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數學教案5篇

時間:2023-04-11 作者:Lonesome 備課教案

為完成接下來的教學任務,需要制定一份詳細的教案,教案在撰寫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述規(guī)范,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比一比數學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比一比數學教案5篇

比一比數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并找出上下兩幅圖中8個不同之處。

2、鞏固按一定順序和區(qū)域進行觀察的方法和習慣。

3、樂于和大家分享自己找不同的經驗。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展示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52。

活動過程:

1、簡單的找不同,為后面復雜找不同積累經驗。

2、通過找不同,鞏固幼兒按一定順序和區(qū)域進行觀察的方法和習慣。

(1)打開幼兒用書頁面,請找出上下兩幅圖中8個不同之處,全出來并說一說哪里不同?

(2)觀察室,請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再一個區(qū)域一個區(qū)域的觀察,不要這邊看一下,那邊看一下,那樣找得慢而且容易遺漏。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并提醒幼兒找到或完全找出來后不要說出答案,以免干擾同伴答題。

(4)幼兒互相檢查操作結果,并糾正。

(5)集體驗證答案。

3、請幼兒互相分享找不同的經驗。

(1)你是怎么很快找到答案的?出處你的技巧是什么?

(2)找不同時,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3)你覺得誰的方法比較好?為什么?

(4)你想學習誰?為什么?

教師小結:

并表揚今天表現積極或其他方面取得進步的幼兒。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一比數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痛體積的液體在不同粗細容器中的高度變化。

2、初步理解體積的守恒,知道物體的體積不隨容器的形狀、大小的變化而改變。

3、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推理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粗細不同的礦泉水瓶各一個(裝有等量的水,一瓶紅色,一瓶綠色);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空瓶;等量的橡皮泥活動過程:

一、幼兒操作,感知液面高度的變化1、觀察桌上的兩瓶水,請幼兒目測比較紅色水多還是綠色水多,說說是怎樣知道的?

2、請幼兒把紅色水和綠色水分別倒入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瓶中,提問:紅色水和綠色水的高度有什么變化?誰多誰少?

3、幼兒討論:為什么水變成一樣多了?是怎樣比較的?

4、引導幼兒觀察剛才盛水的兩個瓶子,提問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請幼兒把紅色水和綠色水分別倒回原來的瓶中,觀察液面高度的變化,并說說哪個瓶子的液面高?哪個瓶子的液面低?水一樣多嗎?

6、引導幼兒發(fā)現并總結:裝等量的水,粗瓶子液面低,而細瓶子液面高。

二、幼兒操作,比較橡皮泥的多少1、幼兒取出等量的橡皮泥,捏出各種各種形狀的物體,相互比一比:誰做的大?是怎樣比較的?

2、幼兒討論:誰用的橡皮泥多?誰用的少?怎樣比較的?

3、請幼兒演示比較、并表述比較的過程與結果。

4、再次改變橡皮泥的形狀、請幼兒觀察:橡皮泥的總量有沒有改變?變的是什么?幼兒感知思考:物體體積的大小不隨形狀的變化而改變。

三、游戲:我會變規(guī)則:教師說長高了,幼兒就站直;說變矮了,就蹲下;說變圓了,幼兒抱成球狀。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感知體積的守恒。

活動反思

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物體多少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比一比數學教案篇3

活動目的:

1、能對同類物體進行不同屬性的劃分,并依據不同屬性來分別比較物體的數量。

2、學習10以內的帶量運算。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圖片,幼兒畫冊,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游戲:碰球(7、8)

二、出示圖片幫幼兒理解圖意,并比一比。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提問:圖上有什么?一共有幾個蘋果?指著讓幼兒點數。

2、你們再仔細看看會發(fā)現這些蘋果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發(fā)現顏色不一樣,有的在樹上,有的在樹下。)

三、按不同屬性分類并比較數量。

1、師:剛才小朋友都看出來蘋果的顏色不一樣,那么紅蘋果有幾個?綠蘋果有幾個》請幼兒說以說,老師記錄。

2、你們再仔細觀察一下樹上有幾個蘋果?樹下有幾個蘋果? (方法同上)3、老師幫你們記錄下數字,誰來幫老師算一算。紅蘋果比綠蘋果多多少?6比4多幾個?并列一道算式,算出結果。老師幫助記錄:6-4=2,樹上有多少蘋果?樹下有多少蘋果?7比3多多少?列式7-3=4。

四、幼兒操作1、幼兒畫冊3p19比一比在算一算多多少,并在記錄紙上列出減法算式。

2、教師指導幼兒邊看畫冊邊記錄。

3、讓幼兒說以說結果。

活動反思

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物體多少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比一比數學教案篇4

活動內容:

中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輕重》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并初步學會記錄。

2.使幼兒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大小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探索精神。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天枰、記錄紙、筆、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積木、磁鐵、梨、蘋果等

*幼兒每組一份材料:天枰、幼兒記錄表、筆、實物若干份(塑料蛋殼與鐵質小汽車、磁鐵與橡膠玩具、橘子與香蕉、積木與乒乓球)

活動過程:

一、了解天平秤的名稱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平秤:讓幼兒觀察,并知道天平秤的塬理。

二、探究新知識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

師:出示一個大皮球和一個小皮球,你知道誰輕誰重呢?

用句子"……重,……輕"和"……比……重輕"來說明物品的輕重。

你們又是怎么標記的輕重的呢?(箭頭)

2.掂一掂,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

(1)教師出示1塊泡沫積木和1塊磁鐵,讓幼兒分組用各種方法比出它們的輕重。(你們都認為不能用眼睛看出來)那么,你能想出什么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呢?

(2)師:現在請一個幼兒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泡沫積木和磁鐵的輕重。老師這還有好多東西,你們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輕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兒說,他反復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你們想一想,該怎么辦呢?(對了,我們可以借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在,我們用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4.稱一稱,比一比。

(教師示范稱一稱蘋果和梨)師:誰輕誰重呢?你怎么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說明蘋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這邊高,說明梨輕翹起來了。(這邊是垂、這邊是翹)叁、幼兒分組操作活動----比較兩種物體輕重。

(1)"要想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請幼兒每兩人一組從籃子里拿兩樣東西比輕重,輪流操作。

(2)請幼兒與同伴交流操作結果。

四、活動小結:

師:小朋友們回顧一下,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

(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比一比數學教案篇5

一、設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已經在細心觀察,他們會進行一些初步的比較分析,如:在餐后活動時間,小朋友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外面橫著豎著的欄桿,有的說這個大、那個??;這個胖、那個細,說明幼兒對同類事物開始作比較了,但還不會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數學活動《比粗細》的教育目標在于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獲得感性認識,會用多種測量方法比較物體粗細,并能用語言正確表達,通過分層投放材料的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意識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活動目的:

知識與技能: 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并用語言準確表達。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游戲等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知物體的`粗細。

難點: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粗細。

四、活動準備 :

1.圖片:粗細不同的茄子、大樹、蘿卜。

2.粗細不同的紙棒、水彩筆、吸管、旺仔瓶等實物。

五、教學方法:觀察法、操作法、游戲法。

六、活動過程:

(一) 通過玩游戲“粗寶寶、細寶寶” 引出主題,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1.教師出示兩根紙棒,引導幼兒觀察,并回答問題。

師: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一個粗一個細。)

2.請幼兒將紙棒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紙盒,請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小盒子上有什么?(有兩個洞洞。)這兩個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個大一個小。)你能看出哪個是粗寶寶家的房門,那個是細寶寶家的房門?

(2)介紹活動規(guī)則。

(3)幼兒動手操作,感知紙棒的粗細。

請個別幼兒在藏寶袋中拿出一個粗的和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fā)幼兒了解粗細必須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指認)

(二) 啟發(fā)幼兒感知物品的粗細,并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所比較的物體的圖片。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細。

師:出示兩根茄子,請幼兒仔細看看,這兩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細。)

師:出示兩棵大樹圖片,小朋友再仔細看看,這兩棵樹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細。)

3.啟發(fā)幼兒將物品按粗細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這些物品可以怎樣分類呢?

請個別幼兒上前來操作,其余的幼兒觀察。

(三) 幼兒集體操作。

師:請小朋友完成數學課本中第29頁的內容,看一看圖中的物品,哪個粗,哪個細,請你把細的物品圈出來吧。

(四) 游戲:說相反。

幼兒跟老師玩“說相反”的游戲,加深幼兒對粗細的認識和理解。

(五) 活動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通過比較能夠知道哪個物體粗,哪個物體細,物品的粗細是相對的,同類物品,不同類物品,除了粗細不同,在大小,顏色,長短等方面也有區(qū)別,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找出它們不一樣的地方。

(六)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在活動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細的物品,看誰找得又多又快。

活動反思:本次三課活動,我上的是中班數學活動《比一比》(比較粗細),活動一開始我通過游戲“粗寶寶、細寶寶”引出主題 ,初步讓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因為,粗細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在出示兩根粗細不同的紙棒時,有的幼兒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但幼兒還不會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物體的粗細。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應該多出示些粗細不同的物品為幼兒作比較,通過比較得出其結論。在操作過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幾種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筆、旺仔牛奶盒、彩筆盒等粗細不同的物品,來引導幼兒通過比較并正確表述物體的粗細,幼兒們在表述的時候大多數能明確說出物體的不同,還有部分幼兒不能準確的表述。在展示圖片上時間有點長,到了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就有些顯得時間有些倉促。

總的來說,在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粗細沒有生活經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粗細這些概念的理解

?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