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7篇

時間:2022-12-31 作者:Trick 教學計劃

如果沒能將教學設計制定更全面,那后續(xù)的教學任務就很難更好地完成,在動筆寫教學設計前,老師們需要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寫作,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池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7篇,感謝您的參閱。

池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7篇

池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1

一、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

師:在學這篇課文之前,教師想問一下你們現在最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那么請你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吧!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讀,好嗎?

(學生初讀課文。)

師:大家都讀了一遍課文了,在讀書的過程中你們碰到了什么困難嗎?(學生回答)誰來說說怎么去讀這些文言文比較好呢?

(學生回答,結合學生回答師作文言文朗讀指導。)

師:現在你們有信心去再讀課文嗎?

(學生再讀課文。)

師:誰想讀來大家聽聽?(指名讀)誰還想讀?(指名讀)誰還想讀?讓舉起手的小朋友一起讀吧?。▽W生讀)

師:大家都讀得很好。老師也想讀讀,你們愿意聽嗎?

(老師范讀課文。)

師:你們覺得我讀得怎么樣?(學生評議)誰敢站起來說我比老師還讀得好?(指名再讀)

師:我們讀了這么多次了,你們都讀出一點什么來了沒有?誰想來說說?(學生述說)

三、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學習課文

師:你想怎么樣去學習這篇課文呢?誰來建議建議?誰的建議最好我們就用誰的方法。

(學生談方法。)

師:我也有幾種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你們想知道嗎?老師介紹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誦讀)和根據本文可采用的好方法(辨論、表演)

師:這么多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呢?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去學習課文吧!可以獨自學習,也可以合作學習。

(學生自學課文。)

四、學生匯報

師:看樣子大家都學得差不多了。誰來匯報一下?

(估計有分角色朗讀、辨論、表演等形式,在學生匯報時可引導其他學生的評價。)

五、分清正誤

師:請讀懂了課文的同學舉手看看。可老師讀來讀去卻有兩個不懂的問題:

1、這兩個小孩倒底為了什么問題爭了起來,是爭太陽的大小,還是爭太陽與人的遠近?

2、他們倒底誰是對的?

(無疑這又將引起學生的又一輪爭論。在他們的困惑無法得到解決時,我相機給他們科學的解釋。)

六、弄清寓意

師: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你想對他說什么?(學生述說)

師: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七、拓展

師:在文言文的寶庫里還有許多美麗的故事等待著大家去發(fā)現呢!你們想去嗎?那么趕快行動吧!

池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深刻體驗和感悟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2、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并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稊祵W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利用方格紙或割補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為落實這一目標,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動的形式出現的,學生在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前,已經親身經歷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當學生親身經歷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時,不僅可以借鑒前面“轉化”的思想,而且為今后逐漸形成較強的探索能力打下較為扎實的基礎。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海淀區(qū)的二里溝試驗學區(qū),學生接觸的教材是全新的,學生所受到的教育的理念也是全新的,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漸普及和學生學習方法的不斷積累,學生學習的渠道也是多方位的,多數學生的思維是靈活的、敏捷的。但是,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使得已有知識基礎、探索新知的程度等也會出現差異。

四、教學設計

(一)由談話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還記得它們的面積公式嗎?(一人回答)還記得正方形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嗎?平行四邊形面積呢?

師:看來,我們所學習過的面積公式,都是在已經學習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轉化推導出來的。

師:誰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老師調查一下: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舉手;不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舉手;不但知道公式,而且還知道怎樣推導出來的舉手。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親身體驗一下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板書課題:三角形面積]

(二)探究活動。

師:根據你們前面的學習經驗,誰能說一說應怎樣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積?[板書:轉化]

師:下面我們將按小組來探究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師介紹學具袋中的學具,并出示探究活動的目標、建議與思考,見下表)

(學生在探究活動時,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另一方面為匯報選取針對性較強的素材。)

師:誰愿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同學介紹自己的探究成果時,其他同學要注意聽,以便予以補充(交流過程注意引發(fā)學生間的爭論)。

生1:我們是直接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生2:我們小組是用一個三角形折成長方形后推導出計算公式的。

生3:我們是將一個三角形用割補法進行推導的。

……

師:同學們分別總結出直角、銳角、鈍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那么,誰能概括出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呢?

生: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s=a×h÷2(在學生敘述時,教師板書)

師:剛才這個同學概括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請同學們再用自己喜歡語言再來說一說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意義。

師:不論同學們用一個三角形、或者兩個三角形,還是用拼擺、或者用割補的方法,都是在想方設法將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這是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重要方法?

師:下面我們運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鞏固練習略)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圍繞著“通過學生發(fā)現三角形面積與已學圖形面積的聯系,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體驗和感悟學習數學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這個教學重點展開。并注意從每一個細微之處著手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孩子。如揭示課題后,我便對學生進行調查:哪些同學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哪些同學不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有就是有哪些同學不但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還知道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從而幫助他更好地完成學習的過程。他如果是第一種回答,我會表揚他,不但能在學校學到知識,而且還能通過上網、讀書等渠道學到知識;他如果是第二種回答,我會告訴他,沒關系,這是新知識,只要努力就能學會;他如果是第三種回答,我會鼓勵他繼續(xù)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總之,讓不同的孩子盡自己的所能學不同的數學。

這節(jié)課學生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活動中是自主的、是開放的,讓學生體驗了“再創(chuàng)造”,本節(jié)課的最后一道練習題也是開放的,他讓學生體驗著數學的無窮魅力。

六、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部分內容對于培養(yǎng)學生識別圖形,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都有重要意義,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

教師設計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目的是以“動”促“思”,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新思維的火花,同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生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時進行小組合作,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活動空間和廣泛交流的機會,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把學生的匯報和多媒體的演示相結合,進一步體驗圖形轉化的過程。練習設計做到有層次、有坡度,難易適當。即從基本題入手過度到綜合題,引申到思考題。其目的是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基礎中得到鞏固,在綜合中得到溝通,在思考題中得到升華。如最后一題的設計,它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學生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思考,更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池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3

知識與技能:

1、疏通全文,識記并積累“熬、霎、粼”等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親情。

操作過程與方法:

通過語音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整體感知這篇散文故事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線索,體會文章的主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孝敬,學會和諧處理家庭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難點: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孝敬,學會和諧處理家庭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引入新課的學習。

2、檢查預習

提問2——3名學生再由教師給予肯定明確。

字音認讀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來同學們下去還是非常認真的預習了課文的,這可是不錯的習慣啊!大家可要好好堅持下去喲)

二、正課

1、作者簡介(可請學生來回答教師補充出示幻燈片)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其中篇小說《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著有《莫懷戚中短篇小說選》。代表作小說集《大律師現實錄》

2、請同學們聽朗讀

要求:

(1)注意對比自己在預習中勾畫出生字詞語的讀

(2)整體感知課文并體會作者筆下的美好春景。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p>

明確:這段話通過初春景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3、學生分組自讀課文并探討回答以下問題。(幻燈片展示)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明確:我們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我的兒子。

(2)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怎樣的分歧?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3)我們是怎樣解決這一分歧的?當時是怎樣想的?

明確: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走小路。兒子還小以后陪他的時間還很多。(幻燈片展示年輕人老人小孩關系圖)請同學們根據這個示圖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p>

明確: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后代,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jié)上。這里既有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摯愛。(引導學生把這種情感由個人上升到社會、國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還記得學習課文前的那個大大的“愛”字碼,在課文中這種愛就是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生活的摯愛。請同學們帶上這個“愛”字回家后給父母寫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結

?散步》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情節(jié)動人,語言富有內涵。她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溫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學們可要認真體會啊!

五、作業(yè)

請同學們在對課文初步理解的基礎之上對課文其他精美的語段進行研討。

池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4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假如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xù)“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出示)。

①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 與規(guī)范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池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5

[教學內容]

?夜宿山寺》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記游寫景短詩。它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山寺屹立山巔的非凡氣勢。前兩行“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睆囊曈X感受上以夸張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聳人云霄。從“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币痪淇梢韵胂蟮健吧剿隆迸c“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詩人發(fā)揮大膽而驚人的想象,極力渲染山寺之奇高,從而將一座宏偉建筑展現在我們面前。

[教學目標]

1.自學詩中的生字。

2.了解詩的大意,感受詩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誰讀過唐代詩人李白的詩?能試著背一首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時所寫的詩。出示課題:夜宿山寺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全詩,學生注意聽不認識字的讀音。

2.學生借助拼音初讀全詩,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三、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百、尺、聲、語。

請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

2.這些生字誰會讀?

指名認讀,“開火車”讀,重點指導“聲”字的讀音。

3.去掉拼音,小組檢查認讀生字。

4.猜字游戲:老師手中拿了一個生字娃娃。

誰來猜猜,老師拿的是哪個生字娃娃?

四、將生字寶寶放回詩中,多讀幾遍。

1.學生自由讀詩。

2.指名讀詞:

高百尺、摘星辰、高聲語

3.指名朗讀全詩。

五、借助插圖,了解詩意

1.出示課件或文中插圖,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這山頂寺院的高樓上,你會有什么感覺?相機出示前兩行詩。

3.指導朗讀前兩行詩。

(1)老師配樂范讀;

(2)學生試讀;

(3)指名讀;

(4)全班配樂齊讀。

4.站在這高樓上,人們都不敢大聲說話,害怕驚動了天上的神仙。相機出示后兩行詩。

(1)學生自由讀后兩行詩;

(2)指名配樂讀;

(3)教師配樂范讀;

(4)全班配樂齊讀。

六、創(chuàng)設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1.教師配樂描敘詩境,學生想象畫面。

2.學生自讀整首詩。

3.指名扮演小詩人,表演讀。

4.師生配樂合作讀。

七、選擇作業(yè)(三者選其一)

1.自選樂曲配樂背誦全詩。

2.給詩配畫。

3.李白還寫過哪些詩,找一找,讀一讀。

池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6

學習目標

1、 圍繞21世紀科技發(fā)展使自己所產生的奇思妙想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在此基礎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寫下來。

2、 觀察并發(fā)現廣告中的錯別字,認識其危害,積極改正。

3、 學習、理解并積累名人名言,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認識能力。

4、 初步認識對聯,在游戲中感受語文的樂趣。

課前準備

1、 布置家庭(或社會)調查:《昨日的夢想今天的現實》(訪:長輩談一談小時候的夢想)

2、 搜集反映社會生活、生產建設日新月異的資料圖片。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談話導入

1、 同學們,知道一個世紀是多少年嗎?

2、 在我們剛剛送走的20世紀這100年的時間里,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人類的許多幻想已成為現實。課前,我們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昨日的夢想今天的現實》能簡潔地向大家匯報你調查到的情況嗎?

a. 學生依據調查情況匯報。]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內容;可以是社會或生產建設巨大變化的內容;可以是有關自然的;可以是有關醫(yī)學的;可以是國內的,也可以是國際的。)

b. 教師相機展示資料圖片。

指導學生交流

1、 我們了解了這么多美夢成真的事情,真讓人激動!你們有夢想嗎?誰來當眾介紹你的奇思妙想?

a. 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想未來,暢談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說說未來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紹個人的制作。

b. 指名讀以上學習提示。

2、 討論采取哪種交流形式。

邊畫邊說,邊演示邊說,補充說明,提出問題或多或少就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

3、 相互交談,準備發(fā)言內容。

4、 介紹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師帶動學生及時并積極的針對情況從說和聽兩個方面積極評價與指導。)

5、 師生相機評價。

說的方面:內容、表述質量、禮貌、體態(tài)語言、應對能力等。

聽的方面:神態(tài)(舉止、態(tài)度)、質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饋(語言及思維機智)等。

總結感悟

1、 在口語交際中,你的內心一定有許多感受,也會從伙伴那里學到許多東西。你能用一兩句話說說嗎?

2、 學生談個人收獲。

(無論是知識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內心獨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談話導入

1、 上節(jié)課,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紛紜的奇思,誘人的妙想,無不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涌動著理想的漣漪。還記得哪些同學的發(fā)言最讓你難忘嗎?

2、 認真回憶,交談看法。

3、 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別人啟發(fā)聯想到的內容寫出來嗎?

揭題討論

1、 師生共同商討習作內容和要求。

2、 綜合歸納:寫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產生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這種奇思妙想如能實現,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

3、 小組交流習作內容。

動手習作

1、 學生起草習作內容。

2、 草稿完成之后,伙伴交流,相互幫助。

3、 根據同學意見修改。

第三課時

習作講評

教師評議

1、 整體評價。

a. 習作態(tài)度。

b. 習作內容、角度等。

c. 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等。

2、 習作內容、質量的評價。

a. 宣講、展示優(yōu)秀習作。師生評議。

b. 宣講、展示優(yōu)秀語段。師生評議。

c. 宣講、展示優(yōu)秀語句。(主要針對后進學生,發(fā)現其習作中的閃光點,進行鼓勵。)

小組交流評價,互相提高。

1、 組內數人朗讀交流各自的習作,互評互議。

2、 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3、 互評互議,選出優(yōu)秀習作若干份,在展才華天地里展覽。

第四課時

我的發(fā)現

1、 自讀語文園地八中的我的發(fā)現的內容。

2、 讀后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a. 學生交流個人的發(fā)現。

b. 教師相機點撥(字形的變化詞義的變化語言文字純潔性的重要)。

3、 開展爭做文字小衛(wèi)士活動。

a. 動手修改成語廣告中的錯別字。

b. 出示自己搜集的錯用濫用的成語廣告詞。

c. 生生交流,動手修改。

池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朗讀古詩,在讀中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背誦這首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10個生字。

2、教學難點:在讀中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詩歌描繪的美好意境。

三、教學時間:1.5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1、孩子們喜歡古詩嗎?你知道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聽。

2、聽過《靜夜思》嗎?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了解呢?

過渡:看來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能背誦,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幾個詩歌中的生字寶寶,還要把詩讀得正確,有感情。有信心嗎?

(二)學習生字

1、翻開書74頁,自己讀詩句,讀完后將圈出來的生字寶寶多試拼幾遍。

2、指名讀,評議。

3、學習生字。

(1)讀字音:靜、夜、床、光、舉、頭、望、低、故、鄉(xiāng)。

a、小老師帶讀

b、你想提醒大家怎樣讀好這個字?

c、他能和誰交朋友?

(2)記字形:

a、左右結構:靜(在哪里看見過這個字?)、低(它的反義詞知道嗎?)、故(它的偏旁是什么?區(qū)分反文和折文)。

b、上下結構:夜(分部件記憶,認識部件“夜下角”)、舉(圖畫)、望(從前,有個小王子,他的媽媽死了,他很想念媽媽,人們告訴他媽媽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頭望月亮想媽媽。同時教兒歌“王子望月望、望、望”。)。

c、半包圍結構: 床(會意記憶:房子下面放了木板,做成了床)。

d、獨體字:光(謎語記憶:小兒子是個大胖子)、頭(謎語記憶:大戴兩朵大紅花)、鄉(xiāng)(會意記憶:鄉(xiāng)下山路多彎道)。

(3)檢測。

小朋友,今晚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場,你看蘋果妹妹也來湊熱鬧了。不過,它說:“我的身上有你們剛剛認識的字寶寶,只有把你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準,我才送給你?!?/p>

4、寫字

過渡:還有一個生字寶寶,它說小朋友每天都用到它呢,想和他見面嗎?它是?

(1)“頭”可以和哪些字成為好朋友?

(2)觀察幻燈,書空。

(3)觀察:寫好“頭”要注意什么?寫一個字

(4)抽生上黑板寫,學生評價。

(5)注意再寫一個字

(三)感悟意境,指導朗讀

1.小朋友們,課題里的哪個字交代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夜)(師手指課題。)哪個字交代了李白當時的心情?(思)

2.詩句中哪些地方寫“夜”呢?(明月)從這個詞怎么看出是寫“夜”?

3.詩句中哪些地方寫“思”?(思故鄉(xiāng))評價:對,這是作者直接地告訴我們他在思。請大家把李白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讀出來。指導:你們沒讀出李白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應該把“望”和“思”讀真切一點。(師同時在黑板上標上著重號,并示范。)再讀一遍試試,這次加上動作。

4.老師看到你們是抬頭和低頭,可是李白說他是舉頭和低頭。“舉” 和“抬”有什么區(qū)別?你們做“舉”的動作給我看。(師:這不是舉,而是伸手。再舉一回,舉起千斤重擔來。對,這才叫“舉”。)

5.李白抬起他的頭像舉千斤重,舉得好費力。孩子們,你們說李白的頭怎么就這么重?“舉頭”這個詞怎么讀?齊讀后兩句。

6. 李白在這樣的夜晚獨自一人身處異地,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討論一下,哪些句子是李白看到的景色,哪些句子是李白的想象。

7.老師引導:在這樣靜謐的夜晚,天上只有一輪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個誰?(李白)是啊,天地這樣廣闊,卻只有“明月與李白”相對望,難怪李白強調靜夜里靜思,他更加地思念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了。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語氣讀這首詩呢?學生感情朗讀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