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勇時代楷模事跡7篇

時間:2022-12-12 作者:pUssy 事跡材料

優(yōu)秀的事跡材料是需要有明確的中心和通順的語句的,相信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要記錄人物事跡的情況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朱有勇時代楷模事跡7篇,供大家參考。

朱有勇時代楷模事跡7篇

朱有勇時代楷模事跡篇1

7月20日,羅霄山深處,黃桃林層層疊疊、碩果壓枝。炎陵縣中村瑤族鄉(xiāng)平樂村貧困村民朱圣洪開始采摘黃桃??恐?00余棵黃桃,他家已連續(xù)4年年收入10萬元左右,順利脫貧,奔向小康。

“搭幫黃書記,是他改變了我的命運?!敝焓ズ檎f的“黃書記”,是炎陵縣委原書記黃詩燕。

黃詩燕任炎陵縣委書記期間,曾3次到朱圣洪家,動員他種桃奔小康。

“大黃抓小黃,抓出金黃黃?!比缃瘢琢昕h共種植“黃金果”8.9萬畝,全縣近60%的貧困群眾靠種黃桃實現穩(wěn)定脫貧。

脫貧攻堅勝利就在眼前,而“大黃”卻看不到了。去年11月29日,開完全縣扶貧調度會,黃詩燕突發(fā)心臟病,不幸殉職,生命定格在56歲。省委追授他為“湖南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

“小黃”豐收在手,人們更加思念“大黃”。

一山黃桃出海去

20__年6月25日,炎陵縣迎來第30任縣委書記黃詩燕。

擺在他眼前的問題十分棘手:老、少、邊、窮縣,全縣貧困發(fā)生率達19.5%,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脫貧功成,務必在我?!秉S詩燕立下誓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山多地少,出路在哪?黃詩燕果斷提出,靠山吃山,建設“一帶八基地”,即生態(tài)休閑農業(yè)風光帶以及特色水果、無公害蔬菜、炎陵白鵝、茶葉、油茶、筍竹林、藥材、花卉苗木基地。

上世紀80年代,炎陵縣從上海引種黃桃,一直不溫不火。學過農學專業(yè)的黃詩燕發(fā)現,炎陵適合黃桃生長,種植黃桃是當地脫貧致富的突破口,但需要政府大力扶持。

“他對黃桃的了解超過了三分之二的果農?!毖琢昕h黃桃協會會長鄧運成回憶,從20__年開始,黃詩燕主導成立黃桃產業(yè)辦、黃桃產業(yè)協會,將當地黃桃統(tǒng)一定名為“炎陵黃桃”,并請來專家指導黃桃種植、銷售,提升品質,打響品牌。

黃桃產量逐年遞增,銷售一度告急。黃詩燕不僅引入“互聯網+扶貧”電商銷售模式,還主張舉辦黃桃大會,主動站臺賣黃桃。有人提醒,縣委書記公開為產品代言怕引來非議。他坦然說:“為老百姓脫貧站臺,我怕什么!”

20__年,為讓炎陵黃桃走得更遠,黃詩燕發(fā)動征集廣告語。一天,他在洗衣時靈機一動,想到“炎陵黃桃,桃醉天下”。隨后,這句話成為推廣炎陵黃桃的“金句”。

8年育“桃”,終成品牌?!把琢挈S桃”先后獲評中國優(yōu)質黃桃之鄉(xiāng)、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湖南省十大農業(yè)品牌,出口新加坡、阿聯酋以及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qū)。

一片好景富老區(qū)

脫貧,單靠一個黃桃肯定不夠。

黃詩燕認為,除了綠色農業(yè),還要發(fā)展文化旅游和生態(tài)工業(yè),不斷增強“造血功能”。

黃詩燕帶領縣委班子廣泛調研,在20__年提出“守望兩座山”(守住綠水青山、望著金山銀山),充分利用炎陵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建設生態(tài)旅游強縣。

目前,炎陵已形成北有紅軍標語博物館、西有炎帝陵、東有神農谷、南有一批紅色革命舊址的旅游格局。今年1月,炎帝陵景區(qū)躋身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為了發(fā)展產業(yè),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安心就業(yè),黃詩燕帶領黨員干部,相繼引進歐科藝、國聲聲學等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99家,形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智能家電、紡織服飾、新能源電動車等4大產業(yè)。在全省省級以上產業(yè)園區(qū)綜合評價中,炎陵縣工業(yè)集中區(qū)排名第20位,邁入全省園區(qū)第一方陣。

文旅富民、工業(yè)強縣,炎陵縣域經濟持續(xù)跨越發(fā)展。20__年,該縣實現gdp75.2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882元,成功脫貧摘帽。

一腔赤誠為百姓

“為了讓我們住得安心,黃書記給每家配了60平方米菜地?!?月18日,在炎陵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菜地上,貧困戶張連軍邊摘辣椒邊感慨。

20__年摸底發(fā)現,炎陵縣有1.49萬戶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隱患,全部解決需投入6億元,而炎陵當年財政收入僅7億元。黃詩燕態(tài)度堅決:“砸鍋賣鐵,也要讓百姓住上新房!”

為了籌資,他帶頭省錢:老舊的縣委大院不裝修,掉漆的辦公桌不更換;整合縣里各項涉農資金,握指成拳。

難關終于闖過。全縣1250戶貧困戶易地搬遷住進新房,2543戶貧困戶實現安居,6122戶土坯房得到改造。

副縣長盤曉文記得,在設計易地扶貧搬遷住房時,黃詩燕提出,要給貧苦戶一塊菜地,一個小雜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還會加層,要按兩層樓打地基,留樓梯。“去年政策才放開,可以為群眾留一些基本生活配套。炎陵的易地搬遷房如果不是黃書記堅持,老百姓就沒這么方便了。”盤曉文說。

20__年,鄰省一個市實現脫貧。有人認為,炎陵縣當年也可爭取脫貧摘帽。黃詩燕否決了這一方案,他說:“為了摘帽而摘帽,不能保證脫貧質量,無法向群眾交代,無法向中央交代,無法向歷史交代?!?/p>

后來,一些地方出現數字脫貧、形象脫貧等急功冒進現象,引起上級重視,開展專項整治?;叵朦S詩燕當時說的話,大家佩服他頭腦清醒,是真正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

朱有勇時代楷模事跡篇2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需要堅定理想信念?!靶闹杏行叛?,腳下有力量;沒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沒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撐,要取得長征勝利是不可想象的?!秉S文秀同志從北師大研究生畢業(yè)后,毅然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投身家鄉(xiāng)建設,帶領鄉(xiāng)親脫貧致富。她有著為人民服務的的堅定信念,把對貧困山區(qū)每一寸土地、對群眾每一份愛,化為群眾服務力量,始終踐行共產黨人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需要勇于擔當精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庇掠趽敚褪且鲃影沿熑慰冈凇凹纭鄙?。當官必須盡責,權責相輔相成。在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上,黃文秀同志面對扶貧攻堅任務,敢于啃硬骨頭,敢于亮劍,敢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敢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體現的就是新時代年輕干部的擔當精神。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需要勤政務實作風?!耙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在打贏脫貧攻堅關鍵時期,黃文秀同志放棄優(yōu)越條件,扎根農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基層,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發(fā)展生產、脫貧致富,實現全面小康,無愧人民、無愧時代、無愧歷史。走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我們要真抓實干,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研究解決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中的重大問題上,以勤政務實作風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努力奮斗。

朱有勇時代楷模事跡篇3

“他對群眾很大方,就是對自己摳?!闭J識邱軍3年來,華池縣政府干部魏建飛這樣評價自己這位朋友。

在華池,許多群眾都深深地記著邱軍的慷慨幫助。城壕鎮(zhèn)余家砭村的王文正記得,兒子王志彤時常收到邱軍囑托妻子從安徽寄來的衣服、文具和玩具。南梁鎮(zhèn)高臺村的劉玉金記得,自己女兒讀高三時一度心理壓力很大,邱軍經常來進行心理疏導,女兒上大學前還特意來看望,送了一部手機和一個行李箱。被幫扶戶燕麗記得,一次邱軍看到自己家里的電飯鍋太老舊,第二天就買了一個,還親自送了過來。

“每次買了東西,邱縣長都親自送過來?!蓖跷恼f,“一個大城市來的人,一個副縣長,一點不嫌農村人,沒有一點架子。”只有魏建飛知道,這位對群眾大方的副縣長,卻把自己喜歡的皮鞋保存在手機相冊里,一直不舍得買。腳上的皮鞋穿壞了,也只是花了10元錢,將開膠的鞋底扎了一圈。

20xx年10月23日,邱軍一大早就帶著同事給深山里的孩子送去羽絨服和保溫杯,隨后走訪調研,一直忙到天擦黑?;氐洁l(xiāng)鎮(zhèn)吃飯時,邱軍接到母親打來的視頻電話,問兒子生日怎么過的,這時大家才知道,這天是邱軍39歲生日。當天,吃著師傅趕制出來的長壽面,邱軍動情地說:“在家里有母親念著,在華池有同志們想著,這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生日?!?/p>

而這,也是他過的最后一個生日。在距離掛職期滿的最后40天里,邱軍病倒在扶貧工作崗位上。

在生命的最后關頭,邱軍惦念的依然是工作。在重癥監(jiān)護室中,他曾用發(fā)抖的手寫下:把我寫的自評報告交給集團,工作總結的數據完善到11月30日,明年的牛產業(yè)要做大,菊花產業(yè)要做強,鄉(xiāng)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強,對明年資金使用要有個大概規(guī)劃,縣上要加強與中國化學溝通,做好老百姓的動員……

邱軍不幸病逝后,被追授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央企楷模”“中央企業(yè)優(yōu)秀共產黨員”。他在扶貧一線奉獻青春的'事跡,感動、激勵了許多人,就如網友“大李”寫道:“他把生命獻給了異鄉(xiāng)的人民和土地。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位高尚的人,一位真正的黨員?!?/p>

朱有勇時代楷模事跡篇4

2018年3月26日,黃文秀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16日晚,黃文秀從百色返回樂業(yè)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年僅30歲。2019年7月1日,追授“時代楷模”稱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學習心得,供大家參考。

2019時代楷模黃文秀事跡學習

學習榜樣精神,永遠奮斗不止。黃文秀曾說“做人要有價值,不能光為自己活,還要為民族、國家而活?!闭屈S文秀以及其他優(yōu)秀共產黨人的這種“熱血與青春、信念與初心、跋涉與犧牲”精神,推動著我們黨的事業(yè)不斷前進。共產黨人應該時刻銘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永遠奮斗,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與活力。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同人民一起夢想的青春才能無悔,為人民辛勤奉獻的青春才能更加靚麗。

學習榜樣精神,彰顯責任擔當。年僅30歲的黃文秀犧牲在扶貧路上,她用青春書寫了第一書記的責任擔當,把扶貧路當作“心中的長征”,將生命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當前,脫貧攻堅作為我們這一代人重要的歷史使命,在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每一名黨員、每一個干部都要自覺加重擔子、加足馬力去實現“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進人民福祉、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國家長治久安”的偉大工程中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砥礪前行。

朱有勇時代楷模事跡篇5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

在民族中學工作的時候,張桂梅就發(fā)現一個現象——很多女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有的被叫回去干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心痛地意識到,有些大山里的女孩連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線上的機會都沒有。

“有知識、有文化、有責任感的母親,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輟學的,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窩在大山之中,代代貧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讓山里的女孩子受教育,讓她們全免費上高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讓更多貧困山區(qū)和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孩子走出大山,通過知識改變她們的命運?!?0xx年,張桂梅決定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并為這個在別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

為了籌集辦學資金,張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從20xx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復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眻?zhí)著的張桂梅沒有放棄,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被罵騙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來,她只籌集到了一萬多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在20xx年8月建成了。這是一所沒有錄取分數線,只要初中畢業(yè)、只要愿意讀高中、只要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學校都無條件接收,全免費就讀。

當年9月1日,100名來自周邊地區(qū)的女孩子成為女子高中首批學生。

朱有勇時代楷模事跡篇6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yōu)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yè)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yōu)越環(huán)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彼秊閯?chuàng)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愿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qū)教育事業(yè),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qū)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yè);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她心系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群眾路線,就必須情系群眾、一心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沖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qū)的孩子走出大山,托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扎根山區(qū)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斗優(yōu)良傳統(tǒng),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里—更需要我們!

朱有勇時代楷模事跡篇7

“當醫(yī)生不能怕!這就好像戰(zhàn)士都知道子彈厲害,上了戰(zhàn)場不照樣往前沖”

麻風病是人類最古老的傳染病之一。20世紀初,全世界沒有特效藥,唯一的辦法就是隔離病人。

1980年,李桓英被派往世衛(wèi)組織做訪問學者。她了解到,世衛(wèi)組織正在研究一種聯合化療的新方法,藥物配方已經完成,但是缺乏臨床試驗數據。為此,李桓英從世衛(wèi)組織申請到了免費藥物和項目支持。

在云貴川的項目試點村,為了拉近與麻風病人的感情,李桓英從不穿戴任何防護服與麻風病人接觸,以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個村寨,都會受到村民的歡迎:“北京來的女醫(yī)生,不怕麻風!”

為了推廣短程聯合化療方案,她走家串戶,不辭勞苦。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頭就喝。病人試探著同她握手,她便拉著病人的手長時間不放。見到老病人,她總是親切地拍拍肩膀,甚至還主動擁抱。

“當醫(yī)生不能怕!這就好像戰(zhàn)士都知道子彈厲害,上了戰(zhàn)場不照樣往前沖?”李桓英說。

多少年來,李桓英一直奔波在貧困邊遠地區(qū)。云貴川3省7個地州59縣,每一個有麻風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跡。

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南醒村曾是一個“麻風寨”。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風寨”的帽子被徹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為曼喃醒,傣語意為“新生”。

經過不懈努力,李桓英將麻風病人的服藥時間縮短至兩年,使麻風病人從原來的11萬人下降到不足萬人,且年復發(fā)率僅為0.03%,大大低于世衛(wèi)組織規(guī)定的年復發(fā)率小于1%的標準。

1994年,李桓英選用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短程聯合化療方案在全球推廣。1996年,她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特別行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2016年,李桓英獲得首屆“中國麻風防治終身成就獎”。

“能夠作為黨員為醫(yī)學事業(yè)奮斗余生,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2016年12月27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

這一天,已經95歲高齡的李桓英特意圍了一條大紅的羊絨圍巾。她仔細捋順兩鬢的頭發(fā),莊嚴肅立。站在一群新黨員中間,她舉起右拳,蒼老的聲音飽含真誠和篤定:“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她終于夢想成真,光榮地成為一名黨員。

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李桓英說:“入黨和做研究一樣,都是追求真理。能夠作為黨員為醫(yī)學事業(yè)奮斗余生,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幾十年來,李桓英解決了許多麻風病防治領域的重大策略和關鍵技術問題,為全球實現消滅麻風病的目標提供了重要依據。近年來,她帶領課題組進入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開展麻風病早期診斷、耐藥基因檢測和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創(chuàng)造性突破。

“麻風病的歷史,在我們這一代該終結了!”如今,李桓英依然關注著全球麻風病防治進展。她說:“雖然中國已基本消滅了麻風病,但還沒有徹底消滅,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彼笠髧诟狼皝硖酵暮筝叄蒲泄ぷ髡卟荒芡O聞?chuàng)新的腳步,這是黨和人民的重托。

疾病無國界,大愛無疆界。為了實現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一位百歲老人依然在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