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稱教學設計7篇

時間:2022-12-29 作者:Youaremine 教學計劃

我們在寫教學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包含教學任務和目標,教學設計寫的好也是對我們教學生涯很有幫助的,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稱教學設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稱教學設計7篇

認識稱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一)通過教學,學生初步認識0的意義。

(二)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三)學會0的寫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0的意義及有關0的加、減法。

難點:0的寫法。

課前準備

(一)教具:3個放大的茶碗、茶盤圖、氣球圖、蠟筆盒圖、放大直尺。

(二)學具:每人準備一把小直尺;0~5的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看圖寫數(shù):

2、填空:

3、口算:

4+1=

2-1=

3-2=

1+2=

2+2=

5-1=

3+2=

5-4=

3-1=

(二)學習新課

啟發(fā)談話:盤子里有兩個杯子,用數(shù)字2來表示,盤子里有一個杯子,用數(shù)字1來表示。如果盤子里一個杯子也沒有(出示)用什么數(shù)字來表示呢?(這時肯定會有同學說出用零來表示)對!用零來表示,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貼出課題)

1、認識0。

師說:盤子里一個杯子也沒有,我們可以用數(shù)字“0”來表示,板書:0。

師說:這個數(shù)字讀作“零”,“0”表示沒有?!?”和1,2,3,4,5一樣,也是一個數(shù)。但它表示什么呢?(表示沒有)

(1)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0”的用法和意義。

師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0這個數(shù)字,比如;媽媽買回5個蘋果,吃了5個,還剩0個。小華有3支鉛筆,用了3支,還剩0支。你們一定還會說出許多這樣的例子?,F(xiàn)在我們分小組議論,看誰說得最好。

議論后,指名4~5人說。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師說:剛才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你們對0有了初步的認識。0可以表示沒有。0還可以表示什么呢?請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這里它還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直尺放大圖。

師說:請大家看放大直尺圖,0在這里表示一段也沒有。它還可以表示起點。表示量東西從這里開始。

師問:這個0應排在誰的前面?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為0是起點)

指名數(shù)直尺上的數(shù):從0~5。

齊讀:0~5,5~0。

(4)指導0的書寫。

老師邊范寫邊說:寫0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起筆收筆都要相連,寫成橢圓形。

自己在課桌上練習寫0,注意筆順。

在書上練習格描寫0。

2、學習有關0的加減法。

(1)學習同數(shù)相減等于0的減法。

出示小朋友拿氣球圖:

師問:

①第一幅圖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幾個氣球?

②第二幅圖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幾個氣球?

③把這兩幅圖連起來看,是什么意思?(小朋友手里原來有2個氣球,飛起2個)

④原來有2個氣球,飛起2個,可以提出什么問題?(還剩幾個?)

⑤求還剩幾個?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板書:2-2=0。

指名說:算式中的2,2和0各表示什么?

⑥2-2=0為什么用0表示?

師說:2去掉2就沒有了,所以用0表示。

擺一擺:

同學們在自己的課桌上先擺3根小棒,再拿走3根,還剩幾根?

算式怎么列?板書:3-3=0。

齊讀:2-2=0,3-3=0。

師說:你們還能想出幾減幾等于0的題嗎?

學生說,老師板書:

1-1=0 5-5=0

4-4=0 0-0=0

師說:這些都是同數(shù)相減得數(shù)是0的題。

(2)學習一個數(shù)加0或減0。

出示蠟筆盒圖:

師問:

①左邊盒里有幾支蠟筆?右邊盒里有幾支蠟筆?一共有幾支蠟筆?

②求一共有幾支蠟筆,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板書:4+0=4、

指名說:算式中各數(shù)表示什么?

老師把兩個盒子調換位置:

師問:

①誰能看圖再列一道算式?

指名說,板書:0+4=4、

②4加0為什么還等于4?(因為4加0就是4加沒有,還應該是原來的數(shù)。)

③那2+0,5+0,0+3呢?

師說:這幾道題都是一個數(shù)加零的加法。

想一想:一個數(shù)減零應怎么算呢?

板書:5-0=□。

指名說:5-0=5。

師問:為什么5減0還得5?(因為從5里去掉0個,就是一個也沒去掉,所以還是5。)

師問:4-0呢?6-0,7-0呢?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知道了同數(shù)相減(指板書)等于0,一個數(shù)加0還得這個數(shù);一個數(shù)減0還得這個數(shù)。下面比一比看誰學得最好。

(三)鞏固反饋

1、拿出0~5的數(shù)字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

2、看圖列式計算:

3、口算:

4+0=

3-3=

2-0=

0+3=

5-5=

1-0=

2+0=

0-0=

5-0=

0+0=

4-4=

3-0=

4、做練習五第1,4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學習0的認識及有關0的加、減法。課堂設計是這樣安排的:

一、分三個層次進行新課。

第一層,認識0;

第二層,教學相同數(shù)相減等于0;

第三層,教學一個數(shù)加0或減0。

0的認識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所以要通過直觀演示、觀察實物圖、動手操作等方法使學生從感性上對0有初步認識。

二、在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時,講完例題后啟發(fā)學生動腦筋自己編題,自己計算。

三、在講完4+0=4這道題后,設計了把兩個蠟筆盒調換位置,讓學生列出0+4=4進一步加深理解對“調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的理解。

四、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除完成練習五第1,4題的作業(yè),還增加了看圖列式計算和口算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關0的加減含義。

認識稱教學設計篇2

一、教材分析

“分一分(一)”是北師大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shù)》第一課時的內容。

對于分數(shù)這部分知識北師大版教材是分兩次進行教學的。第一次是三年級的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第二次是五年級的系統(tǒng)學習分數(shù)知識?!缎W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對第六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shù)。這一課是分數(shù)教學的起始課,是學生對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在整個小學數(shù)學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學生只有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知道分數(shù)的意義,才能學好后面的知識,所以,這節(jié)內容是本單元重點學習內容。

二、學情分析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從認識整數(shù)發(fā)展到認識分數(shù),是一次飛躍。兒童生活里沒有這樣的經驗,無論是從意義上還是讀寫方法上和整數(shù)都有很大的差異,雖然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有1/2,但是不曾想過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尤其是分數(shù)既表示一個量,又表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意義理解較困難。建立概念的過程也很慢的,語言的敘述更是存在問題。不過,這節(jié)課的知識是一個全新的知識,學生學習興趣容易被調動。開展數(shù)學活動學生會全身心的投入。

三、設計理念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學習方式。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設計著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知識,抽象出概念。這是其一。

其二,針對學生建立概念慢,為了讓學生較好的理解簡單分數(shù)的意義,以“分禮物”作為切入點,同時在部分環(huán)節(jié)中設計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認知分數(shù),在獨立思考,操作中數(shù)學活動真正體會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概念。從而體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又運用到生活中去的教學理念。

其三,新課程改革以來,發(fā)現(xiàn)式學習為多數(shù)教師所接受,并得到廣泛應用,但接受式學習仍然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兩者結合運用,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shù)。

3.會讀寫簡單的分數(shù),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在活動中用數(shù)學眼光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新

(課前老師為學生同桌兩人準備1包神秘禮物,如:6顆草莓、4根香蕉、2個蘋果、1個西瓜)

1.分禮物——滲透“平均分”

師:同桌兩人要一起分享禮物,想一想,怎樣分才是公平合理呢?

讓學生動手分禮物袋子里的東西。

[設計意圖:提出了怎樣用公平合理的方法分配東西的問題,感知“平均分”的含義,同時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理念。]

2.作匯報——導出“半個”

讓學生匯報自己分的結果。

3.揭課題——初識分數(shù)

師:誰知道“一半”的數(shù)學符號是怎樣表示的嗎?

(預設:學生可能因為預習本課或生活經驗,已經知道答案:1/2,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因勢利導:如學生已知,教師直接揭題,如學生不知,教師引導表示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一半”,然后揭題。)

師:誰知道1/2叫什么數(shù)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個新朋友——分數(shù)(板書:分數(shù))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以“分禮物”的活動作為切入點,讓全體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體會到有些數(shù)中不能用整數(shù)來表示的,從每份是整數(shù)過渡到每份不是整數(shù),自然引出分數(shù)。激活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同時認識到學習分數(shù)的必要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動手操作,感悟新知

1.尋找生活中的1/2

師:那我們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用1/2來表示的呢?

2.知識遷移,進一步理解分數(shù)

師:你們小組禮物中都有一個西瓜,剛才我們是同桌平均分,每人得到它的1/2,如果這一個西瓜要讓你們小組的成員一起來分享,那么你們每人得到多少呢?

[設計意圖:小組人數(shù)不一,引出1/4、1/6等不一樣的分數(shù),體現(xiàn)了教學方法的層次性與靈活性。]

3.認識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及讀寫法

師:大家想多了解分數(shù)這個新朋友嗎?

課件演示“小博士介紹分數(shù)”。

4.自寫分數(shù),深化理解分數(shù)

⑴師:除了1/2、1/4、1/6,大家還知道哪些分數(shù)呢?

(預設:這個環(huán)節(jié)可能導致兩種學習狀況,一是受前面影響只寫像1/7、1/2這類分子是1的分數(shù),一是出現(xiàn)像樣2/2、6/4這樣的假分數(shù),對此,教師也應當因勢利導。)

⑵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等辦法來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shù)并試著把分數(shù)寫出來。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根據教材知識特點靈活運用發(fā)現(xiàn)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設計開放性較強的題目讓學生探究,突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闖關活動,拓展新知

第一關:找朋友

師:請同學們幫分數(shù)找到他們的圖形朋友。

分一分(一)教學設計分一分(一)教學設計分一分(一)教學設計

1529

師:咱們有辦法讓它們成為朋友嗎?

(預設:2/4找不到朋友,該怎么處理?打破連線題“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常規(gu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思考,培養(yǎng)謹慎的學習態(tài)度。)

第二關:神槍手

用下面的分數(shù)表示陰影部分對嗎?對的,用手勢比“y”;錯的,瞄準射擊。

分一分(一)教學設計分一分(一)教學設計分一分(一)教學設計分一分(一)教學設計

3226

第三關:小畫家

這是一個圖形的一部分,它表示的是這個圖形的1/5,大家知道這個圖形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能畫出來嗎?(逆向激趣)

[設計意圖:大量的習題,枯燥的演練使學生被動、應付,這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了闖關活動,通關的信念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分數(shù)的認識。]

四、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認識稱教學設計篇3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44—50頁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jié)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jié)"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shù)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shù)及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jié)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2、教材的編寫意圖

“乘法的初步認識”內容的編排,分兩個層次:第一,以學生活動情境提供同數(shù)相加的式題,進而引出乘法運算。第二,溝通同數(shù)相加和乘法的關系,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景,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shù)相加開始,結合具體的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編排由學生活動中同數(shù)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

3、教材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解決重難點的策略:讓學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傘和小棒,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來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學前分析

學生在已經學過多個數(shù)相加的基礎上,初步來學習乘法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我班學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對于這幾個小朋友還需花時間來輔導幫助他們理解兩位數(shù)減法的算理。

四、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課前5分鐘

(略)

(一)情景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擺小棒嗎?

(出示小朋友們擺小棒的情景。他們邊擺小棒邊進行對話:“我會用小棒擺小旗?!薄拔覕[了五棵小樹?!薄拔乙矔[。”“我也會?!???)

師:你們會擺嗎?你們會擺什么呀?(學生踴躍回答。)

師:你們會用小棒擺這么多的作品,那咱們也來做一個擺小棒的游戲好嗎?(生:好?。?師:請你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老師幫你看著時間,看看你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能擺出多少個相同的作品。

(學生操作。)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擺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擺了2顆星星。

生3:我擺了10個三角形。

生4:我擺了4棵小松樹。

二、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1、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擺出了這么美麗的作品。那么,請你觀察一下你擺了幾個作品?一個圖案用了幾根小棒?你擺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把算式寫在作業(yè)紙上。

(學生活動)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師:小朋友們通過擺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觀察這些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都是一樣的數(shù)。

4、師:對,每個算式中的加數(shù)都相同。小朋友們,以前我們學的加法頂多只有三個數(shù)相加,今天小朋友們列的加法算式有這么多數(shù)加在一起,你們能列出這么長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師給你足夠的小棒讓你繼續(xù)擺,你打算擺出多少個?你還能列出算式嗎?(生:能)如果你擺了100個作品,你還能列出加法算式嗎?(學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會怎么樣???

生1:算式很長。

生2:本子上都寫不下了。

生3:可能寫滿了黑板也寫不完算式。

生4:寫起來太麻煩了。

5、師:是啊,看來這樣的算式寫起來還真麻煩。那你們能不能研究一種寫起來簡便的方法,讓很長的連加算式變得簡便點呢?例如黑板上同學列的這個10個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個辦法讓這個算式寫起來簡單些,或者發(fā)明一種新的表示方法來代替這個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在學校進行的教研活動中,我講了二年級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這是小學生第一次接觸有關乘法的知識,在新課的導入時,我主要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提問學生有關乘法你們了解哪些知識?學生從各個方面說,首先教師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做一個了解。其次為揭示“相同加數(shù)”和“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意義為新知識的學習作了鋪墊。巧妙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起學生求知的欲望。 本節(jié)課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活動去探究生成。如新課階段,教師讓學生算一算每個圖形各用了幾根小棒,列出算式。這時,并不規(guī)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過對左右兩邊算式的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加數(shù)相同時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加數(shù)不同時不能直接改寫成乘法。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認識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一樣,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兩種算式的寫法與讀法不一樣。求幾個相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簡便在寫法與讀法上。通過觀察、比較和概括,達到初步認識乘法的目的,并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精心設計的練習,避免了集中練習對學生造成的疲勞感,特別是在課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5×2”的意義,將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性融為一體,豐富了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體

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由于給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學生的情緒飽滿,參與面廣,思維活躍,學生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學習效果非常好。

本節(jié)課主要的問題是我沒有掌握好學生自學的時間,這個環(huán)節(jié)放的有點時間多了,導致后面的練習時間緊,這說明教師還是對學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這一點也希望和其他老師們共同探討研究一下。

認識稱教學設計篇4

教學內容:一年級數(shù)學教科書上冊第29頁、第3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讀、寫數(shù)字0。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2、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探索等學習活動,提高學生主自學習的意識和發(fā)現(xiàn)簡單規(guī)律的能力。

3、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shù)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和興趣。在探索研究活動中體會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初步體會0的含義。

教學難點:學會有關0加減的計算方法。教具準備:課件,數(shù)字卡片,玻璃珠,杯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0)

猜數(shù)游戲

師在杯子里放玻璃珠,小朋友,猜一猜,杯子里放了幾顆?看誰猜得最準確。最后一次杯子里沒有放玻璃珠,猜的顆數(shù)用0來表示。

二、新授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0更多的知識。(出示課題)

(二)1、0表示沒有

(1)課件出示教科書P29的猴子吃桃圖。

師:小猴子看見又大又紅的的桃子,它會做什么呢?(同桌互說)

師:盤子里有兩個桃子,用幾來表示?(用2)吃了一個桃子,剩下幾個,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用1)又吃了一個桃子,盤子里還剩幾個桃子?(用0)“0”表示什么?(沒有)

師:0和1、2一樣,也是一個數(shù)。什么也沒有,就用0來表

示、(板書:沒有)

(2)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遇到沒有的時候會用0來表示的例子。2、0表示起點

(1)師:小朋友,你們想一想,0是不是只能表示沒有?(出示

直尺圖)

師: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誰能告訴大家?

我們發(fā)現(xiàn)0寫在哪兒?

它表示什么?

師:是呀,這里的0表示起點,到二年級學習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一般以0作為起點進行測量。

(2)讓學生舉一些0表示起點的例子。

3、學生舉例子,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見到“0”。

(三)“0”的寫法

1、師:大家看一看,說一說,這個“0”的形狀像什么?

2、師指導寫法,邊示范邊講筆順要點,學生書空。

3、指導后,學生練寫。

4、對學生的書寫進行評價。

(四)教學有關“0”的計算

1、課件出示P29青蛙圖

師:你們看到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池塘里第一塊荷葉上有4只青蛙,第二塊荷葉上沒有青蛙,要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你會列式嗎?板書列式:4+0=4

師:還可以怎樣列式?(板書列式0+4=4)讓學生觀察這兩道式子,說一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結:從4+0=4和0+4=4的算式中可以知道一個數(shù)加上0或者0加上一個數(shù),都得原來的那個數(shù)。讓學生舉一些以上這樣的例子。

2、課件出示:荷葉上有4只青蛙,后來4只青蛙都跳走了。(讓學生說說圖意)

師:荷葉上有4只青蛙,后來4只青蛙都跳走了,還剩多少只青蛙?

你會列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4-4=0

3、練習:列式計算。

老師手上有2支鉛筆,送給一位小朋友2支鉛筆,老師手上還有幾支鉛筆?讓學生根據這情景列出式子。

2-2=0(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列式)

4、讓學生計算。

5-5=

師:小朋友,你們觀察這三道式子,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匯報。

小結:兩個同樣多的數(shù)相減,都得0。5、想一想5-0=()

師:5減0表示什么意思?(就是從5里面去掉0個,也就是說5個東西一個也沒有減去,還是5個東西,所以5減0等于5。)問:誰會算?

5-0=5(板書)

小結:一個數(shù)減去0還得原來的那個數(shù)。6、指導學生看書。

7、師生共同小結說說學到什么知識。

三、鞏固練習

第一關:把下面的數(shù)字卡片按一定的順序排列。(教科書P30第2題。)

指名演示,并說一說是按什么順序來排列的。

第二關:看圖寫算式。(教科書p30第3、4小題)

四、課堂總結:今天你們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書設計: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04+4=04-4=05-0=5

沒有0+4=42-2=0起點5-5=0

認識稱教學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在動腦、動手、動口中體會乘法的意義。

2、認識乘號,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難點:把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教學策略:

在比較中認識新知識

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哪兒玩?咱們一起看看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這么開心?

課件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他們在玩什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1:

(1) 整體感知,初步認識乘法。

游樂園里的確很好玩,其實在這里還藏著很多數(shù)學秘密呢!根據咱們觀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課件出示旋轉小飛機圖。問:每架小飛機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幾個同學在玩旋轉小飛機?

學生分小組討論。

指名上臺數(shù)一數(shù),列出加法算式。

3個3個地數(shù),一共有5個3,寫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課件出示旋轉小火車圖。

問:每個車廂里有多少人?(6人)有幾個這樣的車廂?(4人)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6+6+6+6=24)

課件出示過山車圖。

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個2,。)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2+2+2+2+2+2+2=14)

(2)觀察這幾道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這些算式的加數(shù)都一樣。)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師:數(shù)一數(shù),這是幾個幾相加?(5個3相加,4個6相加,7個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幾個2,

(4)每人幾只眼睛?20人呢?怎樣列式?學生說老師寫?看到老師寫你們有什么感受?

為了簡便地表示像這樣的連加算式,人們就用乘法來計算。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計算方法——乘法。(板書課題。)

提問:2+2+2+2+2+2+2=14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7個2相加,和是14。) 指出:這種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寫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說明:“×”叫乘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

2×7=14,讀作:2乘7等于14;7×2=14,讀作7乘2等于14。(板書)

2、用乘號算式表示。

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3+3+3+3+3=15”里面有幾個3?(5個3相加。)你能寫出乘法算式嗎?學生試著寫出:5×3=15,3×5=15,并讀一讀。

6+6+6+6=24,這里面有幾個6,你能寫出乘法算式嗎?學生試著寫出:6×4=24,4×6=24,指名讀算式。

教學例2

1、出示教材第46頁游樂園圖

師:觀察,你還能找出那些物體的數(shù)量也是相同的加數(shù)的,能用乘法列算式的。

2、課件出示例2氣球圖。

(1)仔細看圖,一組氣球有幾個?(5個)有幾組(3個)你能連起來說成一句話嗎?(每組有5個氣球,一共有3組)讓學生多說幾遍。

那么一共有多少個氣球呢?

(2)討論: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氣球,怎樣列示計算?

你能列加法算式嗎?5+5+5=15

認識稱教學設計篇6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第29~3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重量的方法;會進行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重點、難點: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程序:

一、活動體驗,感受質量。

1、老師先和小朋友來玩?zhèn)€游戲。誰愿意來?(點名三人上臺)你來背一背他們兩人,等會兒讓底下的小朋友聽聽你背的感覺,好嗎?其他小朋友來猜一猜他背的時候會有什么感覺。

告訴大家你的感覺吧!

很好,你們感受到了小伙伴的體重,有輕,有重。

2、這是兩袋食品:紅棗,膨化食品,它們的包裝大小差不多,可是,猜一猜,哪一袋會重些?(指名2~3人)

剛才是小朋友的猜測,那究竟猜得對不對呢?可以怎樣來驗證小朋友的猜測?

“掂一掂”這個辦法真簡單、真方便!

“稱一稱”這個辦法真科學!

就請你來掂一掂吧!把你的感覺告訴大家!

3、今天來上課,我們帶來了好多物品,在哪?看--(小組長拿出兩樣不同的物品)

請小朋友先不動手,只用眼睛看——哎!在心里猜測一下,哪個物品重,哪個物品輕——靜靜地猜。

誰來說一下你的猜測?(指名2~3人)

我們也用掂一掂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把剛才的兩個物品分別放在左手、右手上,掂一掂(邊說邊示范),看看你猜得對不對。依次序進行。(小組活動交流)

誰愿意把你驗證的情況說給大家聽?(指名2~3人)

用幽默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地表述。

4、小朋友,剛才通過背一背,掂一掂,我們感受到了:物體是有重量的,有的物體重些,有的物體輕些。對嗎?

二、認識各種各樣的秤。

1、小朋友,想想看,如果我們要確切地知道物體有多重,就要請什么工具來幫忙了呢?(秤)

2、我們一起來想想,在生活中,我們都見到過哪些秤呢?

(生答,師相機點擊電腦,屏幕出示:磅秤 天平 臺秤 電子秤 彈簧秤)

(選1~2個說說在什么地方可以見到。)

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秤,可以用來稱物體有多重。人們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最合適的秤。

3、(教師出示臺秤畫面)這就是小朋友剛才所說的——臺秤。

小朋友有興趣來和臺秤交交朋友嗎?

瞧,我們的朋友來了。(小組長拿出臺秤)

讓我們一起觀察秤面,說說在這個秤面上可以看到些什么?開始觀察。

指名回答(刻度、指針、數(shù)字、kg)

想想看,我們測量長度時,要用到什么?(長度單位)

那么,測量重量呢,就要用到——重量單位。千克就是常用的重量單位。(板書:千克)

千克可以用符號kg表示。

在秤面上看到有kg,就說明在這個臺秤上稱出的物品重量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小朋友一起在小組里的秤面上找一找?。ㄑ惨暎?千克;2千克;5千克;8千克,10千克。

三、提供機會,主體參與。

1、(老師出示一袋雞蛋。)誰來猜一猜,老師手里這袋雞蛋重幾千克?你來掂一掂,估計重幾千克?

老師放到臺秤上來稱一稱,輕輕地放上去,放好了,手拿開,看一看!幾千克?你是怎么看的?

小朋友們猜一猜:一千克雞蛋大約有多少個呢?(指名2~3人),我請一位小朋友來數(shù)一數(shù)。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一般情況下,一千克雞蛋在16個左右。照這樣計算,2千克雞蛋有多少個呢?

2、小朋友想親自動手稱物品的重量是嗎?好,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兩袋鹽,請小朋友輪流掂一掂,好,猜猜有幾千克?究竟多少千克呢?我們用秤稱一稱,看看幾千克?

這是一千克的鹽,我們來拎一拎,來感覺一下這一千克。

老師還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袋蘋果,輪流著掂一掂,感覺一下會有幾千克。

我們來稱稱。

按小組來說說,你們稱出的蘋果是幾千克。

一千克蘋果有幾個呢?數(shù)一數(shù)。

有什么不同情況嗎?怎么回事呢?

4、感覺“1千克”。

剛才,小朋友相互合作,稱出了好幾種1千克的物品。現(xiàn)在,讓我們來感覺一下“1千克”。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用手掂一掂或拎一拎這些1千克的物品,體會1千克有多重。把小組里的幾種物品輪流著都掂掂或拎拎,多體會幾次。好嗎?開始!

找到1千克的感覺了嗎?真找到了?那我們又要來玩?zhèn)€游戲了。有興趣嗎?

四、操作體驗,鞏固感知。

1、稱出1千克大米。

我們來比賽稱大米。請小朋友先不用臺秤,在袋子里裝米,最后去稱一稱,比一比誰裝的米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 。

(學生活動)

2我來評評:哪個小組最接近一千克?哪些小組比一千克多一些?哪些小組比一千克少一些?

五、聯(lián)系生活,深化認識。

千克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隨處可見。我們一起來看看生活中的千克。

1、想想做做1。

你能說出下面物體有多重嗎?(出示)

在生活中,人們也常常把千克說成公斤。(板書:公斤)1千克可以說成1公斤,5千克可以說成5公斤。

細心的小朋友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里有個“凈含量”,是什么意思呢?他是指包裝袋內物品實際有多重。如果把這袋鹽水鴨放在臺秤上稱,指針是不是就指在一千克上呢?為什么?

2、想想做做2。

請看下一組。(出示)

第2小題:如果這輛卡車的實際載重量為6000千克,讓你當警察,你會讓它通過嗎?

生活中啊,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這里提到的幾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其實這里還藏著一個新的、與千克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呢!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去探究一下。

3、想想做做3。

小朋友們,你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當然離不開新鮮的蔬菜。我這里也有一組,看看它們各是多少千克?

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呢?(指名2~3人)

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

4、想想做做4。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5、想想做做5。你是怎么想的?體會有多重。

六、全課總結,課后延伸。

1、小朋友,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跟大家大家分享一下吧。

相機出示課題:千克的認識

2、學了一千克,知道了一千克,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事呢?

我這里有兩個建議,大家看看好嗎?(想想做做6,想想做做7。)

小朋友還可以把了解到的結果記錄下來,或寫成數(shù)學日記,聯(lián)系現(xiàn)實體會數(shù)學內容,進一步增強對千克的認識。

3、閱讀“你知道嗎?”進一步體會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認識稱教學設計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shù),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能正確讀、寫分數(shù),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聯(lián)系分數(shù)的含義,并借助直觀手段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學生在認識分數(shù)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培養(yǎng)觀察、操作、思考和表達交流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體會分數(shù)源于實際生活的需要,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對數(shù)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2、教學難點:估計一部分大約占整體的幾分之一。

教學準備:

1、ppt教學課件

2、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人均2-3張,深色水彩筆一枝。

教學過程:

一、引入分數(shù)

創(chuàng)設情境:星期天,小杰和小慧一起去公園玩。到了吃飯的時間,兩人把帶來的食品拿了出來,你能把這些食品分一分嗎?(出示例題情境圖)比如4個蘋果……

引導學生依次討論:4個蘋果,每人分得2個;2瓶礦泉水,每人分得1瓶。(媒體顯示2、1)

結合學生的交流,點明:每人分得同樣多,在數(shù)學上叫作“平均分”。

進一步討論:1個蛋糕怎樣平均分給兩個人呢?每人又分得多少呢?

學生依據生活經驗交流:從中間切開,每人分得半個——蛋糕的一半。(多媒體顯示切開、半個)

教師依據學生的語言板書: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一半。

啟發(fā):每人分得的蘋果、礦泉水可以用以前學過的數(shù)2、1來表示,那“半個”蛋糕該用怎樣的數(shù)來表示呢?

組織學生交流,由學生或老師揭示。(多媒體顯示)

二、認識分數(shù)

1、初步認識。

教師用替代板書中的“一半”。并說明:我們習慣上把“平均分成2份”說成“二分”,把“其中的每1份”說成“之一”,(相機板書二分之一)所以這個數(shù)就讀作“二分之一”。

啟發(fā)思考:和2、1不一樣,它是把東西平均分產生的數(shù),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數(shù)嗎?

學生或老師揭示:分數(shù)。教師點明課題:認識分數(shù)。(板書課題)

教師放大板書。相機教學寫法,各部分名稱。重點引導學生讀寫思結合:寫分母“2”時讀“二分”,意思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寫分子“1”時讀“之一”,意思是表示這樣的1份。(相機板書:分數(shù)線、分母、分子)

指導學生左手拿尺,右手拿筆,在練習本上練習幾次。

2、加深認識。

教師引導:我們已經認識了一個蛋糕的,你們愿意自己動手來表示一個物體的嗎?

組織學生了解操作要求。(出示操作要求:1、選擇不同形狀的紙片,折一折,畫斜線表示圖形的,并和同學交流;2、想辦法在杯子圖中用畫斜線的方法表示出杯水;3、工程隊已經修了一段路的,請在修到的位置畫上小旗。)

學生操作,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給予折一折、畫斜線、量一量等方法的引導或指導。

組織學生在黑板上借助小磁粒分不同的圖形展示自己表示的,并觀察體會不同的圖形,不同的平分方法,只要是把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圖形的。同時了解也可以通過測量的方法表示杯水和一段路的。

3、認識其它的幾分之一,并學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1)引導學生辨析:下面的涂色部分是圖形的嗎?(圖略)讓學生加深理解,其中的一個涂色部分不是,而是,從而引出。

啟發(fā)聯(lián)想:除了,你還想到了幾分之一?

結合交流教師板書,學生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借助圖形認識、、、等分數(shù)。

組織學生用其余的紙片,用同樣的方法表示出不同的幾分之一。

組織學生繼續(xù)展示,點名學生說其中幾個分數(shù)的含義。

(2)選擇用圓形紙片表示的不同分數(shù),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把同樣的圖形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shù),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幾分之一,這些分數(shù)誰大誰小呢?

借助圖形比較和,交流直觀比較涂色部分大小的方法和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少),每一份就越?。ù螅┑姆椒ǎ⒗^續(xù)引導學生比較的大小。

借助圖形比較和、和的大小。

借助直條圖認識1、、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1>>,1里面有3個,有6個,里有2個等關系。

三、拓展認識

引導學生看圖聯(lián)想分數(shù)。(出示法國國旗圖、黑板報圖、巧克力圖)

組織學生看圖說一說,多媒體相機顯示。法國國旗圖比較容易看出,指導學生說準確;黑板報的和多媒體輔助顯示;巧克力的、和也用多媒體輔助,并留下“怎樣取出這一大塊巧克力的呢?”這一課外思考題。

引導學生逆向思維,由紅色小棒的和藍色小棒的一樣長,比較紅色小棒和藍色小棒的全長。

四、全課總結

引導學生從分數(shù)的意義,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分數(shù)借助的材料,學習積累的經驗,等方面回顧。并啟發(fā)思考還會有怎樣的分數(shù),你還想了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