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是教學任務結束之后教師所做的復盤,也是每位教師必須要掌握的寫作技能,我們在寫好教學反思之后,可以找出教學中的缺陷不足,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循環(huán)小數的教學反思5篇,供大家參考。
循環(huán)小數的教學反思篇1
教材分析
循環(huán)小數是五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一個新的知識點,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有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課標》指出:“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自己的知識”。所以本節(jié)課我主要通過讓學生觀察計算,想一想,在觀察、比較、討論中獲得循環(huán)小數的概念。然后放手讓學生合作探究“兩個小數相除,如果不能的到整數的商,會有哪些情況呢?”得到有限小數與無限小數的概念。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基礎較差,對于小數計算掌握不是很熟練,因而在教學時可能在進行小數的計算時浪費的時間比較多,根據教學的重點,少一點計算,多一些對小數的觀察,從而理解循環(huán)小數、有限小數與無限小數的概念。在教學中讓學生多觀察、勤思考,獲得新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huán)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huán)小數的概念,了解循環(huán)小數的簡便記法,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范圍。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循環(huán)小數的意義,掌握循環(huán)小數的簡便記法。
教學難點:循環(huán)小數與無限小數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介紹生活中的循環(huán)現象,進而看看數學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看課件。
師:觀察豎式,你發(fā)現了什么?(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
預設:
1、余數總是“25”。
2、繼續(xù)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對你們的發(fā)現你有什么問題嗎?
預設:
(1)、為什么余數總是重復出現25?
(2)、為什么繼續(xù)除下去會永遠除不完?
(3)、為什么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由于商的小數部分總也除不完,并且依次不斷、重復出現數字“3”,所以我們通常把它寫作“5.33…”。
師:你對這種寫法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
2、探索規(guī)律
(1)、師:剛才我們通過計算、觀察、思考、交流得出商的小數部分依次不斷、重復出現“3”那是不是只有這一道題的商具有這樣的循環(huán)現象呢?這種循環(huán)現象有沒有什么規(guī)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
出示:28÷18 78.6÷11
3、讓學生發(fā)表看法:
4、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哪些是循環(huán)小數?
(1)0.2929 (5)3.212121
(2)1.5353··· (6)3.333···
(3)3.141592··· (7)4.061061
(4)8.4666··· (8)0.475475···
師:對這道題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5、介紹簡便記法
如5.333…還可以寫作5.3,7.14545還可以寫作7.145,請學生把前面判斷題中的循環(huán)小數用簡便記法寫一寫。(請學生板演),同座互相檢查,大家交流訂正,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
6、理解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意義。
師:想一想,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的商會有哪些情況?
學生在小組內計算、討論、匯報。
預設: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商可能是有限小數,可能是無限小數。
師:你對回答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什么叫有限小數?什么叫無限小數?
適時引出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概念。
師:我們現在學習的小數范圍比以前有擴大了,有增加了無限小數,循環(huán)小數就是一種無限小數。
三、鞏固應用,分層測試:
?基本練習】
1、寫一寫:你能根據下列循環(huán)小數的簡便寫法,寫出它們的一般寫法嗎?
2、對對碰:連線。
?綜合練習】
1、求一求下面循環(huán)小數的近似數(保留三位小數位數)。
1.29090…≈ 0.0183≈
0.4444 … ≈ 7.275 ≈
2、比較小數的大小
3、把下面三個數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拓展練習】
循環(huán)小數1.360360…小數部分第50位上是數字幾?
四、分層評價,反思提升:
五、課堂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
六、布置作業(yè):p30第3、4、5、6題。
循環(huán)小數的教學反思篇2
數學問題生活化、實踐化是新一輪數學教學改革中的重要觀念。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實踐的體驗,在實踐中不斷理解和反思。作為一名一線的數學教師,教學水平需在不斷的行動研究過程中漸次提高進行不斷的嘗試與反思?,F就五年級“循環(huán)小數”教學片斷的改
進來闡述嘗試反思改進的具體意味。
第一次實踐時,是在揭示概念的過程中一味的強調講解怎樣的小數才是循環(huán)小數,扶的太多包的太牢,以至于學生無法自己體驗得出循環(huán)小數的定義。在第二次實踐中,做了相應的調整。首先從圖形引入,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循環(huán)現象,其次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循環(huán)現象,體驗到循環(huán)現象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最后回到數學中來,探究數學王國中的循環(huán)現象。在概念的揭示過程中,教學又分成兩步,第一讓學生通過幾組豎式計算初步體驗到小數部分有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數字,這樣的小數就是循環(huán)小數。第二,通過幾道判斷題進一步完善循環(huán)小數的定義。預設的很好,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當教師讓學生獨立判斷循環(huán)小數時,有部分學生無從入手,判斷的正確率不高,因此在反饋的時候我逐題進行分析,幾經周折學生還是很難把定義補充完整,以至于這個環(huán)節(jié)浪費了較多的時間。課后,備課組的成員針對于對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做了詳盡的分析。教學的本意是讓學生有更多體驗的機會,能夠自己悟出定義。但是在體驗的背后教師忽視了學生最根本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具體的事物和形象,對所學知識充分感知,進而抽象概括,上升為理性的認識,在定義沒有下完整的情況下,學生根本沒有一個判斷的標準,只有憑借自己淺薄的認知去“碰運氣”,得出的結果沒有可立足的依據。因此在一味強調數學體驗教學的模式時,教師還是要依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體驗并不等于一味的放手,并不等于一定要讓學生出錯形成矛盾的沖突,傳統的概念教學過程還是可取的,就是在生成概念后再鞏固概念。
循環(huán)小數的教學反思篇3
循環(huán)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生架起知識遷移的橋梁。
我們都知道,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之前,并不是沒有任何基礎的,每個孩子的知識起點是不同的。如果教師能很好地了解孩子們的知識儲備,合理設計教學過程,這樣的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課在引入課題時候,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初步感知循環(huán)的特點,然而學生的認識也僅僅是停留在感知階段。因此當讓學生說說心目中的循環(huán)小數時,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這恰好真實的反映了學生當前對知識的認知程度。不是一張白紙,也決不是一副已經繪就好的圖畫。而在這時我們不急于判斷對錯,我們大部分的孩子也還沒有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些小數放在一邊,通過今天的學習結束后再來解決問題。學生也能很快、很愿意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產生對新知識渴望。教師也能從這個環(huán)節(jié)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學生,適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
2、注重學生發(fā)展——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的空間。
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個過程應該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發(fā)現事物或形的本質屬性或規(guī)律,進而獲得新概念。如果在教學方式上總是以教師“告訴”為主讓學生“占有”新概念,置學生于被動地位,使思維呈依賴性。久而久之學生沒有了探索的熱情,而只是一味的等待老師把結果告知。在循環(huán)小數概念的定義時,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運用列舉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關鍵詞引導學生逐個理解之后,再對要點進行概括,從而使學生對循環(huán)小數概念有了一個全面、完整的認識。
3、關注概念的外延和內涵——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內化。
從認識的過程來說,形成概念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鞏固概念則是識記概念和保持概念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和靈活運用概念的過程,即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好的練習設計能夠起到鞏固、延伸的的作用。教學新知后的練習,都緊緊圍繞循環(huán)小數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有針對性的開展,便于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當然數學概念多而抽象,容易混淆或遺忘。學生對概念的掌握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多次反復。但是在概念的生成階段就給與一定的策略與方法,相信這樣的嘗試總是會進步的。
循環(huán)小數的教學反思篇4
根據課改和教學新標準的規(guī)定,我們對數學教學提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經歷“體驗”的要求,該要求的宗旨是呼喚轉變全體學生的學習方式,呼喚在教學中實行體驗式學習。現將這節(jié)課反思如下:
一、沒能及時抓住機會促使學生自我體驗
在教學設計的開始,教師播放一個具有循環(huán)情節(jié)的故事片,當時所有學生馬上就發(fā)現這個故事是永遠說不完的,并且有位學生還指出這個故事說不完,是因為情節(jié)循環(huán)。而教師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根本沒預料到學生會一上來就說出“循環(huán)”這一詞,只感覺學生能說出“不斷重復”這樣的現象,接著教師就在學生說出“不斷重復”的基礎上,直接告訴學生“依次不斷重復的現象”也叫“循環(huán)現象”,再讓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所講過的內容看看有什么情況,學生發(fā)現有除不盡的情況,既而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循環(huán)小數的教學。
二、教學設計中的體驗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實充分體驗這一精神
循環(huán)小數是無限小數中的一種,為了讓學生自己體驗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區(qū)別,為了節(jié)約時間我讓四組學生分別計算這四題,這樣一來時間是用得少了,可讓學生體驗的意圖就流于形式了。因為每個學生只做了一題,不能充分體驗到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區(qū)別;更不能在此基礎上自己歸納出循環(huán)小數的含義,所以最終循環(huán)小數的含義是由老師給出的`,而不是學生通過自我體驗后由學生自己的經驗所獲得的。
以上反思的問題,留下一次教學活動中改進。
循環(huán)小數的教學反思篇5
教學時,我從學生功能的思維特點出發(fā),設計復習舊知得出循環(huán)小數,再從循環(huán)小數的概念——判斷——循環(huán)節(jié)——寫法——分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逐步加深對循環(huán)小數的認識,并注意讓學生在應用“新知”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的理解。
以往的教學程序上主張“先教后學”,這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被動地學,不利于學生自覺能動性的發(fā)展。我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在復習舊知的過程中發(fā)現新知,弄清知識的前后聯系,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和自學的能力,養(yǎng)成自己解決新問題的好習慣,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課堂上在小組里面交流、探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并做出適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練習的設計,我是花了較多的心思。這些練習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一是能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循環(huán)小數的認識;二是注意了結合數學內容訓練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不是滿足于學生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學生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和“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回答問題或敘述理由的能力,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