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得體會的寫作中,我們一定要注意闡述自己的真情實感,關于學習普通話,談一談你的感受吧,相信你會有新的收獲,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通用關于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參考范文4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1
我因為女兒在長沙讀書的關系,所以經常上長沙,有時和女兒老師交流,有時出門買個菜覺得自己說普通話很費力,所以我回家后在網 下載了一套普通話學習視頻,專門針對我們常德口音的普通話教程。
他首先教大家分清“四、十”的讀音。
他說了一個笑話:曾經有人與外商交談,在談到價格的時候,人家始終弄不清到底是四元還是十元,后來常德人就說“就是一炮”,人家還是不懂,結果旁邊的人舉起了十根手指,比劃著說是這個“十”。
“要想學好普通話,首先要咬準卷舌音。常德話四、十不分,就是不會用卷舌音。四是平舌音,讀第四聲,十是卷舌音,讀第二聲。”
我跟著一遍一遍地讀了起來。有時讀得準,有時老是讀不準,有時自己舌頭都讀卷了。覺得竟忍不住笑了起來。
平翹舌的區(qū)分,這個需要下功夫的!可以先從平舌音入手,因為它數量比較少,好識別,剩下的就都是翹舌音了! 朗讀時,最好保持站立姿勢,因為這樣氣息使用最勻稱,可以氣運丹田,含住半口氣,如同唱歌一樣,不能扯著嗓子喊!
我覺得學好普通話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還要平時勤學苦練,平時也要用普通話交流,這樣才能真正學好普通話。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2
回想我的學習普通話之路,心潮久久難平。
我生在漢壽長在漢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壽人,一直以來普通話說得非常的一般。改變發(fā)生在我做老師之后。記得有一次學生集訓,我大聲地喊:“稍息!”學生毫無反應,我更大聲地喊:“稍息!”學生中間竟傳來一陣哄笑聲。我的耳根一陣一陣地發(fā)燙,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普通話!
怎樣學?我的體會是,第一要膽大,要盡可能地突破方言習慣的約束,做到時時講普通話、處處講普通話。我采用逐步擴大陣地的方法去實現“時時”和“處處”。首先,我堅持在課堂教學中講普通話,然后,把普通話很自然地帶到課間的10分鐘,實現校園完全普通話;接著,我利用自己的孩子年齡小普通話基礎好的特點,和她實現完全的普通話對話,最終實現家庭完全普通話;最后,在日常交往中,我常常有意識地蹦出一兩句普通話,如果有人也跟著用普通話,那我就順其自然地說下去。盡管那時我的普通話不怎么樣,但這種敢于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的做法,一方面大大增強了我的普通話語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經常地得到大家的指正,普通話水平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其次要耳尖,多聽多學習多發(fā)現。我常常聽廣播聽電視,一般是選取自己喜歡的主持人或者是聲線和自己接近的主持人的節(jié)目,有時甚至用復讀機把這些節(jié)目錄下來,然后反復地聽反復地揣摩、模仿。
第三要心細,要在多說多聽的基礎上多想,要善于針對自己的語音弱點加強相關基礎理論的學習。
我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經歷中得到啟示:一個地地道道的漢壽人,只要方法得當又刻苦努力,完全可以練出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3
學普通話是一件非常鍛煉意志催人上進的事,我學習普通話的一點感受就是堅持。
練習普通話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一點一滴去提高??赡芷鸪跄阆铝撕艽蠊Ψ蛟诰毩?,但感覺不到它的效果,不用著急,關鍵是你要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
我對普通話起初不太重視,用普通話說話是在大學里才完全放開的。從小在家鄉(xiāng)說方言已成為了習慣,就是上高中,也是一口流利的地區(qū)方言和老師同學交談。除非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問問題時,被要求用普通話回答。因此,這一切的語言環(huán)境,給學習普通話帶來了很大的干擾。
我的鄉(xiāng)音很濃很重,普通話摸底測試成績不佳,在第一回的普通話測試中我沒有報名。不是我沒自信,而是我需要留更多的時間來為自己緩沖練習。
為了提高普通話,我在基于事實的清楚認識后,下定了決心要學好它。我早早購買了普通話的練習書,下了音頻文件有事沒事進行跟讀練習。記得每回晨跑、晚餐后散步我都要邊聽邊練習,每回睡覺前,就會靜下心來,仔細地用心傾聽別人富于感情的閱讀,我把它形成一種習慣,聽別人朗讀就是一種欣賞。
這學期要考普通話了,我就開始進行沖刺練習。我告訴自己,每天無論多忙多累都要抽時間去練習。每天中午,吃完中餐,只要不下雨我都會拿著一本書,到樹底下到草坪上進行邊看邊聽邊讀練習,給自己糾音。在糾音的過程中,我尤其注意到了自己的平舌翹舌區(qū)分不明顯。于是在平時說話的過程中,我會刻意地對那些忽視的細節(jié)發(fā)音加以改進。在口語聯(lián)系過程中,偶爾也會在宿舍里鬧出些笑話來,這更增添了學習普通話的興致。
生活中的很多道理是和學習普通話一樣,學習的收獲遠遠不止奮斗的過程及本身的提高,更是一種精神演練和提升。我學習普通話,學到的就是這點精神,用許三多的話說,就是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4
說起學習普通話,那我可是從幼兒園就開始了,沒記錯的話,我四歲就讀了幼兒園小班,雖然幼兒園也讀了三年,但正式的普通話學習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從聲母到韻母再到拼音,感覺整個一年級的語文課都是在學習普通話的正確發(fā)音。
現在又開始學習普通話了,是因為我報名了幼教考試,普通話是必須通過的一關。在我們上課的大教室里,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全國各地的學生朋友,有些地方的朋友普通話不帶方言,多練習幾次就讀的很好了,有些朋友的普通話帶著濃重的家鄉(xiāng)味道,甚至一聽就知道他是哪里人,這種情況糾正起來就比較困難,個人感覺聲母發(fā)音錯誤比較好糾正,一些差別小的韻母比較難糾正。而且我們都是成年人了,這種錯誤的鄉(xiāng)音一時半刻還真的不好改過來,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以,要寒冰融化,就需要日積月累的練習—糾正—糾正—練習,如果有小竅門,則要記住一些區(qū)分的竅門。如果沒什么訣竅,那就只能靠不斷的復讀,重復學習來鞏固經驗,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就是在實際的工作生活中要注意糾正發(fā)音,而不僅僅是在課堂上保持正確發(fā)音,必要的時候可以放慢語速,但一定要將所學的正確發(fā)音應用到日常交流中。
不要害怕讀錯,大聲朗讀會更有效果,如果有別人指出你的發(fā)音錯誤,也不要難為情,改正過來就好,當錯誤越來越少時,發(fā)音就會慢慢的準確、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