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關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范文3篇

時間:2022-02-20 作者:Kris 讀后感

讀一些有意義的書籍可以充實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的氣質(zhì),鍛煉我們自己的思維能力,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通用關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范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通用關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范文3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1

因為喜歡暢游書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兒,我都會先找到當?shù)氐膱D書館,辦一張圖書證,一逢周末便扎進圖書館,早出晚歸。

年少時,酷愛讀小說,有道兒女情長的言情小說,像《我為歌狂》《誰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訴說刀光劍影的武俠小說,如古龍的《武林外史》;還有發(fā)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飄》。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類書籍便成了案頭常見書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便是其中一本。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媽媽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書中內(nèi)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兒的日常交流。在這部著作中,她經(jīng)常從一個母親的角色進入問題,卻始終以專業(yè)工作者的學識和態(tài)度來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閱讀此書讓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愛的質(zhì)量”是第一章,它讓我知道:對孩子要承受的痛苦應如實相告,盡量不夸大也不過分縮小,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快樂為前提?!捌獠缓谩痹诩议L身上可能只是個小毛病,可它給孩子帶來的卻會是個大惡果……書中所說的事情都是我已經(jīng)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然而對比之下,相形見絀。比如,我會在孩子打針時,騙他“一點也不疼”;“逗”孩子時,可能開懷了自己,卻給孩子帶來了羞辱、擔憂和失落;因為自己的“脾氣不好”,不僅讓孩子變得脾氣暴躁,自卑怯懦,也讓孩子身心俱傷,而在犯錯后屢教不改,一錯再錯。作為母親,我不懂我的兒子,而作為老師,我又不懂我的學生。

看完“把學習做成輕松的事”這一章的內(nèi)容,我突然了然: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而苦惱。兒童學業(yè)落后的原因,常在于他沒有學會思考。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yè)落后,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yōu)秀,一切都是可逆轉(zhuǎn)的,使情況發(fā)生逆轉(zhuǎn)的神奇力量是:課外閱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jīng)元之間的聯(lián)系。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什么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标P于這一點,我自己也深有體會。上小學時,我屬于那種不需要花費什么工夫在功課上也能考得好成績的學生,可年級越高越會力不從心,而這跟我那少得可憐的課外閱讀量不無關系。對于這一點,尹建莉老師在書中也提到過。

關于閱讀,尹建莉老師強調(diào)應該讓兒童感覺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任何其他目的。當然,閱讀有好壞之分,但這里的好壞絕不是以“有沒有用”為區(qū)分標準,而是以“孩子的的興趣”為核心要素。在書中,她談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壞閱讀的幾個特點,其中說到“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少”時,她提到:書中的具體內(nèi)容根本不需要孩子專門去記憶,即使他把三個月前讀的一本小說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記了,也不能說他白讀了。她打了一個既形象又讓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個月前閱讀的書正如三個月前的一頓美餐,盡管我們可能根本不記得當時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當時可口食物里的營養(yǎng)的確被我們吸收了。

此外,關于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她認為: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讀書亦然!而我亦深以為然?!?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評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能讓家長、老師以及那些關心教育的人從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確如此。這正如我堅信閱讀不僅對孩子重要,還對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同樣重要一般。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2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寒假我認真讀了尹建莉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使我對教育孩子和如何做一個好媽媽有了新的認識,更在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

文中講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jié)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qū)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我們都說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教育,但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不應該單單是父母,更是孩子的老師。我們應該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fā),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

書中還概括了很多教育孩子的要點,內(nèi)容通俗易懂,使我對教育孩子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其實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在教育孩子,但我覺得最應該學習的是家長,因為身教永遠大于言教,改變自己比單純教育孩子更加的重要,對于我的孩子來說,他比較內(nèi)向,不大愛說話,可能與我們做家長的也有很大關系,我們在外面經(jīng)常批評孩子,說孩子不好,使他自己覺得不自信,所以導致孩子不大喜歡和人交談,這是我們的錯誤,現(xiàn)在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和同學們多交往,融入到班級的生活中去。我們應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一種方式方法,放下我們做大人的架子,成為孩子的朋友,讓孩子慢慢改變。希望孩子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我們也在長大一次。對于孩子的學習,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快樂的氣氛下學習,不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別讓孩子討厭學習,孩子的學習好壞,是在日常學習中不斷的積累的,而不是突擊出來的,不要寫暴力作業(yè),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每個孩子都會成為天才,天才就是運用資源快樂重復次數(shù)最多的人。其中就講到快樂的重要性。培養(yǎng)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未來社會負責。孩子的童年不會重復,讓我們做孩子的好朋友,讓孩子們在我們每個家庭里都能快樂地成長!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3

“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這句話深深地吸引了我,激發(fā)了我讀這本書的興趣。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一個教育專家尹建莉16年的教子手記,作者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還未讀完整本書,就已收獲頗豐。

第一章的第一個故事“打針有些疼”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因為我的孩子還不到1歲,正是每月都去打預防針,每次都嚎啕大哭的時候??吹竭@個標題,我如饑似渴般一口氣讀完這個故事。故事中用對話的方式介紹了媽媽是如何引導圓圓,讓圓圓主動接受打針的。不僅有語言的心理疏導,還有親情動作的“親親臉蛋”,加油打氣、及時鼓勵,最后還給了孩子退路“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事。”作者談到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按照她的方法,我也這樣引導自己的女兒,效果確實出乎意料。文中總結(jié)到:對于必須要讓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應用的幾個原則。一是平靜自若,不要表現(xiàn)出焦慮。二是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三是對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盡量不要夸大也不要過分縮小。四是激發(fā)孩子的勇氣。五是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這是我們想知道的,家長想知道的。作者神奇的命名為“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這一充滿魅力的標題吸引我仔細閱讀,原來作者認為閱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閱讀有興趣,從閱讀中得到快樂。閱讀不僅應該開始得早,而且應該讀得足夠多。文中還提出了“好閱讀”與“壞閱讀”,好閱讀盡量用書面語,壞閱讀拋開書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語;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好;好閱讀要求快快讀,壞閱讀要求慢慢讀;好閱讀讀字,壞閱讀讀圖;我想學校的閱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閱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閱讀。依據(jù)此觀念,我對閱讀也有了新的了解,我要給孩子按照書一字一字讀故事,我要引導孩子多讀書,快讀書。

書還未讀完,相信每一章節(jié)都會讓我有收獲,讀有所獲,學有所獲。我愿帶著美好心情多讀書,樂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