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鋼的琴觀后感精選5篇

時間:2024-04-15 作者:Kris 讀后感

通過觀后感,我們能夠更深入地探討電影中的意義和價值,通過觀后感的寫作,我們能夠更加準確地表達自己對電影的喜愛或批評,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電影鋼的琴觀后感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

電影鋼的琴觀后感精選5篇

電影鋼的琴觀后感篇1

用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觀看了《小王子》這部電影。真是讓我意猶未盡,感觸頗多。對于這個電影,我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的。

我認為這部影片中所描述的是現實社會中的種種現象,他所遇到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就像兩個孩子所說,也許世界太像大人一樣太成熟太古怪了。

首先,從小女孩的角度來講。她媽媽為了能讓孩子如愿以償的有一個成功的人生,不惜一直讓她處于高壓狀態(tài)下,甚至還安排了她人生的每個時間段的人生大計,讓她按部就班地去遵循。卻沒有考慮到她還是個孩子,在矛盾激化的那一刻,女孩爆發(fā)了:這是你理想中的人生,不是我的。如果你多點時間陪我,你就會明白。

在現在的社會中,千千萬萬的孩子都和她一樣,為了完成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一直在按照父母的軌跡去生活學習,去達到父母所期待的人生巔峰。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會對孩子說:只有考上了好高中讀了好大學,以后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才能有好的工作和人生,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卻不知道這種高壓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而且影片中還忽略了一點,對孩子的道德修養(yǎng)和關于交友方面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之后女孩結識了鄰家的老爺爺,聽他講小王子的故事,漸漸地由于女孩童心萌發(fā),開始與媽媽的高壓“人生規(guī)劃表”和成人的世界產生了矛盾。當然,這個結果是必然的。再后來,女孩去看生病的老爺爺時說了一句話:如果你想和別人制造羈絆,就要承擔流淚的風險。它讓我明白了當你進入了一個新環(huán)境,選擇了自己的圈子,在這個圈子內的每個人都是會互相影響的,那么當我融入到這個圈子,那我將別無選擇,無論是好是壞,也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

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小王子,都應該有獨立的私人空間,有自己的思維和夢想,有自己的交友圈,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家長規(guī)定的模式去生活,因為那只是大人們自己的想法或是他們未完成的理想心愿。當然對于家長的話要根據自己情況的需求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要束縛自己,否則當我們漸漸長大后,融入了這個社會,就會像小王子一樣,每天只知道像機械般地工作。成為社會中那些喜愛金錢虛榮的那類人,而忽略身邊人的感受。所以說,不論將來走的多遠,都不要忘記來時的路,不要迷失自我,成為時代的附庸。

除此之外,在小王子與玫瑰花的愛情中,我看到了愛情與責任。由一開始太年輕不懂得如何去愛到后來從狐貍那里明白愛即是責任、是寬容,最終又回到玫瑰花身邊。在他經歷了世間種種,看慣了世間百態(tài)后,才明白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不要等到失去時才懂得珍惜。這就說明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的真切。

電影鋼的琴觀后感篇2

有這樣一個故事,發(fā)生在法國某個小鎮(zhèn)的郊外。

有這樣一個學校,名叫“池塘之底”,它擁有著陰寒的建筑、沉重的大門,陳舊的教室以及陰森的氛圍。

有這樣一群孩子,在嚴格甚至近乎殘酷的管理下,他們孤傲而堅強地抗爭著,又可以說無惡不作,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仿佛等待著一個救星,又仿佛他們已經放棄了這種期待。

有這樣一個失落的音樂家,帶著一絲絲失落來到這里,見到了這一群渴望被救贖的孩子。他的名字叫馬修。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代課老師,這個學校就是池塘之底。馬修自始至終懷著一顆仁愛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犯錯——受罰”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也懂得關懷孩子。在孩子犯錯時,他總是包容孩子,在他的執(zhí)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感化他們的心靈。經過馬修老師的努力,這群“無藥可救”的“惡魔”們都變成了一個個小歌唱家。在影片的最后,馬修因為校長的反對,而被迫離開了學校,他多么希望見孩子最后一面呀!而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進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記得其中一句話:“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yè)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

影片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不要放棄書寫青春,即使是被放棄的“放牛班”的“惡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一樣會綻放青春,一樣會擁有春天?!斗排0嗟拇禾臁肪褪沁@樣一部從頭到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又滿含熱淚的影片。孩子們最為可愛的一面——那種發(fā)自內心的純真的天性,正是在這樣的氛圍里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現實中,我們是多么需要這種天性啊。

電影鋼的琴觀后感篇3

今天我很高興,因為媽媽要帶我去工人文化宮看《暖春》這部電影。電影描寫的是:一個失去雙親,無依無靠,無家可歸的六歲小女孩——小花,她的坎坷曲折、悲凄經歷,在絕境中頑強生存讀書成才的感人故事。

那最令我難忘的場面是:那年僅六歲的小花餓暈在路上,被好心的老爺爺背回家。他不顧家人的反對,還是堅持把小花留下。

小花很懂事,她用自己的行動來感化家人。有一次,她嬸娘在煎藥的時候不小心把腳燙傷了,小花看到這個情景,飛快地跑出去喊來大人幫助嬸娘,還弄來專門治燙傷的藥,嬸娘很感動。還有一次,嬸娘無意中說了一句話:“吃一百只螞蚱就可以生小寶寶”,這句話被正在寫作業(yè)的小花聽到了。于是她每天上學都帶一個小瓶子,放學回家路上捉螞蚱。有一天她回來太晚了,等得焦急的爺爺追問她,她才告訴他們真相。叔叔和嬸娘都感動得哭了。從那以后叔叔和嬸娘對她親如一家人了。

小花上學以后,特別珍惜學習的機會,她很勤儉節(jié)約,記得有一次放學以后,她突然找到老師,要求老師用鉛筆給她看作業(yè),為了用橡皮擦掉字跡后好再接著用這個作業(yè)本。小花學習很刻苦,學習成績很好,每次考試都得年級第一名。終于考上了大學。

看完這個電影,我聯想到了自己現在的幸福生活。我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吃可口的飯菜。在家有爸爸、媽媽的疼愛;在學校有老師的關懷和鼓勵。我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學習,一定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電影鋼的琴觀后感篇4

《心靈捕手》,又名《驕陽似我》,講述的是一個心靈交互與救贖的故事。這個電影中沒有驚心動魄的場景,也沒有觸目驚心的情節(jié),有的是它所表達的耐人尋味的主題及心靈之門開啟的全過程。其核心之處也就在于西恩如何開啟了威爾的心靈之門,使之走出由于童年創(chuàng)傷所導致的心靈牢籠,能夠有勇氣去感受生活、更積極地面對世界,勇敢地踏上追求真愛的人生旅途。

看完《心靈捕手》,心里的滋味真不知道該怎么形容,震撼,惆悵,感概……

影片從麻省理工大學著名教授的一堂數學課開始,教授得意地給學生們留下了一道引以為榮的數學難題,不料卻讓一個清潔工,威爾,解答了。這讓教授很是吃驚。他終于發(fā)現了威爾——聰明絕頂、數學天才,卻叛逆放蕩、惹事生非,被少年法庭拘留。教授不忍心看著這樣一個天才就此荒廢,所以向法官求情保釋了威爾。雖然教授希望威爾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但之前的幾個心理醫(yī)生都無能為力。一個試圖用人本主義觀點的勸說方式,迅速完成干預,結果是欲速則不達;一個企圖用催眠探尋威爾心靈最深層的’土地,然而他的不配合讓治療無疾而終;只到西恩的出現,是這個資深的心靈捕手解救他這個心靈受創(chuàng)的孤獨天才。

幼年被棄,并且還常遭養(yǎng)父的毒打,這樣的童年陰影讓威爾對這個世界默然。長大后更是將自己緊鎖在狹隘的自我空間中,不再相信別人,也不再真心付出任何感情。強烈的自卑感充斥著他的每一滴記憶。拒人于千里之外,以為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或者說,他根本沒有良好的自我意識。

威爾太缺少愛了,他需要愛,需要得到幫助。西恩洞察到威爾內心封閉而自卑的根源,即他擺脫不了幼年經歷的陰影,導致他不敢去信任別人,不敢面對世界,不敢付出愛甚至不敢承受愛。

信任是探知心靈的基礎,而西恩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此。他在信任的基礎上與威爾建立了平等的互動關系,進而捕捉到其內心深處的創(chuàng)傷。我們看到,信任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在第一次談話時,他們的心靈不是交互的而是碰撞與沖突的。威爾由一張畫莽撞的評論了西恩的感情與生活,激怒了西恩,因為那些話碰觸了他冰封已久的心結??少F的是,西恩率先敞開心扉,以寬容、理解和信任與威爾進行了一次深入而平等的溝通,也許就是那次談話觸動了威爾的內心。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西恩在啟發(fā)威爾的過程中,自己也在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雖然在過去的婚姻生活中扮演了一個救贖者的角色,但他并不后悔,依然回味著那美好的回憶。

西恩應用的是心理分析的治療方法,這讓治療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治療中西恩向威爾袒露了一些自己的事情,這是與原則相違背的。不過,我們應該看到的是適度得暴露心理師的一些經歷是可能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的。事實上,也就是因為這些而得到了威爾的信任,在西恩的面前脫下了偽裝的外殼。

從影片中我也看到,沉默應該是一個心理師必備的素質,并且知道什么時運用最好。在心靈即將開啟之前,西恩耐心的等待威爾,等待其想好該不該說出自己心中的痛,將一個透明的威爾展現在心理師的面前。但當時機成熟的時候,他是絕不會放過的。這也就是影片的高潮部分。西恩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it’s not your fault”,步步逼近。終于,徹底沖破了束縛威爾多年的心靈枷鎖。他緊抱著西恩,泣不成聲。

在電影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蘭博教授,他也應該是威爾的一個救贖者。但他的救贖顯然有著功利目的,并試圖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威爾,希望他能夠走自己為之所設想、甚至設計好的道路。他的“救贖”,不是從人性的本質出發(fā),不是出自平等的關愛,而更像是一種操縱,所以他觸摸不到威爾的心靈,也打動不了他。

影片的最后,心靈釋放后的威爾告別了朋友,道別了西恩,也拒絕了蘭博教授給他安排的人生規(guī)劃,他開著車上路了,去追求屬于他的愛情了,去追尋一條自己向往的人生之路。

電影鋼的琴觀后感篇5

故事梗概: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名叫志華的花季少女(雷慶瑤演)在放蜻蜓風箏時不幸被高壓擊中,從此失去了雙臂。他在家人的期望與鼓勵中并沒有就此沉淪。沒有胳膊可以腳。她通過努力,最終考上了她夢寐以求的大學,并且獲得了全國殘聯游泳比賽中的第一名無論人生有多么艱辛,她硬是用腳來譜寫自己的人生路。

感悟:海明威說:“人可以被滅掉,但不能被擊倒。"志華剛好能印證著一點。志華雖然被高壓電所擊倒,她的堅強意志是絕不會被擊倒的,意志無價。沒有胳膊,他照樣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腳來完成手能做的事情。踏她堅信自己有雙隱形的翅膀。與他相比,我們有胳膊有腿,卻都不珍惜自己的一切,虛度光陰。我們與他相比,她的堅強,她的勇敢,她的執(zhí)著,他的勤奮,她的樂觀……我們便被襯托得再渺小不過了。

的確,命運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角色,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未來的還沒有來,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如果每一個當下我們不抓住,不去認真對待,不珍惜現有的條件,總想著看不見的明天或已經遠去的昨天,我們就會永遠生活在緊張和失落中。隨著生命一點一點的溜走,到頭來只能留下三字“空悲切”。

經典臺詞:

1.心靈,可以飛的很高很高,很遠很遠。

2.鳥兒飛翔,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生活;花兒綻放,是為了孕育香甜的果實。

3.海倫做到了,寫作,講學,她攀上人生和事業(yè)的頂峰;張海迪做到了,《輪椅上的夢》,《絕頂》,在異國他鄉(xiāng)展示意志的風采;雷慶瑤做到了,用自己的雙腳給人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