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在書寫教案時,要注意加入啟發(fā)性的問題和討論,教案的編寫需要綜合考慮教材、學生和教學環(huán)境,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光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光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圖畫書中童謠的句式結構,能對自己的石頭造型展開大膽想象,進行童謠創(chuàng)編。
2、感受自我創(chuàng)作畫和童謠創(chuàng)編的樂趣,在吟誦圖畫書作品和自編童謠中進一步感受童謠的韻律。·
重點難點
重點:進行石頭延畫;童瑤的創(chuàng)編。
難點:理解三三七句式結構;創(chuàng)編帶有尾韻的童謠。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對圖畫書故事《好神奇的小石頭》的前期了解、對事物形狀的感知經驗
物質準備:圖畫書《好神奇的小石頭》、自制小書、彩色石頭狀紙片若干、美工區(qū)畫筆、膠棒若干、ppt課件、a4白紙(一半)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書導入:出示《好神奇的小石頭》圖畫書,引導幼兒回憶之前所學圖畫書的內容,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們,今天陳老師帶來一本神奇的小書,它就是《好神奇的小石頭》,小朋友們都度過了吧?那你們知道,這些小石頭到底神奇在哪里嗎?”
小結:“原來這些小石頭,只要換一種顏色,換一個擺放的方向·,它就可以變出來一個不一樣的東西。”
師:“現(xiàn)在陳老師手里有一本空白的小書,需要托五班小朋友幫忙一起來完成?,F(xiàn)在你們需要聽好小任務嘍!每個小朋友需要在一張單頁紙上讓你的小石頭大變身,可是我們看看僅僅把石頭變身后的圖畫出來就可以了嗎?我們還需要加上好聽的童謠。你還記得圖畫書里都有哪些童謠嗎?”
二、基本部分
(一)結合圖畫書內容,了解童謠句式結構
出示《好神奇的小石頭》這一圖畫書,和幼兒共同學習圖畫書中的句式結構。
如:小汽車,嘀嘀嘀,開到東來開到西;大鴨梨,甜又脆,小朋友們排好隊。
師:“小朋友們上面這兩句話,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一看,他們有什么相同之處?!?/p>
小結:這兩句話的句式結構叫做三三七句式,前面兩句話分別由三個字組成,最后一句話是由七個字組成的`,而且每句話的內容前后都是有關聯(lián)的。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各種顏色和形狀的小石頭卡紙,你們可以把它貼在白紙上進行一次石頭大變身,最后根據(jù)你變身后的事物創(chuàng)編出新的童謠。
(二)幼兒自行設計圖畫,進行童謠創(chuàng)編
1、為幼兒提供美工材料,請幼兒自行繪制圖畫,進行童謠的創(chuàng)編。
師:“老師已經為小朋友準備好各種彩色小石頭,現(xiàn)在你可以將小彩石隨意擺放在白色紙上,來為小書設計圖畫,并根據(jù)圖畫的內容進行童謠創(chuàng)編?!?/p>
2、幼兒組內進行分享
師:“已經創(chuàng)編好童謠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組內進行分享?!?/p>
(三)集體分享所創(chuàng)編童謠
請出一組幼兒進行童謠分享,并將其作品粘貼于空白小書內。
(在分享過程中,適當加入童謠押韻的部分,進一步感受童謠的韻律美。)
總結:每個小朋友都能夠根據(jù)自己所設計的圖畫,按照三三七的句式,進行童謠創(chuàng)編,你們都太棒了。
三、結束部分
將幼兒創(chuàng)編好的單頁小書貼入空白的大書內,請幼兒組內商討,為小書加上名字。
活動總結
此次活動,是幼兒在前期熟悉圖畫書的基礎上,進行石頭的創(chuàng)想和延畫?;顒又校變捍竽懓l(fā)揮想象力,將石頭變成不同的物體。同時,在理解三三七句式的基礎上嘗試進行童謠創(chuàng)編。我班大部分幼兒能夠進行完整創(chuàng)編,但在尾韻的處理上,只有少數(shù)幼兒能夠做到,這也是我今后在語言領域需要帶孩子們學習的地方。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光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動物的尾巴。
2、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活動準備】
歌曲《小畫家》磁帶、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帶,各種動物身體和尾巴分開的圖片(金魚,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動過程】
一、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咱們來一起聽一下吧!(歌曲《小畫家》)
提問:1、歌曲中的小畫家是誰啊?(丁?。?、丁丁畫的什么?畫的怎么樣???(螃蟹四條腿,鴨子小尖嘴,兔子圓耳朵,大馬沒尾巴)3。丁丁是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畫家?
教師小結:丁丁做事不認真,沒有認真觀察,只說大話,所以沒有畫好,我們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學習。
二、找尾巴: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寶盒”呢!你們來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師故作神秘狀)“寶盒寶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們,猜出來了嗎?現(xiàn)在我讓一個小朋友來把寶物拿出來!
出示動物尾巴:(一個小朋友拿一個)
金魚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魚的尾巴有什么用處???
松鼠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桃子,雨傘,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繩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氣球,蝌蚪)
出示每種動物尾巴的時候給幼兒講講尾巴的用處。
師:“魔法盒里還有啥,讓我再來摸摸她”,幼兒繼續(xù)摸出動物的身子。
咦?這是誰???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沒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們來幫它找找吧?。ㄗ層變鹤约喝透鞣N動物找到尾巴,把它們連起來)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這是誰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課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們來幫它找找吧!這時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賞故事:
提問:
1。故事里都有誰啊?
2。它們發(fā)生的什么事?
3。它們的尾巴斷了怎么辦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長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斷了,可以長成新的蚯蚓)
【活動延伸】
游戲《揪尾巴》
動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現(xiàn)在我們也來變成小動物,一起來玩揪尾巴的游戲吧!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光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有序的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
2.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能和老師一起完成思維導圖。
3.愿意根據(jù)書中線索進行合理的猜測和想象。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能和老師一起完成思維導圖。
難點:幼兒愿意根據(jù)書中線索進行合理的猜測和想象。
活動準備
?神奇種子店》圖書幼兒人手一冊、小夾子、ppt、思維導圖、操作卡片。
活動過程
一、小豬表情變化圖:畫面激趣,引入主題。
1.游戲導入。教師:“來和我好朋友小豬一起玩表情變變變的游戲吧?”教師與幼兒一起玩表情變變變的游戲,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小豬的幾種表情特征。疑問、開心、嚇壞、害怕
2.引入主題。教師:“今天發(fā)生了神奇的事情,讓小豬的表情變來變去,我們一起來看看”引入主題。
二、流程式思維導圖:初步閱讀,理解內容。
1.集體閱讀,發(fā)現(xiàn)小豬表情:疑惑
教師:“小豬在原野上發(fā)現(xiàn)了一家神奇的種子店(ppt),狗獾叔叔拿出了三種種子(ppt)。誰來說說這三種種子的樣子”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這三種種子的特征:白白的、圓圓的、五顏六色的。
2.自主閱讀,發(fā)現(xiàn)小豬表情變化:開心—驚嚇—害怕。
(1)教師:“白白的、圓圓的、五顏六色的,這三種神奇的種子分別會種出什么來呢?請你到書里仔細找找,”引導幼兒通過安靜有序的閱讀,在書里尋找關鍵信息,不要打開夾子夾住的頁面。教師將幼兒閱讀后的發(fā)現(xiàn)展示在思維導圖的空白處。幼兒回答時,引導幼兒:“xx的種子種出了xx”“為什么白白的種子會種出雪人?”小結:“原來種子是什么樣,種出來的東西就是什么樣,他們有共同的特征?!?/p>
(2)教師:“哇好神奇哦,小豬剛開始覺得很開心,可是狗獾叔叔又給了他一個洞洞種子,會種出什么來呢?把小豬都給嚇住了”(ppt)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小豬表情從開心到驚嚇的變化,并與書里種子種出蜜蜂的情節(jié)聯(lián)系起來。(觀看ppt,集體閱讀,閱讀送種子部分)“小豬會買種出蜜蜂的種子嗎?小豬買走了雪人、氣球種子,狗獾叔叔還送了它一個奇怪的種子”(ppt)
(3)教師:“小豬為什么會這么害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幼兒再次閱讀,取掉夾子往后翻頁,發(fā)現(xiàn)小豬遇到了大灰狼后用種子種出雪人、氣球和恐龍幫助自己逃脫的過程?!靶∝i碰到了誰?它用種子種出什么來幫助自己逃跑呢?”(ppt)
3.教師通過之前幼兒的回答將圖片貼在相應的空白處,并小結:“哇,我們一起完成了一副思維導圖,通過看這幅圖,現(xiàn)在你知道小豬身上發(fā)生的故事了嗎?這個故事還是一本好看的圖書呢”教師與幼兒一起梳理思維導圖,通過以小豬表情變化為線索,再次回顧書中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理解故事內容。
三、氣泡式思維導圖:梳理線索,大膽想象。
1.回顧關鍵信息。教師:“書里有哪些神奇的種子,種出了什么?”(ppt)引導幼兒根據(jù)書中信息,完成氣泡式思維導圖,教師進行補充。引導幼兒用:“xx的種子種出了xx”來回答。(ppt)
2.大膽想象。教師:“你還想種出什么神奇的東西來幫助小豬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填補思維導圖的空白氣泡處。
四、活動延伸。教師:“請你回家和爸媽一起記錄下更多的想法”發(fā)放給幼兒操作卡請幼兒回家和父母一起完成,將活動延伸到課堂外。
活動總結
作為一次思維導圖在語言活動中的嘗試,活動后我的反思與總結,緊緊圍繞著:思維導圖在活動中的運用是否有效?進行展開。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可視化的工具,把我們大腦中的想法直觀的呈現(xiàn)出來。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將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shù)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思維等各種因素全部調動起來,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開啟大腦的無限潛能。一直以來,思維導圖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的運用都非常的廣泛。
特別是對于中小學的學生來說,思維導圖可以幫助他們梳理知識點,記錄和總結所學內容。
而幼兒園的孩子們,他們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用涂鴉、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思維導圖則是能夠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將抽象復雜的思維過程變成可看得見的顏色、線條、形狀等等具體的再現(xiàn)畫面,讓孩子們學會分析、整理、總結??墒窃谡Z言活動中該如何使用思維導圖呢?我在設計本活動的時候一直考慮著兩個問題:
一、在什么時候運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常用于做計劃、展示,但是語言活動的領域特點要求目標的側重點要放在聽說讀等方面,特別是閱讀活動,在于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因此,巧妙的運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在理解繪本內容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首先就想到了,在閱讀繪本的環(huán)節(jié)運用思維導圖,發(fā)揮思維導圖的記錄功能。可是該繪本自身的內容較多,狗獾叔叔有5種種子,每種種子特征不同,種出的果實也各有特色,后續(xù)對小豬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如果單純以時間線索進行梳理做成思維導圖,就會顯得十分繁瑣。因此,我想到了以小豬的表情變化為線索,來發(fā)現(xiàn)相應的故事情節(jié),師幼一起完成思維導圖。
在活動中可以看到,用小豬的表情引入讓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幼兒閱讀繪本去發(fā)現(xiàn)相應情節(jié)的積極性,幼兒閱讀后,教師及時將幼兒發(fā)現(xiàn)的重點畫面貼在相應的空白處,并將幼兒不易理解的畫面,在集體閱讀后也加入到思維導圖中。就這樣幼兒閱讀后,思維導圖也完成了,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是幼兒發(fā)現(xiàn)—梳理—回顧—內化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幼兒對繪本進行一次深度的理解,并能夠大膽的表達出來,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活動重點。
二、呈現(xiàn)什么的類型的思維導圖。
為了避免孩子花費過多的時間去自己畫思維導圖,既有難度又偏離語言活動的目標,我在活動中設計思維導圖的時候,首先就排除了用孩子們自己畫圖的方式制作思維導圖,而是采用了在閱讀的環(huán)節(jié),用箭頭建構框架、繪本中的原本圖片填入空白的方式制作成流程式的思維導圖,幫助幼兒理解畫面。并在幼兒已經了解了繪本內容之后,運用了氣泡型的思維導圖,讓幼兒即可回顧之前學習的內容,了解它們一一對應的關系,又可在空白處大膽想象,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這兩種類型的思維導圖的運用相得益彰,起到了幫助幼兒理解繪本內容,對學習內容進行復習鞏固的“高效工具”的作用。
總的來說,在語言活動中加入思維導圖的初步嘗試還是有所成效,孩子們的表現(xiàn)也給了我更多的啟發(fā)與思考,并將其運用到下一次的實踐中。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光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象形字日、月、山、水、木、果、竹、田、月,了解象形字的特點;
2、大膽表述象形字與實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活動準備:
ppt、筆、作業(yè)單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出示ppt,引導幼兒對中國漢字的興趣和驕傲
———————“小朋友們,看看我們的大屏幕上是什么?”
對,他們是我們的中國漢字。
“那你知道他們都是從怎么來的嗎?”
(看視頻1)
孩子們,告訴我,我們的漢字是從來的呢?(象形字)
小結: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為了記錄事物而根據(jù)事物的外形特征創(chuàng)造了“象形字”。
二、基礎部分
1、根據(jù)ppt圖畫認識象形字并了解其特點
今天老師就要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了解我們中國古老的“象形字”
p1:看,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很有意思的圖,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就在原圖上學習)
q:你看他像什么字?
q:為什么你覺得他是呢?
(教師可提示幼兒通過他的形狀等來看)
(附:日、太陽是圓圓的球體,在中間的點表示他會發(fā)出光和熱;
山、三個突起的三角形表示群峰的山脈;
水、彎彎的曲線表示水波紋;
木、一根直線是樹干,下面的線條是樹根、上面的是樹枝。)
小結:在這幅有趣的圖畫里有日、有山、有水、有木這么多的'象形字;
我們知道了象形字來自于圖畫文字,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但對比圖畫他的象征性更強。
2、小組探討完成作業(yè)單
那我現(xiàn)在要給小朋友們一個小人物,請你們一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合作完成我們的作業(yè)單《象形字找朋友》,一會我們來分享好嗎?
第一組:連線(象形字圖片);
第二組:配對(兩組卡片);
第三組:摹繪(給象形字畫圖)
2、鼓勵幼兒對象形字感興趣,嘗試大膽的分析象形字特點
謝謝我們的小朋友們幫我完成了不同的作業(yè)單,讓我們學習認識了更多的象形字,那我這里剛收到了幾封神秘的來信,你們能幫我看看他告訴我了什么,好嗎?
視頻2:人騎著馬路過了竹林、田地和樹林;
(視頻用長條畫畫出來,幫助幼兒理解。)
小結:哎呀,象形字太有意思了,它包含了這么多的內容,孩子們,不管是象形字還是漢字,他們都是用來記錄事物和幫助人與人相互交流的一種方式。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創(chuàng)意象形字記錄
我的朋友送給了我這么有意思的信,那你們想不想給你們的好朋友也用象形字寫一封這樣的信呢?
好了,孩子們現(xiàn)在就讓我們回到教室把你的象形字信件裝到信封里送給我們的好朋友吧!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光教案篇5
活動背景
“神奇的小火車”是大班主題活動“你變我變大家變”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主要講述乘坐小火車的乘客下車后發(fā)生的神奇的變化,非常切合大班幼兒好奇好想象的特點。在執(zhí)教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深深被變化所吸引,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在接受到送教下鄉(xiāng)的任務后,我決定將這個孩子們喜歡的故事帶給農村的孩子一同分享。于是我走訪了另5個平行班級執(zhí)教過這個內容的老師,向她們了解執(zhí)教過程中的經驗和想法,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具的制作、拓展部分的設計等)。經與她們商討,融合自己的反思,形成了這個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并愿意通過圖畫、游戲等形式表達。
活動準備
1.背景圖片――藍色小火車(根據(jù)上課幼兒人數(shù)決定車廂的節(jié)數(shù))。
2.圖片:小桃核兒、桃子、雞蛋、小雞、一群排隊的小青蟲、小蝴蝶、小男孩、大胡子叔叔。
3.大小畫紙、水彩筆、藍色圍裙、火車煙囪、輪子。
活動過程
1.觀察神奇的小火車,激發(fā)幼兒興趣。
觀察背景圖片“小火車”,引導幼兒:“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你們猜猜看,這列火車有什么神奇的本領?”(會開,會把我們帶到如城去;會裝人。)
“到底有什么本領呢?”老師演示“小桃核兒”插入火車,變出一只桃子。(孩子們非常好奇地盯著。)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來乘坐火車。它們上車前和下車后有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2.聽故事,了解小火車的神奇本領。
(1)老師講故事,從“神奇的小火車”至“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邊講邊在火車上演示故事內容――小桃核兒變成桃子,雞蛋變小雞。在講到“猜猜看,下車的雞蛋會是什么(小雞)呢?”時老師稍加停頓,讓幼兒有回答的時間,又不影響故事的連續(xù)性。
(2)老師同時出示小青蟲和小男孩。問“還有(停頓)……要上車。猜猜看,他們下車時會變成什么呢?”(大青蟲、蝴蝶,大人、爸爸――大多數(shù)孩子已經掌握了變化規(guī)律,能輕松地回答了。)
老師接著講故事至“我還沒當夠呢”。
“小男孩不愿意做大胡子叔叔,你有什么辦法來幫助小男孩呢?”(“倒著開唄!”孩子們回答得很輕松,也很一致。我本以為這個地方孩子們會想不到呢。有一個小男孩輕聲嘀咕“我愿意做”。我靈機一動,追問了一個預設外的問題。)
假如你是小男孩,你會哭嗎?(會、不會。)為什么?(做大人可以開車,可以花錢,可以管人:做孩子可以玩。吃好吃的東西等。)
講故事至結束。
(3)“這真是一列神奇的火車,你想不想坐坐?如果你上去會變成什么呢?”(小女孩大多數(shù)說會變成阿姨、媽媽,小男孩大多數(shù)說會變成叔叔、爸爸、爺爺。小朋友在回答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年齡小的變大了,那我已經是成人了,又會變成什么呢?我想考考孩子們對時間的概念,于是追問:“姚老師上車后會變成誰?”小朋友都回答:奶奶.我又問:“如果我上車后倒著開會變成什么呢?”幼兒回答:小姑娘。到此可以看出孩子們對火車的神奇變化完全了解了。)
3.通過想象拓展故事內容,用繪畫和游戲的形式表達事物的變化。
(1)這兒還有許多車廂都空著呢,想想還有誰會坐上小火車?小火車又會把他變成什么呢?(請2―5個小朋友回答,給孩子,(一些啟發(fā)。)
幼兒將想像的東西畫下來,插到火車上。(我注意觀察孩子的'作品,并同時與她們簡單交流,以便在下一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講述。)
請幼兒講述畫的內容。(木頭變房子、種子變花、布變衣服等。)
(2)游戲:開火車。
老師在圍裙上貼上煙囪和輪子,做火車頭,邀請幼兒做乘客。要求幼兒想好自己扮演的角色。老師問:“你是誰?”幼兒回答后乘車游戲,下車時表演出變化后的角色。(當我在圍裙上變出火車頭時,孩子們很驚奇,游戲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表演的內容大多與畫的差不多。這樣的情形可以理解,因為前面孩子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想像,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她們在快樂的游戲中鞏固而已。)
老師帶著幼兒開火車到室外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過去一個月后,因為她們幼兒園要參加省優(yōu)質園驗收,我受教育局委托再次來到幼兒園給她們出謀劃策。站在走廊上觀摩孩子們早操。結束時孩子們從身邊走過?!耙蠋煛?,突然有孩子輕輕叫我,繼而一群孩子跟著叫起來。我問其中一個孩子怎么認識我的,他說“你給我們上神奇小火車”的。我非常感動和自豪,我的活動在孩子們心里烙下印記,它是有效的。反思設計到執(zhí)教的過程,有以下幾點感觸:
1.做有心人。在平常教學時,將孩子們喜歡的內容記錄下來做成自己的“成功案例庫”,在公開教學中展示,可以免去公開教學時挖空心思尋找內容而孩子們又未必喜歡之苦;又可以為以后的教學計劃提供參考,完善計劃和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2.借他人力。我們平??偸呛酶唑\遠地希望去外地學習,向大城市的同行學習,而忽略向身邊人學習。事實上扎根于日常教學的原生態(tài)課堂教學研究、同事間隨時隨地地交流及自我反思,都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我們的實際教學能力。這個活動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我第一次執(zhí)教時故事講完直接進入游戲,沒有“畫變化”這個環(huán)節(jié)。后來與同事交流后覺得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孩子們有一個充分思考的時間,畫好的東西貼到火車上孩子們更有成功感,同時又能完成一幅完整的掛圖,豐富孩子們的講述內容,真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3.教學相長。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誰把小孩看得小,他比小孩還要小。”在這個活動中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們帶給我的意外、驚喜和啟發(fā)。比如說,原先我只想到所有變出的東西都是長大了的,但孩子們卻跳出去想到了木頭變房子,種子變花,布變衣服……想像的內容更廣泛,變化也更跳躍了。
4.隨機應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反應隨時調整計劃。當有幼兒回答“想做叔叔”時我敏銳察覺,立即追問:“你想不想做大胡子叔叔?為什么?”滿足了不同想法孩子的表達愿望。教具的設計也是,用來裝小圖片的圍裙顏色跟小火車一樣是藍色,巧妙而簡易地貼上輪子和煙囪就成了神奇的小火車頭,既能做到一物多用又能給孩子帶來意外驚喜。
神奇的小火車開過來了!
“嗚――”藍色的小火車一邊開心地唱歌,一邊噴著彩色的煙霧。
小桃核兒蹦蹦跳跳地上了火車,成為神奇小火車上的第一位乘客。
小火車帶著小桃核兒,繞著草地開了一圈,然后慢慢地停了下來。
奇怪!從車上下來的,不是一個小光核兒,而是一個粉紅色的水靈靈的大桃子。
骨碌碌,不知從哪兒滾過來一只圓頭圓腦的雞蛋,它成為神奇小火車上的第二位乘客。
猜猜看,這只雞蛋下車時,會是什么呢?哇!下車的“雞蛋”變成了一只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
接著來的是一群小青蟲。它們排著隊,一扭一扭地上了車。
當神奇的小火車第三次停下來的時候,從車窗里飛出了許多漂亮的小蝴蝶!
多么有趣的小火車!正在草地上玩兒皮球的男孩洋洋也開心地爬了上去。
“嗚――嗚!”藍色的神奇小火車一邊開心地唱歌,一邊噴著彩色的煙霧。
神奇的小火車停下來了。一個大胡子叔叔從車上走下來,坐在草地上,傷心地哇哇大哭:“我不要當叔叔!我要當小朋友!我還沒當夠呢!”
好心的神奇小火車帶著大胡子叔叔倒著開了一圈。瞧,大胡子又變成了胖乎乎的小洋洋!
洋洋抱起他的紅皮球,連蹦帶跳地跑了。“當個小男孩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