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組成教案7篇

時間:2022-10-12 作者:Surplus 備課教案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教師務必要強調邏輯思路清晰,學會寫教案,在往后的教學工作中有著很大的作用,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10的組成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10的組成教案7篇

10的組成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在探索中學習10的分解組成,能根據遞增、遞減的規(guī)律進行推理。

2、理解部分數之間的互換關系。

3、喜歡并愿意參加數學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

洞洞板、白紙、筆。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復習8、9的分解組成。

1、總數是8。

師:我的大鼓敲1聲“咚”。

幼:我的小鼓敲7聲“咚咚咚咚咚咚咚”

……

2、請幼兒在記錄紙上寫出9的分解組成并進行講述。

二、學習10的分解組成。

1、教師出示10個黃色的棋子“黑板上有幾個什么顏色的棋子?”

2、“把這10個棋子分別分給兩個小動物可以怎么分?有幾種分法呢”?

三、幼兒操作,并進行記錄。

1、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2、你是怎么分的?有幾種分法?

四、教師進行記錄并小結。

1、請幼兒說說你是怎么分的?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進行記錄。

2、共同進行歸納整理。(按遞增、遞減的規(guī)律記錄)

3、共同小結:“把10分成兩部分有幾種分法?分別是?”

“除了遞增與遞減的規(guī)律以外,你還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換)

五、游戲“大鼓小鼓”鞏固10的分解組成。

10的組成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組成,了解8分成兩份有七種不同的分法,學習按序分合。

2、引導幼兒觀察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換關系。

3、啟發(fā)幼兒運用互換的方式找出相關的幾組分合式。

活動準備:

磁性動物教具8只,雪花片人手8片,粉筆、作業(yè)本、鉛筆。

活動過程

一、對數游戲,復習7的組成。

1、今天我們來玩對數游戲,小朋友報的數和老師報的數合起來是7。我報1,引導幼兒說出我報6,1和6合起來是7。

2、依次復習7的組成。

二、學習8的組成。

1、今天天氣真好,小馬和小狗都請小兔去它們家做客,這可難壞了小兔們,于是它們決定分開來,一部分小兔去小狗家,一部分去小馬家。我們來看看,有幾只小兔呢?(幼兒回答)幾只去小狗家,幾只去小馬家呢?請小朋友來幫助它們分一分,并用分合式記錄下來,說說分別是幾只。

2、請個別幼兒上前操作,引導幼兒邊分邊說,有幾只去了小馬家,有幾只去了小狗家,并用分合式記錄下來。提醒幼兒每次分的要不相同。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8分成兩份有幾種分法?(7)。

3、找出8分成1和7及7和1的情況,引導幼兒發(fā)現其中的交換關系,再來找找,還有那些是這種交換情況的?原來,我們只要將8分到3和5,就能找出6對分合式,因為兩個數之間是可以交換位置的。

4、現在我們知道了8分成兩份有7種分法,誰會把這7種分法有順序的寫出來,引導幼兒發(fā)現兩個部分數之間遞增、遞減的關系。

三、我也來分一分。

1、每個幼兒分發(fā)8片雪花片,請你將這8片雪花片分成兩份,每一次分的要不相同,分一次記錄一次。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要分成兩份。糾正幼兒不良書寫姿勢。

四、結束活動。

小結幼兒操作情況及上課情況。

10的組成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

2.使幼兒能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初步的自學能力,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及合作互助、創(chuàng)新意識和評價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教具、學具準備:

1.5的分成ppt。

2.數字、點子、實物卡片。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小組學習5的組成。

1、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嘿嘿我的火車一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復習4的分成),咔嚓、咔嚓,火車開到了草原上,看,他們是誰啊?一共有幾只小羊呢?小羊們在青青草原上玩累了,到這2個房子里休息,你們會怎么幫他們安排呢?

二、用數字記錄5的分合。

1、師生討論5的分成,老師記錄下來。

小結5一共有幾種分法。

師:5有幾種分法呢?對,5有4種分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下面我們來看分合號的兩邊,左邊的一部分和右邊的一部分,我們先來看左邊的一部分,你們發(fā)現它們有什么規(guī)律,(不會提示1234),是按什么順序,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就跟小朋友排隊,小個子在前面,大個子在后面一樣,2比1多1,3比2多1,4比3多1,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我們再看右邊是按什么順序,從大到小的順序,小朋友記住了5的分成一共有4種分法。

2、鞏固5的分成。

師:我們一起來看5的分成,如果我們橫過看的話,你們能發(fā)現什么?哪里是一樣的?5分成4和1,只要交換位置5分成1和4,雖然交換位置但是分成是一樣的。老師寫5分成2和3,請小朋友快速的回答我,還可以怎么分呢?5可以分成3和2。小朋友真棒,太聰明!

三、游戲"找朋友",復習5的分成。

1、師:我們一起來玩?zhèn)€"找朋友"游戲,老師這里準備數字卡片、點子卡片、實物卡片,等會兒每個小朋友拿一個自己喜歡的卡片,貼在身上,去找你對應的好朋友,好朋友的卡片和你的卡片合起來要是5,知道了沒有?數字卡片的小朋友找數字卡片,點子卡片的小朋友找點子卡片,實物卡片的小朋友找實物卡片。找到好朋友一定要看一看,你跟好朋友的卡片合起來是不是5。

2、找不一樣的好朋友,合起來是5。

3、小朋友還想不想玩呢,我們到外面一起去玩好不好?

教學反思:

1、在活動中幼兒能夠主動思考,能夠積極和老師配合活動,使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2、幼兒在活動中能夠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將5進行各種各樣的分解。

3、幼兒對本次活動比較感興趣,能夠積極動手去操作。

10的組成教案篇4

活動背景:

幼兒學習掌握數的組成使數群概念得以發(fā)展,進一步理解數之間關系的標志,也為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在數組成教學活動中,我們?yōu)橛變禾峁┝苏n件、多種操作實物,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上數的組成經驗。并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組成,知道5分成兩份有4種分法。

2、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分解畫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數量關系及規(guī)律。

3、培養(yǎng)幼兒的多項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

2、游樂場,設置4個游戲室,每個游戲室提供涂色、劃短線、蓋點子、看圖分合、分實物等不同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運用“找朋友”游戲復習4的組成

師: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去游樂場玩,但有要求,請你們聽音樂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數字合起來是4的朋友。

1、幼兒口述:為什么找他做朋友。

2、檢查對后進入游樂場。

二、學習5的組成

1、出示課件,幼兒觀看、操作,初步感知5的組成。

2、幼兒在主動操作游戲中探索5的4種分合方法。

(1)請幼兒進入游戲室活動,教師簡單介紹游戲材料及操作要求。

a、出示大材料,教師逐一介紹蓋電子、劃短線、涂色、看圖分合等游戲材料的玩法。

師:這些材料都要我們小朋友自己來操作游戲,來玩一玩,分一分,并把你完的不同方法記錄下來,等會兒游戲結束,請你向大家介紹。

b、幼兒進行操作活動,老師巡回指導,觀察了解幼兒操作情況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幼兒互相介紹操作情況。

c、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

d、幼兒講述有以下幾種結果:

a分合正確,但沒有順序,沒有規(guī)律。

b互補規(guī)律。

c交換規(guī)律。

(2)引導幼兒通過分析,比較探索5的最佳分合方法。

三、領獎游戲,鞏固5以內數的組成規(guī)律,并能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

四、活動延伸:

在角色游戲中開設銀行、菜場、超市,把所學的組成經驗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

10的組成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7的分解,知道7有多種分法。

2、在游戲中礬固對7的分解,組成的認識。

3、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學用具:小毛驢、小牛各一只、數字1-7,7的分解圖3張

幼兒用具:豆子每人一筐、記錄表每人一張、鉛筆、橡皮。

幼師知識準備:幼兒已經學習了6的分解、組成。幼兒會書寫數字。

活動過程

一、復習6以內的分解

引導語:今天,我們來玩?zhèn)€我問你答的游戲。請小朋友仔細聽。

二、在操作中感知7的分解組成

1、教師師范操作方法

引導語:誰想幫我取出7粒豆子?怎么分給小毛驢、小牛呢?請把分的結果記下來。

2、幼兒操作、感知7的分解

要求:每次從筐拿出7粒分成兩份,分的要不一樣、要把筐里的豆子全部分完,看看都可以怎么分?

3、請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4、引導幼兒分享操作結果

(1)教師出示三張大的記錄表,記錄幼兒的操作結果

(2)請幼兒感知不同的記錄方法

教學反思

活動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以下方面無論是與否,都應該分析是與否的原因,從而總結經驗或提出改進措施)

⑴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納?是否有適度的自由空間?是否能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fā)展?

⑵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fā)展線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例如,師幼配合情況,教師能否依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在對目標、策略的驗證與分析中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明確今后改進與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jié)課,你會怎樣上?有什么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10的組成教案篇6

目標:

1、學習5以內數的組成,初步體驗發(fā)現“數越大,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遷移整理已有經驗的能力,逐步促進幼兒思維深刻性的發(fā)展。

重點:認識表示數的分合的符號,初步理解組成的意義。

難點:概括5以內各數組成情況,初步體驗發(fā)現數越大,組合的方法越多。

準備:

教具(大房子圖一間2層、數卡“1”3張,“2”2張、“3”一張,表示分合意思的符號四個)學具(操作分合學具出現不同結果的記錄紙、房子圖10張,人手2套1-5的數字卡、寶貼)

過程:重點討論-->幼兒遷移運用-->集體交流-->結束活動

1、重點討論

目標:在上次操作經驗的基礎上,認識表示數的分合的符號“”,理解組成的意義。

指導:a、出示房子圖,引導幼兒將相應數字布置上去,如屋頂上是2,下面2個房間里分別是1和1;b、將房子拿掉,請幼兒講講2、1、1是什么關系,該怎么念,引出“”:分開、合起來的意思。c、同法學習“3”的組成。重點是體會3有2種分法。

2、幼兒遷移運用

目標:在前一次操作經驗的基礎上,遷移整理5以內各數的組成的經驗,并用數字表示。

指導:a、教師介紹玩法b、幼兒在上次操作經驗的基礎上,在房子圖里有數字表示

3、集體交流:

(1)幼兒介紹,教師有序排放5以內各數的組成卡片。重點指導幼兒體會把一個數分成2份,這2份合起來還是原來的數。

(2)在結果出來后,引導幼兒觀察,列出每一個數字分的方法記錄情況,問:記錄每個數字分的方法從2-5有些什么變化?(體驗:記錄越來越多-->分的方法越來越多)

4、結束活動

(1)小結有關數的組成的一些經驗,激發(fā)幼兒下次活動的興趣;

(2)肯定活動中有進步的幼兒。

課后反思:

本課的新知教學部分分為三部分:教學5的組成,教學4、3、2、1的組成,鞏固練習。其中以教學5的組成為重點環(huán)節(jié),主要以啟發(fā)引導教學為主,有效地落實本節(jié)課的重點,而2、3、4的教學在學習5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

這一點也體現了“授人以漁”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知識的正遷移。而教學5的組成,也是按照學生操作---提出困惑---再次操作 ---介紹分析式、讀法---找規(guī)律等逐步展開的,體現了建構知識的一般過程,從現象到本質展開的,滲透數學知識結構間的有序嚴謹的思想。

10的組成教案篇7

設計意圖

一些幼兒園里,大班的兒童還不能很好認識到數的組成和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而數的組成和分解不僅有利于鍛煉幼兒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幫助幼兒從計數活動過渡到運算活動,還有利于幼兒鞏固數的概念和學習加減運算,為小學數學學習打下基礎。而且數量關系是發(fā)展智力的關鍵。缺少對數的組成和分解的能力將不利于幼兒以后數學的學習。為了促進這個問題的解決,筆者設計并實施記錄了這個方案。

活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幼兒通過對水果的分配以及花朵的合并,學習4的合成與分解,并通過學具自主學習5的分解和合成。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幼兒通過分配水果和操作學具,初步掌握操作和探索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幼兒通過對學具自主探索5的合成與分解,加深探索的興趣。

重點難點

(一)重點:通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4的合成和分解的基礎上,幼兒自主探索5的組成和分解。

(二)難點:幼兒通過學具自主探索5的合成和分解。

活動準備

(一)教學用具:3個人物和動物卡片,香蕉、蘋果、橙子卡片各4個,花盆卡片4個,紐扣學具若干份,一段音樂

(二)教學對象:大二班全體幼兒

(三)教學地點:大二班教室

(四)教學時間:30分鐘

活動過程(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個人隱私及肖像權等問題,請不要添加含幼兒肖像的照片?。?/p>

(一)導入部分(情景導入):(3分鐘)

播放背景音樂,引出情景,吸引幼兒注意力

師:你們聽!這是誰在叫?對,小鳥在唱歌。今天天氣特別好,(出示教具)小花請小狐貍和長頸鹿來家里玩。小花拿出一些水果來招待他們,都有哪些水果呢?

師:(音樂驟停)對,有香蕉、蘋果和橙子。小花打算把他們分給小狐貍和長頸鹿。

(二)基本部分(25分鐘)

1、教師引導與幼兒自主探索相結合,學習4的分解和合成。

教師示范與幼兒探索,學習4的分解

師:你們數一數,小花拿出了多少根香蕉(4根)

師:小花想把這4根香蕉分給小狐貍和長頸鹿,那要分成幾份呢?(2份)那可以怎樣分呢?老師幫小花分一下(4分成1和3),并用圖()表示

師:又拿出了蘋果,有多少個呢(4個),請小朋友上來幫小花分一下,要跟老師的分法不一樣的。(幼兒上來分好后,再用圖表示,再請幼兒分橙子。)

小結:無論是蘋果、香蕉、橙子,都是4個,把4分成2份,有3種方法。第一種是把4分成1和3,第二種是把4分成2和2,第三種把4分成3和1。

將故事繼續(xù),學習4的合成。

師:小花請小狐貍和長頸鹿吃完水果后,又請他們去花園散步;。走著走著,小狐貍看見了2盆花,這一盆花多少多(1朵),另一盆花又是幾朵,合起來共多少朵(4朵),并用圖表示。

師:長頸鹿也看見了兩盆花,這一盆多少朵(2朵),另一盆呢?(2朵),一共合起來多少朵花?(4朵),并用圖表示。

總結:4的分解和合成。

2、通過學具,讓幼兒自由探索5的分解和合成。

自主探索5的分解

感知和探索

師:學習了4的分解和合成,那5又可以怎樣分成幾份?(2份)請小朋友先拿出5顆紐扣,試一下。音樂停下來,小朋友就不能再動了。

交流和提升

師:大家都完成了,現在請2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方法。

師:你把5分成了幾份,一份是多少個,另一份是多少個?

小結

5可分成2份,有4種方法,第一種是把5分成1和4,第二種是把5分成4和1,第三種是把5分成2和3,第四種是把5分成3和2)

理解5的合成

師:那老師再提問一下剛剛幾個小朋友。a把紐扣分成2份,一份1個,另一份4個,那一共多少個。(并用圖表示)

(三)結束部分(2分鐘)

小朋友可以和同一組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方法,也可以討論一下還有其他方法嗎?(讓小朋友自主交流出另外兩種分法)

活動總結

這次教學活動是圍繞4和5的分解和合成進行教學,符合大班幼兒教學內容的學習。幼兒已經在中班時具備了理解整體和部分的能力,不過是側重在理解平面圖形的簡單關系上面,在這基礎上,為了以后更好地進行數學運算活動,大班要進一步學習數的組成和分解。這個教學方案正是講解了4和5的合成與分解。讓幼兒知道1和3,3和1,2和2合起來是4,1和4,4和1,2和3,3和2合起來是5。大班幼兒掌握了這些數學知識了,以后就可以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幼兒合起來就是加的意思,從而方便學習加減,讓他們更理解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