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學生心得6篇

時間:2024-04-01 作者:betray 心得體會

寫心得體會可以讓人反思并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寫心得體會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總結經驗,個體能更有效地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新教育學生心得6篇,感謝您的參閱。

新教育學生心得6篇

新教育學生心得篇1

?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三名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fā)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期待。在一個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著每這樣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雖然是一個剛剛投入基礎教育事業(yè)的新人,應夙愿是有激情有夢想的時候,卻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基礎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為要寫這一篇讀后感,或許就耽誤了一本好書,在拜讀這一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最有極其感觸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對美育這一章一點輕浮的感想。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認為,在力量的王國,人與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動受到限制;在倫理的王國中,人與人以法律兩者之間對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審美的王國中所,人可以通過自由過來人給予自由,因而給社會催生和諧,也以使人成為和諧的整體。這無疑揭示了審美與形塑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說,通過審美解放了人的含蓄,激發(fā)了人的靈性,開拓了人分想象的空間,從而開發(fā)了人的創(chuàng)造性。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創(chuàng)造“已經和”感受與鑒賞”,”表現”等一起作為教學領域的內容,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鑒賞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讓學生成為題海戰(zhàn)術的犧牲品,那這樣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理想立教的美育應該是與自然融為一體,與自然和諧,感受自然的靈氣,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現在的.學生已經遠離了大的自然,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句話來嘲諷也不為過。當學生被關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時候,早已經不懂什么已是小橋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東去的磅礴氣勢了。離開了美育的源頭活水----大自然,美育從何談起!

朱光潛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凈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無疑問,美育的終極目標是移去人性德育的,學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為的美好生活前提條件,如今,癥結我們已經不再擔心學生的智力結構性問題,而學生隱含的心理問題卻是作為暗含父母,教師更應該警覺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直面現實,有太多社會陰暗面的實況轉播,于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沒有了純真,沒有了純正,沒有了童話和夢想,沒有了對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憐和靈性呵護,以及對心路歷程的憧憬與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導學生走向美好教育引導的人生。

如果說,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教育曾經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拋棄了韓的話,而沐浴著新世紀的教育理想之光,我們應該重新開始追尋美,戰(zhàn)線美,創(chuàng)造美,那么,現在是時候了。

新教育學生心得篇2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里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

在這教育的伊甸園里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huán)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退休教師,在布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fā)現了一疊發(fā)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tǒng)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fā)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fā)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yè)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歷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chuàng)造歷史。

正當布羅迪猜測著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家私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

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里,沒有一天放棄過。

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教授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感到很榮幸,因為我拜讀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園里屬于自己的那棵蘋果樹。因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權利和責任分享朱教授愛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夢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寫自己從今往后的實踐和追求。因為我也有一顆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跳躍的心。如果你要問我的夢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駐蘋果樹下!

今天,我終于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找到了追尋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訴我們:要挖掘你生活中、職業(yè)中的內在魅力。

教師,作為小學教師這一職業(yè)可能永遠達不到職業(yè)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個優(yōu)秀的、理想的教師,一定會在自己的內心把它排在最前列!

是啊!細想一下,我們的心態(tài)一般都比同齡人要有活力很多,這是我們的職業(yè),我們的孩子給予我們的美麗,是孩子們影響著我們,帶動著我們,年輕著我們,使我們的青春延續(xù)再延續(xù)......

拜讀了《新教育之夢》一書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辦?不再問自己還要教多少年書?因為我知道了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

朱教授說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復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

因此,我追求作一個實實在在的教師: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老師;一個自信、自強、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老師;一個善于合作,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老師;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老師,我相信那必將是一個永遠年輕老師。

花兒不會因為畏懼凋謝而后悔綻放,小溪不會因為畏懼干涸而放棄流淌,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陣子,它們都知道抓住每個最精彩的一陣子去贏取一輩子的生存價值。

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懷著新教育之夢譜寫自己輝煌的一輩子!

新教育學生心得篇3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國民教育他對新德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并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協(xié)作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出新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chuàng)建數碼校園、構筑理想課堂,以令使到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小學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工作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自省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鏈。”樸實的話發(fā)自內心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教學研究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前進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靈魂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會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學術研究,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在

線”,我看到各種各樣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社論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zhí)著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暢享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之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鎮(zhèn)定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高度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民主課后,我注重教學的反思并落實在以后的教學中了嗎幼兒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沒法也戰(zhàn)略目標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責難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所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內容,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力爭上游,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世界。我愿意做一把開啟學生情感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學生心得篇4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脫韁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相交處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仿佛是一片寬闊的北極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愿于不能平息。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p>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采寫理想中的十二個教育。它有著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里行間無不浸潤著字里行間作者對教育非理性的思考,充滿著對教育熱愛的狂野。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體認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聚焦諸概念的核心詞匯——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tài)度,向我們描述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文官的'教育主張。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jié)都是從教育工作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所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教師》一篇中會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當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并不知道他會成為年輕人什么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順利的火花。教職員工有這樣或那樣的沖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著他對生活失去了生存環(huán)境意義,對自己的存在脫離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特殊的飽嘗,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翻譯家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熔巖流成功呢?我應該怎么提高挑戰(zhàn)自己?我正在思考著。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啟示,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終身教育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其他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工作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教職員工多少年書,而在于他誠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復五年五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三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導一年了一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沒有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啟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其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往昔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身上會出現在你的面前?!睂τ谖覀兯心贻p教育者來說,這既是作者的真心規(guī)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里,我還讀出了當代作家成功王安憶的秘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我希望想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搬回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相當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學生心得篇5

朱永新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閱讀的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說,只有閱讀才能使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書中有很多生動的實際事例,下面兩個篇章的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學會欣賞,書中講述的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被發(fā)掘的故事: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從撿到的一本雜志里,發(fā)現一篇另他十分觸動的文章。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了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xù)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在得知此事后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手涂鴉大發(fā)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于是一發(fā)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我們教師當然不可能個個都是屠格涅夫,也不可能都有一雙發(fā)現的慧眼,但是,我們的校園里可能有無數個托爾斯泰。只要我們學會欣賞,只要我們學會發(fā)現,就會為無數個學生找回自己的自信,尋回他們的夢想。

有人說,欣賞是一種善良,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至。其實,欣賞不是施舍,不是恩賜,欣賞之善總是不經意間自然流淌,是無功利心的真誠贊許,是長者對幼者的呵護,是智者對智者的敬佩。

欣賞不需要刻意的努力,也沒有高深的學問、繁雜的技巧。對于欣賞者來說,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話語,一次溫馨的撫慰,都可能讓欣賞者銘記終身,甚至會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如果老師都能學會欣賞,我們的教育就會改變摸樣,學生們的心田就會充滿陽光。

第二,如何看待外語與母語并重, 在基礎教育階段,掌握好母語無疑是最重要的,然而,現在網絡語言、世界級刊物的80%以上都用英語,不懂英語難以進入世界的主流。現在我國進入世界主流圈的人其實很一般,主要是他們懂英語,但我們喝多很優(yōu)秀的任務因為不懂英語而無法將自己展示給世界。其實,語言教育的文化功能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它是交際、交流的工具,也與語言體系合而為一實現了文化的傳遞。雙語教學,重在運用,當然首先是熟練運用中文,掌握好我們的母語,在此基礎上強化英語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流技能。

人的個性是有差異的,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雙語的語言訓練中,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來因材施教。閱讀書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選擇;抄寫單詞,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選擇單詞;作文練習,學生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而選擇不同的內容。語言必須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經過長期練習才能習得。缺乏一定的情景,語言學習就很困難。因此,英語教師等要盡量設置雙語環(huán)境,使學生有機會感受和運用語言。雙語教學中,說的能力尤為重要,這是適應社會、發(fā)揮自己能力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多給學生說的機會,別太在意學生語言結構的對與錯,要鼓勵他們多用雙語進行交流、學習。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新教育》,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

我們所提到的新教育,雖然有幾年時間了,但它還處在實驗階段,這也只是一項教育實驗,我覺得教育實驗的目的,不是在于發(fā)明一種方法,教師能在同樣的時間內教兒童更多的東西。更確切地是要給兒童展現自己的各種能力,并且如何在他所處的世界中從物質的和社會的兩方面練習這些能力,使他成為一個更好、更幸福、更有用的人。

新教育學生心得篇6

前一段時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著、品著、感受著、也思索著。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于《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夸夸其談。洋洋灑灑說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tǒng)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fā)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yǎng)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著,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fā)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著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里一一復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于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為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fā)創(chuàng)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xié)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于一體,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著力于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yǎng)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著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動將隨著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愿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

?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著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