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是善于發(fā)現自己教學中的中的問題,在日常教學結束后,相信教師一定都有及時寫好教學反思,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認識1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5篇,供大家參考。
認識1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篇1
一、在活動中建立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通過各種數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數感,課標上每一個學段都有這樣的要求。認識比較小的數,容易幫助學生建立數感,比方說:100以內的數,畢竟這些數學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較大的數,如1000以內數的認識,數感的建立就比較困難,基于這一點認識,我將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作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圍繞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存在,并能相應的感受到一些大數的相對數量。
初數1000以內的數,教師為每組學生準備了不同數量的種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組的具體數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動碰到了不少障礙,引起學生的數數欲望,怎么數呢?有一個一個數地,也有十個十個數地,最多的就是十個十個數地,因為數量比較多,如何處理這些數出來的種子,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難題,處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難點??烧胬懋吘拐莆赵谏贁等说氖稚?,但比較后,學生還是比較愿意接受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數1000以內的數,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想突破重、難點,但由于有了基礎,學生認識10個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時,這里還滲透著一種數學思想。
三數1000以內的數,數數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讓學生知道十個一百是一千,還要讓學生數出一些具體的數來,特別是一些轉折點,尤其重要,處理不好,數數這一關可能學生就過不了,如何引出這一內容,如果隨意讓學生從多少數到多少,學生的數數興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進行數數接力,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的意義和作用,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數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感。
二、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
整節(jié)課,學生的活動時間最起碼是在25分鐘以上,且參與面非常廣,就拿數數活動來說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種子的數數任務,沒有小組成員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時間是完不成的,同樣,在各種猜一猜活動中,學生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真可謂:小手直舉,小口常開,是問:學生不想參與,會這樣嗎?課堂氣氛的熱烈,一方面說明教師所設計的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另一方面也為這節(jié)課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學資源。
地處農村的小學,教學條件簡陋,學校無法為教師提供教具,更不要說學生了,從哪兒尋找資源呢?我們自己身邊,同時結合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種子是學生們非常熟悉的,特別是與現在的時令特別吻合:正值清明時節(jié),農村里有句俗語: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于是在課中我將種子搬到了課堂,另外,這里也蘊含著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獲。
課中,不少教師為我的創(chuàng)意所感動,課后,紛紛尋問:哪來那么多種,農村的家庭怎么會沒有種子,一個人幾十粒,很容易就湊齊了我所要的數目。教師驚訝于我的創(chuàng)意,更何況孩子們呢?
四、思考的一些問題
1、數感的建立需要過程,需要不斷培養(yǎng)
教學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動:第一次是在數數之前,第二次是想一個一個地數出1000,第三次是在鞏固階段。但多數學生都沒猜中,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數,學生難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們腦海中缺少這方面的意識,即數感。如何培養(yǎng),關靠一節(jié)課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平時。
2、以百作單位的突破
教學中,這一內容花了不少時間,但始終有學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為一個計數單位計數,他們總認為10個一堆已經夠簡單的,如何突破,課后我一直在思索這一問題,如果把“初數一千以內的數”這一環(huán)節(jié)拆分成兩部分,先放手讓學生數出具體的數量,然后討論怎么擺最容易看出來,最后重新處理數出來的具體數量,效果可能會好一些,不過,這只是我的設
認識1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篇2
本節(jié)課讓學生先觀察網球館的圖,估計能坐多少人,建立數感。讓學生回顧學習100以內數數時是怎樣數數的,溫故知新。從而引進新的更大的計數單位“千”。鞏固一千就是10個百,10個百就是一千。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試著數一數,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從100起數到114,,解決數數中的第一個難點接近整十的數的怎么數。接下來以小猴子的形式,讓大家?guī)兔狄粩?97到201怎么數,克服數數中第二個難點,接近整百的數怎么數。然后是讓學生試著從985數到1000,解決數數中的第三個難點。
接下來就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解決了1000以內數數的問題。接下來是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內容數的組成。出示散亂的小棒,提問,你能一眼看出這是多少根小棒嗎?你能想想辦法怎么樣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嗎?學生自由發(fā)言。然后教師出示圖片10根10根的,學生還是不能。然后出示圖片,100根一起的學生就能看出多少根了。說一說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然后再計數器上撥一撥,引出1000以內數的讀寫,接下來再出示小棒,寫一寫讀一讀。接下來就是練習,中間帶零和末尾帶零的數的讀寫。最后是沖關練習,適當的給孩子一些獎勵。
本節(jié)課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很好的突破了難點,教師語言需要簡化提高。
認識1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篇3
我在教萬以內數的認識這節(jié)課時,一開始通過千以內數認識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么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反復鉆研解讀教材,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fā)展;會讀寫萬以內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2、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大數,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3、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yǎng)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fā)展。其中確立一萬的數的概念,和數數中即將滿整百整千整萬的情況應該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我借助直觀,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例如,教學“萬以內的數和萬以內的數的順序”,我結合計數器的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上一千,當數到九千時,要問學生:“九千后再添一個千是多少?該怎么撥?學生已知道百位有10個珠,10個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個珠,要向千位進1,依次類推數到九千時,學生就自然知道怎樣撥珠。這樣通過計數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學生了解“相鄰計數單位之間十進關系”,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位的概念。這樣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數,已經認識了“個、十、百”的數位名稱、順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采用“以類比促遷移”的教學策略,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實現新知識的同化,以促進學生認知建構。結合計數器從一百數到一千告訴學生可用一、十、百、千這些計數單位來數數,并提問:“十個一是多少?”、“十個十是多少?”、“十個百是多少?”讓學生弄清“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又如,教學“四位數的讀法”例題時,由于學生已經學會了三位數的讀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計數器,撥上一個數后,先說出它的組成,然后試著讀數,對于中間有一個或兩個0的數,末尾有一個或幾個0的數,應該怎樣讀,可讓學生討論后,教師再引導,最后啟發(fā)學生總結讀萬以內數的法則。這樣讓學生通過類比推理,由此及彼地獲得新知,既使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
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我注意捕捉與本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搜集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
認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后,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有利于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于發(fā)展學生。
不足之處:本節(jié)課較大地脫離教材,最好與教材聯(lián)系緊密一些。
認識1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篇4
“萬以內數的認識”一課的教學目標是:①讓學生在數一數活動中,經歷數數的過程,認識計數單位“千”,體會數的意義,體驗計數的作用;②認識1000以內的數,能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個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內數的組成,會讀寫1000以內各數;③在合作交流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在這節(jié)課教學中,我為學生準備了許多的小棒。通過讓他們來數一數這些小棒的數量,使學生感受1000以內數,培養(yǎng)他們的數感。
第一次數的活動,學生很盲目,只是根據興趣來選擇數的方法,結果有的小組以失敗而告終,但這一次失敗,卻能使他們獲得難得的體驗,即數1000這樣大的數,用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要合適一些,這樣,就能很好地突出數較大的數要以群計數的數學思想方法。
第二次數的活動,學生目的明確,毫無疑問地都會選擇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結果每個小組都能取得成功。這一次成功,使學生的感悟變得更深刻,他們會歸納出:關于數數,我們的新發(fā)現是:1000這個數比100這個數要大得多,數1000這樣大的數,用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要合適一些;數10以內的數,要一個一個地數;數100以內的數,要一十一十地數;數1000以內的數,要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不失時宜地認識了計數單位“千”,進而發(fā)現“十”“百”“千”等相鄰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它有力地挑戰(zhàn)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fā)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多數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里,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輕誰在說什么。幾分鐘后,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刻安靜下來,站起來發(fā)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么樣”。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節(jié)課的活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合作需要,通過四人合作得到10個一百是一千,十個小組合作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在課堂上真正發(fā)揮了作用。
認識1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篇5
“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內數的認識”“百以內數的認識”。不僅是大數讀寫、計算的基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節(jié)課例2的教學是在數數的基礎上,教學1000以內數的組成,進而教學讀數和寫數。
丁老師對本例題的處理,共分4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呈現了問題和點子圖,既引出讓學生用計數單位數數的過程,又使學生感受到圖中的點子密而多,所以這個數應該比較大。第二個層次呈現了學生用計數單位“百”去圈的過程,圈了兩個百,剩下三個十,五個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層次要求學生用小棒表示出這個數字,清楚的看出數的組成。第四個層次是對照小棒圖在計數器上撥珠子表示數,再對照計數器上的數位寫出和讀出數。從問題出發(fā),從直觀到抽象,既體現了讀寫數的必要性,又理順了知識間的關系,最后抽象出讀寫數的方法。
一、找準知識起點,鋪墊思維遷移。
練習中導入,注重了由舊知到新知的遷移。
二、充分利用直觀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教學中丁老師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呈現了密集的點子圖,使學生直觀而又深入的認識數,教學中除了用計數器這一可以展示數的教具外,還充分利用小棒,使學生從數概念的各個方面認識數,體驗到認識數的多種方式,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三、在數數活動中突出計數的本質——用計數單位數數
教學中,丁老師注意引導學生經歷計數單位一、十、百的數數過程,體驗引入較大的計數單位的必要性,感受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用加法相結合表示一個三位數的方式。
四、重視知識點的落實與難點的突破,努力實現課標四基要求
丁老師的這節(jié)課學生興趣高漲,整節(jié)課丁老師都沒有忘記知識點的落實都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難點,她讓學生在自己列舉數字中,趣味盎然地學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與組成,運用計數器讓學生明確數的組成,明確同一個數字寫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同時也解決了讀數中出現的幾個特殊情況,當中間和末尾出現0時,不能省略,因為這一個0是表示占位,突出讀寫數字方法的指導、總結。
五、落實學生數學經驗,關注學生數感培養(yǎng)。
練習中,教師不是僅提出數學中的數,而是用帶有數的語言描述,使學生在讀數中感受數在生活中的運用,使學生在數的運用中獲得數感,發(fā)展了數感。
總之,這節(jié)課有丁老師努力為大家呈現的優(yōu)點,也有很多不足,在這里我們以一顆虛心學習的心與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