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觀潮教案7篇

時間:2024-07-14 作者:Youaremine 備課教案

教案在編寫的時候,需要注重教學過程的靈活性和個性化,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詳細的教案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學習內容,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觀潮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觀潮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觀潮教案篇1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激發(fā)興趣,引導質疑。

大家聽了老師的介紹,看了課文的題目,心里會想些什么問題?

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三、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大體了解記敘順序。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的讀音。

(2)你讀懂了什么?

還有什么新的問題?

2.快速讀課文,畫出點明小獅子愛爾莎年齡的語句,想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具體地說是按照愛爾莎出生、成長、回到大自然的順序來記敘的。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中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動?把這些部分再好好地讀一讀。

四、引發(fā)想象,談體會。

1.讀了最使自己感動的段落,說說對小獅子愛爾莎和那位女科學家的印象。

2.概括出“我”和愛爾莎之間感情深厚。

五、小結。

1.復習生字詞。

2.學習了解文章敘述順序的又一種方法——找關鍵詞語,理出順序。

3.一邊讀一邊想,認真體會,發(fā)現(xiàn)問題。

六、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組織學習小組。

1.根據小獅子愛爾莎出生、成長、和被放回大自然的經過,找出有關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2.指名讀。

3.按照學生找到的語句進行分組,分成“出生、成長”、“放回大自然”兩組。

二、開展朗讀比賽。

1.討論出比賽規(guī)則:分別給自己的隊起名字,進行合理的分工。

2.學生準備,教師引導、點撥。要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去理解,互相幫助,把理由說清楚,說明白。

3.進行比賽,引導感悟、體會。

(1)“出生”部分要引導學生體會愛爾莎的`可愛和作者對它如母親般的關懷。

(2)“成長”要透過三個事例中的重點詞語,了解獅子的生活習性,體會“我”和愛爾莎之間的深厚感情。

(3)“放回大自然”部分,抓住女科學家內心的感受,她和愛爾莎難舍難分的情感,體會她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三、小結,深入體會。

1.了解了獅子的生活習性,體會出作者與小獅子之間深厚的感情。大家還有什么感想和不明白的問題,都可以說出來。

2.如果讓你給課文改個題目,你會怎么改?

四、畫出描寫“我”無限關愛小獅子愛爾莎的語句,把它們工整地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業(yè)。

思考:學習了《小獅子愛爾莎》后,你認為愛爾莎是放回大自然好呢,還是留在女科學家身邊好?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觀潮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敘述順序,體會思想感情。

3.了解童話的表達特點,學習語句淺顯、簡潔的表達方法。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思想感情,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童話的表達特點,學習語句淺顯、簡潔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醒注意“樹”中間的“又”第二筆變?yōu)榱它c,然后齊讀課題。

2.引導質疑:看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問?

(把有關“去年的樹”的命運的問題確定為主要問題。)

二、整體感知

1.指名接讀課文,其余注意傾聽,看是否能朗讀得正確流利。

2.正音,重點學習四個生字詞的讀音,齊讀詞語。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正確、流利,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4.再次指名接讀課文,分別是從開頭到“向南方飛去”、從“春天又來了”到“鳥兒向山谷飛去”、從“山谷里有個很大的工廠到“鳥兒向村子飛去”、從“在一盞煤油燈旁”到結尾,逐段引導學生說說:這是在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教師相機板書。

然后,讓學生結合板書說說本課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第一部分

1.自由讀課文,看看從中知道了些什么?

2.討論交流:

(1)鳥兒和樹之間有了一個什么約定?

(2)這是一個怎樣的約定?結合“一定”理解鳥兒的鄭重承諾和決心。

(3)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引導體會二者之間的深厚感情。

3、指導朗讀樹和鳥兒的對話。(練讀、同桌分角色讀)

四、學習第二部分

1.指名讀,思考:樹會怎樣被人伐倒?鳥兒會怎樣向山谷飛去?

2.根據個人理解,完成填空:

鳥兒()地向山谷飛去。

3.交流答案,談談自己的理由:

(1)飛快、急匆匆、慌忙——因為鳥兒很想找到樹。

(2)擔心、憂慮、傷心——因為掛念自己的朋友。

在山谷里,鳥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嗎?故事會怎樣發(fā)展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三部分

1.指名讀課文,思考:樹是怎樣被做成火柴的?鳥兒會怎樣向村子飛去?

2.根據個人理解,完成填空:

鳥兒()地向山谷飛去。

3.交流答案,談談自己的理由。

4.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齊讀自己改動后的最后一句。

二、學習第四部分

1.輕聲讀課文,鳥兒找到樹了嗎?她做了些什么?

2、引導理解:

(1)“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睘槭裁匆ツ瓿^的歌?

(2)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3)唱完了歌,鳥兒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后兩句話中,鳥兒都在“看”,她在看什么?那一刻她在想什么?她兩次看得一樣嗎,想得一樣嗎?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多元化的理解,只要合情合理就予以肯定。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三自然段。

三、交流感受

1.我們一起讀了這個故事以后,你想到了些什么?你想說些什么?(對鳥兒、對樹、對作者。)

2.交流: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多元化的理解,只要合情合理就予以肯定。

·友誼的可貴·誠信的價值·情感的真摯

3.齊讀全文。

四、學習表達

1.這么好的一個故事,作者是如何敘述的呢?怎樣表達的呢?引導感受童話虛擬、夸張、想象奇特的特點,學習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的寫法和語句淺顯、簡潔的表達方法。

2.布置小練筆(見課后作業(yè))。

板書設計:

11、去年的樹

鳥樹

珍情友誼

信守諾??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觀潮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并能正確地描述。

2、初步懂得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參與乘法分配律的歸納過程,培養(yǎng)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難點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了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而出現(xiàn)的沙塵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圖片,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1、我想大聲的呼吁:請不要再濫伐樹木了,不然的話沙塵暴會更厲害。

2、請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吧!

3、要保護我們的家園,還要大量植樹。

師:說的太好了。要保護我們的家園就要植樹造林,種植花草。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前段時間學校植樹活動的情況嗎?

(多媒體展示植樹的場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個小組參加植樹活動,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樹)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乘法運算定律

(1)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你都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回答。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一共有多少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問題。

師:請根據這些信息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列式計算。

(2)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展示匯報: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師:誰和第一位同學的算式一樣?請舉手。誰來說一說你們解決問題的步驟?

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組有幾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師:誰和第二位同學的算式一樣?請舉手。誰來說一說第二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步驟?

生: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先分別算出負責挖坑種樹的人數和抬水澆樹的人數,再把這兩部分合起來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師:回答的很好。我們來看4×25和2×25分別表示什么?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我也是先算出每組有幾人?即(4+2)×25。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請大家一起回答這次植樹活動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

2、探究乘法分配律

(1)探討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并且計算結果相同,那么,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

出示:(4+2)×25 4×25+2×25

生: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在這兩個算式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

師: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個等式。

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

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別與25相乘再相加。

師:剛才同學們是先算出每組有幾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為25×(4+2)。想一想:計算25乘4加2的和還可以怎樣算呢?動手試試再把想法說給同桌聽。

師:誰來給大家說自己的想法?

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別與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兩個積相加。即25×(4+2)=25×4+25×2

(2)舉例觀察

師:我們知道了4加2的和與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與25分別相乘,再相加。請你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寫在本子上。你怎么來說明你寫的算式左右兩邊是相等的?

師:誰來匯報你寫的式子,師隨生匯報板書。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組等式以及自己寫的等式,有什么發(fā)現(xiàn)?請先和同學交流。

(3)交流概括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求出積,再把積相加。

師: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求出積,再把積相加。這就叫乘法分配律。

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師:剛才同學們寫的算式都對,那我們可不可以用一個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

生試著在練習本上寫,并抽學生匯報。

生1:a、b表示兩個加數,c表示因數。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

生2:a表示因數,b、c表示兩個加數,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

三、鞏固練習

1、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15+20)×12=□×12+□×12

25×(4+9)=□×4+□×9

8×(10+5)=□×□+□×□

75×24=75×□+75×□

2、把左右兩邊相等的算式用線連接起來。

48×12+52×12 15×18+26×18

(15+18)×26 25×40+25×4

25×(40+4)(48+52)×12

14×(45-5)11×4+25×4

(11×25)×4 14×45-14×5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觀潮教案篇4

教學內容:

課本22頁例3和做一做及練習四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3、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用具: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師:老師站在大家的正東方向上,那么你們站在老師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對,我們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

2、分別指兩名學生,讓大家根據方向說一說他們的位置關系。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先弄清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根據兩名學生的位置分別說一說誰站在誰的方向上,使學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對關系。)

3、師: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研究兩個物體位置的相對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對上兩節(jié)課學習內容有一個大體的回顧,為本節(jié)課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22頁例3主題圖。

(1)讓生觀察地圖

師:北京和上海兩地相距大約 1000千米,說一說,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①組織學生用直尺,量角器測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②討論: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組織學生觀察上圖,在小組中討論,然后交流說一說。

出示提示

1.確定以誰為觀測點,并建立方向標。

2.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

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匯報。

生匯報。

可能會說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師對照圖示指一指,肯定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

師小結:以北京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為觀測點,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觀測點不同,物體的相對位置就會發(fā)生變化。這就是今天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觀潮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唱《采金秋》歌曲,觀察秋天,激發(fā)學生生活的情感進行表演。

2、欣賞“豐收歌”,學跳豐收舞 。

3、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動意識。

教學重難點:

唱好后十六分音符及下滑音,學跳豐收舞,即興表演《采金秋》

教學過程

一、欣賞“豐收歌”

1、律動:同學們,請你們聽著音樂跟老師一起跳起來吧(音樂:“豐收歌”)。

2、談話:你們跳完后,對音樂有什么感受?描寫了什么場景?

二、新授《采金秋》

1、引入:你們看到了那么多美麗的景色,今天我們一起去采金秋吧。

2、聆聽范唱,了解節(jié)拍及樂曲的基本情緒。

3、我們用拍手的方式伴奏。

4、隨樂用la哼唱兩遍。

5、隨樂學曲譜、視唱。

三、歌曲藝術處理。

1、小組討論處理方案,交流、討論、實踐。

2、綜合討論意見,是總結:第一和第三樂段要唱得歡快而有彈性,第二樂段要唱得連慣二抒情;吐字要輕切、清晰。以表達對幸福生活的贊美和對未來的憧憬。

3、各組按要求聯(lián)唱,并展示。

4、創(chuàng)作不同節(jié)奏型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按“起承轉合”填空創(chuàng)作歌詞。演唱自己作品。。

2、交流研究性學習成果。

3、鼓勵學生針對歌曲很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

4、收集或自己創(chuàng)作有關秋天的音樂。

五、結束。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觀潮教案篇6

教材分析

?太陽》是四年級語文的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系。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數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xiàn)出太陽與人類關系的密切。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很活躍,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而且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常常會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課外知識來理解課文內容,談自己的認識。

根據我班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我感到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怎樣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讓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關鍵。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的,同時了解到列數字、作比較等寫作方法,并能將其寫作方法運用到練筆中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寫一個”日”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師相機板書:太陽。)

師引導學生說出課前查找的有關太陽的資料。

?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同時也讓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交流。】

師隨機鼓勵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對太陽的了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太陽的課文,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對太陽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讓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問:看看通過閱讀你能讀懂什么?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師:誰想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培養(yǎng)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幫助理清文章的思路?!?/p>

師相機板書:

師:《太陽》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它的特點和與我們的關系這兩方面來寫的?,F(xiàn)在我們就先來學習太陽的特點。

三、學習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特意趕來了,你們聽——

(課件播放:動畫畫面、太陽公公說話的錄音及文字。)

“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F(xiàn)在,你們對我了解清楚了嗎?”

這時,一學生站起來說道:“我只知道太陽的三個特點是:遠、大、熱,但它遠、大、熱到什么程度并沒有說清楚,所以我覺得太陽公公說的話不清楚。(師進行鼓勵,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2.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3.分組交流。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并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果,想學習“遠”的分為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為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為一組。

?學生在對知識的學習上有了選擇性,這樣他們不僅樂意去學,還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p>

4.匯報。

學習“遠”的學生匯報: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學生將課文中的內容讀了出來。)

師引導:不錯,你讀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這個內容說一說課文是怎樣把這個內容說清楚的。(學生不知該怎么說。)

師用課件演示、引導:一億五千萬公里有多遠?課文中怎樣說的?

走——三千五百年,飛——二十幾年。

學生看課件做口頭練習: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里面填的是數字,通過數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了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字

師:寫太陽“遠”這個特點還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課文、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這時學生們高舉右手,有的學生忍不住脫口而出:“還運用了寫傳說故事的方法?!庇纱丝梢?,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調動。

學習“大”的學生匯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130萬個地球等于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師用課件演示,進行引導:左邊是地球的動畫,右邊是太陽的動畫,中間由等號連接引出: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時學生頓時領悟了,大聲說道:“拿地球的大小來和太陽作比較。”

對學生的細心觀察進行鼓勵,并進行小結: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師板書:作比較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說明太陽“大”的特點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閱讀中去尋找答案?!?/p>

學習“熱”的學生匯報:(此時,學習“熱”的學生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回答問題就相對有條理)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告訴我們表面溫度有六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師:那中心溫度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動手算一算。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片刻,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千八百萬度。

教師再進一步引導:真有一千八百萬度嗎?

這時有學生強調:是估計,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

師進行鼓勵:同學們注意了“估計”,特別好。說明你們讀書很細心,那看一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學生起來說道:用鋼鐵與太陽的溫度作比較,說明了太陽的溫度真的很高。

教師讓學生一起讀一讀描寫太陽大、熱特點的段落,感受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寫作方法,使理論與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p>

四、練筆。

1.教師寫一個“月”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時教師演示課件:用圖畫的形式出示有關月亮的資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騎自行車要400天,坐飛機要200天,49個月亮等于1個地球。

先讓學生說出資料上月亮有幾個特點(遠、小)。

(師出示的資料為程度差一點的學生保底。)

讓學生自由說出課前查閱的有關月亮的資料。(學生用課外知識再次進行交流。)

2.生進行練筆。

要求:選取月亮的兩三個特點寫一寫,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爭取把月亮的兩個特點說清楚。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觀潮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紉、殊、韌、緯、梭、艱、唐、辛、杰、碌”10個生字,認讀5個字;個多音字的讀音;會讀和理解“縫紉、特殊、韌性、顧名思義”等詞語;了解課文的內容及作者描寫的方法。

2、結合課文學習和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和有序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歸納、概括。

3、通過質疑解疑、合作學習、展開想像等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縫紉鳥高超的筑巢本領及永不放棄、堅韌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對縫紉鳥的贊賞之情。

教學難點:

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和有序描寫。

教學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這節(jié)課,我要帶你們認識兩位新朋友,第一位(出示課件圖片)就是這位和藹可親的名叫瑪拉沁夫的蒙古族作家,他的小說在國內多次獲獎,作品也被翻譯成英、法、德等十幾種文字流傳海內外。有一次,他去位于非洲南部的坦桑尼亞首都訪問,住在遠離市區(qū)的一個幽靜的飯店里。這個飯店正好坐落在印度洋海岸上,沒多久,有一種鳥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板書:“我”),因此他也為我們帶來了第二位朋友(板書:縫紉鳥)它是誰?(生:看板書讀名字,多讀一遍,掌握“縫紉”的讀音)

2、看到名字,你知道了什么?(了解“縫紉”的意思)

3、(出示課件圖片及文字,理解“顧名思義”)縫紉鳥顧名思義就是有縫紉技能的鳥,你現(xiàn)在最想了解它什么?

4、(板書:怎樣筑巢?巢穴樣子?)那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描寫進一步地去了解這位朋(教學意圖: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和有序描寫”是本文的教學難點之一,因此,前面對作者的介紹和了解,以及抓住“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這句話,為下面體會寫法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打開書,自由讀課文,結合生字表、認讀表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再拿不準的問老師,讀不好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檢查詞語讀音、幫助理解部分詞語。出示課件:(藍色字再體會詞義)

2、指名讀詞,理解部分詞語。

3、(一句一句出示句子)誰來讀讀,注意紅字的讀音。不是用泥糊成的。一點也不比人類的雙手差。風雨交加,海潮猛漲。沒有散解或變形。

4、縫紉鳥引起作者的極大興趣,于是他多次去觀察縫紉鳥(板書:關注),請你快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通過多次觀察,分別目睹了哪些情景?(出示課件:填空練習)特殊韌性穿梭艱巨唐突辛勤杰作忙碌不可思議相依而居經緯交織前功盡棄晴空如洗

5、默讀課文,思考問題,說一說。

(教學意圖:字詞教學,抓住難讀、容易讀錯,以及不容易理解的去學習、去考察,突出了重點,有些詞語可結合教學目的在下面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體會。整體感知使學生知道,因為感興趣,所以關注,所以去多次觀察,看到了不同的情景,加深對作者善于觀察的體會。)

三、細讀課文,深入學習

(一)結合黑板的問題解疑,了解縫紉鳥編織巢穴的過程和巢穴的樣子。

1、(師指板書)先讓我們幫助提出問題的同學找到答案,請你默讀課文,先用()畫下來,再讀再體會。

2、小組內交流自己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3、學習筑巢過程。

(1)出示課件:它們從印度洋南岸的草叢中銜來一根根兩三尺長的嫩草,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幾道圓圈,而后用人類織布的原理,有經有緯地開始把長長的嫩草左右穿梭。

(2)誰來讀一讀?

(3)縫紉鳥的“針”是什么?(嘴)

(4)同桌之間按照“先—再—然后”的順序說說縫紉鳥是怎樣用嘴編織的?(銜草—打圈—穿梭)

(5)全班交流。

(6)從縫紉鳥的編織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體會縫紉鳥的靈巧)

(7)出示課件:從哪看出來的?你能替作者夸夸它嗎?把同桌當成縫紉鳥再夸夸它。(同桌交流,表達自己的情感)

4、了解巢穴的精致、結實。

(1)出示課件:看上去它們那尖嘴的靈巧程度,一點也不比人類的雙手差。這種鳥的巢穴,是由它們自己用一根根韌性很強的嫩草,巧妙得不可思議地編織而成的。文章通過作者的多次觀察,目睹了縫紉鳥(的情景。

(2)讀一讀,想想縫紉鳥編織出來的巢穴是什么樣子的呢?(精致、結實)

(3)(出示巢穴tu片)看圖片再體會體會到什么?

(4)出示課件:學到這兒,你覺得縫紉鳥是怎樣的鳥?(板書:本領高超)(教學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自己質疑解疑,自己找答案自學體會,在小組內交流等方式提高了自身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通過夸夸縫紉鳥,把同桌當成縫紉鳥夸一夸,把老師當成縫紉鳥夸一夸這種轉換角色的方式,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也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對縫紉鳥的贊賞之情。)

(二)結合語句體會作者的惋惜之情。

有的同學說縫紉鳥聰明,但它的智力還遠沒有發(fā)達到能夠把它的杰作牢固地編結在樹枝上。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過后,那些精致的巢穴被無情地打落在地,你是什么心情?(指作者的心情如何?還從哪看出作者認為是極為可惜的?結合“前功盡棄”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

(三)結合語句體會縫紉鳥不會放棄。

1、縫紉鳥的勞動是前功盡棄了,但是它真的會放棄嗎?

2、(出示課件)對比讀我相信(想)縫紉鳥是不會就此罷休的。它們一定(會)再去銜草,重新編織可愛的窩—依然那樣精致,那樣結實。

3、哪些詞更能體現(xiàn)縫紉鳥的不放棄?有語氣地讀出好的那一句。(教學意圖: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把“編織巢穴”和“修補巢穴”巧妙地連接起來,并暗示著縫紉鳥那種不罷休的精神,以此句為線索展開,再體會縫紉鳥工作的艱巨以及不停歇,繼續(xù)修補,縫紉鳥的精神就會凸現(xiàn)出來,使學生體會得更加深刻。)

(四)學習縫紉鳥勞動的“艱巨”,體會不罷休的精神。

1、作者為什么如此堅信縫紉鳥不會罷休?讓我們隨同作者再去看看縫紉鳥編巢的過程。它特別像我們小時候用秫秸皮編織的蟈蟈籠子。經緯交織,左右相連,十分結實,即使從大樹上掉了下來,也一點都沒有散解或變形。那草窩簡直就是一個精致的藝術品!它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嗎?(帶領學生再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讀,找到的答案,(出示課件)但那勞作是相當艱巨的。它們雙腳的爪子,首先要緊緊抓住樹枝以保護自己,惟一能勞動的就是他們那只尖嘴。

3、抓住重點詞體會勞作的艱巨,從“艱巨、惟一”中體會它的不罷休。

4、還從哪看出是艱巨的?(出示課件)(抓住“兩三天”“不停歇”“才能”,再出示巢穴tu片,抓住“經緯交織”體會編織的復雜和不易。)

5、任務這樣艱巨,它們退縮了嗎?

6、(再出示第六自然段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進一步體會縫紉鳥的精神。

1、風雨過后的清晨,陽光燦爛,晴空如洗,讓我們再去看看縫紉鳥吧。(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時陽光燦爛,晴空如洗。我抬頭望去,只見縫紉鳥有的又開始編織新的草窩,有的在修補被風雨損壞的巢穴,有的飛來,有的飛去,總而言之,他們是那樣地忙碌、勤勞而又歡樂

2、它們在干什么?事實證明了什么?

3、在忙碌中,它們是怎樣的?面對這么艱巨的勞動,它們卻很快樂,你體會到了什么?

4、喜歡的站起來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師讀到“只見”,生接著讀)

5、(出示課件)結合對課文的理解,結合想象試著填空。

6、不罷休,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呀?(師板書:堅韌不拔)

7、讓我們去贊美它吧。(有感情配樂朗讀:師生對讀、生齊讀)(教學意圖:這一階段的教學是前面教學的升華,在體會艱巨的程度下再體會快樂,更加深了學生對縫紉鳥堅韌不拔精神的了解,帶著這種深刻的體會,學生就能夠把自己體會到的順利地填入空中,而朗讀是學生對縫紉鳥倍加贊賞的抒發(fā)方式,音樂的配合增加了感染力。)

四、總結(結合板書)

1、通過學習你了解縫紉鳥這位朋友了嗎?了解到哪些?說說。

2、體會作者的情感。(師板書:贊賞)

3、此時此刻,你最想對這位朋友說些什么呢?

一只鳥要花兩三天時間不停歇的勞動,才能給自己編織成一個能讓它自己和情侶相依而居的窩。當縫紉鳥勞作艱巨時,它們不會罷休。當巢穴被風雨打落時,它們也不會罷休。當遇到任何困難時,它們都不會罷休。

五、作業(yè)

再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