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讀后感通用8篇

時間:2024-02-21 作者:Monody 讀后感

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更好地體會作品中的情感和情緒,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分享自己對書中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的觀點和看法,與他人進行深入的討論,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自由》的讀后感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

《自由》的讀后感通用8篇

《自由》的讀后感篇1

很幸運得到了尹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拿到書后,就迫不及待的翻看了一下,很實用的一本書,從98個經(jīng)典的家庭案例入手,涵蓋了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等各個階段的教育問題。

讀了這本書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經(jīng)常會犯一些不利于寶寶成長的錯誤!通過尹老師的書,我認識到自己犯的很多錯誤,我要努力改正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逗孩子玩其實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經(jīng)常聽見別人對小孩說你媽媽不要你了,把你的東西給我吃點吧,走,跟姨姨去買糖去吃看了尹老師的書才知道這是一種惡習,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別人的不信任!我看完這篇文章立馬和老公分享了,我倆達成一致,從自身做起不逗孩子(包括別人家的孩子)!也要做個惡人,不允許別人都孩子!給寶寶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快樂的生活環(huán)境,讓寶寶快樂的長大!

尹老師在書中說的哺乳和帶寶寶的問題,正好堅定了我哺乳和親自帶寶寶的信心。寶寶現(xiàn)在快15個月了,從寶寶半歲起,我媽媽就說等寶寶14個月左右剛好是秋天,是適合斷奶的季節(jié),讓我把奶斷了,讓婆婆幫忙看孩子,讓我繼續(xù)上班,我一直都沒有同意。

前幾天回家,親戚朋友都勸我讓我給寶寶斷奶,說天冷了,把寶寶放在家里好!還催著趕緊要二胎什么的。說實話要二胎不是很著急,斷奶我有點動搖了。后來看了尹老師的建議,我決定讓寶寶吃到兩歲,并且我要堅持自己帶寶寶!

很喜歡尹老師的兩段話,以此作為本次讀后感的結(jié)語吧!

愛孩子,從哺乳開始。未來很遠,我們不知道能為他們做些什么;現(xiàn)在很近,用擁抱和乳汁讓我們和孩子更親近!

雖然讓婆婆看孩子看似是一個大便宜,但這樣的便宜不能撿!

《自由》的讀后感篇2

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感受很多,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蒙氏理論的書,拿到書后才一翻,就立刻被吸引住了,一邊看一邊打心眼里認同,合上書本,內(nèi)心充滿了接觸到真理的激動。

都說僅有切身感受的事物才會異常認同,此刻卻已經(jīng)想不起來到底是書里哪些案例和說法觸動了自我,只明白一邊翻閱一邊忍不住幻想:如果自我從小能在“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下成長是多么的幸福,甚至有一種沖動,恨不得把書上的文字騰印到父母的腦子里,告訴他們當年那種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是怎樣傷害和扼殺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傊?,由此“愛和自由”的理念已經(jīng)深深扎根在心里,看著孩子們無邪的笑臉,作為教師的神圣使命感再次升華,看著孩子的臉,在心里對她們說我也要“讓我的愛象陽光一樣包圍著你們,而又給你們光輝燦爛的自由?!?/p>

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不求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是包容,凡事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書中是這樣的定義“愛”的。“不動怒、相信、盼望、永無止息的等待”是打動我最深的字眼。

在愛孩子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對待孩子,因為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早已過時?!币酝?,我也認同一個家庭里的孩子至少要怕一個人,要有個人“鎮(zhèn)”得住他;認同孩子小的時候講不通道理的時候,至于道理,長大了就會懂了;認同一個凌厲的眼色使過去,孩子就噤若寒蟬的“威嚴”……因為,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中成長的,我們從小按著“乖孩子”的模式去聽話、不惹事、好好學習、不貪玩,就是好孩子。

我們從來沒有或者有過卻沒有答案去問自我: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眼前這些就是我想要的嗎?我們的身體已經(jīng)成熟,我們的心智卻停滯不前,應對紛擾的社會,我們內(nèi)心的惶恐不安遠遠大于自尊自信,這就是傳統(tǒng)教育帶來的后果。為什么一代一代的父母都對自我的處境不滿意,拼命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孩子“按我說的去做,但不要學我”?為什么父母以自身的經(jīng)歷和教訓教導孩子卻不能使孩子走上一條屬于自我的自強自立的人生道路?

我們了解自我開始,了解生命的意義,了解成長的規(guī)律,認識到并尊重每一個新的獨立的個體,蹲下來,時刻關(guān)注自我和她的成長,用真正的、無限的、無條件的愛滋潤彼此的心靈,讓“內(nèi)心的小孩”和現(xiàn)實的孩子一齊歡樂、自由地成長!

《自由》的讀后感篇3

繼閱讀《捕捉兒童敏感期》之后,在小海鷗班老師的推薦下,我拜讀了孫瑞雪的又一力作——《愛和自由》。在閱讀這本書時,我感覺書中所講,既與《捕捉兒童敏感期》一脈相承,又在此基礎(chǔ)上總結(jié)、提煉得更加系統(tǒng)。

我曾經(jīng)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意義是什么?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質(zhì)條件保障孩子身體上的成長自是不必說的。但是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這些還只能算是人的低級需求。孩子長大后,她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她是否有能力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并因此感到快樂?讓她覺得她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如果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那父母的意義應該是幫助和見證一個人完整地成長為真正的自己。

之前讀過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介紹了“兒童成長敏感期”這一概念,教父母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快樂成長?!稅酆妥杂伞穭t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完整成長”的概念,也就是讓孩子能做自己身體的主人、情緒的主人、感覺的主人、心理的主人、認知的主人及精神的主人,在兒童成為這些主人的過程中完成“完整成長”。書中介紹兒童因抽象思維未形成,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是通過自己的身體的各種感觀來實現(xiàn)的,在兒童不斷掌控自己身體的過程中,完成了做自己身體的主人的成長過程。要完成兒童各方面的“完整成長”,就必須給予兒童自由,并進行適當?shù)恼嬉龑?,讓兒童完整地成長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有個性的人。

當今社會“內(nèi)卷”十分嚴重,在育兒方面,各種“雞娃”方法也層出不窮,許多兒童往往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參加各種興趣班學習了,這是父母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所表現(xiàn)出的焦慮。作為孩子的父親,我也一度迷茫,到底是給孩子報班,不讓她輸在起跑線上?還是保護好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過早苛責她的學習?在看過這本書后,我也得到了我的答案。書中舉了一個十分生動的例子,即我們在聽講座時,印象最深的一定是自己有所體會的那部分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必定是我們的感覺最深的那部分,必定跟我們的經(jīng)歷和心理狀態(tài)相契合。兒童的成長也是一樣,不需要成人那種“灌輸”(這種“灌輸”還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而是需要條件準備,兒童會自己吸收。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細心觀察,在適當?shù)臅r機進行引導,讓孩子的感觀與概念相契合,調(diào)動兒童的興趣,給予充分的愛和自由,引導兒童自主探索、學習。

最后,非常感謝小海鷗班老師的推薦,這本書必定會幫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

《自由》的讀后感篇4

從走進愛如是的那一天起,我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受著沖擊。有些是來自這個團隊彼此間用愛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精神,但更多的是因為那些可愛的寶貝們!

剛進園,我只是一名陌生人。我對愛如是和愛如是的寶貝們感到陌生,有好奇,但也有一種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我相信寶貝們對我同樣有著這樣的陌生感和其他感覺,而這些感覺應該還會比較強烈吧。所以,我不敢太靠近他們,怕一不小心就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他們。但由于人員需要,某些地方需要我,我就只好保持一定距離的觀察著寶貝們的自主工作,看著他們完全的享受著一切資源,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了我在杭州工作的情景。在杭一年,很多規(guī)則和操作都與愛如是有所不同,甚至是完全相悖的,但有一個大規(guī)則是相同的: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huán)境。本著這樣的其實在我內(nèi)心還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去注意著寶貝們的行動,然后我看到一位大寶貝踩到工作架上向窗戶口探身,我直覺的反應上前抱住寶貝的身體往下拉,并說著這樣很危險之類的話,當然,寶貝很抗拒我這樣的行為。她對我說的話的意思是請不要隨意動我的身體。聽到這話,我當下也明白了,我越界了。肢體的`接觸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我此刻和寶貝們還是如此的陌生,還沒有走到能隨意碰觸彼此身體的那一步;寶貝的清晰表達讓我一下就看到了她內(nèi)心的力量,也讓我了解了她自己內(nèi)心是很清楚的,她并不需要我這樣的方式去提醒她。我的反射性行為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但在這樣的一個互動中,我也看到了作為成人的我們的強勢,在面對孩子時,我們太習慣于一種給予的姿態(tài),總是在扮演“我才是正確的”,孩子必須去改正一些我們成人不能接受的行為,太多太多的限制被放在了孩子身上,也有太多太多的限制放在了我們自己身上。

《自由》的讀后感篇5

?自由在高處》一書是《重新發(fā)現(xiàn)社會》的續(xù)篇或重要的補充,著力厘清社會與國家的關(guān)系,旨在從個體角度探討身處轉(zhuǎn)型期的人們?nèi)绾纬侥婢?,盤活自由,拓展生存,積極生活。這本書的主要線索,就是生活自由與思想自由,以及個體如何超拔于一個不盡人意的時代之上,收復我們與生俱來的身心自由,盤活我們已經(jīng)擁有的自由。

相較十六世紀法國早期民主主義思想家拉波哀西抨擊的“自愿奴役”而言,在一個正經(jīng)受著新舊交替的國家,不自由的狀態(tài)并非人們自愿,而在于適應與沿襲,得過且過。至于如何走出這種日常的甚至為許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狀態(tài),既有賴于個人的勇氣,也關(guān)系到個人對時代與自由的理解,以及時代本身的演變。

“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guān)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這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jīng)典臺詞,用來做本書的標題再合適不過。一直以來,熊培云先生致力于推動社會多元化建設(shè),倡導左右攜手,共為民生謀福祉,用社會的進步來推動國家的進步,這些主張,正融入集體意識,正成為當下最亮色、最理性的聲音。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自由,無自由則無邊界,則必然失去責任與擔當,最終不是與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當一代代人接續(xù)這份無奈時,民族的命運就永遠無法被改變,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遙遙無期。

“相信我們的國家,比我們想象的自由”是《自由在高處》一書后記的題目,熊培云在后記中也闡明了自己的信念:“相信沒有人能剝奪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相信時代在變,相信中國正在朝著一個自由而開闊的道路上走,沒有誰能改變這個大趨勢。與此同時,相信人類會有一個好的前途,畢竟,人不只是愛自己,還愛自救,沒有誰不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既是一切共識的基礎(chǔ),也是我信心之來源?!?/p>

自由在高處,這是一個仰望的方向,也是一個需要通過我們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們,總向著那個方向努力,向著高處攀登。讓我們一起,為實現(xiàn)這樣的理想努力。

《自由》的讀后感篇6

關(guān)于這本書,讀了前序之后的感覺是,有點深奧,需要邊讀邊停頓思考,是否如此。因為文章本身就是對社會事實的評論,所以我可能更多的是摘錄覺得寫的比較有意味深長的句子。

熊培云之筆:

1、“當有年輕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將來做點什么的時候,我會建議他們,如果不想浪費光陰的話,要么靜下心來讀點書,要么去賺點錢。因為這兩點對你的將來都很有用”。是不是很多人會選擇后者啊,現(xiàn)在的我選了前者,怎么有點不安,嘆氣會不會虛度了,畢竟金錢看得見、摸得著、短期還能用得上。哎,既然已拒絕掙錢的機會,就安心清閑散讀一個月,這不是以前夢想的樣子嗎,怎么能夠?qū)崿F(xiàn)反而不是那么滿足,或許我還是有點兒過于看重物質(zhì),或者金錢當前對這一階段的我來說誘惑力還是蠻大的,畢竟現(xiàn)在所用的都不是自己親自掙得的吧!

2、“以獨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和良心去擔當”。烏合之眾,有好也有弊,希望自己能認清事實,不為所綁架。

3、sometime,我們關(guān)于“奢侈”的指責是有悖于事實,因為奢侈本身是完成社會財富的流動和資源再分配的重要途徑,孟德斯鳩言“富人不奢侈,窮人將餓死”。這句話警醒了我,的確,別人奢侈是在其私人資源的利用與安排,我們無權(quán)干涉,當然你可以肆無忌憚的忌妒,這樣只會自己變得可悲,只是不同的生活style而已,尋求快樂、開心、幸福以及滿足的本質(zhì)是一樣,走的路不同,實現(xiàn)的方法手段不同,滿足的程度也不同,而已,罷了。

《自由》的讀后感篇7

得知釘大每周二會在他的公號公布他投資的指數(shù)基金,而且據(jù)說贊同他的投資理念,堅持定投超過2年的粉絲,幾乎都是贏利的。據(jù)20xx年問卷調(diào)查,其粉絲中堅持定投指數(shù)基金的投資者,96%是贏利的,20xx年這個比例更是達到了98%。

于是,在不懂不專業(yè)又渴望積攢資產(chǎn)的心理,我按照釘大教的方法,跟投了他的一只基金。

因為定投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能用近期可能用到的資金,最好用閑錢,可能3、5年都用不到的!今年娃的壓歲錢大概8000左右,我想著那就湊齊10000,這個10000長期用不到,就用來做他的教育基金吧,定投的初始金額就有了。

雖然不多,但是通過復利計算器算了下,每月基本上在850左右的基礎(chǔ)投資金額,利率保守算10%,20年下來65萬左右,也是筆不小的錢了。將來作為娃的創(chuàng)業(yè)資金或者其他都可以??!

我的房子夢,也是需要實現(xiàn)的,首先還是得好好工作,增加工作收入來積攢資產(chǎn)的本金。

年初伊始,這完全是我的一點小心得了,書里的內(nèi)容我之前做了筆記分享,我就不在這里重復太多了,想要跟我一樣攢錢圓夢的小伙伴可以查看往期記錄哦!

《自由》的讀后感篇8

?自由在高處》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這尊雕塑的名字叫“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個右手執(zhí)錘,左手執(zhí)鑿,正在把自己從石頭里雕刻成人形的人。

用一句話去概括這本書的內(nèi)容:自由在高處,欲得需自塑。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了解這本書所做的其實就是三件事:一、幫你意識到枷鎖所在;二、幫你掙脫枷鎖,或者如果暫時不可能,至少讓你學會帶著枷鎖舞蹈;三、帶你尋求自由思想的愉悅。當然,自由任何時候都不是唾手可得,帕得里克說“不自由,毋寧死”,熊培云則說“不自由,仍可活”。

在生活中,也許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縛你的那些枷鎖,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更多時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鎖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會感到它的分量已經(jīng)輕了一半;只要你超越逆境,盤活自由,拓展生存,積極生活,你已經(jīng)給了自己心靈的自由。這就是“不自由,仍可活”的意義,正如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對的環(huán)境可能不盡人意,也可能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是能夠立足現(xiàn)實,積極面對,打開胸懷,擁抱世界,也會有滿滿的收獲。他的文字,讓我們體會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寬容之精神、樂觀之態(tài)度、人文之關(guān)懷。

讓我們看到自由就在高處等著我們?nèi)フ?,他的樂觀并非盲目的,通過他的文字我們看到他在理性分析之下的積極與樂觀。我們同時也應該學著熊培云的姿態(tài),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人生的領(lǐng)導者,正如“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所言。雖然我們改變不了大環(huán)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環(huán)境。在我們的工作中以甜美的微笑、真誠的態(tài)度待人,創(chuàng)造和諧的工作氛圍,通過小環(huán)境的改變來影響大環(huán)境。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燦爛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