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級美術教案8篇

時間:2024-07-14 作者:dopmitopy 備課教案

教案的設計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提高教學效果,教案中是否包含了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資源,能夠顯示出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8年級美術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8年級美術教案8篇

8年級美術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主要藝術成就及其藝術特點,初步學會欣賞中國古代雕塑的方法。

(2)讓學生從惑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會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對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埋解,從而提高欣貫能力。

(3)激勵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惑。

【教學重點】

中國古代雕塑在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藝術特點。著重介紹秦始皇兵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龍門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學難點】

中國古代雕塑的表現形式和時代特征。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中國古代雕塑相關圖片若干或制作多媒體。

學生:查找相關文字、圖片材料(課前教師可讓學生分組查閱有關中國古代雕塑的資料)。

【教學過程】

●提問式導人:(提間貫穿整節(jié)課,問題解決,即是課的結束。)

什么是雕塑?你認為什么樣的作品可以稱做是雕塑?

你對中國古代雕塑了解多少?可以給同學們舉些例子嗎?

關于秦始皇陵兵馬桶,你知道多少?

漢代雕塑有怎樣的特點?

霍去病墓前雕塑整體鳳格是怎樣的?談談你認為最經典的作品?

南京是六朝古都,你是否了解一些六朝時期的作品?

中國四大石窟是哪兒個?著名的作品你了解多少?

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談一談云岡石窟大佛?

龍門石窟奉先寺佛造像建造的歷史背景是如何的?

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樂山大佛的簡況?

●學生回答。

(由于學生查閱過資料,應該可以回答出一部分問題,不完整或需要強調的部分,教師應注意重點解析。在回答問題之前,可以小組綜合討論,拿出一個較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薦一位同學回答,其他組的同學也可以提出意見或不同看法。最后教師點評。)

●問題回答及補充。

雕塑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物質材料,通過不同手法制作的能表達藝術家思想、觀念、情感的具有三維實體的造型藝術。按其形態(tài),一般可分為圓雕和浮雕兩大類。按用途可分為架上雕塑、紀念碑雕塑和園林雕塑。按材質可分為泥、木、石、銅、陶等。(展示圖片,區(qū)分不同材質的雕塑,區(qū)分圓雕和浮雕。)

秦漢時期是我國古代雕塑創(chuàng)作的成熟和繁榮時期。當時的厚葬之風日益普遍和興盛。因而使各種形制的雕塑殉葬品的制作發(fā)展更快。這一時期,數量可觀,規(guī)模宏大的當數1974年陜西臨幢秦始皇陵東側的重大考古發(fā)現——秦始皇陵兵馬桶。目前共發(fā)掘四個桶坑,面積達2萬余平方米,共出土與真人、真馬相仿的陶桶、陶馬7余件。猶如在大地下面埋藏著一支氣勢磅磅的.地下軍隊。發(fā)現如此龐大、逼真,數量眾多的陶誦群震驚了世界,令人驚嘆不已,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這一大批兵馬桶,不僅顯示了昔日秦國的強大與秦始皇的權威,而且讓人感到古代雕塑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雕塑水平。從全局看,盡管軍隊列降是嚴整的、肅穆的,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卻是模制與手塑相結合,人窯燒制后再加彩繪。個體形象力求模仿真實,注重細節(jié),如發(fā)式、服裝等,塑造得都很具體。盡管那個時代距我們很遙遠,我們似乎仍然能真實地感受到當年秦軍隊的雄威。

(多媒體圖片:秦始皇陵桶陣圖2一3張,局部圖片2張,軍吏桶、將軍桶、跪射武士桶各一張,兵桶頭部特寫4張。)

漢代厚葬風日盛,封建統治階級中大小人物幾乎邵想把自己生前享受的東西,統統帶到他們想像的死后"世界"中去享用,除了日常生活器皿外,還要把難以人墓的家奴、護衛(wèi)以及儀仗隊、樂舞百戲等制成陶傭隨葬墓中,供其死后使喚、娛樂享用。這些除了與封建統治者的迷信思想有關外,更重要的體現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戀戀不舍。

在封建社會里,帝王、貴族為了鞏固他們的統制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而盛行厚葬。在他們的陵墓區(qū)里,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這些作品成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最重要的部分。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種類和布置方式,有別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態(tài),依石似形,梢加雕鑿求之神似,種類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簡練,風格渾厚。這些石雕采用不線雕、圓雕和浮雕相結合的手法,以關鍵部位細雕、其他部位胳雕的寫意方法,突出對象的神杰和動感,給我們留下了一組風格粗擴古樸、氣勢豪放的陵墓石雕藝術珍品。其中"石刻立馬"為主題雕像,雕塑朋灰白紅砂石雕鑿而成。石馬昂首站立,長尾拖地。腹下雕有手持弓箭、之首、長須仰面璧眉掙扎的人像。高大的戰(zhàn)馬氣宇軒昂,四蹄踏翻兇惡的敵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紀念碑式的作品。其余則圍繞這一主題,與墳墓所象征的環(huán)境結合起來做全面性的烘托。

(多媒體演示圖片:霍去病墓整體圖片一張、《石刻立馬扒《伏虎》等圖片若干。)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區(qū)有32處南朝陵墓,每個陵墓前郡有石雕群。主要是鍛磷、天祿、辟邪、石柱、碑等。這些雕刻形象生動,氣勢宏偉,有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獸,反映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蕭景墓現存辟邪長3.8米、寬155米,高3卜米。雄獸,頭微南磚,向西而立,無角,長舌垂胸,須下拂,頭頂有四道達干背上,胸前長毛鬃曲,兩翼刻云勾紋,襯以鳥翅紋,尾長及地,足趾五爪。體形碩大肥短,各部分比例適當,昂首挺胸,兩翼振奮,雕飾精英,為同期辟邪中的佳作。

(多媒體演示圖片,蕭景墓石辟邪、六朝陵墓神道石柱、蕭道生墓石戳鱗等圖片約1幅左右,供學生欣賞)

敦煌莫高窟修建于前奏二年,在以后的1多年里,人們陸續(xù)在此開鑿石 窟,隋唐時期達到高潮。開鑿的窟室有1多個,保存到現在的洞窟有492個, 是現存世界最偉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余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申佛像明顯體現了惜代佛像藝術特點,干腆繡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容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懼。(多媒體演示圖片2一3張。)

樂山大佛位干四川樂山市,依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開鑿而成,又名凌云大佛,為彌勒坐像。始鑿丁唐亥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稱。1996年12月,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多媒體演示圖片1-2張。)

小結: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中圍古代雕塑作品從內容、題材等方面進行小結。

(多媒體演示敦煌莫高窟外景及作品圖片若干。)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南麓,開鑿于北魏中期,現存主要洞窟53個,造像51萬個。其中第2窟釋迎佛雕像,高137米,前額寬闊,直鼻大耳,著右祖架裝,盤腿而坐,目光凝視,似乎在沉思,表現出一副超然大度的神情,在靜穆巾蘊含著戚嚴與容智。其形象和雕塑手法,仍然有印度健陀羅藝術的影響。(多媒體演示圖片2一3張。)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2千米處,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筒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邵洛陽時。各朝代造像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l千米,共約悅萬余尊。2年11月,洛陽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人《世界遺產名錄》。

8年級美術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能初步體驗材料的肌理與質感特性,加強對形式美感的基本認識。

2、能選擇運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質制作較為簡單的裝飾作品。

3、能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促進情感的健康發(fā)展。

教學重點:

1、能初步體驗材料的肌理與質感特性,加強對形式美感的基本認識。

2、能選擇運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質制作較為簡單的裝飾作品。

教學難點:

1、能初步體驗材料的肌理與質感特性,加強對形式美感的基本認識。

2、能選擇運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質制作較為簡單的裝飾作品。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用具:優(yōu)秀裝飾作品實物、圖片。

學生用具:

根據自己所用工具材料情況,帶自己所需材料。自己喜歡的'圖片。

學生預習:

課前自己收集有趣的材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工具的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借助圖片展示一些材料。著重對比分析一組材質的肌理與質感。強調不同肌理與質感給人感受的心理差異,幫助學生建立材料特性與情感表達之間的內在聯系。

2、請部分學生對課前收集的材質進行分析。(運用對比的方法)

3、布置學習活動及活動要求:

a、在自己帶來的圖片的基礎上,運用新的材料進行改造。

b、注意材質的加工處理。使其能夠更加適合體現改造后的造型。

c、注意利用適合的材質及拼擺方式展現你對特定造型對象的感受。

d、應利用材質體現一定的視覺美感。

4、學生分組動手練習,教師輔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工具的準備情況。

二、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引出課堂教學。

1、整體評價學生上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請幾位同學給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

2、教師從學生作品入手,著重對比分析幾件利用不同材質合理搭配的優(yōu)秀裝飾作品。

3、布置學習活動及要求:

a、設計一件裝飾作品。注意造型設計是否適合充分展現材質的形式美感。

b、注意材質間的對比,把握對比與統一的原則。

4、學生分組動手練習,教師輔導。

5、學生之間相互評價自己的作品。

8年級美術教案篇3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收集與教學任務相關的物品。

2、能夠根據收集到的物品進行合理想像,用添加、裁減、組合等方式將它們設計制作成風鈴。

3、用剪(撕)貼、繪畫等方式來美化風鈴。

教學重點:

運用畫、撕、折、剪、拼貼等方法進行平面造型設計制作。

教學難點:

組織學生用吊飾美化教室,激發(fā)學生美化生活。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課前準備

1、師生一起收集適合做紙風鈴的物品,如:紙杯、卷筒紙芯、筒狀的紙盒、小掛飾……(一次性紙杯最好用新的,用過的可能不衛(wèi)生)。

2、教師應課前準備好各種材料制作的范作、圖片、制作步驟圖以及幾枚大一點的針。

3、學生應課前準備好剪刀,糨糊,彩紙,彩筆,彩線等。

二、導入并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風鈴,問學生:你喜歡風鈴嗎?風鈴可以分為哪幾部分?如果你有一個風鈴,想把它掛在什么地方?

老師這兒還有自己制作的風鈴,同學們想不想看看?給學生看老師制作的紙風鈴范作,你能說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嗎?

誰能說出老師是怎樣制作這個紙風鈴的?

1、先把單個的紙杯進行美化:用畫畫、剪貼等方式。2、再用彩線把紙杯穿起來。3、給紙杯下面添上鈴舌。

你還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制作紙風鈴?

三、學生分組制作。

四、欣賞、講評作業(yè)。

課后拓展:

怎樣能做出一個能發(fā)出聲音的真正的風鈴?

8年級美術教案篇4

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語言,體會鬧花燈的歡樂氣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⒈齊讀課題兩遍。

⒉談話導入: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和你們一起到大街上去看花燈。你們快看大街上!

二、學習第一段。

⒈齊讀第一段。

⒉自由練讀兩遍。

⒊說一說:讀了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口答,教師引導。)

二、學習第二段。

⒈出示投影圖:請同學們仔細看,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燈?(生說)

⒉讀第一句話:“街上的花燈可真多呀!”(提示:后邊是“!”)

指名讀、齊讀。

⒊輕聲讀課文,看文中寫了幾種花燈?(3 種)哪兩種寫得簡單?哪種寫得詳細?

⒋投影出示寫龍燈的句子,引導體會。

最有趣的是龍燈,只見一條長龍追著寶珠上下翻飛,全身的鱗片金光閃閃,龍的尾巴不停地擺動。

⑴自由充分地練讀句子, 想一想自己喜歡哪個詞, 為什么?

⑵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⑶指名說,引導多種形式理解詞意。

⑷指導朗讀:喜歡哪個詞,讀的時候就要抓住它。讀出龍燈的'有趣。

①自由嘗試。②指名讀。

⒌讀最后一句。

⑴指導讀“龍活啦!”

⑵引導理解“情不自禁”,指導說一句話。

三、學習第三段。

⒈師生一起讀課文。

⒉理解“融成一片”、“響徹夜空”的意思。

⒊指導朗讀。

四、聽錄音讀全文,同桌互相比賽讀全文。

五、總結板書。

六、課外延伸:你還想看到什么樣的花燈?學生練說。

七、布置作業(yè):把自己設計的花燈畫下來,參加班級花燈設計比賽。

板書設計:

兔子燈

25 鬧花燈 鴿子燈 ……

龍燈

8年級美術教案篇5

課型:單一型

1.教學方法:講解,2.欣賞

3.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基本懂得美術的概念。

(2)通過各種圖畫的展示和講解,使學生了解美術的分類,并理解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和現代設計的概念和分類。

4.教學難點、重點:

難點:美術的作用。

重點:繪畫的分類。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是美術課,那么到底什么是美術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來初略討論學習的問題--美術概說(板書課題)

三)新授:

美術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個,繪畫作品一幅。講解美術的概念,著重強調“物質材料”、“造型手段”、“空間”、“審美價值”。

1、美術的分類

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現代設計

2、繪畫:使用筆、刀等工具,墨、顏料等材料,在紙、紡織品、木板、墻壁等平面上,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表現手段,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繪畫的分類略加講解。)

展示作品或圖片資料若干,(由于缺乏美術教學掛圖及相關的幻燈片,所以應找些較大的圖片,如單幅單頁畫、掛歷中的畫頁等,同時應選用較成熟的'藝術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學頭像》、《臨“太陽很足的晌午”》、《藏族婦人》,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感受,使學生感到老師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老師。講解繪畫的概念,同時強調繪畫的作用: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情感。

現代繪畫《鋼水汗水》:反映了我國當代鋼鐵工人的社會生活,“鋼水的產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達了對鋼鐵工人的一種敬仰敬佩之情,從刻畫細微的畫面中,我們似乎聽見有人在說:“工人兄弟們,你們辛苦了!”

3、雕塑:是雕、刻、塑三種制作方法的總稱。

雕塑的表現形式一般分為:圓雕、浮雕。

舉例:茶陵一中進校門處的雕塑(圓雕)。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藝美術:指實用品的造型設計和裝飾性美術。

分類:A、日用工藝(染織工藝、陶瓷工藝等)

B、陳設工藝(象牙雕塑、裝飾繪畫)

d、建筑藝術:通過建筑群體組織,建筑物的形體、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結構方式、內外空間組織、裝飾、色彩等各方面的處理所形成的一種綜合性藝術。

公共建筑:

分類:民用建筑:

紀念性建筑:

1、現代設計:是在現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的應用藝術。

2、美術的社會作用

美術對于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認識功能、審美功能

(組織同學們以討論的方式,談談對美術及美術的作用的認識和理解。)

總結學生的發(fā)言:

美術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廣泛應用于建筑、商業(yè)、工業(yè)等領域

三、課本學生范畫賞析

圖:紫灰色主調,對比很弱,短直線條雜亂無章,表現出一種灰暗、亂、掙扎的情感。

圖:黃綠色主調,少量紅、紫色,整個畫面明亮,對比強烈,猶如陽春三月,春游在外,給人以充滿活力、精神飽滿的感覺。

四、作業(yè):

運用抽象或變形的表現手法表現自己的某種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業(yè)表現的情感。

1、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運用。

8年級美術教案篇6

教學內容

畫“鳥語花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運用畫的筆墨方法表現自然界中的花、鳥。

指導學生用富有墨色變化和多樣的線條表現有詩意的畫面。

教學重點

運用富有創(chuàng)意的應用畫技法特點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現畫面。

教學難點

掌握畫水與色的運用及構圖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準備

師備表現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圖片及國畫大師的繪畫作品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1)課件演示:觀看欣賞自然美景,

師與學生一起憑自己對鳥語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對畫面的想象。

(2)引導學生解讀和理解大師的寫實與寫意的`表現手法。

齊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魚蟲:要求簡單描述畫面的形象、線條、筆法。讓學生說出從畫面上看到的東西。

吳冠中的潑墨寫意畫:荷塘、小鳥天堂----知道墨色有濃有淡。

吳冠中的線條畫----簡潔、明快、用流動的線來表現流動的物體和凝固的形體。

(3)運用畫水墨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嘗試練習,然后相互欣賞、取長補短。

2、發(fā)展階段:

(1)師生共同作畫,探索水墨畫的表現手法:

請一學生在板上的宣紙上隨意點個點,師即興添畫成花或鳥。

(2)歸納表現手法:勾畫添畫方法、色彩寫意法。

(3)指導學生運用色彩和墨色深淺變化和濃淡變化來塑造形象。充分體現國畫的墨色韻味變化的特點。

3、展示交流

把學生作業(yè)進行展示,一方面讓學生體驗成功,同時發(fā)揚學生作業(yè)中的閃光點。增強學習信心。

4、課后拓展:鼓勵學生運用畫的表現方法,課后進一步根據自己喜歡的形象與內容嘗試練習,使他們更好運用畫的表現方法來描繪學生對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兩節(jié)課上,第一節(jié)主要是欣賞、評述、第二節(jié)再進行探索嘗試。

教學

追記:俄羅斯名言:語言不是蜜,卻可以粘住一切東西。我國大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

充滿感情色彩的教學語言,其效果能使學生不但從形式上而且從內容上感受知識,不但作用于感官而且震撼心靈。

我在教學《鳥語花香》一課時,可以先借助古今名師的累累碩果和畫的形成歷程渲染一下氣氛,抒發(fā)一下感情。

8年級美術教案篇7

一、概述

1、《元宵節(jié)里掛彩燈》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第15課,本課旨在讓學生通過了解簡單元宵花燈的制作,元宵節(jié)的來歷,特點,了解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

2、本課領域是:綜合探索,共1課時。課程結構內容包括:了解中國傳統節(jié)日元宵節(jié)的來歷,交流對元宵節(jié)的了解,通過收集元宵節(jié)的資料,制作元宵花燈,開展猜燈謎的活動,達到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收集有關元宵節(jié)的來歷,了解風俗習慣。

(2)設計簡單的花燈效果圖。

(3)掌握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欣賞,感受元宵節(jié)熱烈的氣氛,培養(yǎng)熱愛中華民族文化的情感。

(2)能夠通過與小組的合作交流,根據自己的想法,完成花燈設計圖。

(3)能夠應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完成花燈的制作。

(4)對同學的作業(yè)給出評價,相互交流,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以及和諧色與他們所學習析色彩線條的聯系,更加熱愛美術課。

(2)通過學習,能體會到色彩的和諧美,色彩和諧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收集有關元宵節(jié)的來歷,了解風俗習慣。

(2)設計簡單的花燈效果圖。

(3)掌握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2.難點

(1)能夠應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完成花燈的制作。

(2)對同學的作業(yè)給出評價,相互交流,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四、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是東岔中心學校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動手制作能力和表現力;

(2)學生元宵節(jié)雖然是中國大型的傳統民俗節(jié)日,但是我們地處山區(qū),處了春節(jié)比較熱鬧之外,其他的節(jié)日慶祝的幅度都不大,學生大多只是從電視上見過元宵花燈。

(3)學生具有一定的繪畫技巧,表現能力。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元宵節(jié)花燈的欣賞,觀看慶祝元宵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元宵節(jié)的來歷,特點;接著通過觀察,了解花燈形狀,色彩等特點,設計出自己的花燈設計稿,然后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花燈的制作,最后進行全班互評。

六、教學資源與工具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室。

教師:多媒體課件 ,范作。,

學生:花燈制作的廢棄材料,學習資料 ,裝飾材料,剪刀 ,膠等等。

七、教學過程

第15課 元宵節(jié)里掛彩燈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綜合 探索

(一) 課前準備

(二) 課前欣賞:播放一段熱鬧的視頻《鬧元宵》,學生欣賞視頻。

(三) 導入新課:

1.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這種情形在哪個節(jié)日中能過看到?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板書課題)

(四) 欣賞評析:

1.課件出示彩燈圖片。

2.接下來讓我們再跳上龍舟一路前行欣賞各具特色的花燈。穿過一道彩虹橋可以看到水面上有改編自民間故事的水漫金山燈,雙龍戲珠燈,岸上有充滿浪漫氣息的月亮星星燈,店鋪里掛滿各色燈籠,家家戶戶門口懸掛著漂亮的花燈,真是流光溢彩熱鬧非凡呀!

3.認真觀察各種各樣的彩燈,從顏色、造型等方面欣賞花燈的美

(五)探索研究:

1、同學們想設計一款什么造型的花燈呢?請同學上講臺來把自己的想法畫一畫。

2、對于這些草圖誰有合理化的建議提出來幫他修改一下。

3、學生上臺畫出自己的設計草圖,鼓勵其他同學大膽修改,提出意見。

(六)欣賞評述:

1、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個個富有生命力的花燈即將誕生,不過先不要著急,再來欣賞這幾盞出自同學之手的花燈,看看你比較喜歡哪一盞,說說理由。

2、學生仔細觀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

(七)教師示范:

1、出示教師制作的花燈,從材料、做法、裝飾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技法探究。

2、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燈的制作方法。

(八)合作交流:

1、出示教師制作的花燈,從材料、做法、裝飾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技法探究。

2、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燈的制作方法。

(九)合作交流,協作完:

1、相信同學們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制作創(chuàng)意。

2、合作完成花燈制作,小組合理分工,制作裝飾并把燈謎書寫粘貼在花燈上。

(十)作品欣賞:

1、看著一盞盞構思巧妙,制作精細的花燈把我們的教室裝扮成燈的海洋,在這個美麗的作品下還藏著一條條燈謎等著大家共同分享,下面請同學們有秩序來賞花燈,猜燈謎吧!

2、學生有秩序賞花燈,猜燈謎。

八、教學評價設計

1、注重過程性評價,傾向于學生設計過程,理解過程,制作過程的評價;

2、突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全班交流性的評價;

3、創(chuàng)建量規(guī),向學生展示他們將如何被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

九、教學反思: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類型,由于我們地處山區(qū),學生對于中國傳統的民俗節(jié)日元宵節(jié)的了解不夠,學生只是從電視上了解了一些相關知識。在課堂上,學生欣賞了元宵節(jié)得的相關視頻及一些彩燈的圖片,興趣相當的濃厚。在進行彩燈設計時,好多學生的作品非常有創(chuàng)意,很漂亮,但在根據效果圖制作彩燈的過程中,由于設計稿的難度問題,有些脫離實際,有些則是材料不足,因此只有少數學生完成了作業(yè)。

對于偏遠山區(qū)的學生來說,在制作材料的尋找上是一個較大的問題,可用的材料相對較少,我覺的,如果將彩燈的制作與我們本土的材料相結合,會讓學生的參與度更高,因此,開發(fā)課程資源,是我們山區(qū)教師的一個長期的探索,研究過程。

8年級美術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紙板的切割、折曲,設計制作造型美觀、功能適用的椅子或沙發(fā)。初步了解立體構成知識及在設計中的應用;

2、通過椅子的設計,使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認識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培養(yǎng)敢于想象,勇于實踐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立體造型的設計能力。

教學重點

設計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生活中充滿了設計,設計的前提是敢于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通過設計椅子,關注生活中的其他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

教學難點

設計構思,紙板的聯想。教學材料

工具:剪刀、膠水;

材料:較硬的紙,如卡片紙、廢紙盒、硬包裝紙等。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一)展示。結合教學重點,理解設計與生活的關系,可用圖片和實物,展示現代座椅的設計,如造型新穎的沙發(fā)、生活用椅、辦公用椅、學生座椅、公共用椅等,并分析其社會功能、造型特點,結合書上的范圖和教師的示范作品,引出紙板的聯想。

(二)設問。

以問題的形式來共同研討。1、在生活中,你都看到過哪些座椅?擺放在什么環(huán)境中?座椅的.造型給你怎樣的感覺?

2、座椅的結構你了解么?你看到的椅子都是有幾條腿制成的?它們穩(wěn)定么?為什么?

3、你能用紙板設計制作椅子造型么?看到這些紙板,你能聯想到多少椅子造型?

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先討論再回答,也可直接回答后由教師或其他學生補充,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要及時鼓勵和引導。

二演示

教師即興發(fā)揮用紙板以簡單快捷的方法制作一把椅子。因為這種形象的演示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技法研討

(一)講授椅子的功能和結構。

以與學生共同討論的形式,共同總結得出:座椅具有實用、舒適、穩(wěn)定的特點。座椅的結構一般為腿(支撐點)、面(承重點)、靠背。

(二)分析課本中的范例。

通過書上的范例,分析使用何種形狀的紙制作的?如何剪切的?如何折曲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及時鼓勵。

通過對椅子造型的理解,使學生對立體構成有個初步的認識,并激發(fā)學生動手制作椅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學生設計與制作椅子

1、根據情況,每人制作1~2個椅子,也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組椅子或沙發(fā)。教師應隨時給予指導。

2、紙材應稍硬,造型才能有力度。椅子上可畫或貼些圖案,增加椅子的色彩效果。

3、可把椅子或沙發(fā)設置于一塊硬紙上,形成一個展示臺。

學生在制作椅子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指導。

五學生作品展示與討論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談談自己的創(chuàng)意:椅子的造型特點、最合適的安放環(huán)境等等;

教師引導學生大膽聯想:如果真的投產,用何種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意。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并不單單是單純的手工制作課,在課堂教學中,我在對學生進行課題——紙板的聯想的引導的同時,以最大的可行性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聯想,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樂于發(fā)現的習慣,激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教學經驗的不足,這節(jié)課與我預期的課堂效果稍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