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學內容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我們就無法制定出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我們肯定要強調與時俱進,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四年級語文上教案反思6篇,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語文上教案反思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光溜溜、貨物、節(jié)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二、理解課文
1..帶著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問題默讀全文,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
2.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折尺形的登山圖。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13《挑山工》教學設計
3.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并對照課文插圖,頭腦里要浮現出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聯(lián)系自己的登山體驗及見過的登山的畫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艱辛、執(zhí)著。
4.與同桌討論:挑山工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從不同角度(如:目標明確、吃苦耐勞、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樂觀開朗的性格)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發(fā)表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
5.在課文插圖下面寫幾句最想說的話,可寫描述性格的話,體現挑山工的艱辛;可寫贊美性的話,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3.使學生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培養(yǎng)學生執(zhí)著追求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
說一說通過朗讀課文,你對挑山工有哪些深入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句含義深刻的語句,共同討論其含著的意思。小組長要綜合組員的意見,不要忽略組內有創(chuàng)見的和不同的意見。
2.組織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爭論、補充、修正、綜合,使各種看法更完整、更準確。
(1) “我”為什么會愉快地(“心悅”)接受挑山工的說法?從課文中找出挑山工說的話,從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點中,體會“快”與“慢”的關系;“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聯(lián)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體會他們朝著認定的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堅韌不拔、奮力攀登的.精神。
(2)聯(lián)系前面挑山工的話所包蘊的哲理及畫面的內容,體會其中含著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3.質疑。
三、積累拓展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在課文插圖下寫幾句最想說的話。鼓勵學生說有創(chuàng)意的話,有哲理的話,也可寫贊美挑山工精神的話,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讓學生先寫后說,多元化表白情懷)。
板書設計:
13.挑山工
路程多一倍時間卻不多
腳踏實地
奮力登??
小學四年級語文《挑山工》反思
?挑山工》是馮驥才寫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課文講的是挑山工登山,雖然身擔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通過本課教學較好地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該以學生自讀、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中,我先留有充足的時間學生多次反復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內容和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并在課堂上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營造自主、互動、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課一開始,我就先用激勵的語言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檢查自學、討論情況,從而引導課文的中心部分,然后從重點語句入手輻射全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解疑、自主學習,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真正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把學習的主權交給學生。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每讀一部分,教師均讓學生自主探究:你讀懂了什么?
想知道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嗎?學生依據自己的閱讀、思考。理解感悟。把讀心理過程化,學生提出不懂的一些問題,大多由學生合作討論、交流、解決。教師只在適當之處給予點拔、指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年級語文上教案反思篇2
我們班語文在抽考中成績雖然居于年級前列,但是,我仔細研究了一下試卷上的失分情況,發(fā)現還有很多不足和薄弱點。比如:一些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很牢固;閱讀、分析能力較弱;作文水平也有待提高……
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一直覺得我們班學生的表達能力比較差。雖然我在課堂上盡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fā)展,但是由于我們班級的學生都不主動要求表達,于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眾,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阂苍S是自己的獨斷,快節(jié)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也沒有耐心引導學生克服內心的膽怯在課堂上暢所欲言。
在學生的作業(yè)方面,我能做到作業(yè)按時認真批改,而且設置的作業(yè)也較完整。抄寫生字、寫字本、《補充習題》認真指導批改,日記一周一次,習作三周兩次,批改有眉批、總批。聽寫、背誦也要求學生一個個過關。所以,這一方面我的努力還是很有成效的。
總的來說,我們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不夠,班級凝聚力不強,學習競爭氛圍不夠濃!
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著手:
1、“六認真”工作要按要求努力做好、做實。
2、在課堂教學中,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要抓得更細,更實。課本知識要求百分百地掌握。
3、利用空余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語文一些技能的專項練習、指導。
4、認真做好補差工作。
5、更扎實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6、家校配合要緊密,盡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持,以期提高家庭作業(yè)的質量。
四年級語文上教案反思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昧、墜”等3個生字,理解積累“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等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滿天繁星的美好。
3、仿照課文句式,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想象。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滿天繁星的美好。仿照課文句式,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想象。
[教學課時]1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星空圖片)看到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發(fā)言)巴金先生也曾多次看見這滿天繁星,于是寫下了經典散文——“繁星”。(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讀詞正音
1、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翻開語文書小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讀課文,師巡視。)
(2)(指名讀課文,相機正音)請三位同學分別讀一讀三個自然段。
2、讀詞正音:
(1)(課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指名認讀詞語。
①(將“昧”字標紅)看這個字,讀mèi,是由一個“日”加一個“未”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嗎?(出示:金文=“未,沒有”+“日,光亮”)
②在字典里,“昧”有四種意思:①糊涂、不明白;②隱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在這個成語里,你覺得選擇哪個意思最合適?你怎么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明確“半明半昧”詞義:形容有時明亮,有時昏暗。)
(2)師:我們一起再讀詞語。(學生齊讀)我們發(fā)現這些詞都是描寫繁星的。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星星的詞語呢?(出示成語,齊讀積累:月明星稀、群星璀璨、星光燦爛、星羅棋布、星星點點、滿天星斗、繁星滿天。)
三、品讀課文、想象繁星
(一)齊讀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對繁星的“愛”
1、(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全班齊讀)讀到這些句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畫面?
2、(標紅“我愛……我也愛……我最愛”)你能用這個句式介紹一個你喜歡的地方嗎?先說給同桌聽一聽。(同桌互說,全班分享。)
3、指導朗讀,讀出文中“我”對繁星的愛。(全班再次齊讀第1自然段)
(二)小組共學第3自然段,深入感受對繁星的“愛”
1、第1自然段是巴金寫在家鄉(xiāng)庭院里看到的繁星。課文中還寫到他在哪里看到的繁星呢?(家鄉(xiāng)庭院——南京住所后門——海上。)
過渡:這幾個地方的繁星,寫得最詳細的是哪一處呢?那我們就乘上船,跟隨巴金一起去欣賞海上的繁星吧!
2、小組合作,共學第3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共學提示。
(出示共學提示:①找:找到描寫“繁星”的句子。②想:讀到這句話,想到了怎樣的畫面?③讀:帶著感受再讀句子。)
(小組合作,選擇代表上臺交流分享。教師相機點撥。)
3、通過理解關鍵詞“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想象繁星的畫面。
(出示:“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真是搖搖欲墜呢!”)
師:讀到這句話,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學生分享)是啊,繁星明暗交疊,搖搖欲墜。誰能把你想象到的畫面讀出來?(指名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
4、品味比喻,體會修辭手法的妙用。
(出示:“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保?/p>
師:讀到這句話,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作者把星星比喻成什么?(學生分享)想象一下,這一顆一顆星星在你周圍飛舞,就像螢火蟲一般。誰能把你想象到的畫面再讀一讀?(生讀比喻句)
5、“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來,我們一起躺在船艙里,去看看這“半明半昧”“搖搖欲墜”的繁星。(配樂,全班朗讀。)
(三)鏈接童詩,豐富想象,表達對繁星的愛
導語:在這句話里,巴金覺得星星像——“螢火蟲”。其實,每個人看星星,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想法。
1、(出示兩首兒童詩:顧城《星月的由來》、林煥彰《夜晚的天空》)這兩首詩中星星是什么呢?(樹枝戳的微小窟窿、貓咪的眼睛。)
2、讓學生用詩化的語言寫出自己看到的繁星和想象到的畫面,隨課練筆。發(fā)揮你的想象,你覺得天上的星星是什么?你也寫幾句話或幾句詩。(學生匯報分享)
(四)了解背景,升華對“繁星的愛”
1、這繁星,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巴金繼續(xù)寫到——(引讀:“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保?/p>
2、(出示背景,補充介紹:此文寫于1927年,巴金23歲時獨自一人赴法留學途中。在寫給弟弟的信中,他這樣說道:“我雖然知道我們的心不會被那無邊的海洋所隔斷,但是現在我的心確實是寂寞得很!冷得很!”)師:現在你再讀他在海上對繁星的感受,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呢?(出示第1自然段,引導朗讀。)
四、延學拓展,鞏固提升
這節(jié)課我們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去感受自然之美、繁星之美。巴金還寫過這樣一篇文章(出示《海上日出》全文),也適合用這樣的方法去閱讀。課后同學們可以繼續(xù)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自己讀一讀《海上日出》。
[教學板書]
4*繁星
時間地點景象
從前—家鄉(xiāng)—密密麻麻
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
如今—海上—半明半昧
熱愛自由追求光明
[教學反思]
本次授課結束后,我總結了一下本課中如何逐漸體現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首先,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想象畫面,分享自己看到的星空及星空下的遐想,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喚起學生已有經驗,激發(fā)閱讀興趣,為理解文本內容、促進情感共鳴奠定基礎。其次,在品讀課文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用“我愛……我也愛……我最愛”介紹喜歡的地方,為習作中的“向同學推薦一個好地方”提前鋪墊。最后,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抓住關鍵句進行閱讀實踐,提升學生的表達力和審美力。
四年級語文上教案反思篇4
本學期教學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課堂上盡量體現學生自己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課文的探討和歸納。下面從二方面進行總結:
一、學習生字方面。
主要以學生回家預習為主,在課上先進行交流預習的內容,有讀文并評價、生字的認讀、課文主要內容。教師只是將重點的進行提醒,或測試。學生能夠比較主動的學習,整體效果還是不錯。
二、閱讀教學方面:
1、寫景文教學:
在教學時主要是交給學生寫景文的寫作方法。歸納為四個點:一是作者的觀察順序;二是景物的特點,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來,如=景物的形態(tài)、聲音、顏色……;三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四是語言用詞是否貼切,生動。
在本單元的作文寫作中,也從這幾方面入手,但是學生的文章出現很多問題,需要改變的很多。在努力中。
2、描寫人物:
抓住人物的特征去學習,重點從人物的語言、外貌、心理活動、行為等方面細致學習,挖掘人物的品質。
3、語言、傳說等教學:
學生對其有一定的興趣,在課前要求學生廣泛收集與課文相關的文字資料及圖片,形成對其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更易于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對理解課文內容、認識事物、增長見聞、品味語言、領悟寫法、陶冶情操等方面整合起來,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聯(lián)想畫面,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
學生在作文時也能適當的運用這幾種表達方法,寫的還不錯。
三、作文方面:
學生在這學期的作文上有些進步,除了寫好本冊的幾篇作文之外,還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積累,與隨文小練筆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年級語文上教案反思篇5
教學目標:
抓住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
理解和體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抓住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
難點
理解和體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一、回顧上節(jié)內容,提出本節(jié)學習要點
二、賞析文章語言美
1.玩陀螺曾經由于什么原因讓“我”感到懊惱?又是怎樣從懊惱變成了自豪?
2.教師引導從關鍵語句來體會情感的變化。你能找到描寫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的文字嗎?
(1)“為此不知挨了多少責罵,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個孩子無論如何是削不出高質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云,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p>
(2)“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處于恍惚的狀態(tài),老想象著那只陀螺英武的風姿。”
(3)“尤其當我看到這枚‘鴨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時,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在馬路上一顯身手!”
(4)“我的陀螺剛一露面,就招來了一頓嘲笑?!?/p>
(5)“這真是個輝煌的時刻!我嘗到了勝利的滋味,品到了幸運的甜頭。無意中獲得的‘榮譽’,雖然小如微塵,對于好勝的孩子來說,也足以陶醉許久了——直到現在我還能興致勃勃地寫下這些文字,便是一種有力的證明吧!”
?3.你們能通過朗讀來體現我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嗎?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你怎么理解?
5.小結:一個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憂傷與歡樂。與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無比精彩。
三、朗讀句子,學習寫作方法
教師總結寫作方法。
1.用成語進行描寫,生動。
2.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
3.注意刻畫人物的心情。
四、談談文后的體會
讀課文最后一句話,你有什么體會。這句話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表面寫的是陀螺,更像是說誰呢?談對自己的啟示。
板書設計:
陀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能只看外表?
教學反思:
童年生活,因為無憂無慮而快樂,因為有了夢想而精彩,通過這篇課文,我們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種難言的親切感和溫馨會久久地縈繞在我們心頭。在學習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詞句,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豐富語言積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明理。
四年級語文上教案反思篇6
時間匆匆流逝,在惋惜和感嘆過后,才發(fā)現自己前面走過的路,收益甚少。聽了一些優(yōu)秀教師、教育專家、教研員的講座。我的心里豁然開朗,對語文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想法。
回顧過去,勞累、著急、無奈,一直困擾著我。自己每天晚上都像學生寫作業(yè)一樣備課、批作業(yè)到九點多,課堂上又聲嘶力竭地大聲訓斥??蓪W生呢?課堂上多數在擺弄小東西,很少有回答出有價值的答案。課后作業(yè)完不成。一篇課文要上三節(jié)課??荚嚱Y果卻不盡人意。為此,我著急上火,可學生仍然無動于衷。作文更是只布置學生觀察、寫,根本不會有的放矢的指導。學生寫出的文章要么干巴巴的不具體,要么兔子尾巴式的??戳藦堉魅蔚淖魑慕贪?,聽了相關專家的講座,我感到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在體內涌動。
展望未來,自信、希望、有效一直激勵著我。認真鉆研教材,做到集思廣義,及時與同學科老師進行集體備課。針對教研室提出的教學模式,理清思路,按照教、扶、放的思路,提高課堂效率。把預習課文放在課前,讓學生做到四會,即會讀生字、會組詞、會讀課文、會做批注。當成作業(yè)布置給學生,抓好信息反饋,及時了解情況,教給學生相應的方法。作文指導盡量細一些,讓學生有內容可寫。作文批改借鑒任君梅老師的方法,抓兩處亮點,提一點建議。讓每個學生都對作文有新的認識:只要我努力,就有收獲!我沒有白忙活,老師表揚了我呢!原來寫作業(yè)并不難啊!
我堅信:有我的不懈努力,有領導的英明指導,有好學上進的學生,就沒有不高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