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認真將教學反思寫好,才能讓自己開展教學研究的時候更順利,每上完一節(jié)課,要學會對自己進行教學反思,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2.0教學反思精選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2.0教學反思篇1
聲母教學的第一課,是難點的開始,弄不好還會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我惴惴不安,因此精心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本課包括四部分內(nèi)容。第一部分是四個聲母b、p、m、f,每個聲母配有一幅圖。第二部分是拼音練習,讀拼音認字。第三部分是聲母與單韻母組成音節(jié)的拼讀練習。第四部分是給音節(jié)說詞語。因此,我也將教學過程設計緊緊圍繞這幾部分:
1、字母的發(fā)音及字形。
這節(jié)課的四個聲母,每個聲母都配有一幅圖。而且我發(fā)現(xiàn)圖中的這些物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比較常見:收音機、潑水、摸一摸、大佛等。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圖入手,觀察圖畫,用一句完整的話表述圖畫內(nèi)容,有機地進行了口語訓練。接下來讓孩子找出圖中與新朋友相似的地方,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發(fā)音,在學習b、p時,課前我已經(jīng)發(fā)給每生一張薄紙,上課時讓學生通過試驗比較,區(qū)別發(fā)音。進一步體會發(fā)b時,薄紙基本不動,發(fā)p時,薄紙會明顯顫動。就是在教學m時,引導學生觀察圖上小朋友在干什么?大部分學生說出小朋友在捉迷藏,小男孩蒙著眼睛在“摸”。學完發(fā)音,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說這些字母像什么?編些順口溜記住它們,學生們也踴躍發(fā)言,展開他豐富的.想象力。我發(fā)現(xiàn)學生樂于表達了,但在學會傾聽別人發(fā)言的習慣還要加強訓練。
2、書寫指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讓學生觀察b、p、m、f的筆畫筆順和每一筆在四線格中的位置,同時結(jié)合班級的“小博士”評比表,比一比誰能拿到小星星。課堂上我聽到“我要把字寫好”“我一定要奪小星星”這些話語。調(diào)動了學生認真寫字的欲望,我也感到高興。
3、與單韻母的拼音教學。
這一課是教學拼音方法和帶四聲的聲母和韻母相拼音節(jié)的起始課,剛開始我就出示小朋友在推卡片,讓學生觀察,并體會“推”就要用力。再結(jié)合“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边@一口訣引導學生拼讀,然后以開火車的形式讓學生拼讀練習。(但大部分學生對聲母與“o”相拼轉(zhuǎn)不過來,因為受單韻母發(fā)音的影響,這時要變?yōu)椤班浮钡囊?。)“找朋友”這一游戲把學生氣氛推向高潮,在游戲中鞏固拼音方法,樂中學知識。
4、認讀字詞。
我主要引導學生憑借已掌握的音節(jié)認字,著力讓孩子認識到拼音的用途是可以幫助我們識字,目的性十分明確。
在教學中,學生拼讀困難是意料中的事,甚至還處于聲、韻不熟練的現(xiàn)象,但這是正常的,我們要降低要求,多做示范,帶領學生讀,發(fā)現(xiàn)跟得較快的學生,幫助困難學生,最重要的還是多予以鼓勵,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2.0教學反思篇2
本節(jié)課,我沒有利用班班通給學生講課。但我還是按照識字教學的四大環(huán)節(jié)的(第一課時)即:讓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生字回文,指導寫字。為了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夠很快地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識字方法,我注重反思自己的不足。
在進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讀課文時,沒有把提出的要求事先寫在黑板上,結(jié)果我剛說完讓學生自讀課文,學生就哇哇地讀了起來,我就趕緊讓學生停下來,結(jié)果個別學生仍然在讀,課堂有點兒時空。其次是:讓學生自讀兩遍后,為了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應該指名學生再讀,并及時進行評價,訂正。但在教學時,我卻忽略了這一點兒,在進行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生字,讓學生給生字找朋友(組詞),假如再讓用所組的詞,說一句話,如:愛護、保護,這樣不僅讓學生很自然地理解這個字的意思,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今后,我一定會逐步地滲透到我的教學中去。
其次是“生字回文”這個環(huán)節(jié),課前在準本時,我擔心讓學生拍手,課堂會失控,結(jié)果出乎我的意料,當我和一名學生示范拍,接著又讓兩名學生交叉拍,然后讓全班同學同桌互拍,結(jié)果是學生興趣盎然。但在指導學生寫字時,由于自己經(jīng)驗不足,備課不扎實,結(jié)果出了差錯,不了了之。例如:再講“物”字的“?!弊峙詴r,“?!钡牡谌P不是豎鉤,當“?!弊兂伞芭!弊峙詴r,不光筆畫發(fā)生了變化,“橫”變成了“提”,并且筆順也發(fā)生了變化。“?!钡淖詈笠还P是“豎”,“牛”字旁的最后一筆是“提”。再就是反犬旁和提手旁的區(qū)別,我本想強調(diào)反犬旁的最后一筆是“撇”,結(jié)果我一緊張,又寫成了“提”,倒是讓學生幫助我糾正了過來。
2.0教學反思篇3
1、“畫圖”是學生們感興趣、樂于學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學生畫圖,教師展示作品,學生對作品的部分演示,讓學生豐富對畫圖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時,在作品演示時引發(fā)學生思考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從而讓學生明確畫圖要注意選用繪圖工具的技巧。
2、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xiàn),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要注意分層要求學生。針對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在設計任務時要注意任務的層次性。不同基礎的學生賦予不同的任務。
3、要對學生更加耐心一點,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還要注重學生情感的交流協(xié)作意識與因材施教。
2.0教學反思篇4
通過這次期中測試,我總結(jié)了一些上好體育課的方法。下面就總結(jié)一下,作為這次期中測試我的反思。
一、快樂,輕松,新穎的教學方法
用新穎的教學內(nèi)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新穎的教學形式來激活學生學習體育技能的潛力。輕松了學生就能主動地投入運動中去,并自覺釋放自己的運動激情;小學生是需要快樂的,這是他們的天性,是他們情感的真實需要。
二、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組織形式
整堂課采用情景介入的教學方法,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diào)動起來,課堂氣氛非?;钴S,從而保證了學生在玩中學、樂中練,目標的達成是水到渠成。
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的應用
教師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實施教學,如:模仿法、自由練習法、自主創(chuàng)新法、觀察法、自我體驗法、提問法、趣味比賽法、游戲法等。正由于這些方法地運用,使得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學生練得是有滋有味。
四、走進學生心靈、關心學生成長是上好體育課的根本保證。
教師要完全融入到學生當中,和學生一起練習,一起做游戲,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用兒童的語言去導入、去講解、去激勵,把自己視為學生的朋友。同時,處處用濃濃的師愛來與學生溝通,關心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
當然,想上好體育課僅此幾點還是遠遠不夠的,上好體育課,真的是離不開精心準備,離不開課堂上的細心操作,更離不開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愛。上好體育課它需要體育教師將體育教育理論和體育新課程理念與體育教學實踐真正相結(jié)合,從而使體育新的課程理論在體育課堂得以真正的落實。
2.0教學反思篇5
平日教學中,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古詩的教學。因為古詩離孩子的生活比較遙遠,孩子不容易理解。上古詩時,很容易出現(xiàn)不是一問一答的場面,要不就出現(xiàn)老師包攬課堂的現(xiàn)象。所以備課時,我反反復復看教材及參考書,自我感覺這首詩比較難講。
怎樣避免課堂上自己包攬全部的現(xiàn)象。于是在教學初設計這樣的導入語:李白的詩我們學了很多了,通過這些詩你覺得李白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都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他是個出名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想象力豐富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非常有才氣的詩人等等,我不失時機地創(chuàng)設一段與李白同游天門山的情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然后通過課件的再現(xiàn),讓學生欣賞天門山獨特的景色。
接著讓孩子們反復朗讀《望天門山》這首詩,說說自己學會了哪句詩怎樣學會的引導學生圖文結(jié)合自己學習古詩,為他們積累古詩的學習方法。
在學生理解詩句大意后,我又引導學生談談學完這首詩后,天門山留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景色非常壯觀)我緊接著發(fā)問:你是從哪兒知道的我對難點再適當點撥,進行品字品詞,強化抓重點字的理解,從字,詞的學習中感悟古詩的意境,感覺學生學習效果不錯??磥恚瑒?chuàng)設情景學習古詩,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是一種好的古詩教學方法。
2.0教學反思篇6
本課上的不好,我因重感冒勉強堅持到教室,全讓學生自學。由于年級低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和我一樣等待時間的過去。這篇課文學生要理解課文內(nèi)容不難,就是通過文中故事感悟時間的變化。隨著時間的變化莫測,萬物都會變化,我眼看著學生像龍頭無首,東張西望的。于是勉強在黑板上板書了高爾基名言:時間最長而又最短……學生讀名言似乎明白了一些,班上又多了一部分孩子加入到學習中,借此我出示了閱讀題:如果你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應按怎樣的順序講: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的?從這件事中人知道了什么?你又知道什么?并提示重讀11—13自然段。
我的閱讀提示給了學生很大的幫助,學生通過再次認真讀課文,各抒己見,有的孩子說:“科利亞首先從媽媽的木匣沒有丟,還在原來的地方得出結(jié)論,自己的木匣不會丟,而且也在原地?!庇钟袑W生說,科利亞的媽媽是大人,無論多少年步子不會變大,而科利亞就不同了,他的步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步子變大,這樣根據(jù)原來的步子是找不著的。我又問:科利亞是你們這樣想的嗎?學生齊聲回答:“是”。我讓學生讀文中11—12自然段就是答案。我出示“果然”一詞,讓學生找出文中帶該詞的句子,并讀一讀,用“果然”一詞練習說話。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把課文最后一段抄在筆記本上,注意冒號和雙引號的用法和正確寫法。這下要復述課文容易多了,大部分學生能理成順序: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fā),而且有少部分學生在相關的自然段理了小標題。
我借機闡釋了,隨著時間的變化,不光是人的身體在發(fā)生變化,就連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電器走進了千家萬戶,這樣我們的社會也不斷發(fā)展,我們的知識也隨之而增長,文化生活也就豐富了等。
這篇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shù)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四年后數(shù)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其實學生要理解這道理。其實學生要理解這道理不難,如果要使學生通過閱讀能寫一篇作文,這不是難點,從語文的角度,能用我們周圍事物的變化來說明本課所闡述的道理,這是本課的閱讀重點。比如,我們周圍的一切無時無刻不在起變化,比如,由原來的土墻屋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手機傳遞信息,電腦等都走進了千家萬戶,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這些都是時間的證明。
本文在閱讀與寫作的知識點上,滲透的就是“怎樣以事物為線索來寫文章”。本課是以“木匣”這線索,通過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這件事,感悟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這就是以事物為線索的寫作方法,那么怎樣以事物為線索來寫文章呢?這是我在本課要傳輸?shù)闹R點。無論是讀這樣的文章,寫這樣的習作,首先要找到貫穿全文的一個事物,然后圍繞這個事物設計故事情節(jié),讓事物作為一條線,始終牽著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最重要的是注意事物在文章中安排得要曲折迂回,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比如:寫兩個同學之間友誼的故事片,就可以安排一個作為貫穿全文的“事物”,可以是兩個人互相贈送的“筆”“音樂盒”“藍鉛筆”等巧設故事情節(jié)。為了落實本課的主題思想,學生必須學以致用,于是另外安排了習作,以“同學或小朋友間彼此的信物”為內(nèi)容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比如“一張照片”“生銹的小刀”“紅色的毛巾”等,一定讓學生弄清以“某物為線索”這是故事串聯(lián)的“目擊物”。
上完本課,通過作業(yè)的彌補,好點點兒??傊@課在教學上留下了些遺憾……
2.0教學反思篇7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應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我在教學《海頓的故事》的時候,對于《驚愕交響曲》,我讓學生先聽再說感受,明白為什么它叫《驚愕交響曲》。然后再講故事,明白當時的具體情況,最后,老師和學生一起來表演當時音樂會的現(xiàn)場,老師是海頓,學生是公爵、公主、貴夫人等。通過表演,我們再現(xiàn)當時驚嚇的場景讓學生能從心底記住它——《驚愕》!
而在《告別交響曲》的學習中就更有趣了,我們就一起創(chuàng)設當時的音樂場景,一起演奏,慢慢的大家就拿好樂器(葫蘆絲)、譜夾(即書),吹滅蠟燭的動作。按順序離開教室,學生親身參與表演,更能體會到海頓當時創(chuàng)作意圖。也留給學生無比的興奮和對樂曲的深深回味。因此,對于他的作品,考慮到教學對象此年齡階段的認知能力,我不是以了解調(diào)式調(diào)性,曲式結(jié)構為教學的目的。而是結(jié)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一個“美”字,就是音樂的審美性,從各個角度感受作品的“美”。再以故事為主線,設下懸念,時刻有驚奇留給他們,讓學生表現(xiàn)作品感受作品來充分的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面向全體,注重個體,也結(jié)合我校音樂科研課題——“新、活、美”的音樂課堂教學研究,有效的利用了體驗與模仿、探究與合作的新教學方法。全面展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音樂欣賞課堂。
在本課這一系列的安排中,我是打破了傳統(tǒng)欣賞課的聽音樂,教師講解,或者說是再進步一點:學生先聽音樂,說感受,想到什么說什么的方式!而我則是采取先設下懸念——再聽——說感受——故事解答——唱主題——創(chuàng)設情景,師生分角色的共同表演——小結(jié)。這樣既有邏輯又有懸念,讓學生看似在老師安排的程序中走,其實是他們在自己的好奇心的驅(qū)使下,自己尋找到最后的答案上好欣賞課。實踐證明,以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小學生欣賞,效果是很好的。我也將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努力探索,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來豐富自己課堂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