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優(yōu)質教案8篇

時間:2022-10-15 作者:pUssy 備課教案

為高效的完成新學期的教學工作,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教案在起草的時候,老師需要考慮文字表述規(guī)范,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小學語文優(yōu)質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小學語文優(yōu)質教案8篇

小學語文優(yōu)質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賞析,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導入: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被欺騙,因為謊言可能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傷害,可是有些謊言卻是善意的,能給人帶來關心和溫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關心和溫暖。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0課《別餓壞了那匹馬》。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強調“匹”的讀音

二、結合自讀導語,默讀課文

1、師: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我們先來讀一讀閱讀提示,看看閱讀提示中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勾畫一下。然后指名說,出示課件

a、認真讀讀課文,說說講了一件什么事?

b、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

2、師:下面,請同學們圍繞著這兩個問題,先自學思考,然后我們再進行交流。

3、全班反饋交流。

(1)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

(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xù)看書的事。)

(2)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分別是誰對誰說的?用意是什么?(師提示:句子的表面意思是什么?含著的意思是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生說完后再讀句子)

對青年說的話?!拔摇睋恼`了喂馬時間而餓著馬。表面上是關心馬,實際上就是“我”對青年的關心。)

過渡:我們知道,原本無馬,為了幫助“我”能繼續(xù)看書,殘疾青年卻假稱有馬,于是他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板書:善意的謊言)那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這些句子,然后用心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抓住重點句,感悟人物品質。

四、明白,體會真情

師:同學們,“我”走進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著馬草的馬了嗎?(沒有)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

師:請大家把句子再讀讀,看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朗讀課文,交流)

課件出示句子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馬呢?

五、拓展延伸,動手練筆

小學語文優(yōu)質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句的意思。

3.理解孩子們快樂的暑假生活,體會孩子們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想象情境,感受夏日海灘的美麗景色及孩子們快樂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感知美

1.播放《趕海的小姑娘》這首歌唱的是哪里?(生答海灘)你去過大海嗎?見過海灘嗎?請你和同學們講一講你見過的海灘。

2.今天我們就一起到《夏日的海灘》看一看,領略一下夏日海灘的美麗風光。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用歌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學生們交流自己見過的海灘景色,則將學生帶入了文章特定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過渡到對課文的學習,水到渠成,不露痕跡。)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感受快樂。

1.(課件播放音樂,師朗讀課文)想一想你聽懂了什么?

2.下面請你自由朗讀詩文,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提出來。

3.你有哪些感受與大家說一說。(學生談感受。)(海灘很美,孩子們很快樂)

4.這么美麗的海灘,這么快樂的孩子。如果是我們那該有多好哇!下面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吧!把你的感受溶入到課文中吧!(學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三、質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體會快樂

1.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那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梳理疑問,重點問題再交流朗讀)

3.交流朗讀: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jié)自由朗讀。讓后再把它讀給同學們聽。(主要讓學生通過反復讀體會課文三個小節(jié)的精妙,品味課文語言美及孩子們的快樂心情

1)在學生展示朗讀地一小節(jié)時,出示第一小節(jié)的課件。

教師引導:在他讀的過程中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用你的話把他描述出來。讓學生體會詩歌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夏日海灘美麗的景色??吹竭@么美麗的海灘,你的心情怎樣?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這一小節(jié)吧!直到全體同學讀好這一小節(jié)的內容。

2)在學生匯報朗讀第二小節(jié)時,教師談話過渡;孩子們,多么美麗的海灘,在這么美的海灘上如果是你,你會做些什么呢?

在孩子們盡情想象后,教師繼續(xù)引導:我們看這些孩子們都做了些什么?當學生匯報:(掘一條長長的小河,堆一道堅固的城墻,再拾來五彩的貝殼,造成美麗的房子、涼亭、假山后。課件出示第二小節(jié)內容,并將“掘”“堆”“拾”“造”幾個動詞劃線,請學生把畫橫線的詞換成別的詞,并說一說哪個詞用得好?從而讓學生體會這四個動詞用得生動傳神)仿寫這一段。

就這一小節(jié),我還設計了幾個說話練習。

做了這么多游戲,拾了那么多貝殼,如果是你你會拾到什么樣的貝殼呢?請你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說拾來的貝殼是什么樣的?如果是你造的房子、涼亭、假山又會是什么樣的呢?這樣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可謂一舉兩得。

此刻,學生已經完全融入了海灘玩耍的情境之中,教師可以繼續(xù)追問:假如你就是在沙灘上玩耍的孩子,你的心情會是什么樣的?接著讓學生們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這一小節(jié)體會在海灘上玩耍的快樂。

4.在學生朗讀第三小節(jié)詩文,教師提問在你讀的過程中哪個詞重讀了呢?(學生會答多么)兩個“多么 ”抒發(fā)了孩子們怎樣的心情?把這種心情帶到這一小節(jié)。用你的朗讀再次把它表達出來!孩子們?yōu)槭裁锤械娇鞓纺?請你用“因為……所以……”說一說。

四、想象意境,熟讀成誦——欣賞美,沉浸快樂。

1.出示本詩配樂課件,讓學生欣賞詩境的美。體會孩子們的快樂。

2.朗誦詩文。

(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海灘,想不想做一回詩中的小朋友感受美麗的海灘,體會暑假的快樂呢?下面就請你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五、表達訓練,拓展思維——延伸快樂

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使自己感到快樂的活動。

(同學們,小作者把自己在海灘上玩耍過程中的快樂表達出來了,那么你還在哪些活動中感到了快樂呢,快來說一說。)

六、自主作業(yè),遷移能力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自己在活動中的快樂表現出來。(這是一個開放式的作業(yè),教師應充分的放手,學生既可以畫一幅畫,也可以寫一首小詩感情朗讀,甚至允許孩子們用歌唱或舞蹈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快樂,也許有的老師會認為語文課就應該將作業(yè)落到語言文字上,然而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有思想的獨立個體,他們都有個性化的表達方式。當孩子們從課文中體會到美、體會到快樂時我們?yōu)槭裁床荒茏屗齻儗⑦@種美和喜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表達出來呢?新課程強調學科間的整合,而我也相信所有的美都是相通的。只要我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他們一定能將詩篇變成流動的音符、將樂曲變成斑斕的畫面,將色彩寫成動人的詩篇。相信我們的孩子,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會還我們一個精彩!)

小學語文優(yōu)質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品味詩歌的煉字藝術。

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體會詩中那種豪邁而不悲傷的情感基礎。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味詩歌語言領會詩人所運用的手法及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 品讀鑒賞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所學過的李白的送別詩,并說說這些詩句分別體現的情感。提示:詩句有《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渡荊門送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送友人》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二、誦讀與品味

1、學生自讀體會

2、引導學生展示

3、誦讀語調交流

三、品讀鑒賞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1、賞析“橫”和“繞”的表達作用。點撥:如將“橫”字改為“?!焙汀耙佟庇泻尾町? “?!薄耙佟睂懗隽松降耐α⑴c高聳,但卻少了雄偉的氣勢?!皺M”字寫出了山的橫亙與綿延,寫出了青山橫亙外城北面的雄偉氣勢,突出了山的靜態(tài)美。

2、賞析“繞”字的表達作用。點撥:如換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過平,沒有寫出送別地點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繞”字卻寫出了波光鱗鱗的流水緩緩繞過城東潺潺而過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動態(tài)美。

3、“青”“白”顏色詞的選用的表達作用? 寫出了色彩明麗的送別環(huán)境。

4、總結:詩人運用工整的對偶句,動靜結合,寫出了送別環(huán)境中山雄偉的靜態(tài)美和水潺潺流動的動態(tài)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雖是別離,卻全不見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反而給人以色彩明麗、節(jié)奏明快的感覺。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理解“孤蓬”這一意象。

蓬草隨風飛轉,飄泊無根,而離別遠行之人,本如蓬草,離開了家鄉(xiāng)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著生活遭遇之風而飛轉,前路漫漫而迷惘,更著一“孤”字,憐惜愈甚。此聯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天涯的深切關懷。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比喻的修辭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隨風飄浮,好像友人即將遠離,行蹤不定,任意西東;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離開大地,好像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形象地表現了依依惜別之情。

2、詩人表現這種感情的手法是怎樣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寫了一幅離別的畫面,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本詩結尾有什么特色? 以場景作結,襯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馬,離群的馬。詩人離別之情卻不明說,卻以寫馬襯托。連馬兒臨別之時也不禁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3、評價詩人送別詩的情感基調。

新穎別致,不落窠臼。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明麗。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而又豁達樂觀。

四、課堂小結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贊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五、布置作業(yè)

六、板書設計

動靜結合 有聲有色

以景襯情 情景交融

課堂實錄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誦讀、體會詩歌語氣并會背誦詩歌,了解李白的創(chuàng)作風格。

2、能力目標:品味詩歌語言,分析其表現手法,領悟詩歌鑒賞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通過詩歌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領會作者朋友的深摯感情。

重點與難點:通過品味詩歌語言領會詩人所運用的手法及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方法:引導、交流、點撥。

小學語文優(yōu)質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2、體會謳歌少年中國的激情。

重點:朗讀、體會感情充沛的特點。

難點:背誦。

教學時間:一課時

步驟:

一、導入課文:

由“戊戌變法”過渡到梁啟超以及課文。由學生作為主要參與者,由梁啟超怎么會想到變法的思想這一懸念來閱讀本文,激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

二、閱讀課文,自己查字典掃除文字障礙。

重點字、詞

故常敢破格

打破常規(guī)

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本來應當

為緣

結為一體

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頂著踏??

2、正音:

惡wū

澌sī

硎xíng

三、提出突破口

什么是“少年中國”?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國是怎樣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來表現?

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

果真

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

只顧眼前,得過且過

惟進取也故日新

四、朗讀第一、二段導入

少年人與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

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戀心保守永舊

少年人

常思將來

希望心

進取

日新

老年人

思既??

照例

少年人

思將來

破格

2)老年人

多憂慮

灰心

怯懦

茍且

滅世界

少年人

好行樂

盛氣

豪壯

冒險

造世界

3)老年人

常厭事

一切事無可為

少年人

常喜事

一切事無不可為

4)老年人如

夕照

瘠牛

少年人如

朝陽

乳虎

2、歸納

用比喻、對比,將少年人與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國家的強弱,以整齊的句式層層深入,形象鮮明。

少年人充滿朝氣,積極進取,敢于破格創(chuàng)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國的特點。

3、朗讀,背誦。注意語勢,情感充沛。

五、重點研讀第三段:

(1)、朗讀導入

(2)、閱讀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國的美好前途的?

1、分析這個段落層次

2、把握關鍵句“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說說二三段的關系。

本段熱烈謳歌少年中國,將希望寄托中國少年,層層深入。

3、朗讀感受第三段,從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國生機勃勃的生命力。

1)“紅日初升…………橫有八荒”熟讀背誦。

2)比喻的作用:“紅日”般的燦爛前景,“河出伏流”的壯闊發(fā)展,有如“潛龍”、“乳虎”的巨大聲威,有如“奇花”的壯麗前景,有如“干將”的勇武形象;

3)“天戴其蒼”、“地履其黃”,一“縱”一“橫”,顯得氣勢不凡,一個頂天立地的東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4)“美哉…………與國無疆”

既贊頌少年中國,也謳歌中國少年,表明兩者的前途和命運緊密相連。

六、朗讀感受,背誦,概括中心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國和理想的少年中國作鮮明的對比,熱情歌頌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評消極保守思想,鼓勵人們肩負責任,發(fā)奮圖強。表現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并且對中國的未來滿懷希望。

七、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小學語文優(yōu)質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少年中國說》,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2.掌握重點詞句的含義,掌握課文主要內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國所具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

2. 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 情境鋪墊 導語引入

1.師:同學們,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寫下了一篇文章,激勵了當時無數的中國有志青年,這篇文章是《少年中國說》,有沒有同學知道這位著名作者是誰?

2.作者鏈接: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我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學者,詩人,宣傳家。作為政治家的梁啟超,師從康有為,受改良思想影響。曾經參與“公車上書”,又與譚嗣同等創(chuàng)辦南學會,宣傳資產階級改良思想,組織保國會,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豐,大部分收入《飲冰室合集》。

3. 背景資料:本文寫于1900年,是作者在維新變法失敗后在日本時寫的。文章從日本人和西歐人稱我國為“老大帝國”說起,以人喻國,怒斥當權的清王朝封建貴族官僚是保守守舊、頑固茍且的“老朽”,號召“中國少年”肩負起救國的責任,為創(chuàng)造一個繁榮富強的“少年中國”而努力奮斗。

二、初步感知,解決生字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鷹隼(sǔn)發(fā)硎(xíng)澌(sī)

2. 給文章劃分層次。

明確:全文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點明少年的責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說明中國少年的勃勃生機。

第三部分(第三段)贊美了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點明了兩者之間的緊密關系。

三、深入閱讀。

1.細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及翻譯書弄懂重點文言字詞和文章的譯文。

2.理解題目中“少年”一詞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一是針對日本人稱我中國為“老大帝國”,作者憤然回擊,稱中國為少年中國;二是因為少年象征著國家如朝陽般蓬勃興旺,生機勃勃;三是中國是古老的中國,又是進步的未來之國。

3.閱讀課文,說一說少年中國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課文運用了八種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國的英姿勃勃,前途無量。以“紅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國發(fā)展的不可限量;以“潛龍騰淵,鱗爪飛揚”的生動形象和“乳虎嘯谷,百獸震惶”的巨大聲威、以“鷹隼試翼,風塵翕張”的沖天氣勢,喻我中國少年創(chuàng)造的少年中國的英姿;“奇花”“干將”兩句,前者是歌頌少年中國在發(fā)展中的壯麗前景,后者是以剛剛磨礪過的寶劍比喻為創(chuàng)建少年中國立功的中國少年。

四、 拓展遷移。

特色品評:小組討論本文的寫作特點。

明確:結構完整,推理嚴密,以人喻國,富有鮮明的形象性。

五、布置作業(yè)

我們的祖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闊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國”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板書設計:

少年中國說

少年的責任

少年和祖國的關系

作者對少年和中國的贊美

小學語文優(yōu)質教案篇6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撩”、“眷”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品讀、研讀,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梅花的品性,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

策略與方法:

整體感知內容,品讀重點句、段體會思想感情;加強朗讀訓練;課后拓展延伸。

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全班齊背古詩《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關梅花的知識。

師:“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種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帶著疑問讓我們走進文本。

二、初讀課文,掃出障礙。

1、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準確地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梅花寫哪幾件事?

3、討論、交流。

第一件事: 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

第二件事 : 特別愛惜“墨梅圖”。

第三件事: 因年老不能回國而難過。

第四件事: 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

第五件事 : 臨別時又把繡著梅花的手絹送給外孫女。

四、小組合作、品讀課文、交流評析

1、 自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寫下自己的感受。

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等語句來品讀。

2、 如果你有感受,就與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把感受傳遞給別人。

3、 誰愿意把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讀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從他人的發(fā)言中汲取有價值的觀點。)

根據學生讀的,重點理解以下語句:(課件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罩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較句子:

“惟獨書房里那一幅墨梅畫,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p>

“書房里那一幅墨梅畫,他很珍惜?!?/p>

說說這兩個句子的異同,哪個句子更好?為什么?

(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2)“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

a、理解"清白""玷污"

b、從外祖父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從外祖父的動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讀好它嗎?

(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3) “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p>

討論: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b、由此可見,老人贊梅花,實則贊美的是什么?

c、美讀升華: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這番話讀出來嗎?。

(4)從“聽到不能回國,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一句,體會老人一直思念著祖國,卻不能回去,他難過地哭了,充分表現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5)從“赤道吹來的撩亂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fā),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斌w會到思鄉(xiāng)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從“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著血色的梅花?!斌w會到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成了卻自己的心愿。

(7)“小時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詩宋詞,每逢念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边@些詩句外祖父總會落下淚來。

體會:

a、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說明:老人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

b適當解釋說明三句詩的出處、意思及其表達的情感,明確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是他落淚的原因。

(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傷感地流淚了)”

師小結:幾千余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他們都是一朵朵迎風挺立的梅花,他們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涵。

五、感情朗讀。

六、延伸拓展

教師導語:“故鄉(xiāng)、祖國”讓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擁有無盡的相思與眷戀,幾千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吟誦出了無數“思鄉(xiāng)愛國”的詩篇,你會吟誦嗎?

學生吟誦熟知的有關詩篇。

小學語文優(yōu)質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生字10個:診 劑 怔 涔 攥 嶄 衷 勉 赫 承;能區(qū)分“教訓”、“教育”和“訓斥”,并會正確使用。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劉伯承在不用麻醉劑的情況下接受眼科手術的故事,并能按照一定的順序復述課文的內容。

3.感受劉伯承作為軍人那鋼鐵般的意志。

二.教學重點

1.能區(qū)分“教訓”、“教育”和“訓斥”,并會正確使用。

2. 通過課文學習理解“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如果你是一位軍人,那么,你就是一個‘軍神’!”這句話的意思,感受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

三.教學難點

1.能按照一定的順序復述課文的內容。

四.教學準備

1.老師:詞語若干,課文朗讀錄音。

2.學生:按課后要求預習課文。

五.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進行質疑

1.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第14課——《“軍神”》,教師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進行質疑

3.出示句子,介紹背景

(1) 出示句子——沃克驚呆了,失聲嚷道:“啊!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如果你是一位軍人,那么,你就是一個‘軍神’!”

(2) 了解課題中引號的作用:

a 引用沃克醫(yī)生的話,所以“軍神”上加雙引號。

b 因為借用這個詞語贊揚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具有特殊的含義。

(3) 了解句中的“他”指劉伯承元帥,介紹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

(4) 學習生字“承”。

4.指導讀好課題

(1)指名讀題,師評(強調讀出夸獎的語氣)。

(2)齊讀

說明:

課文導入從質疑入手,學生一定會對課題中的雙引號感興趣,這時通過句子學習使學生明白因為一方面引用了沃克醫(yī)生的話,另一方面借用這個詞語贊揚了劉伯承元帥,具有特殊含義,所以課題軍神加上了雙引號。另外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劉伯承是隱瞞自己的身份秘密到重慶接受手術的。這也為課文中劉伯承的話語簡短打下了伏筆。

(二)檢查預習,讀通課文

1.讀準生字的音。

2.分析字型,重點“攥”的右邊部分。

說明:

有預習,就要有反饋,但反饋只需抓住重點,無需面面俱到。

3.開火車每人讀幾句課文,檢查預習情況,及時正音。

4.理清文章脈絡,板書“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找到相應的詞組,歸納“手術臺上,手術做完了”。

(三)抓住關鍵,讀中感悟

1.再讀句子,提出問題;

(1)讀句子——沃克驚呆了,失聲嚷道:“啊!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如果你是一位軍人,那么,你就是一個‘軍神’!”

(2)師提出問題:為什么稱劉伯承是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呢?

2.學習課文1~5節(jié);

(1)小組讀,討論劉伯承在手術前是怎樣表現出他不同尋常的堅強的?

(2)交流歸納,重點學第三節(jié)中劉伯承平靜地說:“先生,眼睛離大腦太近,我擔心施行麻醉會影響神經。而我,今后需要一個清醒的大腦!”

(3)學生查查字典,說說什么是“麻醉劑”?它有什么作用?

(4)補充資料:眼部是人神經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因而特別敏感。和學生的生活體驗相結合,說說當眼里進沙子的時候會有怎樣的感覺?(與文中的劉伯承堅持不用麻藥,任憑醫(yī)生一刀一刀割去爛肉的行為產生強烈的對比。)

(5)思考:他為什么堅決不肯用麻藥?僅僅是為自己考慮嗎?(結合老師介紹的劉伯承的資料說一說)

(6)指導朗讀,體會劉伯承的堅強,從而對他產生敬佩的心情。

說明:

課堂教學中的資料補充必須適當、適切,應避免脫離文本,盲目補充的現象。在理解“不用麻醉藥意味著什么?劉伯承為什么堅持不肯用麻醉”時,我根據學生對麻醉藥的了解很少,對劉伯承也比較陌生的情況,補充了相關的資料,幫助學生了解麻醉藥的作用、當時的戰(zhàn)爭背景和劉伯承所處的位置,拉近了學生和課文內容之間的距離,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悟人物的品質。

3.學習課文6~7節(jié);

(1)小組學習,討論劉伯承在手術時是怎樣表現出他不同尋常的堅強的?并有感情的讀讀。

(2)重點抓第7節(jié)中劉伯承的表現:“緊緊攥住、青筋暴起、嶄新的墊單被抓破” 這些動詞說明疼痛的程度很深,可以說是難以忍受,而他仍一聲不吭。

(3)交流朗讀,點評。

4.學習課文8~14節(jié)

(1)指名分角色讀,討論哪個地方最能體現出劉伯承不同尋常的堅強的?

(2)重點抓“七十二刀”;

“七十二”這個數字具體地說明了割的刀數之多,時間之長。學生可以再次聯系第7節(jié)中劉伯承手術中的具體表現,再次體會無麻藥手術的漫長、痛苦。

(3)引讀這些句子。

(4)指導讀好沃克夸獎劉伯承的句子。理解“軍神”。

說明:

這里的學習主要是抓住描寫劉伯承怎么說、怎么做的語句展開的,這些句子并不是單獨孤立的,而是互有聯系的,教學時要把這些句子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學生對這些語句的品、讀,教師的引,使學生能聯系前后內容,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體悟劉伯承鋼鐵般堅強的意志。

5.學習沃克醫(yī)生的話

(1)自己讀課文,劃出沃克醫(yī)生在手術前后的不同表現。

(2)交流,引讀

(3)討論:從沃克醫(yī)生的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4)歸納:反映劉伯承堅強意志的,更多的是對沃克醫(yī)生的描寫。抓住沃克醫(yī)生的情感變化來理解課文內容。先要求學生找出流露沃克醫(yī)生情感的詞句,理清情感變化的脈絡,并找到相應的原因。得知拒用麻醉劑,他很惱火(“眉毛揚了起來”、“教訓的口吻”);聽了理由,他很驚訝(“怔住了”);做著手術產生好感,他開始關心(“‘可以哼叫”’);進而欽佩(“由衷地說”);得知劉伯承清晰地記得手術的刀數,并且經歷了這么多的折磨,他驚嘆起來(“嚇了一跳”、“驚呆了”、“失聲嚷道”)。他先貶后褒,“惱火—驚訝—關心—欽佩—驚嘆”,這些情感變化源自于對劉伯承鋼鐵般意志的感動。

(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按照手術前——手術時——手術后的順序講講故事

1.師生配合分角色讀讀課文,再次理清故事內容。

2.按照順序,根據板書復述課文。

3.各自準備,全班交流,點評。

說明:

在對重點句子的品讀之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按順序進行復述

板書:

14 “軍神”——劉伯承元帥

手術前 手術中 手術后

拒絕使用麻醉劑 一聲不哼 臉色蒼白

平靜回答 攥住、青筋暴起 數刀數

“啊!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如果你是一位軍人,那么,你就是一個‘軍神’!”

小學語文優(yōu)質教案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鱗、惶”等6個生字,會寫“瀉、潛”等7個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承擔著國家復興的責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遠見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啟超,他就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寫了一篇膾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國說。這篇文章用事實和道理告訴我們,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的少年充滿了希望,少年的中國更加充滿了希望。

板書:少年中國說

二、作者、背景簡介

作者簡介:(出示課件2)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國說》:八國聯軍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當時帝國主義污蔑中國是“老大帝國”,是“東亞病夫”,是“一盤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強共管或瓜分。而中國人中,有一些無知昏庸者,也跟著叫嚷“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任何列強三日內就可以滅國”,散布悲觀情緒,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為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讕言,也糾正國內一些人自暴自棄、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啟超適時地寫出這篇《少年中國說》。

三、讀文識字。(出示課件4)

小組活動,合作探究

1.大聲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圈出生字詞,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決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句子,小組討論解決。

3.小組成員先自讀課文,在完成以上練習后,小組成員互相交流探討。

四、整體感知。

1.細讀這篇課文,總結每個自然段的含義。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5)

第一自然段:從小到大介紹中國少年的責任。

第二自然段:歌頌少年中國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發(fā)對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贊美之情。

2.朗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這三個自然段?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6)

第一自然段要讀出磅礴的氣勢;

第二自然段要讀出韻律美,讓人感受中國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讀出作者對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贊美之情。

板書:磅礴的氣勢 蓬勃的生命力 贊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從哪些方面體現了少年對國家的影響?

生總結、匯報,師引導(出示課件7)

層層深入: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勝于歐洲——雄于地球

4.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來贊美中國少年?

生總結、匯報,師引導(出示課件8)

紅日 (黃)河 潛龍 乳虎 鷹隼 奇花 干將

5.小組活動

重點閱讀第二自然段,根據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總結并匯報

五、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9)

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本課的結構。

2.結合查找的資料,體會文章謳歌少年中國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下列生字。(出示課件12)

板書:瀉 潛 試 胎 皇 履 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紹了少年與中國的關系。

板書:層層深入

二、研讀課文。

1.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這個自然段采用了怎樣的結構方式?

師引導,生總結。(出示課件13)

這個自然段采用總分的結構方式。第一句為總起句,起引領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圍繞這句話進行闡述。

板書:總分 總領全段

②這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師引導,生總結。_

這個自然段主要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分別從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等幾個方面論述了少年的責任。排比的修辭語氣緊湊,感情強烈,有很強的感染力。

③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少年和中國的關系?完成下列表格。(出示課件14)

少年 中國

師總結: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國的關系非常密切。作者運用排比的句式告訴我們,少年的責任非常重大,我們每個少年都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因為,國家的強大靠的是少年。

2.朗讀、感受第二自然段,從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國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出示課件15)

①“紅日初升……橫有八荒”熟讀背誦。

②比喻的作用:“紅日”般的燦爛前景,“河出伏流”的壯闊發(fā)展,有如“潛龍”“乳虎”的巨大聲威,有如“奇花”的壯麗前景,如“干將”的銳利鋒芒;(出示課件16)

③“天戴其蒼”“地履其黃”,一“縱”一“橫”,顯得氣勢不凡,一個頂天立地的東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朗讀要求:這是一段韻文,充滿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要讀出這種感覺。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思考:這些是靜態(tài)描寫還是動態(tài)描寫?作者這樣比有什么用意?

生讀課文,并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7)

師:我們在總結過程中發(fā)現,這些事物都是動態(tài)描寫,都充滿著生命力。作者用這些充滿生命力的事物來比少年中國,就是告訴我們,少年中國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發(fā)展前途的。

④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句子承載的思想感情。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8)

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兩個感嘆句,再次重申了中國少年和少年中國密切的關系以及作者對他們的贊美之情。

三、小結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國和理想的少年中國進行鮮明的對比,熱情歌頌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評消極保守思想,鼓勵人們肩負責任,發(fā)奮圖強。本文表現出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愿望,并且對中國的未來滿懷希望。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篇文章和現代文有區(qū)別,有些字很生僻,大部分句子不符合現代人的語言習慣,因此學生在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朗讀,通過讓學生多種方式的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收到良好效果。

2.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的方式來理解句子的含義,從而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此同時,我還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朗讀中解決問題,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對“干將發(fā)硎”“奇花初胎”等一帶而過,很多同學對這些內容死記硬背,沒有達到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過程中,對于一些難懂的詞語,我一定會用多種方法解決,不能留給學生一點兒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