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藝術(shù)》讀后感8篇

時間:2024-04-29 作者:pUssy 讀后感

出色的讀后感能夠讓我們在書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智慧,讀完有意義的書籍之后,我們應該認真思考書中的主題和觀點,用心寫好讀后感,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教育的藝術(shù)》讀后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育的藝術(shù)》讀后感8篇

《教育的藝術(shù)》讀后感篇1

“遇上好老師不僅是孩子的福分,甚至也是一個家族的福分,如果我們有這樣的福分,我們一生都會有很好的方向感和一種可以汲取的最后轉(zhuǎn)化成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的力量,我們的生命會始終圍浸在人性的光澤之中。” ……品讀著張文質(zhì)先生的字字句句,對于“生命的關(guān)注”越發(fā)讓我意識其重要性,它列舉的種種案例:學生輕視生命,學生自卑極端,都是缺失“人文關(guān)懷”所至,讀著讀著,我不禁聯(lián)想起我們的學生,我的的教學,還有一些沒想過或沒想清的問題。雖然還是有很多問題解決,但是還是有一點收獲的。

張文質(zhì)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勵與喚醒”,在思想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首先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平時要更細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與克制。我們要腳踏實地,善于發(fā)現(xiàn),做好觀察記錄,捕捉更多的瞬間。其次要廣泛閱讀,努力付諸實踐,積累經(jīng)驗,構(gòu)建自己的認識平臺。

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shù),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學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而至質(zhì)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跌下去和爬起來。他一跌到,你就去懲罰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勵他自主地站起來,那他也許會耍性子,干脆不起來,等著你來拉扯他。對學生來說,錯誤是什么?錯誤是一種經(jīng)歷,錯誤是一種行為,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學會使用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需要教師發(fā)揮慢的藝術(shù)。

任何事物都是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的,循序才能漸進。張文質(zhì)先生說到慢是一種教育的藝術(shù),我覺得值得討論。我覺得慢是一種科學,更是一種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網(wǎng)絡上盛傳著一堂美國的數(shù)學課,看過之后,真是感慨萬千,浪費一堂課只學一丁點內(nèi)容。不過,我總算明白了真正的數(shù)學是怎樣的,而國內(nèi)的算術(shù)又是如何的。

張文質(zhì)先生書中提到“我們的教育往往過于急切的盼望著出成效,成正果,能夠‘立竿見影’,缺乏期待與從容”;“我們?nèi)狈σ环N悠閑的心態(tài),缺乏閑心”。不知從何時起,我常常被超負荷的日常教學工作弄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閑余時間去思考,去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展,做教育應該做的事情。不是有言論說幼兒園學小學的,小學學中學的,中學學高中的,高中學大學的,大學卻在學幼兒園的。

我們還會遇到一些學困生,他們之所以出現(xiàn)目前的這種現(xiàn)象,是由于很多不良的因素的影響,有的學生不愿意去學習,有的不按時完成作業(yè),作為老師,可以先不要責怪他們,應該滿腔熱情的幫助他們,靜下心來和他們談心,做耐心細致的思想感情教育工作,多夸孩子,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正確對待孩子,從而使他們端正學習的目的,建立信心,這樣才能逐漸的趕上去。但更多的時候,在對待這些孩子的態(tài)度上,我們很多教師和家長有太多的恨鐵不成鋼、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和揠苗助長、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要知道:兒童接受教育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將外在的教育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身的素養(yǎng),一切均需在潛移默化間進行。教育恰如教孩子學步。對待學生的成長,來不得半點兒急躁,不需要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嘗試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孩子還沒有邁開第一個腳步,你就去牽引他,甚至一會兒捉住他的右腿,一會兒抓住他的左腿,幫他邁步,那孩子也許永遠也學不會獨立邁步。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shù)。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致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耐心”是個多好的詞?。∵@是我聽到的最美的評價!其實,我和她一樣在千頭萬緒的教育事件中也會有心煩的時候,但是當我們想到孩子就是在耐心等待的過程中成長的,心態(tài)就會平和了許多,看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了!讓我們一起把教育現(xiàn)場當成生命現(xiàn)場去實踐,一起用書中的四句話共勉:“要把教育當作一件事來做;一個人一輩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盡力去做,而且從具體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逼诖?,足夠的耐心,減少教育浮燥與功利。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張老師還提出了一個我們常忽視的問題:教師心態(tài)問題。想想自己十幾年來的心態(tài),教學成熟了些,但對孩子的熱情,對教育的向往,慢慢減退了些。聽周圍的聲音,在作業(yè)堆里,煩燥多了些,面對后進生,抱怨多了些。由此,我們教師的心情,陰沉的較多,怎樣陽光地面對孩子,面對工作,在張文質(zhì)先生看來至關(guān)重要,缺失的話,甚是可怕,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的同感也越發(fā)強烈。

看看我們周圍不少成功的老師,都是陽光地面對孩子。每次春游,她總會“玩”在孩子群中,每次活動,都是積極參與,用心組織。算得上實足的“陽光老師”,因此得到了學生的真心真愛?!敖逃锹乃囆g(shù)”,讓我們慢慢嘗試浸潤人性關(guān)懷,讓我們懷揣著美好的教育理想,共做陽光師生,我們的校園定能更亮麗。

《教育的藝術(shù)》讀后感篇2

對于“教育是什么”這個問題真的沒有好好地思考過。自己當教師的生活真的就那么平淡無奇,每天工作的痕跡就像沙灘上的沙子一樣,被海水沖洗過后馬上就會歸與平靜。讀了張文質(zhì)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之后讓我對自己的工作開始了慢慢地審視?!督逃锹乃囆g(shù)》,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勵與喚醒”,在思想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首先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

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shù),在教學上,教師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為人父母,育人的經(jīng)驗也是慢慢感悟出來的。一個好教師,應是偶有所得,有些獨特的理解、獨特的發(fā)現(xiàn),然后順著這種正道,終成大器。教育恰如教孩子學步。對待學生的成長,來不得半點兒急躁,不需要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嘗試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孩子還沒有邁開第一個腳步,你就去牽引他,甚至一會兒捉住他的右腿,一會兒抓住他的左腿,幫他邁步,那孩子也許永遠也學不會獨立邁步。

看了這本書,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待學生,我們要有耐心,要學會傾聽,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不能戴“有色”眼鏡。對學生之間的矛盾,學生所犯的過錯,我們需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可只聽一面之詞,以免造成“錯案”,傷害孩子的心靈。即使我們心中有不滿,有怒火,都應該壓制自己。靜下心與孩子交流,打開孩子的心結(jié)。也許,你一句溫暖的話語,改變的卻是一個人的人生。

班里總有學習成績很不理想的孩子。我是怎么對待他們的呢?我是很負責地給他們課外進行再次輔導。但是捫心自問,我的出發(fā)點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自己班的平均成績能提高一點。估計這樣的輔導也就成了純粹的功課輔導。只要他會做這樣的題目就行了。其實這樣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了。但如果仔細地想想看,當講了一遍又一遍的時候,我沒有生氣?沒有焦灼?是的,我生氣,甚至憤怒。也有老師說:“我寧可教100個好學生也不想教一個教幾十遍都不會的學生。”當然這是沒辦法時的調(diào)侃。孩子之間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速度有差異,一個孩子的各種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有差異。他在低年級的時候掌握不了這個知識,而我們老師卻那么著急。強迫著小孩一定要弄懂,家長老師不惜用灌輸?shù)霓k法也要他記住。家長說:“看你什么腦子,這點也記不住??荚囶}目一樣的都不會填?!崩蠋熣f:“就是這么做,等到考試像這樣的題目還是這樣做,懂了沒?”小孩累啊,我們累不累?。烤蜑榱艘坏赖冗^段時間孩子自然就會的題目。那如果放棄這道題目怎么樣?那就是家長要抱怨:“才考這么點分數(shù)?!崩蠋熞г梗骸澳氵@道題目做對了,班級的優(yōu)秀率就高一些了。”原來我們都掉進分眼里去啦!人家可能是大器晚成的孩子哦!

書中也有一行小字提醒了我?!苯逃枰氖浅志玫年P(guān)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潛滋暗長與潛移默化,‘立竿見影’往往是有害的,甚至是反教育的?!迸囵B(yǎng)人是一輩子的事,要作長遠打算,教育是一項細活,是一項不能立竿見影的工程。我認為,《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一書的意義就在于,當大家都浮躁于教育立竿見影、急功近利時,有人大膽地和你談“慢”,真的很有味道。

總之,我們應該用“慢的藝術(shù)”,熏陶自己的心靈;用“慢的藝術(shù)”,陶冶每個學生的情操。希望自己能堅持讀書,使自己的視野慢慢地變得更為開闊,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充盈起來

《教育的藝術(shù)》讀后感篇3

品讀這部書的時候,有人評價說這部書理論性太深,沒有實用性。不過我讀的時候,總感覺如沐春風,像和作者在促膝長談一般,總給人以心靈的啟迪。我們也需要不時的好的`理念的注入,不是么?

之前一直有一個困惑,聽電視上的節(jié)目主持評說某一本書時,即使這本書我從來沒聽說過,在他們的“忽悠”之下,我就會聽的入迷,而且會對這本書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像《子午書簡》之類的讀書或者評書節(jié)目是非常喜歡?;剡^頭來細想一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在上課時不惜花費全部精力,但是在讀書上卻是推薦的極為可憐。記得初一來時,學生有讀書課,為了作為一個好的引導,我總會在課堂結(jié)束前的幾分鐘介紹幾本好書。而且當時突發(fā)奇想,給班級的學生辦了班級報刊,報刊的一欄就是好書推薦,好的電影也在其中。但是,由于學生學習任務太緊,這項工程也就夭折了。不過現(xiàn)在想來,推薦好書確屬我心中所愿。只是苦于沒有一個良好的途徑。

肖川在《教育的情趣與藝術(shù)》里邊有一章節(jié)就是“做個好書的鼓吹者”,我覺得這話很是符合當下的情境。學生學習壓力大,平時上課任務趕得緊,學生對書幾乎快絕緣了。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振臂一呼”,“鼓吹”某一本或者一類好書,讓學生能在學習之余能夠多品讀經(jīng)典、收獲感悟。雖然作者在文中只是向讀者推薦一些比較好的作品,讓人從其中受益良多。我們作為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也應如此,將書中之精華、精彩之處向?qū)W生展現(xiàn),讓學生愛上讀書、多讀好書!

肖川先生在寫這些理論時,一邊強調(diào)課堂內(nèi)外的人性關(guān)懷,一邊就在闡釋讀書的好處。這給我們以極大的啟發(fā)。以后再課堂當中,我們不妨將這種理論運用到實際當中,在講解一篇文章之后,不妨多推薦幾部和這個作家相關(guān)、而且也適合學生讀的作品。在假期之余,也可以讓學生多讀好書。記得有一次放假,學校給每位學生布置了4本好書來閱讀,當時的情況發(fā)展到這4部書不僅在開封市,在網(wǎng)上都是好書難求。在網(wǎng)上,這幾本書的銷量直接是遙遙領先的。我在此并不是想說求實的影響力有多大,只是覺得這種舉措對學生、對家長乃至對社會都形成了這樣的一種文化影響力——多讀好書!

所以,不妨在學習之余,都鼓吹好書,讓老師們行動起來,給學生以啟迪,引領他們遨游書海,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

《教育的藝術(shù)》讀后感篇4

今年暑假里,我讀了張文質(zhì)的《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這本書。書中說道“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shù)。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致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shù),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學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shù),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作為教師的我們,今天又該怎樣理解“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呢?我主要想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認識。

一、“慢”而不“怠慢”。

教育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一部分“問題學生”,他們在學習上基礎較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在生活及其他方面,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早戀、打架斗毆等現(xiàn)象不時發(fā)生,給我們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作為教師,我們常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對此,我反復思慮著如何將他們引上良性發(fā)展的軌道。如果對這部分學生“怠慢”了,就意味著放棄他們,后果不堪設想;相反我認真思考,改變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維。雖然他們的壞習慣很難改變,但并不是不可救藥;雖然他們在學習方面起點比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為;雖然他們進步的速度比較慢,但并不等于到達終點的速度就慢。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對待這些問題學生要鼓勵、啟發(fā)、引導、耐心、寬容、等待……,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逐漸調(diào)整和理順好自己的狀態(tài),再差的學生都有它的基礎點,就從每個學生的具體基礎點做起,自然生長點開始,逐漸延續(xù)增長,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自然就會產(chǎn)生興趣,而繼續(xù)續(xù)下去。(比如今年我有一個學生叫賈元瑤,在小學她學習習慣就很不好,又比如現(xiàn)在在鄭州二中讀初二的李豫征)

二、“慢”需要感悟。

我們老師在我們的教學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為人父母,育人的經(jīng)驗也是慢慢感悟出來的。一個好教師,應是偶有所得,有些獨特的理解、獨特的發(fā)現(xiàn)。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作為老師,尤其如我們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對待孩子,我們要有耐心,要學會傾聽,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鏡。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即使我們心中有不滿,有怒火,都應該壓制自己。靜下心與孩子交流,打開孩子的心結(jié)。也許,你一句溫暖的話語,改變的卻是一個人的人生。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勵與喚醒”,我們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時,我們要更細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與克制。我們要腳踏實地,善于發(fā)現(xiàn),做好觀察記錄,捕捉更多的瞬間。

三、“慢”需要等待。

這個“慢”,要有足夠的期待,足夠的耐心,減少教育浮燥與功利。而作為一種慢的“藝術(shù)”,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而至質(zhì)變的過程。這個慢,也就是讓孩子感受、體驗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跌下去和爬起來。他一跌到,你就去懲罰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勵他自主地站起來,那他也許會耍性子,干脆不起來,等著你來拉扯他。對學生來說,錯誤是什么?錯誤是一種經(jīng)歷,錯誤是一種行為,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學會使用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需要教師發(fā)揮慢的藝術(shù)?!敖逃荒茏非罅⒏鸵娪暗男Ч?,‘立竿見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為,所有反教育的行為都立竿見影?!蔽乙源俗鳛橐粍┣逍褎r時告誡自己,欲速則不達,對待“問題”學生,要寬容,要等待,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簡單粗暴。在具體做法上,這幾年我改變了以往遇到他們“作亂”時批評、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當眾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熱情和真心感染他們,以欣賞他們的優(yōu)點為出發(fā)點,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為基礎,拿起表揚的武器,營建“贊美文化”。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他們“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恒的責任。

一個人在校期間只是他人生的一個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學到老”是生存的需要,畢業(yè)時的他,還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個好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師生之間的偶爾一個短信、一句問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對一個人的激勵、鼓舞、發(fā)展導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比如我們班的學生王若林,我只是在小學最后一次的家長會上點名表揚了幾個很有學習潛力的孩子,結(jié)果這個孩子考上了上海交大)我想這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神圣之處吧?這也是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吧。作為一個教育一線的教師,我非常喜歡“慢教育”這個詞。教育并不是立桿見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與教育背道而馳。以“慢”的心態(tài)來對待教育,陪著學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慢慢地陪著學生長成參天大樹,何嘗不是一種睿智,一種氣度?

《教育的藝術(shù)》讀后感篇5

這個學期一開學,我們校長發(fā)給我們每位老師一本書,我的書是張文質(zhì)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希望我們提高教育理念,能得到成長。

我在課余和國慶節(jié)期間拜讀了其中的一些內(nèi)容,感觸頗深。張文質(zhì),福建閩侯人,教育學者,詩人。 1983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導人、負責人。多年來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長期植根于中小學課堂,推動中國基礎教育的變革和發(fā)展。在研究和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辦了1+1讀書俱樂部,推廣1+1式的讀書理念。通過學習,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勵與喚醒”,首先我們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時,我們要更細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與克制。其次要廣泛閱讀,努力付諸實踐,積累經(jīng)驗,構(gòu)建自己的認識平臺。

張文質(zhì)先生在《直面教育與生命的悲情》中,他寫道“其實,我們從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中都可以看出,教師的真摯關(guān)愛對人的幼年時期的成長,對人生建立的信心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啊!就像美國詩人艾米斯說的那樣,哪怕僅僅把一只暈厥的知更鳥送回巢中,我們也就不虛度此生!”我很認同張文質(zhì)先生的這個觀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遇到過好多事例,我現(xiàn)在所教的四年級有一個調(diào)皮男孩,想象力特別好,繪畫形式很獨特,也很大但,我選他當課代表,當我剛說時他激動了好一會兒,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向我提出他不想當,但是,能看的出他是猶豫的,因為長時間的在班級中的表現(xiàn)不好,可能是對自己不自信的原因。我還是堅持讓他當,他也就依從了。時間過去了一個月了,有一天,調(diào)皮男孩的一個好朋友突然問我:“老師,王景鑫真的是美術(shù)課代表嗎?”我說:“是啊”,“啊,你真的是課代表!”這時,我看到王景鑫已經(jīng)是滿臉自豪,激動地臉都紅了。我很是感慨,我深深的感到“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這句口號是多么重要啊!

《教育的藝術(shù)》讀后感篇6

當我在學??吹綇埼馁|(zhì)的《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這本書時,題目“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這句話吸引了我,這句話讓我的內(nèi)心有異樣的觸動,當代生活日新月異,我們處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現(xiàn)實社會里急功近利的浮躁現(xiàn)象普遍存在,誰不在追求快捷便利,教育也是如此??粗磉叺囊恍┤嗽谧疃痰臅r間里功成名就,誰不羨慕。許多人都渴望著一步登天,一夜成名,一蹴而就……我捧著這本書,我要看看張文質(zhì)是怎樣看待如今的教育和教師的追求方向。

張文質(zhì)在《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一書中寫道:讓我們時時提醒自己,克制自己,改變自己的否定思維,讓我們一點一滴地變得陽光一點,積極一點,主動一點,努力著慢慢地使自己成為建設性文化的一部分,成為贊美文化的一部分……

從張文質(zhì)的這段文字中我體會到: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首先要“慢”在教師本身,教師要逐漸地不斷地改變自己,以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讓自己的教育更有智慧。

張文質(zhì)在《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一書中寫道:我深信教師的教育觀念和生命意識才是學校文化中最具意義的力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著,更重要的是,他是作為一個具體的一個人在影響、默化、潤澤著他班上的每一個學生的……

我想我們應該更努力的工作,讓教育真正開啟學生的智慧,潤澤我們的生命。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我們不在乎歡笑伴著淚水。我們要加深對教育的理解,確立自己的生命價值與目標,同時能夠更好的去影響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個班級,甚至一所學校。我們教師就擁有這樣的位置,我們依然要珍視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依然要對自己有一個期待,讓自己過的更好,讓孩子們過的更好。讓我們努力的工作,讓教育真正開啟學生的智慧,潤澤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對教育永葆激情,用最初的心情做永遠的教育,讓我們攜著平凡追逐和超越我們永遠的夢想。

看書真好,洗滌人的心靈,希望自己能堅持讀好書,希望自己能慢慢遠離世俗的偏見,使自己的視野慢慢地變得更為開闊,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充盈!從這本書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慢”不僅在對學生的教育上,也是在自己在專業(yè)成長的路上的學無止境。我會在今后當教師的每一個日子里更清醒、更理智地遵循教育“慢”的藝術(shù),與時俱進。

《教育的藝術(shù)》讀后感篇7

讀了《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要屬《“消極”是我們最可怕的敵人》這一篇了。文中提到“我們最可怕的敵人就是對一切事物的消極心理?!边@種消極心理一旦駐進我們的心靈,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我們經(jīng)常會情不自禁、甚至無法克制地以這樣的方式處人、處事、處己,卻不自知!因此,我們教育者要擁抱一顆積極向上的愛心,讓教育變得更陽光。

彬是我班成績很差的一個女孩子,不僅如此,連字跡也很不端正。開學初,每天的.課上都要開小差、做小動作,所以每天的課堂作業(yè)不是來不及就是錯誤連篇,因此,她就成了我課上重點關(guān)注的對象,也時常在課上會受批評,而她,每次都朝著我笑笑。起初,對于她,我真的有點無可奈何。偶然的一次機會,我正翻閱她寫的《一天一事一感受》時,發(fā)現(xiàn)她每天都寫了被批評的事,不是受老師的批評就是受家人的批評,看到這,我的心不禁地抽搐了,“原來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批評中,那她怎么會感受得到溫暖呢?感受不到溫暖,又怎么真正地去愛呢……”一連串的問題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不禁對她投去憐憫的眼神。

放晚學了,我依然在批她訂正的課作,“今天真棒!這么快就訂正好了,看來彬越來越能干了!”話剛落下,她立即露出了笑容。正在這時,她的媽媽走進了教室,過來問問她的情況,我看得出她緊張的情緒,笑容一下子消失了,我笑著說了一句:“挺好的!”順便把彬叫過來,兩人一起和我面對面坐著,我拉起彬的手,不禁感覺她的小手一直在顫抖,說:“彬,趙老師覺得你比剛開學,表現(xiàn)好多了,你覺得呢?”點點頭?!澳悄阌X得自己還有哪些要改進的地方呢?讓趙老師當你的朋友,一起來幫助你,好嗎?”沉默了一會說:“我上課還不夠?qū)W?,發(fā)言還不夠積極,作業(yè)……”“哦,這些問題都好解決,只要彬你愿意,照趙老師說的去做,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一定能克服的,你相信老師嗎?”笑瞇瞇地點點頭。于是,在她整理書包的期間,我還跟她的媽媽達成了協(xié)議。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彬進步了,人也開朗了許多。

《教育的藝術(shù)》讀后感篇8

?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這本書,是我的一位教師前輩向我推薦的。2017年5月份第一次讀,讀著張文質(zhì)的文字,滿滿的都是真實。他一直在講教育的真相,一直在強調(diào)生命化的教育,讀得我心里很痛的那種感覺!

和另一位教師前輩交流,讀《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怎么會有心痛的感覺?她說,痛苦,就不要讀了!于是,就把它擱置那里了。為了完成此文,又拿起了這本書。一年多的沉淀,心境完全不一樣了,沒有了曾經(jīng)的痛徹心扉。

當教師失去了她該有的陽光下最光輝的師道尊嚴的時候,我們只能向自己尋找答案,一切從自己的內(nèi)心去探求。也許,就是那種笑著哭的感覺吧。就是那種流著淚去追尋夢想——砥礪前行、靜待花開、用生命去綻放教育的絢爛焰火!

在《直面教育與生命的悲情》一文中,我讀到“德國教育家洪堡在一百多年前做了兩件有深刻影響的事,一個就是極大地提高教師的工資,結(jié)果使得優(yōu)秀的人才大量涌向?qū)W校;一個是實行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免費教育。德國,哪怕經(jīng)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國家之一。這跟洪堡教育改革的理念所開啟的制度有很大的關(guān)系?!?/p>

心里是振奮的!真的羨慕德國的教師從業(yè)者,不是艷羨他們高額的工資,而是眼氣高額工資所帶來的當教師的師道尊嚴!

我們當教師的有尊嚴嗎?

有些家長一提起老師,就咋咋咋地評論。就是社會上,也總是貶低教師。我真不知道教師都犯了怎樣的道德失誤?世人為什么要用超于常人的道德標準綁架教師?教師,是神?還是個人?

當孩子在學校擦傷,家長跑到學校嗷嗷叫:孩子交給你,就給我看成這!當老師和他講道理時候,他說:滾一邊兒去!甚至是想要向老師大打出手!

當教師的是否要問,教師的師道尊嚴,哪里去了?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泥濘中,用那遙不可及的夢想支持著我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