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的觀后感7篇

時間:2024-04-24 作者:Brave 讀后感

通過寫觀后感,我能夠更好地表達對電影的喜愛和欣賞之情,觀后感讓我們對電影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安娜的觀后感7篇,感謝您的參閱。

安娜的觀后感7篇

安娜的觀后感篇1

?安娜·卡列尼娜》透過安娜追求感情而失敗的杯具,列文在農(nóng)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xiāng)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后描述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小說藝術(shù)上最突出的特點是首次成功地采用了兩條平行線索互相對照、相輔相成的“拱門式”結(jié)構(gòu),并在心理描述上細致入微、精妙絕倫。小說中那大段的人物內(nèi)心獨白,無疑都是現(xiàn)實主義描述的典范。

100多年來,《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斷地得到人們的肯定與高度推崇,它的成就和影響無疑是空前的。它把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推向了最高峰,樹起了一面高聳入云的豐碑。另一方面,人們又把《安娜·卡列尼娜》當做俄國19世紀現(xiàn)實的教科書。正是透過它,許多人了解到了俄國19世紀70年代的社會現(xiàn)實。俄國之后的民主主義革命者對社會的攻擊便是從那里開始的。俄國革命的領(lǐng)導(dǎo)人列寧曾反復(fù)閱讀過《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皺了。他說:“托爾斯泰在自我的作品里能提出這么多重大的問題,能到達這樣大的藝術(shù)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xué)中占了一個第一流的位子。”

100多年來各國作家按自我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臺、銀幕、熒光屏。安娜形象一向激動著不一樣時代、不一樣民族的讀者,這正說明安娜形象的藝術(shù)生命力是不朽的。

花了兩小時把電影《安娜??心崮取房赐?,整體上來說,電影拍得不錯,就是節(jié)奏快了點兒,以兩小時來概括安娜的一生顯得如此倉促,讓人有點不知所措,不能夠精妙的把握住安娜的個性。安娜的一生是精彩紛呈,大起大落,要想像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那樣表到達位的話,電影顯得有點空洞蒼白無力了。然而,電影也足以把整個小說人物的特征反映出來,因為抓住了精華所在。

電影以人物康斯但丁列文的角度來講述故事,康斯但丁列文的真實身份是列夫。托爾斯泰,然而他僅僅是一個講述者,真正的主人公是安娜、伏倫斯基、卡列寧——三個生存在同樣社會上不一樣性格的人。

安娜給予我的感觸最多,讓我從根本上改變了對一個人的看法?!八罆r還沒懂得愛的真諦,那就比死亡本身更可怕了?!眲傞_始的這句話我是一向不能理解,或許是因為這話我本身并不曾體會過,然而,俯觀了安娜的一生,看著她走過的日子,感受過她的內(nèi)心想法,到之后完全懂了這句話的含義:這是一種對愛的追求的精神,這是一股為愛犧牲一切的力量,也正是這種力量精神促使了安娜的死亡。

到結(jié)局我始終不肯相信安娜會死去,而且是自殺,因為這種做法對一個明智的人來說本身是愚昧的,但是當時的社會卻逼得她去死,安娜實在是太可憐了。

可憐的安娜是個很真誠勇敢的人,但只能從她追求感情方面來衡量,正如安娜本人說:她不是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我并不想抨擊安娜的出格,但是她相愛的方式確實很另類,所以難以避開世俗眼光的看法。

我覺得在追求感情這個問題上,一切隨心是最重要的,如果呆在一個自我不喜歡的人身邊過日子,心里卻在想著另外一個人,這樣的日子無論如何也沒辦法讓我理解,當然,安娜也不會理解,所以她選取了一個正確的感情。關(guān)鍵是她選對了,卻沒有做對,她是以一個十分愚昧的做法開始她新的感情,當了別人的情婦,紅杏出墻,那她的死很有可能就是因果報應(yīng)了。何況安娜本身太執(zhí)著了,對感情的追求蒙蔽了她的眼睛,使得她不但拋夫棄子,甚至懷疑自我的情人,跟伏倫斯基沒有很好的溝通,便斷絕了自我的出路。

總體上來說,安娜是一個可敬又可憐、勇敢有沖動的女人,她的性格注定了她悲慘的一生命運。

伏倫斯基是一個很有魅力的男人,古語說,愛江山更愛美人,伏倫斯基的一生證實了這句話。一個英俊瀟灑、事業(yè)有成的男人,一旦為了一個有夫之婦夜夜不能眠,這種狀況確實很容易斷送他的一生。然而,伏倫斯基豁了出去,為了安娜,他確實以前放下一切。伏倫斯基本來就是很聰明的人,他的想法并不像安娜那樣單純,他想擁有安娜,也想擁有自我的事業(yè)和生活,跟安娜僅僅擁有感情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所以他跟安娜私奔后再次回到圣彼得堡去以法律手段來解決安娜的婚姻問題。

伏倫斯基給了我期望,我一向以為結(jié)局會很完滿,只要安娜等著離婚的消息就行了,多簡單一切就柳暗花明,轉(zhuǎn)機但是存在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前提是安娜不死的話。但是安娜卻斷掉了我的期望,也斷送了伏倫斯基的一生。伏倫斯基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好的男人,我認為安娜真愛他就不就應(yīng)懷疑他,真愛他就就應(yīng)在背后默默支持他,而不是盲目去占有他,所謂物極必反正是安娜的做法體現(xiàn)。用伏倫斯基的話來說,安娜確實不可理喻。

我想,安娜是一個好女人,我卻不會愛上這種女人,人生活在世上本就應(yīng)快快樂樂的,而安娜卻追求爛漫和曇花一現(xiàn),甚至為此犧牲性命,實在是太無知了。你看,以安娜的做法應(yīng)對人生,身邊的人都得到了些什么,丈夫沒了妻子,孩子沒了母親,情人沒有了活著好處,那豈是她一個人的事,一死了之還真是自私。安娜常常讓我惋惜,伏倫斯基卻一向讓我感動,做男人就得像他一樣。

卡列寧這個人一看就明白是很傳統(tǒng)的人,腳踏實地,事業(yè)有成,就應(yīng)是個好男人。然而,越是深入了解我就越懷疑這個人,可能是日久見人心吧。我在想,也許是他偽裝得太好的緣故,所以身邊的人都說他是一個好人,事實并非如此。一個好人會不讓一個想見孩子想得痛徹心扉的母親見見自我的孩子?一個好人會讓一個自我愛著的女人得不到自我的幸福?答案是,不會。

所以,由此至終,卡列寧把自我包裝起來,滿口經(jīng)文信仰,在基督信徒的偽裝面具下展開他劣質(zhì)的行為,他內(nèi)心本來就是一個小人。他自大,所以要占有一切,他自私,所以容不得別人幸福;他無情,所以折磨妻子,他無義,所以不理睬孩子。我一向搞不懂卡列寧到底有什么追求,看得出他并不愛享受生活,難道他所做的一切僅僅是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嗎?真為這樣的人感到可悲。

看完電影我才發(fā)覺生活中我們也有他們的影子,為人處事存在他們的痕跡,我只期望不要有人重復(fù)他們走過的路,快快樂樂活在當下不是更好嗎?

安娜的觀后感篇2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中首句便提到了這句話,在看完此書以及電影之后,我真正走進了托爾斯泰的內(nèi)心,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

安娜是不幸的,她的悲劇來自她的性格,在19世紀的歐洲,尤其是貴族階級,她性格上的大膽與躁動,感性與狂熱,無疑為她的悲劇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悲劇形成的根本原因。

安娜擁有極其動人的美貌,丈夫卡列寧是政府高官,膝下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衣食闊綽,生活無憂。在其他人看來,她的家庭是幸福令人艷羨的。然而現(xiàn)實并非如此。卡列寧對她并無真正意義上的愛情。他只是覺得,擁有一位這樣年輕又貌美的妻子,在社交場合會為自己帶來顏面和聲譽。或許在我們今天看來,這樣的婚姻不會幸福,但是在當時的俄國貴族階級,很多婚姻都是如此,華麗的表象之下掩蓋著赤裸裸的虛偽與做作,真正的愛情只會被恥笑和鄙夷。

安娜的心靈是純粹的,正如她對于愛情的向往與憧憬。當她遇見了渥倫斯基,這個與她年齡相仿,興趣相投的青年。她無可救藥地陷入了對他的愛戀。以至于讓她拋棄了一切,她的家庭,她的名譽??梢哉f安娜是自私的,她口口聲聲說愛自己的兒子,但是,相比之下,她更愛的還是自己。她將個人幸福凌駕于道德束縛與家庭責任感之上。這樣的做法,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是注定要受到排擠和唾棄的。

安娜也是缺乏理性的。她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作為籌碼去換一個男人的愛情。然而這個賭注讓她失去了本應(yīng)有的一切。從此以后,她的世界里便只剩下了愛情。渥倫斯基便是她的整個世界。他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語都成了她情緒的轉(zhuǎn)折點。

對于渥倫斯基而言,雖然他也深愛著安娜,但是作為男性,在他的世界里擁有著太多的東西。安娜只是一部分。他的職業(yè)和社交等方面讓他回歸現(xiàn)實,讓他不得不面《一秘·.1mi.net》對這風云變幻的社會。再加上外部對他的壓力,使他無法面對安娜的感情。在這份不對等的愛情之下,也就釀成了最后的悲劇。

當安娜發(fā)現(xiàn)支撐自己生活的最后一根柱子轟然倒塌之后,自己的世界也跟著破碎了,因而不得不選擇一種慘烈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臥軌自殺。

托爾斯泰在這部作品中對當時的封建社會給予了極大的諷刺。在19世紀的俄國,貴族階級擁有情夫或情婦是一件不罕見的。事情。安娜的丈夫卡列寧亦是如此。然而如果一旦將這種婚外戀發(fā)展成真正的愛情,就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并被指名為不光彩的,受人鄙夷的,不貞的情感。然而這種情況不僅出現(xiàn)在中世紀,在現(xiàn)代社會亦是如此。

最后我認為,現(xiàn)在是21世紀,女性無論在物質(zhì)上還是精神上都應(yīng)該做到獨立,放寬自己的眼界,永遠不要把愛情視作自己的全部。對于愛情,應(yīng)當審慎而理性,不要把自己完全展露給對方,不要把愛人看做支撐自己的全部力量。人在任何時候都應(yīng)該是個獨立的個體,其他的一切因素都是附屬物。希望安娜的悲劇不要在任何一位女性身上重蹈覆轍。

安娜的觀后感篇3

孝,是人之本分;孝,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誠懇而真誠的愛。但讓我真正理解“百善孝為先”的含義,是通過觀看《最美孝心少年》這個電視欄目??吹嚼锩婺切┖⒆?,我不禁潸然淚下,太感動了!他們的精神真正詮釋了“孝”的意義。

觀看完后,我深有感觸,父母每天慢慢碌碌,都是為了給我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好好培養(yǎng)我們,他們是那么的無私,而我們卻不懂他們的辛苦,還時不時的給他們添亂。我們和電視里的孝心少年比起來實在是太渺小了。

在生活中,孝敬父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朋友們!對于我們來說,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們送上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看到我們成績進步的笑臉;孝,是我們做一個聽話的孩子;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做一個孝順的孩子!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下去!

安娜的觀后感篇4

本片根據(jù)暹羅史上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1862年,拉瑪四世聘請英國人安娜•利奧諾文絲夫人擔任暹羅王族子弟的教師。

這個事件并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這與當時東南亞遭到西方國家殖民的形勢相關(guān)。事實上,早在拉瑪四世繼位之前,他就和美國、法國的傳教士接觸,向他們學(xué)習(xí)英語,學(xué)習(xí)西方的歷史、思想和科學(xué),他通過閱讀從新加坡定期寄來的各種歷史書籍和報紙,跟上世界形勢,他是暹羅君主中第一位比較了解西方的人。從片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雖然安娜與兒子剛到暹羅時發(fā)現(xiàn)暹羅與英國截然不同,而且他們還無法與當?shù)厝藴贤?,但是進入宮廷之中,拉瑪四世和他的首相都能使用相當流利的英文與安娜進行交流。

聘請安娜作為王族子弟的教師,讓西方文化深入到宮廷內(nèi)部,這一點足見拉瑪四世學(xué)習(xí)西方的決心。畢竟安娜所教的是暹羅將來的繼承人,而事實上,安娜的西方教育對朱拉隆功在他繼位后所推行的改革有著深遠的影響。而這一點相信是符合拉瑪四世的期望的。安娜教育大王子朱拉隆功如何放下君主的過分驕傲,教會他對規(guī)矩、原則的尊重,通過皇室的一名奴隸受虐的事件,安娜讓朱拉隆功開始學(xué)會用西方的眼光去看待暹羅的傳統(tǒng)制度。電影通過虛構(gòu)的情節(jié),反映了作為一名英國教師的安娜在思想上給予朱拉隆功的深刻影響。

而安娜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切,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拉瑪四世的包容與對她的尊敬和欣賞。影片體現(xiàn)出的拉瑪四世對安娜的態(tài)度,某程度上代表的也是他對于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態(tài)度,他在安娜面前保持自己作為一名君主的驕傲與獨斷,但同時他又保持該有的理性,對于安娜的思想、行為表示欣賞,即使她的行為挑戰(zhàn)了他作為一名君主的權(quán)威。他邀請安娜作為自己的子女甚至妻子的家庭教師,就是希望藉由安娜的教育使整個皇室得到根本上的改變,拉瑪四世在向安娜學(xué)習(xí)與保持君主驕傲之間徘徊,而這正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在向西方學(xué)習(xí)時必然經(jīng)歷的矛盾。

片中有一段關(guān)于舉行周年晚會的內(nèi)容,在拉瑪四世對安娜的話中體現(xiàn)了暹羅的外交政策,他要邀請英國的貴族和外交官,與英女皇的公使打好關(guān)系,這樣即使法國要攻打暹羅也要三思。與大國為伍,嚇退強鄰,這種聰明的外交策略是暹羅在東南亞地區(qū)中茍得獨立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在這一段中,拉瑪四世還選擇了以西方舞會的形式來與英國貴族、外交官打交道,他試圖改變外國人認為他是野蠻人的看法,這一點與其他地方顯然有著不同之處。片中拉瑪四世不但沒有強迫外國人遵循暹羅的禮儀習(xí)慣,反而選擇讓暹羅的皇室去學(xué)習(xí)西方禮儀。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暹羅并沒有發(fā)生類似中英交往中的禮儀之爭、緬甸與西方交往中脫靴事件等的問題,因為暹羅選擇了以西方的模式來與西方交往,他愿意遵循西方世界認可的交往方式來行事,這一點對于西方世界對暹羅的看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這體現(xiàn)了暹羅愿意通過友好和平的方式來與西方接軌的思想,從而也成為了西方國家不對暹羅使用強硬武力手段的原因之一。暹羅面對西方挑戰(zhàn)時的開放心態(tài),對于它的改革與生存至關(guān)重要。

拉瑪四世那名背叛他的妃子被處死一事,是專制國家的君主至上思想與西方國家民主平等理念激烈碰撞的體現(xiàn)。安娜無法接受拉瑪四世任由這個追求真愛的女子被處死的做法,她去爭取去努力,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她的無能為力,而事實上,拉瑪四世并不是不想救那名妃子,只是在這個國度他作為一名君主,他有自己的做法,而安娜的行為反而令他無法按照自己的方法來放那個妃子一馬。雖然拉瑪四世愿意接受西方的思想,可是他卻絕不肯丟掉作為一名君主的權(quán)威與威嚴,因為在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里,君主的權(quán)威是可以動搖一個國家的,要是他無法維持自己的威信,他的地位與他的國家都將陷入危險與混亂之中。而這正正體現(xiàn)了暹羅作為一個君主專制國家向一個現(xiàn)代化國家過渡時的困境,而這種過渡,在拉瑪四世在位期間最多只能奠基,即使他的兒子朱拉隆功進行改革,這個國家要轉(zhuǎn)變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那是一個漫長且充滿阻礙與矛盾的過程。

片中利用那些與英國商人交易的暹羅人的死亡作為導(dǎo)火線,帶出了整部戲的最后高潮部分——真正的危機,暹羅內(nèi)部反對改革的勢力的謀反。在電影的前半段已經(jīng)有提及一個被緬甸人滅殺的村莊,當時大臣認為罪魁禍首是在緬甸背后操縱的英國人,而拉瑪四世對此將信將疑,而之后那些與英國商人交易的暹羅人的死又再一次將矛盾拉出來,這個線索的設(shè)置來源于當時的一個情況——英國人幾乎完全掌握了泰國的貿(mào)易,但在種種跡象都將矛頭指向英國人的時候,拉瑪四世卻選擇了相信英國人。而英國商人為了避免遭到暹羅的懷疑,于是向首相道出他所得到的小道消息。

可以看出,暹羅與英國由于有貿(mào)易上的嚴重依賴,彼此關(guān)系是相當緊密的,就連拉瑪四世所聘請的教師安娜也是來自英國的,一方面英國商人會努力維持他們對暹羅貿(mào)易的壟斷,另一方面暹羅也努力地向英國學(xué)習(xí)以求改革。

在拉瑪四世與謀反者最后的對決中,有個極具象征性意義的關(guān)鍵轉(zhuǎn)折——安娜的兒子路易吹響英國的軍號嚇退了叛軍,救了拉瑪四世。當拉瑪四世勝利后,他又再將那最重要的外交策略說了一次:與大國為伍,嚇退強鄰。而這正正是影片想反映的一種觀點,暹羅之所以存活下來,除了學(xué)習(xí)西方進行改革之外,最重要的是它與大國為伍的策略。

但作為影片高潮的這一次叛變同時還反映了另外一種情況,雖然作為君主的拉瑪四世力行向西方學(xué)習(xí)的政策,但是在國內(nèi)依然會有相當?shù)谋J貏萘Υ朔锤?,而這種反對的意見可能會動搖拉瑪四世的君主地位,在這樣一個國家之中要進行西化的改革是要面臨嚴峻的考驗與危險的。

安娜的觀后感篇5

可能是因為裘德洛,可能是因為我今年剛剛有幸讀完原著,總之我去看了翻拍了13次之多的《安娜卡列尼娜》。

看過電一影之后我和老一媽一討論,這部電一影之所以被拍這么多次,是因為一直沒有一個十分成功的版本讓所有其他翻拍的欲一望望而卻步,就像《亂世佳人》那樣。好吧,我想說的是我并不喜歡這部電一影。

首先從表現(xiàn)形式上來說,電一影借用了很奇怪的舞臺劇的表現(xiàn)形式,有點像《羅密歐與茱莉葉》那樣。但是既然是用電一影這樣的媒介來表現(xiàn)這部文學(xué)著作,那么為什么不好好利用電一影表現(xiàn)的長處呢?比如說火車進站的場景,賽一馬的場景,很明顯就看出來是可以營造的假背景。這讓人覺得很失望,好像預(yù)算不夠而充數(shù)的感覺。1847年的俄羅斯,書中描寫的廣闊的農(nóng)村景象,冰天雪地的莫斯科,這些都是半真半假。既然有銀子請那么大牌的演員,干脆就再多花點錢好好拍拍外景不是更好嗎?當然其他的一些場景還是很一精一致華麗的,比如機場舞會,歌劇表演之類的。

再聊聊演員吧。先說安娜。我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搜了一下之前的版本,覺得相比較之下嘉寶的版本是最接近安娜的。凱拉奈特莉是個漂亮的女人,但是她從氣質(zhì)上來說并不接近安娜。安娜是個豐滿卻又靈活的女人,應(yīng)該透著高貴和靈動,以及和兒子在一起的時候的母一性一美。但是凱拉似乎更多了些瘋狂和神經(jīng)質(zhì),她臉部的表情,過于平坦的胸部,還有本來應(yīng)該是高一潮之一的難產(chǎn)的時候過于平靜的表現(xiàn)--安娜那個時候出于死亡的邊緣,她的舉動應(yīng)該是瘋狂的,而不是像她演的那么理智而平和。當然,和之前的版本多些的可能是安娜和渥倫斯基之間的情一欲戲,但是按現(xiàn)在的標準,也毫無突破可言。,

裘德洛一開始我以為他是飾演渥倫斯基的。這么個大帥鍋來演卡列寧讓人一大跌眼鏡之余還感覺有點一浪一費人才。可能是裘德洛自己本人厭倦了總演帥哥了吧,他要不斷的突破自己。但是本片給卡列寧的鏡頭真是不算多,也難得有震懾人心的時刻。

渥倫斯基,無論是在原著,還是在電一影里,都是最被關(guān)注的男人。這個風一流倜儻的年輕軍官,認認真真的一愛一上了一個有夫之婦,無論是在哪個年代,都是有意思的事。aronjohnson,這張臉還 是夠帥的。尤其是他用那雙天藍色的眼睛凝視安娜的時候,還 是挺打動人的。但是他還是有點太嫩了。渥倫斯基雖然比安娜年輕,但是他也應(yīng)該是個年輕的男人而不是一個年輕的男孩。。。導(dǎo)演選aron的原因是因為他有個比自己大23歲的老婆嗎?

好吧,再好吃的東西,如果總是一遍遍被人扔到鍋里重新炒,總不會好吃到哪去。導(dǎo)演怎么樣也應(yīng)該來點新意以表示對以往版本的敬意不是?所以要看原著。

安娜的觀后感篇6

今天晚上,老師組織我們?nèi)嗤瑢W(xué)一起觀看了“眾里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赐旰螅曳浅8袆?,因為節(jié)目里的小朋友都太愛太愛自己的父母了。

其中有一名小女孩叫。她曾經(jīng)有一個幸福的家,媽媽養(yǎng)豬料理家務(wù),爸爸做零工,一家人的生活雖然平淡,也不富裕,但是很幸福和諧。然爾有一天,母親得了白血病,需要很多錢,媽媽為了這個家而一度放棄。懂事的小每天開導(dǎo)安慰母親。母親也強忍著病痛堅持繡了一幅名叫“旭日東升”的'十字繡,送給女兒做為嫁妝。小內(nèi)心深知這份禮物的厚重,也知道母親的苦心。不僅賣掉了自己心愛的禮物,還努力向記者求助,希望能挽救母親的生命,到最后也不能如愿以償。

美是令人贊嘆的心靈美,是世界上真正的美。我們要以小為榜樣,發(fā)揚“百善孝為先”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

安娜的觀后感篇7

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一百年以來,被搬上銀幕演繹已經(jīng)超過十次了。在此,我想說的是1935年葛麗泰?嘉寶主演的好萊塢版,1948年費雯麗主演的英國版,1968年塔吉婭娜·薩莫伊洛娃主演的蘇聯(lián)版和1997年蘇菲?瑪索主演的美國版。

我關(guān)注的是服飾。托爾斯泰原著中的安娜是一個深具審美品味的女人,“她的衣服在她身上絕不會惹人注目”。安娜很會打扮,擅長讓自己蓋過服裝,而不是讓服裝的美勝過人本身。書中描寫安娜的衣服看起來總是很樸素,然而這卻是一種非常昂貴的樸素。這種風格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風靡全球,俗稱“低調(diào)”。1935年的好萊塢顯然還不具備低調(diào)這種貴族氣質(zhì)。因此,它的古裝片只會一味追求華美——而這種華美,也只是好萊塢自己所以為的華美。在電影里,嘉寶版安娜穿得很啰嗦——領(lǐng)口、袖口、裙擺,到處都是層層疊疊的荷葉邊。裙子和帽子點綴著一堆一堆紗做的花朵。當時的好萊塢對古裝片的歷史逼真性,還沒有什么認識,因此仿古仿得粗枝大葉。在這個版本里,設(shè)計師設(shè)計的是自己想象中的歷史服裝,甚至沒有想到應(yīng)該翻一翻俄羅斯19世紀的肖像油畫。

費雯麗版安娜的每一套服裝都與首飾配套。影片中的項鏈令人印象深刻。不僅安娜的項鏈令人過目不忘,其他女配角的項鏈也設(shè)計得很別致。設(shè)計師特別注重紗的運用,令費雯麗的造型非常華美——好萊塢同行在10多年前未遂的追求,終于在此得到了實現(xiàn)。不管怎樣,制片商肯在服裝上花錢,并且是花大價錢——這對電影行業(yè)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蘇聯(lián)塔吉婭娜版安娜,在造型上深得原著精髓。影片中安娜的服裝樣式看起來很簡單,然而卻非常優(yōu)美動人,令人有模仿的欲望。片中,除了舞會上那件著名的黑色晚禮服裙擺拖地以外,安娜的其它裙子不再有長長的裙擺。并且片中的大部分裙子都使用了淺色系,看起來很輕盈。安娜與渥倫斯基在歐洲旅行那一段,她穿的幾件連衣裙線條簡潔優(yōu)美,衣領(lǐng)和袖子的設(shè)計都很特別。

蘇菲·瑪索版的服裝,裙擺后有一個翹起的裙撐。這個裙撐在設(shè)計上跟整體服裝結(jié)合得很好,顯得相當優(yōu)雅,尤其是在舞會中跳舞,需要把裙擺提起的時候——女人在這個時候顯得婀娜多姿。片中安娜的裙擺設(shè)計明顯模仿了費雯麗版。但費雯麗版在跳舞時沒有體現(xiàn)出那種婀娜的感覺。當然,這也跟舞蹈動作的設(shè)計有關(guān)。我一向不反對電影造型在尊重歷史真實的情況下,稍微脫離現(xiàn)實。我只要求這種脫離現(xiàn)實能帶來一個美的結(jié)果。在視覺盛宴里,美麗是永遠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