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石讀后感7篇

時間:2023-04-15 作者:Kris 讀后感

通過讀書可以學習到各種各樣有用的知識,并且學會寫讀后感,其實完成一篇讀后感可以強化大家對名著理論的了解,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書石讀后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書石讀后感7篇

讀書石讀后感篇1

雖然最近讀的書不少,但由于11月初去了趟桂林,加之最近又忙于年底總結(jié),所以一直耽擱著,以至于有些都想不起來了,還沒有記錄,現(xiàn)在趕緊補上,十一月讀后感讀書筆記(閱讀記錄)。

1、《肚子里的火車站》

這是融融所在班級漂流圖書活動中讀到的第3本書,雖然這本書很早以前就看過,曾給融融留下過難以磨滅的印象,特別前后環(huán)襯上的一些很實用的短句讓融融百讀不厭。

融媽:想起第一次與這本書結(jié)緣緣于融融對“火車”的癡迷,在繪本屋搜索火車相關讀本時,發(fā)現(xiàn)了它,讀后才知道其實別有洞天,竟與火車毫不相干,不過讀后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不愧為德國的精選繪本,它還有一本姊妹篇《牙齒大街的新鮮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融融:喜歡指數(shù)五星。

2、《七只瞎老鼠》

這是融融所在班級漂流圖書活動中讀到的第4本書,也是一本榮獲凱迪克大獎的一本書,講述七只瞎老鼠摸大象,大家說出自己的見聞感受,只有白老鼠說的全面正確。

融媽:為了讓圖書漂流記錄的讀后感言更原汁原味,我征求融融的意見,讓融融談談讀后看法時,融融說:我喜歡白老鼠,因為白老鼠最聰明,于是我讀后感言里寫了“融融喜歡白老鼠,因為白老鼠最聰明!”

融融:比較喜歡,喜歡指數(shù)4星半。

3、《凱迪和一場很大的雪》

這是應融融要求,重復借的一本書,不得不承認維吉尼亞·李伯頓的功力,她把每本書都做得很精致,每一個細節(jié)都很討融融的喜愛,融融對她的書有一種特別的厚愛,在同時借來的書中,看的次數(shù)最多,點名次數(shù)最多的就是這本,盡管這是一本已經(jīng)看過。

融媽:也許這本書中有一些男孩子難以割舍的英雄情結(jié),也許是這本書的唯美,也許是這本書的偏重于男孩子喜歡的機械和雪,這是一本真正以它的分量取得孩子喜歡的書,真的很難得,它不是以有趣、不是以幽默討得融融喜歡的,正是如此,才讓我有了了解維吉尼亞·李伯頓更多信息的刺激,是什么讓她的書如此的有魅力,順著這個思路,我找到了《小房子》和《生命的故事》,真的感謝吉尼亞·李伯頓,她奉獻給孩子這么唯美的東西。

融融:喜歡,喜歡指數(shù):五星。

4、《我的地圖書》

這是來源于意大利的一本童書,前一陣子在網(wǎng)上看到而沒有機會讀到,最近在繪本屋剛到的新書中發(fā)現(xiàn)了它,便第一時間選擇了它,果然不負眾望,讀后感《十一月讀后感讀書筆記(閱讀記錄)》。此書,以我的房間地圖,我的家庭地圖,我的臉蛋地圖等等為主要內(nèi)容,以一種獨特的構(gòu)思讓人耳目一新。

融媽:很有創(chuàng)意的一本書,真的很獨特。

融融:特別喜歡,反復點名閱讀了幾遍,喜歡指數(shù):五星。

5、《搬過來,搬過去》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本瘦長開本的書,與它里面的內(nèi)容有著一種呼應,高大的長頸鹿和矮小的小鱷魚生活在一起,寓示高個子和矮個子生活在一起的種種不便,也暗示了小孩子與大人之間的視角的差異。

融媽:很好看的一本書不起,這本書很容易就走進了小朋友的內(nèi)心,把小朋友們說表達的意思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我想這是融融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融融:非常喜歡。喜歡指數(shù):五星。

6、《一園青菜成了精》

里面有一句順口溜:出了城門往正東,一園青菜成了精。這本書是以語言取勝,有很多輕松幽默的感覺。

融媽:融融喜歡這本書中的語言和幽默。

融融:比較喜歡,喜歡指數(shù):四星。

7、《阿秋和阿狐》

這是日本林明子的一本書,它把一個玩具阿狐描述成一個活生生的小伙伴,伴隨阿秋,在陪伴阿秋回老家找奶奶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擔當、勇感、責任,真的讓融媽我感到得落淚。

融媽:這本書很真誠的告訴孩子很多:比如在照顧別人時自己的擔當、責任,還有這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的臨危不懼。盡管這本書的字很小,但融融還是要求讀了幾遍,我想,它是被其中的情節(jié)所打動。

融融:比較喜歡。喜歡指數(shù):四星半。

8、《搖搖晃晃的橋》

融媽:印象中是日本的一本書,感覺一般。

融融:興趣一般。喜歡指數(shù):三星。

9、《布萊梅的音樂家》

融媽:應該說是一本經(jīng)典的書,里面有許多精彩的細節(jié)。

融融:喜歡。喜歡指數(shù):四星半。

10、各類迷宮書和幼兒畫報

除了繪本類,融融最近的閱讀興趣有了新的補充:迷宮書,以融媽我的偏好,我可能不會專門買迷宮書,好像我認識不到這類書的價值。不過,幸運的是前一陣子融融的表哥銓銓送給融融了一大箱子的幼兒畫報和迷宮書。

融融把這100多本幼兒畫報和迷宮書堆放在沙發(fā)上,真正把自己置身于“書?!保谏嘲l(fā)上貪婪地一本本地瀏覽,就像猴子摘桃子那樣,看一個,扔一個,搞得偌大的沙大居然找不著一個坐下的地方。

“迷宮書”的狂熱癡迷者得以充分發(fā)揮才情,每本畫報的后封面及各種迷宮書讓融融這個“迷宮”迷過足了癮,每晚睡前故事也轉(zhuǎn)換成了迷宮書,融融逼我進入迷宮中找這找那,可我覺得自己屢屢在迷宮中“走失”,看到媽媽這樣的不進入狀態(tài),于是融融干脆拉著我的手說:“你跟著我的手指前進!”

看到孩子陶醉于迷宮書中的樣子,我在進行自我檢討:我一點也不覺得迷宮書的價值所在,孩子卻如此的如癡如醉,如果不給孩子這樣的嘗試機會,豈不可惜?有時侯,作為成人,我是不是還有些自以為是?是不是內(nèi)心深處仍以自己的判斷為主?繼續(xù)反思……

讀書石讀后感篇2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想這肯定是一位有抱負的偉人。但這句話是周恩來總理13、14歲時說的話。

周恩來總理是我國的第一任總理,他為我們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解放后,他為了讓人們過上溫飽的生活,日理萬機,鞠躬盡瘁,因為他心里裝著全國人民,所以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戴,他是人民共仰的好總理。但一直以來,我對周總理少年時代的故事了解甚少,今天有幸讀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才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主要講了12歲的周恩來來到了東北沈陽,有一次,他和同學闖進了租界,看到一個中國婦女受洋人欺凌,中國巡警欺軟怕硬,圍觀的群眾敢怒而不敢言,周恩來總理從此而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抱負。

一個12歲的少年,居然立下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怪不得連魏校長也喝彩“有志者當效周生?。 ?。少年時代的周恩來生活在政府腐敗無能,人民飽受欺凌的清朝末年,但他沒被混濁的社會環(huán)境所污染,反而激起了他對舊社會的憎恨,從而立下了要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中國的崇高理想。他的愛國心,真是強烈??!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是的,周恩來總理在小時候就有了這樣偉大的志向,何況我們呢?從現(xiàn)在做起,讓我們?yōu)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吧!

讀書石讀后感篇3

讀完了《城南舊事》,有一種淡淡的憂傷涌上心頭。對我來說世間的事物我們小孩還看得不夠透徹,引用書中的“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是別離多。”但是在我們小孩眼中快樂要比憂傷要多得多。

小說是主人公小英子在老北京的生活經(jīng)歷組成,由五個沒有因果關系的故事構(gòu)成的:英子跟隨爸爸媽媽從日本漂洋過海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這里的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會館前的“瘋”女人秀貞,常被打罵的小伙伴妞兒,隱藏在荒野里的小偷兒,敢于沖破家庭的束縛追求新生活的蘭姨娘,丟下自己孩子來做奶媽的宋媽,她們都曾與英子朝夕相伴,但最后卻有一一離去。直到最后,嚴厲又慈愛的父親離去,小英子背上長女的家庭責任,童年就遠去了,孩子時的夢想都遠去了。肩負家庭的責任,童年就這樣結(jié)束了!

五個故事中《惠安館》篇幅最重,也最為感人。英子初次嘗到友情的甜蜜,又初次嘗到世事的苦澀。秀貞和妞兒讓英子擺脫了大人的束縛,英子又讓她們母女倆相認了,而等待著她們的是死亡,而不是快樂,從單純快樂到惆悵,其中凝聚了多少人間悲喜呀!

我們享受著父母的疼愛,要愛護身邊的人!書中描寫當身邊的人與英子一個個的離去時,英子是有多么的傷心啊。可能你覺得這不太可能發(fā)生在你的身上,但當你真的失去她們的時候,會怎么樣?世事難料。多照顧照顧,關心關心身邊的人吧,小時候父母關心我們,長大以后我們要回報他們,這是必然的,你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快樂的。

?城南舊事》像一幅童年的風景畫,像一幅老北京風俗畫,但是我們的童年是一首幸福的歌曲,和小英子比起來天差地別。我們在快樂中成長,在幸福中長大。追憶著童年的夢想都是那么美好,校園、學習、勞動都是難忘的。在偉大祖國愛護下,我們小孩子快樂的成長,感謝祖國!像媽媽一樣愛護我們!讓我們的夢想飄揚起來吧!

讀書石讀后感篇4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是新中國第一個總理周恩來說的。讀了這篇課文后,我的心被周恩來總理的讀書目的強烈地刺激著。

周恩來總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的時候,他只是一個小學生。他可不是靈機一動隨便說出來的。那是因為周恩來總理他生在1898年,那時正是清朝末年??!中國因為落后,所以被帝國主義用強制手段在半殖民地國家的口岸或城市劃界租借的區(qū)域。周恩來總理他看見了這些事,感到國家的貧弱不振。當時他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國家強大了,富有了,我們個人才能有前途。這是一個多么遠大的理想?。∧悄晁?2歲,比我大2歲。

能想到他的心里裝著不是個人,而是整個國家、整個民族。今天,中國人再也不會受到帝國主義的列強欺負了,中國正在一步步得走向富強,就是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shù)革命先烈,浴血犧牲,艱苦奮斗的結(jié)果,也是全中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在還沒有讀這篇課文前,我的讀書目的是:為了爸爸媽媽將來的幸福、為了有個溫馨的家庭而讀書的。但是,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讀書不僅是為了有好的知識,還又能為了能讓國家變的更強大、更富有而讀書。

將來,我也要向周恩來總理學習,從小就樹立遠大的志向,長大之后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

讀書石讀后感篇5

最近我有幸地拜讀了 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陶行知先生作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現(xiàn)實的基礎上,所提出的教育學說,既強調(diào)了教育的顯示功能,又關住了教育的終極目的.,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他的理論和實踐,應該成為中國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敬業(yè)精神讓人感動,我也為之折服。

在讀到《教學合一》這節(jié)時,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要合一的觀點,有三個理由。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第二,新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lián)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lián)系起來。簡而言之,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我仔細閱讀,細細品味,聯(lián)系我的教學,我感覺陶公所提出的“教學合一”的觀點很有道理。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教師的課堂設計應適合本班學情,根據(jù)學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那么這樣學生就會樂學了。教師除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外,確實還需要不斷的學習,用豐厚的知識去充實自己,不是有句話“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嗎?”

?學生的精神》中提到三點:

(一)學生求學必須具有科學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會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應付環(huán)境必具有堅強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感受?,F(xiàn)在的學生正如陶公所說容易“自滿”,自己剛剛對這個知識點有一定的領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實踐做題時,卻無從下手。學生對學習缺少一定的目標,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到學校來接受教育是為了什么。每當找學生談話時,我便會問“你準備讀完干什么?”學生的回答:“不知道?!彼麄儚膩砗苌贂脒^我以后的路該怎么走?會是什么樣?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對于周圍的環(huán)境學生很少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歸納在外界的環(huán)境上。例如,學生作業(yè)未完成,當問其原因時,學生回答無非這幾種“我不知道什么時候交作業(yè)?”“我不會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題?”“我忘記交作業(yè)啦!”“課代表交作業(yè)時沒告訴我!”諸如此類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讓人無可奈何,更多的時候我在問自己:“我們的學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讓他們變成這樣?”

回首這些年的教學,我在不斷的告訴自己:你一定要學會去轉(zhuǎn)變角色了,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一名教師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師范生的第一變——孫悟空,也是這樣告訴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樣做一個好學生,才能培養(yǎng)出來許多好學生??墒菫槭裁词亲兂蓪O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說孫悟空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他是抱著一種目的去拜師的,這無形中就告訴了我們?nèi)绾巫鲆粋€好學生。

讀書石讀后感篇6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就是力量”、“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一句句名言警句不都應證了書的重要作用與書在一個人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讀書不是為了消磨時間,就是為了完成任務。有誰把讀書當成快樂的事呢?

我兩、三歲時,爸爸媽媽把我送進幼兒園,我就開始和書打交道了。老師每天都講著精彩的故事。剛開始只是覺得好玩罷了,到了讀一、二年級時,雖然不大認識字,不過,也學會了拼著拼音讀。

書就像我的伴侶、我的朋友、我的生命!聽老師說過:---愛讀書,他打仗的時候,寧愿什么都不要,也不會不要他的朋友——書。難怪他的文采那么高。在我們五年級的課文中,收有---寫的一首詩歌,叫做《七律·長征》。

我愛讀書,書中有很多精彩的世界;我愛讀書,讀書是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我愛讀書,多讀書可以擴寬我的知識面;我愛讀書,讀書可以提升我的文學修養(yǎng);我愛讀書,讀書對我日后的說和寫都有很大的幫助;我愛讀書,讀書使我開闊視野;我愛讀書,讀書使我情趣優(yōu)雅;我愛讀書,讀書使我美麗;我愛讀書,讀書使我思想深邃;我愛讀書,讀書使我多活幾度生命;我愛讀書,讀書能使我完成爸爸媽媽的期望,能讓爸爸媽媽開心。

我愛讀書,我會一直讀下去的!

讀書石讀后感篇7

我在暑假期間讀完了《昆蟲記》。《昆蟲記》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創(chuàng)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是一部不朽著作。

這本書是一部概括昆蟲種類,特征,習性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的真實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出的靈性。作者將昆蟲多彩的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這本書描繪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生活,這給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xiàn)代文明。

法布爾出身農(nóng)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一貧如洗,后來勉強溫飽。但是他對學習有這極大的興趣靠自學取得多個學位,他勤于自修,精心選擇研究的方向堅持不懈的研究昆蟲和植物不斷取得新的成果。對于法布爾來說,最大的樂趣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fā)現(xiàn)自然世界的科學道理。他因為熱愛真理所以寫成了《昆蟲記》。

通過讀昆蟲記,我感受到了《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更蘊含著追求真理,探索真像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追求真理的實踐精神,而且還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去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