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說課教案范文精選8篇

時間:2022-11-28 作者:Kris 備課教案

不同的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方式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寫教案必須要結合實際的能力,通過寫教案,大部分人都可以讓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高中說課教案范文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

高中說課教案范文精選8篇

高中說課教案范文篇1

一、教學目標

1.概述神經(jīng)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2.說明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

3.概述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和人腦的高級功能。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

(2)人腦的高級功能。

2.教學難點

神經(jīng)沖動的產(chǎn)生和傳導。

三、教學課時 2

四、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生思考,師提示。

?提示〕:這些問題具有開放性,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學生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興趣。

?板書〕一、神經(jīng)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縮手反射

膝跳反射

非條件發(fā)射 哈欠反射

反射的種類 驚弓之鳥

條件發(fā)射 談虎色變

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

?思考與討論〕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1.神經(jīng)元包括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為樹突和軸突兩種。神經(jīng)元的長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層鞘,組成神經(jīng)纖維。許多神經(jīng)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著由結締組織形成的膜,構成一條神經(jīng)。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神經(jīng)中樞、傳出神經(jīng)和效應器。

3.不能;至少需要兩個,如膝跳反射等單突觸反射的傳入神經(jīng)纖維經(jīng)背根進入中樞(即脊髓)后,直達腹根與運動神經(jīng)元發(fā)生突觸聯(lián)系;而絕大多數(shù)的反射活動都是多突觸反射,也就是需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神經(jīng)元參與;而且反射活動越復雜,參與的神經(jīng)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參與,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參與。

?問題〕反射活動中,在反射弧上傳導的是興奮。什么是興奮呢?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認識,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提問:興奮的本質是什么呢?如何產(chǎn)生?又是如何傳導的呢?

?答〕略。

?板書〕二、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

三、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

?思考與討論2〕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及板書〕很明顯,由于突觸間隙的存在,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不能以神經(jīng)沖動的形式進行傳遞,而是通過神經(jīng)遞質與特異性受體相結合的形式將興奮傳遞下去的。

?探究與交流】:

突觸中傳遞的遞質中有一種是興奮性遞質叫乙酰膽堿,乙酰膽堿在發(fā)揮作用后,很快被膽堿酯酶分解為膽堿和乙酸。研究發(fā)現(xiàn)有機磷殺蟲劑能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膽堿不被破壞。結果動物會怎樣呢?

?課外實踐】:20xx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yī)學獎授予瑞典和美國的三位科學家,他們在“人類腦神經(jīng)細胞間信號的相互傳遞”方面獲得了重要發(fā)現(xiàn)。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最早發(fā)現(xiàn)了在神經(jīng)細胞之間某種信號的傳導,即所謂的“慢突觸傳遞”。這些發(fā)現(xiàn)對了解大腦的正常功能,以及信號傳導中的紊亂如何引發(fā)神經(jīng)或精神疾病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在這些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人們研制出了治療帕金森綜合癥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藥物。請你收集相關資料并提出自己的觀點。

?板書〕四、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

?資料分析〕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1.成人和嬰兒控制排尿的初級中樞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腦控制。嬰兒因大腦的發(fā)育尚未完善,對排尿的控制能力較弱,所以排尿次數(shù)多,而且容易發(fā)生夜間遺尿現(xiàn)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級中樞,也就是大腦出現(xiàn)了問題。

3.這些例子說明低級中樞受相應的高級中樞的調控。

?板書〕五、人腦的高級功能

?思考與討論3〕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可能是h區(qū)出現(xiàn)了問題。

?旁欄思考題〕

提示:記憶必須加以鞏固才能持久,鞏固的方法是復習。通過各種感覺器官進入人腦的信息量非常大,據(jù)估計僅有1%的信息能被較長期地記憶,大部分都將被遺忘。能被長期貯存的信息是反復被運用的。通過反復運用,信息在短期記憶中循環(huán),從而延長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時間,這樣就使這些信息更容易轉入長期記憶。

高中說課教案范文篇2

一、感悟課標新理念

課 標學習目標

課標重點

1.通過對進化理論不斷完善的發(fā)展歷程的了解來建構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

2.概述科學思維的基本過程。

課標難點

通過對進化理論不斷完善的發(fā)展歷程的了解來建構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

教材脈絡梳理

學習背景探索

生物進化論形成的歷史背景

中世紀的西方,各種學術思想都受宗教束縛,哲學也偏離了古希臘的唯物主義傳統(tǒng),唯心主義占統(tǒng)治地位,表現(xiàn)在自然觀上就是宗教的“創(chuàng)世說”?!?創(chuàng)世說”把世界萬物描繪成創(chuàng)世主上帝的特殊創(chuàng)造物。從創(chuàng)世論的基本思想延伸出兩個教條,即自然界中生物對環(huán)境適應的“ 目的論”和“ 物種不變論”。恩格斯曾這樣刻畫目的論:“根據(jù)這種理論,貓被創(chuàng)造出來是為了吃老鼠,老鼠被創(chuàng)造出來是為了給貓吃,而整個自然界被創(chuàng)造出來是為了證明造物主的智慧”(《自然辯證法》導言)。與古代中國及古希臘哲人的世界萬物從某種混沌狀態(tài)中產(chǎn)生的“演變論”的自然觀相反,創(chuàng)世說認為世界是一下子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且一旦被創(chuàng)造出來就永遠不變了,這種思想從中世紀一直到18 世紀都占據(jù)著統(tǒng)治 地位。

從15 世紀后期的文藝復興到!4 世紀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時期,自然科學各學科逐漸建立起來,涌現(xiàn)出許多偉大的科學家。但這個時期的自然科學仍然沒有擺脫宗教神學的束縛,自然科學家與神學家的差別只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和頌揚創(chuàng)世主(上帝)的智慧。那時的自然科學也是一種神學,即所謂的自然神學,正如邁爾所描寫的:“自然科學既是科學又是神學,神學與科學分不開直到科學與神學離婚之前,實際上不存在真正客觀的、不受約束的自然科學?!?/p>

自然科學的神學觀一直到19世紀中期才逐漸被科學界拋棄。

———根據(jù)互聯(lián)網(wǎng)資料整理

二、研習教材重難點

【溫故知新】

我們知道,大約400多萬年前地 球上還沒有人類。人類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還在莽莽森林中風餐露宿,與獸共舞。幾億年前乃至幾十億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樣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樣出現(xiàn)的呢?生物的進化問題很久以來就吸引著人們去探求,也不斷有各種各樣的爭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

研習點#$ 科學家不斷思考———進化理論的創(chuàng)立和完善

(一)拉馬克和進化理論

(1)理論———用進廢退學說

物種不是不變的,更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能引起生物的變異;環(huán)境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原因。

(2)兩個法則:一個是用進廢退;一個是獲得性遺傳。并認為這兩者既是變異產(chǎn)生的

原因,又是適應形成的過程。

(3)意義:開辟了進化理論的先河,為科學進化論的發(fā)展鋪平了道路。

(4)不足:典型的唯心主義觀點,認為生物的本質本身的意志是推動其進化的動力;

后天獲得的遺傳可遺傳;缺乏必要的實驗證據(jù)。

【領悟整合】

(1)拉馬克的兩條法則

①用進廢退。不超過發(fā)育限度的任何動物,其所有使用的器官都得到加強、發(fā)展、增

大,加強的程度與使用的時間長短呈正比。反之某些不經(jīng)常使用的器官就削弱、退化,以

至喪失機能,甚至完全消失。這就是所謂的“器官使用法則”或“用進廢退法則”。

②獲得性遺傳。某種動物在環(huán)境長期影響下,甲器官頻繁使用,而乙器官不使用,結

果使一部分器官發(fā)達,而另一部分器官退化,由此產(chǎn)生的變異如果是能生育的雌、雄雙親

所共有,則這個變異能夠通過遺傳而保存。這就是被后人稱為“獲得性遺傳”的法則。

(二)達爾文和進化理論

(1)理論———自然選擇學說

過度繁殖: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強,能產(chǎn)生大量后代(基礎)。

生存斗爭:大部分個體被淘汰(動力)。

遺傳變異:生物個體既有親本的遺傳性狀,又會出現(xiàn)變異(內因)。

適者生存:在生存斗爭中,有利變異的個體適者生存,不利變異的不適者被淘汰(結果)。(2)意義:科學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3)不足:對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以及自然選擇如何對可遺傳的變異起作用等問題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

【領悟整合】

(1)自然選擇學說知識的拓展

①選擇的對象。從表面看自然選擇是對一個個生物個體的選擇,而實際上自然選擇是對個體包含的變異進行的選擇。從現(xiàn)代分子遺傳水平看,自然選擇實質上是對變異所對應的基因的選擇,從而改變種群不同基因的頻率。

②選擇的因素。對生物的變異起選擇作用的不是生物自身,而是個體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環(huán)境因素很多,有一種或幾種起主導的選擇作用。如用農藥噴灑害蟲,害蟲大量死亡(無抗藥性),少數(shù)害蟲生存且繁殖后代( 抗藥性)。農藥是這一變化中主導的選擇因素,它把群體中早已存在的抗藥性個體與不抗藥個體區(qū)分開來。如果不噴灑農藥,害蟲無論抗藥與否都能生存。農藥起到了選擇作用,把抗藥性選擇保留下來,并通過繁殖傳給后代,使抗藥性狀在下一代某些個體中得以積累和加強??梢姯h(huán)境對生物變異的選擇是定向的,朝著適應環(huán)境的方向進化。

③選擇的手段。生存斗爭是選擇的手段。生物的過度繁殖與有限生活條件之間的矛盾,必然引起并加劇生存斗爭。通過生存斗爭,使少數(shù)具有適應環(huán)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生存下來,從而完成一次自然對生物的選擇。生存下來的少數(shù)生物個體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豐富的生活條件,迅速生長、發(fā)育,并繁殖產(chǎn)生大量的后代,又引起新一輪的生存斗 爭,生物又面臨著再一次的選擇。所以說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

④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大自然淘汰。生物產(chǎn)生不定向變異,由自然選擇決定這些變異的生存或淘汰。自然選擇只選擇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變異類型,淘汰不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個體,即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2)以長頸鹿的進化過程為例比較拉馬克和達爾文進化觀點的區(qū)別。

①拉馬克觀點:長頸鹿的祖先由于生活在缺乏青草的環(huán)境里,不得不經(jīng)常努力地伸長頸和前肢去吃樹上高處的葉 子,由于經(jīng)常使用,頸和前肢逐漸地變得長了一些,而且這些獲得的性狀能夠遺傳給后代。這樣,經(jīng)過許多代,終于進化成為現(xiàn)在所看到的長頸鹿。

②達爾文觀點:

(三)木村資生和進化理論

(1)提出根據(jù):根據(jù)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主要是根據(jù)核酸、蛋白質中的核苷酸及氨基

酸的置換速率,以及這些置換所造成的核酸及蛋白質分子的改變并不影響生物大分子的

功能等事實。

(2)理論———中性突變進化理論

生物進化的主導因素不是自然選擇,而是中性突變的隨機固定。每種生物信息大分

子都有一定的進化速率。

(3)意義:揭示了分子水平的進化規(guī)律

【領悟整合】

(1)中性突變

中性突變是指這種突變對生物體的生存既沒有好處,也沒有害處,也就是說,對生物的生殖力和生活力,即適合度沒有影響,因而自然選擇對它們不起作用。

(2)遺傳漂變是分子進化的基本動力

大的種群如果發(fā)生了隔離與遷移而形成小種群時,遺傳漂變就可能發(fā)生。綜合進化論認為遺傳漂變對生物進化是有作用的,但是比起選擇來,它的作用要小得多。中性學說則認為,中性突變不引起生物表型的改變,對于生物的生殖力和生活力沒有影響,因而自然選擇對中性突變不可能起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隨機的遺傳漂變。遺傳漂變不只限于小種群,任何一個種群都能發(fā)生遺傳漂變,遺傳漂變是分子進化的基本動力。換言之,中性學說認為,突變大多在種群中隨機地被固定或消失,而不是通過選擇才被保留或淘汰的。

(3)分子進化速率

中性學說認為,分子進化速率取決于蛋白質或核酸等大分子中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在一定時間內的替換率。生物大分子進化的特點之一是,每一種大分子在不同生物中的進化速度都是一樣的。以血紅蛋白的α鏈為例,鯉、馬和人的α 鏈都是由141個氨基酸所構成,其中鯉和馬有66個氨基酸不同,馬和人有18個氨基酸不同。據(jù)此,中性學說指出,分子進化的速率與種群的大小、物種的生殖力和壽命都沒有關系,也不受 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分子進化是隨機發(fā)生的,而不是選擇的結果。

【發(fā)散探討】

問題一:為什么說日本學者木村資生的“中性學說”揭示了分子水平的進化規(guī)律,而且和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相互補充的?

解答:達爾文創(chuàng)立“自然選擇”進化理論,隨著分子進化的研究的發(fā)展。一些科學家積極思考,認為生物進化是以生物大分子為基礎的,只有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的進化才能觸及生物進化的本質。木村資生認為,分子水平上的進化是由選擇中性或近中性突變基因的隨機固定而實現(xiàn)的。而只有當分子進化導致形態(tài)和生理上發(fā)生差異后,自然選擇才能發(fā)揮作用。這一進化理論揭示了分子水平的進化規(guī)律,和達爾文的理論相互補充,更好地揭示了生物進化的本質。

問題二:1984 年 在云南澄江發(fā)現(xiàn)了聞名于世的澄江動物化石群。澄江動物化石群向人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生物在寒武紀呈大爆發(fā)地出現(xiàn),動物的進化要比今天快得多,動物新的構造模式或許能在“一夜間”產(chǎn)生?,F(xiàn)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個動物門類當時幾乎都已存在,只是處于非常原始的狀態(tài)。此現(xiàn)象支持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嗎?

解答:達爾文認為,物種是通過生存斗爭,經(jīng)逐代選擇與積累而形成的,需要經(jīng)過漫長的年代。澄江化石說明,許多新的物種的產(chǎn)生不是微小變異漫長的積累,而是呈大爆發(fā)地出現(xiàn)。因此不支持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教考動向演練】!

1.第一位提出進化觀點與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論相抗衡的是

a.達爾文 b.拉馬克 c.孟德爾 d.沃森和克里克

2.下列哪項不屬于達爾文的進化觀點

a.過度繁 殖產(chǎn)生大量個體 b.生活條件有限引起生存斗爭

c.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動力 d.可遺傳的變異使個體之間產(chǎn)生變異

3.下列敘述中,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觀點的是

a.北極狐因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相似而生存下來

b.長頸鹿因經(jīng)常伸長脖子吃高處的樹葉,故脖子越來越長

c.鳥類因不斷將翅膀展開撲動,故翅膀變得發(fā)達且適于空中飛翔

d.鼴鼠因掘洞穴居,眼睛經(jīng)常不使用,故視覺退化

4.“中性學說”是從 水平上研究生物的進化,該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主導因素是 ,和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 的關系。

研習點2 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科學思維

(一)觀察:人們通過感覺器官感受周圍事物的一種方法

(1)分類

a.定性觀察:用文字或術語而不是用數(shù)字進行描述,包括對顏色、形態(tài)、氣味等變量

的客觀性描述。

b.定量觀察:通過對變量的計數(shù)或測量而得到的數(shù)值,通常需要使用??

些儀器。

(2)基本要求

a.學會帶著問題進行觀察。

b.直接觀察與問題相關的對象。

c.既要觀察局部,也要觀察整體;

d.既要觀察物體,也要觀察環(huán)境。

e.觀察要細致、準確。

f.盡可能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或事物描述(或繪制)出來。

(3)基本方法

a.順序觀察:一般來說,生物學中的觀察要遵循由表及里、由上到下、從前到后、從整體到局部的原則。

b.對比觀察:通過對比觀察來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從而達到同中求異、異中求同。

【領悟整合】

(1)觀察方法主要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a.在無法對生物體進行改變和控制的情況下,要獲得這類生物所反映的真實現(xiàn)象必須用觀察法,例如:野生動植物的考察、古生物研究、生物分類和生態(tài)學研究等。

b.在不允許對生物體加以干擾破壞或改變的情況下進行的研究,必須運用生物學觀察法,如:病理學中動物、植物、人類病理現(xiàn)象的研究。

c.在某些以直接記錄和描述生物現(xiàn)象為基本前提的生物學分支學科中,必須用觀察法,例如:動植物形態(tài)學、昆蟲和微生物分類 學、仿生學等,均需對研究對象的形態(tài)、特征進行描述、記錄,因而也離不開觀察。

(2)觀察與實驗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二)推理:從一件事推出另一件事的方法

(1)因果推斷:就是要判斷兩個事件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2)歸納:是指從個別事物的性質、特點和關系中概括出一類事物的性質、特點和關

系的推理形式。

(3)演繹法 :從一般原理推導出特殊事例的過程

【領悟整合】

(1)不能光憑兩個事件一起發(fā)生,就判斷它們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應通過實驗或者根

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來判斷因果關系是否存在。

(2)要做出正確的歸納,從總體中選出的樣本就必須足夠大而且具有代表性。

求同法:把研究對象的共同之處歸納起來。

差異法:這種歸納推理方法與求同法正好相反,是找出研究對象的差異因素。

求同差異法:“求同法”和“差異法”的綜合應用。

剩余法:剩余法也叫排除法,首先排除不相關的因素,剩余的就是問題的答案{ 。

(3)歸納與演繹法的關系

歸納側重于對經(jīng)驗事實的概括,從經(jīng)驗升華為結論,從個別的、表面化的、缺乏普遍

性的經(jīng)驗中抽象出一般原理,把握個性中的共性。這是一種必然性推理;演 繹則是對??

般性原理的應用,前提和結論之間存在必然聯(lián)系,是一種必然性推理。這兩種推理的思

維方向是相反的。人們的認識總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兩種思維方法,從個別事實引出一般

結論、概念,又從一般原理引出個別結論而使認識不斷深化。

(三)分類: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體歸類到一起的方法

對自然界多樣的生物進行分類主要有三類方法:

第一類為形態(tài)學方法,即僅根據(jù)生物主要形態(tài)特征的異同對生物進行歸類,它不考慮這些具有相似特征的生物是否具有共同的祖先或是否具有同源性,單純形態(tài)學的分類方法現(xiàn)今已經(jīng)很少被認可。

第二類只強調生物之間遺傳進化的關系,注重研究一類生物多久以前從另一類生物中分支出來。

第三類為經(jīng)典的進化分類法,是第一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的綜合應用,它既考慮生物進化分支的時間,又注重生物形態(tài)特征的異同。這種以生物的進化為線索,比較生物最重要的形態(tài)特征和親緣關系 建立起來的分類系統(tǒng),目前已被人們廣泛接受。

(四)建立模型:用來顯示事物的或者過程的表現(xiàn)手段,如畫圖、表等

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細節(jié)、非本質的聯(lián)系,以簡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去再現(xiàn)原型的各種復雜結構、功能和聯(lián)系,是連接理論和應用的橋梁。

根據(jù)模型所代表和反映的方式可以分為三大類:

(1)物質模型方法 用實物代替原物進行研究的方法叫做物質模型方法。例如細胞

的結構模型、被子植物花的結構模型、蛋白質的結構模型、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細胞膜的結構模型等。

(2)想象模型方法 用想象的抽象物代替原型進行研究的方法叫做想象模型方 法。

這種方法是人們抽象出生物原型某些方面的本質屬性而構思出來的,使對象簡化便于研究。例如,物質出入細胞的模型、細胞分裂過程模型、光合作用過程模型、呼吸作用過程模型、動物的個體發(fā)育過程模型等。

(3)數(shù)學模型方法 用符號、公式、圖象等數(shù)學語言表現(xiàn)生物學現(xiàn)象、特征和狀況的

方法稱為生物學數(shù)學模型方法。如:課本中的細胞分裂過程中#$% 含量,染色體數(shù)量的變化曲線,酶的活性受溫度、酸堿度影響的曲線等數(shù)學模型,通過計算機的數(shù)據(jù)模擬,結合相應的生理過程,建立模型,以形成同學們對問題的解釋、判斷和預測。

(五)交流:與他人交換 看法、分享信息的過程有效的交流需要許多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與建立模型能力。

(1)科學探究的交流

(2)反思是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反思的態(tài)度如下:

a.傾聽和尊重他人質疑;b.承認不同的觀點;c.解釋或幫助;d.吸納中肯意見;f.修

正自己觀點或結論。

【發(fā)散探討】

問題一:觀察一朵花的基本結構時,觀察的順序應該是什么?

解答:首先觀察花的外形;然后從外到內依次數(shù)清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數(shù)目,并

觀察它們的形態(tài);接著觀察花藥及花粉;最后觀察子房及胚珠。

問題二:假設你是一個生物分類學家,對青蛙、壁虎、蜘蛛、虎、蟾蜍、蚯蚓、蜥蜴、蜜蜂、鳥、貓、魚怎樣進行分類?

解答:略

【教考動向演練】

5.我們在學習生物科學的理論和知識的同時,更要學習如何像科學家那樣進行 的過程。

6.有效的交流需要許多技能,包括 與 能力。

7. 判斷蚯蚓是不是環(huán)節(jié)動物?這一問題的回答是這樣的:所有的環(huán)節(jié)動物都有分節(jié);??

有的蚯蚓身體也是分節(jié)的;所以,所有的蚯蚓都是環(huán)節(jié)動物。這樣的結論是經(jīng)過下列

科學思維哪一過程得出的

a.觀察 b.建立模型 c.分類 d.推理

8.在生物探究學習中,下列不屬于常用的觀察儀器的是

a.放大鏡 b.顯微鏡 c.天平 d.離心機

9.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是屬于

a.物理模型 b.概念模型 c.數(shù)學模型 d.實物模型

三、探究解題新思路

基礎拓展型

題型-. 進化理論的理解和運用

例1. 下列對“用進廢退”、“自然選擇”、“中性學說”三種進化理論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用進廢退理論開辟了進化理論的先河

b.自然選擇學說是達爾文在很多事實的基礎上思考得出的

c.中性學說是對自然學說的否定

d.對科學的熱愛和興趣是達爾文等開展研究、思考的動力

[研析]用進廢退理論由拉馬克提出,開辟了進化理論的先河,為科學進化論的發(fā)展鋪平了道路;“中性學說”揭示了分子水平的進化規(guī)律,和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相互補充的,而不是否定。

[答案]c

點評 很多所謂的“永恒”、“定律”并不是絕對不變的,要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

題型2. 科學思維的基本過程的應用

例2. 在你做把一草履蟲分別放在肉汁和鹽水中,了解其生活狀況并總結得出相應結論的實驗過程中,你應該如何進行你的工作?你認為最難的是哪一步?為什么?

[研析] 生物科學研究中經(jīng)常用到的推理方法主要有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在研究過程中,通過觀察獲得大 量具體的、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對這些材料經(jīng)過推理,抽象和概括出各種生命現(xiàn)象的本質屬性和必然聯(lián)系,再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表達出來或貯存起來。生物學中的各種基本概念、規(guī)律、原理等都是概念、判斷、推理的具體體現(xiàn)。這些就構成了生物學的知識體系。

[答案]按照科學思維的觀察、推理、分類、建立模型及交流過程進行實驗研究,總結得出相關結論。其中最難的一步應該是推理,要對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多種可能的解釋、判斷,要求推理過程依據(jù)事實,科學合理,思路嚴密,考慮全面。

點評 生物科學研究離不開科學思維,其基本過程包括觀察、推理、分類、建立模型、

交流等步驟。

【教考動向應用】!

1. 下列哪項不屬于拉馬克的進化觀點

a.用進廢退 b.獲得性遺傳

c.環(huán)境改變引起生物變異 d.自然選擇決定進化方向

2.在下面的敘述中,不屬于達爾文對長頸鹿進化過程的理論解釋的是

a.長頸鹿祖先的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

b.祖先產(chǎn) 生的后代中存在著變異個體

c.在攝食的生存斗爭中,頸和前肢較長的個體得到生存

d.微小有利的變異通過遺傳而世代積累

3. 是對理論的支持;對此做出解釋則是 過程。拉馬克發(fā)現(xiàn)古代生物與現(xiàn)代生物既相似又相異所采用的方法是 ,并在此基礎上得出 的科學結論。

高中說課教案范文篇3

??說教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內心的落寞、惆悵的情緒。

?雨巷》編排在必修1第一單元的第二課,屬于精讀課文。第一單元還選取了毛澤東、郭沫若、徐志摩幾位現(xiàn)代詩人的代表作品。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符合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要求,使學生能夠受到詩歌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能力。

① 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

② 感知詩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從意象入手分析鑒賞詩歌的方法。這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

③ 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介紹與《雨巷》相關的資料,能夠開闊眼界與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

①本詩教學按“走進雨巷 激趣導入arr;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arr;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arr;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的過程進行。

②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詩歌形式的音樂美、意境的朦朧美、情感的含蓄美。

③通過介紹《雨巷》的衍生藝術作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思維。

⑶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①通過朗讀品鑒,從作品中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

②通過推薦《雨巷》的衍生藝術作品,培養(yǎng)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法與學法。

⑴教法。

①情境教學法 。情境導入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同時營造與課文一致的氛圍。

②導讀與誦讀法

?語文新課標》提到朗誦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朗誦有利于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養(yǎng)語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朗誦也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活動。通過朗誦,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語言文字的音韻美。

③交流與討論法

新課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中,就能很快突破重難點,在意向和象征意義中尋找到溝通兩者的橋梁。

④ 拓展與遷移法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通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⑵學法

①自主誦讀法

詩歌是一種凝練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只有帶感情的多讀,才能真正把握詩歌意蘊。

②聯(lián)想與想象法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lián)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p>

③合作和探究法

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于閱讀個體的生活經(jīng)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個體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體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也該是個有效而簡單的辦法。

??教學過程

由于《雨巷》是一篇比較經(jīng)典的文章,所以我將把《雨巷》分成兩個課時完成我的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改進,是語文教學取得顯著成效的關鍵,我將打破“先介紹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傳統(tǒng)教法,一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設計了“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這四個層層遞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一課時,側重課文的導入與誦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課時,側重分析探究課文的重難點,鍛煉學生的分析研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

第一課時:

1. 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

首先介紹我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在上課開始時要求大家盡量閉上眼睛,欣賞純音樂《雨巷》,欣賞時一定要帶著想象,提前進入雨巷的學習氛圍。連續(xù)聽兩次后,開始打開課本。

設計意圖:《課標與教學要求》中葉提出要求:“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閱讀和鑒賞,不斷激發(fā)學生興趣”多媒體導入,用音樂營造一種與詩歌相一致的氣氛,可以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為學生把握詩歌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帶著想象去聽一首曲子,也可以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shù)第一,創(chuàng)造力排名倒數(shù)第五。所以我在教學中會強化學生的“想象力教育”。

2. 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散文,要重視作品的閱讀鑒賞活動,注重誦讀的指導,從內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從語言的品味到表現(xiàn)手法的品評,都離不開對文本的誦讀。”因此,我要求學生根據(jù)初中已有的知識(詩歌的節(jié)奏和停頓),誦讀詩歌。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將設計一個活動就是在班上組織一次“模擬招聘會”。假設招聘方是一家電視臺,招聘中學生節(jié)目的業(yè)余主持人,由同學自己扮演考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朗誦《雨巷》,當然也可以在朗誦的同時配以表演成分演繹《雨巷》,鼓勵應聘者以自己獨創(chuàng)的個性方式朗誦《雨巷》,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在應聘之前要參加一個小小的培訓班。此時教師的身份變成培訓班教師的角色,而每一個學生的身份則變成應聘者的角色。

設計意圖:通過這種“模擬招聘會”的活動方式,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也可以提前讓學生進入社會角色,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與潛力。

下面是培訓班的學習過程。

⑴讓學生自由誦讀詩歌,整體感知,把握基調??勺屢粌蓚€同學嘗試朗誦。讓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直覺先做一個感性評價。

⑵接著播放優(yōu)秀錄音帶《雨巷》。

教師明確,學生領悟:

① 詩行的頓數(shù)基本為三頓

效果: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② 單字頓都設置在詩的首行。

效果: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③ 復沓句式的妙用

例如:第三節(jié):“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jié):“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這些連貫的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huán)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

效果:復沓也表現(xiàn)在《雨巷》首尾兩節(jié)上,從而使詩歌節(jié)奏顯得整齊和諧。

④ 詞的重疊運用

如:“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分析: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

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

有時在詩節(jié)的分開處,如二、三節(jié)間的“彷徨”。

效果: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停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jié)奏。

⑤ 押韻的位置錯綜變化

巷 娘 悵 茫 惶 (ang)

⑥一些重點字的強調

如:“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a聽范讀,學生總結:悠長二子讀的長而凝滯,才能體現(xiàn)出情感的抑郁與惆悵。

b教師在黑板上標示:悠——長,悠——長

c延伸閱讀,加強把握詩歌中的特殊字詞或句式。

等 (寒山石)

夜 長

燭短

風把你的名字念叨了一遍又一遍

中秋月(桑恒昌)

自從母親別我永去,

我便不再看它一眼,

深怕那一大滴淚水

來,

濕了人間。

(3)然后,邀請學生和教師一起配樂輕聲地朗讀詩歌。

(4)最后以小組的形式分頭進行面試。應聘學生可以在朗誦標準的基礎上自由發(fā)揮。由評委學生指出應聘學生在朗誦中的優(yōu)缺點。讓學生自我反思,自己在朗誦方面的長處和短處是什么?如何揚長避短?

(5)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優(yōu)秀應聘學生。在全班面前朗誦表演。由全班同學打分。選出獲勝者。

(6)布置課下作業(yè),有感情地背誦《雨巷》。

第二課時

詩歌不僅要讀,還要品和悟。品悟詩歌要從意象入手。承接上面的朗讀,我設計以下三個問題:

⑴找出本詩的意象,并從詩中找出描述意象特點的詞語,概括這些意象的共同點。

⑵詩中多次出現(xiàn)了丁香這一意象,詩人為什么用丁香來形容姑娘?

⑶詩人刻畫一個憂郁的丁香姑娘,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⑴找出本詩的意象,并從詩中找出描述意象特點的詞語,概括這些意象的共同點。

(學生回歸文本很容易得出如下結論:

雨巷: 悠長、寂寥。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丁香姑娘:丁香姑娘。 結著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哀怨、默默、冷漠、凄清、惆悵、飄過、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消散了……

我:冷漠、凄清、惆悵。給人迷茫傷感的感覺。

共同點:調子都是壓抑、低沉的、凄迷的,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朦朧凄美的意境。這就是本詩的第二美——意境的朦朧美。

⑵詩中多次出現(xiàn)了丁香這一意象,詩人為什么用丁香來形容姑娘? 而不說成蘭花姑娘,梅花姑娘或是菊花姑娘

(出示梅花,蘭花,菊花的圖片供學生理解)比一比:

梅花:不畏霜雪,凌寒獨放,濃郁芳香——高潔

蘭花 : 常青、獨秀、幽香、素雅——清逸

菊花: 在百花紛紛枯萎的秋冬季節(jié),傲霜怒放,不畏寒霜欺凌——孤傲

(出示丁香花的圖片供學生理解)

丁香顏色為白色或紫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美麗、高潔

丁香未開時形狀像結,所以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

——愁怨、易逝

教師可以補充兩句詩作為提示: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朵较场?李 璟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洞?贈》 李商隱

總之,丁香給人美麗、高潔、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覺。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憂愁、凄婉、容易消失離去的。用丁香形容姑娘不僅寫出了姑娘的淡雅、美麗,還刻畫出了她那楚楚動人的憂郁。

中國詩歌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用意象來傳情達意,歷代詩人在意象的使用過程中使其逐漸形成了特定的比喻義和象征義。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這樣一種意識,培養(yǎng)這種能力,使其在以后的詩歌閱讀鑒賞中有據(jù)可依,有法可用。這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3、詩人刻畫一個憂郁的丁香姑娘,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丁香姑娘既可以是詩人的愛情追求,也可以是同伴或知己,還可以是對美好理想、人生信念的追求, 在此主旨下,其他兩個意象的象征意義也顯露出來“我”代表著在現(xiàn)實與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體驗痛苦、無奈和煎熬的進步青年。 雨巷象征著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即黑暗沉悶的社會現(xiàn)實。

至此我們有領悟了這首詩歌的第三美——情感的含蓄美

(補充問題:《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開放題目,讓學生們自由發(fā)揮,鼓勵學生們發(fā)表獨特見解,言之成理即可。)

4.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

向學生展示詩歌《雨巷》衍生的其他藝術形式。

⑴歌曲《雨巷》

⑵春晚舞蹈《小城雨巷》

⑶改編歌詞《雨巷》(祈湛)《那條雨巷那場雨》(雨如笙)

⑷繪畫《雨巷》

設計意圖:開拓學生思路,增長學生見識,激發(fā)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印象。

4. 課后作業(y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了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強化學習目標,學會用意象鑒賞詩歌我設計了以下拓展練習: 搜集整理古代詩歌中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義。

教師給出一些實例:竹、松、荷、月、流水,烏鴉、寒蟬、白云……也可以讓學生自由搜集喜歡的意象,寫出賞析性文字,在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雨巷

戴望舒

走進雨巷 彷徨雨巷 感悟雨巷 走出雨巷

(聽一聽) (比一比) (找一找) (看一看)

高中說課教案范文篇4

設計理念:新課標理念(任務型學習) 單篇設計教學。

教材分析:位于《唐宋八大家選讀》書信專題

主題:學半山說理,寫有理文章

情境:生活中每天都會發(fā)生各種不同的事件,而每件事注定都與“我”有關,如何看待?如何評判?

資源:重慶公交車墜江案始末、一則較流行的社會言論(佛系生活方式)

任務:清晰地表達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

活動:對各種社會事件的議論評判的寫作與交流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毛澤東研讀韓愈文章的故事。馬云與金庸的故事。

我們可以從文學作品中汲取什么?寫作技巧和人文精神

生活中每天都會發(fā)生各種不同的事件,而每件事注定都與“我”有關;正如魯迅所言: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這些事件,你如何評判?現(xiàn)狀是我們同學寫議論文,不會講理,往往是論據(jù)的堆砌。其實,講理有講理的方法,《答司馬諫議書》就是一篇完美的示范。今天,老師來給大家上一堂另類的文言文課。學半山說理,寫有理文章

探究說理方法:

王安石政論文突出的特點是:結構謹嚴, 說理清楚,行文一氣貫注,“如一筆書”。

研讀文本第二節(jié),討論作者是如何說理的?(檢查預習)

(一)分層次

問題1:實施變法后,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形?司馬光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2:王安石革新變法的理由是什么?(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3:在王安石看來,司馬光反對變法的原因是什么?(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二) 如何說理?

1.定角度(辨名實,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與革新變法名實不明)

司馬光3400余字,引經(jīng)據(jù)典、恐嚇威脅、面廣量大,王安石從宏觀角度著眼,綜合分析,芟鋤枝蔓,敏銳地弄清問題的實質,拎出要點,使得文意顯豁,是非判然。

其起也,或從髙遠處落墨,或直標題旨,或徑為斷案,或明揭要旨之定義與說,既善取勢,又極簡煉。--------陳祥耀先生

2.析原因(人---習于茍且;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

3.究實質(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實踐活動一: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始末回放】

10月28日上午10時08分,重慶萬州區(qū)長江二橋上發(fā)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當?shù)?2路大巴車與一輛轎車相撞后,沖破護欄掉入長江。目前尚不清楚大巴車上乘客數(shù)量,傷亡情況不明。

接著部分媒體在跟進報道中提到“事故是小轎車逆行所致”及“疑似肇事女司機坐在路邊,腳穿高跟鞋”,于是網(wǎng)上廣泛流傳著“事故系一女司機駕駛的紅色私家車橋上逆行所致”的消息,部分網(wǎng)民開始對小轎車駕駛員進行“圍攻”,群嘲女司機群體。

11月2號《人民日報》權威發(fā)布:經(jīng)過官方數(shù)據(jù)恢復、調查走訪等多方確認,重慶萬州公交車事件原因系劉姓女乘客與司機激烈爭執(zhí)互毆致車輛失控。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100字左右(只需寫提綱)

示例:

定角度:社會輿論(女司機被群嘲,輿論失衡讓事件變形)

析原因:1.環(huán)境使然,2.懶惰及畏怯的心理,3.獨立思考的意識缺失導致盲從心理。

究實質:缺乏理性

定角度:當事人

析原因: 1.被快節(jié)奏裹挾、與“慢”生活漸行漸遠。不聽他人言語、不看他人情緒,受不了舒緩,等不及真相;2.矛盾疊加,公平公正一旦“照顧不周”,難免滋生各種負面情緒;3.網(wǎng)絡“哄客文化”添油加醋,臟言臟語更是漫天遍地。

究實質:戾氣重

定角度:乘客

析原因:1.主持正義太廉價,有可能會有慘重的代價;2. 明哲保身的“智慧”哲學(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究實質: 冷漠

實踐活動二:

佛系,網(wǎng)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最早來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雜志,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wǎng)絡,并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佛系”衍生詞,“都行”“可以”“沒關系”是“佛系青年”的三大口頭禪。“無可無不可”,“隨遇而安”,“隨便都行”,“不求輸贏”……: 這似乎就是某些人追求的“佛系生活方式”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400字左右。

定角度: 不認可“佛系生活方式”

析原因:

1.欲望太多,行動太少,導致心理落差;

2.當今社會,生活壓力大、工作節(jié)奏快,青年人應對壓力的方法、信心、意志不足;

3.“階層固化說”讓青年人的奮斗看上去效應不明顯;

4.網(wǎng)絡的傳播讓這種負面能量得以產(chǎn)生認同式的爆發(fā)。

究其原因與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車水馬龍的繁華有關。在一個大城市里,人們被要求高效率工作,高效率生活,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效率要高,就得事事爭先,時時保持高昂的熱情和警覺的意識。可人終究是人,不是機器,時刻緊繃的大腦會疲憊,會痛苦。而“佛系”提倡的“隨它去”“無所謂”正契合人們一種向往的生活方式,不爭不搶,不急不躁,笑看庭前花開花落。

究實質: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懶惰,不思進取)

佛系必然導致不求上進,漫無目的,沒有目標追求,不愿背負風險,不希望承擔責任,缺乏奮斗、拼搏精神,這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不要在可以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不要在本該斗志昂揚的時刻選擇頹喪。珍愛生命,不要做佛系青年。

定角度: 認可“佛系生活方式”

析原因:1.代表的是心如止水的處事心態(tài),能夠幫助青年直面困境、放棄執(zhí)念,消解內心的糾結和不安,更好地向前走。2.較為隨便的生活態(tài)度,看似無所應對,其實是給自己筑起了一道不高不低的圍墻,將自己保護在內,既不會將自己完全暴露在外,也不會完全與世隔離,擁有一定的保護,才能在社會這條滿是荊棘的道路上安穩(wěn)地走下去。

究實質:體現(xiàn)的是一種平和、淡然的生活態(tài)度,并不是放棄生活,也不是毫無作為。

定角度: 辯證地看(生活上佛系,學習工作上非佛系)

析原因:1.佛代表的是放下自我,擺脫私心;2.學習或做事需要奮發(fā)進取、勇于擔當;3.對于名利要隨意超脫。

究實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

附:學案

?答司馬諫議書》學案

學半山說理,寫有理文章

思考題:

一、劃分第二節(jié)結構層次

問題1:實施變法后,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形?司馬光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2:王安石革新變法的理由是什么?(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3:在王安石看來,司馬光反對變法的原因是什么?(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二、歸納總結第二節(jié)說理特點。

語言材料一: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始末回放】

10月28日上午10時08分,重慶萬州區(qū)長江二橋上發(fā)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當?shù)?2路大巴車與一輛轎車相撞后,沖破護欄掉入長江。目前尚不清楚大巴車上乘客數(shù)量,傷亡情況不明。

接著部分媒體在跟進報道中提到“事故是小轎車逆行所致”及“疑似肇事女司機坐在路邊,腳穿高跟鞋”,于是網(wǎng)上廣泛流傳著“事故系一女司機駕駛的紅色私家車橋上逆行所致”的消息,部分網(wǎng)民開始對小轎車駕駛員進行“圍攻”,群嘲女司機群體。

11月2號《人民日報》權威發(fā)布:經(jīng)過官方數(shù)據(jù)恢復、調查走訪等多方確認,重慶萬州公交車事件原因系劉姓女乘客與司機激烈爭執(zhí)互毆致車輛失控。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100字左右(只需寫提綱)

語言材料二:

佛系,網(wǎng)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最早來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雜志,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wǎng)絡,并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佛系”衍生詞,“都行”“可以”“沒關系”是“佛系青年”的三大口頭禪。“無可無不可”,“隨遇而安”,“隨便都行”,“不求輸贏”……: 這似乎就是某些人追求的“佛系生活方式”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不少于400字。

詞語來源

2014年,日本某雜志介紹最近流行的一種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

他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內心往往具有以下特點: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jié)奏去做??偸窍诱剳賽厶闊幌朐谏厦尜M神費時間,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和女生在一起會感覺很累。

衍生詞語

2017年12月,因網(wǎng)絡傳播,“佛系”在又刷屏了。引申出來的詞語有“佛系買家”“佛系職員”“佛系戀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生活”“佛系追星”,也有人反對佛系,而提出“道系”“儒系”等詞。

佛系買家——據(jù)說是指這樣一群消費者,在網(wǎng)上購物時,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絕不找賣家咨詢,買到東西后覺得不合適通常也懶得退換。買到假冒偽劣產(chǎn)品,氣憤地寫一個聲情并茂的差評,然后心情奇跡般地平復了。

佛系職員——對工作喪失熱情,前已無通路,后不見歸途。索性放下執(zhí)念,不喜不悲、不怒不嗔。老板罵我,我說“哦知道了”;老板表揚我,我說“哦謝謝”;工作量劇增,我說“哦好的”……心處于躺平狀態(tài),活成了一個大寫的“哦”。

佛系戀人——不作不矯情不強求。兩個人在一起待著舒服就湊合著過了,被傷害了也懶得一哭二鬧三上吊。分手之后一般會說聲拜拜然后大步走開,糾纏不休不如獨自飲酒。剪個頭、做個美甲、買幾身新衣服,就能恢復到無悲無喜的狀態(tài)中

吳艷,連云港外國語學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連續(xù)16年從事高三教學工作,市“333工程”科研標兵,市教科研專家?guī)斐蓡T。獲市首屆專業(yè)研究能力大賽一等獎,曾多次獲省師陶杯、市五四杯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發(fā)表教學論文及散文近百篇。

高中說課教案范文篇5

復習重點:

1、世界和中國的人口增長趨勢

2、人口增長對生物圈的影響

3、嚴峻的環(huán)境問題

4、人類發(fā)展和生物圈的關系

5、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

教學方法:講解、討論、總結、練習

教學儀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重點知識歸納

1、人口增長過快:地球上人口的承載能力大約是80億。

2、和人類活動有關的環(huán)境問題主要有:酸雨、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增強、水污染、噪聲污染和土壤污染。

3、酸雨:形成原因:工業(yè)生產(chǎn)中燃燒煤和石油等會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們在空氣中被氧化,進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隨降雨落到地面。

范圍:ph小于5.6的雨水。

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響農作物生長,影響魚類和水生生物生長,腐蝕建筑物、雕塑等。

4、臭氧層破壞:臭氧層具有吸收紫外線的能力,破壞后,紫外線直接照射地球,導致皮膚癌患者增加,也可能對人眼造成傷害。

5、溫室效應: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能阻擋從地球表面輻射到宇宙空間的熱量,從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的現(xiàn)象。(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卻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

6、水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體,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其中生物的組成發(fā)生變化,降低水體使用價值。污染物有工業(yè)廢水、農業(yè)廢水和生活廢水。

7、噪聲污染:種類有交通噪聲、工廠噪聲、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和家庭生活噪聲。

8、土壤污染:大量施用農藥污染了土壤。

9、垃圾處理的方法:焚燒、填埋、堆肥。

10、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葉、剩飯菜)和危險有害垃圾(廢電池、廢燈管、過期藥品)

二、重點習題講解

1、環(huán)境污染已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威脅,下列名詞與環(huán)境污染有關的是()

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溫室效應⑤赤潮⑥潮汐⑦噪聲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⑦

分析:和人類活動有關的環(huán)境問題主要有:酸雨、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增強、水污染、噪聲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而赤潮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學家認為,赤潮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環(huán)境污染。大家知道,有毒物質進入海洋時,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危及海洋中動植物的生存,但是,大量涌進海洋的廢水之中、并不都是有毒的東西,有些還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要素、如氮、磷和碳等,若這些營養(yǎng)鹽過于豐富,這時就出現(xiàn)了"富營養(yǎng)化"現(xiàn)象,過多的營養(yǎng)物質會使藻類、鞭毛蟲等生物繁殖得很快,就這樣赤潮生物進行了爆炸性的繁殖,這些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后,就會把海水"染"紅。赤潮來臨時,魚類常常大批死亡。由以上分析可知:選項c正確。

2、判斷:平常下的雨也是酸性的,所以也可以稱為酸雨。

分析:錯誤。只有ph值小于5.6的雨才稱為酸雨。

3、判斷:能夠吃到野生動物或者能夠使用野生動物做成的用品,說明自己很有品位。

分析:錯誤。野生動物的存在豐富了動物的物種資源庫,物種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吃野生動物或者使用野生動物做成的用品,說明這個人愚昧無知,根本不是有能力的表現(xiàn)。

三、練習

1、選擇題

(1)目前,我國采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 )

a、焚燒 b、填埋 c、堆肥 d、abc三項都正確

(2)下列哪種氣體可以造成酸雨危害()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氣

2、填空

生活垃圾一般分為三類:

垃圾,如

垃圾,如

垃圾,如

3、連線

水污染工廠排放的濃煙

大氣污染生產(chǎn)、生活中排放的污水

土壤污染工業(yè)生產(chǎn),交通運輸產(chǎn)生的噪聲

噪聲污染向農田施加大量的化肥

答案1、(1)d、(2)c、2、可回收,廢紙等;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等;危險有害垃圾,如廢電池等3、水污染連生產(chǎn)、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大氣污染連工廠排放的濃煙;土壤污染連向農田施加大量的化肥;噪聲污染連工業(yè)生產(chǎn),交通運輸產(chǎn)生的噪聲。

高中說課教案范文篇6

教學目標:

?知識】:了解細胞學說的發(fā)展過程

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細胞形態(tài)多樣性與功能多樣性的關系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技能】: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

制作臨時裝片

觀察不同細胞的差異

?情感態(tài)度】:認同科學探索是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

認識水華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禁采發(fā)菜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細胞的多樣性,特別是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是本課的重點。而了解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用具:實驗材料、顯微鏡、ppt幻燈片。

課前準備:準備好實驗的材料(選取多少種細胞?)。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使用顯微鏡的高倍鏡觀察集中細胞

(二)第一課時的課后練習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彩圖,回憶4種細胞的來源以及復習在初中階段所了解的細胞的結構。

簡單復習一下顯微鏡的使用。用幻燈片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并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并以問題作為引導:你觀察的是什么細胞;從低倍鏡轉換到高倍鏡后,視野發(fā)生了怎么樣的變化?為什么要先用低倍鏡找到目標并將其移動到視野中央,再轉換高倍鏡?嘗試用簡圖來描述一下你觀察的細胞;你認為造成細胞形態(tài)結構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同種生物之間和不同種生物之間比較)

小結,造成細胞形態(tài)結構差異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異。

課后聯(lián)系第1、2題

第一題:答案是b

第二題:(1)上皮組織細胞、角質保護層細胞、皮下結締組織細胞;表皮細胞、保衛(wèi)細胞、葉肉細胞、導管細胞、篩管細胞。(2)共同點: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相異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3)因為兩者都有多種組織有機結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學生活動

思考并回答問題

制作臨時裝片并觀察。思考討論老師的問題,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練習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第二課時)

(三)細胞學說及其建立過程

課后練習

科學前沿

本章小結

自我測試

引導學生比較上一節(jié)實驗課所繪制的細胞圖與大腸桿菌相片、模式圖的差異。提出問題:兩種細胞之間的主要區(qū)別在哪里?

導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概念、以及兩者之間的代表生物。(真核細胞如動物、植物、真菌;原核細胞如細菌、藍藻)

以藍藻作為例子介紹原核細胞的生活習性。

1.什么是藍藻,身邊熟悉的藍藻有那些代表生物?(發(fā)菜、水華)水華對環(huán)境的影響和禁采發(fā)菜的環(huán)保意義。

2. 形態(tài):比較小,營養(yǎng)方式。細菌主要以寄生、腐生為主,而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3.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

4.用幻燈片比較一下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不同點。然后比較兩者的相同點,突出細胞核與擬核物質組成的共同性。

設問:被譽為現(xiàn)代生物學三大基石是什么?(達爾文的進化論、孟德爾遺傳理論、細胞學說)

簡單地解釋細胞學說的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描述了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第二要點描述了細胞的生命活動;第三要點描述細胞的繁殖。(可以以設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講)

以討論題引導學生閱讀“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資料。

課后練習3:根本區(qū)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共性是細胞核的組成物質。

高中說課教案范文篇7

教學重點: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和平問題和發(fā)展問題

教學難點: 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國際關系

教學方法:講解法 事實說明法

教學過程:

(一)國際關系

1、定義: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1)國際關系是指超越國家界限的各種行為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它包括國家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一國范圍內的任何關系都不屬國際關系。

(2)在這些國際關系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即各國政府間的關系)是最主要的,因為國家是國際社會的最基本成員,國家之間的關系是其它一切國家關系的基礎。

2、內容: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關系

3、形式:共處與競爭、合作與沖突、屈服與對抗、和平與戰(zhàn)爭等。其中,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其基本形式

4、決定: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

(1)國家利益是一國制定和確定對外政策及其目標的基本依據(jù),是決定國際關系的基本因素。

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與推行本國對外政策的基本依據(jù),是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任何國家總是根據(jù)自身的利益而行動的。每個國家的對外政策,首先是為了維護本國的獨立和安全,其次是為了謀求和保護本國經(jīng)濟利益,各國政府為了實現(xiàn)上述的目標,都要制定相應的、具體的外交政策。因此,國家利益是國際社會中各主權國家相互交往、合作與沖突的基本前提與緣由。

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構成了國際合作的基礎。而利益不同則是引起國家間磨擦的根源。在當代開放的世界里,主權國家的利益在相互交往過程中,在某些領域和方面出現(xiàn)了交叉性和共存性,相互間利益共同之處在不斷地增加,因而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多。同時,就整個國際社會而言,也還存在著國際社會的利益。因此,一個主權國家追求其國家利益并不完全是以損害他國的國家利益為提前的。相反,一個國家在謀求自身的國家利益的同時,也可以惠及他國,做到互惠互利。所以,在當前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也可以基于共同的利益進行國際合作。

(2)國家力量是決定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

國家力量也可稱為綜合國力,它是指主權國家生存和發(fā)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

各個主權國家的力量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一方面,這是由各國的國家力量因素的變動引起的。另一方面,由于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引起國家力量主導因素的變動,也使國家力量隨之發(fā)生變化。

構成國家力量的因素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有些因素占據(jù)主導地位。但是,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力量因素卻不是恒定的。在國際政治生活的不同發(fā)展階段上,由于國際政治經(jīng)濟形勢的變化引起了國家力量的主導因素的變化,人們評估國家力量的主要標準從以前的國家人口的數(shù)量過渡到軍事實力再到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與科技力量。

5、趨勢:由緊張趨向緩和,由對抗轉向對話

(二)主權國家

1、地位:國際社會的最基本成員,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

2、構成:人口、領土、政權、主權(最重要因素)

3、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wèi)權、管轄權

4、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外交,和平解決國家爭端。

(三)國際法

1、定義:各國公認的調整國家關系的有約束的原則、規(guī)則和制度的總稱。簡言之,國際法就是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法律。

2、產(chǎn)生:國家之間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3、制定:各國在相互交往中通過協(xié)議方式制定

4、作用:

①確立辨明國際問題是非曲折的標準和法律依據(jù)。

②規(guī)定國際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減少國際糾紛。

③在國際交往過程中建立各種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以便明確國際責任。

(四)國際組織

1、定義:若干國家或社會團體為特定目的,通過條約或協(xié)議建立的有一定規(guī)章制度的團體。

2、分類:

按不同標準分有政治性和專業(yè)性;世界性和區(qū)域性;政府間和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3、作用:

①發(fā)展國家之間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交流與合作的紐帶;

②協(xié)調國際政治、經(jīng)濟關系,調節(jié)國際關系爭端主要力量;

③爭取世界和平與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組織形式。

4、聯(lián)合國

(1)成立時間:1945年10月24日(聯(lián)合國日)

(2)宗旨原則:

①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fā)展;

②原則: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規(guī)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禁止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xié)作,確保非會員國遵循上述原則,不干涉任何國家內政。

(3)主要機構:

①聯(lián)合國大會(審議機構)

②安理會(維和機構)

③經(jīng)濟與社會理事會

④托管理事會

⑤國際法院(司法機構)

⑥秘書處(行政機構)

(4)主要作用

①維護世界和平、緩解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qū)沖突

②協(xié)調國際關系,促進各國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

(5)中國與聯(lián)合國

①地位:創(chuàng)始國之一、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

②關系:中國對聯(lián)合國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從聯(lián)合國及有關組織得到有益的支持。

(五)當今世界主題

1、和平問題

(1)定義: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zhàn)爭的問題

(2)原因:和平是主流

①飽嘗戰(zhàn)亂之苦的世界各國人民渴望和平反對戰(zhàn)爭

②核戰(zhàn)爭的毀滅性后果,使某些大國不得不考慮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貿然發(fā)動戰(zhàn)爭

③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國家之間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國際上各種力量相互制約

(3)問題:世界不穩(wěn)定

①傳統(tǒng)安全威脅與非傳統(tǒng)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

②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xiàn);

③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沖突此起彼伏。

2、發(fā)展問題

①定義:

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問題,政治試題《高三復習教案.§第46講 當今世界的主題、國際關系、國際組織和國際競爭_政治試題》。也稱南北問題

②趨勢:

從數(shù)量增長轉為質量提高,更加重視知識經(jīng)濟和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③問題:

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fā)展不平衡,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發(fā)展經(jīng)濟的艱巨任務。

3、關系:

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又相互促進,發(fā)展需要和平,和平離不開發(fā)展,在和平中求發(fā)展,以發(fā)展促進和平,這是人類社會走向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

(六)國際競爭

1、實質:以經(jīng)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較量

關于綜合國力:

①定義:

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fā)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

②構成:政治力、經(jīng)濟力、科技力、國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資源力等七個方面

2、要求:發(fā)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

針對練習:

2004年4月,伊拉克武裝分子綁架了多名中國公民。事發(fā)后,中國指示我外交部門全力營救;中國駐伊使館使盡渾身解數(shù),通過多種渠道,終于使人質安全獲釋。5月,巴基斯坦發(fā)生一起造成十幾名中國援巴建設人員傷亡的恐怖襲擊事件。我駐巴使館官員在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全面介入救護及善后工作。

1、材料表明(d)

a、戰(zhàn)爭與沖突依然是世界的主題

b、打擊恐怖主義已經(jīng)成為我國的主要問題

c、_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d、當今世界局部的沖突與恐怖主義依然存在

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王英凡強調,和平解決爭端以促進國際和平與安全,是安理會的重要職責。歷史證明,武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爭端和矛盾。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意識到,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難以營造持久和平與安全。以對話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新安全觀正在逐漸成為當今時代的潮流之一,而和平解決爭端,正是這種新安全觀的具體體現(xiàn)。 根據(jù)材料回答2—4題

2、關于安理會的論述正確的是:(b)

a、安理會是聯(lián)合國全體會員國組成的審議機構

b、安理會是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

c、安理會是負責聯(lián)合國經(jīng)濟和社會方面活動的機構

d、安理會是為了解決國際爭端而設立的司法機構

3、聯(lián)合國的原則有:(a)

① 各會員國主權平等②履行規(guī)定的義務③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④維護國際的和平與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新安全觀來源于(d)

a、舊安全觀 b、 國家的意識 c、人民的意識 d、物質世界

5、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各國經(jīng)濟交往的增多,某些西方國家通過間諜活動,竊取別國經(jīng)濟和科技情報的事件頻繁發(fā)生。這表明( d )

a、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b、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趨同追求國家利益是對立的

c、霸權注意依然存在

d、經(jīng)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

6、在54屆聯(lián)大一般性辯論中,一些國家試圖把南聯(lián)盟的軍事行動作為先例,宣揚“人權高于主權”,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的外長則在發(fā)言中明確表示反對上述觀點。這是因為( c )

①一國主權是該國人民享有人權的前提

②人權問題就是主權問題

③尊重國家主權是聯(lián)合國的基本原則之??

④宣揚“人權高于主權”是強權政治的表現(xiàn)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2002年1月1日作為歐洲聯(lián)盟統(tǒng)一貨幣的歐元正式流通,這將對世界金融的整個格局產(chǎn)生重要影響。據(jù)此回答5—6題。歐洲聯(lián)盟是( b )

a、歐洲地區(qū)的非政府間國際組織

b、歐洲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一體化組織

c、世界上的政府間區(qū)域經(jīng)濟合作組織

d、世界的國際政治組織

8、在歐盟國家中,實現(xiàn)共和制的有( a )

a、意大利、德國、芬蘭

b、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c、法國、德國、瑞典

d、法國、荷蘭、比利時

9、2003年3月20日,美國等國家繞開聯(lián)合國,發(fā)動了對伊拉克戰(zhàn)爭。政府發(fā)表聲明,強烈呼吁有關國家停止軍事行動,主張在聯(lián)合國框架內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請運用政治常識的有關知識,簡要回答政府為什么要采取這一立場?

(1)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場。我國政府從國家利益出發(fā),根據(jù)事情本身的是非曲折,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

(2)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是我國對外政策的首要目標。我國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主張建立和平、穩(wěn)定、公正、合理國際經(jīng)濟政治新秩序

(3)聯(lián)合國是當今代表性最廣、影響力、規(guī)模的世界性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解決地區(qū)沖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解決伊拉克問題上,應該發(fā)揮聯(lián)合國的主導作用。

10、材料:2003年,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政府在外交上的三件大事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一,4月2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中國-東盟領導人關于非典問題的特別會議。中國作為抗擊非典的積極參與者,與東盟國家一道商討防治非典的辦法,贏得了與會各國的贊許。第二,6月1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在法國埃維昂舉行的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并發(fā)表題為《推動全面合作,促進共同發(fā)展》的重要講話。第三,8月27~29日,朝鮮半島核問題首次六方會談成功地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外交第一次穿梭外交取得的成果。通過會談,各方坐上了談判桌,走上了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道路,受到國際輿論的廣泛贊揚北京六方會談的成功舉行說明與會各方對中國的信任。在促使朝鮮半島核問題走上和平解決道路方面,中國發(fā)揮了應有的重要作用。

(1)中國為什么要促使朝鮮半島核問題走上和平解決道路?

(2)材料是說明了我國新一屆領導人奉行何種外交政策,這又是如何體現(xiàn)的。

答案:(1)首先,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是人類的共同愿望,朝鮮半島需要和平,中國需要和平,亞洲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和平。20世紀,世界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人類歷打了幾千年的仗,這兩次世界大戰(zhàn)是最為慘烈、沉重的,給世界人民的教訓也是最深刻的。其次,聯(lián)合國成員國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今天,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呼聲。人類需要維護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基本原則。再則,國家利益影響國家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動,和平解決爭端符合各方利益,符合朝鮮半島有關國家和周邊國家的利益。

(2)溫家寶出席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中國-東盟領導人關于非典問題的特別會議傳達了“與鄰為善,與鄰為伴,共同發(fā)展”的信息,體現(xiàn)了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在朝核問題上中國的努力和胡錦濤出席在法國埃維昂舉行的南北領導人

非正式對話會議,并發(fā)表題為《推動全面合作,促進共同發(fā)展》的重要講話,體現(xiàn)了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這三件大事都共同體現(xiàn)了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遠醞夤叵檔幕本準則;加強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11、材料: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沈國放日前在德國阿登納基金會國際研討會上,做關于“未來世界秩序中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作用”議題的主旨發(fā)言時指出,安理會不是橡皮圖章,也不是一件宮廷擺設,應當避免在安理會搞實用主義。指出:中國古人就有“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說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zhàn),安理會也應與時俱進。安理會改革必須體現(xiàn)國際關系的現(xiàn)狀,優(yōu)先增加發(fā)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同時應增加其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其工作效率。改革是一個復雜漸進的過程,能做到的,應立即做起來。有難度的,應實事求是,逐步解決。

(1)材料體現(xiàn)了哪些哲學道理?

(2)在未來的世界秩序中安理會應該發(fā)揮哪些作用?

答案:(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中國古人就有“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說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zhàn),安理會也應與時俱進。安理會改革必須體現(xiàn)國際關系的現(xiàn)狀”就體現(xiàn)了這一哲學觀點;“優(yōu)先增加發(fā)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同時應增加其工作的透明度,”體現(xiàn)了堅持重點論與兩點論的統(tǒng)一;“改革是一個復雜漸進的過程,能做到的,應立即做起來。有難度的,應實事求是,逐步解決?!边@體現(xiàn)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要重視量的積累,不失時機地促成質的飛躍;同時也體現(xiàn)了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

(2)第一,安理會是多邊合作的主要場所。第二,安理會是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的重要場合。 第三,安理會是履行和平解決爭端的核心機構。安理會既倡導和平解決爭端,部署維持和平行動,又能在特殊形勢下采取應急強制性干預手段,它是維護國際關系穩(wěn)定的有力工具。 第四,安理會是推動國際關系法制化的重要渠道。

12、材料1:2003年6月27日,在“全國非核家國“會議上正式宣布臺灣將于2004年3月20日大選日或之前舉行臺灣加入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咨詢性公投,此舉引起中國人民包括臺灣同胞的堅決反對。

材料2:2003年9月17日,第58屆聯(lián)大總務委員會作出決定拒絕將崗比亞等少數(shù)國家提出的所謂“臺灣在聯(lián)合國代表權問題“提案列入本屆聯(lián)大議程,從而再次挫敗臺灣_分裂中國的圖謀。

材料3:2003年12月8日,溫家寶總理訪美時指出,堅決反對臺灣_任何分裂中國的言行,美國總統(tǒng)布什表示美國恪守美中三個聯(lián)合公報,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任何旨在單方面改變臺灣現(xiàn)狀的決定。

(1)從政治常識的角度分析上述三則材料體現(xiàn)的道理?

(2)近年來,中美關系一波三折,但總體看正在走向成熟和務實,體現(xiàn)了什么哲學道理?

答案:(1)材料1涉及到的臺灣要加入世界衛(wèi)生組織是違反國際法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是世界性、政府間的專門性國際組織,其成員都是主權國家,而臺灣只是中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qū)域,不具有主權實體性質,所以臺灣無權加入世界衛(wèi)生組織。臺灣_推動所謂的“公報”及妄圖加入世界衛(wèi)生組織

高中說課教案范文篇8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

2.通過學習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提高有關蛋白質相關計算的能力。

3.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關注蛋白質研究的新進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

難點: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及相關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提問:

之前我們學習過了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如果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的話,那么這些“珍珠”是如何穿成串兒,成為“珍珠項鏈”蛋白質的呢?如果告訴你氨基是具有堿性的,而羧基是具有酸性的,那么大膽猜測一下會發(fā)生什么?(酸堿中和。)帶著這樣的思考,接下來共同學習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二)新課講授

1.蛋白質的結構層次

過渡: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所謂大分子就是相較無機物來說分子量大百倍或千倍以上的分子。比如牛胰島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5700,人的血紅蛋白相對分子質量為64500等。

提問:那么小小的氨基酸是如何組成那么大的蛋白質的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說一說從氨基酸到蛋白質大致有哪些結構層次。(經(jīng)歷了二肽→三肽→多肽,通過盤曲、折疊形成了具有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過渡:這種氨基酸和氨基酸的連接方式稱為脫水縮合。

2.脫水縮合過程

組織學生自學課本,說出脫水縮合的含義: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的水,這種結合方式叫做脫水縮合。此時重點強調肽鍵的含義及寫法。

活動(角色扮演):請4位同學分別扮演一種氨基酸,如果每位的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然后站成一排,相鄰的同學手牽手,牽手的部分可以稱作什么?(肽鍵。)

問題:

怎樣才能更高地還原脫水縮合過程?(每人右手拿著nh和h的卡片,左手拿著ch和oh的卡片,一個同學和另一個同學左右手相連的時候,拿掉h和oh的卡片。)

其他同學觀察,4位同學站成一排,會形成幾個肽鍵?脫去幾分子水?(3;3。)

如果是5位同學呢?(4;4)6位同學呢?(5;5。)

繼續(xù)提問:那么n個氨基酸形成一個肽鏈時,脫掉幾個水分子?形成幾個肽鍵?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呢?(n-1;n-1;n-m;n-m。)

(三)鞏固提高

提出啟發(fā)性問題:如果4位同學站的不是一排,是一個圈,結果跟之前的有什么區(qū)別?(形成環(huán)肽,形成4個肽鍵,脫去4個水。)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其他同學點評,總結結論。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作業(yè):如果同學們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改變站位、人數(shù)、人員等等,結果又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質是一樣的么?請同學們課下進行活動,并且探究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下節(jié)課進行分享。

四、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