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池上教案模板5篇

時間:2022-11-10 作者:Kris 備課教案

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教學任務,我們都要提前制定好一份教案,教案的制定是為了幫助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三年級池上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池上教案模板5篇

三年級池上教案篇1

一、 教學內容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fā)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tǒng)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xiàn)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yǎng)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tǒng)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tǒng)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

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fā)現(xiàn)、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xiàn)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

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教學難點: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

四、教學進度表安排:

周次 時間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1 2、9—2、13 位置與方向 3

2 2、16—2、20位置與方向2+2

3 2、23—2、27 口算除法、筆算除法3+1

4 3、2—3、6筆算除法 4

5 3、9—3、13 筆算除法 4

6 3、16—3、20

整理和復習 2+2

7 3、23—3、27簡單的數據分析、平均數2+2

8 3、30—4、3 整理和復習、年、月、日2+2

9 4、6—4、10 整理和復習、口算乘法 2+2

10 4、13—4、17 口算乘法 1

期中復習考試3

11 4、20—4、24 筆算乘法 4

12 4、27—5、1 整理和復習、面積 2+2

13 5、4—5、8 面積 4

14 5、11—5、15 面積、整理和復習2+2

15 5、18—5、22小數的初步認識 4

16 5、25—5、29 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 1+3

17 6、1—6、5 解決問題、數學廣角 2+2

18 6、8—6、12 總復習 4

19 6、15—6、19期末復習4

20 6、22-6、26 期末復習4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現(xiàn)實的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難點:建立空間觀念。

(三)、課時安排:6課時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 學習新課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xiàn)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fā),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

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fā),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練習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出示我國行政區(qū)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說說廈門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三年級池上教案篇2

?鹿角和鹿腿》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

3、透過自讀自悟,使學生體會故事中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

教學難點: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培養(yǎng)獨立閱讀潛力。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許多小動物,你們看,這天老師把誰請來了?(板書:鹿)喜歡它嗎?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鹿?學生交流。

2、老師還為大家請來了(板書:獅子)誰來說說在你心中獅子是怎樣的?

3、兇猛的獅子和漂亮的鹿碰到一齊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一齊走進《伊索寓言》中的《鹿角和鹿腿》。

設計意圖:形象展示,問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示兩個動物朋友鹿角和鹿腿,將美麗的鹿的形象展此刻大家面前,引導孩子去猜想鹿角和鹿腿之間到底會有什么樣的故事呢?進而激發(fā)起孩子閱讀文本的興趣。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請大家大聲朗讀整個故事,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邊讀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詞語

欣賞,勻稱,珊瑚,精美別致

抱怨,撅嘴,皺眉,沒精打采

灰心喪氣,掙脫,獅口逃生

大家讀得很認真,相信這些詞語肯定都認識了,哪位勇士愿意先來試試?誰愿意當小老師?

3、概括故事的主要資料

欣賞抱怨獅口逃生

真不錯,讀了一遍就讀準了詞語的字音,還能讀得有滋有味。但是,如果你能用這幾個詞語把整個故事說成一句話,那就更了不起了。指名說。(板書:角腿)

三、品讀鹿之美

1、故事中的小鹿到底是怎樣欣賞和抱怨自己的,請同學們默讀14自然段,用“——”劃出小鹿欣賞和抱怨自己的話。

2、交流

(1)誰來說說鹿是怎樣欣賞自己的角的?

欣賞的話:

“咦,這是我嗎?”

“啊!我的身段是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象兩束美麗的珊瑚!”

他為什么欣賞自己的角?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角很美麗?(板書:美麗)你就是這只美麗的鹿,快夸夸自己吧!下面的小鹿都迫不及待要夸夸自己了,那就自己夸夸吧!指名讀。

(2)小鹿都快要陶醉了,但是他為什么還要抱怨呢?(板書:難看)小鹿怎樣抱怨的?

抱怨的話: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樣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意思就是說:

你看,小鹿們都在抱怨呢?(自由讀)誰來抱怨一下(指名讀)

3、引讀2-4自然段

看你們讀得如此有滋有味,老師也想加入,歡迎嗎?老師當解說員,你們讀小鹿的話,可要聽好老師的提示。

“咦,這是我嗎?”

“啊!我的身段是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象兩束美麗的珊瑚!”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樣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師:漂亮的小鹿們,你們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是這么漂亮,這天突然發(fā)現(xiàn),所以驚喜萬分,

生:“咦,這是我嗎?”

師:你們不急著離開了,對著自己的身影大加贊賞

生:“啊!我的身段是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象兩束美麗的珊瑚!”

師:但是,當你們看到自己難看的細腿之后,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抱怨道

生:“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樣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設計意圖:記得《語文課程標準》中有一句話這樣說道:“應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痹诶首x訓練中,我鼓勵學生讀出對文中情感的不同體驗,

并結合具體語段來說說自己的朗讀體會,充分表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同學之間互相評論,相互促進,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這一朗讀訓練,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文本,和文本對話,為下文體會鹿的思想轉變,奠定了基礎。一輪輪的朗讀,會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一步步的提升。

四、研讀獅口逃生

1、正當鹿抱怨自己的腿,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時,一場厄運正悄悄地降臨,明白將要發(fā)生什么嗎?

2、視頻播放猛獸追趕獵物時那驚心動魄的場面

同學們,看過“動物世界”嗎,看到過猛獸追趕獵物時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嗎?我們再來體驗一下。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還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撐,個性是課文所描述的那種驚心動魄的場景,如果光靠講學生很難進入這種情景。視頻的引入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一難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師范讀,再次創(chuàng)設情境。

對于弱者來說,這真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那么故事中的小鹿又將面臨怎樣的生死抉擇呢?那樣吧,此刻我們就到森林深處去親自體驗一下。閉上眼睛:正當鹿抱怨自己的腿,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時,一場厄運就這樣降臨了,鹿猛一回頭,(驚叫)

哎呀,一頭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鹿不敢猶豫,撒開長腿就跑。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的時候,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獅子趕緊抓住這個機會,猛撲過來。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才把兩只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這次,獅子再也沒有追上。

4、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情緒怎樣樣?你從哪些詞語體驗到了緊張,驚心動魄?

5、這叫有驚無險。大家體會得很好,但是,我還想提個推薦,當大家讀到,“哎呀,一頭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時,就在后面寫上三個字“好險啊!”;讀到“鹿使勁一扯,才把鹿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的時候,也寫上三個字“好險啊!”咱們再把這兩段連起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6、咱們一次比一次體會得好。下面我們再讀的時候,要求提高了。“好險啊!”這三個字,讓它們悄悄地藏在心里,只在心里暗暗想:好險啊!老師念每個句子的前半部分,你們接下去!

師再次引讀,師生合作整讀課文五六自然段。

7、師總結:我想這回大家完全能夠給“動物世界”配音了。

設計意圖:課文五六自然段,正是寫鹿遇險的經過,真是有驚無險。學生初讀時,可能會顯得四平八穩(wěn),漫不經心。幾經啟發(fā)之后,學生在朗讀速度上是加快了,但讓人倒抽一口冷氣的驚險場面卻感受不到。適時地播放視頻,聽老師范讀,此時,學生就能體會到那種劫后余生的感覺,讀起來就有“驚心動魄”的感覺了。在讀書的過程中,不可小看老師的“導悟”作用,有時老師藝術性的寥寥幾語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在這一段的朗讀訓練里,透過老師一次次深入引導,學生的思維、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動一次次主動參與到朗讀實踐中,老師把穎悟的心靈交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充滿生機和靈性的精神世界與學生共享,潛移默化中老師就會成為學生精神文化之旅的親切導游。

五、領悟道理、拓展延伸

1、小鹿跑到了一條小溪邊,停下腳步,一邊喘氣,一邊休息,假如你就是這只小鹿,剛才師口逃生的一幕肯定還在腦?;匦?,心肯定還在砰砰直跳,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么?你還會欣賞美麗的角,而抱怨難看的腿嗎!他嘆了口氣,說生:“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2、是啊!角雖然(),但是卻差點兒讓他送命(板書:差點送命)腿雖然(),但是卻使他獅口逃生(板書:獅口逃生)于是,小鹿經歷了這次災難之后,痛定思痛,幡然省悟,它毅然鋸掉了頭上那兩只美麗的角,同學們討論一下鹿該不該這樣做呢?

三年級池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評、悟,體會趕海的樂趣。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同學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和閱讀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

從讀中感受“俺”童年趕海的樂趣,激發(fā)同學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趕海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直接導入:同學們,今天俺們繼續(xù)來學習11課《趕?!?。

過渡:在預習課文,有不少同學對俺說:老師,俺從沒見過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師就滿足大家這一要求,帶你們去看看海,好不好?

2、播放課件,同時配上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同學欣賞。

3、生談感受。(大海真美。真壯觀等)

過渡:同學們都有一雙能夠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俺們就在這么美的海邊來趕海。

二、初步感受趕海的“趣”

1、回憶課文,想想趕海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2、指名交流。教師相機板書;趣

3、同學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俺”在海邊做了哪幾件有趣的事?

4、生邊讀邊考慮問題。教師巡視。

5、讀后交流,老師相機板書: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蝦

過渡:通過初讀課文,俺們知道了課文寫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蝦這四件事。在這四件事中,你覺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選一件你最感興趣的事,再讀一讀,邊讀邊想。讀慢一些,給自身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覺得有趣的地方講給你的同桌聽。

6、同學讀、想、說。教師巡視。

三、精讀感悟

1、師:老師發(fā)現(xiàn)大家剛才讀得都非常認真。現(xiàn)在看誰想第一個給大家讀他喜歡的句子。

2、指名交流匯報。(按同學匯報的順序來講)

a “海水嘩嘩往下退,只有浪花還不時回過頭來,好象不忍離開似的。俺興奮極了,飛跑著追趕遠去的浪花?!?/p>

師:你為什么喜歡它?看到這可愛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樣?怎樣才干把這種興奮的心情讀出來呢?

生練讀。

指名讀,齊讀。

b “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

師:為什么把“摸呀摸呀”讀得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認真,摸得仔細)

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樣?哪個字最能表示作者高興的心情?怎么讀呢?

指名讀,相機評價,齊讀。

c、“哎,那邊一個小伙伴正低著頭尋找著什么。俺走過去想看個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兒,不做聲,原來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東逃西竄呢。突然,小伙伴“哎喲”一聲叫起來,原來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師:誰愿意當個小演員,給這段文字配上動作?老師告訴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課文讀好。意思讀明白了,才干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身把這一段讀一讀,揣測揣測該這樣來演。呆會兒俺要找三個小演員,一個小作者,一個小伙伴,還有一個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同學自讀自悟,教師巡視。

(3)、指名上臺扮演。

(4)、老師扮演記者采訪三個小演員,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渡:同學每,努著嘴兒的小伙伴,四處逃竄的螃蟹,以及那“哎喲”一聲痛叫,都讓俺們感受到了捉螃蟹的有趣,你能通過朗讀讓所有人感到其中的樂趣嗎?

(5)、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齊讀。

d、“咦,怎么俺的腳也癢癢的?低頭一看,哦,原來是一只大蝦在逗俺呢!它搖擺著兩條長須,活象戲臺上的一員武將,俺輕輕伸出手去,只一捏,這武將就成了俺的俘虜,再也神氣不起來了?!?/p>

(1)、師:這段文中有兩個語氣次,你發(fā)現(xiàn)了嗎?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2)、琢磨文章中詞語、句子的意思,把隱藏在里面的情感體會出來,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這就叫讀書。誰能把你體會到的情感讀出來?

(3)、指名讀,相機指導評價。

(4)、師:到底是一只什么樣的大蝦呢?俺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大蝦圖片)看,這只大蝦搖擺著兩條長須,威武嗎?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5)、但它再神氣,也逃不出俺的手掌心,瞧,(引讀)俺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這武將就——(成了俺的俘虜),再也——(神氣不起來了)。讀到這里,同學們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癢癢的,讓俺們伸出手來,一邊讀一邊來捏大蝦吧。

(6)、生邊讀邊做動作。

3、師:俺們可別光顧著自身玩,看看沙灘上其他人在干什么?

(1)、生讀相關句子。

(2)、還有些人在干什么呢?

過渡:剛才俺們同小作者一起摸海星、捏大蝦、捉螃蟹,感受了其中了樂趣。那么,讓俺們一起把體會到的樂趣用最動聽的讀書聲表達出來吧。

4、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趕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俺們怎么說也說不完,但是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了,趕海的人們三三兩兩地離去,這時,大海又是一番怎樣的情境呢?

2、同學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3、(出示夕陽下的大海畫面)假如這時你就站在大海邊,吹著涼爽的海風,看著夕陽籠罩的海面,你想說什么?

4、指名說,指名讀,齊讀。

五、學習開頭和結尾

1、同學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指名匯報。

3、師總結:開頭和結尾內容相近,互相照應,這種寫法叫首尾呼應。這樣寫的好處是能把作者對大海深深的懷念和濃濃的愛更加突出地表示出來。同學們以后在寫作文時假如也能用上這種寫法,一定會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六、總結全文

1、心情小結。

今天,俺們跟著童年時代的作者,一起到海邊趕了海,追趕了浪花,摸了海星,捉了螃蟹,捏了大蝦,還欣賞了美麗的海景,真是——誰來幫老師想了詞來形容一下此時的心情。

2、指名匯報。

3、(出示《大海啊故鄉(xiāng)》歌詞,同時配上音樂)這是作者最愛唱的歌《大海啊故鄉(xiāng)》,會唱的可以跟著一起唱,不會唱的,俺們可以在音樂聲中,把俺們對大海的熱愛和向往,用最美的聲音讀出來。

4、生唱歌、讀歌詞。

七、作業(yè)自助餐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唱一唱和大海有關的歌曲。

3、讀一讀跟大海有關的美文。

4、畫一畫心中的大海。

5、寫一寫學完本課后的感受。

(根據自身的喜好任選一至兩項,課后完成)

三年級池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讀課文,讀懂“愛心項鏈”的含義。

2、教育學生要樂于幫助有困難的人,做富有愛心的人。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愛心項鏈的含義,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本單元的內容以真情、關愛、善良為主題,通過《真情的回報》、《那只松鼠》、《美麗的橋》的學習,學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誠才能收獲真摯的感情,再理解本課的“愛心傳遞”比較容易。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充分交流、感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發(fā)興趣,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項鏈呢?(課件出示“項鏈”,項鏈就是把珠子等裝飾品連成一串)那誰知道愛心是什么呢?(課件出示“愛心”,愛心就是去幫助別人、關愛別人。。.。.)把“愛心”和“項鏈”連起來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愛心項鏈》。

板書課題《愛心項鏈》

二、初讀課文,自學感知

師:看了課題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

生1:什么是愛心項鏈?

生2:誰做了愛心項鏈?

生3: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

生4:。.。.。 (學生提的問題歸納為三個,簡單的寫在黑板上)

師:請大家?guī)е鴦偛盘岢龅膯栴},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課件出示讀課文的要求)在讀的時候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同時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讀課文) 學生讀課文

自主學習,同桌交流互助

1、檢查詞語,掃清障礙 出示(本課需要認識的字詞)

a、同桌互相識字,比賽讀

b、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2、了解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這些詞語你們都讀準了,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引導學生從故事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來概括)

師: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 )在先后得到了( )和( )的幫助,懂得了( )。

3、答疑解惑,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個問題:愛心項鏈就是用愛心去幫助別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愛心做的善事連 在一起就是愛心項鏈。 第二個問題: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許許多多有愛心的人 第三個問題:作者希望這種愛能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去幫助有 困難的人。 (三)感悟愛心 師:不知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到沒有,克雷斯先后兩次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都聽到了相同的這句話,齊讀(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也盡力去幫助他。”)

師:那他都是在什么情況下聽到這句話的?聽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來請同學們深入讀課文,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感受。 學生小組內交流后全班匯報。

過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報,最后別人又以愛心回報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師質疑,感受愛心的傳遞。

師:學到這兒,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聽到了這句相同的話,你想想可能發(fā)生過什么樣的事呢?那這六年中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六年后才有可能聽到這句話?(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許許多多的人又幫助了更多的人,每當更多的人要對他們表示感謝時,他們總會把這句話告訴給那些人。) 過渡:正象同學們所說的(出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幫助過許許多多的人,每當人們要對他表示感謝時,他總會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諾的話告訴給他們。)

師:因為,在別人急需幫助的時候幫一把,只是舉手之勞而已,所以中年人會說—— 在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后,又怎能不去幫助別人不去兌現(xiàn)承諾呢呢,所以克雷斯他也會說—— 當克雷斯再次遇到困難時,青年人伸出了援手,他也這樣說——

師:多么樸實的話語,多么溫暖人心的話語,中年人把愛心和這句話送給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給了許許多多的人,最后這句話又回到了克雷斯這里,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獻著愛心,傳播著這句話,才組成這串世界上最珍貴的愛心項鏈。這就是愛心的傳遞。

同學們,學到這兒,我相信你們已經解決了課前的疑問,什么是愛心項鏈呢?僅僅有愛心行嗎?僅僅只做善事行嗎?那我們要怎樣做呢?對了,這愛心需要你的傳遞,我的傳遞,他的傳遞,只有這樣這串愛心項鏈才會越穿越長,這愛心會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

三、拓展閱讀,體會愛心。(附:《一杯牛奶》稿)

師: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肆硪粋€愛心故事《一杯牛奶》,讓我們一起去細細品味這根愛的珠鏈上那感人的一幕。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閱讀材料自主閱讀,看看你從中又讀懂了什么?動筆畫一畫文中最感動你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一會兒我們交流。

學生自由讀文后匯報(鼓勵學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師:同學們,杯子里裝的僅僅只是牛奶嗎?還裝著什么?

師:姑娘當年為小男孩奉獻愛心的時候,從沒想過要回報,而今天卻得以真情的回報,這就是愛心的傳遞。

四、感情升華

課件出示(音樂)世界上最溫暖、最令人感動、最美好的一個字眼就是“愛”。愛是什么?愛是對他人的同情、關注和給予;愛是充滿人情味的社會溫情。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樣,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滿懷愛心的去幫助他們,那么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這種美德就會代代相傳,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請同學們舉起書,用心的讀最后一段,用心的讀給自己聽,用心的讀給身邊的人聽,用心的讀給所有人聽。 生齊讀最后一段。 出示課件,最后一段,(愛心是無價的,他不需要回報,但卻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說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顆珍珠的話,那么我們的愛心就是一根金線。用金線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愛心項鏈。)

三年級池上教案篇5

教學內容:

lesson 1

課時序數:1

授課日期:

課型:

對話課

學習目標:

1.能在情景中理解會說hello.hi,i’m,并能夠在正式的環(huán)境中初步運用

2.能夠聽、說、認、讀單詞cat、monkey并充分理解其意義。

教學重點:

充分了解打招呼hello/hi用于初次見面的好朋友,并學會介紹自己,利用句 型i’m進行自我介紹。

教學難點:

單詞cat/monkey的發(fā)音以及對此意義的理解運用。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卡片、相關的動物圖,錄音機,頭飾等

教學過程:

1.warm-up :課前播放歌曲hello, 渲染課堂學習的氣氛。

2.presentation: a.以自然的方式向學生說hello, 引導學生向老師說hello, hello,表示問候。然后讓學生相互用hello! 練習問好。 b.讓學生到講臺上來,戴上li yan 的頭飾說 hello, i’m 然后請學生向老師進行真實的自我介紹。 c. 向學生出示本課書的教學掛圖并提供話題情景:清晨,校園里來了一個外國小學生,同學們和他熱情地打招呼。同時借助掛圖,提問:look, what’s this ? 并將貼在樹后的動物圖片進行移動,然后戴上面具說:hi , i’m mimi. hello, i’m mimi. d. 聽錄音,讓學生跟讀,并要求學生用手指者句子、單詞來認讀。

3、practice: 找朋友:將學生分成里外兩個圓圈,聽音樂轉圈,每當音樂停止時,讓里外圈的小朋友面對面相互問好并進行自我介紹。

4、homework: 聽本課錄音,熟讀本課課文及單詞并應用所學對話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lesson 1

cat

hi! i’m monkey

教學內容:

lesson 2

課時序數:2

授課日期:

課型:對話課

學習目標:

a、just speak:本部分通過情景會話,讓學生用“ what’s your name?” 詢問對方的姓名并回答。

b、just read:學習有關動物的單詞:dog , duck。 c、let’s sing:學唱歌曲what’s your name?鞏固本課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

a、熟練的使用“ what’s your name?”句型進行交流。

b、掌握dog , duck兩單詞。

教學難點:

what’s your name?的句型運用及發(fā)音。

教學準備:

圖片、投影、錄音機

教學過程:

a、revision

a、課前播放歌曲what’s your name?渲染課堂學習的活躍氣氛。

b、唱 hello 歌 c、學生起立做自我介紹。

b、presentation

a、教師首先做自我介紹,如:my name is feng wenlian.大聲重復幾遍。接著以自然的方式問一名學生:“ what’s your name?”(用清晰、緩慢的語調問兩遍)邊問邊指用口型提示他回答my name is,用類似的方法在教師里與學生進行問答練習,引導他們用my name is進行互相問答,注意 name 一詞的發(fā)音。

b、向學生出示本課書的教學掛圖,借助該掛圖,復現(xiàn)上一節(jié)課的小動物。在鞏固復習的基礎上引出新的單詞dog , duck.。教師可以戴上動物的頭飾介紹:hello! i’m a dog. my name is doggy. what’s your name? hi! i’m duck. my name is ducky.,并請同學戴上小動物的頭飾進行對話。

c、聽錄音,用投影展示句型和生單詞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聽錄音,跟讀,并要求學生用手指著句單詞進行認讀,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體會其英語句意。

c、practice

a、將學生分成四個動物代表隊,進行課文對話表演,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同學創(chuàng)設的場景最好,表情豐富,語句運用充分得體,為他們頒發(fā)最佳表演獎。

b、利用玩撲克牌的形式將學生快速分組進行找朋友的游戲,持有不同花色相同數字的學生有走到一起,互相問候并詢問姓名。

c、兩個學生高舉手臂筑成拱橋,播放歌曲what’s your name?,當音樂停止時,哪一個學生落到橋下,參與游戲的全體學生都要問what’s your name?請他回答。

d、教唱歌曲what’s your name? e、homework: 聽錄音,模仿會話,并在實際情景中運用所學的內容。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調查,用英語詢問家庭相關成員的姓名。

板書設計:

lesson 2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dog/duck