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jīng)濟的繁榮發(fā)展,更多的新興文體涌現(xiàn),讀后感就是其中的一種,讀后感的寫作不是單純地復(fù)述文章,我們要詳略得當(dāng),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家》讀后感精選范文4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家》讀后感1
讀完《家》,一種壓抑的心情才有所解脫。
我用了兩天的零碎時間讀完了這部小說。它所引起的感覺跟我之前看電影時是完全不同的。它極大地引起了我同情、悲憤的情緒,甚至影響了日常的心情。
《家》是一部記錄一個正在崩壞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全部悲歡離合的歷史。這個在封建制度背景下生存的大家庭,有著不可避免的家庭糾紛、勾心斗角、壓迫與不公,但又因處于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著令人驚喜的反抗。悲與歡、壓迫與反抗成為小說中涌動的激流。而其中最動人心弦的是,一群年輕可愛的生命在封建制度的殘酷壓迫下受苦、掙扎而不免于死亡。因此小說中帶著血和淚,帶著悲憤與控告的呼聲,把斗爭的鋒芒指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害人的、束縛人的封建禮教,并暗示它必將走向滅亡的道路。
僅僅在這么一個大公館里,就有了那么多不同的命運,而更多的是悲慘的命運。覺新的順從、鳴鳳、梅芬、瑞鈺的慘死。都讓人沉浸與悲痛中。而封建的一切反映在此,愈加可悲。在每次的宴席上,祖父的席桌上必定是靜得讓人不敢喘息的,祖父舉箸,他人方舉。因為祖父在這個家族中處于最高地位,代表著不可抗拒的權(quán)力。于是封建的等級制度與專斷淹沒了一個家庭的融洽與歡樂。還有,在瑞鈺臨產(chǎn)的時候,覺新竟被以婦人在家生產(chǎn)會讓長輩的靈柩有血光之災(zāi)的鬼話要求把瑞鈺搬到城外!最后導(dǎo)致了瑞鈺的難產(chǎn)而死!這又是什么荒唐的封建禮教!竟把人推向絕路!
就如巴金先生所說的一樣,“我寫《家》的時候,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塊而兒受苦,跟一些人一塊兒在魔爪下面掙扎。我陪著那些可愛的年輕的生命歡笑,也陪著他們一起哀哭?!蔽乙埠?,恨這一切悲劇的緣由,恨這些可惡的封建制度禮教。所以閱讀的時候,我常常在曲折的情節(jié)中,在令人憤怒的場景中悲憤不已。里面有太多受苦受壓迫的人,有太多似乎只需跨出一步就能勝利的事實??墒俏也荒芴嫘≌f中的人物說話,只能任由心境壓抑。因而我閱讀的時候沒一刻是輕松的。幸而,小說中有了一個覺慧。他是進(jìn)步的,覺醒的。他敢于反抗祖父的命令,敢于指責(zé)大哥覺新的“作揖主義”,他反抗家中腐朽落后又壓迫人的一切。于是他的覺醒意識時時促使他在言語上的搏擊。而隨著矛盾的激化,他的言語確實起到了打擊的作用。最后他離家,出走于更廣的空間。于是,仿佛一個舊的落后的封建時代在他背后落下了帷幕,另一個新的光明的時代在他的面前升起!
《家》讀后感2
有些事,我們總說我們能理解這種感受,真的是這樣嗎?即使能,又能理解多少呢。其實,我想說,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我們也許才可以理解那種感受。
在讀《家》之后,由于所寫的年代不是這個年代。雖然,讀到傷心處是和書中人物一樣傷心,讀到開心時和書中人一起開心。但是感覺確實淡了很多。
在生活中,我想我們也是這樣的。在聽故事時,我們擁有相同的經(jīng)歷時,如果講故事的人是講悲傷的故事,我們更容易被感染,感覺自己又一遍的經(jīng)歷那些傷心的事。但是如果你講的是開心的故事,自己有類似的經(jīng)歷時,那種甜蜜又會再次擁上心頭。
在《家》這本書中,讓我感觸較深的應(yīng)該就是其中一位少爺和他家的丫頭的戀情吧。其他的雖然可能更令人悲傷,但是讀著卻并未有多大的感觸。反倒是這并不是讓人很關(guān)注的戀情。
所以,在讀這本書后,我更加的覺得換位思考的重要的。本來,我們很多時候是無法了解別人的感受的。更別說感同身受了。更多我們是覺得,出現(xiàn)這樣的事,應(yīng)該是怎么樣的感受,以自己的主觀感受去要求別人。但如果換位思考,雖不能準(zhǔn)確的知道別人的情感設(shè)身處地的為別人思考,至少能比之前少很多。
我想這樣更能避免很多的誤會,而不是以自己的情感傾向來判斷一些事情。在我自己家中,感覺母親就很很喜歡用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也要求別人那么做,比如她覺得自己這樣做很好,就希望我們也這么做。又比如讓我們吃一些我們覺得不好吃但是她覺得好吃的東西。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她很多時候用的都是自己的一套標(biāo)準(zhǔn)。所以有時真的無法理解她的思維。和她交流真的會有些吃力。
但是換位思考。她總是為我們好的。每一個的想法都是為了我們,心中就覺得順暢了很多。
《家》讀后感3
《家》是巴金筆下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的文筆樸素自然,帶有一些方言色彩,筆調(diào)清新新,這部小說被譽為民國版的《紅樓夢》。書中主要描繪了覺新,覺民和覺慧三兄弟的生活畫面,他們是高家三兄弟,他們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封建統(tǒng)治虛偽殘酷的面目。
可以說,他們?nèi)值芊謩e代表著對待新文化與舊文化沖突的不同態(tài)度。首先覺新代表著心里上接受新文化并且向往著新文化,但是行動上卻依舊維護著一些陳舊的思想和習(xí)俗,而對于一些封建思想的維護給他帶來的卻是讓他自己終止了學(xué)業(yè),轉(zhuǎn)而取了個不喜歡的女人結(jié)婚生子,讓他性情溫和的妻子在生子只是因為舊的習(xí)俗而要住在郊外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顧而難產(chǎn)而死。雖然他最后偷偷幫助三弟去上海求學(xué),但是他所葬送的確實他和他妻子和他愛的初戀三個人的一生。他并不是沒能力改變,只是他缺乏的是勇氣,這種懦弱的性格是不可取的。
覺慧是三弟,他是最小的一個,也是最敢和封建家族反抗的一個,即使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卻能拼盡自己的所能維護正義。他參加學(xué)生運動并且獨自去上海求學(xué),去學(xué)習(xí)先進(jìn)的思想來喚醒新一代的年輕人。一方面展現(xiàn)了他的與眾不同,另一方面展現(xiàn)了他的正義感和創(chuàng)新意識。敢于接受新文化是好的,但是他過于激進(jìn)。
覺民是老二。對于新的文化他是一種理智的接受態(tài)度,不盲從,有自己的主見,比覺新更大膽,比覺慧更沉穩(wěn),對于他來說不僅收獲了愛情 也讓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像覺新一樣在別人的軌道上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
所以我們對于外來文化,應(yīng)當(dāng)怎樣來權(quán)衡新舊的沖突,相信心中已有答案。我們想他人學(xué)習(xí)的同時,雖說要守護自己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但是也不要故步自封,默守陳規(guī)。
《家》讀后感4
我想這書最適合青春的人去讀,十八九歲,剛?cè)胧朗?,見的不多,有活力有激情,這書最能激起這樣的人的興趣。他們或許會像覺慧一樣反抗舊的東西,去追尋理想和新生事物。
而我現(xiàn)在讀來確實已經(jīng)對覺慧有了自己的判斷,我有時不能完全贊同覺慧。我有時很同情覺新,甚至覺得覺新的做法并沒有什么異常。而對覺民,更是覺得他成熟、冷靜,對世事有自己的判斷,又能夠忍耐自己所厭煩的東西,有能夠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才是正確的。人或許只有積極抵抗與消極抵抗相結(jié)合,才能活得更好,最后覺民不是活得了幸福,并在家中長期生活下去?或許這樣的結(jié)局更適合普通人。
但我想作者并不是我以上一段的意思,他希望年輕人能夠奮起反抗,去接受新思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個世界。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覺得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就是一個人的三方面。每個人都是同樣的矛盾體,而對于任何事情的做法,都有著三種不同的計劃,恰是三兄弟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性格與行事方式??磿鴷r,會覺得有時自己是覺慧,想要反抗,卻困難重重,又對社會抱怨多多,有時是覺新,雖名“覺新”,卻很“守舊”,逆來順受,接受著命運的安排,有時又覺得自己是覺民,可以對他人有著強烈的同情,可是試著用語言撫慰每一個人心靈的傷。
我想我或許是被書本毒害太深的一個人,終究不能如覺慧一樣。
再來說說這本書。
這本書很難說是悲劇還是喜劇。因為瑞玨、梅、鳴鳳、爺爺?shù)乃馈⒋蠹彝サ臎]落,不得不說是悲劇。而最后覺慧去上海追尋新思想,覺民得到幸福,這又給此書留下了希望。但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都是一部厚重的書。
此書的語言很簡練,卻又很深刻。作者在書中有大量評論的話,并將這些話與敘述將結(jié)合,這是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經(jīng)過提煉的話,將這種深刻有理的話語寓于具體事情之中,更顯出其深刻見解。正如有一段是即將睡覺,便將人的性格與世事和睡覺聯(lián)系起來,有一段是將花園里的湖,便說這個家就像湖一樣,表面平靜而內(nèi)里波濤洶涌。
而總體來說,語言敘述性很強,并有張有簡,很流暢,點到為止。詳略恰到好處。
我想這部書從整體上來說是值得一讀的,你會看見厭煩的有趣的上一輩人,看見積極反抗的下一輩人,還會看見在社會之中漂浮著的這一輩人。你會看見這個社會,或許還會看見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