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知道教案是教師展示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具有個性化的教案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長城的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長城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了l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和如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
2、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等重點句子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有哪些同學去過長城?誰能把自己親眼見到的長城給大家描繪出來?并說說你在游長城時有什么感受。
好,萬里長城的雄偉堅固給我們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讓我們通過《長城》這篇課文的學習,再次游覽一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吧!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放大的長城彩圖或放映幻燈片,播放配樂朗讀,讓學生邊看邊聽,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
交流研討:對聯是從哪幾個方面贊美長城的?學生介紹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與大家共享。
指名讀課文
思考:全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
2、放映長城的圖片,播放歌曲《長城頌》讓學生形象感知長城的氣勢雄偉。
(三)品讀體驗
1、精讀品味,語言賞析
鼓勵學生充分自讀,理解大意,了解對聯的對仗工整,音韻和諧,體味對中華長城和中華民族的贊美,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讀和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激發(fā)。
(體會作者是如何將觀察畫面時產生的視覺形象與語言文字相結合,準確描述事物特點的)
2、作業(yè)。
(1)、復習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品讀體驗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從中了解了長城的氣勢雄偉、高大堅固?,F在,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樣在觀察中展開聯想,表達自己的感受的。
(二)品讀體驗
指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怎樣描述長城的?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默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聯系上下文說說加粗字的意思。
3、齊讀,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提示:因為:①長城是那樣氣勢雄偉;②長城是那樣高大堅固;③長城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提升感悟,引導學生樹立保護祖國文化古跡的思想感情。
4、齊讀課文(六)指導背誦。
(背誦方法提示:兩個自然段共四句話,按句子背誦,第1句話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連背誦,邊讀邊思考邊記憶。)
二、鞏固延伸
分成四人小組交流對長城的贊美之情,寫一篇贊美長城的短文
板書設計:
形態(tài) 像條長龍
長城 構造 高大堅固 氣魄雄偉、偉大奇跡
聯想 血汗、智慧凝成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陣地”,課外知識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語文的教學重課堂——學知識、提能力,而課外積累則是——懂運用。贊長城,要先了解長城,了解長城的歷史,這就需要有課外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引導學生回憶過去學過的與長城有關的課文,再介紹對聯的相關常識,有了這些鋪墊,再來學課文,已由難變易了。
長城的教案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同學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1. 在俺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
2. 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3. 生齊讀課題)
4.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 (運用課件)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 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 引出主要內容的.
(2) 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 運用"解詞六法",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發(fā)明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同學不良的學習習慣,協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 發(fā)明奇跡 天堂 杭州 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 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時,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 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 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發(fā)明: 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 奇異的景象.
天堂: 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 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局部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 同學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局部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身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 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俺的眼前.
俺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示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身的話說一說.
6 你覺得長城怎樣?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
7 詩篇." "不朽"有哪
8 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fā)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里為何
9 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 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這樣寫有什么好
10 "發(fā)明"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11 "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發(fā)明了這人間奇跡? 是俺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俺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發(fā)明了這人間奇跡.
12 最后兩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 (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 (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發(fā)明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將第一局部三方面內容分組讀. 生評議.
15 指名讀, 生評議.
16 齊讀.
五.安排課堂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跡 曲折 蜿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局部.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 (不朽)
二.精讀第二局部
1.導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局部,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 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 (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 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 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 這局部結構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學們自身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
5 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局部的語氣一致?
6 同學們無妨自身試著讀一讀.
7 指名說說兩大局部讀法的區(qū)別.
8 同座可分兩大局部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10 師讀兩局部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局部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
11 讀兩局部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俺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 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
四.安排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
2.課后作業(yè).
長城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 學會生字,理解它所組成的詞。
2、 正確流利、與感情的讀課文,背誦課文。
3、 體會比喻句。
4、 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正確流利、與感情的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
課內外結合,體味作者的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方法
圖文結合,朗讀感悟長城和運河的雄偉和壯麗。
課時布置: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出示圖片,板書課題
2、 生齊讀課題
3、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想知道更多嗎?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 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
(2) 感知主要內容的.
(2) 會讀會認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譜寫 不朽 發(fā)明 奇跡 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同學不良的學習習慣,協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 發(fā)明奇跡 天堂 杭州 綢帶
(2)指名讀這些詞語.
(3)指名初步解釋詞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體悟課文內容
1 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局部都圍繞“奇跡”寫了哪三個方面?
2 同學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局部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身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異的景象呢?
2.講讀.
3 比較:“奇異”在不在句子中的異同。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示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身的話說一說.
6 你覺得長城怎樣?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的意思。
7 詩篇.“不朽”有哪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fā)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里為何 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 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這樣寫有什么好
8“發(fā)明”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9 “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發(fā)明了這人間奇跡? 是俺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俺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發(fā)明了這人間奇跡.
10最后兩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 (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 (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發(fā)明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并自豪地)
12、將第一局部三方面內容分組讀. 生評議.
13、 指名讀, 生評議.
14 、齊讀.
五.安排課堂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跡 曲折 蜿蜒
長城的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從下到上作畫的順序表現事物簡單的重疊。
2、知道關于長城的常識,感受長城的雄偉。
活動準備:
記號筆、蠟筆、長城圖片、示范畫
活動過程:
一、欣賞長城圖片、討論
1、提問:中國的首都在什么地方?北京有哪些好玩的名勝古跡嗎?
小結:長城、天安門、故宮和頤和園都是有名的名勝古跡。
2、提問:長城是怎么樣的?(教師出示圖片)
小結:長城是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綿延的,由烽火臺和城墻連接而成。
二、教師示范
1、剛才我們看了長城,現在我們來試試畫漂亮的長城。(出示范畫,引導幼兒觀察)
2、哇,原來長城造在那么多的山頭上,誰能告訴我先畫什么?為什么?(引導幼兒觀察范畫)
3、彎彎的山頭畫好了,接著畫什么?烽火臺要怎么畫,上面的屋頂的形狀像什么?
(教師邊示范邊念口訣“四四方方一座墻,上面曲曲又折折,下面開個圓門洞”)
4、畫好了烽火臺,旁邊的城墻怎么畫?(教師邊示范邊念口訣“一橫一豎再一橫,一高一低好躲藏”)
5、一座山頭建好了,像不像?可是,我們接下來畫的時候發(fā)現山頭怎么樣了,這該怎么畫?(引導幼兒觀察范畫,老師念口訣“看到線繞開線,從左向右畫,從下往上畫”)
三、引導創(chuàng)作
提問:老師的口訣你們學會了嗎?現在我們自己也來試試畫長城,好不好?
1、開始畫山——說說它是怎么來畫的。
2、畫烽火臺和古城墻——大家來愛護我們的古城墻,不要有裂縫,點對點,線連線,使它依然十分堅固,
3、當幼兒畫到最高峰時,啟發(fā)他在上面添畫登上山頭的人。
4、運用多種方法裝飾每一個山頭,如盛開的鮮花、茂密的樹林、飛翔的和平鴿或五彩繽紛的彩虹等。
四、分享體驗
1、看看長城都堅固嗎,比一比誰的長城最雄偉?
2、中國人在古代就修建了如此宏大的工程,長城是中國人的驕傲。
長城的教案篇5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的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義。
2.引導學生學習現代詩,了解其特點。
3.朗讀詩歌,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兩首詩的教學均按照傾聽配樂詩、反復誦讀、分析探討藝術特色的程序進行,在第二課中增加了一個詩歌朗誦會,以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提高其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詩歌的學習,體會詩人對故國家園的思念與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體會詩境之美以及作者強烈的感情。
難點:體會作者如何營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發(fā)感情。
教學突破:
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想比較,鑒賞評價。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搜集作者的資料,準備詩歌的配樂朗誦帶或錄像帶。
2.了解詩歌朗誦的相關常識。
學生準備:
1.預習詩歌,反復朗讀,準確認讀文中字詞。
2.自選一首現代詩,作好準備,參加朗誦比賽。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導入《長城謠》
1.傾聽,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2、指導朗讀,分析詩歌表現手法
2.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藝術特色及表現手法
3、導入《一片槐樹葉》
3.傾聽,了解作者資料
一、聆聽配樂詩,了解背景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人課文,展示一些與作者或與詩歌相關的圖片、幻燈片,播放配樂詩歌,幫助學生建立對其的感性認識。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現代作家艾青的詩歌,這節(jié)課我們將共同賞析一首由現代女詩人席慕蓉所作的抒懷詩《長城謠》。首先請聽這首詩歌的配樂版。板書課題。
1.觀看幻燈片和圖片,在配樂中欣賞詩歌,對其形成初步認識。
2.師:對于作者,不知道各位同學有什么了解,有誰愿意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師補充:席慕蓉多寫愛情、人生、鄉(xiāng)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這也是她擁有大量讀者的重要原因。
2.跟隨教師提問,積極回答問題,就所了解的知識對作者做基本簡介,并聽取老師補充介紹詩人席慕蓉的生平以及時代背景。
生:席慕蓉是我國著名女詩人。原籍內蒙古查哈爾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稱穆倫席連·勃,意為浩蕩大江河。
二、體會詩歌藝術特色及思想感情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朗讀詩歌,啟發(fā)學生探尋詩歌的寫作手法。
1.按教師要求多次朗誦詩歌,體會詩歌韻律節(jié)奏,對作者感情初步探悉。
2.抽取同學就所讀講講自己對這首詩的印象,詩歌所表現的內容以及要表達的感情,并對學生的回答做補充說明。
2.講述自己對這首詩歌的感受。
3.師:長城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象征,朗讀了全詩后,有誰能告訴大家作者是通過哪些詩句表達了對祖國對故鄉(xiāng)的一片深情?抽學生回答,檢查學生掌握程度并予以評講。
3.認真思考問題。
生:為什么唱你時總不能成聲/寫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萬里的身軀。
4.導人課后思考與練習二,分析文中含義深刻的'詩句。
4.用心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詩句。
5.總結詩歌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特色,重點探討體會作者如何營造意境,
5.聽教師評講,細細品味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特色。
(第2課時)
總第34課時
一、導入《一片槐樹葉》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師:在學習了席慕蓉的《長城謠》之后,接下來我們將讀到一首愛國題材的現代詩,它就是我國當代作家紀弦的詩歌《一片槐樹葉》。先來聽聽詩歌朗誦。播放配樂詩歌,幫助學生建立對這首詩的感性認識。板書課題。
2.聆聽配樂詩,對詩歌形成初步感知。
3.介紹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經歷,幫助學生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4.聽教師介紹詩人的生平,由作者的經歷初步感知作者在詩中傾注的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5.請學生課后反復頌讀這首詩,在下節(jié)課。我們作為重點評析。
6.傾聽,課后作頌讀練習。
誦讀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并賞析其令人回味無窮的情感!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四、本課小結
本課的教學從播放配樂詩朗誦人手,讓學生對詩歌的情感有了初步感受,然后通過反復誦讀,來進一步體會詩意,最后教師指導分析詩歌的藝術魅力。
五、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第一詩段鉤勒
第二詩段抒懷長城愛國思鄉(xiāng)之情
第三詩段感思
現代詩兩首
(第3課時)總第35課時
第三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組織朗讀,分析寫作手法
1.反復朗讀,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及表現于法
2、組織詩歌朗讀會2.詩歌朗誦競賽
一、體會詩歌的藝術特色及思想感情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朗讀詩歌。
1.多次朗誦,講究節(jié)奏,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
2。師:通過對詩歌的朗讀,同學們對這首詩所表達的內容和抒發(fā)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請個同學來給大家講一下。讓學生就所讀講講自己對這首詩的感受。
2.講述自己對這首詩歌的感受。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國家園的深切眷戀之情。
3.對學生的回答做評價,并做一些補充說明。
3.聽取老師評講,加深對這首詩歌的理解。
4.指導學生細讀詩歌,探討作者所采用的寫作手法與藝術特色。
4.仔細思考,共同探討詩歌的藝術特色與寫作手法。
5.總結全詩的藝術特色、寫作手法和思想感情,重點探討體會作者如何營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發(fā)感情。
5.聽教師總結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并體會學習。
二、詩歌朗誦會
1.師:詩歌是一種非功利性的、表現人類心靈世界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文學樣式,它較其它文學更嚴謹、純粹和精微。而了解和豐富文學藝術,培養(yǎng)純正的文學趣味,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的最佳途徑和切人點則是誦讀——反復朗讀。詩歌素有“三分詩七分讀”之說。朗讀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靜止的詩活動起來,變成聽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畫面,能將我們很快地帶人詩的意境,去領略那搖蕩心靈的思想美、圖畫美和音樂美。為了激發(fā)同學們誦讀的熱情,提高朗讀的技巧,我們特地舉行這次朗誦會,希望同學們好好發(fā)揮,認真體會,最后有所收獲。
板書:詩歌朗誦會
2.抽學生講述在詩歌朗誦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將內容梗概板書。學生根據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談論自己所知道的在朗誦詩歌中應該注意的事項。(板書)
生:朗誦時應掌握節(jié)奏、重音、停頓等技巧,做到字正腔圓,注意與一般讀書的區(qū)別。
生:要充分理解詩人的感情,正確把握詩歌的中心思想,盡可能做到“替詩人朗誦”。
生:根據詩歌的形象,進行大膽想像與聯想,既能“替詩人朗誦”,更能“抒自我情懷”。
3.宣布活動開始,作好主持工作。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充滿感情地朗誦自己所選的詩歌。
4.讓同學自由發(fā)言,評選最佳朗誦者。
5.對優(yōu)秀者予以肯定,總結同學的表現,列出優(yōu)缺點。
6.讓學生就詩歌的朗誦技巧自由發(fā)言或提問。
預計問題:
生:教師,朗誦詩歌的關鍵是什么呢?
生:怎樣理解詩歌的形象?
生:老師,詩歌形象自古傳承下來的文化含義是什么意思?
師:理解詩歌的形象是朗讀詩歌的關鍵,有一些形象,表面上的意思很明了,但實際上都有另外一種涵義,就是我們常說的寄托意義。只要看到甲——形象,就會聯想到乙——寄托意義,甲乙兩者是聯在一起的。譬如:松柏寄托堅強,月亮寄托相思,楊柳寄托惜別,秋風寄托悲涼,春風寄托喜悅,荷花寄托高潔。
7.肯定活動,提出希望,結束活動。
練習設計
1、為下列詞注音釋義。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巔 些微 蟬翼
2、為什么1片“薄薄的,干的,淺黃色的槐樹葉”,在詩人的心目中卻是“全世界最的一片”?
教學反思
1.通過對這兩首詩歌的教學,教師應該認識到不能光把語文看成是一門工具學要突出這一學科的文學性、情感性,這就要善于利用其學科功能,適時激發(fā)學生習熱情,培養(yǎng)濃厚的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用興趣這把鑰匙,打開學生智均大門,引領學生走出語文學習低迷的境地。
2.詩歌的教學主要靠學生自己在反復誦讀中用心體會,教師不必做繁瑣的講在重點處加以指點即可。
長城的教案篇6
教材分析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這是根據長城氣勢雄偉的遠景和高大堅固的近景來確定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觀察長城之后自然產生的.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由衷的贊嘆,是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的關鍵。本課要突破的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說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這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課本的分析上,還要通過閱讀豐富的拓展資源,通過學生的情感升華——打寫來實現。
學情分析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對長城的了解也只限于課外書的簡單介紹,為了讓學生與文本有所聯系,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長城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教師精心準備了有關長城圖片的課件。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長城了。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 、 城磚、屯兵”等詞語。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結合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和自豪感。
3、情感目標: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培養(yǎng)他們保護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的意識與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