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與米的認識教案7篇

時間:2024-07-05 作者:Fallinlove 備課教案

通過寫一份教案,教師可以合理安排課堂時間來進行學生的互動和合作學習,教案寫好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厘米與米的認識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厘米與米的認識教案7篇

厘米與米的認識教案篇1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鞏固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能力點:

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

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教學難點:

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實物、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這單元我們學了什么?小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學生匯報整理的結(jié)果。

誰能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1米呢?我們身邊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什么是線段?估測線段的長度。

三、拓展運用

1.拿一張紙條,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組合作量鉛筆、本子、墨水瓶、成員的身高、課桌。

3.練習一第6題。先估測一下所量物體有幾個小方塊長,再用小方塊實際測量一下,然后將估測與實測的結(jié)果對比,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4.練習一的8題。先估計每條邊的長,再實際測量,交流測量的方法。

5.第9題,學生動手試一試,再計算,說明計算的方法。

6.第10題,先估計,再量一量。

開放題:

1.數(shù)線段。

2.小紅離學校有三條路可走,走哪條路最近?

厘米與米的認識教案篇2

一、說教材

?認識厘米》這節(jié)課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這節(jié)課是借助學生生活經(jīng)驗,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感知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國際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厘米,并學會用直尺進行簡單的測量?;趯W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的認識基礎上,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實際問題,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通過對目標的進一步分析,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難點是: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結(jié)合本節(jié)課的知識特點和和一年級后段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的教育學,心理學規(guī)律,我通過以下教法和學法指導引導孩子學習。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tǒng)一,本節(jié)課作為“空間與圖形”模塊學生接觸長度單位概念和進行測量的重要開端,我通過操作演示法,討論法引導學生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指導觀察法認識直尺、建立一厘米長度的表象。進而通過指導操作法、操作演示法引導學生用直尺進行測量。

指導學生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自己認為表達的清晰,別人認為聽得清楚,達到高效的溝通目的。

三、說學法

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根據(jù)本節(jié)課知識內(nèi)容多且抽象這一特點,課堂上更多的給學生提供操作和交流的機會,傾聽孩子對問題的理解。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觀察法和操作法感知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引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認識厘米”這個問題時,通過觀察法、操作法、比較法建立對“厘米”這個單位本質(zhì)的認識。通過自主操作法和合作學習法突破測量這一難點。

四、說過程

上課伊始,我通過簡單的談話和微課展示引導學生感知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然后引導學生拿著直尺近距離觀察,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弄清1厘米的實際長度。接著鼓勵學生說說生活中遇見的1厘米實物加深認識。最后學習用直尺進行測量,突破測量方法、長度估計這一難點。

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回顧總結(jié)。

厘米與米的認識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進行正確的測量物體長度(限整厘米)

2、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重點難點

1、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2、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學過程

學案導案

知識梳理

一、復習導入。

老:請同學們用我們上節(jié)課用的方法來量一下桌子的長?(請用拃來量)

學生量出來是拃,老師量出來是拃,一樣嗎?哪里不一樣?(老師的手大)

總結(jié):因為長度單位不一樣,所以量出來的結(jié)果不一樣。為了更好的學習具體長度,讓我們學習今天的內(nèi)容。(引入今天學習內(nèi)容)

提示:(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間的距離。

(2)注意總結(jié)

基礎練習

二、新知探究

(1)觀察尺子

(2)認識、感受1厘米(cm)

“0”表示起點,就像我們賽跑時從起點開始跑,用尺子量物體長度時,也要從“0”開始。

(4)認識幾厘米

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

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

(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離(小組合作)

三、知識運用

看課件做題

四、總結(jié)

尺子上每鄰相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

(1)注意提醒學生從刻度0開始。

(2)讓學生量自己指甲蓋、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離。

(3)第5點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

課堂檢測

一、課本上第8頁練習一,第一題

二、 20厘米—5厘米=厘米

10厘米—3厘米=厘米

8厘米+6厘米=厘米

3厘米+4厘米=厘米

當堂檢測

結(jié)合所學知識,認真思考每個問題,正確填空。

厘米與米的認識教案篇4

教學內(nèi)容: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的第一節(jié)內(nèi)容。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識與技能

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三)感情、態(tài)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學生尺、長短不同的兩枝鉛筆。

學生準備:學生尺。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兩枝長短不同的鉛筆。提問:這兩枝鉛筆哪枝長?哪枝短?

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jié)一下:物體有長有短。

教師接著出示課本圖(幻燈機出示)提問:圖中出示的數(shù)學課本短邊與鉛筆盒長邊一樣長嗎?學生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用手中的學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數(shù)學課本短邊有5個回形針那么長……,鉛筆盒長邊有5把小刀那么長……。

通過操作,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由于測量工具不一樣,物體長短難以說清楚,同時給我們帶來了測量的不便。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對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tǒng)一的規(guī)定,量較短的物體如:粉筆、小刀、文具盒、鉛筆等的長度時可以用厘米作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認識厘米

(1)認識刻度尺

①教師出示刻度尺或米尺圖,告訴學生這是“刻度尺”用來量物體長度的尺子,接著教師拿出一把學生尺,告訴學生這是同學們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

②請同學們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尺子。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

師:尺子上刻有線條,叫刻度線,看看尺子上有幾種不同長度的刻度線。生可能回答有:“老師,有3種不同的刻度線,最短的刻度線相鄰兩個刻度線之間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要及時告訴學生:這表示1毫米),學生會接著問:“比最短的刻度線稍長一點的刻度線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要進一步引導觀察,從開始刻度線到稍長的刻度線有幾格這樣的1毫米,學生回答有5格,老師告訴學生:“這樣一格表示5毫米”,學生還會接著問:“老師,相鄰最長的刻度線之間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后告訴學生:這樣一格表示1厘米。

同學們,我們認識了尺子上的刻度線及各相鄰刻度線之間的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追問:“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線,還有什么?”

學生回答有:①字母cm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要及時給學生解釋:這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一個長度單位)。

②有數(shù)字,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一步追問:這些數(shù)字對著哪些刻度線,它們是怎樣排列的?(學生回答:0、1、2、3……)

③教師引導學生在刻度線上找到“0”教師介紹:尺子的左端從0刻度開始,表示刻度從這里開始(這叫尺的0刻度)。

④建立1厘米長度的表象。(用投影儀指導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刻度尺“0~1”是幾厘米(從0到1是1厘米),從“1~2”是幾厘米,從“2~3”是幾厘米……(都是1厘米)。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作出說明:這樣的相鄰兩個數(shù)字之間的刻度線間隔是相等的。

⑤認識刻度尺上的幾厘米。

從0到2有幾厘米,從0到4有幾厘米,從0到5有幾厘米,從0到6有幾厘米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幾厘米?教師對回答有困難的學生加于引導。

⑥同桌指著刻度尺上的具體刻度和長度互相說一說1厘米,幾厘米。如:從0到1是1厘米,從0到5是5厘米,從0到9是9厘米,從6到7是1厘米,從1到5是4厘米……

(2)認識1厘米的實際長度。

①讓學生動手測量自己所帶的物品的長度,在尺子上量一量,如:圖釘?shù)拈L度大約是1厘米。

②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實際長度,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個手指的寬約是1厘米,閉眼想象1厘米的長度,進一步形成對1厘米長度概念的表象。

③讓學生想一想,在我們?nèi)粘I钪?,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如果學生舉出的物體很少,教師可以將在課前準備一些物體提供給學生測量,如:訂書針、橡皮的厚等。

(進一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動手操作,培養(yǎng)能力。

1、學習用厘米量物體的`長度。

(1)教師在黑板上貼一些紙條,然后提問,你們想知道它們的長度是多少嗎?用什么來量?

(2)教師出示刻度尺。講解如何量紙條的長度,邊示范邊講解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是多少,這張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如:現(xiàn)在這張紙條的右端對著5,表示紙的長度就是5厘米。

請同學們打開教科書第3頁紙條上面括號內(nèi)填5,表示紙的長度是5厘米。

2、小組合作。

再選取一個物體,測量之前,小組里每位同學先估計一下長度大約是多少,然后再測量,最后匯報估計結(jié)果與測量結(jié)果的誤差,從中讓學生實踐幾次,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估計方法。

(通過先估計再測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測意識,同時也提高了估測能力)

3、量課本的長、寬。

以兩人一組,先估測再測量,合作量出自己的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教師巡視指導。

4、深化練習。

⑴你們還想測量什么?

⑵讓學生把沒有測量的物體拿出來。(分小組進行)

⑶小組討論,根據(jù)本組要測量的對象,怎樣測量?

⑷小組討論后動手測量。

⑸匯報。

5、開放練習。

出示一張學生成績通知單,提出問題,要印50張成績通知單,請你去購買白紙。怎么辦,小組討論,全班匯報。

⑴用估計方法,估計要買的白紙的長和寬。

⑵用測量工具量出白紙的長和寬。

①用手指比一比。②用眼估計。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cè)面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四、全課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

教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長,

學會了用刻度尺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總結(jié)了測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看右端對準尺子上的刻度是幾,就是幾厘米。在生活中,見到較短物體時,我們應先估測它的長度,再用刻度尺實際量一量,比一比,看誰估測的準。

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0刻度 起點

長度單位:厘米(cm)

厘米與米的認識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實際,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

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重點與難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小明從家里走到學校要走一百步,小明的爸爸卻只要六十步,這可能嗎?為什么呢?t;指名回答>

2.請小朋友們用你的鉛筆、文具盒,或者手來量一量自己的課桌,量好之后把你的結(jié)果告訴我。

3.大家說的都對,但是為什么我們得到的數(shù)不一樣呢,難道我們的桌子不是一樣大?有沒有什么辦法讓我們量的結(jié)果一樣呢?

二、合作探究

1.要想取得一致的結(jié)果,我們需要有統(tǒng)一的測量工具。今天我們學習用我們的學生尺來量長度,平常大家都會用到尺子,但是你認真觀察過它嗎?現(xiàn)在請你仔細觀察你的尺子,然后跟你的同桌說一說你都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t;學生先自己觀察,然后跟同桌討論,再集體交流>

2.我們來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厘米”,也可以寫作cm。

3.在你的尺子上0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拿出你的兩個手指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然后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你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t;指名學生說一說其他的1厘米,再找給同桌看看>

4.找一找,在你的周圍,有沒有1厘米長的物體?t;集體討論交流>

5.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刻度幾到刻度幾是2厘米?t;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同桌用手指互相比劃一下2厘米大約是多長>

6.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刻度幾到刻度幾是3厘米長?5厘米長?還能找到其他的長度嗎?t;四人一小組,輪流找一找,再集體交流>

7.通過在尺子上找這些不同的長度,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8.小結(jié):從0刻度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就是幾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減去前面小的刻度,得到幾就是幾厘米。

三、鞏固練習

1.書上想想做做第一題t;先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

2.想想做做第二題,學生獨立完成。

3.第三題,男生測藍線,女生測紅線,再交流,小結(jié):測量結(jié)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數(shù),接近整厘米的長度可以用“大約幾厘米”表示。

4.第四題,今天認識了我們的學生尺,那么你能照著書上的樣子量量自己的手掌有多長嗎?量完之后我們一起來比一比我們班那個小朋友的手掌最長。

四總結(jié)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長度單位厘米,回家后,請你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厘米與米的認識教案篇6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

2.能力目標:會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真作圖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會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

教學難點:

會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具準備: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學習。

(一)出示主題圖: 這是一條線段,誰能說說你看到的線段是什么樣的?學生觀察說一說。

(二)你能量出這條線段的長度嗎?這條線段長多少厘米?測量線段長度時,要注意什么?

(三)你會畫一條線段嗎?

1.讓學生動手在練習本上畫線段。

2.畫一條7厘米長的線段。

3.評判學生所畫的線段,讓學生說說誰畫的.好,好在哪?是怎樣畫的?

4.能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嗎?學生試畫,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畫的?

5.小結(jié):畫線段時,要注意從0刻度開始畫起,是幾厘米就畫到幾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二、鞏固練習

量一量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課后反思:

學生對于線段的理解個別學生還不是很到位,有的學生對于當線段斜著放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去判斷,也就是學生對于線段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解,在練習課上教師要加強訓練與指導。

厘米與米的認識教案篇7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二)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數(shù))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具和學具

教具:學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長的紙條,投影片若干張、

學具:學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圖釘,一條繩子,沒削過的新鉛筆一支,裝墨水瓶的空盒一個,三張紙條(分別長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幣一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提問:誰能說一說你的課桌面有多長?

同學們可能不知所措,無從回答,教師提示,可以用你有的東西比一比,學生可能用鉛筆、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學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結(jié)果時,有的同學可能說3支鉛筆那么長,8根小棒那么長。

那么長,有的同學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樣說明其長度。

敘述:有的同學說課桌有3支鉛筆那么長,8根小棒那么長。

那么長,你們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數(shù)都不一樣啊?(使學生體會到由于測量工具不一樣)這樣說起來就很不方便。因此,我們需要有統(tǒng)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剛才有同學用尺子來量課桌的長,但不知道用什么單位表示它有多長。今天我們就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厘米”做單位。(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二)學習新課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敘述:請同學們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是1厘米,請同學們用尺子和圖釘?shù)拈L比一比,圖釘?shù)拈L大約是1厘米。

教師將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請學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看看你的尺子,說一說:

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到哪兒是3厘米長?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2、學習用厘米量

量一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敘述:量紙條時,把尺子“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

學生動手操作

1、請同學們將你事先準備好的三張紙條拿出來,量一量,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條,把量得的結(jié)果寫在上面。

2、看一看這支鉛筆長________厘米。

從圖中看出鉛筆長8厘米,如果讓我們?nèi)チ肯骷獾你U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取整厘米數(shù))

由學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鉛筆,實際量一量,從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來量。

3、量一量

??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因為每個同學手掌寬度和一長度不盡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1)每人拿出一根繩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給相鄰的同學看,把每次量出的繩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繩子一樣長。

(2)量一量

①量一根沒削過的鉛筆,長( )厘米。

②量數(shù)學課本,長( )厘米,寬( )厘米。

③量裝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厘米。

2、發(fā)展性練習

量一量下面兩個圖形每邊的長度。

3、思考性練習

如果有些東西的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如量花生的長度,2分幣的最寬的地方長多少?由學生量一量2分幣,可以互相商量想辦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兩塊三角板輔助(如圖8)、或?qū)⑽锲分苯臃旁诔咦拥目潭壬蟻砹俊?/p>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厘米”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實際,課堂教學首先設計了讓學生測量課桌的長,由于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得出的數(shù)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實際需要用統(tǒng)一單位的尺子來量物體的長度。

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課堂設計中,通過從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教師在尺子上畫出1厘米的長度,圖釘?shù)拈L,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并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目的都是為了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體長度。

在指導學生量物體的長度時,除了老師示范外,充分讓每個學生操作,由易到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