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相關(guān)的教學設(shè)計可以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寫好教學設(shè)計,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起著很好的作用,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三年級下冊《漏》教學設(shè)計6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下冊《漏》教學設(shè)計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6個字,掌握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能正確讀出句子的語氣。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導,懂得保護益蟲。
4、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細致地引導孩子們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啟發(fā)孩子們放飛蜻蜓。
教學難點: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功能。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激趣導入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guī)硪粡埫利惖膱D片,這是什么?(出示圖片)(板書: 蜻蜓)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這只蜻蜓(美麗、可愛)你們喜歡嗎?今天有幾個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飛(板書:放飛)
2、齊讀課題,引導質(zhì)疑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3、簡介陶行知
(設(shè)計意圖:緊扣課題,圖片導入,從而吸引了學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興致勃勃地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小組學習,大家互相讀,注意聽字音是否讀準確,互相評價。
3、檢查識字情況,“開火車”組詞認字,分小組競賽識字。
(1)指導學生讀準生字字音。
(2)小組派代表交流識字方法,教師歸納總結(jié)。
(3)出示詞語認讀
(4)出示帶生字的句子測讀
4、指名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誰放飛蜻蜓?誰讓孩子們放飛蜻蜓?)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有利于自己發(fā)展的方式。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應(yīng)獨立解決,不依賴他人。)
三、再次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luò)。
1、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幾個自然段是寫捉蜻蜓,哪幾個自然段是寫談蜻蜓,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放蜻蜓的?
2、討論交流上面思考題:
第至第自然段寫捉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寫談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寫放蜻蜓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lu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
四、指導書寫,布置作業(yè)
1、小結(jié):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什么?
2、出示生字詞,再次認讀
3、教師范寫,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作業(yè):(1)抄寫生字詞 (2)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3)查閱有關(guān)陶行知的資料
三年級下冊《漏》教學設(shè)計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荷花”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優(yōu)美語言。
3. 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學習邊閱讀,邊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tài),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對大自然美的體驗。
教學難點: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
1.今天老師要出一個謎語考考大家: “一個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綠船上?!贝蛞恢参铮ê苫ǎ?/p>
2.荷花是大自然中一種非常美麗的植物,從古時候起,人們就非常喜歡荷花,還把它寫進了詩里呢!
出示幾句描寫荷花的古詩,學生欣賞。
3今天咱們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②要求畫出生字,讀準字音。
③思考: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自然段講了什么?
學生自讀課文。
2.出示生字詞,指名讀,正音
3.認記生字。指導書寫。
第 二 課 時
一、直接進入新課。
二、研讀課文,體會感情
1 “我”是在哪兒看到荷花的?你能看出“我”當時的心情嗎?(從“趕緊”“跑”可以看出“我”迫切的.心情)
2 課文哪幾段寫了荷花的樣子?(第2、3段)那還有兩段呢?(“我”的聯(lián)想)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覺得這兩段話中哪個句子寫的特別美,畫出來,說說你對這個句子的體會。
交流重點句:
(1)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在這一句中,你能感受到荷葉哪些特點?
填空:這句話中說荷葉又多又密的詞是( ),表示荷葉顏色的詞是( ), 寫荷葉形狀的詞是( )。
(2)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課文這句話旁邊有一個“泡泡”:“冒”字用得真好。你覺得“冒”字好在哪兒?
想象練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想—————。
(3)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你能想象出荷花這幾種不同的姿態(tài)嗎?學生先說說自己的想象,再出示圖片欣賞。
用你的小手當荷花,一邊說一邊作出荷花這幾種不同的姿態(tài)。
比較一下,哪句更好
1.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有的還是花骨朵兒。
2.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漲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4)荷花只會有這幾種姿態(tài)嗎?你還見過或能想象出哪些姿態(tài)?學著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寫一寫。
出示幾幅不同姿態(tài)的荷花圖片,啟發(fā)思維,學生練筆。
寫好的學生把自己描寫的內(nèi)容放在課文第二段的描寫之后讀一讀。
(5)出示課文: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纯催@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lǐng)可真了不起。
作者用了一個比喻,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畫。你來找一找,這幅畫都有哪些色彩?(綠、白、嫩黃……色彩豐富)(朗讀)
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組成的,你來看看作者都描寫了荷花的那些姿態(tài)?(朗讀)
這幅畫,色彩多、姿態(tài)多,還是活的,這么好的畫兒是誰畫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領(lǐng)(可真了不起)。
三、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課文中說“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我”怎么會忘記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用一個詞形容一下:我__________地看著滿池的荷花。
(2)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還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呢?
出示提示,完成練筆:我靜靜地站在荷池中央,看到了風兒在……小青蛙在……岸旁的柳樹姐姐……;聽到了水兒在……小蝦弟弟……(配樂)
(3)讀一讀,填一填
我忽然覺得自己( )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 ),站在( )。一陣微風吹過來,我就( ),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 )。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 )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 )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作者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聯(lián)想呢?
齊讀第四、五自然段,體會荷花的美。
四、學習寫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板書:聞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現(xiàn)實)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這篇文章寫得這么美?
(小結(jié):富有感情、充滿想象是構(gòu)成好的寫景文的重要內(nèi)容)
五、拓展:
出示描寫荷花的詩句,學生自由閱讀積累
六、作業(yè):
1、必做題:
小練筆:作者把荷花寫得多美??!我也寫寫自己喜歡的花。
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選做題:
(1)選一種你自己最喜歡的荷花,把它畫出來。
(2)閱讀兩三篇描寫荷花的古詩或文章,摘錄有關(guān)優(yōu)美詞句。
三年級下冊《漏》教學設(shè)計篇3
[教學目標]
1、整體識字7個;會寫13個字;會寫16個詞語。
2、學習作者是怎樣把想象中的奇妙經(jīng)歷寫清楚的。
3、能用學到的方法大膽想象自己的一次奇妙經(jīng)歷。
[教學過程]
檢查預習
1、完成練習冊一至四題
2、指名校對答案。重點指導“狐”左窄右寬,注意右面是個“瓜”,不是“爪”;“零”注意下面的是個“令”,不是“今”。
趣味導入
孩子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宇宙的另一邊》,了解大膽想象可以創(chuàng)造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作者顧鷹小時候的一次奇妙經(jīng)歷。(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把握主要內(nèi)容(讀?。?/p>
1、自學提示一: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寫事文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指名分享展示。(1人分享,2人補充。)
預設(shè)1:因為貪玩,不想被人打擾,所以想變成一棵樹。
預設(shè)2:我變成一棵樹后,樹上長滿了鳥窩,奇形怪狀的。窩里住滿了我的朋友,還有媽媽,他們在一塊吃東西,饞得我口水直流。
預設(shè)3:“我”因為不想回家吃飯而希望自己變成一棵樹,愿望實現(xiàn)后發(fā)生了一連串有意思的事情。
品讀故事,感受奇妙的想象世界(讀厚)
1、自學提示: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用“”在文中劃出你認為最有意思的一個場景或者一句話,并說一說為什么覺得這里最有意思?
2、學生分享展示。
預設(shè)a:我真希望變成一棵樹,這樣就沒人在你玩的時候叫你吃飯了。我心里想著,就覺得身上癢癢的,低頭一看,發(fā)現(xiàn)許多小樹枝正從我身上冒出來。呀!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
過渡:“我”變成的這棵樹有什么神奇之處?
我變成了一棵長滿各種形狀鳥窩的樹: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
省略號還省略了哪些形狀的鳥窩?
(梯形、星形、心形、五角星等)
預設(shè)b:我會請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鴨子、小鱷魚、小狐貍住在里面。
過渡:小動物們是怎么住進鳥窩的?
別擔心,我會彎下腰,讓鳥窩離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輕輕一跳或者輕輕一爬,就像平時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預設(shè)c:“咕嚕嚕……”我的肚子里發(fā)出一種怪怪的聲音;
“咕嚕嚕……”我肚子里的聲音越來越響了。
過渡:看著小動物們津津有味地吃著媽媽拿來的好東西,我饞得直流口水,對于我的口水,小動物們展開了有趣的討論。
“咦,下雨了?!?/p>
“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嗎?”
“你看,這不好好的嘛。”
“那么,可能事一只蟲子撒的尿?!?/p>
“不對,是大樹在哭。”
思維導圖描繪課文寫法(讀清)
請你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把作者的奇妙經(jīng)歷描繪下來。
溫馨提醒:
1、我想變成什么?
2、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3、變了之后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
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自己的想象故事。
如果你會變,你想變成什么?變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自主作業(yè):
出示自學提示:讀《主題閱讀》中的《逃家小兔》,完成課后思維導圖。
三年級下冊《漏》教學設(shè)計篇4
這是一篇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由來的傳說,講的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相傳,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隨臣介子推,在重耳餓得頭昏眼花時,割肉奉君。他護主救國的舉動,感動了晉文公。后來重耳當上了國君,不忘此事,想封他為官報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絕,為避當官,他躲進深山。晉文公想逼他出來,放火燒山。介子推寧可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圖富貴,不居功勞的精神,激勵著晉文公執(zhí)政清明,完成治國安邦的大業(yè)。日后,晉文公懷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為清明節(jié)。百姓安居樂業(yè),也十分懷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節(jié)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他。慢慢地清明節(jié)成為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本文語言樸實,故事曲折,引人入勝,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課文配有二幅插圖:第一幅展示的是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動的場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清明節(jié)這一天,晉文公在“清明柳”前祭奠介子推的場景。這二幅圖有助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重點,理解課文。
[設(shè)計理念]
學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課設(shè)計將從問題入手。只有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此為抓手,解詞析句,探究問題,才能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知識、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標。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或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學習并理解本課生字詞,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字詞的興趣及能力。
2引導學生質(zhì)疑、解疑,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組織學生反復默讀,深入地理解課文,使學生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義.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春秋五霸晉文公的簡介及春秋戰(zhàn)國的地圖等相關(guān)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調(diào)動積累,引起閱讀期待。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9課,請與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教師示范并提示書寫時注意的事項)
2誰愿意把你知道的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信息說一說,與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對清明節(jié)是怎樣來的;清明節(jié)是什么樣的節(jié);清明節(jié)有哪些習俗等有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誰能再談一談你對“清明”一詞的理解?
(學情預設(shè):此時學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淺的、單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卻不知如何準確回答的)
小結(jié):大家對“清明”一詞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們深入地學習課文后,你對這個詞會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文本。
1自讀課文。
要求:①劃出文中的生字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②利用工具書,查出解釋,并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義。(傳統(tǒng)、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鄭重、治國安邦、清明、念著、荒山野嶺、慟哭、寒食節(jié)、祭奠、鞭策、座右銘、井井有條、安居樂業(yè)、不居功勞、不圖富貴)
③把課文多讀幾遍,達到讀通、讀順、讀熟的目標。
2檢查自讀的情況。
①同桌互讀互查,檢查生字詞及讀書的情況。
②師生借助字卡,認讀生字詞。
③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學思考,課文主要講什么?
④師生討論、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質(zhì)疑問難,理清思路,培養(yǎng)問題意識。
1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及內(nèi)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課文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分三個層次解決。簡單問題學生相互提示解決;與課文聯(lián)系緊密的重點、難點問題留在學課文中解決;其他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或課余時間討論解決)
2梳理、歸納本節(jié)課要重點解決的幾個問題:
①清明節(jié)是怎樣來的?
②清明節(jié)是紀念誰的,紀念什么?
3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解決“清明節(jié)是怎樣來的”問題。
①組織自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學情預設(shè):或用在書上分段標畫的方法;(參考教參253頁)或通過示意圖來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或通過讀書看插圖,提示重點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清明節(jié)的由來”的問題并用示意圖表示。(可以指導學生用反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例:(注:下文中的小號字與前面畫橫線的詞語組成一個問題,以便提示學生深入思考)
清明節(jié)的由來怎樣來的百姓紀念的習俗沿襲而來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勞不圖富貴怎么知道的晉文公定“清明節(jié)”為什么見“清明柳”就像見到介子推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晉文公燒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于柳下為什么報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為什么流亡時,割肉奉君,愿主公常清明
③各組代表展示并介紹探究成果。
學情預設(shè):學生渴望了解重耳流亡的背景。
四、引進課件,補白背景,理解割肉奉君的意義。
①出示春秋戰(zhàn)國的地圖,簡介當時各國征戰(zhàn)的歷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晉文公的資料,講述晉文公統(tǒng)一中原,成為春秋五霸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晉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國君時治國的二大策略,認清晉文公使中原在相當一段時間內(nèi)沒有戰(zhàn)亂,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現(xiàn)狀,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動機。
五、再讀課文,調(diào)動積累,理解“清明”內(nèi)涵。
第二課時
一、指導讀書,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內(nèi)涵。
1讀第一段,隨機處理“傳統(tǒng)節(jié)日”“感人肺腑”等詞。
2(讀2――8段)了解清明節(jié)傳說,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①引導學生理解重耳為什么感動,邊讀邊想象重耳饑餓難挨的情景。
②指導學生分角色讀好君臣的對話。重點理解介子推的話“做治國安邦的清明國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內(nèi)涵。(引導學生聯(lián)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社會現(xiàn)實,談出自己對“清明”的理解??梢岳斫鉃椴蛔龌杈鰝€清正、廉明、勤政的國君。)
③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一一回絕”“放聲慟哭”所表達的內(nèi)容,認識介子推拒絕做官,不圖回報的高風亮節(jié)。
④讀讀、議議,“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說說你對介子推的認識。(讓學生在議論中感受到我們民族的文化與精神。)
⑤指導學生默讀,注意“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紀念的內(nèi)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晉文公下令定了二個節(jié)日,為什么只有“清明節(jié)”成為傳統(tǒng)節(jié)日?這說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⑥聯(lián)系“清明”前后的氣候特征及自然景象,聯(lián)系老柳樹死而復活的樣子,再體會“清明”的內(nèi)涵。(“清明柳”既表示楊柳返青,萬物鮮明的季節(jié),又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
⑦默讀課文,想一想,晉文公勤政清明,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與介子推有什么聯(lián)系?對百姓有什么影響?說說百姓后來為什么自發(fā)地過清明節(jié)。理解“清明”的內(nèi)涵。(表達百姓希望有一個政治有法度、有條理,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
3朗讀全文,感受介子推愛國護主、不居功勞、不圖富貴的精神及晉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國的品質(zhì)。
第三課時
一、指導學生寫字。
1注意易錯的字,要寫正確。
①“肺”字的筆順。共8筆,最后一筆是豎,它穿過橫、橫折鉤,一通到底,且直且長。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點。
③“臣”字中間不是“口”。
2把字寫好看。
①“邦”字,左右結(jié)構(gòu),左高右低。
②“荒”“策”“墓”上中下結(jié)構(gòu)的字,要寫緊湊,不可過長。
③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要注意兩邊大小、位置。
④“鞭”左高窄右矮寬。
3學生書寫練習。;
二、小組交流。
1說說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的由來。
2你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同學們交流。
三、讀“學習鏈接”,與同桌相互說一說清明節(jié)的第二種說法。
四、小組討論,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知識。
五、美讀課文,填寫詞語花籃。
六、布置作業(yè)
說說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的由來。
三年級下冊《漏》教學設(shè)計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通過誦讀,從人們肆意殺狼,貌似護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30課《狼和鹿》。
2、指名四生分讀課文。
二、學文。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一、三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這兩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
2、交流。
3、出示插圖。
1)第一幅:請你仔細觀察畫面,然后到課文中找一找哪些語句是描寫這個畫面的?交流。
2)第二幅:課文中哪些語句又是描寫這個畫面的呢?
3)同樣的森林卻出現(xiàn)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請你結(jié)合課本上的文字來談?wù)剟P巴伯森林前后的變化。
交流:森林、鹿、狼。
4、啊,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小鹿嬉戲,一幅多么美好和諧的畫面??;而如今的凱巴伯森林卻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美麗可愛的鹿在一只只死去。
如此鮮明的變化,你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嗎?請你找到剛才那兩段話,練習有感情朗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
3)男女生分讀。
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凱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變化呢?請你仔細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這第二幅插圖該怎么畫?
交流
6、現(xiàn)在你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了嗎?請你用幾句話概括地說一下。
填空:在森林中,狼是鹿的天敵,于是人們狼,了鹿,使得鹿群,造成了森林的和鹿群自身的。
7、明白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老師這兒現(xiàn)在有三頂“帽子”要你戴“功臣”、“大壞蛋”、“自由王國”。
讀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一下這些“帽子”該戴在哪兒?為什么?
三、延伸明理。
1、課上到這兒,老師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編者叔叔把這樣一個故事放到課本中來,目的是什么呢?
2、現(xiàn)在有人想在凱巴伯森林入口處豎一塊警示牌,你認為該在上面寫些什么?
3、質(zhì)疑。
讀出個性 讀出理性 讀出人性——《狼和鹿》
作者:佚名文章來源:論文百分百
教材版本:江蘇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第六冊
設(shè)計理念: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設(shè)計特色:自由地讀,盡情地讀,讀有所思,讀有所得。
教學流程:
一、細讀,感知文本
1、讀課文,識生字。
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的音,再用鋼筆在生字欄里描紅。(重點指導“凱”、“殖”、“染”、“脅”等)
2、讀課文,讀通順。
請同學們繼續(xù)讀課文,要爭取讀得通順、流利。遇到自己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3、讀課文,明文意。
讀了幾遍課文,現(xiàn)在誰來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可引導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①凱巴伯森林以前的面貌和現(xiàn)在的樣子有什么不同?
②狼和鹿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凱巴伯森林里的這些鹿群最后怎么樣了?
二、精讀,感悟文本
1、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這里主要引導學生體會凱巴伯森林曾經(jīng)的美麗以及文中一些描寫生動、形象的語句。
如:“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薄罢麄€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钡?/p>
對于學生喜歡的語句也可以讓他們談?wù)勛约旱囊恍┫敕?、看法?/p>
2、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句子。
請同學們分小組讀讀課文,在組內(nèi)討論并畫出文中有價值的語句。
教師需要進行歸類、指引,重點突出以下幾句話:
①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國”。
②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③人們要特意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度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同時也是毀滅自己的“大壞蛋”。
教師可組織同學們討論、交流“人們大量捕殺狼帶來的后果”,及“鹿的大量繁殖造成的影響”等等。
3、讀課文,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
請同學們邊讀書邊畫出自己的疑問之處,再由全班討論或是教師指導回答。
三、品讀,內(nèi)化文本
1、組織學習第一小節(jié),品味凱巴伯森林當時的美麗。(重點突出“生機勃勃”、“美麗而活潑”等詞句)
2、組織學習第二小節(jié),品味森林里狼群的悲哀。(重點突出“哀嚎”、“響了25年”、“殺掉6千多只”等詞句)
3、組織學習第三小節(jié),品味森林里鹿群的盛衰。(重點突出“自由王國”、“超過了10萬只”、“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死去了6萬只”等詞句)
4、組織學習第四小節(jié),品味當時人們的無知。(重點抓住“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鹿倒成了破壞森林、同時也是毀滅自己的‘大壞蛋’”等句深入體悟)
四、展示讀,呈現(xiàn)文本
下面請同學們來展示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梢允亲x得好的語句,可以是理解深刻的語句,也可以是給你啟迪的語句。
1、展示自我的讀書才能。
2、展示自我的讀書收獲。
這里應(yīng)突出教師對學生讀書的評價,注重對學生的激勵和賞識。
五、對比讀,升華文本
1、回讀課文,全面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狼和鹿》這篇文章,我們目睹了發(fā)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一幕悲劇,這無疑給人類敲響了“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警鐘,請讓我們將此牢記心中。
2、閱讀小資料,交流想法。(隨意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事例)
[文章大意:在英國有個小島,島上的田鼠比較多,人們?yōu)榱顺ヌ锸?,就在島上放養(yǎng)了一批蛇。短短兩年時間,島上的田鼠全部讓蛇吃光了。而這時島上的蛇越來越多,他們開始威脅到人們的生活……]
請同學們讀小資料,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3、閱讀小資料,交流想法。(自然狀態(tài)下的生態(tài)平衡)
教師可選擇一些純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文景觀。如課文《神奇的九寨溝》、《索溪峪的“野”》等。
這里關(guān)鍵是要讓學生在對比的閱讀實踐中升華文本的內(nèi)涵,即任何生物體都有生存于自然界的道理,我們千萬不能隨意性地加以破壞,從而使生態(tài)失去平衡,這樣的后果是不堪設(shè)想的。
六、誦讀,超越文本
1、實踐活動。
將《狼和鹿》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告訴他們一旦生態(tài)遭到破壞,我們的家園將受到重創(chuàng)。
將《狼和鹿》的故事改編成小小課本劇,組織有興趣的同學來演一演。
應(yīng)該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讓我們的孩子永遠記住這個歷史教訓。
2、誦讀交流。
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chǔ)上圍繞“怎樣保護地區(qū)的生態(tài)平衡?”這一話題展開交流。
三年級下冊《漏》教學設(shè)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過程和方法
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詞句的意思,繼續(xù)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學重點:大體了解詩句內(nèi)容。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回憶你記憶中的春天是怎樣的,給大家說一說
二、檢查預習
1、自讀生字,在文中為生字注音。
2、抽讀。
3、小老師教寫生字。
三、易錯音:妝、濱、裁易混淆:詠泳、濱賓、載裁、紫緊
4、抽讀、齊聲讀三、學習《詠柳》
1、簡介賀知章:唐朝詩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鄉(xiāng)偶書》《采蓮》
2、解題:春天里的柳樹是怎樣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樣的?能用語言或?qū)W過的詩句來形容嗎?(自由說)看看古代的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
齊讀課題:詠柳:詠即贊美
3、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大家自讀古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結(jié)合注釋讀),不懂的作上記號。
4、交流匯報1、2句
(1)碧玉:綠色的玉妝:打扮一樹:滿樹萬條:枝條多絳:一種絲帶前兩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打扮的一樣。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的比喻好嗎?(引導學生想象,春天萬物復蘇,柳樹也會發(fā)出新葉,新葉剛長出來的顏色,光澤接近碧玉)
(3)朗讀5、交流匯報3、4句:
(1)細葉:細細的嫩葉似:好像裁:裁剪這兩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呀!
(2)思考:這兩句采用了什么樣的形式?(自問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從這個比喻中體會到什么?
(3)指導朗讀
朗讀全詩,感悟詩境前兩句寫柳,后兩句由寫柳過渡到寫春,從整首詩的描寫中,你休會到詩人對柳,對春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反復朗誦,體會詩人贊美柳樹,歌頌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讀
語速適中,情感飽滿,基調(diào)高昂,注意停頓。
五、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復習〈詠柳〉,并集體背誦,引入〈春日〉
二、解題: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讀,初通詩意
1、自讀全詩,再抽讀。
2、分小組討論學習;讀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記號,勾出不理解的詞。
3、交流:提出不懂的詞,板書,查閱字典理解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泗水:水名濱:水邊光景:風光景色一時:形容時間很短新:新鮮、奇麗
4、由詞意思考:詩人在什么樣的天氣,到什么地方去游覽,他的心情怎樣?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5、整理出前兩句的意思:在天氣睛朗的日子里,詩人到泗水邊上死對頭觀賞風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6、說說你從一二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再指導朗讀。
7、運用同樣的方法學習3、4句。
自讀、勾出不懂的詞,討論,交流解詞,再解意。等閑:平常、隨便識得:認識東風:春風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艷的景色??偸牵憾际窃娨猓浩匠H藗兌贾烙写猴L,可春風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只有在見到了萬紫千紅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風帶來了這無邊的'景色。
8、指導朗讀3、4句,說說體會,引導學生理解包含在詩歌中的哲理。
四、再讀,感悟詩境。聯(lián)系詩意,說說自已的理解,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五、指導朗讀、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