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與時俱進,寫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得關節(jié)點,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科學課認識光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科學課認識光教案篇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知道物體振動產生聲音,了解聲音的特性,引起興趣。
2、知道噪音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養(yǎng)成不大聲喊叫的習慣。
3、豐富詞:振動、噪音。
二、活動準備
1、鼓,鼓槌,紙折的青蛙一只。
2、各種操作器具:響筒、糖紙、撥弦、小鈴、水杯、響板各6份。
3、時鐘1只,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感知聲音的產生
1、出示青蛙和鼓,讓幼兒感知聲音的振動。
(1)出示青蛙和鼓
師:這是什么?(青蛙)
誰能讓青蛙在鼓面上跳舞?(敲擊鼓面)
(2)幼兒討論,青蛙為什么會跳動?
師:請兩位小朋友上來摸一摸,鼓面有什么變化?(振動)
(3)知道振動能產生聲音。
鼓面振動還聽到了什么?(聲音)
現(xiàn)在呢?振動停止,聲音也就停止了。(豐富詞:振動)
2、幼兒介紹自己,并用手摸摸頸部喉嚨處,體驗發(fā)聲時聲帶也在振動。
師:鼓面振動能發(fā)出聲音,人的聲音是怎么發(fā)出來的,讓我們摸一摸自己的喉嚨。
當我們不發(fā)出聲音時,喉嚨怎么樣?
現(xiàn)在請你們介紹一下自己,這時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
3、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聲音的產生(分6組)
(1)我這里有許多東西,你們能讓它們發(fā)出聲音嗎?我們去試一試吧?。?種顏色為6組)
(2)從小組的形式回答
師:剛才你們都試過了,現(xiàn)在,每組派一位代表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讓這些東西發(fā)出聲音的?
(二)感知聲音的特性
1、讓幼兒知道聲音是靠空氣傳播的
(1)請1——2位幼兒上來敲擊樂器(響板和小鈴)
師:現(xiàn)在,我想和小朋友玩一個游戲,請一位小朋友上來做動作,請你們猜一猜他在干什么?
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那響板、小鈴的聲音是通過什么傳到你們的耳朵里的?(空氣)
2、感知聲音的大小
(1)教師擊鼓,你們聽到鼓聲了嗎?
(2)教師拿出一只時鐘,請幼兒聽一聽(不讓幼兒看到)
師:現(xiàn)在你們聽到什么聲音?(有:你聽到什么樣的聲音)
拿時鐘請每一位幼兒聽一聽
(3)教師:
聲音是靠空氣傳播的,沒有空氣,我們就聽不到別處的聲音,聲音大,傳播得遠;聲音小,傳播得近。
(三)知道噪音對人體有害,教會幼兒保護嗓子
1、請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你還聽到哪些聲音?喜歡聽什么聲音?
2、放錄音
師:錄音中的聲音你喜歡聽嗎?為什么?這些令人感到難聽的是噪音。
3、:
在生活中,有的聲音優(yōu)美動聽,使人感到舒服,而噪音會損害人的健康,在平時,我們不能大聲說話,要保護好自己的嗓子。
(四)聲音的保存
師:春天是美好的季節(jié),讓我們一起來歡慶一下吧!
現(xiàn)在請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樣東西,合著春天的音樂,發(fā)出美妙的聲音吧!
1、幼兒在老師的哼唱中伴奏
2、讓我們把這些美妙的聲音用錄音機錄下來吧?。ń處熤笓])
四、活動結束
1、
2、
科學課認識光教案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幼兒自身的探索活動,初步認識沙子和石頭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頭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發(fā)現(xiàn)沙、石的用途以及它們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3、學習用沙、石來表現(xiàn)各種造型,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平時散步、參觀、春游及秋游活動時,引導幼兒觀察用沙、石做的各種建筑,看石人、石馬、石子路,看工人用水泥、沙子造房子,幫助幼兒積累經驗。
2、游戲中讓幼兒玩沙,科學桌上放置幼兒撿的各種石頭。
物質準備:每人一塊石頭,每組一個盆,放上水,供給幼兒的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石頭,黃沙(粗的和細的),玩沙工具若干,有關石頭建筑的圖片,沙盤兩個(分別裝干沙和濕沙)
活動過程:
一、出示石頭和一盤沙,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教師引導進行探索活動,師生共同討論,形成初步概念。
1、探索活動:沙、石的由來。
(1)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是先有石,還是先有沙?”
(2)做沙、石的實驗。
將一團捏在一起的濕沙,用吹風機吹,觀察其變化。
教師小結:小球上的沙,由于濕度的變化和擠壓,可變成巖石,而在巖石經過風吹、日曬或水浪的沖擊可變成大石頭。大石頭可在變成小石頭,小石頭
可變成粗沙。粗沙進一步又可變成細沙。所以,可以說沙是石頭變的,石頭也是由沙變的。
(3)讓幼兒再次做上述沙、石實驗,驗證是否正確。
2、探索活動:認識石頭。
(1)讓幼兒自己玩自己的石頭(每人一塊,顏色、大小、形狀不一),
(2)啟發(fā)提問:
① 石頭是什么樣的?(硬硬的)
② 摸上去有什么感覺?(粗糙、光滑)
③ 你手里的石頭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④ 把石頭放在水里看看有什么變化?
(3)教師幫助幼兒整理,形成認識:
“你聽了其他小朋友的發(fā)言,你發(fā)現(xiàn)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石頭是多種多樣的,顏色有……,形狀有……)
教師小結石頭的特征。
(4)討論:石頭有什么用?
鋪路、鋪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橋和石凳、石欄桿(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幼兒看),還可用來做工藝品。
教師小結得出結論: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石頭。
3、探索活動;認識沙。
(1)請幼兒到大沙盤了玩沙。
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它與石頭有什么不同?
(2)讓幼兒玩干沙和濕沙。
教師提問:感覺有什么不一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干沙捏不攏)
(3)給幼兒看各種不同的沙子。
讓幼兒觸摸粗沙、細沙,問他們有什么不同感覺。
(4)討論:
① 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沙子?(土地上、海邊、電視上的大沙漠里……)
② 沙子有什么用?能為人們做些什么?(造房子、給小朋友玩建筑游戲……)
三、幼兒創(chuàng)造性活動
請幼兒集體用沙子和石頭來建筑美麗的公園(分成小組進行)
科學課認識光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會說小動物的名稱。
2、喜愛小動物并愿意保護小動物。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重點難點
會說小動物的名稱。
活動準備
小動物(小貓,小狗,牛,羊)圖卡,小動物視頻,小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我們身邊的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今天我們就來學說它們的漢語名稱。
二、教授新知
1、老師先給你們播放一段視頻,看看你們能不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請小朋友和老師學說(看著視頻老師教幼兒跟說)。
3、隨機指小動物,全體幼兒來說。
4、請學的快的幼兒站起來說。
5、分組說。
三.小游戲
1、開火車。
2、看誰跑的對。
a、告訴幼兒游戲規(guī)則:在地上畫四個大圓,每個前面圓擺個椅子背對圓,椅背上貼上小動物圖卡,幼兒帶頭飾,老師說到什么小動物,帶相應小動物頭飾的幼兒就跑到貼有相應小動圖卡的圓內,跑錯了的小朋友自己選擇表演節(jié)目表演。(并請漢族幼兒示范)。
b、請民族和漢族幼兒一起進行游戲。
活動反思:
我班幼兒是民族學生居多,有部分幼兒不愛說話,特別是在學習漢語時更如此,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就個別指導,直到他們愿意主動學習,現(xiàn)在他們已經愿意參與并積極主動的來活動了。
科學課認識光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柳樹的主要外形特征,知道春天到來時柳樹發(fā)芽變綠。
2、教育幼兒愛護樹木,保護樹木。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歌曲《柳樹姑娘》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演唱學過的歌曲《柳樹姑娘》
請幼兒說一說,歌曲中形容的柳樹姑娘長什么樣子?
2、教師帶領幼兒到院子里觀察柳樹。
教師:“小朋友你們來看一看這是什么樹?你怎么知道它是柳樹?”
3、觀察柳樹
(1)請幼兒說一說柳樹什么時候發(fā)芽?
(2) 請幼兒摸一摸樹干,觀察柳樹的顏色,提問:柳樹的樹干是什么顏色的?樹枝是什么顏色的?樹枝上面又是什么顏色的?
(3)請幼兒仔細觀察柳樹枝上有什么? 樹葉的形狀像什么?
(4)請幼兒想象長長的柳樹枝在風中飄動象什么?學學柳樹枝飄動的樣子。問幼兒誰想和柳樹做朋友?去抱一抱它。
教師總結:柳樹是在春天的時候開始發(fā)芽變綠的。柳樹變綠長出綠芽就是告訴我們春天來到啦。了解柳樹給動物、人類帶來的好處,教育幼兒愛護柳樹和其它樹木。 “這些樹木給動物給人類帶來了什么好處?(給人遮陰、美化環(huán)境、制作家具等)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來保護這些樹木呢?“(不折樹枝、給樹木澆水等)
活動結束
幼兒自由分組觀察
科學課認識光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圖片的意思,用簡單的短句表達出來。
2、喜歡看大圖書,并在猜測和驗證的過程中體驗閱讀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圖書一本,小圖書人手一本,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一、猜測引起幼兒興趣
1、師出示大圖書,提問:看到了什么?(會長魚的樹)
猜猜樹上怎么會長魚?
2、師出示文字:小貓、咪咪、魚、大樹、小松鼠、笑、哭,提問:看看哪些字你認識的?
高興的時候會怎么樣?什么時候會哭?
看著這些字,猜猜書里會講些什么?
二、閱讀圖書,理解故事內容
1、師逐頁翻書,用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圖片內容:
小貓咪咪在干什么?
書上的符號是什么意思?(想象的'符號)
小貓咪咪昏頭昏腦的時候,小松鼠在干什么?它會說什么呢?
樹上的魚是不是真的?小貓知道魚是假的,心里怎么樣?后來小貓是怎么做的?
小松鼠看到小貓咪咪真的釣到了大魚,是怎么樣的表情?它又會說什么?
2、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邊聽故事錄音,邊翻書
師提醒幼兒從封面開始,找到故事的題目。然后聽好錄音,講到什么地方就翻到什么地方。
3、師提問:世界上真的有會長魚的樹嗎?樹上的魚是從哪里來的?
4、師:書上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小朋友可以提出來問問大家。
三、幼兒自主閱讀講述圖書內容
請小朋友自由結伴,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講給同伴或老師聽。
科學課認識光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水的流動性。
2、知道珍惜水,有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3、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一盆水、沙漏、擰緊蓋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綿。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興趣、發(fā)現(xiàn)問題
1、游戲:水站搬家,引發(fā)幼兒玩水的興趣。
2、提問: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個桶里?
二、猜想、探索
提問:你準備用什么工具來運?
三、提出問題、進行解決
1、提問:猜一猜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讓你成功?
2、提問: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四、通過操作、進行驗證
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體驗運水的樂趣與水是流動的這一特性。
試驗后一同總結哪個工具成功了為什么?
2、提問: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樣了?
3、進行游戲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讓瓶子飄到對岸。
進一步感受水流動的特性。
五、活動延伸
水對我們有那些用處?
科學課認識光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水生動物的名稱及其生活習性。
2、知道要保護水的清潔環(huán)境。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觀看有關內容的動物世界錄像或圖片。
2、紙、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
問: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生活在水中,它們的名字叫什么?
2、觀看有關內容的動物世界錄像或圖片,幼兒認識水里的.動物。
(河里的、池塘里的、海洋里的)
3、布置三個環(huán)境(海洋、河、池塘),幼兒繪畫自己喜歡的水生動物,送它們回家。
4、討論:為什么要這樣放?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5、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續(xù)繼探索了解有關水生動物的知識。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