中演繹精彩的快樂,一種生命與童年相約的快樂,是一種緣于對教育工作、對學生真誠的愛的快樂。竇老師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與孩子們在一起,心情就會變得像藍天一樣純凈。”這樣的話聽起來很容易,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不斷制造意外的孩子時,厭煩的情緒總會爬上心頭,這種厭煩就是因為我們還沒能完全把自己的愛浸透到孩子們的骨子里。

讀《玫瑰與教育》感慨頗多。感慨自己還需要多下功夫,盡快地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我想我們也都應該好好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做教育之園中的玫瑰,把自己的正能量散發(fā)給學生。

關(guān)于優(yōu)選《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3

“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著?我不過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帶著一絲芬芳,和著風和雨,我卻執(zhí)著地孕育著,盛開著,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

吁了一口氣,我合上了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玫瑰與教育》。

連日來的語文課讓我煩躁不已,壓在心頭的悶氣仿佛黑暗中的吸血蚊子揮之不去。教書,確實不那么輕松!面對剛從幼兒班上來的小屁孩兒,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的我如虛脫般躺在了床上。是啊,58個孩子 ,58種脾氣,58樣表現(xiàn),我還沒有做到應付自如。鈴聲響過之后站在教室門口目光嚴厲的掃視,換來的只是孩子們目中無人的談笑風生;一次次課堂表揚的同時,換來的只是孩子們不到三分鐘的安靜;激烈的課堂討論過后,響亮的拍掌聲示意,換來的只是令自己緊鎖眉頭的等待。面對一年級的孩子,我感到了力不從心。

為什么活潑的孩子像脫疆了的小野馬?為什么以往的教學方法失去了效果?為什么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如此大的差距?教一年級,讓我有深深的挫敗感。

忽然想起一個同事的話:一年級的孩子,不能用正常的思維去對待。細細琢磨他的話,覺得有幾分道理?!罢5乃季S”不就是我們所想的嗎,習慣了成人想法的我,好像與一年級的小朋友走得太遠了。于是,越是想照著自己的想法,越是得不到方法,越是想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越是迷失了方向,想想覺得可笑,可笑自己竟成了南轅北轍中的那個人。

“埋怨環(huán)境不好,是因為我們自己還不夠好;埋怨別人狹隘,是因為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難教育,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方法太少?!痹谡n堂上一直強調(diào)學生:來學校學的就是方法。以孩子心目中的權(quán)威自居的教師,忽然覺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原來是那么的匱乏。

盡管教育不單單只是老師的事,盡管學生存在著個體的差異,盡管不是所有的課堂預設和生成都能成正比,盡管教學本身就是門遺憾的藝術(shù),但,我同樣知道,成長就是一點點的對細節(jié)的反思累積起來的高度,沒有思考,就意味著枯槁,沒有痛苦,就意味著死亡。

我希望讓忙碌的自己不斷與寧靜的自我進行對話,讓沖動的自己不斷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讓實踐的自己不斷接受理論的自我省察。

關(guān)于優(yōu)選《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4

《玫瑰與教育》是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的教育隨筆集,但我發(fā)現(xiàn)在封內(nèi)的中國版本圖書編目數(shù)據(jù)的登記中卻標注為“教育學—文集”。由此看來,這不僅僅是一本隨筆集,更是竇老師教育思想的呈現(xiàn)。

對竇桂梅老師早已是“久聞大名,如雷貫耳”,學校有幾次師德師風培訓的內(nèi)容就是觀看李鎮(zhèn)西、竇桂梅等老師的光碟。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讀過竇桂梅老師在海淀區(qū)新課程與教師發(fā)展系列活動“特級教師竇桂梅專業(yè)成長研討會”上的發(fā)言,并且收藏并發(fā)布在自己的個人空間里。

我不是語文老師,也不是小學教師。竇桂梅老師在文中所舉例的例子,我不全然知曉,也對有些思想沒有感觸,但這并不影響我對《玫瑰與教育》一書的閱讀。“我總是對自己說:把話寫得干凈些、響亮些,有時候要斬釘截鐵,有時候要委婉蜿蜒。要追求文章的瑯瑯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誦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得見作者的笑貌——它雖然是為自己而寫,但卻不拒絕朋友,它的每一句話,都應努力給讀者親切、可感、有味的感覺” (第4頁)。每一種寫作都有發(fā)表的意愿,《玫瑰與教育》寫得很干凈、很簡潔,尊重自己也尊重讀者(寫到這里,我真有些難為情,因為我自己的文字有時真該歸入垃圾,但還是在厚顏無恥地寫著)。

以“玫瑰”命名的竇桂梅老師也正如玫瑰般綻放:“像紅玫瑰哇個人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色玫瑰的善良……愛事業(yè)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拔抑皇且欢浠?,沒有多大的能量。但,和著風雨,執(zhí)著地孕育著,盛開著,正以最大的努力回報著家人,回報著師長,回報著朋友,回報著學校,回報著社會……”

關(guān)于優(yōu)選《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5

著名作家卡爾維諾曾在《為什么要讀經(jīng)典》中提出這樣的定義:經(jīng)典是那些你經(jīng)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而后他又說:經(jīng)典是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fā)現(xiàn)的書,經(jīng)典是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就像我,許多次地讀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

竇老師很欣賞冰心老人的見解:“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艷麗就是冠艷群芳。”所以,竇老師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常懷感恩之心,對待‘關(guān)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xiàn)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弊肿诛h香,滿溢著玫瑰的芬芳,讓我讀出竇桂梅老師的善良與美麗,浪漫與豐富,激情與風險!

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名普通的中師生,先從吉林實驗小學,再到北京,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著,成為了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正是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與執(zhí)著,成就了竇桂梅這個有著傳奇色彩的教育大師。

走近大師,品味經(jīng)典。當我讀到:“無論如何‘擠’時間也要閱讀,并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蔽曳路鹂吹?,正是無數(shù)個徹夜伏案,記錄下竇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書中詩意的預言,真切而熱情,正所謂文如其人。竇老師就是這樣,與書為友,她說“三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她說:“讀書時最高檔的營養(yǎng)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就像女人護理自己容顏一樣?!彼€說:“珍貴的文字飲食,修繕了靈魂,使心靈日益變得強壯,不再孤獨,不再軟弱。”所以,她就像一只書蟲如饑似渴地徜徉在書海中,文學書、專業(yè)書她都看,音樂、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熱衷,她活得豐富、活潑、陽光、激情四射。

“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這是竇老師喜歡吟誦的詩句,作為一名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字里行間常常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學的愛好,引領(lǐng)我們在親近文字的腳步里追尋經(jīng)典,在尋尋覓覓中遇見經(jīng)典,并將種種友情一一認取,最后記住微微上揚的嘴角和心中的溫暖,讓我愿意,一如既往地讀、思,發(fā)現(xiàn)、重溫……

《玫瑰與教育》一書最后一頁,竇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詩:“跳著舞過暗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币驗樗摹睹倒迮c教育》,因為像她的《玫瑰與教育》一樣給予我們豐富的經(jīng)典,我想說:教著書過平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永不停歇的閱讀。

關(guān)于優(yōu)選《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6


《玫瑰與教育》,是我網(wǎng)購的第一本教育專著,然而說來卻也慚愧:或許真的是“書非借不能讀也”,在書柜里沉睡了若干時日才得以翻閱。讀的感覺很暢快,畢竟不是大部頭的教育理論專著:來自于教學一線的經(jīng)歷、案例、反思很多能會心一笑,對于教育現(xiàn)狀的冷靜思索也能引起共鳴:因為她說出了新中常想而沒說出的很多……

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fā)的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思考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對語文教學的所思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后感,所讀書目涉及中、外,古、今。

玫瑰在《讓我飛翔的是書》一文中這樣寫道:我的書友薛瑞萍說,教育是一個容易讓人心靈結(jié)繭和蒙塵的職業(yè),所以,我經(jīng)常跟著她借狄金森的事取暖、保濕——“跳著舞過暗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币苍S正因為如此,無論在哪一輯,有一個內(nèi)容始終存在,那就是——讀書,教師自己讀書、指導學生讀書。

談起讀書,玫瑰總是如此幸福:就這樣,每每閱讀,感覺總有一股新的力量注入我的身心。漸漸的,我便駕著讀書之舟,追逐那純粹的快樂,試圖駛向廣闊的海洋。……現(xiàn)在,讀書成了我的習慣。我深深感到,這是一個可以獨自培植幸福的習慣——土壤、陽光、水分都來自于美好的書籍。

在《她們?nèi)鄙俚氖鞘裁础芬晃闹?,玫瑰這樣告訴我們:溫總理說的我們的教育是有些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定很多。不過,就我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我們的國人凝神靜氣的讀起書來。

在《有夢總是好的》一文中,玫瑰這樣思考:家長會上,數(shù)學老師批評學生一個個木呆呆的,不會審題,數(shù)學太差——我想,根子未必就在數(shù)學,更大的可能是它們不具備應有的閱讀能力。此外,學生們可能因為閱讀的缺乏而失去更多的東西。一個不曾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孩子,一個極少接觸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將是枯澀無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將是極其荒蕪和可怕的?!喿x,學問的基礎(chǔ)。

對于教師的讀書,玫瑰這樣說:讀書養(yǎng)氣——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要求我們有底氣、大氣、靈氣,既要有精神的專業(yè)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鍥而不舍,孜孜以求,涵養(yǎng)浩然之氣。

關(guān)于優(yōu)選《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7

再次捧讀完玫瑰的《玫瑰與教育》后,我再一次掩卷沉思。在讀竇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時,我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睹倒迮c教育》這本書真的讓我感觸頗深。在細細品味《玫瑰與教育》時,我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被玫瑰的文字所吸引,被玫瑰堅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yè)、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當然,這本書不局限于談教育,還談友情、談人生、談讀書,可謂一本雜書。書中對我最有益的莫過于她有關(guān)教學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

“無風格何以立身”一文中,玫瑰說到,“有特色的老師往往容易被學生記住。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除了要排除外部環(huán)境的不良干擾,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更為重要,教師要能夠找到獨特的自己。教學有特色的教師不一定就能成為有風格的教師。一個有特點的教師,能賦課堂以智慧,融教學以自己的獨特思考,這樣才能擁有風格。”對于這點,我深有同感。我認為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有風格,最基本的是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內(nèi)心涌動著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好好地讀書,結(jié)合實踐,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進教學中,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一個沒有風格的教師就像吳非老師所形容的那樣——如泥胎木偶。如果說自己以前還是一個“機器人”,現(xiàn)在,我在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風格。

玫瑰老師是一個愛心的老師,所以她深受學生的愛戴。我認為,玫瑰老師不僅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更重要地是她掌握愛的藝術(shù)。

“現(xiàn)在的學生不好教,好話聽不進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沒良心……”我們常常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為只要出發(fā)點對,就是愛學生,是為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其實我們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的話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我的“愛”是否能被學生欣然接受,自己對學生的愛是否缺乏了“愛”的藝術(shù)性。在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當學生調(diào)皮、不聽話時,我會顯得有點急躁,開始對他嚴加管教,冷眼直對,指名批評,甚至實在忍不住就會大發(fā)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剛開始我還會暗暗自喜,后來才知道那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于我的權(quán)威,嘴巴不敢說,內(nèi)心卻不服氣。再從其他渠道獲知學生心里的真實感覺后,我反思了很久。后來,通過實踐證明,我切身體會到,對學生的愛一定要掌握“藝術(shù)”才能達到好的成效。正如玫瑰老師所說,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f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里關(guān)心愛護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對學生的愛也要順應童心,別具匠心,震撼人心,講求愛的藝術(shù)。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關(guān)于優(yōu)選《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8

最近讀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書中通過一件件小事,向我們展示了身為一名教師,應如何與學生智慧的相處,應如何提升自身素質(zhì),以全新的姿態(tài)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zhàn)。

通過讀小紅花的背后,竇老師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鼓勵,引導學生?是呀,課堂上,老師們?yōu)榱烁玫募ぐl(fā)學生的注意力,上進心,總是用一些小紅花或者其他鼓勵性的方式,原本是為了促進孩子更好的成長,殊不知,也存在很多弊端,可能會讓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也可能會忽略到部分表現(xiàn)性不是很強的學生,所以,我們在鼓勵學生時,真的需要注意,不要僅僅以競技的原則發(fā)放小紅花,也應該注意到那些暫時落后的孩子,因為,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身為老師,應該盡可能的給予每個學生關(guān)愛,讓孩子感受到溫暖。

在做一個有專業(yè)尊嚴的教師這一章中,竇老師提出了一個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專業(yè)自信也就是要有基本的知識,學習力,積極向上的執(zhí)著力等,專業(yè)自能,也就是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體系,專業(yè)自我,即獨立的思想與人格。我認為,身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通過不斷的學習,豐富自我,不斷提升自己,適應極速變化的世界,與時俱進,這樣,才能與學生更好的接軌,更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教學。

在大敬佩與小遺憾這一章節(jié),我也被張思明老師那種堅韌的精神所感動,即使在繁忙,他總是會抽空讀書,跑步等,行李箱永遠是井井有條,他深沉穩(wěn)重而又謙虛謹慎。他讓我看到了,一個人的自律有多么重要,的確,越自律,往往就會越自由。

書中還有很多值得深思的章節(jié),很幸運,在這個假期,遇到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讓我也深思,身為一名教師,該以怎樣的精神面貌迎接一屆又一屆學生?我想,最重要的是,心中有愛,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身為一名小學老師,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多閱讀書籍,為孩子們樹立榜樣,心中有愛,更加耐心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關(guān)于優(yōu)選《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9

玫瑰與教育全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談與憂患”,寫了作者在具體教學中的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fā)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結(jié)緣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思、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是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寫出了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和由次引發(fā)的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閱讀一些書籍后的讀后感。

四輯都很精彩,讀完感觸太多,只簡單談幾點。

一是作者優(yōu)美、貼切又恰到好處的語言表達。文中作者總能把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思想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而且讓讀者感覺那就是最好的表達詞語、最優(yōu)的表達方式?!熬毠P就好比開花,沒有一定的時間和力量,是不可能讓一瓣一瓣的花朵展開自己的面容的,以為剛一動筆就能一鳴驚人,那或者是天才,或者只是妄想罷了”,這是作者在自序中的一句話,說出了自己在寫作練筆上的感觸。作者的文筆,無疑與她的廣泛閱讀和勤奮練筆分不開,這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的榜樣。

二是獨特的有見地的思想。竇老師概括性的提出了小學語文的質(zhì)量目標: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同時也強調(diào)了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他在文章中講到“一個不曾擁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一個極少接觸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將是枯燥無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將是極其荒蕪可怕的”,的確,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更多地加入閱讀的教學,讓孩子們的心靈得到應有的滋養(yǎng)。

三是敢于提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作者在文中說到:“今天的學生是考試的連體兒,一方面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是上大學,一方面幾乎聽不到他們對教育的感恩之情”,“這不是讀書的學校,這是只做題的學?!?,“中國的教育常常是一陣風,沒有真正滲透到學生的精神世界里”......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否應該有更多這樣理性批判的聲音,這樣,才會促使大家對現(xiàn)行教育的思考,真正促進教育的進步。

太多這樣優(yōu)美的語句、獨特的見解、敢于批判的精神,出自竇桂梅老師,一個吉林師范的中師生,她從吉林一所實驗小學走到北京,成為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期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在人民大會堂做過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