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除問題教學反思5篇

時間:2022-12-18 作者:tddiction 教學計劃

只有認真分析了教學情況后,我們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編寫教學反思可以增強我們的教學能力,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連除問題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連除問題教學反思5篇

連除問題教學反思篇1

今天上了一節(jié)解決實際問題的課,主要是要讓學生初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列式計算時盡可能的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說說每一步的意義,努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的時候,每做完一題都會問學生這題你為什么這么做,你是怎么想的,但在上課的過程中發(fā)現很多學生說不清楚,有的人越說越糊涂,比如在下面這一題中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片,了解圖中呈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再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最后讓學生交流思考方法。但在交流思考方法的時候,出了一些問題,這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算四輛汽車一次運了多少箱,再算一輛汽車一次運了多少箱;另一種是:先算一輛汽車兩次運了多少箱,再算一輛汽車一次運了多少箱。學生在說的時候說不清楚,后來課后想想可能我要求太高,要學生都說出來,二年級學生說畢竟還比較吃力,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好,所以學生對于應用題說說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也就是想的方法,用語言來表達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只有那些好的學生才說的出來,所以,等到上下一個班級的時候我改變了一下教學方法。

就比如上面那道題目,我先是讓他們找條件,學生找出條件后讓他們從三個條件中找出兩個向關聯的條件,看看根據這兩個條件你能求出什么問題;之后再利用新求出的條件和剛剛沒有用的條件和起來解決問題,也就是“找條件求問題”,這樣下來學生會說多了,條理層次也比剛剛清楚。

連除問題教學反思篇2

連除問題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解決問題的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正確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用連除或者用乘除混合的方法解答此類應用題,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它和前面我們所學習的連乘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有相同之處。那就是將任意的兩個條件組合如果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就可以列出一個算式算出一個得數,再將算出來的得數看成一個已知條件再和剩下的那個條件組合,就可以求出這個應用題的最終的答案。

教材中只呈現了一個例題:三年級女生要進行集體舞表演。老師將6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在教學中我和學生是按照“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這樣的流程來解答這類問題的。

1、閱讀與理解。通過讀題理解題意。我們可以知道題上告訴了我們什么?問題是什么?需要指出的是讀題對于解答應用題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有些學生在做題之前連題都不讀,一看就在下面列算式。很多情況下列出來的算式都是錯誤的。因此數學老師一定要教育學生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拿到題以后首先要好好讀一讀。

2、分析與解答。我們將前兩個條件組合可以提出一個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每隊多少人?)怎樣列式?60÷2=30(人),每隊30人,平均分成3組。可以求出什么?(每組有多少人?)怎樣列式?30÷3=10(人)綜合算式:60÷2÷3=10(人)。這是一種正確的解答方法。那么這道題還有別的解答方法嗎?我們將后兩個條件組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一共分成了幾個小組?)怎樣列式?又說2×3=6(組)的,又說3×2=6(組)的。到底哪個是對的呢?經過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應該是3×2=6(組),60人平均分成6個小組??梢郧蟪鍪裁??(每組有幾人?)怎樣列式?60÷6=10(人)。怎樣列綜合算式呢?60÷(3×2)=10(人)。為什么要用小括號?(因為我們要先算乘法,必須用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需要指出的是對于這類問題教師要特別重視的問

題是解題方法的指導。只有學生學生學會了解題方法,他們才能舉一反三,運用自如。

3、回顧與反思。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確。這是一道應用題。最后還要寫答案,教給學生解答應用題的完整步驟。

4、練習。在講授完例題以后我出示好幾道這種類型的題讓學生來做。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幫助學生及時消化理解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點。通過練習的情況來看對于用連除的方法來解答這類問題學生大部分都能正確列式。乘除混合這種解答方法有部分學生算不出答案。(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沒學過)我明確地告訴學生我們是用兩種方法解答的同一個題,那么最后的得數肯定是相同的。不會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就直接在后面寫上得數就可以了。只要你的第一種方法算出來得數是對的,那么乘除混合算出的依然是這個得數。

連除問題教學反思篇3

一、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習更接近生活。

在本節(jié)課里,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定在“會用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設計時主要考慮如下。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尤其是對好動的低年級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參與興趣,使他們感到有趣是設計教學的前提。這節(jié)課我在教學引入方面采用了讓學生看團體操表演的形式,學生都感到很有趣,有效地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為課堂教學開了個好頭。如果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知識也就活了,學生也更愿意學了。團體操的表演的情景,是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耙粋€小圈有多少人”也就成了他們希望解決的問題??梢娐撓祵嶋H能夠激起他們學習的愿望,并且能使學生發(fā)現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還能夠有效地是數學課堂得以延伸。

二、注重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探究性學習是綜合性學習的活動方式。以問題為引導的探討性學習模式一般可分為四個過程:第一步,發(fā)現問題;第二步,學生提出問題;第三步,組織探究活動解決問題;第四步,回顧反思,并提出要繼續(xù)探究的問題。在設計時,我是這樣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觀察“春季運動會”的情景,使學生發(fā)現問題;第二步,讓學生從中找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第三步,師生共同探討如何解決“每個小圈有多少人”這個問題;第四步,回顧總結解決問題的步驟,并希望大家能夠多留心身邊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在教學例題時,我首先: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問題:出示情景圖:春季運動會正在熱烈地進行著,你們看又在進行什么比賽?

(2)觀察收集,提出問題:

①獨立觀察情景圖,收集數學信息。

②交流收集的有關信息:有60人表演團體操,平均分成2個大圈,每個大圈平均分成5個小圈,每個小圈有6人。

③自己提出數學問題。

(3)探討交流:

①小組內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著重探討書本提出的問題,確定第一步解決什么問題。

②全班進行匯報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a、每大圈有幾人?60÷2=30(人)每個小圈有幾人?30÷5=6(人)綜合算式:60÷2÷5=69(人)

b、2個大圈共有多少個小圈?5×2=10(個)每個小圈有多少人?60÷10=69(人)綜合算式:60÷(2×5)=6(人)根據不同思考角度,體現解決問題的多樣性。

(4)自我評價:在探索交流活動中,說、聽、議做得如何?

就這樣,我把整個學習過程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自己不斷的探究中,學會生活中的數學。

連除問題教學反思篇4

“連乘、乘加、乘減”是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數乘法”這個單元的內容。生活中需要用連乘獲乘加、乘減解決的實際問題很多,教材選擇了“學校圖書室用正方形瓷磚鋪地”這一學生較為熟悉的素材,設計了“用100塊瓷磚來鋪,夠嗎?110塊呢?”的問題情境。

通過解決這一問題,呈現了小數連乘、乘加兩種算式,通過這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學習小數連乘、乘加運算,使學生體會到小數的混合運算順序和整數的一樣,小數的混合運算也是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有了整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經驗,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并不困難。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學時應當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理解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道理一樣,避免盲目地進行知識的遷移。因此本節(jié)課,我努力做好以下兩點:

(1)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現代教育中,知識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實現創(chuàng)新的手段。因此,要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并不難,完全可以進行知識的遷移。但這樣一來,學生對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就相當于死記硬背。所以,本課我采用教材給我們提供的情境,啟發(fā)學生用不同思路解決,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到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并同時體會到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和整數的相同。

(2)把數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把數學活動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如:從學生們較為熟悉的鋪地磚的活動引入,使學生易于從生活經驗出發(fā),便于學生的理解,也便于學生用不同思路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認同本節(jié)課所要領悟的規(guī)律。

鞏固練習時,我特別注意應用本課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學好數學的良好情感。

連除問題教學反思篇5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的意義和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使學生體會到由于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讓學生在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體驗策略的多樣化。本節(jié)課我以學生為主體,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我的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讓學生觀察今天的算式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學生能說出:以前是乘法,今天是乘加乘減,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乘加、乘減式題,讓學生感知算式與圖意的`內在聯系。繼而問學生,3×4-1這個算式先算什么?3×3+2先算什么?在乘加乘減算式中先算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先算乘,再算加減。

2、在練習時,先讓學生說如何列算式,再說算式里先算什么,鞏固計算順序;主要利用課本中的桃子圖、沙灘上的人數圖讓學生通過對圖的觀察,列出乘加乘減的算式。圖式結合,以明算理。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

1、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應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最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計算方法。

2、在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時,引導不夠準確,導致學生表達不明白,說不出來。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備課時要把重點內容分析透,組織好教學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