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教學反思通用7篇

時間:2022-12-01 作者:Animai 教學計劃

為了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我們一定要寫一份教學反思,只有認真將教學反思寫好,才能讓自己開展教學研究的時候更順利,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七年級教學反思通用7篇,感謝您的參閱。

七年級教學反思通用7篇

七年級教學反思篇1

這是第四單元的開篇文章,乍看是簡單易學的詩歌。但因為這單元以科學知識為主,使得詩歌語言表達的內容晦澀難懂。怎樣引導學生較快的理清思路,理解內容。這是我努力思考和探索的切入點。

所以本門課目的教學設計我預想的是1課時足以。先讓學生借助課后讀一讀,寫一寫,標記感知少數幾個新詞的讀音與解釋。然后錄音范讀全詩。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讀通讀順,接著齊讀。首要熟習步驟完成后,著重引導學生發(fā)現②與⑦兩小節(jié)的一問一答,前后對應,從而詳細分析理解中間③~⑥部分化石所說的話,即化石帶給我們遐思的內容,說是詳解,其實也不用多講,關鍵語句的含義,重點字詞的比喻妙用,自然化石帶給我們的科學幻想就展露無貽。最后,我再補充性的回頭帶一下第一節(jié),介紹四類最早的動植物祖先以及作者疑問開頭的作用。

自以為這樣的構思合理滿意,實際上課過程也如我預料一般順利進行。但是,我的這種出發(fā)點錯誤了。對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不能預料也無法意料的。事實上,我讓學生剛翻到新課在自讀自劃自寫的環(huán)節(jié)中,他們熟悉詩歌的進度很慢。往往超出我預設的時間很久,問了一遍又一遍“好了嗎?”,學生的回答依舊是“還沒”,導致時間拖延。這門課實際上上了一節(jié)半??磥怼N业眉訌娺@方面的積累,多迎合學生的心理(可能也是學生不預習的緣故)。不過,正因多了半個課時。反而有利于我發(fā)揮另外半個課時的課堂效率。讓學生及時鞏固,背誦并當堂完成作業(yè)本,效果挺好。

七年級教學反思篇2

七年級下第七單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是一堂人物外貌的描述課,所以我用一幅電影海報讓學生說說自己熟悉的明星,目的在于活躍氣氛,所以與此課人物外貌相關連,這樣引入就能自然過渡到本節(jié)課的內容。在教學上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通過活動讓學生感知、操練語言,為下一步活動做好鋪墊。

其次,我們的學生由于他們的年齡特征所定,對形象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尤其對新人類更是喜歡。那么就這個特點,我采用了大量的人物圖片。而這些圖片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就本課的教學內容它主要是要求描述人物的發(fā)型與身材,所以選圖時,就得相當有代表性。比如:高個——姚明;矮個——潘長江;讓學生一看就能明白這些單詞的含義。那么他們說起來也就瑯瑯上口了。

根據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在課程中我設計了記憶搶答,小組調查,猜猜他是誰,和給老師設計一個新形象這樣幾個任務。從個人活動,同桌活動,到小組活動,充分地將課堂新授內容通過不同的方式體現出來,這些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的口、手齊動。也發(fā)揮多學科知識的聯系作用。本課要求學生能描述他人的外貌。這就要求學生應具備聽、說能力。怎樣把這樣的能力融入一體,并且學生能很好的接受,同時還能鍛煉寫的能力呢?通過猜同學,讓學生們關注身邊同學的特點,用剛學會的語言來描述自己同伴的長相,更貼近生活實際,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多的樂趣。這樣也更能給學生們長久的記憶。學生們的想象能力十分豐富,何不讓他們想象一下自己老師們的新形象是什么樣子呢?讓他們一邊描述,一邊畫出自己老師的肖像。這樣利用美術知識來鞏固本節(jié)內容,學習的形式也多樣了,豈不更好?設計這個任務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學有所用,描述自己的老師,給老師設計一個新形象,并畫出來,學生們十分激動,想著能用英語描述自己的老師并且給他們設計形象了,他們特別高興。此時的氣氛很活躍,也讓此堂課別開生面,樂趣橫生,相信也讓在場的老師們感受到了學生們對于自己任課老師們的關注,喜愛與認可。同時這也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讓其能動手動口。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與小組成員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發(fā)展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縮短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老師們也能從學生們的言語及圖畫中感受到學生深深的愛!我想這也是一種和諧的體現吧

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的使用英語,對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旨在導學,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參與,積極肯定地評價學生的表現。任務設計較成功,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能夠研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同時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等方式發(fā)展了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促進他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主動參與。同時我也將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探索在任務、與合作型教學中如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的方法。爭取做到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參加小組活動進行合作學習,做到探究學習。

課的設計不管是從內容上還是活動上都是很有激情的,學生的激情也充分的調動了起來。課后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學生們上課時說得好可以到考試成績就有問題了呢?我發(fā)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

在平常的教學中,學生的膽量是比較大的,他們舉手發(fā)言的激情是有的。但是對于知識的掌握似乎只是停留在表象上,沒有深入地思考,因此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在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大膽開放的性格的同時,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加強對知識的歸納,鞏固和檢查。

七年級教學反思篇3

以往的生物教學主要讓學生背誦課本知識,因此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死記課本內容,一碰到理論聯系實際地問題就無從下手。為此我們應從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觀念中解脫出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強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以下是我個人對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yōu)椤芭d趣生活”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也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币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fā)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復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fā)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教學中“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自主式學習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并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應做到洋思中學的“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會的不教,學生教學生”。洋思中學一直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而且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短短的八個字,卻體現了該校的教學理念。為此我們學校也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六步教學法”,而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滲透素質教育首先轉變教育觀念,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新課程、新教材強調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僅僅是少數尖子生。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chuàng)造能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他們通過學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導學案的設計到課堂教學的實施,都力求滿足每一個學生,承認他們理解能力以及最終發(fā)展程度上的差別,在討論中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從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去看待學生,用賞識教育的觀點評價學生,發(fā)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使每個學生都充滿學好生物課程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地備學生,而且要從學生地實際出發(fā),區(qū)別對待,分層備課,精簡講授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地自學、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表現地機會。在作業(yè)的設計上,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不同學生的需求,盡量留一些發(fā)散和開放性的題目,為不同的學生留有余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這樣可以給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教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留有充分的空間。

總之,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及探究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這樣學生不僅主動地獲取了知識,領悟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在編寫教案時,都要明確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課時安排和教學過程等,甚至對自己的語言、表情、和板書等都有所考慮,對于教具、實物、模型和實驗都要事先做好準備。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確和接受所要講解的知識。有了多媒體技術,這一切都變得更容易實現了。以中學生物學人體生理衛(wèi)生課講授中有關心臟的內容為例,根據大綱的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心臟的位置和結構,了解心率和心輸出量等知識。重點是心臟的結構,而難點是心臟瓣膜的開放方向與血流方向的關系。課本中關于心臟的位置和形態(tài)是這樣敘述的:人的心臟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兩肺之間。心臟的形狀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頭差不多。過去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除了用語言表達之外,還要演示心臟的掛圖、模型及豬或羊的心臟實物,還可讓學生用手指在自己心臟的位置。有了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在用語言表達的同時,在熒屏上展示活動的人體圖像,配合語言講解,指出心臟的位置和形態(tài)。既可用靜態(tài)結構圖(例如課本上的圖和掛圖)觀察心臟構造,又可使心臟在三維空間作任意角度和方向的翻轉,還可配上文字解釋和有關聲音,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在此基礎上,接著就可講解心臟的結構和生理功能。

心臟是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器官。它晝夜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血管里循環(huán)流動。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它有四個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只有同側的心房與心室相通。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更可以發(fā)揮多媒體聲、圖、文、動畫、視窗、色彩等多種媒體和手段的優(yōu)勢。在用語言講解的同時,在熒屏上展示出心臟的結構圖以及心臟收縮和舒張的動態(tài)形象。用鼠標指示心饑心房、心室以及心房和心室相通、心室和動脈相通,講到哪部分,哪部分作相應的運動,最后再展示心臟全貌。這樣,可以更加形象逼真。

在講解這部分的難點——心臟瓣膜時,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能開閉的瓣膜。這些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這樣,就保證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為了形象生動的講解,可以在熒屏的圖像上,跟隨血液流動的路線逐個說明,房室瓣只能轉向心室開,所以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動脈瓣只能轉向動脈開,血液也就從心室流向動脈。在講解中,可以通過遙控器控制演示慢鏡頭動畫、局部放大和定格圖,既有利于教師的講解提問,又利于學生的觀察思考。另外,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多媒體教學有很強的形象性、生動性,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使學生獨立地、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

七年級教學反思篇4

課堂的完整性

在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為了把第三單元沒處理的內容結尾,我在上新課之前先是處理了73頁的語音,然后把《同步》上的shelfcheck邊核對答案邊講解,之后,我把單詞聽寫了一下,這就得用了二十多分鐘。余下的二十幾分鐘,匆匆忙忙的趕新課,課前以為whereis/are…?句型非常簡單,結果并不是預想的那樣,有的學生連no,itisn’t.都不會讀,所以一節(jié)課僅僅是上了1a-1c還是效果不好。感覺一節(jié)課學生光是忙著按照老師的要求翻書,一會是73頁,一會是《同步》,一會是詞匯表,一會是19頁,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翻書翻的累,我也因為課堂效果差而非常自責。

第二節(jié)課是在七。三,我舍去了語音和第三單元的《同步》,按照一節(jié)完整的課進行,教學的思路清晰,層次條理,學生在學習時狀態(tài)自然,沒有上一節(jié)課的手忙腳亂,且學生基本能夠達到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無論是對話訓練還是對話表演,學生的大都能積極的'表現,且能有一些時間來做《同步》的課堂練習。

通過兩節(jié)課的比較,感覺到平時課堂上沒處理完的部分練習可以用單獨的時間去處理,而不是為了上一節(jié)課的完整,在下一節(jié)新課之前匆匆結尾,那將是一節(jié)支離破碎的課,效果可想而知。

七年級教學反思篇5

相反數這一課是有理數第三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借助數軸了解相反數的概念,相反數的代數意義和幾何意義;掌握一對相反數的特點并會寫出已知數的相反數;會化簡一個數的多重符號。學習的重難點是理解相反數的意義。

本節(jié)課首先復習數軸的有關知識,在讓學生在數軸上標出+5,-5,+2,-2,觀察+5,-5到原點的距離,+2,-2到原點的距離。引出相反數的概念,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歸納相反數的意義,代數意義和幾何意義。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學生會求一個數的相反數,也會求數a的相反數,但是有些學生在求用字母表示的數的相反數時往往會犯幾類錯誤,第一,求a+b的相反數,學生會寫成a-b,或者把a-b的相反數寫成a+b;第二,求a-b的相反數時,寫成-a-b,不把a-b用括號括起來。

學習了負數之后,學生存在一個理解的誤區(qū),容易誤認為帶負號的數就是負數。比如學生通常會認為-a就是負數,事實上,-a是什么數取決于a。如果a是正數,那么-a是負數;如果a是負數,那么-a是正數。

還有部分學生對相反數的意義理解不清,一、相反數必須是成對出現的,不能單獨存在,而單獨的一個數不能說成相反數;二、“只有”是指除符號以外,兩個數完全相同,應與“只要符號不同”區(qū)分開,如+3和-3互為相反數,而+3與-2雖然符號不同,但它們不是相反數;三、對于相反數的代數意義不會運用,比如題目告訴我們說a+b與a-b互為相反數,學生根據這一句話不會列式,這可能是對相反數的代數意義理解不深。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和練習,我認為知識的學習,不僅是要把每個概念弄清楚,更重要的是這些概念的意義和運用。會正確的解題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活學活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訓練,通過練習來鞏固學生學到的知識點。

七年級教學反思篇6

通過本節(jié)課的反饋,要實現教學目標,確實存在許多問題。如:

(1)上課節(jié)奏較慢,師生情感交流不夠,課堂調控能力應進一步提高。

(2)教學語言不夠嚴密、精煉。

(3)活動設計局限于教材,較為平淡,主題不夠突出,對“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對待男孩女孩的關系”處理的不夠。

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帶著微笑走進每一個班級,面對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及時鼓勵學生的閃光點,與學生平等對話,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積極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加強學習,優(yōu)化教學語言,提高課堂教學應變能力;認真?zhèn)湔n,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積極開發(fā)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活動設計,將教材上活,使學生樂學思想品德,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七年級教學反思篇7

教后記本課的教學內容所跨的時間長,涉及的歷史事件多,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側重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1、以活動貫穿課堂,引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問題的興趣。

本課根據課文特點,設計了三個“小小故事會”,布置學生根據之前所搜集了解的和課文有關的小故事進行講述分享,增加感性認識。因為學生對三國時期及之后的這段歷史較感興趣,而且不少同學還通過電視等途徑了解過,所以提前布置這項作業(yè)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不會很難,但為了使工作更順利地開展,課堂上的講故事還要和發(fā)展性評價體系掛鉤,對于積極參與活動的同學應該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另外本課還設計了“我主淝水”的活動,學生模擬親自統(tǒng)帥前秦軍隊,認真考慮怎樣去努力打贏這場仗以更好地理解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關鍵因素。由于是“親臨戰(zhàn)場”,而且要“改寫歷史”,任務艱巨,能引起學生(特別是好動的男同學)的極大興趣,所以該情景的創(chuàng)設不但能制造良好的氛圍,還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而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則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2、運用史料教學,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堂課引用了《史記》和《宋書》中的兩則材料,以此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在閱讀與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在歷史的情景中感受歷史,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培養(yǎng)他們“論從史出”的思維習慣。

3、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

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貼近學生生活。本課的教學核心內容是江南經濟的發(fā)展,教師利用學生身處南方的現實從自身的生活出發(fā)關注當今學生的生活狀況,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透徹明晰。在課堂教學的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為我們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fā)提些建議,并建議學生課后查閱資料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南遷與“八姓入閩”的關系,這些問題都是課文內容的延伸,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