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端午的教學反思5篇

時間:2025-03-12 作者:Brave 教學計劃

學會寫好教學反思才能提升教師的自我發(fā)展能力,寫好教學反思也是教師們提升自我指導能力的一種方式,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過端午的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過端午的教學反思5篇

過端午的教學反思篇1

這一周我們聽取了低年級組仇老師的《端午粽》聽評課教學,我更是受益匪淺,他的教學水平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幾乎整堂課沒有瑕疵。針對仇老師的這節(jié)課,我做一個簡單粗略的評議,敬請仇老師指正。

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很多:

1、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仇老師讓學生讀書時,比較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能及時提醒學生在讀書時端好書本,坐正姿勢,讀書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詞短語的層層深入訓練。

如先緊扣課文內(nèi)容:()的竹葉,()的糯米,()的棗。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

再增加難度:()的()

這樣層層加深,達到擴展訓練的目的,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在這中間還借用猜謎的形式填空,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獲取知識,增強能力。

3、注重在學文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

如學習粽子的色、香、味時,能告訴孩子們是由外到內(nèi)的去寫,這就有意識地指導了孩子的寫法,初步潛意識地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適時的板書也清晰、簡潔、重點突出。仇老師的聲情并茂,激情飛揚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體現(xiàn)了樂學。

4、注重用動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小孩子最喜歡看動畫片了,所以仇老師就抓住孩子們的喜好心理適時運用動畫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比如,出示問題說,人們?yōu)槭裁匆诙宋绻?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就用動畫片告訴孩子們答案。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學得認認真真。使整堂課都在仇老師的激情教學和孩子們的樂學中完美收官。真可謂是興趣充滿了課堂,課堂在笑聲中結(jié)束。我們也被這好看的動畫所吸引,所以這堂課取得了聽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仇老師的這節(jié)評講課優(yōu)點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敘述。

鑒于以上的評價是我本人對仇老師這節(jié)聽評課的粗略看法,有說的`不恰當?shù)牡胤骄凑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師請教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做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反思3

本課語言形象生動,其中有許多值得學生積累的詞語,比如對粽子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和棗,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jié)奏。文章用詞也很豐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這些鮮活的詞語,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達有了韻味。這些詞語的運用使課文對端午粽的描述更為形象。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歸類、理解和運用,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不足之處: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組長的分工不夠明確,學生匯報時不夠自信等,這些問題我都會在后期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改進措施:

1、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作為本課堂教學的關(guān)注點,多讀,讓學生學會提問。

2、我用了一個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讓學生梳理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jié)能力

過端午的教學反思篇2

知識與能力:

1.體會文章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xiāng)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

以賞析及討論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深厚文化的熱愛,從而品味文章的韻味和情致。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課文,理解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的情感,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故鄉(xiāng)的熱愛。

2、欣賞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的美學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1.加強朗讀,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賞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的美學價值。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門楣(mei2) 莧菜(xian4) 籍貫(ji2) 硝藥(xiao1)

腌臘(yan1) 絡子(lao4) 大襟(jin1) 車胤(yin4)

2.解釋下列詞語。

門楣:門框上的橫木。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貫:祖居或個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傳說中指主管某個城的神。

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經(jīng)歷過滄海,對別處的水就難以看上眼了。

與有榮焉:因而也感到榮幸。

囊螢映雪:囊螢和映雪分別指晉朝車胤和孫康利用螢火蟲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讀書的故事。

二、導人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種風俗帶給人多少樂趣。單是一個小小的.咸鴨蛋,就有說不完的美妙之處。倘若沒有一種故鄉(xiāng)

情結(jié),沒有一顆超然自在的心,誰能從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許滋味?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發(fā)表小說《受戒》、《大淖記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選集》。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對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風俗的描寫,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時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鄉(xiāng)最有名的是咸鴨蛋,尤其是雙黃鴨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寫孩子們?nèi)绾纬院屯娑宋绲镍喌啊?/p>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這與寫高郵鴨蛋有何聯(lián)系?

學生復述端午節(jié)的風俗。

明確:

作者先介紹端午節(jié)的一般習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貼五毒④貼符⑤喝雄黃酒。

而后又詳細介紹了家鄉(xiāng)特有的風俗:“放黃煙子”、吃“十二紅”,進而引出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高郵鴨蛋和“掛鴨蛋絡子”的習俗。

(二)學習第二部分。

學生朗讀文章第2、3自然段。

提問:家鄉(xiāng)高郵鴨蛋有何特點?作者著重寫了哪些內(nèi)容?在寫法上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家鄉(xiāng)最有名的是咸鴨蛋,尤其是雙黃鴨蛋,因此作者對此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開頭,作者采用連環(huán)承接的方式,說明家鄉(xiāng)盛產(chǎn)咸鴨蛋。接著用“肅然起敬”和“特別標明”兩個短語,說明家鄉(xiāng)咸鴨蛋的出名。

高郵鴨蛋多出雙黃鴨蛋,作者在這里采用對比的方法,說明家鄉(xiāng)雙黃鴨蛋“多”。

“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边@里用多重轉(zhuǎn)折方法說明家鄉(xiāng)雙黃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層轉(zhuǎn)折、層層鋪墊的手法,說明家鄉(xiāng)鴨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體點明高郵咸蛋的口味特點,結(jié)合自己生活經(jīng)歷表現(xiàn)作者獨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結(jié)

文章介紹高郵鴨蛋,寫得有聲有色,跌宕起伏,對家鄉(xiāng)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過端午的教學反思篇3

大班傳統(tǒng)文化端午節(jié)ppt課件這個ppt共29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了解端午節(jié)的名稱、來歷和有關(guān)習俗,知道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體驗端午節(jié)特有的習俗。端午節(jié)的由來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許多小國。其中有個楚國,楚國有個大臣,名叫屈原。楚國旁邊有個秦國。秦國有統(tǒng)一天下的野心,把楚國當做最大的敵人。屈原向楚王提出許多治理國家的好主張,可楚王就是不聽,屈原非常傷心。后來,楚王中了秦國的奸計,罷了屈原的.官,還把他趕出了都城。屈原離開都城,來到了汨羅江邊。他想到國家的前途,想到老百姓的苦難,心里難過極了。他一邊走著,一邊悲嘆著。汨羅江邊的一位老漁夫認出了屈原,請他住在自己的茅棚里。屈原眼巴巴地等待著來自都城的消息。他多想再回到楚王身邊,為國家盡力啊!屈原等啊,盼啊,可楚王再也沒召見他,逃難的百姓卻越來越多了。

一天,屈原問一個逃難的老頭兒:“都城怎樣了?”老頭兒顫巍巍地說:“哎,秦國的兵已經(jīng)打進了京城。我們……我們已經(jīng)亡國了!”聽到國家遭難的消息,屈原萬念俱灰。五月初五的晚上,屈原抱著一塊大石頭,一頭扎進了汨羅江。老百姓劃著船去尋找屈原??墒牵疂L滾,屈原在哪里?人們劃啊,劃啊,月亮落下去了,不見屈原的影子;太陽升起來了,還是不見屈原的影子。人們悲傷地喊著屈原的名字,找了幾天幾夜,也沒有找到屈原。鄉(xiāng)親們都悲傷地哭了。中國漢族人民為了紀念屈原,人們把他投江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用葦葉包成的粽子,喝雄黃酒,人們還要賽龍舟。屈原愛國家,愛百姓,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

為會要賽龍舟,吃粽子?

人們用葦葉包上蒸熟的飯團,扔進江里?!棒~兒啊,要吃就來吃我們的糧食吧,不要去傷害屈原先生的身體啊?!卑研埸S酒倒進江中?!岸鞠x啊,喝了這酒,就乖乖地醉倒吧,不要去咬屈原先生的身體啊?!彼再慅堉凼菫榱粟s跑河里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在河里投粽子是為了喂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屈原詩人

我們再來認識一下龍舟長什么樣?

我們再來認識一下粽子長什么樣?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節(jié)的習俗嗎?(配掛香包、跳鐘馗、飲雄黃酒、斗草)

為什么在端午節(jié)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從端午節(jié)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fā)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qū)除蚊蟲。大家說我們中國人聰明不聰明呀?

過端午的教學反思篇4

進入線上直播教學已有近一個月的時間了。直播教學帶來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xiàn)。一是教師又變成了知識的傳授者,課堂又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因為師生互動連麥收到網(wǎng)絡穩(wěn)定性的影響,課堂不得不減少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二是學生又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一方,教學效率堪憂。三是教學活動又在由師生、生生的多邊活動向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回流。四是教學方式的千篇一律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疲憊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怎樣讓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提高學生線上課堂的關(guān)注度,進而提高網(wǎng)絡教學的效率呢?我做了如下嘗試:

1、充分利用前置作業(yè),讓學生預習課文,以語音和視頻形式提交作業(yè)。

學生宅家三個月最想見到自己的`好朋友、同學、老師,對他們用不同方式展示的知識也很感興趣。完成作業(yè)的過程,動手又動腦,還要組織語言,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這樣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怎樣展示交流。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多設計一些有趣的學習活動,在集中識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隨文識字,深層次,多角度地識字學詞。這樣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習興趣就得到了提高。連麥和語音回答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師生的互動。

3、在學習過程中滲透學習的方法,識記生字,理解詞語,讀好長句,初步把握課文內(nèi)容。

這些都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向敘述滲透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當然本節(jié)課的教學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思考也很多,留待今后進一步改進

過端午的教學反思篇5

作為一名剛畢業(yè)的年輕教師,《端午日》這一課是我教學生涯中的第一節(jié)公開課,通過這次的公開課我認識到自身存在的諸多不足之處,借此機會,進行總結(jié),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取得進步。

一、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過于平淡,無亮點

?端午日》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對“賽龍舟精彩場面描寫”的分析,但在講課過程中,由于教材處理不當,時間安排不合理,所以在這節(jié)課的授課中,并沒有凸出重難點,并且在重難點的講解過程中由于對學情分析錯誤,重難點的切入點沒有找準,導致了整節(jié)課的失敗,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思維也顯得十分混亂,甚至出現(xiàn)了學生誤解老師的問題的情況。在公開課后我對教案進行了修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上,采用朗讀法進行教學,分為集體朗讀,小組讀,再到個人朗誦。讓學生對這一段精彩的場面描寫多讀,在讀中感受比賽的氣氛,在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人物動作的生動描寫。

二、選題失敗

?端午日》是一篇自讀課文,不適合進行課堂精講。

三、時間安排不合理,本末倒置

?端午日》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分析“賽龍舟精彩的場面描寫”,在時間的安排上,應該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分析場面描寫上,前面的導入和作者簡介應該以簡練為主,不可在這方面花費太多的時間。一篇課文最關(guān)鍵的地方就是重難點的講解,前面花費了太多時間,導致

無法深入挖掘重難點,問題分析得也不到位,略顯倉促和匆忙。 四:學會“不會”進行小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