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寫心得體會的時候有清晰的思路,我們就必須認真分析自己的感受,通過心得體會的寫作我們是可以很好的提升專業(yè)能力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小學課標心得體會優(yōu)質5篇,供大家參考。
小學課標心得體會篇1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jīng)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獲豐厚,感觸很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yǎng)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梢姽糯桔拥恼Z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盡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澳苷f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tǒng)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上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結合我校許多語文老師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做法:
1、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如:教學老舍的《養(yǎng)花》一文時,可以抓住老舍先生養(yǎng)花所付出的勞動這一段落,著力滲透“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一富有人文內涵的思想內容。課上引導學生夸夸班上熱愛勞動的同學,并倡導組織學生進行公益勞動,家務勞動,自己也學養(yǎng)花等實踐活動。這樣也就使學生懂得了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道理,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又如:教學古詩《石灰吟》,課前準備好幾塊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臉盆,讓學生在課堂上把生石灰放進臉盆,親眼目睹生石灰的變化過程。學生對堅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騰,翻滾,最終蹤影皆無,只留下清白一片的變化過程驚嘆不已??上攵?,此時教師不用講解,學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犧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生命價值觀的教育,并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情朗讀,展現(xiàn)課文描寫的形象,抓住課文中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進行體會,落實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展閱讀,多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從課內來說,每一節(jié)語文課留出3至5分鐘給學生擴展閱讀和本次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體驗,語文素養(yǎng)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從課外來說,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huán)境。班委選舉;課前一分鐘演講;評論班級生活;開主題隊會;讀書、看報、聽廣播;參加文藝、體育、科技競賽……都會使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都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好方法。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圣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yǎng)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shù)淖饔玫?。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師在執(zhí)教一篇游記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采用小導游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后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獲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shù)膬群?,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jié)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于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弊x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好方法?,F(xiàn)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jīng)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xié)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xié)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
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薄白晕颉北闶菍W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yǎng),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我們許多老師在新老教材的語文教學中,曾經(jīng)嘗試運用過“小組互動探究四步法”,也就是:
1、讀——讀喜愛的語段;
2、說——說探究的內容;
3、問——問不懂的問題;
4、幫——幫助解決疑難。例如:學習《桂林山水》時,就是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讀一讀、說一說、問一問、幫一幫的過程,以多元的對話為模式,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使整個課堂彌漫著一股親切、活潑的氣氛。課堂上或爭先發(fā)言、或點評、或小組討論。教師在課堂上架設起一座文本與學生對話的橋梁,使學生學會了真正地學。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yè)。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jīng)驗和體驗,并以兒童的經(jīng)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jīng)驗世界出發(fā)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fā)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發(fā)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于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小學課標心得體會篇2
通過對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20xx版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感觸最深的是20xx版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的突出特點就是將“雙基”修改為“四基”,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yōu)樵趯W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占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給孩子一雙數(shù)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shù)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
學習完新課標,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今后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
小學課標心得體會篇3
通過對英語課程標準前兩部分的學習,使我明確了小學英語的課程性質以及新的課程理念與設計思路,通過大家的學習交流,讓我受益匪淺,收獲頗多。
首先,英語課程的本質是育人,歸根結底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感化激勵受教育者,“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教育來塑造改變、發(fā)展受教育者,把他們培養(yǎng)成國家需要的德才兼?zhèn)涞男滦腿瞬?,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單元內容學習,我們要挖掘蘊含的育人價值,達到育人的'目的,將所學知識形成結構化認知。
課程理念包括以下幾方面:
1、培育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核心素養(yǎng)作為課程樞軸的核心素養(yǎng),統(tǒng)領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評價考試,教材編寫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在注重發(fā)展學生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情操和家國情懷,樹立正確的三觀。
2、建立分級體系,面向全體,兼顧差異。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差異,確保課程的適切性,課堂中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和知識的不同水平,要循序漸進,持續(xù)發(fā)展。
3、精選課程內容,圍繞核心素養(yǎng)綜合表現(xiàn),整合設計教學單元。以單元形式組織課程內容,挖掘所蘊含的育人價值,發(fā)揮育人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個人的認知結構,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4、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顒佑^秉承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chuàng)新的學習理念。
5、完善評價體系,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倡導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理念。
6、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程資源,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課程標準的六條理念之間是相互關聯(lián),相輔相成的,英語課程以實現(xiàn)課程的育人價值為出發(fā)點,以第一條的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以學生的差異和分級體系為依據(jù),精選課程內容,作為關鍵的課程內容以信息技術為補充或輔助,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手段,以評價體系作為考察標準,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最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小學課標心得體會篇4
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非常榮幸能夠有這樣一個學習的機會,這次講座,聆聽幾位專家的剖析,我受益匪淺,收獲頗豐。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思考。
專家們總結了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xiàn)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把語文課當成思想品德課;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把學生當做未來的的作家來培養(yǎng)。專家首先剖析了語文這門學科的本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笔菍φZ文課程性質的界定。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了“語文課程應該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這就啟發(fā)我們必須轉變教的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單純的知識灌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過程中,教師教的方式改變了,學生學的方式也就隨之改變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想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嘗試:
1、認真學習新課標,轉變語文教育理念
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錯誤傾向,回歸到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上來,從課內來說,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從課外來說,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比如班委選舉;課前一分鐘演講;評論班級生活;開主題隊會;讀書、看報、聽廣播;參加文藝、體育、科技競賽、小小辯論賽……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
2、注重學生的閱讀和朗讀
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fā)現(xiàn)、獎勵和發(fā)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每一個優(yōu)點,那么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tài)度去對待老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要盡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閱讀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興趣。
但是有時我們在教學中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文章中沒有難懂的字詞和語句,但是學生就是讀不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授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會他們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更為重要。 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學會“讀書”。讀的次數(shù)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積累,有利于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因此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精讀、略讀。并特別要加強朗讀和默讀的指導,要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并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當然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形成和培養(yǎng)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3、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背誦
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胸中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吐露,但訴至筆端,卻辭不達意,這就是因為學生積累的語言素材太過于貧乏。我們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不代表不要學生背誦。背誦是語言和文化的儲存、積累,學生不僅得益于當前,而且受益于一生。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就是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由此可見“背誦”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shù)淖饔玫摹?/p>
4、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生活即課堂。由于是語文這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因此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所以,我們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把生活和語文結合起來,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形勢下,需要老師深刻領會新課標,引領學生進行新的教學實踐,開辟新的語文學習新天地。
小學課標心得體會篇5
今年暑假,我榮幸地參加了由省繼教中心主辦、黃山市徽州師范學校承辦的“20xx年暑期小學語文省級骨干教師培訓”活動。作為一名普通的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此次培訓機會來之不易,所以我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倍加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交流的機會。
7月15日,我懷著無限激動與自豪的心情并充滿著期待與護河中心學校湯蕓蕓老師、大隴中心學校張代芳老師一道踏上了南下的火車,直奔培訓地點——黃山市歙縣徽州師范學校。剛到培訓地點就受到徽師培訓部江鴿賓主任和班主任凌青老師熱情地接待,將我們安排在風景優(yōu)美的新安江畔的新安賓館。夕陽西下,來自全省16個市的80名學員陸續(xù)報到、登記、注冊,期待著培訓的第一節(jié)課。
第二天,帶著教學實踐中的種種問題,我走進了期盼已久的培訓課堂,培訓的序幕是由高級講師何瑞芝拉開的,她為我們講授了《情景教學專題》。課上,何老師注重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聲情并茂地演說讓我們領略到情景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實施方法。
這次培訓時間長,前后共22天;培訓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包括朗讀教學、情景教學、作文教學、教學評價、教學案例分析、語文課件制作、徽州文化以及影視作品欣賞等,讓我們真正領會到“大語文”深刻內涵與博大精深;培訓形式活潑多樣,以專題講座為主、以教育實踐考察和學員之間交流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