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大家都會選擇求救,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女子酒后掉下水道嫌自己臭,拒絕救援,應急救援工作心得體會3篇,提供參考,快來看看吧!
6月14日,四川遂寧。一女子酒后不慎失足掉進下水道。消防接到報警后立即趕往現場救援,怎料消防員救援時,女子嫌自己太臭哭著大喊“不要救我”,拒絕配合救援。消防員及女子家人一直勸勸導安慰“上來就可以洗澡了”,但女子仍拒絕。因擔心女子久待中毒,消防員下井硬將女子拖出。
應急救援工作心得體會1
為了富榮公司的安全工作和應急救援工作再上新臺階,安監(jiān)部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全公司中繼續(xù)深入開展思想、組織、安全管理整頓工作。
針對存在問題,做到舉一反三,從而切實解決在應急救援中各級管理人員存在的工作“失之于軟、失之于寬、失之于散”的問題,把公司應急救援隊伍打造成一支政治合格、技術過硬、作風優(yōu)良、救援有力、“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的專業(yè)化救援隊伍。
二、在全公司中深入開展學業(yè)務、學技術活動,努力提高全體員工的業(yè)務水平和操作技能。
學習內容主要有:《小氮肥安全技術規(guī)程》、《安全生產法》、《富榮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標準化管理規(guī)范》、《富榮公司應急救援預案》等。各車間每月學習不少于2次,班組每月學習不少于4次。學習時要有針對性。在化工安全的知識方面,要針對存在的實際問題和崗位特點,在專業(yè)知識的深度、難度和廣度上下功夫。同時結合實際生產需要,拓展管理人員的知識面,特別是要學習化工安全方面的知識。在方法上要采取送出去和自己組織培訓、個人自學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在資料上采取購買書籍和網上下載等多方面的形式籌集。
三、扎實開展崗位應急救援演練,提高實戰(zhàn)能力。
在每年大修結束后,及時對各救援分隊人員進行調整;在車間中開展單兵演練,一季度進行一次評比競賽。評比時,對小隊第一名、個人前三名將分別給予物質獎勵,個人評比時對后三名隊員給予經濟處罰。
四、及時出動,積極參加公司安全生產事故的搶險,確保公司生命安全和財產不受損失。
適時組織各級管理人員參加?;矫嬷R的學習和培訓,拓寬知識面,增強各級領導應對、處置各方面應急救援的能力。
五、積極開展對安全生產預防性安全檢查和熟悉本車間工作。
公司每月對分公司進行兩次安全檢查,掌握分公司生產的實際情況,以便萬一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應急救援工作及時到位。六、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以制度約束、管理人,特別是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每星期一早晨召開一次中層管理人員情況碰頭會,做好安全管理匯報工作的同時,統(tǒng)一認識,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標準;每月召開一次全體中層會,總結上月工作,同時研究對違紀人員的處理以及對下月工作作出詳細具體的安排。
七、精心組織,開展應急演練,積極參加市上組織的應急救援演練活動。
八、嚴格裝備管理,各崗位的應急防護器材和消防器材必須隨時處于備用狀態(tài)。
九、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利用節(jié)假日等,與全體員工開展聯歡活動,陶冶員工的情操。
十、協助搞好班組基礎建設,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
應急救援工作心得體會2
我鎮(zhèn)20xx年應急救援工作以創(chuàng)建“平安望城”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深入貫徹落實《突發(fā)事件應對法》,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核心,扎實推進指揮體系建設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為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作出了一定的成績?,F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努力把應急救援工作推向新水平
為切實加強對應急救援工作的領導,使應急救援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順利進行,鎮(zhèn)黨委、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成立了以鎮(zhèn)長為組長,黨政班子領導為成員的應急救助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確保了應急救援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
二、認真研究,充分論證,完善應急救援管理體制建設
在完善和修訂應急救援預案過程中,緊緊圍繞我鎮(zhèn)各類突發(fā)事件的特點,認真研究,總結經驗和教訓,廣泛聽取專家、管理部門和一線工作同志的意見,不斷提高預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先后制定了《....鎮(zhèn)森林防火撲救預案》、《....鎮(zhèn)水庫、山洪緊急避災方案》、《....鎮(zhèn)冰雪災害應急預案》、《....鎮(zhèn)農村聚餐應急預案》、《....鎮(zhèn)安全生產事故預防了應急預案》等,一系列應急救援工作預案,同時建立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分村社區(qū)管理為主的應急救援管理快捷、高效的運轉機制。
三、強化保障機制,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一是抓好骨干隊伍建設,以機關干部為主,成立了一支20人組成的快速反應、處置有力的應急救援隊伍,協助黨委、政府妥善處理各類突發(fā)事件。二是加強派出所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充分發(fā)揮其在突發(fā)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抓好各村(社區(qū))單位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確保在遇到突發(fā)事件時,能夠在第一時間有組織、有安排地進行及時有效的應對處置。鎮(zhèn)財政將應急救援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各項工作經費及時到位,促進應急救援工作深入開展。
四、強化宣傳力度,營造應急救援濃厚氛圍
我鎮(zhèn)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宣傳渠道,如“安全生產月”、“法制宣傳月”舉辦消防知識講座等,向廣大群眾宣傳應急救援法律、法規(guī),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增強人民群眾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努力做到應急救援常識進村、進社區(qū)、進單位、進學校、進家庭,形成全社區(qū)共同正確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良好局面。
五、開展應急救援培訓和演練
根據應急救援工作的要求,我鎮(zhèn)對應急救援隊員和管理人員進行了應急常識和業(yè)務知識及技能培訓,先后開展了防洪、消防、防火、道路安全知識,鐵路安全知識等各類知識講座和技能培訓,提高了應急救援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和處置能力,同時積極開展了應急救援演練工作,在演練中落實預案,增強應急處置能力,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預案。
六、認真做好風險排查工作
針對不同時期、不同特點,鎮(zhèn)應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安排了相關人員對本行業(yè)的風險隱患進行排查整治,主要包括消防安全、施工安全、食品安全、森林防火、水庫河流防汛等方面,做到了由分管領導親自抓,責任辦公室具體抓,排查有計劃,檢查結果有記錄,隱患整改有方案,安全措施有保障,通過排查和整治,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各類災害和事故隱患。
七、加強值班備勤,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加強值班備勤工作,鎮(zhèn)政府每天確保1名黨政領導帶領5-6名值班人員做到24小時值班,負責各類信息收集、上報,做到有早預防、早發(fā)現、早上報,及時、正確、妥善處理。
總之,加強應急救援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查找差距,開拓創(chuàng)新,扎實工作,為推動全鎮(zhèn)經濟發(fā)展和“平安橋驛”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應急救援工作心得體會3
一、建立應急管理領導機構,強化工作責任。
成立專門機構負責應急工作,制定應急預案,逐步形成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的應急管理體系。
二、逐步完善各項應急預案體系,明確工作措施。
我們圍繞突發(fā)事件的特點,認真研究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加強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和完善工作,不斷提高預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明確工作措施,從應急指揮、應急響應、各部門的具體分工到作業(yè)隊具體處置,都制訂了詳細具體的工作措施,明確了部門的具體任務和工作方法;對本項目應急工作及組織和發(fā)動群眾等具體事項,也都做了詳細周密的'安排,推進了應急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認真做好突發(fā)事件的信息報告。在節(jié)假日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認真做好日常值守工作,進一步提高信息報告的效率和質量,嚴格執(zhí)行報告制度。
三、強化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組織應急救援演練。
目前,項目部制定有相應預案和應急隊伍。開展定期評估分析,提高應急工作能力。為提高突發(fā)事件應對能力,總結工作經驗,對安全生產事故進行了認真分析總結,施工安全生產工作做出了總體評估,針對今后工作,提出了切合實際的工作措施。
四、編制、執(zhí)行應急救援預案,組織開展事故救援演練。
根據本項目安全生產工作計劃,工地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有序地開展,進一步編制、完善如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事故報告制度、安全工作檢查制度等方案制度并予以實施。根據應急救援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救援模擬演練,對每次演練存在的問題進行跟蹤整改落實,為應急預案啟動和應急處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抓好安全生產,認真開展工程安全隱患排查專項活動。
安全隱患排查中,對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求限期整改。定期對施工現場進行了檢查,及時消除了隱患,收到良好的宣教警示效果。
六、應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個別部門缺乏實戰(zhàn)經驗,貽誤時機。二是應急救援隊伍的非專業(yè)化影響救援工作開展。
七、20XX年工作計劃
1、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逐步形成規(guī)范的安全生產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的標準體系。
2、進一步加強應急救援隊伍的自身建設,強化隊伍的素質教育,提高隊伍的實戰(zhàn)能力。
3、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安全生產事故的預防和應急救援知識,提高從業(yè)人員的救援能力,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應對安全事故的能力。
4、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不斷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