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碑》的教案6篇

時間:2022-10-16 作者:tddiction 備課教案

優(yōu)秀的教案都是我們在認真分析了自己的教學情況后寫出的,為了保證教學的質量,我們首先要提前制定好相關的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豐碑》的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豐碑》的教案6篇

《豐碑》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為了他人,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有條理地將思想內容表達清楚的。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tài)、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配樂導入。

1、師: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英雄兒女不惜拋頭灑熱血,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卓絕的戰(zhàn)爭歲月,去聆聽發(fā)生在紅軍長征中的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2、學生借助學習網站中“憶海暢游”網頁自由選擇瀏覽一下圖片、錄象或文字資料,加深理解時代背景

[那艱苦卓絕的戰(zhàn)爭歲月離我們已經很遠很遠了,今天的孩子不容易理解革命先烈們的崇高精神。借助網絡豐富的信息量,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己瀏覽,對于理解時代背景有很大的幫助。]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同時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討論交流。

[討論這個環(huán)節(jié)打開學生相互交流的閘門,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在讀中獲取的信息內容表達出來。]

三、再讀課文 。

1、師:讓我們穿過時空的隧道,再讀課文,在文章開始和結尾處找出兩個帶問號的句子;

2、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句子后齊讀。

3、第一句是將軍的思考,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疑問呢?在課文中找一找。

4、學生找出四個“可能”后,師生合作讀句子。

[在初讀了課文之后,學生能很快地找到有關句子,同時,也有意識地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

師生合作讀句子,把老師放在了學習的合作者的位置上,是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既是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同時也是為了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重點突破,精講賞讀。

1、(過渡)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讓所有人都不得不思考這樣的問題。那么這支隊伍有沒有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

隊伍在繼續(xù)前進,展現在將軍面前的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畫面。

(cai課件出示畫面,教師配樂感情朗讀第七自然段。)

2、 師:下面讓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借助網頁“自學天地”中“自學向導”“詞語導航”的幫助進行自學,最后還可以選一段你認為最合適的音樂進行朗讀。

3、學生自由學習,自主瀏覽網頁。

4、學習小組交流自學收獲和疑難。

5、交流反饋。

6、我們再來讀讀這一段。你為這段選擇了什么樣的音樂?

(指名讀;同學推薦讀;全班模仿讀)

7、面對著這樣的感人畫面,將軍的神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再讀讀課文,找出描寫將軍神態(tài)的有關句子。

8、學生進入“自學天地”自由復制粘貼描寫將軍神態(tài)的句子,并思考將軍為什么發(fā)怒?

9、(廣播教學)根據學生回答,調用學生機。[]

10、師:將軍指導這位老戰(zhàn)士就是軍需處長嗎?這時有人小聲告訴將軍:“他就是軍需處長……”

(課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學生齊讀這一段。

11、師問:將軍由發(fā)怒到現在愣住了,這時他會想些什么?

12、師:將軍的千言萬語只能化作一個動作:敬了一個軍禮。讓我們帶著對這位軍需處長的敬意來讀讀這個自然段。

(配樂朗讀)

[兩個自然段的借助網頁自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采取多種形式的讀,以讀為主,以讀代講,配上恰如其分的音樂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思考,動情地去學習朗讀,發(fā)展語感,同時在思想感情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小組學習,強化了主動參與、相互交流,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啟發(fā),情感和認識水乳交融,這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群體的主體性和合作意識。體現了師生、生生、人機的多項互動。]

五、理解感悟。

1、(過渡)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同時課件出示插圖)

同學們,你們見過碑嗎?碑是刻著文字或圖畫,豎立起來作紀念物的石頭。軍需處長是一個人,為什么這時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2、同座位互相討論。

3、交流反饋。

4、師:、同學們,可敬的軍需處長,離我們遠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為一體,然而在人們的心中,他那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卻像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高高矗立著,它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人永遠前進,讓我們把對軍需處長的深深敬意化成我們筆端的文字,請同學們打開網頁中“童心飛揚”,在這兒有一座我們?yōu)檐娦杼庨L建立的紀念碑,請你們?yōu)檫@座豐碑配上簡短的題詞。

(教師電腦監(jiān)控學生,調用學生留言。)

5、誰能用肯定的語氣來說一說“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6、師:對,我們的軍隊中有這樣關心戰(zhàn)士的將軍,有這樣無私忘我的軍需處長,有這樣勇于克服困難的戰(zhàn)士們,勝利怎么會不屬于我們呢?

[學生通過近一節(jié)課的學習、體會,對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充滿了敬意,對于理解“豐碑”的含義自然是水到渠成。讓他們書寫題詞,也使他們積淀的感情得以宣泄,同時也將寫的練習落到了實處;交流題詞,則使他們的情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六、總結拓展,升華中心

1、現在讓我們進入“網海采擷”,去回顧一下中國革命的艱難歷程。

2、生瀏覽網頁,實現由課內向課外拓展。

3、總結:(再次出示插圖)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座晶瑩的豐碑。

[給學生們進入教師提供的網站自由瀏覽的時間,實現了由課內向課外的拓展,讓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一種工具,并且習慣使用這種工具。]

《豐碑》的教案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詞語:“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經營、豐碑”等。

2、讀懂課文,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3、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2、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上課后老師先板書一個“碑”字,讓學生組詞。再板書一個“豐”字,讓學生查字典據詞定義(多,豐富;大;姓)這個詞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紀念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么這是一座什么樣的豐碑,用來紀念誰的?相信同學們通過朗讀,自己能夠明白。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

2、出示本課生字,讀一讀。

伍 坨 嘯 劣 酷 襲 僵 倚 禿 塑 豹 覆 瑩

特別注意:嘯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學生糾正讀音。

4、誰說說課文所講的“豐碑”是什么,課文什么地方點明了?

(課文講的“豐碑”是一位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

三、理解教材

1、這時你們頭腦中又產生了什么問題?需要提出來研究。

(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把軍需處長比作一座豐碑,這兩者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

2、同樣老師相信大家通過閱讀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決這個難題。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有什么相似之處?(畫批在書旁)

4、請同學們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處,按4人小組進行交流。

5、在全班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軍需處長那種一心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理解“豐碑”的真正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讀書了解了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爭時代,一支隊伍艱難地行進在白雪皚皚的云中山中。那里狂風呼嘯,大雪紛飛。(邊說邊用簡筆畫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時播放北風呼嘯的錄音)

二、研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快速默讀課文,回憶我們上節(jié)課質疑的問題。

2、你們認為軍需處長和豐碑之間,第一點相似之處是什么?從課文的什么地方讀懂的?

第一個相似點:軍需處長凍僵時的光輝形象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板書:形象)

(1)怎樣讀,才能把“ 軍需處長凍僵時的光輝形象像一座晶瑩的豐碑”表現出來?各自練習朗讀。

(2)你們覺得第7自然段,應該把握一個什么樣的基調?指名讀。

(3)誰來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請你再讀一讀。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你們認為第二個相似之處是什么?從課文的什么地方讀懂的?

第二個相似點: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己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板書:精神)

從課文7、8、11自然段的聯系中,你們看出了什么?

作為軍需處長就是負責辦理軍隊所需的給養(yǎng)、被服等物資的領導,然而他卻把所有的棉衣分發(fā)給戰(zhàn)士們,自己卻穿著單薄、破舊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凍僵了,所以軍需處長具有一心為公、舍己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瑩的豐碑。

三、互換角色,體會情感,自由表達。

1、如果你此時身在云中山中,身為軍需處長,你會怎樣想?

(我可能會猶豫,雖然我從心里也愿意給戰(zhàn)士們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難受了;我將毫不猶豫的像老戰(zhàn)士那樣,把棉衣讓給別人;我想如果能和戰(zhàn)士伙著穿,你穿一會,我穿一會,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關心戰(zhàn)士。)

2、現在你就是軍長,面對這樣一位衣著單薄的被凍僵的老戰(zhàn)士,你能想到什么?會怎么說?朗讀描寫軍長的句子。

(讓學生置身情境去體會文中的角色,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四、進一步體會情感,有感情地朗讀。

1、課文既然歌頌的是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己為人的精神,作者為什么花了大量的筆墨寫了……這時你們頭腦中又產生了什么樣的問題?

(課文歌頌的是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己救人的品質,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寫將軍情感的變化?)

2、請同學們默讀畫出將軍情感變化的句子。

3、讀一讀你們畫的句子。

4、在什么情況下,將軍的情感發(fā)生了這樣的變化?我們進行對讀。(先師生對讀,再生生對讀)

對讀中,你們體會到將軍的情感有著怎樣的變化?

點撥:起初將軍擔心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能否禁得住嚴峻的考驗,后來,他為什么變得信心十足,堅定不移?(雖然環(huán)境惡劣、裝備很差,但是又像軍需處長這種一心為公,舍己為人的的精神,就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因此將軍信心十足,邁著堅定的步伐,大步走進了漫天的風雪之中)把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tài)的句子多讀幾遍來體會感情。

五、小結

我們學完了課文,誰說說你在寫作方法上學到了什么?背誦你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按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變化順序記敘,抓人物的神態(tài)和語言來描寫。

《豐碑》的教案篇3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情景,配樂《長征組歌》)師用低沉的聲音描述: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英雄兒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贊歌。今天,我們將把份飛的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卓絕的戰(zhàn)爭歲月,去聆聽發(fā)生在紅軍長征中的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板書22?!敦S碑》

生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質疑)

生圍繞課題質疑,問題:什么是“豐碑”?文中“豐碑”是指什么?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二、新課

1、師:同學們提的這些問題,我們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讓我們好好讀課文,從字里行間去體會。

老師要交給同學們兩個任務,愿意接受嗎?(將原來的自學提示改為交任務,學生興趣更濃厚,課堂更富有生趣。)生:愿意!

師:任務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勾出生字詞,難讀的多讀幾遍。

任務二: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生自學,師巡視。

2、檢查自學:

生紛紛舉起手。

師:看來很多同學都完成了任務,老師檢查一下完成得怎么樣?

(屏顯生字詞。)抽生認讀。(生把倚靠讀成了依靠,生一片嘩然。)

師示意暫停,說:同學們心里都很著急,你能再讀一次嗎?

這一次,生讀對了,生一片掌聲。

師:請評價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開始讀錯了一個詞。

生:聲音有點小。

師:同學們,你們都聽得很認真,給他指出了缺點。請想一想,怎樣說他才樂意接受你的意見?

生:要先肯定他的優(yōu)點。

師點頭:說得真好!你來試試!

生:他敢站起來讀說明他很大膽,而且讀對了大多數詞語,很不錯!

生:他把"晶瑩"讀準了,真了不起!

師:是啊,同學們,先指出優(yōu)點再來說不足,這樣被評價的同學才會樂意接受。別人說話時不要打斷,這是說話的藝術。

生齊讀生字詞。

師有什么地方要給同學們提個醒嗎?比如提醒注意哪個字音,或者哪個字?

生紛紛站起來說出字音和字形的難點。

師:第一個任務孩子們完成得很棒!老師要檢查第二個任務。

生紛紛舉手。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棉衣發(fā)給了戰(zhàn)士而自己卻被凍死的事。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寫的。

生:我不同意她的意見。我認為是"讓棉衣"而不是"發(fā)棉衣"。因為作為軍需處長肯定有機會穿上棉衣,只是他舍己為人,把自己的棉衣給了其他戰(zhàn)士,所以應該是"讓"

生紛紛附和:對呀!

師問回答問題的同學:你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同意。

3、自學質疑

同學們剛才的任務都完成得很好,老師要再一次考驗同學們,有一個更大的任務要同學們完成,有信心嗎?

生齊:有!

師:這一次的任務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任務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在書上作上記號。然后組長帶領組員進行討論,能夠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組長做好記錄,把認為有價值的記錄下來。

小組進行熱烈的討論,師巡視。

《豐碑》的教案篇4

教材分析:

課文是根據同名小說改寫的。文章記敘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隊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于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課文脈絡清晰,它是以軍長思想感情的發(fā)展為線索,通過對軍長的側面描寫來烘托軍需處長的品質。

學情分析:

1.課文著力運用的人物刻畫、側面描寫等表現手法,適于學生學習寫作。

2.課文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芒:課文塑造了兩個干部形象,一個是對戰(zhàn)士無比關懷的軍長;一個是把生的希望留給戰(zhàn)士的軍需處長。這種忘我精神的滲透利于學生情感、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

設計理念: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整節(jié)課應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樂學、會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淀,促進學生自悟自得,在積淀語言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輕松地落實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 :

1. 通過對軍需處長凍死時的神態(tài)、動作、穿著及軍長的神態(tài)描寫的分析學習,體會軍需處長的獻身精神。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引導學生初步領會文章側面描寫等表現手法。

3.通過對課文的整體學習,能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tài)、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及對軍長的描寫,引導學生初步領會文章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為什么說“大雪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p>

媒體和資源:幻燈片 視頻短片

本課流程:

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重點品讀.體會精神

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體會軍需處長

體會軍長

深刻感悟軍需處長

理解豐碑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在漫長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紅軍們爬雪山、過草地,以他們驚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困難,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了一曲又一曲動人的英雄贊歌。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豐碑》講述的就是紅軍途中的一個感人的故事,齊讀課題

師:(課件出示紅軍隊伍爬雪山時的視頻)

看,這就是那只裝備極差的紅軍隊伍,此時的云中山早已被嚴寒凍成了一個大冰坨,戰(zhàn)士們冒著刺骨的寒風在冰天雪地里艱難的跋涉著,設想一下這支隊伍將會遇到怎樣的困難?

生1: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好幾百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激情引入和直觀的視頻感知,把孩子引入到文本的意境中,把學生帶到了艱苦的長征路上,這樣聲形并茂的引入,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達到“課伊始,情即發(fā)”的目的。

二、重點品讀,體會精神(分析軍需處長)

師: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和殘酷的戰(zhàn)斗面前,這支隊伍在前進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3——13段,邊讀邊想。

生:這一部分主要寫了在嚴寒中凍死了的一位軍需處長,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板書:軍需處長。

師:軍需處長是做什么的?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詳細地描寫軍需處長了?

生:是給大家發(fā)放物資,衣服的…… 第7自然段詳細寫了軍需處長。

師:默讀這一自然段,(自學要求出示):

用橫線畫出描寫軍需處長動作的句子,

用波浪線畫出描寫軍需處長神態(tài)的句子,

用雙橫線畫出描寫軍需處長穿著的句子。

在旁邊做簡單地批注。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引領學生自主讀、畫,鉆研文本,推敲詞句。

師:描寫軍需處長動作的句子是——

生:一個凍僵的老戰(zhàn)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

師:描寫軍需處長神態(tài)的句子是——

生: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tài)十分鎮(zhèn)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zhàn)士借火。(冒號后面表解釋說明,描寫他神態(tài)的樣子)

從“鎮(zhèn)定、安詳“引導孩子:對于當時惡劣的環(huán)境,能活下來已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對軍需處長來說,他本可以憑著自己是“軍需處長”的官職,穿上棉衣,不會凍死。透過“鎮(zhèn)定、安詳”那坦然自若的神態(tài)讓學生明白:軍需處長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為自己盡到責任,死而無憾!體會到軍需處長那種“大公無私”的偉大精神。

師:描寫軍需處長穿著的句子是——

生: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師引導孩子:“單薄破舊”說明了他穿得既少又破,在那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他就是發(fā)放衣服、被褥等物資的,他本來有優(yōu)勢給自己穿最好的棉衣,甚至有優(yōu)勢多穿一件,但他卻沒有這么做……軍需處長明明知道自己會凍死,卻把棉衣讓給了戰(zhàn)友,讓孩子從表面的理解詞語到真正的發(fā)自內心的說出“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偉大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追問、評價,學生抓住重點句子讀書、思考、品析,將語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實處。教師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積累,推想關鍵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發(fā)展語感。

師:(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圖和第七段文字并配上舒緩的音樂)

下面讓我們懷著對軍需處長無比崇敬與懷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緩的語調一起來讀讀這個自然段。

生:齊讀7自然段

三、側面描寫,體會精神(分析軍長)

師:我們對軍需處長這個人物有了更深的認識,你發(fā)現了嗎?作者同時還詳細地描寫了另外一個人物,誰?

生:——軍長

師:請同學們畫出描寫軍長神態(tài)的語句,歸納一下軍長神態(tài)有哪些變化?

簡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并使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方法去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師:出示填空:當軍長發(fā)現有人被凍死時,軍長( )

當軍長知道他就是軍需處長時,軍長( )

當軍長眼睛濕潤地久久地站在雪地時,軍長( )

當軍長向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的時候,軍長( )

生:小組交流填空 (悲憤)——(震驚)——(內疚)——(敬佩)

師:軍長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誰來讀讀表現軍長悲憤的語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導朗讀

生:讀句子——感受到了軍長脾氣很大……

師:“抽動”和“抖動”有什么區(qū)別?

生:抽動沒有抖動程度深,抖動說明軍長悲憤到了極點……

師:讀出悲憤的語氣

生:讀這幾句

師:你還想讀表現軍長的那些句子?讀出味道來?!阌惺裁锤惺??

生:我想讀表現軍長震驚的句子,說明軍長……

我想讀表現軍長內疚的句子,說明軍長……

師:他為什么愣住了?——前邊還有一個“愣了一下”有什么區(qū)別?

生:第一個愣說明他很吃驚,第二個說明他很自責。

師:誰來讀讀表現軍長敬佩的句子

生:讀句子,談感受?

師:誰來當一下這個軍長,把軍長的感情變化讀出來。

生:讀出來。

師:文章主要寫軍需處長,為什么還用了大量的筆墨寫軍長呢?

生:從軍長的描寫可以表現軍需處長“舍己為人、大公無私”的精神。

師:你知道這是什么描寫嗎?

生:側面描寫。(介紹)

師:是呀,此時將軍的心情是多么復雜呀,既有震驚又有內疚,但更多的是敬仰,你自己也來讀讀這段話,體會一下此時此刻將軍復雜的心境吧!

生:自讀。

設計意圖:理清軍長的情感變化后,讓學生滿懷激情地朗讀通過學生那濃濃的情感,深深的敬意讓學生、老師、文本融為一體。那位舍己為人的軍需處長的形象就像一座晶瑩的豐碑聳立于每位學生的心中。至此,學生的感悟水到渠成。

四、回顧重點,深入領悟。

師:通過對軍長的語言、神態(tài)的刻畫,更加突出軍需處長的獻身精神,我們再來讀讀描寫軍需處長的那個段落。(出示第七自然段)

生:配樂,師先讀——生接讀——生齊讀

設計意圖:這時學生的讀比第一次分析時的朗讀應該更有韻味,因為這時的朗讀孩子是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軍需處長的偉大精神所在,帶著的是發(fā)自內心的敬佩而讀,從讀中真正感悟到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偉大精神。

五、題目連接,體現中心

師生配合: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住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師板畫豐碑圖)同學們,這篇課文的題目是“豐碑”,在這里又出現了,想一想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師引導:

1.“豐碑”本來指什么?(指的是對死去的人立一個石碑,寫上一些碑文)

2.在文中指什么?(讓學生感悟到軍需處長凍死的畫面就想一座豐碑)

3.最后討論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透過軍需處長畫面的這座豐碑,讓學生真正理解到軍需處長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偉大精神,他是軍長、好戰(zhàn)士心中的一座豐碑。)

設計意圖:課堂雖已接近尾聲,但此時學生內心的情感卻在澎湃著,內心的激情卻在涌動著,安排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要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傾吐他們對軍需處長那份由衷的敬佩。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難點,使文章的中心也達到了一個提升。

師:這位軍需處長為了戰(zhàn)友們永遠地長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戰(zhàn)友能走出雪山、走向勝利嗎?

生:能。

師:讓我們帶著戰(zhàn)士那堅定、必勝的信念一起來讀讀最后一段話。

生:齊讀最后一段話。

師:這段的最后一句話是什么句?

生:反問句

師:作者想表達什么意思?(改成陳述句)

生:勝利一定會屬于這只隊伍。

六、環(huán)境描寫,襯托人物

師:作者不僅描寫了兩個人物,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還有大量的環(huán)境描寫,從書中找一找,

生:找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

師:誰給大家讀一讀?用這么多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好處?

生:惡劣的環(huán)境能突出紅軍的品質,能突出軍需處長的精神……

師:我們以后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習作者的這種寫作方法,用環(huán)境描寫來襯托人物的品質。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環(huán)境描寫的好處,有助于學生寫作的積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七、總結全文,升化情感。

師:戰(zhàn)士們走過了雪山,紅軍的長征也取得了勝利。但是我們的這位軍需處長卻長眠于雪山之中了,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你想在碑上寫什么?在紙上寫一寫。

生: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

設計意圖:這樣不僅讓孩子寫作得到了訓練,而且還鍛煉了孩子語言表達概括的能力,做到了讀寫結合,同時也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其實更是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總結的一個考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一個升華。

師:讓我們記住這段感人的故事吧,記住這個偉大的軍需處長吧,記住這座晶瑩的豐碑。

《豐碑》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軍需處長那種一心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1)"豐碑"是什么意思?

(2)《豐碑》講述的故事是發(fā)生在什么時候的一件事?文中為什么把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為"豐碑"呢?

二、出示目標。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紅軍在過云中山時,那里自然環(huán)境怎樣?(環(huán)境十分惡劣)

2、除自然環(huán)境十分惡劣之外,還有什么困難在威脅、考驗他們?(裝備差)

3、指導有語氣朗讀。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

(1)軍長聽到警衛(wèi)員的報告后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這樣做?注意帶點的詞,理解句子的意思。風雪中,一位老戰(zhàn)士,靠著冰崖坐著,一動也不動,好像一尊塑像。他渾身落滿了雪花,神情十分鎮(zhèn)定、自然。

(2)軍長知道凍死的就是軍需處長時,他又是怎樣做的?

2、讀課文,抓詞,談體會。

軍長聽到"前邊凍死一個人"的消息后,先是"一愣",表明事情發(fā)生得突然,沒有想到,接著他邊"急步朝隊伍前面走去",表明他心里很著急。"軍長思索著,臉變得陰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顯地抽動著。"他為凍死了戰(zhàn)士而痛心,為軍需處長沒有發(fā)給這位戰(zhàn)士棉衣而憤怒。從軍長"喊""大聲命令""給我找來""叫來"可以看出軍長心中充滿了對軍需處長失職的憤怒。"好像一尊雕像"表達了作者對死者的崇敬之情。"鎮(zhèn)定、自然"表明這位老戰(zhàn)士甘愿犧牲,從容赴死的心境。當軍長從一位戰(zhàn)士口中得知眼前死去的戰(zhàn)士就是軍需處長時,"滿臉怒氣的軍長冷靜下來,他向前幾步,深情地注視著眼前這位死去的戰(zhàn)友"他因誤解軍需處長而悔恨、自責;他因軍需處長的崇高品德而感動。于是他"慢慢地舉起了右手,莊嚴地行了一個軍禮,淚水濕潤了他的眼睛"。表達了軍長對軍需處長的崇敬,對失去戰(zhàn)友的悲痛。

3、討論:這段課文有幾句話?是按怎樣的順序連句成段的?

(這段課文共十五句話。引導學生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弄明白上下句之間的承接關系。一、二句寫軍長聽了警衛(wèi)員的報告,疾步朝隊伍前走去。三至六句寫軍長趕到隊伍前邊看到了已經凍死的老戰(zhàn)士的神情和衣著。七至十三句寫軍長心中的疑問、面部表情以及發(fā)怒時的語言。十五句寫軍長感情的變化。句與句順承相接,前因后果緊密相連,先發(fā)生的情況先寫,后發(fā)生的情況后寫。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連句成段的。)

4、學了這段課文,你敬佩軍需處長嗎?為什么?

5、小結:

這段課文具體、細致地描寫了軍長感情的變化(吃驚、著急——疑問、憤怒——冷靜、悔恨、自責——崇敬、悲痛),具體、細致地描寫了已經凍僵的老戰(zhàn)士的神情、衣著,并把兩者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結合起來,表現了軍需處長這位老紅軍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

6、指導有語氣朗讀。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齊讀,體會"豐碑"的含義。

(投影)注意帶點的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大雪很快地覆蓋了死去的軍需處長,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把軍需處長比做光亮透明的高大的石碑,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偉大的紅軍戰(zhàn)士的崇敬心情。)

2、指導有語氣朗讀。

3、練習背誦。

五、結束語:

可敬的軍需處長離我們遠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為一體,然而在人們的心中,他克己奉公的精神卻象高山一樣永存,他所代表著的紅軍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筆寶貴的財富,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永遠前進。

《豐碑》的教案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詞義;

2.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他們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將軍在思索著,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帶著同樣的思索來學習一篇課文“豐碑”。(教師板書課題)

(二)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認識的字的讀音,標出自然段序號。

(三)學生朗讀課文

1.集體朗讀,讀準字音,語句通順。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3.投影本課生字,讓學生做填空練習。

4.正確理解下列詞語:

豐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偉大的功績。

襲擊:本課指出其不意的打擊。

惡劣:非常不好,很壞。

嚴峻:嚴肅、嚴厲。

覆蓋:遮蓋。

晶瑩: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塊。課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說明天氣非常寒冷。

安詳:形容人的表情平靜,動作從容不迫。

考驗:通過具體事件、行動或困難環(huán)境來檢驗是否正確。

鎮(zhèn)定:遇到緊急的情況不慌不亂。

5.再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四)自學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在小組討論后,把認為有價值的記錄下來。

可能會有這樣幾個問題:

(1)在整篇文章中,將軍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

(2)文章開始描寫了天氣的寒冷,這一內容有什么作用?(或:為什么說紅軍隊伍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

(3)為什么說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呢?

(五)研究問題

1.自讀課文,思考上面的問題。

2.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以4人為一小組,可選一組長進行組織,爭取小組成員都參與討論。

3.交流討論結果。

(l)先通過理解第l-2自然段,明確為什么說紅軍隊伍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嚴峻的考驗”,然后從環(huán)境惡劣、裝備差這兩方面理解考驗的嚴峻。

抓重點詞:a.4個“可能”;b.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

②通過理解將軍的一句話,體會他的心情。

(將軍很擔心,說明考驗的確嚴峻。)

(2)了解軍需處長犧牲時的形象。

a.理解“單薄破舊”的含義。

b.啟發(fā)學生聯系前兩自然段談。(天氣冷,裝備差。)

感情朗讀第7自然段。

(3)理解將軍的心情。

①結合第8-12自然段,談談:面對這位凍僵的老戰(zhàn)士,將軍的心情是怎樣的?(先概括地說,將軍先憤怒了,后又被感動了,再聯系有關詞句重點理解。主要抓“吼道”、“紅著眼睛”、“豹子”、“抖動”等詞。)

②感情朗讀第8-10自然段。(體會將軍憤怒的心清。)

③當將軍知道被凍死的就是軍需處長時,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寫軍需處長死去時的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①再次顯示大雪覆蓋軍需處長的畫面,結合語言文字談談從哪兒看出來被凍死的軍需處長的神態(tài)很鎮(zhèn)定、安詳?

(引導學生結合描寫軍需處長動作的句子來談。)

②再談談他為什么會這么鎮(zhèn)定和安詳?

(5)體會軍禮的莊嚴及將軍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對比

a.他舉起右手,敬了一個軍禮。

b.他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敬了一個軍禮。

②通過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體會軍禮的莊嚴。

③感情朗讀第11-12自然段。

(6)理解“豐碑”的含義:

①聯系第13自然段,再結合上文,談談為什么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先理解“豐碑”的意思,再說說為什么是晶瑩的豐碑;從外表和精神兩方面來體會。)

②結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戰(zhàn)士們的腳步聲為什么是“沉重而堅定”的。

(沉重:失去軍需處長心情沉重;堅定:

a.為軍需處長的精神感動和鼓舞;

b.充滿必勝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話。

(六)總結

是啊,這座晶瑩的豐碑不僅感染了將軍,感染了這支隊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讓我們把這座晶瑩的豐碑牢牢樹在心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對課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脈絡進行記敘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獨自練習朗讀,邊讀,邊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一些句子深刻的含義。

2.小組內每個同學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來朗讀,互相評議。

3.小組推薦人選參加全班朗讀比賽。

(二)學習寫作方法

1.快速瀏覽課文,體會:課文哪些地方寫的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并說說為什么?

2.討論交流:

(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形象,將軍的神態(tài)變化寫的詳細,以突出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精神,對紅軍部隊的任務,所遇到的困難寫得簡略。)

(三)總結

分小組講自己課下準備好的有關長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在全班講,看誰講的最感人。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記本課的生字。

2.在感情朗讀全文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豐碑》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出示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結合語言文字,從軍需處長的動作中理解他的神態(tài)為什么是鎮(zhèn)定、安詳的,進而體會他的獻身精神,進一步理解“晶瑩的豐碑”更深一層的含義是指精神崇高純潔。課前搜集有關長征中發(fā)生的感人故事。課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共同探究不懂的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情。

探究活動

如果為“豐碑”寫碑文,你想寫些什么?想好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