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還物教案參考7篇

時間:2024-07-01 作者:betray 備課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了確保教學內容連貫有序地展開而提前設計的重要依據,只有在綜合考慮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學習水平后,才能編寫出合適的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小班還物教案參考7篇,供大家參考。

小班還物教案參考7篇

小班還物教案篇1

活動地點

教室

活動目標

1.知道廢物利用,樂趣多。

2.嘗試包紙、擰紙、粘貼,體驗動手制作糖果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小熊,以“小熊糖果店缺貨”情景導入,激起幼兒包糖果的欲望。

師:小熊店里缺糖果,今天我們帶了很多家里面已經不用的`材料,其實他們的用處多多,也可以幫助到小熊。

2. 家長幼兒共同探索“包糖果”的方法

(1)說一說:糖果是怎樣包起來的?

(2)試一試:幼兒自由探索包糖果的方法。(出示材料)

3.鼓勵幼兒為小熊包糖果,練習包、擰的技能。

師:我們可以把瓶子、報紙當作糖果,來給糖果穿上好看的衣服吧!一定要“穿好”,不要露出“小肚皮”呀!

(教師結合幼兒探索情況,重點范包、擰的操作技巧)。

4.展示幼兒包的糖果。

師:你的糖果好吃嗎?有什么味道的?

在歡樂的音樂聲中教師帶幼兒一起將糖果送給小熊,注意使用禮貌用語。(引導幼兒說:“小熊,我給你送糖果來了?!毙⌒苷f:“謝謝!”幼兒說:“不用謝”。

小班還物教案篇2

【活動設計】

棉花、蠶豆是農村常見的鄉(xiāng)土資源,所以本次活動選擇這兩個材料組織本次活動。由于小班幼兒的手指靈活度不高,對于一些粘貼的美術活動很感興趣,所以本次活動選擇了讓幼兒進行粘貼棉花和蠶豆。希望可以又環(huán)保,又能做出美麗的作品,還能發(fā)揮幼兒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喜歡參與美術活動,體驗粘貼的樂趣能夠細心的`進行粘貼,通過粘貼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

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動手將棉花粘貼在紙上。

難點:能夠將棉花在黑線內粘滿,不超出線。

【活動準備】

物質:棉花、蠶豆、漿糊、抹布、畫好芭蕾舞娃娃的紙、課件。

經驗:對芭蕾舞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材料引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

分別出示棉花和蠶豆(棉花、牙簽)

2、師:棉花和蠶豆都有什么用那?(棉花可以做冬天的衣服,蠶豆能吃。)

3、師:誰來猜猜老師今天要用棉花和蠶豆做什么?幼兒自由猜測。

4、小結:我們可以用棉花和蠶豆做粘貼畫。

二、教師示范,幼兒仔細觀察。

1、出示《芭蕾舞娃娃》一幅,師:這是老師剛剛粘好的畫,我們看看吧!

提問:這是什么呀?,(一位跳芭蕾舞的演員)我們叫她芭蕾舞娃娃。

2、師:這幅畫是怎么粘貼的啊?幼兒仔細觀察回答。

蠶豆:頭部。

棉花:頭飾、衣服。

3、師:那我們先來看看要用到哪些材料?

教師出示材料(棉花、蠶豆、漿糊、抹布、畫好芭蕾舞娃娃的紙)帶領幼兒認識。

4、師: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畫是怎么粘貼的啊?

教師示范:①蘸些漿糊涂在頭部,手擦干凈,把蠶豆粘貼在上面。

②在頭飾處涂些漿糊,手擦干凈,取一些棉花粘貼上去。

③在裙子處涂些漿糊,手擦干凈,取一些棉花一點一點粘貼上去。

5、小結:芭蕾舞娃娃穿上衣服真漂亮。

三、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1、師:小朋友,你們想試一試嗎?

2、講解注意事項:

①漿糊不要蘸太多。

②畫面要保持整潔。

③棉花不要拿太多。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四、點評作品。

師:好了的把畫給老師貼起來。

教師按動作排列粘貼。

師:哪個是你做的?她在做什么動作?請你也來學一學。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小班還物教案篇3

春天、夏天,花園里會有許多花開放,我們會時常帶孩子們去觀賞各種各樣的花,感受花兒的美,即使到了秋天,我們也不忘帶孩子們觀賞菊花。但是冬天里,我們就會忽略了花兒??墒怯幸惶?,花園里的一株臘梅開了,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老師,那是什么花?真漂亮!"臘梅雖然不艷麗,卻能引起孩子們濃厚的興趣,而且臘梅花具有不畏寒冷的品質。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

[目標預設]

1.觀察臘梅,感知臘梅花的特征,并能用較形象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觀察發(fā)現。

2.運用手指點畫的形式描畫出臘梅花的基本特征。

3.知道臘梅花是冬天里的花,感受臘梅花不畏寒冷的品質。

[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了解臘梅花的特征,感受臘梅花不畏寒冷的品質。

[設計理念]

幼兒園課程設計應以幼兒為本,保護幼兒的好奇心,關注、滿足并引導幼兒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課程設計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確??茖W性、趣味性。

[設計思路]

第一環(huán)節(jié):賞梅。第二環(huán)節(jié):說梅。第三環(huán)節(jié):畫梅

[教學過程]

(一)賞梅。

1.教師把幼兒帶到花園:這是臘梅花,它漂亮嗎?

2.教師:請你輕輕地走近了看一看,臘梅花長什么樣?聞一聞,臘梅花香不香?可以和

好朋友一起看看,還可以和好朋友說說你的發(fā)現。

(二)說梅。

1.回到活動室,教師出示剛剛拍下的臘梅花照片:你最喜歡哪朵臘梅花,它長得怎么樣?

請你來說一說。

小結:臘梅花的花蕾是橢圓形的,開放的臘梅花有許多花瓣,一層一層的,我們幼兒園里的'臘梅花是黃色的。

2.教師:剛才我們在花園里看臘梅花的時候冷嗎?(冷)臘梅花怕冷嗎?

小結:是呀,臘梅花一點都不怕冷,冬天都勇敢地把花朵開出來。我們也要像臘梅花一樣不怕冷,每天堅持上幼兒園,勇敢地參加體育鍛煉。

1.教師:臘梅花真漂亮,我們畫下來帶給爸爸媽媽看,好嗎?

2.出示顏料和畫有臘梅枝條的背景畫:今天請我們的手指來幫忙,輕輕蘸上顏料,在枝條上點一點,點一下,這朵臘梅還沒有開放;開放的臘梅花要怎么點呢?

3.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

4.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

活動延伸:

教師:請大家把畫的臘梅花帶回去給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一下我們幼兒園里的臘梅花。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小班還物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讓新入園的幼兒及其家長初步了解幼兒園生活

2.熟悉本班教師,消除新生及其家長對幼兒園的陌生感。

活動準備

玩具、圖書、水杯、記事本等。

活動過程

1.邀請家長

邀請家長在見面會的`上午,自由選擇自己合適的時間與幼兒共同來園,

并陪伴幼兒在班上停留一段時間。

2.與家長和幼兒見面

教師接待不同時間來園的家長與幼兒時,首先要與家長、幼兒互相見面,彼此認識,

然后可帶領家長、幼兒參觀本班教室,向家長介紹環(huán)境及功用等。

3.家長與幼兒共同游戲

教師鼓勵家長帶領幼兒熟悉本班環(huán)境并陪伴幼兒游戲。教師可介紹幼兒家長、幼兒相互認識,

并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游戲。

4.了解幼兒個別情況

教師可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幼兒特點、成長環(huán)境、特別需要等情況,

并注意觀察幼兒的一般特點、親子關系等等。

5.與幼兒親近

教師在適當的時候主動與幼兒親近,讓每個幼兒感到被關注,使幼兒消除陌生感。

6.告別

教師逐個與幼兒及家長告別,并告訴他們什么時間再來。

建議

消除家長與幼兒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關鍵在于教師的態(tài)度,

本活動要求教師必須熱情、耐心。

小班還物教案篇5

活動目標

經介紹認識螳螂外形體態(tài)。

螳螂可捕食多少種害蟲,大概有哪些害蟲。

活動準備

螳螂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幻燈片

1、以前我們都認識水果或蔬菜,我們今天就來認識昆蟲。

2、小眼睛看大屏幕上的投影儀,看看上面播放的昆蟲認識嗎?

3、大家都不認識,那我們就來和昆蟲認識認識吧!

二、認識螳螂外形體態(tài)

1、這個身體長長的、全身綠色或褐色的昆蟲叫螳螂。

2、螳螂有三角形的頭部,頭可以自由動,有短觸角。

3、螳螂有扁平修長的體型,前胸可以轉動。

4、螳螂的前肢發(fā)達有力,有尖刺很鋒利。

5、螳螂的某些特征,有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屏幕看見。

6、螳螂有四翼翅膀,長的`復雜。

7、螳螂的腹部是圓筒形,螳螂的蹠節(jié)幾乎有5節(jié),末端2爪,股節(jié)和脛節(jié)外緣有時向外延伸。

三、螳螂食物

1、通過認識螳螂,是不知道螳螂身體長得很復雜啊!

2、我們在餓的時候吃糧食,那螳螂吃什么啦?

3、老師講給你們聽,都要豎起小耳朵聽哦!

4、螳螂是肉食昆蟲,但也是益蟲,它專門吃禍害糧食的昆蟲。

5、螳螂可以捕食害蟲40余種,蟬、飛蝗、螽斯苦蟲、蛾蝶……

6、螳螂的身上還用很多我們可學的知識,這節(jié)課就先學到這。

四、小結

1、剛才我們邊看幻燈片,邊學有關螳螂的知識,你們都會了嗎?

2、以提問的形式,在復習一遍。

小班還物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迎新年的愉快氛圍,知道自己即將長大一歲,有成長的自豪感,增強孩子的自主性。

2、通過親子游戲,感受溫馨的'親情。

3、展示幼兒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自信、樂觀、大方的品質。

活動形式:

擊鼓傳花

活動過程:

一、開場:

1、幼兒一起致新年賀詞:

祝爸爸媽媽身體健康;祝老師阿姨工作順利;祝小朋友快快樂樂;祝大家新年快樂!過年啦......(教師拉喜炮)

2、大家齊唱《新年好》

二、主題活動:

以擊鼓傳花的形式展開,鼓聲落,花落到誰的手中,幼兒便表演一個節(jié)目(幼兒的特長展示或者是與父母共同表演)。共三輪,每輪三次;每輪結束后幼兒表演一個集體節(jié)目,家園一個親子游戲,游戲獲勝者選擇一個金蛋,里面有各種禮物,以恣鼓勵。

(一)、第一輪擊鼓傳花

1、幼兒集體節(jié)目《兒歌聯說》、《新年》、《小動物真可愛》、《幼兒園象我家》

2、親子游戲:魔毯

游戲準備:報紙

游戲規(guī)則:分兩組進行,每組8對。家長和幼兒共同踩在一塊報紙上,在規(guī)定時間內用腳將紙踩碎,每個家庭的報紙踩得最小,哪個家底獲勝。

(二)、第二輪擊鼓傳花

1、幼兒集體節(jié)目,情境劇《小兔乖乖》

2、親子游戲:誰的力氣大(家長吹氣球比賽)

游戲準備:氣球

游戲規(guī)則:分兩組進行,每組6人。(教案.出自.屈,老"師)每位家長拿一個氣球,游戲開始后先將氣球吹暴獲勝。

(三)、第三輪擊鼓傳花

1、幼兒集體節(jié)目《歌曲大聯唱》、《小小蛋兒把門開》、《小花狗》、《辦家家》

2、親子游戲:袋鼠媽媽

游戲準備:毛絨玩具

游戲規(guī)則:分兩組進行,給組5對。幼兒用雙腳夾住媽媽的身體,用雙手纏住媽媽的脖子,象袋鼠身上的口袋一樣,媽媽手拿筐雙腳起跳去對面的玩具店取指定的毛絨玩先回到起點的家庭獲勝。

三、活動結束:

園領導為幼兒分發(fā)新年禮物。

小班還物教案篇7

目標:

1、喜歡聽故事,初步嘗試有關故事的討論,樂意用短句表達自己的想法。

2、體驗共同想辦法取得成功的快樂。

環(huán)境與材料:

怪汽車故事ppt、音樂磁帶、南瓜、蘿卜、西瓜

過程:

一、引起興趣:

播放ppt師:看看這是哪里呀?(森林)我們開著車到森林里去玩吧!(音樂)

小結:美麗的森林到了,我們把車停好坐下來吧!

師:你開著什么車到森林里來玩啦?(小汽車、公交車、巴士車……)

二、敘述故事:

1、導入故事《怪汽車》

師:今天森林里真熱鬧,(播放ppt)小熊、小兔、小猴也來玩了,快和它們打打招呼(你好,你好……)

師:哎呀!快來看,它們到了森林里發(fā)現了什么呀?(播放ppt南瓜、蘿卜和西瓜)

師:猜猜,小熊、小兔、小猴看到了這些東西是怎么想的呀?(帶回家吃、送朋友……)

師:看看小動物是怎么想的,和我們想的一樣嗎?(播放ppt驗證)

小結:哦!原來小動物想把它們變成自己的南瓜新房子、蘿卜新房子和西瓜新房子。于是,它們決定把南瓜、蘿卜和西瓜搬回自己住的地方。

2、幫助小動物解決困難

師:哎呀!小熊、小兔、小猴它們怎么了?(哭了)快問問它們?yōu)槭裁纯扪剑?/p>

師:嗚嗚嗚,南瓜、蘿卜、西瓜又大又重搬也不動,沒有它們就不能造新房了呀!

師:小動物們遇到了困難非常著急。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多叫幾個朋友來幫忙、很多人一起抬回家)——(幼兒操作)

師:我這里有一個大南瓜,怎么抬?你們來試試看(叫大卡車來幫忙)——(語言練習)

師:怎么樣叫大卡車呢?(打電話)請個別幼兒學打電話、集體練習

師:看看,小動物們用了什么好辦法?哪些和你們想的是一樣的,哪些是你們沒想到的.呢?

(ppt播放驗證)

小結:人多力量大,好朋友一起幫忙一定能把大南瓜抬回家的。

小結:大卡車力氣大,一定能把大蘿卜運回家的。

小猴用了什么好辦法呀?(滾)

小結:西瓜圓圓像皮球,只要輕輕的一推大西瓜咕嚕咕嚕就滾回家了。

3、變怪汽車師:這些都是好辦法。咦!小青蛙也來為小動物們出主意了。我也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南瓜、蘿卜、西瓜變成南瓜車、蘿卜車、西瓜車,開著車子回家,又快又省力。

師:小青蛙的這個辦法好嗎?那可以怎么變呢?(裝上輪子、方向盤、門、窗)呀,怪汽車變出來了。(播放ppt)

三、游戲:怪汽車小動物們的怪汽車好玩嗎?你們想開怪汽車嗎?你們想開什么樣的怪汽車呢?

好,等一會兒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去開怪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