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cript id="axeu2"><th id="axeu2"><button id="axeu2"></button></th></noscript>

    中國頌教案6篇

    時間:2022-10-16 作者:Fallinlove 備課教案

    很多時候教案都是我們進行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起著很大的作用,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中國頌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中國頌教案6篇

    中國頌教案篇1

    【課程標準】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nèi)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教學目標】

    識記和理解:記住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代和地點;知道北京人的體質(zhì)特征;了解他們使用的工具特征及獲取生活資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義。

    能力與方法:通過識圖培養(yǎng)觀察能力;通過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養(yǎng)再造想象能力;通過比較北京人、猿類、現(xiàn)代人,幫助學生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歷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中華文明悠長的源頭,進行愛國主義;認識勞動在人進化中的作用,進行勞動觀點的;了解北京人與山頂洞人和生活環(huán)境,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北京人;難點:元謀人的地位、北京人身體不平衡、山頂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據(jù)。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新課

    書上的導言,當科學考隊員,來考察一下我國境內(nèi)早期人類的生活情況。要求學生初讀課文,觀察《我國境內(nèi)早期人類活動地區(qū)圖》,設計考察的線路(按一定的時間順序)。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興趣

    學生閱讀課

    積極參與設計考察線路,初步知道先后順序。

    二、元謀人

    要求學生看書,找出“為什么叫元謀人?(同時解決‘北京人’、藍田人等名的來歷)”“生活的年代與地域?”

    考察:“作為科學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經(jīng)是人了呢?”“元謀人的發(fā)現(xiàn),有何重要意義?”

    教師小結。過渡:已經(jīng)發(fā)掘的元謀人的遺存不多。接下來我們重點考察一下北京人。

    學生閱讀,仔細研究,體驗一下考察的感覺。

    過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看看從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環(huán)境、身體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問題:你認為有哪些條件(不)適宜人的生存?

    比較體質(zhì)特征(觀察真人比較)。

    舊石器與天然石塊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觀察書上的.石器,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如何獲取食物?依據(jù)是什么?

    怎么樣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種?使用火有何意義?

    教師小結本目內(nèi)容,說明:北京人遺址是遺存最豐富的遠古人類,于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活動: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學生閱讀,先建立一個整體映像

    然后分別進行考察(閱讀、觀察、分析、結論、發(fā)言等活動)。

    增加學生的自豪感。

    四、山頂洞人

    大約二十萬年后,在北京人生活過的地方,又出現(xiàn)了一種進步得多的原始人類――這就是“山頂洞人”。

    引導學生考察一下,山頂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進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歸納)。

    比較北京人山頂洞人

    生活年代

    體質(zhì)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用火

    穿??

    自然過渡,引起學生的興趣。

    學生閱讀教材,填表比較

    著重考察:怎么知道他們會人工取火?他們是如何鉆孔的?

    五、收獲與疑問

    我們今天的科考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呢?

    還有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作為小結。

    拓展思路。

    六、練習

    書后“學習測評”。

    中國頌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課文二、三段內(nèi)容,體會“我”和小姑娘發(fā)現(xiàn)雄雞形的石頭——“中國石”及觀賞“中國石”特點的激動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邊防戰(zhàn)士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中國石”的形狀,理解邊防戰(zhàn)士對“中國石”的熱愛,體會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學設計

    (一)導入: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還記得《中國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評析:通過復習和回憶將兩個課時很好的進行了銜接。]

    (二)理解課文

    講讀二、三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時候去揀石頭的?為什么說這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三自然段。

    [配合音樂和畫面]

    3、結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釋下列詞語。瑰麗、傾瀉、裸露、珠光玉彩

    [評析:目的是啟發(fā)學生想象,在語言中感受那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在創(chuàng)造性的朗讀活動中升華情感并適時配合音樂與畫面讓學生更好的體會]

    4、在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點的景物來寫的?(挺撥、繁茂的白楊,保露在黃沙上的石頭)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戈壁的愛)

    [評析:因為有了前面對戈壁灘的介紹的鋪墊學生便可以在此時更好的將內(nèi)心的理解外化,抓住重點詞語進行理解。]

    5、“小精靈”是指什么,為什么作者把石頭稱為小精靈?

    (小精靈一般指孩子們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領的可愛的小神靈。把石頭稱為小精靈,說明在作者眼里這些石頭仿佛有生命,表達了作者對這些石頭的喜愛之情)

    6、齊讀二、三自然段。

    講讀4、5、6自然段。

    1、指名讀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會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發(fā)現(xiàn)“中國石”的?

    2、小姑娘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為經(jīng)泉水洗過的石頭特別清亮)關于珍珠泉有什么傳說?誰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中出現(xiàn)兩個“珍珠”,為什么前面一個不加引號,前面一個卻加上引號?

    (前一個是指真的珍珠,后一個指白花花的水)

    4、我們是如何發(fā)現(xiàn)“中國石”的?

    (小姑娘發(fā)現(xiàn)一塊石頭像雄雞,“我”聯(lián)想到祖國版圖的形狀)

    [評析:目的是讓學生在關注文本的同時,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的飛躍。]

    講讀第7、8自然段。

    1、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大小如拳頭,色彩為黃白色,形狀酷似祖國版圖,表面起伏像大陸地貌。)

    2、發(fā)現(xiàn)“中國石”時,“我”和小姑娘表現(xiàn)得怎樣?小姑娘驚叫,“我”不禁喊出聲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yōu)檫@發(fā)現(xiàn)而驚喜,興奮,說明心中時時裝著祖國。)

    3、“我”和小姑娘分別從中國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為什么我們找的地方不一樣?(兩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評析:內(nèi)心體會情感目的是讓學生以語言為基點發(fā)揮想象的空間以一種更為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方式大膽的表達個性化的閱讀體會提升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

    4、自由輕聲讀第8自然段,思考:戰(zhàn)士們是怎樣精心保管“中國石”的?

    5、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對“中國石”的珍愛?請同學們畫出有關詞句。

    6、結合學生匯報解釋下列詞語。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囑咐”指告訴對方記住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誰怎么做,不該怎么做。

    7、戰(zhàn)士們?yōu)槭裁茨敲淳牡乇9堋爸袊保敲凑鋹邸爸袊??(因為它酷似祖國版圖,在戰(zhàn)士們眼里,它代表祖國。)

    朗讀第二段。

    講讀第三段。

    1、齊讀第九自然段

    2、在以后的賽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奪魁并贏得“寶石”的盛譽。“屢屢奪魁”和“盛譽”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中國石”能屢屢奪魁并獲得“寶石”的盛譽?

    3、哪個詞語突出了“中國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為至寶)

    4、課文中說在“我”寂寞和孤獨時,“中國石”給了“我”溫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興而心里感到安慰)當“我”寂寞時,看著”中國石”會想些什么?當“我”夜里站崗感到孤獨時,摸著“中國石”又會怎么想呢?

    5、駐守戈壁灘生活根艱苦,但戰(zhàn)士們?yōu)槭裁磿X得苦中有樂?“因為‘祖國,在我們身邊,祖國在我們心中”里的兩個“祖國”分別指什么?(前一個指“中國石”,后一個指祖國,)為什么說祖國在我們心中?

    (看到“中國石”戰(zhàn)士們便想到祖國,心中便激蕩起愛國熱情,便想到保衛(wèi)祖國邊疆的神圣職責,)

    6、齊讀第三段。

    [評析:在充分理解文本人物情感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感受體驗,將理解融入到有感情的朗讀中。]

    (三)感悟全文

    1、練習復述課文,[評析:復述時,提醒學生注意,可以不用書中的原詞,但是情節(jié)不能丟,重點詞要用上。]

    2、練習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通過寫“我”在揀的石頭中發(fā)現(xiàn)了一塊酷似祖國版圖形狀的“中國石”及戰(zhàn)士們精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邊防戰(zhàn)士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五)作業(yè)

    1、背熟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書寫生字詞。

    中國頌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正確認讀“菠、煎、腐”等13個生字;正確書寫“燒、烤”等8個字。

    2.正確認讀“涼拌菠菜、香煎豆腐”等詞語;正確讀寫“紅燒茄子、烤鴨”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制作哪種食物運用那種烹調(diào)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中國的美食文化,激發(fā)對中國美食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讀好詞語。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詞串;了解中國美食的烹調(diào)方法。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活動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國從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調(diào)方法也不一樣。

    2.告訴學生,本文就是介紹中國美食文化的。

    今天,我們來學習《中國美食》。

    3.板書課題,一起齊讀課題。(板書:4中國美食)

    (二)檢查預習

    1.(課件出示)出示11道美食圖片。

    圖片中,介紹了哪些美食?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35頁,把書端好,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字詞識讀

    同學們課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認讀了生字詞,詞語能讀正確嗎?

    出示:(課件出示)(帶拼音)

    紅燒烤鴨羊肉蛋炒飯茄子小雞

    同桌互讀詞語,用心聽,他讀得是否正確。

    指名讀第一行詞語,如果讀對了大家就跟著讀一遍。重點指導翹舌音“燒、肉、炒”,前鼻音“飯”。

    出示:(課件出示)(帶拼音)

    菠菜香煎豆腐水煮魚蔥爆羊肉小雞燉蘑菇蒸餃炸醬面小米粥

    自由練讀,同位輪讀,指名讀。重點指導翹舌音“煮、蒸、炸、粥”,前鼻音“煎、燉”后鼻音“醬”。

    3.檢查課文朗讀

    小朋友們詞語讀得這么好,課文能讀正確流利嗎?

    (1)同桌合作輪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地就給同桌豎起大拇指,不正確的讓他多讀幾遍,我請讀得用心,聽得專心的同學展示。(課件出示讀書正確姿勢圖片;注意讀書姿勢:雙手捧書,眼離書本一尺)

    老師范讀,學生跟讀,指名讀。

    (3)自由讀全文,爭取讀得正確流利。

    4.指導書寫生字。

    (1)(課件出示)用田字格課件出示生字:燒烤鴨肉炒飯茄雞

    仔細觀察字形結構跟著老師書空。

    “烤”字左右結構,右邊是個“考”。

    “肉”兩個人不一樣寫法,上面的“人”較舒展,下面的“人”的“捺”變成點。

    (2)認真讀貼,描一個寫一個。注意寫字姿勢,頭正身直足安。

    (3)展評學生的書寫。

    (三)復習鞏固

    1.小游戲,比賽摘蘋果。(出示課件:蘋果上帶有生詞的蘋果樹)

    會讀一個詞語,蘋果就被摘下一個。

    看看誰摘的多?

    小結:看來這些生字詞同學們都認識了,下節(jié)課接著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激發(fā)興趣。

    1.當小老師,抽讀生字卡片。

    2.(課件出示9)復習詞語:

    紅燒烤鴨羊肉蛋炒飯茄子小雞

    (1)指名學生認讀生詞。

    (2)開火車認讀詞語。

    3.齊讀詞串。

    4.繼續(xù)學習《識字4》。(板書:中國美食)

    (二)讀中悟情,讀中積累

    1.讀法指導。小朋友,上節(jié)課我們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中國美食,如果你想跟多地了解中國美食和烹調(diào)方法,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課文。

    2.逐行指導。全班交流,先指名說、讀,接著,通過課文插圖或音像加深對詞語的理解,然后,讓學生再讀。必要時教師可作示范。

    指導重點:

    (1)第一行:涼拌菠菜香煎豆腐紅燒茄子。(課件出示:文字、插圖)

    ①這些中國美食用到了哪些烹調(diào)方法?

    (這些中國美食用到了“涼拌、煎、紅燒”的烹調(diào)方法。)

    ②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紅燒”的烹調(diào)方法。

    (紅燒:中國美食中烹調(diào)方法的一種,把肉、魚等加油、糖略炒,并加醬油等作料,燜熟使成黑紅色。)

    ③說一說,你熟悉的食物中,還有哪些也用到以上這些烹調(diào)方法?

    (涼拌黃瓜、煎油餅、紅燒肉)

    (2)第二行:烤鴨、水煮魚。(課件出示:文字、插圖)

    ①這兩種中國美食又用到了什么烹調(diào)方法?

    (這些中國美食用到了“烤、煮”的烹調(diào)方法。)

    ②說一說,這兩種烹調(diào)方法的具體做法。(可以借助查字典)

    (煮是把主料放于多量的湯汁或清水中,先用大火燒開,再用中火或小火慢慢煮熟的一種烹調(diào)方法。

    烤是把食物原料放在烤爐中利用輻射熱使之成熟的一種烹飪方法。烤制的菜肴,由于原料是在干燥的熱空氣烘烤下成熟的,表面水分蒸發(fā),凝成一層脆皮,原料內(nèi)部水分不能繼續(xù)蒸發(fā),因此成菜形狀整齊,色澤光滑,外脆里嫩,別有風味。)

    ③說一說,你熟悉的食物中,還有哪些也用到以上這些烹調(diào)方法?

    (比如說“烤全羊”、“水煮花生”等。

    (3)第三行:蔥爆羊肉小雞燉蘑菇。(課件出示:文字、插圖)

    這兩種美食用到了什么烹調(diào)方法?(爆、燉)

    了解“爆”、“燉”的烹調(diào)方法。

    爆就是急,速,烈的意思,加熱時間極短.烹制出的菜肴脆嫩鮮爽.爆法主要用于烹制脆性,韌性原料,如肚子,雞肫,鴨肫,雞鴨肉,瘦豬肉,牛羊肉等.常用的爆法主要為:油爆,蕪爆,蔥爆,醬爆等。

    燉和燒相似,所不同的是,燉制菜的湯汁比燒菜的多.燉先用蔥,姜熗鍋,再沖入湯或水,燒開后下主料,先大火燒開,再小火慢燉.燉菜的主料要求軟爛,一般是咸鮮味。

    (4)第四行:蒸餃炸醬面小米粥蛋炒飯。(課件出示:文字、插圖)

    這里有用到了什么烹調(diào)方法?(蒸炸炒)

    這三種烹調(diào)方法,比較常見,家里人一般用這些方法制作什么家常菜?

    (蒸饅頭、蒸包子、炸丸子、炒土豆絲)

    4.指導停頓。詞與詞之間停頓較短,做到聲斷氣不斷。行與行之間停頓長一些,做到氣斷情不斷。自讀體會。

    5.練讀全文。注意停頓,語速和語調(diào)的變化。自讀,互讀。反饋指導。推選優(yōu)秀者到前面配樂朗讀。

    6.當堂背誦。學生誦讀韻文,邊誦讀邊想象,達到熟記積累,當堂背誦。

    (三)總結全文,延伸拓展

    1.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的中國美食,說一說運用了哪些烹調(diào)方法嗎?

    本文共介紹了10中烹調(diào)方法:涼拌、煎、燒、烤、煮、爆、燉、蒸、炸、炒。

    2.你最喜歡的中國美食是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自己最喜歡吃的美味佳肴是什么。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很多中國美食,了解了很多烹調(diào)方法,我們會用詞串說句子。

    板書設計

    4中國美食

    涼拌、香煎、紅燒

    中國美食烤、煮

    烹調(diào)方法爆、燉

    蒸、炸、炒

    中國頌教案篇4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瑰麗”“做然”“酷似”“盛譽”“快慰”“柵柵來遲”“屢屢奪魁”“奉為至寶”等詞語的意思。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課后的問題。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課文描寫中國石和表現(xiàn)戰(zhàn)士喜愛中國石的部分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看了《中國石》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中國石”在哪兒?它是什么樣子的?為么叫它“中國石”?它是誰發(fā)現(xiàn)的?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等等)

    二、范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聽老師將課文朗讀一遍。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主要寫了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我”揀到一塊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我”和戰(zhàn)友們都很珍愛它。)

    三、讀通課丈,指導分段。

    1.這一課生字較少,請同學們先各自將課文中的生字讀幾遍,然后將課文讀一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檢查學生能否讀正確。

    3.默讀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具體寫揀石和發(fā)現(xiàn)“中國石”經(jīng)過的是哪幾個自然段,課文可分為幾段?

    討論歸納。

    四、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我”成為石頭迷的原因。)

    2.我們駐守在什么地方?(戈壁灘)戈壁灘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誰能用課文中的詞句來回答?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舉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攤”換個詞語來說就是什么?(遍灘、全灘)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我”怎么會成為石頭迷的?

    4.齊讀第一段。

    五、識記生字字形,書寫生字。

    六、作業(yè)。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齊讀第一段。

    二、給第一段分層。

    1.指名讀2至7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是分幾層意思來寫的?

    2.討論分層。

    可分三層。第一層(2、3自然段〕:講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灘上揀石頭。第二層(4、5、6自然段):講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們發(fā)現(xiàn)了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即洗石并發(fā)現(xiàn)”中國石”,第三層(第七自然段),講仔細端詳“中國石”。

    3.指名分層朗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二段。

    (一)講讀二、三自然段(第一層)。

    1.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時候去揀石頭的?為什么說這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三自然段。

    3.結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釋下列詞語。

    瑰麗、傾瀉、裸露、珠光玉彩

    4.在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點的景物來寫的?

    (挺撥、繁茂的白楊,保露在黃沙上的石頭〕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戈壁的愛)

    5.“小精靈”是指什么,為什么作者把石頭稱為小精靈?(小精靈一般指孩子們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領的可愛的小神靈。把石頭稱為小精靈,說明在作者眼里這些石頭仿佛有生命,表達了作者對這些石頭的喜愛之情)

    6.齊讀二、三自然段。

    (二)講讀4至6自然段(第二層)。

    1.指名讀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會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發(fā)現(xiàn)“中國石”的?

    2.小姑娘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為經(jīng)泉水洗過的石頭特別清亮〕關于珍珠泉有什么傳說?誰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中出現(xiàn)兩個“珍珠”,為什么前面一個不加引號,前面一個卻加上引號?(前一個是指真的珍珠,后一個指白花花的水〕

    4.我們是如何發(fā)現(xiàn)“中國石”的?(小姑娘發(fā)現(xiàn)一塊石頭像雄雞,“我”聯(lián)想到祖國版圖的形狀)

    (三)講讀第七自然段(第三層〕。

    1.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大小如拳頭,色彩為黃白色,形狀酷似祖國版圖,表面起伏像大陸地貌。)

    2.發(fā)現(xiàn)“中國石”時,“我”和小姑娘表現(xiàn)得怎樣y小姑娘驚叫,“我”不禁喊出聲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yōu)檫@發(fā)現(xiàn)而驚喜,興奮,說明心中時時裝著祖國。)

    3.“我”和小姑娘分別從中國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為什么我們找的地方不一樣?(兩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四)朗讀第二段。

    四、作業(yè)。

    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講讀第三段。

    1.自由輕聲讀第八、九自然段,思考:戰(zhàn)士們是怎樣精心保管“中國石”的?

    2.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對“中國石”的珍愛?請同學們畫出有關詞句。

    3.結合學生匯報解釋下列詞語。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囑咐”指告訴對方記住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誰怎么做,不該怎么做。

    4.戰(zhàn)士們?yōu)槭裁茨敲床坌牡乇9堋爸袊?,那么珍愛“中國?(因為它酷似祖國版圖,在戰(zhàn)士們眼里,它代表祖國?!?

    5.在以后的奏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奪魁井贏得“寶石”的盛譽?!皩覍見Z魁”和“盛譽”是什么意思?什屢屢奪魁”就是一次又一次奪得第一,“盛譽”就是很大的榮譽)為什么“中國石”能屢屢奪魁并獲得“寶石”的盛譽?(因為“中國石袱表祖國,特別珍貴〕

    6.哪個詞語突出了“中國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為至寶)“奉為至寶”是什么意思?(當作最珍貴的寶物)

    7.課文中說在“我”寂寞和孤獨時,“中國石”給了“我”溫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興而心里感到安慰)當“我”寂寞時,傣著”中國石”會想些什么?當“我”夜里站崗感到孤獨時,摸著“中國石”又會怎么想呢?

    8.駐守戈壁灘生活根艱苦,但戰(zhàn)士們?yōu)槭裁磿X得吉中有樂?“因為‘祖國,在我們身邊,祖國在我們心中”里的兩個“祖國”分別指什么?(前一個指“中國石”,后一個指祖國,)

    為什么說祖國在我們心中?(看到“中國石”戰(zhàn)士們便想到祖國,心中便激蕩起愛國熱情,便想到保衛(wèi)祖國邊疆的神圣職責,)

    9.齊讀第三段。

    二、練習朗讀課文。

    三、練習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通過寫“我”在揀的石頭中發(fā)現(xiàn)了一塊酷似祖國版圖形狀的“中國石”及戰(zhàn)士們精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邊防戰(zhàn)士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五、作業(yè)。

    1.背熟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書寫生字詞。

    中國頌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現(xiàn)實情境,了解正數(shù)、負數(shù)的意義,會用正數(shù)、負數(sh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借助溫度計比較正、負數(shù)的大小。

    2、在用正數(shù)、負數(shù)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量的過程中,體會正數(shù)、負數(shù)的作用,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正數(shù)、負數(shù)的意義,體現(xiàn)正數(shù)、負數(shù)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

    教學設計:

    一、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你知道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什么知識嗎?你是怎么知道的?通過這節(jié)課你想知道正負數(shù)的哪些知識?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出示本課目標:

    1、正數(shù)、負數(shù)怎么讀、寫?

    2、怎樣用正數(shù)、負數(shù)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正數(shù)、負數(shù)和0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正數(shù)、負數(shù)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景,初步感知正、負數(shù)

    1、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三組數(shù)據(jù)

    老師說幾組數(shù)據(jù),請你記在記錄單上,注意你的記錄一定要讓別人看明白。(附:記錄單如下)

    教師敘述:

    第一組數(shù)據(jù):一支球隊在比賽中,上半場進了3個球,下半場丟了2個球。

    第二組數(shù)據(jù):本學期,我們班轉(zhuǎn)入2人,轉(zhuǎn)走1人。

    第三組數(shù)據(jù):王阿姨做生意,一月份賺了4000元,二月份賠了20xx元。

    2、展示并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xiàn)四種情況:(只寫數(shù)字;數(shù)字前面寫字;用符號;前面加正負號)。

    師選擇用文字表示的,用投影展示出來。

    問:有沒有與他不同的表示方法?學生會出示用符號表示的方法。

    問:你為什么這樣表示?

    這兩種記錄方法否非常詳細,你認為那種方法表示更好?為什么?當學生出現(xiàn)認為文字表示方法比較好的時候,我會這樣引導:有的時候遇上不會寫的字,或者出現(xiàn)錯別字,采用這種文字表示,容易讓別人錯誤的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們就采用不易理解錯誤的符號記錄。

    3、認識正負數(shù)

    你們知道像+3這樣的數(shù)叫什么嗎?(正數(shù))

    觀察正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字前面帶了一個“+”)你會讀嗎?

    生:讀加三。

    師導讀:正三生齊讀

    象“—2”這樣的數(shù)是什么數(shù)?(負數(shù))

    觀察負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字前面帶了一個“-”)你會讀嗎?

    生:負二生齊讀

    我們以前在什么地方見過“+、-”?(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里)在數(shù)字前面,“+”是正號“-”是負號。

    4、讀統(tǒng)計單里的后面兩組數(shù)據(jù)

    5、搶讀。-200、+3、8、-5、4、15、-7/8、-2/5、+5、4

    問:請讀出下面的數(shù),并告訴大家你讀的數(shù)是正數(shù)還是負數(shù)?(并分類貼于黑板相應位置)

    師:15是什么數(shù)?15和前面的正數(shù)一樣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5前面沒有正號)這是為什么呢?(在表示正數(shù)時,正號可以省略不寫)你會讀這個數(shù)嗎?

    生:十五

    你能總結出正數(shù)的讀法嗎?(讀正數(shù)時,帶“+”的,一定要讀出“正”字;省略“+”的,這個“正”字也要省略不讀。)

    師:負號“-”,可以省略嗎?為什么?

    你能再說出一些負數(shù)嗎?我們能說完嗎?這說明什么?(負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正數(shù)的個數(shù)呢?

    觀察這些正、負數(shù),正、負數(shù)可以是什么數(shù)?

    正負數(shù)可以是整數(shù),也可以是小數(shù)或分數(shù)。

    三、聯(lián)系生活,理解正、負數(shù)的運用

    1、到中國的熱極——新疆的吐魯番去走走

    我們剛認識了新朋友正負數(shù),現(xiàn)在我們帶著新朋友一起去美麗的新疆走走吧!(出示課件)

    (!)吐魯番素有“火洲”之稱。夏季平均氣溫在38℃左右,盆地中心的氣溫達到49℃以上,有記錄的地表氣溫達82℃。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堪稱中國的“熱極”

    (2)“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說的是吐魯番的日溫差特別大。3月份日平均氣溫在零上13℃左右,日平均最低氣溫在零下3℃左右。

    (3)四季溫差也很大,夏季達到炎熱的極致,但到冬季平均氣溫則降到零下10℃左右。

    (4)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地方;而新疆天池則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

    師:(1)出示課本信息窗的第二條信息,這些信息中的溫度數(shù)據(jù)你能用正負數(shù)表示嗎?(學生可能回答:零上溫度用正數(shù)表示,零下溫度用負數(shù)表示。)

    為什么零上用+13,零下用-3表示呢?你是以什么為標準分的?學生討論,讓他們明白:0度是分界線

    “0”刻度下面都表示什么溫度?用什么數(shù)表示?“0”刻度上面都表示什么溫度?用什么數(shù)表示?

    那溫度怎么用正、負數(shù)表示呢?“0”是正數(shù)還是負數(shù)?“0”上面是什么數(shù)?0和正數(shù)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0”下面是什么數(shù)?0和負數(shù)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然后,在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中間板書“0”)

    (2)再次回到吐魯番。它位于海平面以下155米,而新疆天池則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你能用正負數(shù)表示出這兩個地方的位置嗎?為什么這樣表示?

    這里的“海平面”相當于溫度計里的哪個刻度?

    (3)出示數(shù)軸:觀察正負數(shù)的位置

    這個數(shù)軸和我們以前見過的數(shù)軸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觀察正負數(shù)的位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總結:所有負數(shù)都比0小,正數(shù)都比0大。正數(shù)都比負數(shù)大。

    2、正負數(shù)的其他運用

    我們用正負數(shù)表示溫度的高低、地勢高低,還有剛上課時說到的進球、丟球、賺錢、賠錢,其實正負數(shù)還可以表示生活中許多這樣相反的現(xiàn)象。

    (1)如果上車12位乘客用+12表示,那么下車8位乘客用()表示。

    (2)于老師家在學校北面1500米,可以表示為+1500米,那么劉晨家在學校南6000米,怎么表示?

    (3)王叔叔三月份收入20xx元,支出800元,用正負數(shù)怎樣表示?

    (4)一個倉庫,周一進貨1000噸,周二出貨360噸,用正負數(shù)怎樣表示?

    思考:每一題中的兩個量都是什么關系?

    說明:描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負數(shù)表示。

    3、帶著疑惑和思考來看課本:p60-61、把重點知識用筆圈畫下來??赐暾n本,你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自主練習1題和3題2、判斷:

    (1)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溫度0℃就是沒有溫度。()

    (3)0大于所有的負數(shù),正數(shù)大于負數(shù)()

    (4)如果向南走記為正,那么-10米表示向東走10米。()

    五、拓展知識

    了解正、負數(shù)的歷史課件出示史料,進一步了解負數(shù)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應用負數(shù)的國家。早在20xx多年前的《九章算術》中,就有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記載。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錢為正,以支出錢為負。在糧食生產(chǎn)中,以產(chǎn)量增加為正,以產(chǎn)量減少為負。古代的人們?yōu)閰^(qū)別正、負數(shù),常用紅色算籌表示正,黑色算籌表示負。而西方國家認識正負數(shù)則要遲于中國數(shù)百年。(生談感受,思想。)聽完介紹后你有什么感受?

    六、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你所理解的正數(shù)、負數(shù)嗎?

    板書設計:

    正數(shù)、負數(shù)的認識

    中國頌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自己中國人。

    2、初步激發(fā)幼兒做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3、訓練幼兒的觀察力和辨別能力。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一面鏡子。

    2、掛圖“我是中國人”。

    3、漢語、英語錄音各一段。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1)請小朋友照鏡子,說說自己的外貌特征,讓幼兒知道我們都是黑頭發(fā)、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2)請幼兒看圖片,觀察外國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黃頭發(fā)的,有的是黑頭發(fā),有的是藍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膚,有的是黃皮膚,有的是黑皮膚……)說說他們和中國娃娃有什么不同。然后請幼兒從教學掛圖畫面上不同種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國娃娃,并說出他們的特征來。

    (3)請幼兒和同伴相互交談,說說對方及自己的相貌與外國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兒對中國人的外貌特征的認識。

    2、引導幼兒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

    (1)請幼兒看世界地圖,找出中國在當天上的位置,并觀察中國地圖的輪廓。

    (2)讓幼兒知道中國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3、讓幼兒了解中國的語言文字。

    (1)放兩段錄音,一段漢語,一段英語,請幼兒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然后告訴幼兒我們說的語言是漢語普通話。

    (2)請幼兒說說幼兒用書畫面上哪兒是我們國家的文字,然后告訴幼兒,我們寫的字是漢字,也叫方塊字。

    4、教師小結。

    幫助幼兒了解中國人在外貌形象、飲食習慣、語言文字等方面的特點。初步引發(fā)幼兒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找找作為一名中國人,為何會驕傲,有哪些值得我們驕傲的?學生們的思路被打開了,有的說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有的說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的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的說中國還有不少的偉人,有的說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所取得的驕人成績,有的說神舟六號升入太空……

    最后當我引導學生飽含深情,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也情不自禁地起來,臉上流露的是自豪,是憧憬,是由衷的對祖國的贊嘆。

    小百科: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并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被統(tǒng)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