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國家寶藏》,你有什么感受呢?每一檔節(jié)目都有自己特定的價值輸出,讓我們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來著自己的感受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于《國家寶藏》觀后感實用范文6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國家寶藏》觀后感1
在《國家寶藏》第一期播出后的第三天,同學跟我說,《國家寶藏》這個節(jié)目非常好看!于是我也去看了《國家寶藏》,看完之后有了很多感想。
通過這個節(jié)目,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們的古人是多么的聰明,我們的歷史是多么的源遠流長,5000年的文明古國孕育了多少寶藏,這些國寶猶如顛沛流離,失散千年的游子,又似歷經劫難,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拂去幾千年歷史的塵埃,依然風姿綽約,爍爍生輝。在這些國寶的身上,記載著中華文明的緣起和漫長歲月的積淀,鐫刻著不屈的民主精神與不滅的人文之光。
我會努力學習歷史文化,為我們的珍貴文物做出我力所能及的貢獻。
《國家寶藏》觀后感2
《國家寶藏》節(jié)目把這些與普通人的生活很遙遠的“文物”擺在了我們面前,給普通人一個機會,讓專家、學者來給我們解讀文物,講述文物故事,使枯燥的歷史一下子鮮活了起來。庸俗一點說,也把那些熱衷于追逐“熱點”的`“庸人”拉到了這些“寶藏”面前,讓人在滿足“虛榮心”的同時也傳播了中華文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物質文明保障精神文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變成了人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作為國家喉舌,中央臺的這類文化節(jié)目還是很有質量保障的,絕對值得一看,值得引起大眾的關注,引起話題,吸引更多的人來學習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化。
《國家寶藏》觀后感3
《國家寶藏》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節(jié)目,宣傳古代文物歷史,也讓我們了解全國九大博物館的代表文物。既了解了歷史,又了解了文化。結合明星守護人推薦和影視表演還原了當時文物誕生的初衷,也讓我們理解了每一件文物誕生的不易和難得。
在幾千年前生產力并不發(fā)達,但我們的祖先們憑借著他們的聰明才智,制造出這一件件舉世無雙的精美物品。每一件物品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國悠久文化的歷史見證。
但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的國家雖然在不斷地發(fā)展,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遠的距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向我們的祖先學習,學習他們勤勞勇敢的精神,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創(chuàng)造,為民族富強而努力學習,為中國重新走向世界強國之林而努力拼搏!
《國家寶藏》觀后感4
在《國家寶藏》這個節(jié)目里看到科技和歷史的結合,高精尖的技術和舞美(舞臺美感)應用在文物和歷史上感覺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請明星來演繹前世故事,去守護文物是一種既吸引流量又與時俱進的做法。公眾人物的影響就是應該往這些方面去引導。 這個節(jié)目需要沉下心,需要感慨和自豪。
如今的觀眾已經慢慢地不在意流量,開始在意實力了。 《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見字如面》《今日影評·表演者言》包括《明星大偵探》?,F(xiàn)在能看到一檔檔用了心的節(jié)目,說實話,我愿意等,只要你值得等。
以前對一些專業(yè)的東西(比如:演技)沒有認知,當你見過真正的好東西,你的“品味”自動就會上去了。
《國家寶藏》觀后感5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橋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記載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一座守護中華文明的基因寶庫?!秶覍毑亍凡粌H是對文物的展覽、文化的展現(xiàn),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和自發(fā)進入博物館的興趣,從而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與博物館建立起聯(lián)系。然而,如何才能獲得這樣的表達效果和傳播效果,并非易事。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博物館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藏品不斷匯聚、展覽不斷豐富,不愁觀眾,僅有這些夠了嗎?不夠。一個博物館是不是真正對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作出貢獻,就看你用你的資源在多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數(shù)據(jù)顯示,盡管我國文博資源豐富,使用率卻不算高,國人平均每兩年才進一次博物館,而在歐美國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進博物館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會心態(tài)讓人難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陳舊呆板的展陳方式和深奧晦澀的講解讓人難以心生親近。
如何打開博物館里的“奇妙”,讓它真正“鮮活”起來、“親和”起來,《國家寶藏》正是借助電視綜藝這一全民引領級別的傳播載體,進行一種破題意義的探索和嘗試。
《國家寶藏》由央視和故宮聯(lián)手,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領域進行深入挖掘。
制片人、總導演于蕾將節(jié)目形態(tài)定義為“大型文博探索節(jié)目”,“我們這次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chuàng)作手法融合應用,屬于全新創(chuàng)制的紀錄式綜藝,它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chuàng)造一種全新的表達”。不難看出,《國家寶藏》試圖通過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靜”,帶來生動、流動和撼動。央視綜藝頻道總監(jiān)郎昆表示:“《國家寶藏》從全新切口進入文化節(jié)目,匯集了領域內頂級的資源,加上我們多年創(chuàng)新積累的經驗,我們有信心打造出一個新的文化節(jié)目標桿。”
《國家寶藏》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九大博物館每家推薦三件國寶,節(jié)目展示后交由公眾甄選,最終每家選出一件;第二階段,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一場盛大特展,展品即為甄選出的九件國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觀后表示,《國家寶藏》真實、全面、立體地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國家寶藏》觀后感6
利用電視媒體講傳統(tǒng)文化,最忌照本宣科、呆板教條,好節(jié)目一般會把生動故事和聲畫語言作為贏得觀眾的兩大法寶,如能將二者互滲互糅便更加難能可貴。《國家寶藏》表面上是說文物、講歷史,實質上是通過與國寶相關的古今故事來繼續(xù)民族文脈,力求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首期?jié)目中選擇的三件藏品不但件件堪稱國家級珍寶,且在文化、藝術、物質幾個領域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見節(jié)目在素材選擇過程中的匠心所在。尤其值得贊賞的是,節(jié)目通過舞臺小戲的形式別開生面地還原了一個個動人的國寶故事,其間最沁人心脾的不是“物”而是“人”,以及這些人物所承載的民族精魂、歷史風貌、文化擔當與人格魅力。在演繹過程中,還原歷史與表達當下的融合雖還偶顯生硬,但基本實現(xiàn)了“有意義”和“有意思”的有效互動??梢哉f,節(jié)目組利用雜糅互搭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找到了文物與戲劇在大眾傳播中的契合點,把冷冰冰的遠古器物掰開揉碎地精細解析、情感充溢地導入溫度,讓深蘊于國寶中的文脈精粹在故事的裹挾下潤物無聲地化人養(yǎng)心。
如果對文化類節(jié)目做些更高的要求,那便是希望可以跨越時空,完成歷史與現(xiàn)實的深度勾連和靈魂對話,使那些遙遠的文化意象在當代“活起來”。當然,這不是要牽強地生拉硬拽,而是用情懷、智慧和技藝在精神層面實現(xiàn)古今的無縫鏈接。《國家寶藏》在每一件文物的敘述單元里都做了“前世今生”的創(chuàng)意設計,所謂“今生”便志在于此?!肚Ю锝綀D》卷之于中央美術學院教師馮海濤,各種釉彩大瓶之于故宮志愿者團隊,石鼓之于原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主任梁金生,分別存在著某種獨具特色的傳承關系,而節(jié)目對于每一種關系的解鎖和升華,則令觀眾或嘆為觀止、或動容感佩。主創(chuàng)團隊有心的尋找、有力的表述、有情的抒發(fā)、有理的感悟,讓每一件珍貴器物在無形中宛如一根文化紅線貫穿歷史、吞吐古今,煥發(fā)出生生不息、灼灼其華的時代氣息,并富有生命力地綿延向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